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科护理常规目录
骨科护理常规目录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4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6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7 皮牵引护理常规…………………………………………………………………9 骨牵引护理常规…………………………………………………………………10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11 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3 骨肿瘤病人护理常规……………………………………………………………14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16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19 手外伤的一般护理常规…………………………………………………………23 关节穿刺术护理常规……………………………………………………………25 腰椎手术护理常规………………………………………………………………26 脊柱骨折病人护理常规…………………………………………………………28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30 骨关节手术一般护理常规………………………………………………………33 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4 膝关节置换护理常规……………………………………………………………38 肩关节置换护理常规……………………………………………………………42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45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49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51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53 肱骨干骨折护理…………………………………………………………………55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57 胫腓骨骨折护理…………………………………………………………………59 髌骨骨折护理……………………………………………………………………61 尺桡骨骨折护理…………………………………………………………………63 股骨头坏死护理常规……………………………………………………………64 踝部骨折的护理…………………………………………………………………66
第二篇:骨科护理常规
1、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除急诊手术禁食禁饮外,其他患者给予高钙、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3、病人卧硬板床,必要时加气垫。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外,均应抬高患肢。患肢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对新牵引或打石膏的病人应列为交班项目。保持固定效果,观察石膏、夹板牵引装置是否妥当。
6、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应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因屈曲、扭转使椎体错位加重损伤。
7、骨折患者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8、对长期卧床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调配,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手外伤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简单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神经、血管的修复。(3)严密观察伤口疼痛、渗液、出血等,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4)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等)。
(5)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6)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煅炼。
2)肌腱吻合术后3天视病情指导患者逐渐开始作轻度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1、术前或非手术治疗护理
(1)受伤24-28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加剧及急性腹膜炎症状;了解患者有无疼痛或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3)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及出血进展。
(4)遵医嘱留置导尿管,保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5)防止再骨折或再移位。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及更换体位以防骨折移位,视病情至少卧位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压疮发生。
(6)骨盆悬吊牵引者,保持吊带平坦、干燥、完整。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预防压疮。
(7)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8)拟手术者,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备血、备皮、导尿等。
(9)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减轻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
2、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
(2)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神志、尿量等,预防大出血。
(3)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富含粗纤维、果胶的食物,鼓励多饮水。
(4)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畅通,防止伤口感染。
(5)术后睡气垫床,平卧和健侧卧交替更换,以预防压疮。尽量减少大幅度搬运患者,防止内固定断裂、脱落。
(6)术后7-10周下床运动,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骨牵引护理常规
1、对牵引病人认真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运动、感觉情况。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和褥疮。
5、指导并协助病人做主动和被动训练,防止废用综合症。
6、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定时按摩腹部,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和便秘。
7、作骨牵引病人,床尾或床头应抬高15-30cm使形成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反牵引力。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石膏固定时,松紧适宜,患肢如有苍白、厥冷、发绀等情况,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
3、石膏未干之前,尽量不要搬运病人;搬动时,要用手掌平托,不可用手抓捏。切勿牵拉、压迫、活动,也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灯或电吹风吹干。
4、石膏干后搬动时应平托,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加以保护。
5、边缘应修理整齐、光滑,保持床单及石膏整洁。
6、伤口出血时可用笔做记号,注意出血外渗的速度。
7、如石膏内有腐臭味,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
8、石膏固定后就可以指导病人做固定内的肌肉收缩运动。
9、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站立,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1.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程度不成比例,严密观察疼痛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急救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以免增加组织损伤。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情况。3.骨筋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4.凡是确诊病人,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
5.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使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篇: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体位、皮肤完整性等全身情况。2.肢体或患处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情况,是否有开放性骨折。
3.伤口、牵引、固定情况。4.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便秘 [护理措施] 1.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2.睡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
3.骨折要先固定,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人,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4.如有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后处理骨折。如有出血,应先临时止血。开放损伤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
5.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
功能的情况。
6.作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饮食及大便。
7.长期卧床者,要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8.凡石膏固定、牵引或内固定术后,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功能位置。
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健康指导]
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
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
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二、骨科危重患者抢救常规
(一)创伤性休克抢救常规
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
2、取休克卧位,即头、脚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给氧,缺氧严重者面罩给氧或行人工辅助呼吸。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先输入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GNS,平衡液等。休克早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镇痛。剧痛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但严重脑外伤、呼吸困难、有腹部体征诊断未明确者禁用。
6、止血。
7、保暖。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者及时加被保温。
8、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10.留置尿管,监测肾功能。
(二)严重创伤、多发伤抢救常规
原则:抢救生命,创口处理,妥善固定
1、合并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并同时抗感染。
2、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3、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4、伤口处理:无菌敷料覆盖,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禁止还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或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
5、保存好离断肢体,肢体用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肢体浸泡至任何液体中。
6、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
7、防止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当易引起血管损伤的一些骨折或脱位时,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大血管附近贯通伤应特
别重视,以防血管进一步栓塞,造成截肢。
8、妥善固定骨折。先固定后搬动。头、颈、躯干损伤的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9、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
10、疑有脊髓损伤者,观察截瘫平面有无改变。
11、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高位截瘫患者有呼吸困难时可行气管切开。
三、骨科手术前后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伤口敷料、引流管、皮肤完整性。
2、肢体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3、患者的体位,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
4、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一)手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和可行性,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2.术前淋浴更衣。
3.据医嘱做好药敏试验,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工作。4.术前1日备皮,消毒手术区皮肤。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5.术晨测生命体征,有无感冒和其他病情变化。女病人是否月经来潮。
6.择期手术,术后需卧床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7.按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
8.进手术室前取下眼镜、`发卡、`手表、`假牙,将贵重物品交家属。
9.术前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管。
(二)手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
位及各种引流管。
2.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部位安置适当体位,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3.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4.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5.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6.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7.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内容及方法应根据病人的伤情、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定。[健康指导]
1、保持伤口敷料干净、清洁及引流管通畅
2、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计划,并逐步实施
3、嘱患者加强营养,补充钙质
四、持续牵引术护理
持续牵引可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吊带牵引。[病情观察要点]
1、患肢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2、患者的体位、牵引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效牵引。
[护理措施]
一、皮牵引
1.牵引前清洁患肢的皮肤,必要时剔除汗毛。
2.注意胶布、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肢体有无胶布过敏及皮肤溃疡等情况。
3.经常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患肢纵轴保持一致,绳索有无受阻,患肢与健肢长度是否一样,牵引重量是否合适。4.督促病人定时作肌肉收缩运动,手足关节功能锻炼。5.观察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冬天注意患肢保暖。
二、骨牵引
1.骨牵引针分别用胶塞小瓶套入,以防钢针划破皮肤。保持牵引针针孔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碘伏棉球擦拭,每日2次。
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用碘伏消毒后调至对称。2.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20°;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20°。不可随意改变病人体位,如需纵向移动时,须有一人拉住牵引绳,取下重锤后方可移动,不可让绳放松。3.检查骨突出部位,以防压迫性溃疡。
4.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及手指(足趾)运动,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牵引床上设秋手或拉手,以便病人起坐活动。5.冬天注意保暖。盖被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6.预防并发症:协助病人适当变换体位,深呼吸,叩拍背部,鼓励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多饮水,预防泌尿感染和结石。
(三)吊带牵引
1头带牵引重量不超过5kg,床头抬高15°-20°。经常巡视,如病人有明显不适,可暂停牵引,待症状缓解后再牵。2吊带内垫好棉垫或纱布,以免发生压伤。
3.骨盆托带牵引者,因不能翻身,应注意预防褥疮,大便时放松吊带,防止吊带污染。
4.骨盆纵向牵引者,床尾抬高15°-20°,牵引重量15-20kg,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健康指导]
1、保持牵引位置正确,以免影响效果。
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3、经常注意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给予适当衬垫,避免皮肤损伤
4、骨牵引针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五、石膏固定护理
由于石膏有吸水后硬固定可塑性,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病人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
治疗工具,因石膏无弹性,如果塑型不好,可压迫神经、血管、皮肤造成损伤,故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肢体疼痛、肿胀、上下关节活动度等、末梢指(趾)温度、颜色、感觉等情况。
2.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渗血渗液。[护理措施] 1. 固定前洗净肢体皮肤,有伤口时先换药。2. 冬天注意保暖。肢体固定后应抬高患肢。
3. 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报告医生处理。
4. 预防压疮形成:石膏未干时用手掌托住固定的肢体,不能用手抓捏,躯干石膏固定时,石膏未干时,不要翻身,以免发生局部压迫。固定后石膏边缘修剪整齐,以免刺激周围皮肤。
5. 避免大小便污染石膏。
6. 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7. 石膏拆除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坏死的上皮组织,不可强行撕裂,可用温热毛巾浸湿慢慢擦去。
[健康指导]
1、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及时就诊处理。
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3、及时复查
六、手外伤护理
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初期的外科处理,伤后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病情观察要点]
1、创口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
2、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情况:色泽、温度等,若发现皮肤青紫、肿胀,应及时松解止血带,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4、观察患者伤口疼痛情况。
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伤后早期处理
1、维持手功能,用石膏托将手固定在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20°,稍尺侧,掌指和指间诸关节稍屈,拇指呈对掌位,使手呈半握拳状,包扎时注意用纱布隔开手指,勿使相邻的手指皮肤相互接触。
2、保暖。室温以18—20为宜,必要时用烤灯,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3、注意血液循环。手外伤包扎,宜露出指端,以观察其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明显肿胀或指腹萎陷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将伤肢垫高,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5、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渗血多时及时更换。手外伤伴有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感觉消失、营养障碍等改变,应注意防护,避免冻伤、搽伤、烫伤等。手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有所恢复,手指活动功能,肌力增加等神经恢复情况。恢复期功能锻炼
1、单纯软组织损伤或指端伤,无骨折和肌腱断裂者,伤后2—3日即可开始作关节伸屈运动。
2、肌腱损伤缝合后,早期可做不增加缝合肌腱张力的轻微被动活动,3周后可作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关节伸屈练习。
3、骨折作内外固定者,需待有骨连接后,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
4、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手工操作,最好进行职业性的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尽快恢复。[健康指导]
1、了解疾病知识
2、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
3、加强功能锻炼
4、复诊
七、断肢再植手术护理
断肢再植是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断肢多因切割伤、撕裂、碾轧所致。通过再植手术,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但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感染,应特别重视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位。保持室温,注意保暖。
2..观察再植肢体的皮温、肤色、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及时发现问题。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4.疼痛、呕吐、排尿、排便情况,有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导致血管痉挛。[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合并休克或其他严重损伤者,紧急处理,尽快作手术准备。
2.作好术前心理护理,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3.作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病人住单间,室温以25—28为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现保护性隔离。
2.平卧位,绝对卧床2—3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制动。3.冬天伤肢局部用烤灯保暖,测量皮温前应关闭烤灯半小时。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防止和及时发现肾功衰及早期休克征象。
5.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床边备止血带。
6.术后3周,可逐渐轻微被动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
7.严密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毛细血管返流情况,注意与健肢对比,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循环障碍,特别是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8.遵医嘱进行补液、抗炎治疗。同时给予解痉、抗凝药物,预防血管栓塞和痉挛。
9.除伤肢以外其他部位应早期活动,伤肢则在术后3周伤口已愈合并拆线后开始锻炼,联系患肢伸屈握拳等动作,被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并对再植部位妥善保护。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2.加强患肢康复锻炼,尽快恢复患肢功能。
第四篇: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五篇: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2、3、4、5、6、7、8、9、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卧硬板床。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果胶成分的饮食。骨盆骨折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四肢骨折的患者,应抬高患肢,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保持功能位置。搬运患者时动作要稳、轻、准,防止扭转躯干和肢体,以免加重损伤。预防便秘,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对患者进行入院、检查、治疗、术前、术后及出院等健康教育,尤其是应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