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旱井管理
加强抗旱井管理,提高抗旱能力
方正县位于蚂蚁河下游十年九春旱,抗旱井在我县粮产能和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旱井管理上我们采用了GPS定位,建立抗旱井档案进行备案统一管理。2008春季大旱,全县共打大小机电井4361眼,水务局随即组织6个工作组深入8个乡镇进行调查,每眼抗旱井进行GPS定位,建立抗旱井档案包括村屯、井户姓名、所在灌区、井管类别、抗旱面积、成井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管理。这些抗旱井确保了我县85万亩水田稳产高产。
今年我们从3月19日开始,组织工作人员到可能发生旱情的个乡镇,逐乡镇逐村屯确定落实抗旱井位,并采用GPS卫星定位,进行抗旱井工程储备,做好抗旱的准备,一但出现旱情及时打井抗旱。
方正县水务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二篇: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抗挫折能力_通用版-精选文档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抗挫折能力通用版
当前,小学生因心理品质差、抗挫折能力弱而导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一课题已严肃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且已是迫在眉睫。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逾十载,但应试教育仍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和不少人着重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生理,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有的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成绩感到不理想,强烈的愧疚心理使其选择了不该选择的“回避”方法;再者,新社会条件下,随着三口之家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框架,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故此,他们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旅途过于平坦,没有或很少经历过磨难和打击,致使有的孩子娇骄二气严重,心理脆弱,稍经挫折,动辄意志消沉,颓靡不振亦或出走乃至自杀。
出于以上认识,做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我深切感到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应从小抓起。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
一、利用班队会,进行正面教育
利用集体进行教育,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我利用班队会分析事件、谈感受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我引导学生通过发生在湖南苗族自治州、四川成都以及山东济南等地的几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分析,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同时,我还为同学们讲述湖北荆沙市航空路小学刘廷松“8岁当家”的故事,武清县朱建玲、周学洁等小同学勇于同厄运抗争的事迹,教育孩子们懂得:挫折、磨难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它。挫折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但又能催人发奋、砺人志节;它可以挖掘一个人的极大潜力,强化人的紧迫感、使人更快地成熟。在困难面前,更应该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像贝多芬,双耳失聪,一样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像张海迪,高位截瘫,但自学成才……正反事例的鲜明对比,使不少学生颇受震动。高××原是家中的“小公主”,他聪明伶俐,就是惯于依赖,娇纵任性。在几次班会后,她的母亲兴奋地告诉我:我女儿会自己学做事情了!正像她在一篇作文中所写的那样:“……刘廷松刚刚8岁,就挑起了家里生活的担子,不怕艰辛;而我都11岁了,却什么事也不会独立做,怎么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呢……”
二、有意创设挫折,拓展心胸
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不少孩子生活在家庭这个平静而温馨的港湾,绝少经历生活中的“风雨洗礼”,尤其是一些优等生,在家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认为生活中处处是鲜花和掌声,这样的心理素质是很脆弱的。因此,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几节“磨难课”,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并非顺水风帆,急滩险浪随时会出现,应该理智而现实地依靠自己走出困境,战胜自我,以逐步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如“六·一”组织学生徒步远行搞野炊,培养他们肯于吃苦、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与家长商订放手锻炼孩子,使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生活本领;对个别学生根据其特点给予恰当的“打击”,拓其心胸、明其小智……我班李××是大队干部、班级的学习委员,因屡受表彰而表现出了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和骄傲心理,期末评选市级“三好”学生时,我建议学校取消了她的评选资格。这对她的触动很大,经过认真反思和我的思想工作,她终于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她逐步摒弃了虚荣心和优越感,成为一名谦虚懂事的好孩子。去年,她终于拿到了市优秀少先队员的《证书》。
三、发挥学科渠道作用,适时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常常会收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意志品德教育,如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小马遇到了从未遇到的困难,也曾想依靠别人,但最终还是自己亲自去克服困难的:教学《蜘蛛》一文时,我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蜘蛛织网,从“网破———补织———再破———再织”这反复环节中受到启示:在挫折面前,更要坚定信念,受到打击,决不要动噎…
四、利用校外阵地,锤炼学生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当摆脱学校的单一窠臼,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越来越强化,人们在这种大潮的冲击下,时刻面临奋斗目标各式挑战,也难免经历各种挫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单靠人为地创设挫折来锤炼学生心理就显得事倍功半了,这就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导到社会上,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冲击,以此磨炼意志,坚其心、韧其性。电影胶片厂与我们学校是共建单位,这个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曾几度辉煌,也曾一度陷入产品滞销、工资拖欠、外债累累的困境中。于是,我带领学生深入工厂,通过参观访问听介绍,认识工人们是怎样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挫折中求发展的,进而体会到企业的主人们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几年来,我坚持每学期带领学生参观一次企事业单位和走访一些个体业户,了解他们艰辛的创业历程,教育学生要正视挫折、直观人生,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五、开展评比,持之以恒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非一日之功,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经常。我在班级先后开展了“看谁照顾好自己”行动竞赛;“我的第一次失败”小讲演活动,我鼓励学生坚持写生活日记,内容包括:今天我学会了做哪些事?克服了哪些困难?有什么感想?……同时,我与学生家长共同制订了孩子磨炼教育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定期评比,使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不断增强。
5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我班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二气淡化了许多,他们知道怎样照顾自己、体贴父母;能省吃俭用、承受委屈;面对困难,有较强的勇气敢于一试……许多家长一致表示:今天的孩子真应该“镀镀钢”,不然,什么磨难也承受不了,我们的明天还有什么希望呢?
第三篇:抗疫演讲稿
抗疫演讲稿
突然来临的新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1 月 26 日,正月初二,第一批驰援武汉出发后,蔡总长通知,可以报名参加第二批、第三批驰援武汉,我便开始蠢蠢欲动,作为党员的我,理应冲上一线,奉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理应与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起战斗,可是 4 个多月嗷嗷待哺的娃束缚住了我,一股欲罢不能的劲头久久无法释怀。
正月初二,紧急会议,取消假期,医院所有人员备战,我科也不例外,科室领导成立新冠应急小组,立即开始筹备隔离产房,保证母婴安全。将 31 病区改造为隔离产房,从改造到人员的安排,科主任、总长及护士长们绞尽脑汁,为了让我们能从容、有序的应对,还组织我们进行了一次应急演练,从接诊到如何上报,区域的划分,防护服的穿脱,一一进行指导,并人人考核,一一过关,为做好战斗的一切准备。
记得那天演练快结束时,17:08,我的同事**,收到驰援武汉通知,我的心开始不淡定了,百感交集,眼里闪着泪花,但更多的是担心,我看了各种帖子、抖音,看看去武汉需要带上的东西,一项一项列出来,生怕漏了一项,当晚,她拿了三条睡裤给我,说:叫你公公帮我换下松紧带,本来想扔的,还是改改,到时穿去就不带回来了。我爸晚饭过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拆松紧带,装松紧带,再一针一线缝上去,直到凌晨还未结束,我关切地对他说:爸,不急,这么晚了,明天缝吧”他回答道:没事,这随时可能出发,万一来不及,现在国家有难,我不能冲在第一线,但我为去武汉的做点事,也是出了一点点力。我说“爸,我为 ** 骄傲,我也为您骄傲” 如今,我们的武汉保卫战打赢了,打赢这场战役的是
“大敌当前,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英雄气概,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侠肝义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一个个平凡的你我他。这段经历让我们明白,做一名中华儿女,真幸福,而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这份幸福,守护彼此的健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阴霾总会过去,曙光总会来临,我们共同期盼霞光万丈,旭日东升。
我们共同期盼家庭和美,社会安宁,今天,让我们向大爱无疆谢谢!
第四篇:抗疫英雄
8位抗疫新闻人物!
1、钟南山院士:一言九鼎,百姓安心
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赞词】
一张高铁图,心疼全国人;两次大疫情,总有您身影。一个“八零后”,小年夜里,临危出征;一句“人传人”,立马沸腾,之后静音。您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亲赴一线,来回奔腾。您一出场,国人放下大半颗心。您是无论生死的逆行者,您是名副其实的大医生。
【精彩文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上对钟南山的评价。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钟南山院士胸怀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而今,武汉疫情肆虐,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但是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衣之下,却深藏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
2、李兰娟院士:首提封城,深入“红区”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前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
【赞词】
女性本柔,遇事则刚。年过古稀,奔赴战场。“武汉封城”,四字掷地有声;深入“红区”,落得满脸“皱纹”。这个建议,隔断了千万疫情;这张照片,见证了大医仁心。有一种勇敢执着,叫院士李兰娟;有一种治疗方案,叫“四抗二平衡”。“战役不成功,我们不撤兵!”坚守武汉一月余,感动举国上下人。
【精彩文段】
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3、李文亮医生:一声哨响,一鸣惊人
李文亮,1985年出生,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曾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2020年2月7日凌晨,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赞词】
本是一名普通医生,哪曾想到一鸣惊人。“确诊了7例SARS”,向人发出惊世预警。疫情“吹哨人”,仅出于天地良心;被约谈训诫,始终不忘上火线初心。可恨的冠状病毒,夺去了您宝贵生命。您曾说,真相比平反更加重要;世人说,您是永恒的启明星。您的生命定格在34岁,您的名字将万古长青。
【精彩文段】
每一种职业都连着一种职业精神
触摸一个个细节,更能读懂这位医学博士身上的可敬之处。他身上的那份乐观与担当更是令人动容。是的,作为一名医生,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李文亮没有退缩,用行动作答,他对得起“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每一种职业都连着一种职业精神,每一种职业精神都积极倡导责任与担当。致敬李文亮,就是致敬职业精神。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这特殊时期都能扛起责任,彰显担当,弘扬职业精神,让职业精神更加闪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就一定能筑实筑牢防控网络,成功击退病毒恶魔,传来抗击疫情胜利的捷报。
4、歌唱家韩红:千金散尽,只愿平安
韩红,1971年9月26日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藏族女歌唱家、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公益志愿者、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演艺事业外,韩红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2020年,她带着自己的基金会,奔赴在疫情第一线,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送到武汉。
【赞词】
你是一名歌唱者,你是一名慈善家。有人说你是“败家子”,你差点要把钱财都散尽。物资捐到哪里去?捐给某会不放心。你要把救灾物资直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奔赴疫情第一线,不怕风险,只为安心。你为何总能如此这般?原来,你的心里永远装着“远方的孩子”,你只愿“天下平安”!
【精彩文段】
我们需要创新定义韩红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捐赠的60台救护车车队风驰电掣地直接开进了雷神山。许多人都不得不感叹韩红爱心救援会的“雷霆救急”。一直奔波在前线,已经年近半百的韩红,因为亲自驾驶物资运送车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她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倒了在病床上。当她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歌星韩红黯然褪色,而英雄韩红却光芒四射,她的精神生命更加熠熠生辉。是的,抗疫中心怀大爱,而且把这份爱及时送到绝望中的人身边,我们应该重新定义韩红:她不仅仅是歌星,还是爱心的象征与责任的标志。
5、张文宏医生:硬核医生,病毒猎手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2020年2月,张文宏在微言教育推出的《战“疫”公开课》栏目中做了题为《感染病:人类与微生物的故事》的演讲。
【赞词】
从抗击非典到狙击禽流感,从迎击埃博拉到抗击新冠肺炎:他是一场场硬仗中走出的老兵。“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再闷2星期,病毒也被你闷死了。”18分钟的公开课,更让他火得一塌糊涂。他就是硬核医生、病毒猎手张文宏。而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医生。”
【精彩文段】
专业本身就有稳定人心的力量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他由于“金句频出”而备受关注,被网友亲切称为“耿直男孩”、“段子手男神”,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张文宏医生的话,只是硬核与俏皮吗?不是,更重要的是专业。他的话,有的不是那么“中听”,但却给人一种由专业主义带来的信赖感。比如他说,针对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神药,唯一的“神药”就是集中全部救治资源帮助病人坚持下去。不妨试想,张文宏医生的话少有情绪性的渲染,也不全是“好消息”,却自然让人信服,获得了颇高的曝光度。这也说明,专业,本身就有稳定人心的力量。
6、张定宇院长:生命渐冻,情怀火热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人。现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8年10月,被确诊患有渐冻症。但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赞词】
临危受命,托起信心与希望;隐瞒病情,只为治愈更多人;妻子感染,他把爱埋在心里。有人劝他歇一歇,他说,“我以后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歇着,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点呢?”他是一个渐冻人,也是一个战斗者;他是一个指挥者,更是一颗定心丸。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他却一直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并努力延长着别人生命的长度。
【精彩文段】
自我定位决定精神状态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完全可以在家治病养病,可他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渐冻症,这可不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然而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却干得比一般人更带劲。这是何苦呢?有人发出感叹。其实这正是张定宇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不同在自我定位,不同在人生价值。在一些人看来,人生短暂,活着就要享受,而在张定宇的价值体系里,奉献自我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他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就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奉献自我是他人生的终结追求,也是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动力。
7、方舱读书哥:身在病床,心在书中
该男姓付,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付先生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照片走红后,《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的书名也浮出水面。经过20多天的治疗,“清流哥”恢复不错,2月28日已出舱,由社区对接安排至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出仓时还对病友许下承诺,帮忙照顾他们家15岁的小病友。
【赞词】
方舱一张照片,走红一位书生。疫情来时汹汹,我自波澜不惊。深蓝的上衣,浅蓝的口罩,洁白的床被,还有那宁静的眼神。书中自有黄金屋,此处无声胜有声。一本大部头,此时不觉高深。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可以安神,神安可以驱病。阅读也是避难所,心若静,世间无杂音。清流读书哥,随处可安心。
【精彩文段】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心态
让“读书哥”没想到的是,他会在网上走红,他当时阅读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也在网上成为畅销书。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心态。面对同样的处境,不同的心态自然带来不同的感受。疫情之下,有的人心浮气躁、自怨自艾、内心痛苦;有的人则坦然面对现实,随遇而安,心态平稳。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好心态是极佳的精神疫苗,它能让我们在这段很“糟糕”的日子里,把生活过成一股清流。人这一辈子,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心态。
8、快递小哥汪勇:提起脑袋,生命快递
汪勇,35 岁,顺丰速运(武汉市将军路营业点)丰e店主。正月初一,他住进公司的仓库,开始志愿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
【赞词】
因为封城,医务人员需接送;快递小哥,生死无畏在顺丰。他也有父母,他也有妻儿,他也会怕死,他把风险一个人担起,“提起脑袋”开始“生命快递”。他算了一笔账,一天能给医生节省 60 个小时,就算 10 天后真的倒下,他们应该能救至少 10 条人命。一呼百应,一个团队,感动的不仅仅是武汉居民。
【精彩文段】
在平凡“逆行者”身上见曙光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看到了很多像汪勇一样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更看到了他们背后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阶段,我们需要汪勇这样勇于付出的品质。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汪勇本没有义务护送医护人员,也没有义务组织团队为一线人员排忧解难。“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面对当初的决定,汪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因为他的勇于付出,及时缓解了战疫一线的棘手问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当个人力量汇聚成团队力量时,这种勇于付出的品质,就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
第五篇:抗疫心得体会
抗疫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藕塘村两委及监委会成员,闻令而动,在接到街道办事处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部署后,即刻全身心投入到我村疫情防控第一线。
一、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村两委干部及监委会成员敏锐的意识到疫情防控的严重势头,迅速召集党员骨干力量对辖区内住户进行摸底走访排查,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包保责任人夯实责任,监督返乡人员居家隔离,每天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定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同时,防控广播常开、宣传车辆常动。
二、党员冲锋在前
支部书记刘学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奋战在第一线。在布置防控任务的同时全天候做好联防联控,组织由10名党员组成的冲锋队,疫情宣传资料宣传张贴到户到人,引导辖区居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聚集。支部委员马景山负责对藕塘至单楼路口来往车辆人员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坚决做到一个不漏。村委委员王春霞每天按时值班,没有一点松懈。监委委员刘法浩,每天带领巡逻队员对全村13个村民组尤其是偏远小路不定期巡逻。村委委员王伟对三天出门一人,进行把控,人员登记,每天按时值班,从不迟到、早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临近年底疫情又在河北泛滥,藕塘村三委成员相信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严密做好防控措施,对外出返乡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每个返乡人员都要做核酸检测报告,高风险地区,要到康宁医院进行集中隔离14天。
我们深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赶走疫情,胜利一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