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2010年工作安排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为统揽,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四化”为抓手,实施“五项工程”,健全“四大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农业工作整
体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两项活动”,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09.01亿元,同比增长6%。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油料作物面积3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5万吨,油料总产7万吨;新建“三结合”沼气池12800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9.91万吨、11.4万吨、11.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5%、3%、4%,牧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保持在100%。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4.1万吨,水产品加工产量达到4万吨,出口量1.8万吨,出口创汇8500万美元。
(三)重点工作
1、狠抓“农业四化”,全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和已有的产业优势,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品质量更加优良”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加快形成集聚带动效应。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继续做大做强粮油加工、生猪、蔬菜、肉鸡、海洋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特色畜禽养殖、海珍品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稳定粮油和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抓好高效经济作物、特色畜禽及海珍品的生产,发展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0年重点在昌黎、卢龙、抚宁建设优质淀粉玉米基地,在昌黎、抚宁建设高油花生基地,在青龙建设枸杞基地,在昌黎、抚宁建设甜玉米基地;在抚宁建设400万头生猪基地,在青龙、卢龙、抚宁建设肉鸡基地,在昌黎建设毛皮动物基地,在昌黎、卢龙建设奶牛基地,在昌黎、卢龙、抚宁建设蛋鸡基地,在昌黎、卢龙、青龙建设肉牛基地,在昌黎、卢龙、青龙建设肉羊基地;在昌黎、抚宁建设浅海扇贝基地,在昌黎建设滩涂河豚鱼、池塘海参对虾、牙鲆和大菱鲆基地,在昌黎、抚宁建设底播魁蚶基地,在山海关建设贻贝增养殖基地。二是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带三区”(沿海观光农业示范带、农家风情游示范区、牧场体验风情游示范区、山区农业生态游示范区),以特色养殖品种和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建设新集设施蔬菜、抚宁下庄生姜、青龙丘杖子枸杞、抚宁百利西红柿、山海关五味子、海港区杰艺利园设施蔬菜等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昌黎、抚宁扇贝养殖标准化示范园,昌黎团林海珍品工厂化养殖示范园,昌黎、抚宁、山海关人工渔礁及底播增殖等渔业示范园区。三是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一县一业一园”。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力争用3年时间,把抚宁县建成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大县,全国生猪生产强县,把青龙满族自治县建成全省肉鸡生产第一大县和全国肉鸡生产强县,把昌黎县建成全国毛皮动物养殖和加工第一大县。
(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完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正大集团、河北宏都实业集团、骊骅淀粉、海冬青水产、××*海洋牧场增养殖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联结农户,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域内及跨区域的联合、并购、重组、参股和名牌加盟,推进企业的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业集中度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合作型、技术协作型、企业经营型、中介服务型等各类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政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村三级经济组织架构,力争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自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创建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产品营销推介、开拓市场;积极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推进“农合联”实体化建设,发挥引领服务作用,实现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是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指导,引导域内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大招商引
第二篇:农业局工作安排
市农业局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努力打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现就全市农业系统做好**年农业工作,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要求,全力以赴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原则,与区位优势相结合,与农业农村改革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着眼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求突破,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47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80万吨;蔬菜占地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稳定在85万亩。畜禽产品稳定供应,全市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4.5、18、**、3.6万吨;建成标准化养殖场80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40%。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500户,大型沼气工程1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42个,建立10个万亩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方。通过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进步,整体实现农产品生产总量业发展整体水平、农业经济总体效益、农民从业人员收入的同步增长。
三、重点工作
**年,全市农业工作将以推进现代城郊都市型农业发展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为抓手,整体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突出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内容:
(一)搞好一个规划,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
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是**年农业重点工作之一。创建工作已启动,首要任务是尽快完成《**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充分发挥区位、环境、产业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和保障“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全市农业的科技化支撑、产业链运行和生态循环发展,加快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构建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功能明显、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打造粮油、蔬菜、畜牧、休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全力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提高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
(二)搭建一个平台,建设现代农业视频监控系统
加快打造“农业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是市政府明确农业重点工作之一,建设现代农业视频监控系统是农业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网络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平台,是推动我市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重大举措。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当前信息化基础,整合利用公共信息化资源,谋划建设现代农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透明化、溯源性、实时性、高效性,实现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对生鲜乳品生产、畜牧养殖、屠宰加工、棚菜生产、休闲农业、抗旱防汛及大田病虫害监测点实施远程服务和监控,对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开展远程指导。**年力争完成市县视频监控中心建设和300个视频终端建设,并与全市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有效对接。
(三)建立一个体系,为农民小额贷款提供担保保障
全面落实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配套政策,配合金融机构,建立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健全风险防范、风险补偿、鼓励引导等机制,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信贷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模式,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开展担保;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解决农户发展设施生产融资难的问题,形成“支持一个点、影响一大片、带动一个面”的支农新路子。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开
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年,市级拟建立5000万元的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各县(市、区)建立300-500万元的农业贷款担保基金,重点扶持成长型龙头企业和设施蔬菜生产。深入研究现代农业市场规律,及时向贷款户提供产业方向和市场调研信息,帮助农民科学使用信贷资金,规避市场风险,强化信用能力。对发展生态农业、节能农业等项目的小额贷款给予
补贴(包括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强化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抓紧建立健全农业贷款担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办法,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四)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下,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重点帮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使其充分发挥对农户的联结、组织和服务作用,真正做到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着力完善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联接、组织和服务,将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由零散种养向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转变。大力创建部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要加大工作指导和服务力度,为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主要作用,服务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速保持在15%以上。
(五)加快土地流转,努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健全以县级流转大厅、乡村服务站点为依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大园区+小业主”等各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投资方的利润分红,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推进土地资源按照现代生产方式与其它现代生产要素组合。
(六)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百万农民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做好培训基地的认定,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培训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管理。抓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百万农民大培训”、“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和送科技“三下乡”活动,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协调相关部门,搞好《金色田野》栏目农业技术讲座等专题片的拍摄工作,力争全年拍摄20部以上。抓好“一村两员培养工程”。强化监管,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以农广校为阵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教学质量管理,稳定多层次联合办学规模,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确保全年招生1250人,全市在校生稳定在3000人。
(七)注重农业生态,探索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积极推广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沼气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农村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模式构建,利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实施CDM项目,增强融资能力,推动建成项目的可持续运行;大力发展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沼气联户工程,优化发展结构,夯实物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新能源立体开发。狠抓“三沼”综合利用,推广农村清洁生产生活技术,实现农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沼渣追施、沼液喷施标准,研究沼肥替代化肥技术;根据我市7个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的实际种植需求,逐步建立大城的金丝小枣、文安的小杂粮、永清和固安的深冬蔬菜、安次的的金都蜜瓜、广阳的热杂果、香河的绿色韭菜等七个万亩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方。同时,积极推广安次欧华林猪沼肥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以综合利用为主,推进种养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在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推广示范碳纤维地板采暖技术。各县(市、区)根据当地新民居建设分布情况,选择冬季市政供暖困难或取暖开口费用高的社区,以及有铺设需求的农户作为示范户,以此带动这项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为农户提供新的优质清洁型取暖能源。
(八)继续坚持一个方针、坚定一个导向、完善六个体系、实施四个保障,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足**年良好工作基础,继续坚持“引导、示范、推广、服务”工作方针,以“三个标准、一个示范”建设为导向,推进“六个体系”建设,实施“四个保障”,努力构筑安全、科学、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以“三个标准、一个示范”为导向,带动蔬菜、畜牧、休闲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稳定产业规模,加快蔬菜优势产区发展。依托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区域化发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中部四县(区)的设施瓜菜产区为核心,培育发展黄瓜、番茄、韭菜、白菜、甜瓜、西瓜、胡萝卜、芹菜、食用菌、豆角等10个特色产业带,推进我市蔬菜规模化发展。加大菜农素质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力度。在强化安全意识的前提下,着重培育有影响力的蔬菜品牌,打造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蔬菜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行健康养殖,加快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发挥部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带动作用,四级同创,梯次推进,全面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按照“稳定发展猪鸡、大力发展牛羊、突出发展奶牛”的思路,以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优势产业区域为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养牛产业,北三县(市)以五丰福成、福华、华香等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三河市和中部四县(区)以伊利(**)为带动重点发展奶牛养殖,大力发展乳肉兼用型品种。肉禽产业,北三县(市)以香河正大为龙头重点发展肉鸭,南三县(市)和安次区以文安瑞丰、安次康达为龙头重点发展肉鸡。以三河、永清生猪调出大县为主建设优质生猪生产基地,蛋鸡产业依靠京津两大城市消费市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产业发展。水产业继续落实全省渔业“四百工程”战略,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三个发展”(特色渔业、无公害渔业、城郊休闲渔业)。北三县和霸州市以推进无公害养殖和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发展规模水面养殖、河蟹围栏养殖;广阳、安次、三河以农业生态观光园、渡假村、采摘园为主要载体,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重点发展温热水工厂化精养“名、特、优”水产品;文安、大厂、香河充分发挥观赏鱼养殖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规模、品种、管理”着手,促进观赏鱼产业进一步发展。依托“首都经济圈”建设,助推休闲农业发展。以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三大河系休闲农业示范带为带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潮白河休闲农业示范带包括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以休闲渔业、畜牧业为主;永定河休闲农业示范带包括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以绿色采摘、温泉休闲为主。大清河休闲农业示范带包括霸州市,以胜芳河蟹、温泉休闲为主。
2.推进“六个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积极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健全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力争到年底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部实现“县办县管”,人员到位率达到90%以上。发挥政策推动和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项目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队伍服务能力。在全市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廊政〔**〕50号)精神,建立健全县级兽医“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支撑”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体制,强化官方兽医管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疫体系,加强县级兽医机构建设,落实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全额事业单位。强化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切实落实经费与编制,搞好人员“三定”工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乡级站作用。巩固村级防疫服务网络,落实各级基层动物防疫补助,加强培训,提高一线人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在乡镇或区域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作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积极争取项目,构建重大植物病虫防控体系。
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市本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扩充检测项目,增加检测手段,增强检测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监测能力,争取启动资格认证工作。县级质检站要开展以速测和筛选检测为主的检测项目。要推行设立村(居委会)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规模种植、养殖企业、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设立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的机制。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多模式、广覆盖的思路,整合资源,完善现有服务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力度,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多模式、高质量的农业信息服务,推动全市农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按照“五有”标准(有编委批准的正式机构、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有与执法相适应的执法手段,有完善的执法制度,有明显的执法效果的标准)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梳理法定职责,整合执法力量,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实现体制内综合执法。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动态巡查、共同监管、联合办案的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分工合作及相互协调,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
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推进畜禽良种繁育数据平台建设,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升我市养殖业现代化水平。组织养殖场积极参加生产性能测定,提升种畜禽质量,同时制定选育方案,完善扩繁场建设,提高我市畜禽供种能力。健全农作物新品种试验与认可制度和品种追踪管理制度,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
3.实施“四个保障”,为全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保障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落实国家标准化养殖、菜篮子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成效。充分发挥政策投入导向作用,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引导各类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对自然灾害防御和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农机结构,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化水平,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通过农机深松、保护性耕作、全层施肥精播、玉米联合收获等项目的实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增产5—10%,化肥利用率提高3—5%。突出科技引领,强化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示范带动,大力推广集成增产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切实增强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科学防灾抗灾水平。
保障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落实监管责任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保障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继续巩固全市兽医机构体制改革成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推动兽医工作机制的创新和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推动动物卫生安全的有效监管,依法加强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管理工作,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检疫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及奶牛场“两病”净化工作,切实做好联防联控,构筑外围防疫有效屏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九)加强机关廉政和效能建设
深入推进具有农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为抓手,着力抓好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系统拒腐防变能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高素质队伍。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监督、惩防机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开展“效能**”建设活动和绩效管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整顿、完善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健全绩效考评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质机关效能。推进审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范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时效。
(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党章》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员“七权七责”,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党员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推动工作更有效开展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目标,扎实开展规范型党总支、党支部建设工作,推进“五好”党总支、党支部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
四、保障措施
**年,全市农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领域更宽、任务更重。要不断开创新局面,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完成,关键在于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紧密联系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科学指导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基层服务“三农”
继续推行领导班子“包县”工作制度,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对责任县(市、区)农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和农民群众所思所盼所需,作为制定政策措施、服务基层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干部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向农民提供科学技术、经营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保障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农业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和实现途径,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组织青年干部开展“接地气、察民情”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干部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田间地头,提高为民服务本领,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二)严格工作责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严格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层层分解任务,逐级靠实责任,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底。确保每项工作都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管,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点工作要保证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要下沉责任重心,前移工作关口,集中工作力量,解决重点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完善的督查制度,坚持领导督导、跟踪问效、加强监督,按照工作责任制,实行季度汇总、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全程督查落实,以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三)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行为公信力
一是完善执法机制。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严把立案审批、处罚审查、集体讨论、执法监督和案卷归档备查“五关”,做到同一时期的同类案件处理的公平性、合理性和一致性;强化问责制度,依法查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积极探索农业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努力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行政审批制度。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按照《河北省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定》要求,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查、有错必纠”,从源头上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风险。结合行政处罚文书的进一步规范,推进说理式处罚决定的实施,增强农业处罚决定书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定期开展以执法案卷评查为重点的执法监督工作,全面整改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自由裁量、执法证据、程序适用以及文书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四是搞好执法人员培训、六五普法等工作,提高农业法律法规普及率,增强全系统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廉洁做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五是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要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要坚持精简、效能、规范、公开的原则,保障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保障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第三篇: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三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积极落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不断提升,呈现出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活力与后劲的和谐统一,“三农”工作的良好形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一、XX年主要工作情况
XX年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的一年,各项指标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均又实现明显增长。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657.8万亩,增加30.74万亩;单产394.2公斤/亩,增长1.8%;总产259.27万吨,增长6.8%,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丰收局面。蔬菜产业受气候因素影响,产量虽略有下减,但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值达到68亿元,增加3亿多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占到三分之一强。水产品产量3.56万吨、产值3.59亿元,分别增长5%和6%。农机总动力、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26.7万千瓦、18.8亿元。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质量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升级能力得到增强。本着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机制调活、效益调高的原则,以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质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膨张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由分散型向区域规模型、增产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0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6%以上。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冬暖大棚新增4000余亩,发展到23万亩。曲堤黄瓜、黄河西瓜、董家草莓、唐王早春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张,全市超过10万亩的蔬菜规模基地达到7个,形成30余个瓜菜专业乡镇和50余个蔬菜品牌,蔬菜产业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趋势。优质高效渔业又有新的发展,全市名优水产品、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5万亩,增长20%和25%。市水科所、历城渔场、济钢渔场等渔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建成山东柏宁、白鹤集团等观赏渔市场以及平阴淡水苗种繁育中心,**海鲜市场正在改造,全市渔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
突出带动力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农民增收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扶持重点由过去侧重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新认定扶持2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4个农产品基地,农 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达到2600多万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5家,其中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1家,比去年增加2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156万亩,带动畜牧饲养370万头,禽类饲养1750万只,带动农户增收6.7亿元。
突出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得到增强。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了农业环境普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小区及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全面加快。农业环境普查工作基本完成,集中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个、认定各类基地核心面积3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5个,累计达到113个。我市“统一环境监测、统一产地认定、统一产品认证”的做法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国家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组认为我市的农业环境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例。本着“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快见成效”的原则,建立20处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5处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验监测,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上起到重要的样板带动。充分发挥市、县、农产品市场三级监测体系的作用,逐步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的全程监管,并建立内部通报制度,定期 发布监测信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农业部例行监测中,我市的排名不断前移,监测结果居37个城市前列。
突出活力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进农业新品种30多项,推广配方实施、秸杆生物反应堆、浅池藕秸秆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20多项,同时组织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章丘市被确定为全国百个试点县之一。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深入推进,以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为重点,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重点领域的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联合收获面积达到20多万亩,实现突破性进展。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认真组织实施五大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农民18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比上年增加6000多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向基层延伸,在“三免一奖”[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政策的扶持下,全市所有乡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初步形成市、县、乡镇三级联动贯通的网络体系,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招商引资等方面搭建起更加畅通高效的服务平台。
突出循环节约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得到增强。坚持生态优先、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以南部山区保护性开发、畜牧生态小区、济青京福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两侧综合治理保护为重点,主要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和南部山区“农家乐”污染治理工程,全市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呈现出认识逐步统一,治理逐步科学,投入逐步加大,速度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一是培植出一批亮点。涌现出历城区艾家村、长清区李官村等12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典型,历城区沙三村、平阴县孝里村等14处秸秆气化工程典型,长清区华欣集团奶牛场、章丘市阎家生猪养殖场等57处大型畜牧养殖场污染治理典型以及佳宝公司的沼气发电、沼气综合利用方面的典型。二是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猪-沼-果”良性循环模式和“一建三改”模式,这些模式把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充分结合起来,投入少、效果好,深受农民欢迎。三是走出一条节本增效的农业发展新路子。全市现已形成年产沼气2800万立方米的能力,折合标准煤8.4万吨,实现经济效益4200万元。不仅为农村生产提供新的能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促进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突出设施建设大力抓好“三大开发”,农业基础保障能 力得到增强。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全年扶贫开发总投入达到1亿多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0多个。同时,新修农村公路571公里,贫困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路;新解决5.4万贫困人口吃水困难,16.4万人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XX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人均增收700元,增幅高达20%,又有162个村、9万人实现脱贫,这是我市扶贫开发以来投入最多、推动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市人大、市政协在视察扶贫开发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局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县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共计投资8400多万元,实施土地治理9万亩,扶持圣泉集团、永丰种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以及英国赠款农村水利改革项目。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农田防护林网13万亩,建设农民用水者协会6个,提高农业生产能力2157万公斤、蔬菜500万公斤、药材104万公斤、肉产品6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2.1亿多元。三是大力推进“四荒”开发。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全市“四荒”开发继续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形式多样化、开发面积规模化的良好态势,开发面积达到65万亩,占全市四荒总面积的57%,累计吸引投资15亿元,建成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种养业等为主的 都市农业示范区近千处,吸纳劳动力15万多人,实现总收入8.5亿元。
突出农民利益强化农村政策落实,农民发展积极性得到增强。严格落实“三补一免”政策。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抓好政策宣传、标准公示、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对供种、供机企业实行公开招标,同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三项”补贴资金不仅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补贴的规模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今年“三项”补贴资金达到6000多万元。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并新建立涉农案件通报制度,全市农业税免征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又减轻农民负担1.29亿元,人均减负37.9元。“三补一免”政策特别是农业税免征政策的落实在客观上增加了农业的预期收益,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高涨。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坚持以“打假、护农、保粮、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不断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立案查处种子、农药、肥料等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案件300多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00多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特别是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高、剧毒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坚持打假扶优并举,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为民办百件实事的要求,评选出100家“诚信农资经营单位”、110个“信 得过农资优质产品”向农民重点推介,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诚信经营。我市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3月份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局还被农业部评为“农业‘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突出实效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三农”能力得到增强。自年初开始,我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学习培训、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环环相扣,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贯穿始终。在《**日报》头版刊登了《诚恳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公开函》,并向各县区、乡镇、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种养大户等涉农领域,发放征求意见函1000余份,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24项,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塑造文明形象的活动意见》、《关于开展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整个教育活动富有成效,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局上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呈现出“团结、和谐、向上”的机关新气象。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坚持以增强服务“三农”本领为中心,把服务“三农”的成效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主要标准,启动实施了农村信息服务增容工程、惠农政策落实保障工程、助农增收联动工 程、打假护农整治工程以及结亲、扶贫、送温暖等五项工程,带着感情办农民所急、送农民所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党员干部的素质,也让农民群众得到具体实惠,收到“双赢”的联动效应。
总之,去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有些重点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为“十一五”期间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创造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尚未改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宽,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偏低,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四是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因此,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XX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重点
XX年是实施农业“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业“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粮食生产继续保持“三条底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 总产量770万吨,总产值69亿元,在大农业中的产值提高到33%左右;渔业养殖面积11.5万亩,水产品产量3.7万吨;农机机械总动力430万千瓦,经营总收入19亿元。
根据上述要求和目标,在工作推动上,重点抓好“五个突破、五个新”,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提高、新的发展。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构筑农业产业新格局。进一步统筹全市农业资源,突出优势发展战略,搞好规划整合。粮食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四大优势产业带,即北部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00万亩优质粮饲兼用玉米、40万亩优质棉产业带,沿黄15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近郊“泉城四鲜”产业带以及南部山区小杂粮产业带;蔬菜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三带四区”,即沿济青高速、黄河以北104国道、220国 道和省道248线两侧80万亩设施栽培优势产业带,沿黄20万亩蔬菜出口创汇产业带,沿绕城高速两侧适宜地区的10万亩近郊菜田产业带,做优做强15万亩章丘大葱、20万亩商河大蒜、5万亩平阴土豆、5万亩历城草莓四大蔬菜优势产业区;渔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三大基地”,即以章丘白云湖等四大商品鱼生产基地为重点的3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沿黄“一线”为重点的4万亩生态渔业基地,以近郊及南部山区为重点的2万亩休闲观光渔业基地。
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张工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亮点展示工程以及品牌战略,走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道路,做大特色产品,做强特色产业。在全市新建立30个、6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带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典型和样板。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扩大农产品的认证覆盖面,力争再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40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全部达到有商标、有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出**农业的特色。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新型组织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经营模式创新、联结机制创新、推进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构建形成龙头企业 成群、中介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体系。一是强化扶持推动力度。再认定扶持一批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对已认定的124家农产品基地,采取分批次、择重点、按项目的方式给以扶持,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大基本要素,构筑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势载体。二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立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逐步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
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求突破,创建农业发展的新支撑。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注重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等方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农”。重 点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配方施肥与沃土工程、良种工程、植保工程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每个县区结合各自的主导产业建设1-2个科技示范园,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的主阵地。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富民工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的,以农业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五大农民培训工程,力争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三是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网服务平台建设,在完成市县乡基础上,着力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延伸,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四是积极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以发展玉米、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为重点,抓好九大农机化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农机大户和农机中介组织的培育,提高农机服务能力。五是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治理8.45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共计投资7200多万元。同时,继续做好三期世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开发的规模、开发的 层次、开发的效益上有新的提高,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求突破,营造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环境。围绕南部山区生态综合治理、北部平原规模化养殖场面源污染整治、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三大重点,主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南部山区“农家乐”污染治理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风能综合利用工程、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及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六大农业生态建设工程,新建3万个生态家园富民户、20个文明生态村,推广2万多平米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修建50套风力发电机组、5座风力提水站,治理污染较重的150家“农家乐”项目和50家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初步在全市形成点、线、片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新格局。规划建设占地60万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占地2.5万亩的黄河鹊山龙湖农业景区、占地4.6万亩的九龙涧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以此带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的综合规模开发,向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协调统一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在农村政策落实上求突破,增强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一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扶持农民加快发展。强化农民负担监管,重点加强“一事一议”的监督管理,对 各项涉农收费进行专项审计,加大涉农案件的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的发放,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裁试点工作。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继续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广以“会计集中记账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开展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探索化解的有效方式,建立和完善村集体举债制度,规范举债行为,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二是扶贫开发续续强化领导力量、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三个支撑力度,计划全年产业扶贫投入1.2亿元,力争再使9万贫困农民脱贫,全市脱贫人口累计达到近26万人,为到XX年实现“一县十三乡”的全面脱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服务指导、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施“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农资产品质量检测、农资打假有奖举报”三项制度,严把种子、农药、肥料、转基因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五个市场”,全过程抓好农资生产、流通、使用各个关口,始终保持农资打假的高压态势,构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第四篇: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三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积极落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不断提升,呈现出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活力与后劲的和谐统一,“三农”工
作的良好形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一、2005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5年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的一年,各项指标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均又实现明显增长。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657.8万亩,增加30.74万亩;单产394.2公斤/亩,增长1.8;总产259.27万吨,增长6.8,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丰收局面。蔬菜产业受气候因素影响,产量虽略有下减,但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值达到68亿元,增加3亿多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占到三分之一强。水产品产量3.56万吨、产值3.59亿元,分别增长5和6。农机总动力、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26.7万千瓦、18.8亿元。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质量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升级能力得到增强。本着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机制调活、效益调高的原则,以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质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膨张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由分散型向区域规模型、增产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0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6以上。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冬暖大棚新增4000余亩,发展到23万亩。曲堤黄瓜、黄河西瓜、董家草莓、唐王早春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张,全市超过10万亩的蔬菜规模基地达到7个,形成30余个瓜菜专业乡镇和50余个蔬菜品牌,蔬菜产业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趋势。优质高效渔业又有新的发展,全市名优水产品、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5万亩,增长20和25。市水科所、历城渔场、济钢渔场等渔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建成山东柏宁、白鹤集团等观赏渔市场以及平阴淡水苗种繁育中心,**海鲜市场正在改造,全市渔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突出带动力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农民增收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扶持重点由过去侧重农业龙头企业拓宽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新认定扶持2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4个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达到2600多万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5家,其中国家、省、市三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1家,比去年增加2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156万亩,带动畜牧饲养370万头,禽类饲养1750万只,带动农户增收6.7亿元。
(三)突出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得到增强。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了农业环境普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小区及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全面加快。农业环境普查工作基本完成,集中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个、认定各类基地核心面积3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5个,累计达到113个。我市“统一环境监测、统一产地认定、统一产品认证”的做法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国家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组认为我市的农业环境普查工作走在全国前例。本着“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快见成效”的原则,建立20处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5处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验监测,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上起到重要的样板带动。充分发挥市、县(区)、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三级监测体系的作用,逐步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的全程监管,并建立内部通报制度,定期发布监测信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农业部例行监测中,我市的排名不断前移,监测结果居37个城市前列。
(四)突出活力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进农业新品种30多项,推广配方实施、秸杆生物反应堆、浅池藕秸秆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20多项,同时组织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章丘市被确定为全国百个试点县之一。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深入推进,以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为重点,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重点领域的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联合收获面积达到20多万亩
第五篇:乡镇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乡镇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巩固、完善和加强中央等一系列主题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夯实农业基础,努力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更加繁荣,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幸福乡村建设。
一、亮点工作进展情况
1、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重点发展是恒亿源农业产业园、力源农业生态园、神然生态园、春源蔬菜园、博兴农业生态种植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从政策资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和市区居民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体验的好去处,建成一批生态蔬菜休闲农业园区。2、1000亩以上农业种植园区情况。
截止目前,已发展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园区达到11个。分别是xx县杜生镇后候村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大田苗木2100亩,农业局在该合作社设立玉米示范田100亩,每亩补助资金200元,共计补贴资金20000元,主要补贴种子、肥料、播种、收获等环节,指导高产种植技术,做好示范,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xx县黄递铺乡李庄子村恒亿源种植合作社发展大田蔬菜2000亩,农业局在该合作社设立玉米示范田800亩,示范新品种为“吉祥一号”,每亩补助资金100元,共计补贴资金80000元,主要补贴种子、肥料、播种、收获等环节;xx县风化店乡大白冢村博兴农场发展养殖大田作物4000亩;兴济镇赵庄子鑫瀚农业合作社大田种植2000亩,农业局为其办理了3台大拖、两个深松机等计21.5万元的农机补贴,并发放2台自走式喷雾设备,灭蝗农药420公斤及若干技术资料,计3.5万元;仵龙堂乡西关庄鼎力农业种植合作社发展大田1060亩,农业局在该合作社设立玉米示范田800亩,每亩补助资金100元,共计补贴资金80000元,主要补贴种子、肥料、播种、收获等环节,派技术专家指导高产种植技术,做好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薛官屯乡范庄子润利元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苗木药材大田1060亩,该合作社今年种植药材500亩品种为稀有药材地黄,是省级中药材示范园,验收合格后,示范园补助资金为50万元,主要用于籽种、无公害管理设备等补贴;薛官屯乡顺丰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大田1100亩;纸房头周庄子名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大田1150亩;前李寨昌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大田1200亩;张官屯肖家楼富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苗木1000亩;风化店乡望海寺村挚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田种植1200亩。
二、农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产量持平,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给 粮食作物:今年全县粮食播种总面积166.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平均亩产319公斤、总产53.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9%、9.1%。其中: 夏粮:小麦面积64.4万亩,比上年减1.5%;平均亩产320公斤,总产2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2.6%、1%。
秋粮:预计面积102.4万亩,平均亩产305公斤,总产31.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1%、8.9%、9.8%。其中:玉米面积92万亩,平均亩产310公斤,总产28.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4%、8.4%、9.9%。棉花:面积2.5万亩,比上年减44.4%,平均亩产皮棉66公斤,比上年增1.5%,总产1650吨,比上年减43.6%。
油料作物:面积1.1万亩,与上年持平,平均亩产140公斤,总产1540吨,比上年增6.4%。
瓜菜:面积5.6万亩,与上年持平,平均亩产3590公斤,总产20.1万吨,比上年增0.3%。
秋播:小麦播种面积预计完成63万亩,比上年减2.2%。
(二)农业主要在建项目实施顺利
小麦良种补贴面积65万亩(为预计数字,下同),资金650万元。玉米、棉花95万亩、1万亩,补贴资金分别是950元、15万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149.96万元,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164台,小麦联合收获机75台,深松机、旋耕机等配套农机具26台(套),喷灌机1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成143万千瓦。农机深松作业每亩补贴30元,全县预计完成作业面积5万亩,补贴资金150万元。
争取国家资金20万元,实施xx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目前300个土样已采集完毕。
重点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选聘技术指导员68名,遴选科技示范户792户。
清洁能源炉项目:我县计划完成推广高效清洁燃烧炉具6000台,每台省级补贴700元;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传统锅炉改造40处,每处财政补贴8万元;秸秆压块民用推广2600吨,每吨补贴150元;煤改地热583户,每户补贴2700元;煤改太阳能8户,每户补贴1.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积极开展中。
(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222个村完成内业调查工作,193个村完成外业调查46.14万亩的测量,二次公示10个村共计5.3万亩公示工作,正在继续推进。
2、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8.01万亩,其中流转入家庭农场1600亩、农业专业合作社114050亩,农业专业生产大户30110亩,其他情况34320亩。流转土地用于生产粮食的为108670亩。流转期限1年到5年的有40850亩,5年以上的139230亩。今年来,县仲裁委员会累计仲裁土地纠纷2起,成功调解纠纷5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3、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38家,其中种植专业合作社722家(其中蔬菜类专业社18家)、养殖类65家、林业20家、农机类31家。全县每村至少有一个专业合作社,成员12196人,带动35962户群众、注册总资金9158.05万元。
三、其它重点工作
(一)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协调组织各项农业生产。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做好巡回政策宣讲;成立春管、春播行政领导小组;重点支持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印发小麦病虫防治明白纸5000余份,发放小麦一喷三防农药共计123吨。
(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和推广率。科学除治病虫草害,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年编制“病虫信息”11期,2000余份,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加强无公害瓜菜检测。在xx州力源生态、xx县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xx县春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抽取蔬菜样品20批次,送xx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检测;做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在张官屯xx县良种繁育场安装了12号、16号和普通灯三种光源的诱测灯逐日进行诱测记录。
(三)抓好农业综合执法,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农资经营人员300余人次,推行诚信建设,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扶优护农活动,对全县农资市场拉网式检查,今年以来,出动执法车辆100辆次,执法人员35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00个次,四月份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五月份参加了市农牧局组织的“绿剑护农”春季农资打假联查活动,九月份参加了全市种子市场联查活动。立案3起结案3起,调解农资纠纷10起;狠抓农机执法。全年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41台,考核驾驶员191人,确保驾驶员持证率100%;补、换发行驶证14本,驾驶证到期换证216本;复训驾驶员795人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集市、田间地头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知识,解答机手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农机事故重伤率、死亡率均在千分之一点五内,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目标。
四、抓好农业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部门工作更加务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政德建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机关效能、民主评议行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活动,积极做好两会护路、政务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等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计生、档案管理、新能源、信息办公自动化、农业标准化等培训,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2016年重点工作:
1、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协调组织各项农业生产,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科技指导,确保农业丰产丰收。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强种植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2、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评估验收和拟建项目的争取攻关工作,积极谋划新项目,实现农业项目谋划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
3、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对各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督导监管,对新增加企业或合作社执行监管。联合农业执法大队,加强农资市场检查力度确保农资市场安全。对各乡镇新增加蔬菜种植者进行整理登记造册。引导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样检测,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对新增蔬菜种植者进行实地检查、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产中投入品的安全。开展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保障秋冬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的监管工作,确保冬季蔬菜生产安全。
4、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土地流转有形市场的建立,确保我县土地流转市场的正常运行。完成xx县2015土地确权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一事一议”筹资监管力度,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