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一、任城区的“三率”及事故状况

任城区近几年非常重视农机“三率”的提升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提高”的工作方针,以扎实开展整治、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活动为核心,狠抓了各项安全生产整治、田检路查等工作。并在济宁市地区率先开始了“源头工程”治理工作,所以任城区的农机“三率”状况在全市位次较高。目前,全区农业机械保有量(截止到2009年12月底)为4564台,拖拉机登记在册为6631台,联合收割机639台,驾驶操作人员为5682人。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检率分别为100%,100%,85%。农业机械事故处于稳中下降的趋势,由于受机手的认知程度和监理装备缺乏的因素,农机事故受理为零。事故统计率估算约为:5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强化认识,切实把提高“三率”水平摆上重要位置

为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我局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由政府牵头,农机主抓,有关部门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区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首次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区农机局也成立了提高“三率”水平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把提高“三率”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扎实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落实责任,把提高“三率”水平落到实处 为切实提高“三率”水平,任城区农机局科学决策,长远规划,制定了《任城区农机局整治提高“三率”水平工作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按步骤,逐步加强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工作。为确保活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我局认真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负主责,监理站负全责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任务目标,区、镇、村、户层层签订,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主抓共管,形成治理无牌、无证、无检审工作的合力,确保把提高“三率”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宣传,为提高“三率”营造良好环境

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以提高“三率”工作为目标,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二是组织监理站人员赶农村大集,印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单。三是在各镇、村主要道路喷刷安全生产标语,悬挂过街横幅,设立固定的农机安全宣传栏。四是组织监理员深入农村、学校和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活动。五是加大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提高加强“三率”水平的外部环境。

4、多措并举,强化“三率”整治力度

为切实加强整治、提高“三率”水平工作,强化“三率”整治力度,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面开展提高“三率”水平。一是集中搞好培训。从监理站、农机校,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培训小组,对未办理驾驶证的农机手,就近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驾驶证。二是在年审期间,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到乡镇集中年检年审,对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达年检年审现场的,进村入户补检审。三是服务上门,现场办公,组织专门人员联合镇、村农机管理人员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机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保有量,挂牌、办证、年检情况搞好调查摸底,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以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为目标,逐一进行排查,对未挂牌的农机进行现场登记、挂牌;对无牌行驶的,按照规定的程序现场检验、登记挂牌;对未参加年检的车辆,积极主动向机主宣传农机检审的必要性,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机进行现场检修、审验。四是根据市站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加强合作,选派骨干力量加入联合执法工作组,重点治理农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酒后驾驶、违章载人和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有力地打击了农机“黑车非驾”等违法现象。五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针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田间场院以及农村农贸市场等农机作业场所,强化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力度,成立了二个执法小组,加大农机作业违章查究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整治乡村道理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黑车非驾”现象,突击治理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六是提高农机“三率”工作要与其他农机化重点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把提高农机“三率”工作与购机补贴、农机合作社建设、办理优先加油卡和跨区作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凡不挂牌、不办证、不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农机具一律不得享受上述几项工作的优惠待遇。同时加大对乡镇农技站“三率”的考核力度,完不成任务的取消全区农机化工作综合考评评先树优资格。七是要严格农机牌证管理制度。加快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内容,完善相关业务规范。按照农业部《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和《拖拉机登记规定》的要求,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驾驶员考核发证和检验工作,要做到“两不准、一严禁”,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异地发牌、发证。

5、结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高农机“三率”水平

以创建农机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把整治提高农机“三率”作为“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部署、来检查、来落实。任城区长沟镇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区、镇两级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有关人员到村到户,广泛征求农机手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机驾驶员安全学习制度、外出告诫制度,建立镇级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台帐,将每台车辆及驾驶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实现微机管理,信息跟踪服务。在创建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另一方面以提高“三率”水平为目标,逐机逐人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积极为机手提供致富信息,现场办公,使广大机手能够自觉自愿地办理各项业务。

三、制约“三率”的问题及对策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是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三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机“三率”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而且反映机主及驾驶操作人员的遵法守规程度。根据近几年任城区农机三率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调查分析:(一)制约农机“三率”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多年未发生恶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但从农机“三率”情况看,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监管机制薄弱,安全检查难落实。目前,国家法规虽规定农机监理机构可以对“在道路外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纠正违法行为”,但是由于“道路外”的范围不明确,加之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差,导致田间地头安全检查难实施,效果差。虽然每年“三夏”“三秋”季节都在田间地头进行农机安全检查,但遇到无牌无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紧张进行生产作业时,要阻止其作业,纠正违法行为十分困难,大多只能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醒他们安全作业。虽约定以后登记上牌,但大多不能兑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机“三率”的主要原因。

2.机手自觉性差。由于部分机主、农机手遵法守规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差,不能自觉按法规要求主动给农机申请登记、上牌、检验、考证,农机部门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强制其办理登记上牌、年检、培训考证等手续,也是造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多,脱检多,是制约农机“三率”的第二个因素。

3.拖拉机运输市场变窄,活路少,收入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已取代拖拉机占领了农村运输市场,拖拉机基本已回归农田。从任城区情况看,目前搞拉运建筑材料等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社会拥有量的12%左右。50%多的拖拉机只耕种自己的承包田。活路变少,油价等费用增高,收入减少,机手不愿意花钱办理登记上牌、检验、培训考证手续。这是制约农机“三率”的经济原因。

4.农机报废不落实,数字不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因无切实可行的报废制度、标准和措施,其拥有量、在册数、年检数混乱不清,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任城区小型拖拉机中使用10年以上的台数占总数的40%左右,大多是95年以前出厂的小四轮拖拉机,基本未登记上牌。这些超期服役的机车机型陈旧,功能单一,作业效率低,油耗高,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安全性能差,事故隐患大,农民为耕种自己的承包田又离不开它,一般“三夏”、“三秋”出来作业,凑合使用,但还统计在农机拥有量以内,这也是制约拖拉机“三率”的原因之一。

5.保险费过高,机手不愿承担,制约登记上牌。国家法规规定,在拖拉机登记、年检中要先行审核交强险保险单,没有有效的保险单,就不能办理登记上牌和年检手续。而目前保险公司不愿执行农用拖拉机70~110的交强险标准,大多执行运输型拖拉机每台1850~3470元的交强险标准,机手认为不合理,许多机车拒绝投保。给农机部门为拖拉机登记上牌、年检造成困难,把一批机车堵在了监管范围之外,这是农机“三率”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二)几点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履行告知义务。首先是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板报、互联网、手机短讯、报刊杂志、音像作品、各种文艺活动等宣传舆论工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机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其次是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建立镇村农机安全宣传固定阵地,定期向有机户、机主、机手宣传。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是充分利用农机年度检验、机手培训考证、科技三下乡及开展农机安全活动和办理日常业务等机会,及时向机手传达新的信息。

2.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以事前监督为主要特征的管理行为。只有事先监督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健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一是要把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做成项目,增加投资,加大区、镇、村三级体系建设力度,在提高区级、健全镇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下,搞好区级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把区级站建成队伍精、作风硬、技术好、效率高、执法规范、服务热情、群众喜爱的区域性农机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以“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户建设为依托,切实落实村级农机安全管理责任。聘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农机安全员,村委会与农机户或机手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并请每个自然村的村长担任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区、镇农机部门做好本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上牌、年检和机手培训考证等农机安全管理和信息传递工作。最终形成行政与业务结合,专管、群管与机手自管自律相结合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和各级有机构、事事有人管的灵活有效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力度,采取自查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查,提高执法保障能力,优化监管效果。推行《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制度,将未登记上牌或未按规定年检合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逐村逐户逐台排查,该登记上牌的登记上牌,该年检的年检,对不符合登记条件和拒不登记上牌的,拒绝年检和年检不合格的以及无有效驾驶操作证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发给《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载明安全隐患状况、法规依据、整改意见、整改期限等。机主或机手将农机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农机监理机构予以认定,合格的撤销《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不合格的继续整改。并要载明整改期内不准行驶作业,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等,由责任人签字,村委会盖章证明,落实农机安全责任,提高农机“三率”,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3.建立科学的农机报废制度,根据目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季节性强,活路减少,使用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建议制定便于操作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规定与标准》。并加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在年检中如发现某台机车技术状态达到报废程度,难以修复,无论到达报废期限与否,即可予以报废。对已到报废期但机主要求继续使用的,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可适当延长。形成一个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动态农机报废制度。对报废后的机车建议国家回收、解体并从有关统计数字及档案中剔除。机主要求重新购买机车经营的,国家可纳入机具补贴或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适当更新补贴。

4.建立合理的农机保险制度。由于交强险是拖拉机登记上牌、年检的前提条件,目前交强险费率成为机手和保险公司的最大分歧,严重制约着拖拉机登记和年检。因此基层对制定出台合理的《农业机械保险》制度,明确拖拉机交强险、三责险及各种商业保险的费率、责任限额及办理办法要求迫切。建议国家也可考虑出台政策,对农机保险实施必要的补贴。

5.加强农机培训,提高机手素质。国家规定申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必须经过农机技术培训,取得培训结业证等相关手续。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既可以请进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走出去按乡镇或分片培训,最大限度的方便机手。二是严格按照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培训,保证学习、实习时间和效果,确保新培训考证机手的技术水平合格,遵法守规、安全生产意识强。三是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并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国家补贴,减少机手负担。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无证机手,其培训考证应纳入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民就业培训,贫困人员技能“免费培训”之中,并给予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第二篇:关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

山东潍城区关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的调研报告

2011/9/5/11:50来源:山东农机化信息网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农机局具体指导下,潍城区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监管,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措施,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调研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全面调研农机“三率”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下步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现状

近年来,潍城区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监管,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提高农机“三率”方面下了很大气力。我区地处潍坊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除种粮外,对其它经济作物种植积极性不高,小型拖拉机基本被农用三轮车取代,从事运输业的拖拉机大幅度减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绝大部分用于季节性农田作业,从而给农机部门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些不利形势,我们不气馁不懈怠,负重奋起、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坚持以服务促管理,组成专门年检小组,深入农户进行年审,以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取得了较好成效,扭转了农机“三率”水平下滑趋势,每年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进步。但是受综合因素影响,我区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县市区仍然有一定差距,提高农机“三率”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二、主要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围绕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提高农机“三率”,潍城区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把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认真抓好思想教育,教育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抓好政策法规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使他们知法懂法、正确执法。抓好优质服务教育,教育监理人员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优质服务提升了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2.强化安全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结合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根据我区农村实际形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宣传效果显着的形式,将安全宣传送到千家万户。强化农机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农机驾驶人员学法、知法、自觉守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强化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重点教育农机驾驶员熟悉和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方法,确保安全作业。强化警示教育,教育农机驾驶员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预防事故发生。强化安全致富教育,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安全生产氛围。

3.夯实管理基础。严格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把登记关、检验关、考试关、审核关,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挂牌、发证现象。加强装备建设,确保了工作所需。加强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真实、可靠,保证了农机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依法做好检验,确保机械安全装置齐全有效,确保农机安全状态良好,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4.深化平安创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农机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整治活动,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面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推进了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三、影响农机“三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是法制监管薄弱。农机管理部门没有上路检查权,而在农田、场院等场所进行农机安全检查工作量很大。

二是守法意识不够。相对于汽车而言,群众认为农机主要在农田作业,一般不上路行驶,自觉主动服从牌证管理不够。

三是管理力量不足。乡镇(街道)农机站合并后,大多仅设一名兼管农机工作人员,直接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四是群众经济困难。近年来,拖拉机的经营收入不断降低,燃油费上涨使群众负担更重,从而增加了不年检、不办证等违法现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宣传措施需要不断强化,宣传教育成效需要不断巩固。

二是联合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机管理部门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和规范。

三是农机监管装备落后,农机管理部门缺乏交通、检测、事故勘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对策与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把落实农业机械扶持政策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鼓励支持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淘汰、更新高耗能的农业机械,研究制定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扶持农民遵章守法、安全致富。

2.加大政府投入。把农机安全投入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实行购机补贴的同时,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安全管理补贴,实行农机挂牌、办证、检验免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落实。

3.补贴报废农机。尽快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和回收补偿制度,制定拖拉机更新报废补助办法,有效解决报废拖拉机违法作业问题,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4.完善考核制度。完善农机安全监管考核制度,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范围,把农机安全生产考核指标逐级层层下达,直到村(社区)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督促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管理到位。

六、下步工作措施

1.依法行政,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依法行使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检查、农机事故处理等工作,强化农机执法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树立“事在人为”的理念,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协调好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改善农机执法检查的被动局面,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把农机监管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说教、送教下乡、警示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3.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深化农机政务公开,大力推行承诺服务,严格按规定收取牌证核发等相关费用,严禁搭车收费,严禁增加群众负担。认真落实便民服务举措,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上门办理业务,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工作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4.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农机监管队伍建设。围绕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监管队伍,重点落实“五个教育”和“一项机制”,即法律法规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管理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队伍。

5.改善监管手段,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主动与财政部门协调,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投入,按照《山东省农机监理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尽快配备安全技术检测设备、考试设施、农机事故勘察设备、安全宣传设备等必备的设施装备,逐步构建形成“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篇:菏泽市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

菏泽市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报告

根据农业部、省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的通知》要求,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市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局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乡镇、村庄、农机合作社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对近几年全市农机“三率”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全市农机安全监理“三率”基本情况

至2010年底,我市拖拉机保有量138485台,挂牌28751台,驾驶员累计在册数67053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0436台,挂牌8175台,驾驶员累计在册数5022人。通过对调研数据认真梳理分析,我市2005年-2010年拖拉机挂牌率分别为38%;6.92%;

8.95%;11.87 %; 16.11%; 20.76%。2005年-2010年拖拉机年检率分别为 65 %;99%;97 %; 98.3 %; 99.2 %; 92.6 %。2005年-2010年拖拉机持证率分别为 78.8 %;80.2%; 85.3 %;86.1%;89.1%;92.8%。

我市2008年-2010年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分别为 81.2 %;73.9 %; 78.3%。2008年-2010年联合收割机年检率分别为 92 %; 91%; 90.5%。2008年-2010年联合收割机持证率分别为 90.9 %; 92.2%;90.6 %。

二、存在问题

(一)农机执法范围较狭窄,而农机活动范围和区域偏大。

农机执法受法律法规的限定,而法律法规规定的农机执法范围较狭窄,而农机实际活动区域大,不仅活动在田间、场院而且活动在乡村道路,而农机执法不能上路,严重影响执法效果和执法的力度。

(二)执法环境不宽松。县乡党委政府片面强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限制农机正常执法,个别县不准农机出门执法,只能坐等上门办理,导致机手自动接受管理的自觉性差,使办理者寥寥无几。

(三)因统计的方式方法问题,造成实际应该管理与统计数字保有量相差较大。一是8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县区及乡镇农机部门为多要平价柴油指标而虚报拖拉机保有量,从而造成了统计数字中拖拉机保有量的虚假基数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达到报废标准而没有报废,使一部分多年不用常年搁置的拖拉机仍在统计数字之列。

(四)农机监理机构不理顺。农机监理机构有行政执法职能本应列入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实际上多数县区农机监理机构是差额单位或自筹自资单位,我市共九个县级

农机监理站,仅有三个全额单位,其他六个均为差额单位,再加上我市经济欠发达,工资很低,基本生活费都无法保障,严重影响了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弱化。我市共九个县级农机监理站,而10人以下监理站有四个,个别站监理人员虽然较多,但由于工资较低,多数也是在编不在岗,实际坚持在一线的监理人员也较少。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被限定在田间、场院,对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农机执法人员无权查纠,使执法手段弱化。

(六)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由于国家至今没有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拖拉机更新报废制度,导致许多老旧拖拉机长年闲置在家不用,而这些拖拉机既不符合挂牌办证条件,也不能得到及时报废,但仍在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字之中。

三、措施与建议

(一)尽快理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由于农机监理机构具有行政执法职能,行使执法权力,理应理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尽快将农机监理机构定为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使机构定性与行使的执法职能相一致,以解除监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健全完善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增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着力解决目前基层农机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农机执法不能仅限制在田间、场院,因为农机活动范围不仅在田间、场院,而且活动在乡村道路,遍及整个乡村,为此,要根据农业机械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执法领域,明确农机监理机构对乡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管理职责,授予农机监理部门具有相应的安全检查权、行政处罚权,从而达到对农业机械的全程监管。

(三)纠正、改进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针对统计数字只增不减的实际情况,要及时纠正统计数字中不当、失真的统计结果,不断改进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质量,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提高可靠的数字依据。

(四)尽快建立农机更新报废制度。将年限过长、已不能正常使用但仍在统计数字之列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尽快报废;将尚能使用但安全隐患大、技术状态差已不能挂牌办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尽快更新报废。

(五)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监理的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断增强农机监理执法能力。(菏泽市农机监理站)

第四篇:临沂市农机监理三率调研报告

临沂市农机监理“三率”调研报告

临沂市农机局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发证率和检验率(简称“三率”)水平是考核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指标,提高三率水平是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见》(鲁发[2008]17号)中,针对全省农机“三率”低的实际,对农机安全生产提出了“农业机械以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检验为整治重点”的具体要求。山东省农机办、省农机监理站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的通知》和《关于切实抓好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工作措施落实的紧急通知》。几年来,我市农机部门在认真贯彻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规定的同时,把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源头管理和专项治理活动、实施便民服务、落实购机补贴和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等各项措施,努力提高全市农机“三率”水平,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

为全面深入了解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近日,临沂市农机局组织市、县区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走访农机户、农机手,通过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以及个别交谈等方式,对全市农机“三率”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市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数量更是增长迅速。截止目前,我市农机总动力达882.2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40.0万台,各类配套机具达56.51万台套。全市已挂牌的拖拉机23.19万台,占拥有量的59.56%,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已申领驾驶证数22.19万人,按每台机车一名有合格证件的驾驶员驾驶操作来计算,驾驶证持证率为56.3%,还有将近一半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属无证驾驶操作。全市2011年上半年共检验拖拉机6.47万台,检验率为29.03%,没有检验的高于三分之二以上。可以看出,拖拉机未经安全技术检验的,加上未登记上牌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占拖拉机保有量的50%以上,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不小压力。针对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全市农机监理人员在农机监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市局把任务量化分解到县区,县区把任务分解到各中队、到人,形成了上下有联动,各负其责的格局。多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的恶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渐趋良好。

二、影响“三率”提高的制约因素

(一)外部环境方面

一是农机部门执法区域狭窄。按照《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第三十七条规定:“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理机构具体承担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作业区域内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违法行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配合,加强对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那就是说,农机监理机构要承担农机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农业机械是在路上跑的,但是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无权在道路上检查,要求农机监理承担责任,但是无权上路管理,最多是“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配合,对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进行监督”,我们知道交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已经很重,无暇顾及农机的监管。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是在 “田间地头”,原来管好几条线就能管理好一大片,而现在只能是点对点式的管理,农机安全监理执法范围不断缩小,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农机户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认为拖拉机无牌无证是违法行为。作为驾驶拖拉机的农机手,主要是农民,他们认为“我们的车只在家门口拉拉庄稼和土粪、压压地头子,又不上路,用不着上什么牌照”,既花钱、又麻烦。有的农民甚至对农机执法人员围攻谩骂,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有的喜开英雄车、疲劳车,夏天爱穿拖鞋驾驶,甚至把车交给未满18周岁的少年驾驶,无牌无证、违章载人等现象也十分突出。更有甚者,用拖拉机作为农民出行、赶集、走亲访友、接送学生的搭乘工具,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给群死群伤埋下了事故隐患。

三是农机基层服务组织薄弱。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合并到乡镇农业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农机工作,很难承担农机基层管理重担。

四是牌证收费标准对手扶拖拉机管理不太合理。现行规定所有拖拉机的收费标准是一样的,我们想一下,对核载质量20吨的大型拖拉机和6马力以下核载质量在0.5吨以下的手扶拖拉机的管理标准、收费标准是一样的,明显对手扶拖拉机的管理不合理,抵触情绪很大,而我市95%以上为手扶拖拉机,是致使三率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部因素方面

一是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紧张。我市除临沭县是全额拨款单位外,其他县区都是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靠自己想办法,只能靠农机监理收费维持,因而很难杜绝以罚代管的局面。检查发现,历史上有的县区少报、漏报挂牌、检验数量,偷逃农机监理规费,客观上也影响了三率的提高。

二是农机监理机构人员少。我市拖拉机保有量达40万台,纳入管理的有20多万拖拉机和驾驶员,还有近20万台拖拉机无牌无证行驶,而全市监理人员不到400人,内业人员身兼数职,外业人员频于跑路,很难做到全面有序的管理。

三是农机监理机构装备落后。交通工具、办公设备、事故处理设备、检验设备落后或不足,档案管理不能全国联网,特别是检验拖拉机还处在眼观、手摸、耳听阶段,农机监理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高,装备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农机管理的需要。

四是农机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农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部分存在执法不规范现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拖拉机更新报废制度不健全。每年的保有量统计中,只有增加的数,没有报废的数,纳入管理的拖拉机和驾驶员,没有可行的报废、注销渠道,也是造成“三率”水平上不去的一个原因。调查了解到,原来苍山外运石膏、铁矿石以及建筑材料等全靠拖拉机运输,而拖拉机作为运输工具远不及农用运输车和自卸车方便,因此多数农户是“鸟枪换炮”了,卖了拖拉机购买农用运输车或自卸车,致使拖拉机数量锐减。调查统计,现在苍山县现在的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实际上只有05年末保有量的30%,但是统计报表的数字没有减少,还是原先的数字。

六是统计制度不健全。“三率”数据的基础数字来源没有严格的界定,统计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影响了“三率”数据的准确性。

三、提高农机三率的思路和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作为考核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指标,是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要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指标,提高县区、乡镇政府、村委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联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要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促进法》和《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农机部门和执法人员不仅要学习好、宣传好法律法规,还要以身作则执行好,主动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每个人的工作行为中。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机构建设,保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不能随便搞脱钩、断奶、下创收指标及调入敬业心不强、没有农机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要让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农机管理工作上,杜绝出现农机站长兼任管区主任、村支部书记等“心在曹营身在汉”主要精力忙乡镇工作的现象。让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伸到每个村、组、农户,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责任到人”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板报、网络、手机短信、各种文艺节目等宣传手段,开展群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农机安全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深入广泛

开展宣传并且定期组织培训,向机手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农机安全常识,提高农机驾驶员、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四)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把挂牌、办证纳入惠农补贴政策,减少农民的费用。二是将部分农用燃油补贴划归农机部门管理,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年检进行挂钩。三是借助省农机监理站参公管理的时机,积极争取全市县区农机监理站的参公管理,将农机监理经费全部列入财政。四是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农机监理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步伐,达到国家农机监理技术装备标准,争取在3年内全部达到设备检测拖拉机。

(五)对大中小型拖拉机分类管理。按照拖拉机功率或核载质量分型对拖拉机实施管理,将纯农田作业的手扶拖拉机或7千瓦以下的拖拉机的挂牌办证费用逐步由财政承担。

(六)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一是尽快理顺农机部门机构性质问题,由差额事业单位转为参公或进入公务员系列,增加农机监理机构编制,夯实监理队伍基础。二是建立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常规培训制度,针对内业、外业、检验、考试、统计、事故处理、档案管理等岗位,进行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切实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岗位责任,把工作目标进行细化,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加大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

(七)健全统计、报废制度。对“三率”统计数据,建立统一的计算口径、范围和方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使“三率”数据更加准确;建立操作性强的拖拉机报废制度。同时对拖拉机更新报废,纳入补贴范围,加大对以旧换新农机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机手对旧农业机械报废的自觉性。

第五篇: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掌握全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鲁农机科函字〔2011〕21号文件精神,从七月初开始,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教育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共有11处公办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分别是“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可以收取培训费用,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2011年培训收费6.5万元。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分别是兖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泗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和邹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其余学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二)、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济宁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校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新型农民培训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为亮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执法检查为依托,2009年以来,每年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次,针对新购机农民增多的特点,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联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新购机农民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763人,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312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1200人,新购机农民培训3112人。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各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共组织现场会、观摩会132次,举办培训班21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机户7235人。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8418人,比2008年新增8000多人。

2010年全市累计培训驾驶员 3196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44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1000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85人,圆满完成了省办下达的培训任务。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共计34974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585人,农机技术人员4922人,购机农民5322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640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960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15782人,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2071

人。自八月底开始,启动了1000人“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11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万人次,上半年完成34974人次的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60.3%。

(三)、农机培训性质及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2010年底的调查数据,济宁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除微山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外,其余10处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共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正在筹办中,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聘用4个教职工,2011年收取培训费6.5万元。据调查,我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教职工虽然全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学校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全市的农机培训教育工作,但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知识和补充新生教学力量等问题。同时,多年来都没有继续进修,知识机构落后、单纯与学校的全面发展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不相适应,建议农机主管部门加大学校教职工继续或后续教育力度,加快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更新知识结构的培训。

(四)、农机培训及建设资金投入情况及有利作用

2009年以来,我市农机培训和农机校建设共投入281.744万元资金,其中农机培训资金投入210.05万元,农机校建设资金投入71.694万元。

2009年济宁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8.4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电焊工100人,每人320元的补助,共享受3.2万元的补助金额,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2.7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64.1万元;2010年济宁承担了10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9.1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机防手200人,每人460元的补助,共享受9.2万元的补助资金,培训运销员100人,每人390元,计3.9万元,机防手和运销员培训享受补助资金13.1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2.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4.6万元;2011年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阳光培训57.6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3.7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1.35万元。

2009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16.0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4.6万元,设备6.4665万元,政府投入场地建设资金5万元。2010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48.5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9.24万元,设备4.4万元,政府投入购置设备资金34.927万元。2011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7.06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设备购置资金7.06万元。近年来,我市教育培训资金及农机校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加快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

平。

二、近几年我市农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模式及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农机校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挖掘培训潜力,充分利用取消培训费的有利时机,创造性、突破性地开展农机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拖拉机、土地深松、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驾驶员新训工作上。

(一)、主要农机培训模式

各县市区农机校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严格遵守学时制培训。在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中,统一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全省统一的培训教材、统一的档案表格等开展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农机教学大纲的规章要求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均按照省办计划或超过省下达的计划要求,且各项管理都严格按照省农机办的规定要求进行实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下发入学通知书,学员报名时及时发放省办统编《拖拉机培训教材》,并根据学员的实际信息资料逐项建档,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认真组织学员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培训,理论授课不少于48学时,实车教练不少于50学时。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机械常识、操作规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场地驾驶技能、挂接机具和田间作业技能、道路驾驶技能等科目实际技能考试。只有四个科目全部考试考核合格,学校才能发放全省统一的《农机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学员凭《结业证》和加盖审核章的培训记录到农机监理部门申领驾驶证。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培训工作坚持了“五个结合”

(1)、与购机补贴项目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但部分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使大批农机具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各县市区结合农机补贴的实施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使农民具备独立操作技能,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与农机技术推广相结合。通过各种机械化作业现场会,送教下乡等活动机会,现场培训示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新机具、接受新技术。

(3)、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农机校结合监理站从源头抓起,开办法制培训班,培训驾驶员,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4)、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生产的有利时机,采取现场培训和送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活动总是跟随农时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而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5)、与农机生产企业相结合。在培训活动中,由机械生产厂家提供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以及卷帘机等机具,既让学员看到了样机的操作示范,学会了相关技术,又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很受农民机手和农机生产厂家的欢迎。

2、培训工作抓住了“三个特点”

(1)、培训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和目的不同,培训方法亦应不同。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中采取了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培训以及送教下乡、专题研讨、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方法,做到了培训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调动了农机手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上讲究实用性

农机手是农机技术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农民接受农机技术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最现实。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农机局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内容讲究实用性和实效性。

(3)、培训效果上达到直观性

农民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同,他们认识、理解、接受信息和技术主要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运用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设备,运用模仿、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直观化。

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行动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结合”,抓住了“三个特点”,使得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因此培训行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农机化教育培训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近年来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认真贯彻拖拉机驾驶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后,农业部也制定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而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条件、许可程序、培训业务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和考试发证的配合与衔接、参训人员的条件及考试规定、监督检查及处罚办法等具体内容。山东省农机办出台了《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对县级农机化学校的职责、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是“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其余学校是“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各学校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的规章要求进行农机驾驶技术培训。

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10〕78号文件(关于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自2010年7月颁布后,我市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重新讨论研究农机培训收费,最后又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立足各自实际,一致认为:该文件是针对全省农机驾驶社会化办学而制定的收费标准,农机局是农业机械的主管部门,所开展的农机培训属国家公益性培训,不应收取农机驾驶培训费。

四、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源不足。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到农机校报名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员呈下降趋势,生源不足的状况已十分明显。其原因有: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用车辆基本饱和,培训的范围较窄,新增车辆和驾驶员不多;二是在边远地区对无证驾驶现象查处不严,机手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农机校本身广开办学门路做得不够,吸引力不强。

2、部分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机手由于经济困难,有要求参加培训的愿望,但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无钱参加培训。有的机手怕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有的机手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想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

3、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绩效,轻教学”的现象。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农机校教师的素质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是近年来农机校因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手段所造成的。

5、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因循守旧,仅仅靠行政手段招生,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资金投入不够,办学条件未能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农机校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间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4、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内部协作。强化系统内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配合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系统整体功能。

5、积极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农机校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应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拓宽培训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的培训。不受培训形式、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提倡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办学,鼓励兴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成人中专班、技工班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彻底转变依赖行政手段抓生源的观念、被动办学的观念,积极跻身人才培训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适用人才。

6、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办学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农机教育培训规模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教育培训的需求,建议出台整套规范全国农机教育培训的文件和法规,使其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农机教育培训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公益性培训上,倍感财力不足。要求国家及省加大农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其改善办公环境,正常开展培训工作。(济宁市农机局 科教科)

下载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宁市农机报废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报废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益于国家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增加,同时农村原有的各类农业机械正面临更......

    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

    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2010年4月13日)为深入贯彻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农机办具体指导下,我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监管,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措施,......

    济宁市任城区社保开户流程

    济宁市任城区社保开户流程 (根据自己实际操作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少跑腿……) 一、去所属的街道进行劳动备案(非原件加盖公章) 准备的资料有: 1、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三......

    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最终5篇)

    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财政和农机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实施过程中做到了公开、公正,较好地保证了补贴资......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高敬红 ,司玉娟, 李冉冉 (济宁市任城区林业局 272100) 摘要: 关键词: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

    济宁市任城区地表水污染调查总结报告

    济宁市任城区地表水污染调查总结报告 实践调查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调查人:赵彦清 实践调查时间: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20日 目录 一、实践调查目的 ............

    新形势下提高农机三率活动方案[推荐]

    新形势下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的调研与思考农机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