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临床提点
(1)自理障碍。(2)心理障碍。(3)病程时间长。(4)合并伤多见。术前:
(1)急性意外损伤不利于全面各项检查。(2)开放性伤口需彻底清创。
(3)手术入路复杂,皮肤准备难而范围大。(4)手术部位不同,麻醉方式多。(5)常需进行其他方式的术前治疗。术后:
(1)了解和掌握各种麻醉的护理。(2)切口愈合时间长。
(3)术后仍需其他方法进行治疗。(4)预防感染。
(5)正确的功能锻炼。
2、医疗目标
(1)减轻疼痛,促进骨质愈合。(2)择期完善手术。(3)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4)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护理目标
(1)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2)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3)维持手术后的有效内固定。
(4)减少因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5)尽早使病人恢复生活自理。
(6)病人能掌握功能锻炼的简要方法。
4、护理问题
(1)疼痛
与创伤有关。
(2)知识缺乏
与角色突变、未接受过此类知识有关。
(3)焦虑、恐惧
与意外受伤时无思想准备,担心不良后果有关。(4)自理缺陷
与疾病和治疗限制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
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局部持续受压、恶液质及营养不良有关。(7)便秘
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肠蠕动减慢有关。
(8)有废用性综合症的危险
与创伤、长期卧床、神经受损、活动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9)睡眠型态紊乱
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县直有关。
(10)体温升高
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手术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11)潜在性并发症
休克、肢体血循环障碍、感染、深静脉栓塞、肢体功能障碍。
5、专科评估
(1)患者的评估
有无合并神经损伤;保持功能位置;末梢血循环情况;感觉及运动情况。(2)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意外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经济承受能力。
(3)合并症的评估
生命体征;有无合并脏器损伤;有无严重创伤综合征;有无感染;无忧褥疮。(4)术前专科评估
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情况;既往病史;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患者对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手术区域内的软组织损伤程度;术前已进行的治疗。
(5)术后专科评估
患者麻醉苏醒情况;术区引流管通畅情况;指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患肢是否保持功能位置;牵引重量;肿胀程度;患者对疼痛耐受力的程度;有无合并症的发生;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肌腱粘连导致功能障碍。
(6)护理措施
A、常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根据病情选择饮食:卧位:卧硬板床,抬高患肢,移动时制动。预防感染发生。B、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化验检查;练习床上大小便;按医嘱完成配血、备皮、灌肠、留置导尿、术前给药等;术日早备好病历、药品、X片等,并将患者的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准备床单、抢救药品及器械,消毒房间。C、术后护理
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脊柱手术后,每2小时翻身一次;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D、疼痛的护理
仔细寻找原因应用有效止痛剂。
E、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观察末梢血运;伤口出血时加压包扎止血,渗湿多时更换敷料;保持大小便通畅。
(7)健康教育
A、环境舒适,避免干扰和刺激 B、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保证充足睡眠,讲明术前禁食的重要性,告诉其戒烟戒酒的重要性。C、心理指导
介绍疾病有关知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和检查禁忌症及护理措施的目的等。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D、功能锻炼
指导正确的锻炼方式和姿势
E、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早期床上大小便的必要性和方法,描述手术室的环境和麻醉大致过程,术后疼痛的解决办法。
二、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医用石膏利用其加热、脱水、再遇水便可结晶硬化的特性,已达到固定骨折,制动肢体的目的,常用于骨折整复后的固定,畸形矫正、关节损伤及脱位复位后的固定等。
2、临床特点:是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分为管型石膏和石膏托两种,石膏未干前可塑性较强。
3、医疗目标:固定骨折和制动肢体。
4、护理目标:石膏不变形、不折断;预防压疮;病人及家属能掌握石膏固定的相关知识。
5、护理问题:
(1)自理缺陷
与石膏固定肢体,医疗县直有关;(2)有压疮的危险
与石膏压迫肢体有关;
(3)潜在并发症
石膏综合征
肢体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4)知识缺乏
与不了解石膏固定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有关。
6、专科评估
(1)石膏固定局部软组织受压情况;
(2)有无石膏表面浸湿、石膏边缘渗血及擦伤;(3)患肢末梢血循环情况;(4)患肢肿胀情况;
(5)固定肢体肿胀消除程度。
7、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
(1)搬动病人时,应用手掌托住石膏,禁用手捏石膏;
(2)石膏未干前,用灯泡烤干或用风扇吹干,干固后防止石膏受潮及污染;(3)抬高肢体,保持功能位,石膏下用软枕支垫;(4)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病情观察
(1)患肢末梢血循环情况;
(2)石膏边缘有无渗血及擦伤,浸湿时用作标记通知医生。
(3)头颈部、胸部、腹部石膏固定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及腹部不适;(4)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如出现固定部位持续性疼痛,应考虑压疮及时报告医生。功能锻炼
指导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和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收缩活动,预防肺用性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
8、健康教育
(1)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A、向患者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作用和意义。B、告诉病人和家属预防石膏变形、折断的相关知识。C、鼓励病人及时说出身体的不适。及早发现问题。D、告诉病人及家属石膏未干前,不要使其受潮。E、搬动石膏固定的患肢,应不能使其折角和断裂。
F、教会病人和家属避免石膏污染的知识和技巧。防止吃饭时弄湿石膏,正确放置便盆,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引流管的冲洗,抬高患肢,观察压疮先兆表现,利用嗅觉等。
G、日常活动
教会患肢锻炼方法,指导肢体肌肉收缩活动和关节屈伸活动,尽早下床活动,石膏拆除后按摩肌肉,加强主动活动。
H、综合征的发生和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三、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牵引即牵拉,是运用作用及反作用的机理,使患肢软组织松解,骨折和脱位得以复位。
2、临床特点
(1)牵引从方法上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
(2)牵引力与反牵引力需同时存在才能达到牵引的目的。
(3)病人躺在床上与牵引力成相反的方向从而构成了反牵引力。(4)牵引下肢时抬高床尾,牵引颅骨时抬高床头。
(5)皮牵引为间接牵引,软组织损伤或有严重炎症时不易使用,骨牵引为直接牵引,牵引力较大,不宜用于老年人和小儿。
3、医疗目标
(1)使患肢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2)制动患肢,预防和矫正畸形。
(3)缓解关节面的压力,治疗关节疼痛。
4、护理目标
(1)保持牵引位置正确,重量准确,消除影响牵引的因素。(2)预防各种并发症;
(3)让病人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5、护理问题
(1)自理障碍
与牵引后卧床有关。(2)疼痛
与受伤和骨牵引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卧床时间长有关,颅骨牵引患者合并脊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受伤、长时间卧床有关。(5)有便秘的危险
与排便习惯和体味改变有关。
(6)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与卧床、肢体活动减少有关。
6、专科评估
(1)患肢软组织损伤情况。
(2)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3)颅骨牵引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情况。(4)牵引力、牵引位置及方向、牵引重量。(5)骨牵引针眼部位情况。
7、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卧硬板床,防止患者出现屈髋畸形等并发症;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2)牵引护理
a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存在,避免身体向床头和床位滑动,及时调整身体在床上的位置,头部和足部均不能抵住床栏杆,否则会失去反牵引力。
b维持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以免影响牵引效果,同时应保持牵引砝码悬空。C骨牵引患者需注意保护针眼部位清洁无污染,每日点酒精2次,连续点一周。(3)病情观察
a下肢牵引时,需注意观察躯干、骨盆、患肢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位。b颅骨牵引的位置应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
c骨牵引患者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情况,如足趾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有无皮肤过敏现象等。
(4)功能锻炼
1、下肢牵引时应将牵引的患肢足底托起,预防足下垂,同时教会病人作主动屈踝关节运动。
2、指导病人作患肢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8、健康宣教
(1)环境应安静舒适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方便。
(2)心理指导
牵引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牵引的目的,简要描述牵引的大致过程。简要向患者介绍牵引的机理、保持牵引力有效的方法。
(3)饮食指导
嘱病人在吃饭时要注意食物以软食、流食和半流食为主,进食速度要均匀,若病人出现呛咳和气管堵塞,要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卧床患者肠蠕动减慢,应少食生、冷、产期的食物。
(4)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教会家属掌握被动活动关节的方法好肌肉按摩的要领。教会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在翻身时如何拍背和按摩受压的骨突出部位。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摆放肢体的方法。讲清维持牵引重量和持续牵引的意义。保持骨牵引针眼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多饮水,讲解多饮水的意义和预防泌尿系感染。进行患肢肢体肌肉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定期复查,如出现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针眼感染时应随时复诊。
四、骨折护理常规
1、概念:骨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
2、临床特点: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疼痛、肿胀、瘀斑。
3、医疗目标:使骨折复位,骨质愈合。
4、护理目标:减轻疼痛,避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
5、护理问题
(1)焦虑
与担心愈后有关。(2)疼痛
与骨折或手术有关。
(3)自理障碍
与骨折后患者功能受限有关。(4)便秘
与卧床、活动受限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卧床和治疗限制有关。(6)潜在的并发症
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7)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切口有关。
(8)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与患肢制动活动受限有关。
6、专科评估
(1)骨折的类型。(2)骨折的稳定程度。(3)患肢感觉及运动情况。(4)局部症状。
(5)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X片示骨折移位程度。
7、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A.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满足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B.饮食
给予骨质愈合所需的营养需要。(2)病情观察
A.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皮稳、血运情况。B.如有疼痛,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C.注意外固定处的松紧,应随时调整。D.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肿胀。
E.外固定期间应注意未被固定的关节的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再行整个肢体的活动。F.预防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8、健康教育
(1)环境
应安静舒适,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肢提供方便。
(2)心理指导
讲解疼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说明外固定的意义和抬高患肢的目的。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教会正确的方法。
(3)饮食
做好饮食指导。
五、锁骨骨折
1、概念:锁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中外1/3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直接暴力可引起粉碎骨折,但较少见。
2、临床特点
(1)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
(2)头偏向伤侧,以缓解胸锁乳突击肌的牵拉作用。(3)常用健侧手托住伤侧前臂及肘部。
(4)幼儿常不能自述疼痛部位,表现为不愿活动上肢,穿衣伸手入袖时困难。
3、医疗目标
使骨折复位
4、护理目标
复位后,保持有效固定。让病人和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5、护理问题
(1)自理缺陷
与受伤后活动受限有关。(2)疼痛
与骨折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内固定有关。
6、专科评估
(1)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2)有无血管损伤。
(3)有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4)有无内固定手术后伤口渗液。
7、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心理护理,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生活护理,给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及时解决病人的困难。
(2)疼痛的护理
了解疼痛的性质,解除导致疼痛的因素。遵医嘱给予止痛剂。(3)疾病的护理A.用“8”字带固定者,须注意保持有效固定,不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B.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应将患侧上肢悬挂固定,同时注意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出。C.观察患侧上肢有无感觉,活动障碍,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8、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保持良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2)饮食
以加强营养的饮食为主。(3)功能锻炼
A.外固定期间,嘱患者做握拳活动及后伸肩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局部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B.去除外固定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C.老年病人,应加强双肩关节多方向活动,防止发生肩关节周围炎。
六、骨盆骨折
1、概念: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常累及盆腔内重要器官。
2、临床特点:骨盆为松质骨且邻近有动静脉从,受伤后可引起大出血导致休克。易合并膀胱、尿道、女性阴道及直肠损伤。局部症状、体征明显。
3、医疗目标: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次治疗骨盆骨折。
4、护理目标:抢救生命。预防各系统并发症。维持骨盆复位后的位置。
5、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
与疾病,医疗限制有关。(2)自理缺陷
与疾病、医疗限制有关。
(3)便秘
与骨盆骨折刺激腹膜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及长时间卧床有关。(4)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与卧床、牵引有关。
(5)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与合并神经损伤,长时间卧床导致肌力下降有关。(6)潜在的并发症
出血性休克、膀胱、尿道、直肠损伤。(7)知识缺乏
与疾病突发,无相关知识有关。
6、专科评估
(1)
局部感觉及运动的评估
有无疼痛和活动受限(2)髋关节运动情况
有无运动障碍(3)附近皮肤评估
有无肿胀和皮下淤血(4)腹部、耻骨联合的评估
直接或间接
(5)大小便评估
有无血尿及肛门是否有血液流出(6)骨盆挤压试验(7)骨盆分离试验
7、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稳定患者情绪
(2)合并直肠损伤应禁食,便秘应多饮水,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3)合并休克式应减少搬动防止出血。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准确测量并详细记录。
(2)判断有误脏器损伤,观察有无血尿、血便、及腹膜炎刺激症状。
(3)行膀胱造瘘术或尿道修补术后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尿量并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耻骨联合、腹股沟、会阴部有无肿胀和皮下淤血。
(三)疾病护理
(1)行骨盆悬吊牵引时,定时抬臀,防压疮。
(2)疼痛时应查明原因,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3)行直肠造瘘术和尿道修补术后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加强造瘘口、尿道口及导尿管的护 理
(4)常听患者主诉,了解髋关节活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情况。
8、健康宣教
(一)心理护理
(二)饮食指导
能进食者多饮水,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三)功能锻炼
(1)及早鼓励并指导病人做抗阻力肌肉锻炼,教会家属按摩肌肉的方法。(2)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3)根据骨折程度与医生共同制定法锻炼计划。(4)了解患者和家属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5)出院指导告知复诊时间并调整锻炼计划
(四)医疗护理配合措施
(1)讲解留置导尿的基本知识
(2)讲解瘘口皮肤保持干燥的重要性。
七、截肢术
常用于肢体严重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神经损伤及周围血管损伤、先天畸形而无法矫正或影响功能等疾病的手术。临床特点是患者伴发切肢痛。
(一)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患者精神因素有关。(2)自理障碍
与截肢失去功能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患肢残端伤口交大有关。(4)焦虑 与今后生活悲观有关。
(二)专科评估
(5)患肢残端有无渗血。(6)疼痛
(三)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术后早期卧床休息。
2、切肢痛的护理
A.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B.转移注意力。
C.遵医嘱使用止痛药。D.操作轻巧。
(四)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防止残端出血。
2、残端渗出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五)疾病护理
1、抬高患肢残端。
2、保持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避免残肢断端感染。
(六)健康教育
1、环境清洁安静。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3、活动指导
伤口愈合后,即开始肌力练习。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4、医疗护理措施配合早期鼓励床上活动。讲解安装义肢的注意事项。告知病人远期出现残端渗出时应及时就诊。
八、挤压综合症
(一)概念:肢体因受到挤压或创伤后,发生骨筋膜综合征,肌肉和神经发生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衰竭,在临床上称为挤压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肢体疼痛,严重肿胀、淤血,局部皮肤有水泡,有时有神经损伤,影响肢体正常活动,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肾功衰竭。
(三)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挤压综合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
休克、神功衰竭、高血钾症、酸中毒。
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及疼痛有关。
(四)专科评估
1、局部表现
疼痛、肿胀、淤血。
2、全身表现
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症、酸中毒。
(五)护理措施
1、受伤肢体不能包扎过紧。
2、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
3、观察生命体征。
4、肢体受压后,要尽快解除受压,制动,降温,禁止按摩、热敷,有出血者立即止血,但禁忌加压包扎及使用止血带。
5、纠正低血容量及酸中毒,预防休克。
6、执行急性肾功衰竭的护理。
7、执行高血钾症的护理。
(六)健康教育
介绍有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九、颈椎病
(一)概念: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和继发性改变等因素,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二)临床特点:
1、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2、根据受压部位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
(三)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
与颈椎病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有关。
2、自理缺陷
与疾病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3、有排泄型态的改变
与马尾神经受压有关。
4、舒适的改变
与神经根受压,刺激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痉挛有关。
(四)专科评估
1、病因及诱发因素的评估。
2、临床类型评估
A.颈部症状
颈部痛、压痛、僵硬及后动受限。B.脑部症状
头疼、头晕、枕部痛及枕大孔压痛。
C.病变部位以下的感觉情况
皮肤发麻、感觉减退、痛觉沿神经支配区域放射。
D.交感神经症状
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多汗或少汗、恶心呕吐。E.肌力情况
单侧或双侧肌力下降、行走困难、四肢截瘫。F.马尾神经受损情况
有无会阴部感觉减弱、大小便失禁。
(五)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A.做好心理护理
B.睡硬板床保持颈部平直。
C.活动时有人照看防止意外伤害。
2、病情观察
A.观察颈部疼痛、压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程度。B.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症状。
C.观察患者有无行走困难、四肢截瘫等。D.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变化及症状的改变。
3、疾病护理
A.保守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
B.行颈椎牵引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并执行牵引护理常规。C.行颈椎按摩时,应注意患者症状改善情况。D.术前护理
术前应联系大小便。
术前应练习深呼吸、咳嗽。 术前戒烟。E.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备好氧气瓶,气管切开包和吸痰器等抢救物品。 观察局部伤口渗血情况,保持伤口腹压引流管通畅。
颈部制动,翻身时保持头颈部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防止扭曲。 应用脱水剂、少量激素和抗生素以减轻水肿,预防感染。 按摩上下肌肉,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锻炼和关节屈伸活动。
(六)健康教育
1、环境
整洁、舒适,利于病人修养,卧硬板床,被褥应干净及时更换。
2、饮食指导
A.术后当天禁食,次日根据病情进食流质,半流质。
B.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富含粗纤维,多维生素食物,禁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日常活动
A.诱发因素为长期伏案工作和寒冷刺激。
B.平素睡眠注意枕头的高低,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应与肩同高。C.术后训练患者双手捏皮球等手指的精细动作。D.定期指导患者做颈部的活动和肢体肌力的锻炼。
4、心理指导
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交代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使病人及家属消除顾虑情绪。
十、腰椎间盘突出
(一)概念:由于纤维环破裂,随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入髓腔,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二)临床特点:反复发作病史,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力下降及肉瘫痪等。
(三)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神经根受压和被动体位有关。
2、舒适的改变
与神经根受压、腰及痉挛有关。
3、排泄形态改变
与马尾神经受压及卧床时间长有关。
4、自理缺陷
与疾病所致、治疗要求限制有关。
5、有肌肉萎缩的可能
与疾病和长期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关。
6、有压疮发生的可能
与皮肤感觉减退和局部长期受压有关。
7、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神经受压时间长有关。
(四)专科评估
1、腰痛的程度与体位、活动的关系。
2、下肢放射痛走行的部位和范围。
3、是否伴有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及麻木感。
4、有无抗痛性腰侧弯和间歇性跛行。
5、会阴部感觉和膀胱功能评估。
6、下肢肌力评估。
(五)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A.做好心理护理。B.卧硬板床。
C.减少弯腰及增加腰部负荷的活动。
D.更换体位时,避免过急、过猛,以免症状加重。
2、病情观察
A.注意观察患者腰痛的程度以及体位、活动的关系。B.观察下肢疼痛的部位和范围。C.观察下肢皮肤的感觉。D.观察大小便的情况。E.观察下肢肌力情况。
3、疾病护理
A.急性期及手术前应卧床休息。B.疼痛剧烈可口服止痛药。
C.卧床休息翻身时应保持脊柱成一直线。
D.卧床患者要坐起时应先趴下再利用上肢支撑坐起。
4、术后护理
A.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应留置导尿,锻炼膀胱功能。B.术后翻身时应保持与脊柱成一直线。C.观察术后伤口渗血和负压引流情况。
(六)健康教育
1、环境安静舒适,被褥干净,及时更换。
2、饮食指导
A.多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B.多食高纤维素食物。C.不吃刺激性食物。D.戒烟酒。
3、日常活动
A.告知患者日常活动如何保持腰部正确姿势。
B.卧硬板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行腰椎牵引,按摩推拿,理疗。
4、心理指导
讲解牵引或手术的方法和目的,提高患者的信心。对功能锻炼进行讲解,并指导督促检查。
十一、股骨颈骨折
(一)概念:股骨头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二)临床特点:
1、多发生于老年人
2、有外伤史,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
3、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患者缩短,伤侧外旋畸形。
4、分为三种类型
头上型
经颈型
头下型
(三)护理问题
1、自理缺陷
与骨折后活动受限有关。
2、疼痛
与骨折,创伤。手术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及实效的可能
与病人不合作和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4、潜在股骨头坏死的可能
与骨折类型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为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
与活动减少导致肌肉萎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
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四)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A.心理护理
讲解有关知识,使病人配合治疗和护理。
B.饮食
鼓励多饮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饮食,多食粗纤维,防止便秘。
C.活动指导
术后尽早活动,2~3周可下地,不负重。恢复期,不盘腿坐,不做矮凳,预防髋关节脱位。
2、疾病护理
A.疼痛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B.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C.注意牵引有效。
D.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五)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介绍利于疾病恢复的条件。
2、相关知识介绍
A.讲解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B.讲清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C.告诉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D.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指导患者合适的体位。E.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
F.指导患者做肢体主动活动。
第二篇:骨科常见病护理计划
一 股骨颈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骨折移位
2、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适当的体位,防止骨折移位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通过下肢支架、皮牵引固定保持患肢于合适位置。
(2)卧硬板床:卧硬板床休息,经医师许可后患侧卧位;更换体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3)正确搬运病人: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造成新的损伤。
2、指导病人正确活动
(1)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
(2)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3)髋关节功能锻炼: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指导病人借助床栏更换体位。
(4)转移和行走训练: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指导病人坐起、移到轮椅上和行走的方法。非手术治疗的病人8周后可逐渐在床上坐起,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逐渐使用拐杖,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6个月后弃拐行走。行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的病人,2~3周时允许下床后,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持重。
3、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1)便器:病人卧床期间使用适宜于卧床病人的特制便器。(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和平整。
(3)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和皮肤护理。
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发生髋内翻畸形的危险 与保持正确体位有关
2、功能锻炼不积极 与疼痛及对疾病认识不足有关
3、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
1、保持正确体位
(1)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如患肢内收,可发生髋内翻畸形。(2)去除牵引后仍要保持患肢外展,平卧时两大腿间放一枕头,侧卧时不能卧于健侧。
2、指导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
(1)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之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2)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3)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床铺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定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身,以防压疮发生。
(2)鼓励病人扩胸、深呼吸、咳嗽以锻炼肺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室 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3)督促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以防泌尿系感染。(4)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5)协助活动肢体,按摩肌肉,以防肌肉萎缩。
三 锁骨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与不易保持正确体位有关
2、功能锻炼不积极 与疼痛及对疾病认识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正确体位
局部以8字绷带或双圈固定法固定病人,保持有效固定又不压迫腋窝过紧。局部未固定的病人,告知病人不要随便更换卧位。
2、指导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
(1)局部固定后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作挺胸、双手插腰动作。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解除外固定后,开始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首先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各方向动作的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
四 肱骨髁上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固定不当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折及患肢固定有关。【护理措施】
1、加强观察和护理,避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1)注意观察患肢是否出现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前臂缺血表现,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师。
(2)定时检查夹板及石膏绷带等固定是否松紧合适,必要时及时给予调整,以避免神经、血管受压,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
2、合理功能锻炼 伤后第1周,患侧肢体避免活动;1周后逐渐开始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及肩关节活动;4~5周后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五 Colles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可能 与骨折局部水肿或骨折固定不当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骨折后功能锻炼的知识。【护理措施】
1、减轻肿胀,促进血液循环。
(1)加强观察: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促进静脉回流: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避免患肢下垂的静脉回流障碍。
2、提供相关知识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1)指导病人早期进行拇指及其他手指的主动运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五指的练习,以减轻水肿,增加静脉回流。同时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萎缩。
(2)伤后2周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练习,同时进行前臂旋转运 动。
六 胫腓骨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固定不当有关。
2、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护理措施】
1、维持患肢正常血运,防止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1)加强观察:注意评估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剧痛。(2)定时检查夹板或石膏绷带等固定松紧是否合适,及时给予调整。
2、功能锻炼
(1)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肌萎缩和关节僵硬:伤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髌骨的被动活动;同时练习足部及趾间关节活动。(2)膝、距小腿关节练习:有夹板外固定的病人可进行膝、距小腿关节活动,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情况下旋转大腿,防止发生骨不连。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遵医嘱进行距小腿、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锻炼;逐步下地行走。
七 关节脱位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关节脱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及神经受压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 与关节脱位、疼痛、制动有关。
3、有血管、神经受损的危险 与关节移位压迫血管、神经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外固定有关。【护理措施】
1、缓解疼痛(1)移动病人时,托扶固定患肢,动作轻柔。
(2)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缓解疼痛。
(3)早期正确复位固定,可使疼痛缓解或消失。(4)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以促进病人的舒适与睡眠。
2、妥善复位与固定
(1)复位:复位前,给予麻醉,减轻疼痛,同时使肌肉松弛,利于复位。复位成功标志是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恢复。
(2)固定: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复位后固定的注意事项。固定时间过长,易发生关节僵硬;固定时间过短,损伤得不到修复,易发生再脱位;一般固定3周左右。固定期间,经常观察病人肢体位置是否正确;观察患肢血运。如是石膏固定病人要注意石膏有无断裂、变形和严重污染。
3、做好病情观察 移位的骨端可压迫邻近血管和神经,引起患肢缺血和感觉、运动障碍。
(1)定时检查患肢末端的血液循环状况,若发现患肢苍白、发冷、大动脉搏动消失,提示有大动脉损伤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2)动态观察患肢的感觉和运动,以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恢复情况。(3)对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的肢体要防止烫伤。
4、维护皮肤的完整性 对使用牵引或石膏固定的病人,注意观察皮肤的色泽和温度,避免因固定物压迫而损伤皮肤。
八 骨盆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组织灌注量不足 与骨盆损伤、出血等有关。
2、排尿和排便型态异常 与膀胱、尿道、腹内脏器或直肠损伤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骨盆骨折和活动障碍有关。
4、躯体活动障碍 与骨盆骨折有关。【护理措施】
1、补充血容量和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
(1)观察生命体征:骨盆骨折常合并静脉丛及动脉出血,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和尿量,及时发现和处理血容量不足。
(2)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按医嘱输血和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3)及时止血和处理腹腔内脏器损伤:若经抗休克治疗和护理仍不能维持血压,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2、维持排尿、排便通畅
(1)观察:注意病人有无排尿困难、尿量及色泽;有无腹胀和便秘。(2)导尿护理:对于尿道损伤致排尿困难者,给予导尿或留置导尿,并加强尿道口和导尿管的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
(3)饮食: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
(4)通便:明显便秘的病人,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等通便。
3、皮肤护理
(1)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注意卧床病人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健康和床单平整干燥;按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2)体位: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骨折愈合后方可向患侧卧位。
4、协助和指导病人合理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治疗方案,与病人一起制订适宜的锻炼计划并指导其实施。部分病人在手术后几天内即可完全持重,行牵引的病人需12周以后才能持重。长时间卧床的病人须练习深呼吸、进行肢体肌的等长收缩;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帮助病人活动上、下关节。允许下床后,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以使上下肢共同分担体重。
九 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椎间盘突出、髓核受压水肿、神经根受压及肌痉挛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 与疼痛、牵引或手术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尿潴留或感染等。【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
(1)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3周后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2)体位:仰卧位,床头抬高30°,屈膝,腘窝处放一小枕。告知病人在翻身时避免弯曲脊柱。
(3)药物镇痛:遵医嘱给病人镇痛药。
2、功能锻炼
(1)缓解肌痉挛:对因疼痛而致活动受限者给予前述控制疼痛的措施,同时予以局部热敷以缓解肌痉挛。
(2)体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和缝线张力最小的体位,一般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每2小时给予轴线翻身一次。(3)功能锻炼
1)卧床期间坚持定时作四肢关节的活动。
2)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和直腿抬高练习,每分钟2次,抬放时间相等,逐渐增加抬腿幅度。
3)腰背肌锻炼:遵医嘱指导病人锻炼腰背肌。一般手术后7天开始,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逐渐增加次数。
4)行走训练:指导病人按时下床活动。坐起前,先抬高床头,再将两腿放到床边,使上身竖直;行走时,有人在旁,病人无眩晕和感觉体力可承受后,可独立行走并注意安全。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与健侧和术前对比。(2)体位:病人手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
(3)加强切口和引流护理:观察手术切口处敷料有无渗透,渗出量及渗液色泽;切口部位有无膨出或血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袋内引出液体的颜色和量。若引出淡黄色液体,同时出现头疼、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考虑脑脊液漏可能,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同时抬高床尾,保持平卧位7~10天,直到脑脊膜愈合。
(4)避免泌尿系感染:排尿困难者,协助床上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加强泌尿道和导尿管的护理。
(5)预防感染:加强体温和脉搏的监测,观察手术切口、敷料和引流液色泽,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加强无菌技术操作。
十 颈椎病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颈髓水肿、植骨块脱落或术后颈部水肿有关。
2、潜在并发症:喉返、喉上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压疮或泌尿系感染。
3、躯体活动障碍 与神经根受压、牵引或手术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1)术前适应性准备:指导前路手术病人术前作向前方推移气管训练。(2)术后床边准备:备好血压计、听诊器、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备急用。
(3)对低效性呼吸型态病人给予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手术局部情况。观察病人有无呼吸费力、发绀、应答迟缓等;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切口敷料有无渗透,渗出液的量、颜色和性状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和色泽。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观察有无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的迹象:病人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发音不清等表现,如有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病人饮食时避免快速、大口饮水,尽量进食稠厚食物。
(2)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做深呼吸运动;气道分泌物多的予以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3)保持排尿通畅:留置导尿者,保持导尿管通畅,加强尿道口和导尿护理。
(4)做好基础护理:定期帮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3、促进病人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1)采取合适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前路手术病人维持颈部稍前屈位置。病情允许者采取轴线翻身。
(2)观察病人躯体和双侧肢体的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感染或运动功能障碍。
(3)加强功能锻炼:颈托固定2~3个月。指导病人双手捏橡皮球、健身球或毛巾的练习,手指进行对指、系纽扣等各种锻炼;每天进行四肢与关节的锻炼,防止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 科 常 见 病 护 理 计 划
目录
一、股骨颈骨折………………………………………………1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2
三、锁骨骨折…………………………………………………3
四、肱骨髁上骨折……………………………………………3
五、Colles骨折………………………………………………4
六、胫腓骨骨折………………………………………………5
七、关节脱位…………………………………………………5
八、骨盆骨折…………………………………………………6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8
十、颈椎病……………………………………………………9
第三篇: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手术一般护理(一)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上的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
(二)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2.卧位:
(1)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天~14天拆线。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初期:术后1周~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动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石膏固定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凡行石膏固定患者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知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石膏未干固前需搬运患者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预防变形与折断。
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迫。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寒冷季节更需注意石膏固定部位的保暖,以保障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观察和判断石膏固定肢体的远端血液循环、感知觉和运动状况,密切注意患肢肿胀肿胀程度,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感知觉的改变等。
4.会阴及臀部周围的石膏易受大小便污染,故除保持局部清洁外,该部石膏开窗大小要适宜。有污染时,及时用软毛巾擦拭干净;换药时及时清除分泌物,严重污染时应更换石膏。
(二)预防压疮
经常观察和检查露于石膏外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督促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压疮形成。
(三)出血观察
1.石膏内面切口出血时,应观察石膏表面、边缘及床单有无血迹
2.若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应观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判断石膏表面血迹是否扩大,如发现血迹边缘不断扩大,应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时翻身,患肢置功能位;病情允许时,适度下床活动。
三、牵引术护理
(一)牵引的定义
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
复和维持复位,包括皮牵引和骨牵引。
(二)一般护理 1.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加强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检查有无局部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所至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同时,严密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发现相应临床征象,及时汇报处理。
3.保持有效牵引。皮牵引时,注意防止牵引套松散、脱落。骨牵引时,注意定期拧紧牵引弓的螺母,防止脱落。牵引时,应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保持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明确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得擅自改变体位,达到有效牵引。牵引重量不得随意增减,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
4.预防并发症。预防压疮:骨突部位经常按摩,并保持皮肤、床单位整洁、干燥。预防牵引针眼感染:钉孔处每日滴75%酒精两次,避免牵引针滑动。预防关节僵直: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和按摩等。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加强足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定期翻身、排背、促进排痰。预防便秘:适量食用水果,合理饮食,腹部环形按摩等。
(三)健康指导 1.坚持功能锻炼。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3.做好出院指导。
四、小夹板固定护理
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特殊夹板,配以薄软的衬垫,外侧给予绷带包扎形成2处-3处着力点,可以固定骨折部位,防止移位。
(一)一般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3.选择合适的夹板及内衬。
(二)夹板固定后护理
1.夹板和内衬不可随意移动或消除。
2.绷带捆扎松紧合适,一般以围绕两周,上下活动1cm为宜。活结打在外侧或离开伤口。
3.复位外固定后搬运肢体,应充分给予支托,保持局部固定不移位。上肢要用前臂吊带托起,悬吊在胸前。
4.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发现肢端皮肤苍白或青紫,温度下降,脉搏减弱或消失,剧烈疼痛或指、趾麻木,活动障碍时,应立即放松绷带,重新检查处理。5.复位后患肢肿胀,应每日调整放松绷带,复位4天后肿胀开始消退,须每日调整收紧绷带。
6.抬高患肢,以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7.注意倾听病人主诉,避免因纸垫移位或包扎过紧造成局部压迫性溃疡或坏死。
8.鼓励病人进行固定以外关节和固定以内肌肉的活动,避免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即肌肉静止位收缩等,动作要轻柔,辅助按摩。
2.上肢夹板固定第1周,嘱病人握拳和进行背肌收缩;第2周握拳同时做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第3周开始加做肩部的前屈、后伸活动。
3.下肢固定者,第1周做踝关节、足趾伸屈活动;第2周开始进行膝关节伸屈;第3周加做膝关节活动;第4周~6周,骨折基本稳定,可柱拐下地活动,但不可负重。
4.一般上肢固定6周~8周,下肢固定8周~10周,要及时复诊。
五、骨折护理
骨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称骨折。
(一)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倾听病人主诉,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满足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
2.饮食:给予骨质愈合所需的营养需要。
(二)专科护理
1.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皮温、血运等情况。2.如有疼痛,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3.注意外固定处的松紧,应及时调整。4.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肿胀。5.外固定期间应注意未被固定关节的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再行整个肢体的活动。6.预防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三)健康教育
1.环境应安静舒适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方便。
2.讲解疼痛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3.说明外固定的意义,抬高患肢的目的。4.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以取得配合,并教其正确的方法。
5.做好饮食指导。
六、锁骨骨折护理
锁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锁骨中外1/3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直接暴力可以引起粉碎性骨折,但较少见。
(一)保守疗法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复位后保持有效固定,不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
3.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骨间垫一窄枕以便两肩后伸、外展。
4.了解疼痛的性质,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5.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6.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7.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手术治疗 1.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2)保持有效固定。2.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用“8”字带固定者,须注意保持有效固定,不
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3)观察切口渗出情况。
(4)观察患侧上肢有无感觉、运动障碍,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汇报。
(5)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三)健康教育
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叮嘱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挺胸、双手叉腰动作。除了必须以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解除外固定后,开始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多个方面的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做划船动作等。七、四肢骨折手术护理
常见的四肢骨折有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尺、桡骨干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区骨折,股骨髁骨折,胫腓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取得配合。
(二)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采取合适的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股骨颈骨折者,应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者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置患肢于功能位。
3.若无禁忌症,应早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4.及时调整夹板、绷带或石膏的松紧度,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症者,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减压处理。5.严密观察四肢骨折病人肢端有无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或青紫等征象;有无肢端甲床血液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等动脉血供受阻现象。对血液灌注不足的肢体,需防抬高患肢时过高加重缺血症状,严禁局部按摩、热敷、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6.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
7.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排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和按摩骨突处,保
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8.根据骨折愈合过程,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营养指导: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营养素的供给。2.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有计划和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1)胫腓骨骨折:伤后早期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和趾间关节运动。外固定期练习膝、踝关节活动,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的稳定。待除去外固定后,全面进行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2)肱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手指主动伸屈活动。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者:2周~3周后进行腕、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4周~6周进行肩关节的旋转活动。
(3)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一周内开始进行练习握拳、伸指、伸腕活动。
(4)尺、桡关节双骨折: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避免骨折段再移位。
(5)Coles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即开始握拳,运动手指、掌指、肘关节及前臂主动舒缩,并逐渐进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和屈伸活
动。至3周~4周解除固定后,两手掌相对练习腕背伸,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
(6)股骨颈骨折;按康复进程进行功能锻炼,正确使用拐杖及其他助行器,以防跌倒。
(7)股骨干骨折:疼痛减轻后,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定期复查,评估功能锻炼恢复情况。
八、关节脱位及损伤护理
在运动中关节面相互间的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之外而不能自行复原时,即可形成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多见有:肩锁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一般多为先天性的。
(一)病情观察
1.石膏固定者,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若肢端出现肿胀、麻木、皮肤青紫、皮温降低及疼痛,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牵引病人应观察是否牵引有效,有无压迫神经症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二)常规护理
1.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协助医生及时复位,并向病人讲述复位后固定的重
要性,防止习惯性脱位。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局部早期可冷敷,超过24小时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1)肩关节:
①复位后用肩锁固定带患肢悬吊于胸前,疼痛肿胀减轻后,可指导患者用健侧手缓慢推动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肢疼痛为限。
②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病人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画环的范围。
③4周后指导病人做手指爬墙和高举摸顶锻炼,病人面对或侧身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向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顶,是指患侧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肘关节:
①固定期间可以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
②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肘关节的周围肌力。锻炼时应注意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时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禁忌粗暴,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
(4)髋关节:
①复位后在皮牵引固定下行上肢及患肢踝关节活动 ②3日后,进行抬臀练习。
③去除皮牵引后,指导病人用双拐练习步行。④由于髋关节脱位后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因此患肢不能过早负重,最好观察3个月,经X线检查证实股骨头血运良好后方可弃拐步行。(5)膝关节: ①石膏固定当日,疼痛减轻后开始练习足趾的活动。②固定期间积极锻炼股四头肌舒缩。
③石膏去除后开始练习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如主动屈伸有困难时应辅以外力锻炼,主要的方法有弓步压腿,扶床下蹲,负重伸膝等。
(四)健康教育
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防止关节功能障碍,避免发生再脱位,在关节复位数日后,就要开始适当的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活动和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
九、手外科一般护理
(一)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取得患者密切配合。2.根据医嘱备齐各项常规检查单,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B超、血管造影、心电图、X线片等。
3.手术野皮肤准备:原则是超过手术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上。4.手术前1天:
(1)根据医嘱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2)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5.手术日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并将病历及患肢X线片带入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 1.按麻醉术后常规护理。
2.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20°~30°,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显微外科手术患者需绝对卧床10天~14天。
3.严密观察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切口渗血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4.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5.如用石膏固定或用外固定支架者,按石膏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常规护理。
6.恢复期必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尤其是肌腱损伤者,术后3天~4天后应立即进行伸屈指运动。
(三)健康指导
1.带石膏固定出院者应按期来院拆石膏。
2.带外固定支架出院者,遵医嘱随访,并注意保持钉孔的清洁和干燥。3.按医嘱定时服药。
4.加强主动和被动运动,并逐渐加大运动幅度和量,直至手的功能恢复为止(肌腱损伤手术后,以主动锻炼为主;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以被动锻炼为主)。
十、游离皮瓣移植术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生活绝不能自理,要有心理准备。
2.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等。
3.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 戒烟。
4.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天备皮,包括受区与供区皮肤。
5.术前1天,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及其它术前准备。6.手术日晨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麻醉术后常规护理。
2.卧位:平卧14小时左右,患侧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双下肢桥式交叉皮瓣应四周垫稳,搬动时,双下肢同时抬高,防止皮桥血管蒂撕脱。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局部观察:遵医嘱局部使用烤灯照射,注意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并与健侧对比。发现皮瓣血循环障碍,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裸露部位的保暖,防止感冒及肺部感染发生。6.预防皮肤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及床单干净。7.正确进行皮温测定,并与健侧皮温相比较。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发布日期:2009-9-16 17:27:00 点击次数:2362次 字体:[大 中 小]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
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伸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
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3、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25cm度。
4、保持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长一直线。
5、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量要悬空,不能碰地上或床沿。
6、严防在转移体位时放松牵引。
7、严防棉被/衣物压放牵引绳。
8、发现牵引弓脱落、移开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并记录。
目标六:防止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循环不良
1、有观察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按照《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观察护理单》,准确评估断肢(指、趾)再植、皮瓣移植的患者。
3、保持室温24-28摄氏度。
4、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
5、正确使用床托架,避免患肢受压。
6、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
7、指导患者术后避免吸烟、喝咖啡、茶和可乐。
8、正确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cm。目标七:及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
1、评估患者手术肢体的体位。
2、观察膝部绷带包扎松紧情况,以能伸入一指为宜。
3、按《外周血循环观察评估护理单》评估标准评估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博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肿胀情况并记录。
4、发现病人患肢足部不能背伸或背伸乏力,发现患肢小腿前外側伸肌及足背前、内側出现麻痹感等感觉障碍情况时马上报告手术医生。
5、准备好拆除伤口敷料及加压包扎绷带的准备。
6、组织护士学习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典型个案分享。目标八: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通畅
1、收治颈椎损伤前及颈椎手术前常规准备吸氧、吸痰装置。
2、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正确咳痰方法。
3、颈椎术后24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如有以下异常情况,马上报告医生:引流量>100ml/h,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引流量术后12小时内突然减少,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提示有颈部切口血肿发生的可能。
4、在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指导下运用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观察护理单。
5、痰液粘稠度3度伴排痰困难、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目标九:提高脊柱骨折病人翻身的安全性
1、有脊柱专科翻身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请、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3、翻身前有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4、每2-4小时翻身一次或根据病人需要翻身。
5、有足够人力和使用正确的轴线翻身方法。
6、翻身前后放置好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
7、指导具有配合能力的病人全身放松,双手交叉放置胸前,双腿曲起。
8、翻身过程始终保持患者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生理曲度。
9、翻身过程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询问舒适度。
10、翻身时为患者保暖,保护病人隐私并防止坠床。
11、翻身时为患者背部有翻身枕支持身体,两膝之间放有软枕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12、准确记录翻身时间。目标十:正确使用助行器
1、根据《肘杖护理单》评估内容:使用前评估双上肢肌力需达到四级、双下肢
三级肌力以上。
2、正确调整助步器高度:患者仰卧,双手放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到脚后跟的距离再加2、5cm。
3、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离床:关节置换患者从术側离床;下肢骨折后、截瘫、不完全截瘫、下肢单側无力患者从健側离床。
4、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步行前站立在助行器中间,双足尖与扶手側脚架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先向前移动助行器20cm,健側先迈步患肢后移动助行器中间。
5、制定助行器使用的护理指引。
第四篇:骨科护理常规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执行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给予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执行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6h,患肢抬高20~30度。
3)卧床休息,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进行肘、腕及手部关节屈伸活动
4)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
2)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如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3)上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反应。
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食物。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肩、肘、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第五篇: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脊柱及四肢骨折、骨牵引、石膏固定者均应卧木板床,以起到支持固定作用,防止骨折
移位,防止发生畸形或加重损伤。
三、四肢骨折病人应注意抬高肢体20°-30°,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下肢骨折抬
高床尾15°-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注意肢体颜色与温度。
四、鼓励病人在可能范围内,多做肢体活动和床上活动,上肢骨折应练习手指握拳活动,下
肢骨折练习提髌和足背屈活动。注意保持肢体于功能位。
五、各种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高位截瘫病人,要按时翻身,翻身时头、颈、躯干成一直
线,避免推、拉、曲屈、扭曲,以免椎体错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
六、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普通饮食,以利骨折愈合及组织修复,保持水、电解质平
衡和氮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或形成结石。
七、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注意观察肢体颜色、温度,按时活动肢体,如有不适,应
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形成压迫性溃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缺血性挛缩。
八、骨科病人长期卧床,应鼓励及安慰病人,使之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九、恢复期,正确指导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注意功能锻炼及早恢复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指导病人卧硬板床,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外伤,感觉迟钝麻木者禁用热水袋热敷,以免烫伤。
2.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教会病人直腿抬高,“三点式”及“五点式”功能锻炼的时间、目的及方法。
4.按外科及骨科常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执行硬膜外麻醉后护理常规。
2.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饮食为普通饮食,多进高纤维的饮食,如:水果、蔬菜等;少食易产气的饮食,如:牛奶、甜食等。
4.加强皮肤护理,按时翻身。
5.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刀口感染。
6.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按负压引流护理常规)
7.术后及时协助排小便,避免出现尿潴留。
8.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
9.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天,练习直腿抬高,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
三、出院指导
1.根据病情卧床休息1-2月
2.拆线后1天,进行“三点式”及“五点式”的锻练,每天1-2次,每次10-20次。
3.下床活动时佩带腰围,避免弯腰及扭腰,防止外伤。
颈椎病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安全指导:本病患者大多有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应注意安全,防止外伤及烫伤。
3.呼吸道的护理:戒烟,治愈气管炎并预防感冒,练习深呼吸,方法是:患者深吸一口气,屏
气1-2秒后,用力深部缓慢呼出。有效咳痰,方法是:深呼吸一次,然后深吸气并用力咳嗽。
4.试戴颈领:入院后,应当选择合适的颈领,一方面保护颈部,另一方面,增加病人术后适应
感。
5.推拉气管的训练:前路术者,要在术前2-3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将气管向手术对侧(从
右向左,一般手术的刀口在右侧)轻轻推移,每日数次。直至术前推拉气管15-20分钟,以能正常呼吸而不发生咳嗽为准,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引起的不适感。
二、术后护理
1.呼吸道观察:术中牵拉气管易导致术后局部肿胀或渗血,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应督促患者深呼吸、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及吸氧。
2.体位:常采取平卧位并佩带颈领,以固定颈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一条直线滚动式翻
身。前路手术者手术后6小时,若血压平稳可半坐卧位,次日可在床边坐起至室内行走,行走时颈部一定要制动,勿点头、摇头、仰头。转身时,头随身体一起转动,并有专人扶持,严防摔倒。后路术者,在刀口引流管拔除,无渗血、渗液的情况下再逐步坐起至行走。
3.饮食:前路患者因咽部肿痛明显,应给予温凉的流质,以后根据病人自己的消化能力和反应
过渡到半流质直至普食。后路患者术后即可进普食。注意多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四肢肌力、感觉,出现肢体发沉、麻木、疼痛,不能活动或肌
力下降等,应通知医师观察。
5.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刀口感染。如渗血全部浸透敷料或大小便污染敷料,可进行刀
口换药。
6.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同负压引流护理常规)
7.术后及时协助排小便,避免出现尿潴留。
三、康复指导
1.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开始阶段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和按摩,用双手鱼际对按摩部位施
加较轻压力,由远端至近端,反复滑动,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
2.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方法是,下肢先由足趾开始,依次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上
肢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掌指关节,指腱关节伸屈,动作要尽可能使关节最大限度地伸展和屈曲。
3.保持良好姿势,培养正确的作息习惯,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练,防止复发。
四、出院指导
1.佩戴颈领3个月。
2.注意安全,严防摔倒及烫伤,颈部制动。
3.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豆制品)及新鲜水果、蔬菜,预防便秘。
4.3个月内,手不可提重物,6个月内,不从事重体力劳动。
5.3个月内复查。
皮肤牵引的护理常规
1.按一般骨科护理常规。
2.随时观察牵引绳是否脱出滑车沟,牵引绳不可着地,或搭于床架上。
3.拓展板是否抵在滑车上。
4.被服或器械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量。
5.保持功能位置,注意患肢是否在中立位上(脚背屈90°),是否有外旋屈曲。
6.观察患肢血循环、颜色及温度。
7.注意倾听病人的意见,观察病人皮肤有无水泡、压迫和溃疡,及时处理。
8.不可随意提起重量,取消牵引。
9.注意牵引套有无移动、松解、脱落。
10.注意患肢保暖。
11.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骨牵引的护理常规
1.按一般骨科护理常规。
2.备皮,更换清洁衣物,根据医嘱做术前准备。
3.协助医生进行牵引。抬高床尾(颅骨牵引者,抬高床头)15°-30°。
4.不可随意移动牵引方向和增减牵引重量,一般用体重的1/7。
5.禁止突然提起重量取消牵引。
6.克氏针两端可套上有橡皮塞的小瓶,以免刺伤病人健肢和工作人员。还可防止钢针滑动,造成感染。
7.随时观察牵引绳是否滑出滑车沟,勿触及牵引重量及牵引绳,注意牵引绳是否搭在床腿
或重量是否悬空。
8.被服或器械是否压在牵引绳上。
9.观察病人患肢远端血运,下肢牵引要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
10.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维持正确位置。
11.保护针眼处清洁,敷料干燥;每日针眼处滴75%酒精两次,避免感染。
12.鼓励病人进行未被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及肌肉的主动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13.预防足下垂,踝关节应保持直角位置。
14.定时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
15.注意倾听病人反映,如有疼痛、麻木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16.注意预防褥疮,经常检查会阴部、大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等处有无压迫情况。
17.冬季注意保暖,注意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