第一篇: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调查报告
济宁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调查报告
根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省农机推广站文件要求,我市从3月20日至3月底全面开展了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我市农机推广机构及队伍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推广机构的现状
济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大市。全市总面积10685.7平方公里,人口约820万,耕地面积750万亩。辖12个县市区(2区3市7县),135个农业乡镇。200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9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082万台,农机总值达到49亿元,农作物耕作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2.5万人。全市农机推广机构共 150个,其中:市级推广机构1个,县级推广机构 12个,乡级135个,有编制317人,在编推广人员296人,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56人,35岁以下93人,35-50岁178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其中高级18人,中级71人。市、11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均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1个为差额事业单位,不是独立法人,市及部分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已纳入公务员管理。市级推广机构在编人员4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县级推广机构在编人员119人,站均 9.9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82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8人。乡级农机推广机构为乡镇农机站或农业综合服务站,其中,独立站83个、区域站0个、综合站52个,归县级农机部门管理的站 0个、乡镇政府管理的站110个、县乡双重管理的站25个,乡镇财政全额拨款的站108个、差额拨款的站0个、自收自支的 27个。有编制221个,在编推广人员173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0人。
近年来,我市农机推广部门先后引进了各种农机化新技术30多项,如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精播、化肥深施、小麦联合机收、机械深耕、片麻岩开发、花生机播、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等一大批投资少、见效快,广大干群喜爱、农业急需的农机新技术,都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担了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的大批科研、技术推广项目:如农业部节本增效工程项目,农业部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优质粮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山东省旱作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等,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普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同时,还承担了科研课题的开发任务,承担了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大蒜挖掘机、湖藕挖
掘船、大豆播种机、片麻岩开发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等科研开发任务,都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验收,不仅使推广部门自身科研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有效解决了我市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技术推广部门还配合整体工作,积极开展送技术下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服务活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机具、新技术,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起到了更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机推广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机推广部门处在农业技术实施的前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与农业生产实际相接触,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实践证明,农机推广部门已成为实现农村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不强。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机化的需要。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身份大都为合同制工人,学历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受到专业教育或专业培训。同时,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人事安排、工资受乡镇政府管理,工作没有自主权,常常被党委、政府临时抽调做其它工作,农机推广常常无暇或无人顾及。
(2)地位不高。县级推广机构财务不独立,更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在目前机构改革中,工作人员被整体纳入公务员系列参照执行,而不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3)乡镇农机站资产被侵占、平调事件时有发生等,农业机械的作用、为民服务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设施不硬。乡镇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基本上是一桌一椅,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场所,缺少必要的技术服务手段,这些都与农业现代化和和谐社会建设极不相适应。
三、建议
1、稳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制定有关强化农机推广机构的细则、办法,明确标准,推进农机推广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身处基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其机构队伍建设,把其建设成为业务独立,设施齐全,技术水平高的精良队
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更应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加强信息交流管理;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应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给予倾斜,给予一流的设备,健全的设施,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为群众搞好服务,要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一次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力促其上台阶,上水平使推广机构 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项目促发展。农机技术推广项目,是技术成果转化与资金投放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争取资金支持的有利时机,是农机推广工作的立站之本。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重点科技项目,带动整个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积极与各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的横向联合,搞好交流与合作,使农机推广工作不断扩展与延伸。
4、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要改变那种单靠政府补贴搞推广的模式,要依靠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进一步弥补资金不足,以经营促服务,以服务带动推广工作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普及。
5、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是宗旨,是农机部门树立社会形象的窗口。要树立为大农业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观念,努力开辟新的服务领域,进一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营服务一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农机推广工作水平,有力推动整个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篇: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根据全省、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泗水县实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投入到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如何因势利导,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我们农机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我们从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并对进一步完善农机技术推广系统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发展现状
泗水县县级农机推广站和13处乡镇(街道)农机站均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级别为股级。县推广站人员编制为5-7人,现在岗人员3人,学历均为本科,职称1人为助理工程师,2人为工程师,年龄均在35岁以下。乡镇(街道)农机站在岗人员为26人,平均每个站2人。大专以上人员12人,占在岗人员的46%;专业技术人员20人,占在岗人员的77%,年龄35岁以下的15人,占在岗人数的54.3%。县推广站有办公室2间,48平方米,有电话机一部,微机一台,试验用中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1台,配有深耕犁、薯类收获机等配套农具4台(套),有维修车间1处,面积24平方米,有机具库房面积100平方米,维修保养设备6台(套),乡镇(街道)农机站都有独立办公室,有工作场地的站有泉林、金庄、泗河、柘沟、中册、高峪、圣水峪、星村8处。创收收入1万元以上的乡镇(街道)农机站有4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工作缺乏主动性,农机阵地建设需进一步巩固。乡镇(街道)农机站人、财、物隶属乡镇(街道)管理,部分乡镇(街道)农机站的办公场所被挤占、挪用,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有序运转,个别站人员老化,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人员及装备不足,农机科技推广发展后劲不足,服务职能有待改进,农机人员工资差别较大,造成思想不稳定,不少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影响,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县级农机推广部门很少听到来自基层的信息,反映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要完全依靠乡镇(街道)农机站来发展农机化,承担农机推广工作的任务已不现实,大量的工作得靠县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街道)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使县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示范推广、培训缺乏经费。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民购机支持资金不足,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仍较困难。近年来,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广大农民非常欢迎。在调研中,农机手对购机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补贴额度太小,补贴机械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购机需求,又加之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不高,农机手们认为: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补贴政策上应予重点倾斜,在补贴机具种类上应适当放宽,对农业机械用油应尽快实施补贴,以利于适合当地实际,要大力推广群众认可的多功能复合式的中小型农机具,还希望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近几年,由于地方财政比较紧张,用于农机研制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也只是小规模的表演形式,不能让群众增强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以致于推广起来难度很大。
(三)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于农机发展的要求。我县农业机械化大多局限于传统耕、耙、播、收等产中服务,服务产业链有待延伸。农机装备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机具多、大型机械少;功能单一型机具多、复合式多功能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瓶颈,保护性耕作、玉米收获机械化亟需发展。
1、多少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2、农机推广人员知识不足。乡镇(街道)农机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大都投入政府中心工作中,农机推广意识淡薄,各种学习培训相对减少。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所需的农机已不是狭义的农业机械,而是具有各种先进技术的科技前沿的产品,农业机械的推广还需要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其它技术的辅佐和配套,农机推广所需的知识面是前所未有的,知识的匮乏,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农机化发展速度。
三、加快泗水县农机技术推广系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体系建设。农机树形象,关键在推广,随着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机部门要把推广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为农机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点来抓,作为整个农机工作的切入点。要主要领导挂帅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做到推广工作事事有人问,层层有人抓,切实抓出成效。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支持基层工作,调动基层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引进和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增加投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农机化事业。要巩固加强乡镇(街道)农机阵地建设,保持乡镇(街道)农机服务推广人员稳定,合理解决他们的报酬,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村级在不增加干部职数的前提下,设立农机服务员,逐步形成县、乡镇(街道)、村农机服务网络。
(二)抓好技术推广,搞好农机服务。农机化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要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建立农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上级拿出一定资金进行扶持。重点在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和产后服务上做文章。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将购买机械的重点转移到产后服务上来,并积极做好机械的选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产后服务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壮大,搞好各级各类农机管理人员、操作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现有机械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农民购置高技术、多功能、多用途的机械,搞好技术、信息、作业服务,力争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农业技术推广法》明文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步增长。”鲁政发[2007]97号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理顺管理体制,对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倡实行县办县管,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观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业务主观部门的意见,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农机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依法争取政府投入。要做出成绩就必须用足用好现有的人、财、物,特别要用好来之不易的专项经费。否则,难免步入成绩出不来,领导不重视,经费无保障的恶性循环。其次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资金。农机化示范创新工程、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等项目都有资金,有些还有地方配套资金。第三是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包括为企业服务和为农民服务,为所有需要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服务。
(四)稳定基层推广队伍,增强队伍服务功能。基层推广队伍面临网破线断的主要原因是缺经费,有的甚至连工资都自食其力了。作为上级业务部门不能为其挡风遮雨,具体困难、问题解决不了,工作确实无法开展。因此,我们要结合宣传《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基层撑腰、说话,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以稳定基层推广队伍。同时,各级推广部门要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和为民服务的手段,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的需要。逐步达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程序化、推广手段现代化,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完成各项农机技术推广任务。
(五)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构建新型推广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单纯以行政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推广,正在逐步被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推广所替代。事实上,现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公司、农机经营业户已经成为活跃在广大农村的编外农机推广组织和农机推广员了。事实证明,这种市场行为的农机推广更具活力和推动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加以整合,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意识,以政府提倡、农民满意、市场需要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培养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农机化推广服务组织,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市场服务主体多样化的要求。
第三篇: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农机局农机字[2009]3号文件精神,充公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潜力。我局大力开展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发放农机科技材料4000余份,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人员50人,农机大户530人,农机手1860人,农机技术人员380人,还乡就业农民工645人。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各类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一、领导重视,工作措施得力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绩,区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培训学校校长、推广站站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工作开展,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镇(街)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由于组织领导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本次“培训工作”面广量大、知识性、技术性要求较高,时间紧任务重,对教师要求比较全面,区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力措施:
1、除发挥好农机校教师的作用外,集全局技术力量配合本次培训工作。
2、培训形式多样化。如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
3、机具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尽量聘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示范,以上措施为本次“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做好农机大户的培训,提高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 每个农机大户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农机具,虽然农机大户通过农机大都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他们无论技术和管理都存在着不足,有的懂技术但管理经验欠缺有的会管理非常有经济头脑,但对专业技术不精,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发挥农机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农机大户拥有机械的特点分门别类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培训,共培训7期530人。
六、做好农机手的培训,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手是具体操作农业机械者,其技术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机安全、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同时也影响他们自己的收入,因此他们也迫切要求进行培训。由于这项工作量较大,我们汇同乡镇协调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采取会议培训、现场会、现场实训等不同形式、分门别类,从操作技术到维修保养,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共培训15期1860人。
七、做好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保障农业机械的作业状态 农机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培训了农机维修人员。农机修理人员,是农业机械的“医生”。农业机械的修理都有他们完成,近年来由于受各方面影响,他们技术进步不大。针对这种情况对他们的技术和职业首先进行了严格培训,使他们提高了技术水平,认识到了提高农机服务质量是利己利人的好事,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共开展4期培训380人。
八、做好返乡就业农民工和新型农民培训,扩大农机队伍 由于受“大气候”影响,返乡就业农民工比往年有所增多,出
第四篇: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信息技术论文
1、当前农机技术的不足
当前,企业生产的农机大多数是有人操控的农机,而信息化水平不高,在农机上并没有安装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如GPS),操作辅助系统等数字化的系统并没有加装到农机。这就造成现在的农机技术与飞速发展的网络数字化技术严重脱节。公司的农机产品并不能满足当前新市场的要求,使企业的产品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抓住当前的机遇,进行农机信息化的相关技术研发,提高农机的信息化水平。当前,国家扶持农机的发展,对农机的技术要求更高,企业以往的农机技术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企业的战略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将工作的中心从农机基础技术的研发,要转移到农机信息化技术上来,加大农机信息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投入。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对农机推广和对生产者的专业培训达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但这种推广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当发展先进的农机联网技术,为农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柱,这样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
2、科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有若干的组成部分,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遥远的感知技术。首先是感知技术,这之中就包涵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定位技术,通过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定位,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农机上运用GPS技术可以使农机实施对各个农机的位置和作业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农机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部署,使农机作业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农机整体的生产效率。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都是通过人工对农田进行相关的审查,对农田的作物生长状况、农田土壤水分生长环境、病虫害进行评估和处理的。但是这样的方法缺少及时性,而且人为因素对田地调查结果的影响较大。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对农田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这样的监控数据不仅实施性强,对各项数据的检测也较为详细具体,可以检测到人工检测不到的项目,以便对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农机中加入这种技术可以更好的把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传感器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播种,灭害和预防,提高生产的效率。地理信息交互技术,这是农场的数据处理中心。其核心技术是将农机的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整个数字化系统进行实时的更新,以便管理者更好地对农机的信息进行掌控,对整个农业生产进行及时的科学调整。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当前的市场需要,生产能实际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机技术之中。
2.2 网络物联技术
网络物联技术包涵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链接,使农机在农业生产情况可以快速的到达管理者手中,以便快速做出处理。通过这样的网络可以对农机的各个地方实现远程的生产操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此外,在整个系统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处理系统,降低整个农机对人的依赖,真正达到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企业可以根据这一点对当前的农机进行网络化的改造,使农机可以更方便的连接网络。也可以研发相应的网络技术对相关的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支持。
2.3 精准化技术
精准化技术是建立在精准传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其中就包括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整地技术等。这些都对现有的农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传感器方面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还要在现在的技术上进行改进,提高基础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性,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生产的要求。精准技术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技术,要真正实现它,就要整合网络技术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对农田的情况进行把握,通过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安排,通过网络下发到各个生产单位。在农机上可以通过精准的传感器对生产进行更精准的操作,但这种精准的操作也对农机的质量和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在这方面对当前的农机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
3、结语
科技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着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发展改进自身的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富来威当前便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当前的农机技术中来,并不断改进优化自身的基础技术,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五篇:济宁市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调研报告
济宁市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机办3月24日《关于制定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农机科字〔2010〕8号)精神,我们及时安排金乡、嘉祥两县进行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作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金乡县和嘉祥县都是著名的“大蒜之乡”, 大蒜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连片种植,并随之带动了大蒜的贮藏、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兴起,使大蒜成为金乡和嘉祥的第一大经济作物,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大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种植和收获大蒜劳动强度大,占用农忙时的大量劳力,制约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为满足广大蒜农迫切需要大蒜生产机械化,进一步促进我市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提高大蒜种植的经济效益,根据省农机办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大蒜的种植情况。目前,我市大蒜种植面积已达85万亩,金乡县主要在化雨、司马、马庙、鱼山乡等乡镇种植;嘉祥县重点分布在满硐乡、嘉祥镇、马集乡、孟姑集乡等乡镇,已初步形成种植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大蒜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鲁优1号、鲁优2号、脱毒1号、嘉祥红皮大蒜。大蒜种植为一年一季种植,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分前后,种植方式以平作为主,部分乡镇有与西瓜或棉花间作的种植习惯,种植的行距一般为18-20cm,单株高度一般在60-70 cm,出台后高度一般在50-60 cm,生蒜生长深度一般在4-5 cm土层以内。正常年份,蒜薹收获时间一般在5月的中下旬两三天内,生蒜收获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前后一周内收完。亩产量一般在1000~1600kg,蒜薹亩产量一般在可达300kg。2009年市场行情,单产值约1900元左右,全年总产值约20亿元左右。我市大蒜以高产、个大、甜辣驰名。
(二)我市大蒜种植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大蒜种植一般要经过土地的施底肥、耕整、起畦,栽种、覆膜、浇灌(冲肥)、田间管理、收获、收获后捡拾加工(去掉蒜秆和蒜的根须)、分级等生产环节,目前各生产环节现状是:施底肥、冲施化肥由人工完成;土地的耕整,一般以机械作业为主,机械作业面积达到90~95%;土地的起畦一般以机械作业为主,机械作业面积可达到60-70%,小地块种植一般以人工作业为主;大蒜栽种,目前没有成熟的机械用于生产,一般以人工插种为主;大蒜覆膜一般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作业面积仅达到10%;大
蒜机械浇灌面积达到100%,同时随水冲施氨类肥料;田间管理中植物保护用传统的植保机械,其它工作以人工作业来完成;大蒜收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手工收获生产方式,另一种是利用专用大蒜挖掘机进行小面积示范试验。
二、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指导思想、原则、步骤、目标与重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改善经济作物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示范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种植和收获两个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推广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结合我市土地经营规模小、种植制度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需求各异等特点,坚持农机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推动技术综合集成,完善创新技术模式,促进形成有特色的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2、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程序,准确把握大蒜机械化生产发展水平和特征,根据试验、示范、推广不同阶段的差异,分区域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大蒜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大蒜机械化生产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根据大蒜机械化生产核心内涵,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集成和配套应用良种选择、科学施肥、优化管理等农艺栽培技术,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制度和模式,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树立农民是大蒜机械化生产实施主体的意识,推广工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农民及社会各方多元化投入。依托农机大户、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大蒜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技术长期发挥作用。
(三)实施步骤1、2010年
⑴ 从现有大蒜种类中筛选8~10个品种(系)在农学专家的指导下,在示范点进行种植试验。
⑵ 在上述试验品种中进行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种植时间、水肥管理、适收时间的试验研究,并从每个种类中筛选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2~3个,初步确定参试品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⑶ 在上述品种农艺试验的基础上,优化各品种栽培技术方案,形成参试品种在我市适宜机械化耕作、种植、收获的栽培农艺规范。
⑷ 在我市建设大蒜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5个(其中金乡2个,嘉祥3个),按制定的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进行作物种植。
⑸ 将筛选出的现有根茎类作物生产机具在我市进行适应性试验与生产考核验证,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
⑹ 完成大蒜生产设备的第一轮样机或关键装置的技术集成、优化设计、试制改进与装备的初步性能试验2、2011年
⑴ 将筛选改进提升的机具投入生产试验,在上述生产试验示范基地考核,试验面积1000亩以上,针对试验中的问题,对设备进一步完善提升,并完成目标产品制作。
⑵ 将新研制的大蒜生产设备的第一轮样机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和适应性试验,试验面积500亩以上,针对试验中的问题,改进提升,并完成第二轮样机优化设计。
⑶ 针对机具系统与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初步集成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生产农艺规范。开展不同种植方式、收获模式及其组合对比试验,通过试验选择不同区域较适宜的种植与收获模式。
⑷ 针对大蒜的不同需求,研究机械化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找出制约大蒜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管理的有效机制和区域技术模式。
⑸ 建立、完善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样机及关键装备的性能与生产指标考核的范围与深度。
3、2012年
⑴ 完成新研制的大蒜生产设备的第二轮样机试制和试验。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生产试验,试验面积1500亩以上。
⑵ 将品种选育、栽培农艺、装备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初步建立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验证、完善、示范,累计
试验示范面积6000亩。
⑶ 整理试验结果,研究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筛选改进或研发的机具及生产农艺规范。
4、2013
⑴ 分析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数据,对技术体系作出适应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客观评价。
⑵ 完善农艺规范,制定大蒜机械化生产栽培技术规范。
⑶ 对筛选改进和新研发的装备进行提升完善、产品定型和技术推广。⑷ 建立适宜大蒜的农机化生产发展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
(四)推广的目标与重点
通过推广大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大蒜农机装备水平,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高效、耐用的新型农业机械,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加大大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对先进适用大蒜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的重点是大蒜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环节。
三、存在的问题
1、推广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受到种植的农艺制约。全市大蒜种植模式不统一,如:有些地方平播种植,有些地区实行间作,且垄距、行距不统一,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严重影响了收获机具的适用性,影响了机具的推广使用。
2、大蒜收获机具尚存在一定的问题。2008年鱼台市强进大蒜挖掘机厂曾在嘉祥县满硐乡郗庄村进行了机具演示,我市已推广大蒜收获机22台,一是机具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机具适用性差,有些机具在沙壤土地里作业效果较好,在粘壤土地中作业效果较差,甚至不能作业;有些机具缺少自我清理装置,容易造成地膜和蒜秸在机具上堆积缠绕影响作业质量,甚至不能正常工作。二是机具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靠性差。目前机具大部分处于试制阶段,生产批量小,生产效益低,企业投资较少,生产条件差,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收获机动力传动及分离装置故障频次高;
2、限深装置还不稳定,3、机架易变形,焊合不牢固。由于生产单位投入少,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差,断裂开焊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收获机自身结构较复杂,加上生产企业生产批量较小,单台制造成本较高。
3、机手的使用技术培训和工厂服务滞后。由于大蒜收获机等生产机械是一种新的机械,机手均为初次使用,且没有得到专门技术培训,机手操作维修保养
技术较差,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机械应有的效能,而且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机具得不到及时保养,工厂三包服务跟不上,小故障变大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技术模式
1、大蒜播种机械化技术
配套动力6~45 kW;作业行数4~8行;行距120~180 mm;株距65~140 mm可调;生产率0.1~0.2 hm2/h;适宜田块大小≥2亩;适宜坡度≤10°。
2、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
配套动力20~35 kW;作业幅宽400 mm可调;挖掘深度70~150 mm;伤蒜率≤2%;损失率≤2%;明蒜率≥95%;生产率0.1~0.15 hm2/h;适宜田块大小≥2亩; 适宜坡度≤10°
五、技术措施:
1、做好机器选型工作。认真搞好机型适应性和机器质量的考察验证,并做好提前实验,确保机器能够真正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日前,嘉祥县农机局与南京农机研究所签订了《大蒜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协议书》,利用四年时间在我市进行大蒜的机械化播种、收获的试验示范推广。
2、建立以县农机局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农机大户为骨干的示范服务推广网络,在项目区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建立技术示范点。我市拟在金乡县化雨乡、司马乡2个乡镇的12个村庄建起2个技术培训示范点,配备大蒜收获机10台,嘉祥县拟在满硐乡、嘉祥镇、马集乡、孟姑集乡等4个乡镇的10个村庄建起3个技术培训示范点,配备大蒜收获机30台,完成示范面积5000亩。
4、开展大蒜收获机械化创新技术培训。以各县农机化学校为依托,邀请生产厂家专家,对参与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农机手和项目区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大蒜的种植技术、机收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大蒜收获机的构造原理、使用保养技术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让他们切实掌握该项技术,以便指导工作和组织实施。
5、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编印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召开不同规模现场会、观摩演示会,广泛进行宣传。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辅导应用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范围,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6、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在项目实施区域,栽种大蒜时按照机械化收获的要求进行统一整地、施肥、筑畦,精细整地作畦。
六、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项目县拟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农机、财政、农业、科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大蒜收获机械化示范推广领导小组”,负责两县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机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推广站、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及5个项目区乡镇分管农业的乡镇长,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制定实施方案,收集汇总信息,指导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2、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积极争取省级资金,协调市县级资金的配套,严格按照国家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要求,制定好规章制度,切实管好和用好项目资金。
3、强化督查和监管。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与有关部门搞好配合。农机部门要与农业、蔬菜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搞好大蒜生产机械化。农业和蔬菜部门,要围绕收获机械化的要求,改革传统的种植方式,从打畦埂到行距,都要按照收获机械化的标准进行,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农机部门负责机械配备,大蒜机收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