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迫在眉睫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迫在眉睫
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的态势下,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基础工作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当前形势下,一些中小企业还贷能力下降甚至缺失,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骤增。应有相应的法规来保护和约束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使这行业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
2、做大担保公司资本金,降低担保费用。目前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多是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担保,担保融资成本平均约为银行基准利率的1.9-2.2倍,由于成本过高,这些担保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上贡献不大。建议政府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中,发挥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担保市场,使各类资金参与者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者。
3、搭建中小企业担保的信息平台。建议政府落实工商、税务、保险、银行中的某个部门牵头,搭建中小企业担保的信息平台,及时了解被担保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同时使中小企业更及时地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
4、健全担保企业评级、项目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债券评估机构等服务体系,其中应把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放在首位。建议对所有的担保企业进行评级,成为申报此专项资金和银行授信的必要手续。
5、对担保公司的再担保。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较弱,担保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着较高的代偿风险、抵押物和质押物风险等。而融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大多对担保机构转嫁风险。建议设立两级担保体系,由保险公司、信用保证基金对担保公司再担保。
第二篇: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摘要]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公司结构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了其贷款担保难的现状。在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后,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就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出一些创新和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估系统,信用等级
浙江省的70.6万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9%,它们在安置就业、分散投资风险,为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以及促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为形成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打下了基础。制约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最大障碍是资金安全及利益保证和贷款成本不成比例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便提上了日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分析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调查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已达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286.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21.8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42.5%。966家担保机构已累计担保企业48318户,担保贷款100035笔,累计担保总额1179亿元,累计实现收入28.2亿元(其中担保费收入20.9亿元,投资收入5.1亿元,其他收入2.2亿元)。浙江省也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
浙江省就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提出鼓励多种形式、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再担保机制。可由政府牵头,企业参加,采取股份制或会员制的形式;也可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担保组织。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获取担保业务收入的单位,由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审核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免征营业税3年。
据省统计局统计,目前全省有125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中66家被纳入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省担保机构资本金达13.13亿元。按法人形式分:企业法人形式的107家,事业法人形式的8家,社团法人形式的10家;按出资人性质分:政府出资95家,其中政府完全出资33家。担保资金投入总额13亿元,其中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6.97亿,民营企业出资4.55亿元,个人投资1.48亿元。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最高为1亿元(省商业厅出资),平均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左右。至2003年6月底,全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累计对外担保19593笔,担保额共157亿元,在保企业3639户,在保余额37.97亿元,25家担保机构代偿148笔,代偿金额3687万元,坏帐损失1835万元。
浙江省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资金放大倍率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增强;代偿率、损失率较低,社会效益突出。以杭州为例。至2002年底,杭州市共有担保机构38家,注册资金总额29,754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10,8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机构12家,增加注册资金近1.5亿元。
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情况
年份担保机构
(个数)资本金总额
(万元)资本金放大倍数担保户数
2001年2614,9081.77倍69
52002年3829,7542.8倍150
1年份担保笔数
(万元)担保总额
(万元)担保费收入
(万元)纳税总额
(万元)
1999~2001年
累计1,31374,66153989
2002年2074148,6321,444168
调查资料表明,杭州市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金从2001年的573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783万元,受保企业数增加了1倍多,平均担保总额从2872万元增加到了5876万元。这说明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得到了提高,中小企业对担保的需求也有较快增长。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偏小。我省125家担保机构,每家担保资本金的平均数为105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也不过5000来万元,且只有2家,担保机构规模小,在银行眼里的公信力就会打折扣,其担保潜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2.缺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我省担保风险几乎都是由担保机构一家独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担保资金放大倍数也偏低,一般只有3至5倍。实际上这也反映出银行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仍多少存有疑虑,未敢倾其全力进行合作。
3.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也呈空白。从目前来看,尽管我省担保机构的代偿率并不高,但随着担保业务面的扩大,风险正在一步步加大。如果没有相当的风险补偿机制,势必会影响担保机构的正常发育。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创新
担保机构在向每个具体项目融资时必须按市场规则处理,严格把关。这是因为,第一,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对它们的融资支持是帮助优者去取胜,而不是保护劣者免遭淘汰。第二,政府金融机构也好,信用担保机构也好,它们既不是慈善救济机构,也不是财政机构,只有按照金融活动规律办事,才能长期维持下去,否则就无以为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偿债能力等设立一个信用评估系统,以便于担保机构掌握、审查,以使那些资信条件好、信用等级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加入担保体系,获得担保,实现有效融资,促进其发展。同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确立不同的担保比例,采取不同方式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信用评估系统
我们认为可以根据浙江省中小企业现状、信用记录和发展前景,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以真实反映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此,我们设计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是一种包含了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及量化分析并对企业进行评级的系统,授信机构通过评分判断客户的风险度。它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企业的信用报告进行信息汇编;二是比较情况相似的客户的信用行为,给予每一项因素一个点数,所有点数的总计就是一个评分,从而预测企业未来还贷、及时还款的趋势,确定企业的级别。
一般来说,如果能与银行建立起较好的协作关系,那从企业的账户可获得的信息主要有:企业主要的购货渠道;是否有大量的应付款;企业主要的销售对象的情况,包括销售的数量、销售对象的支付方式;企业工资和劳动保障开支;企业职工人数的稳定性;企业部分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销售的增长情况和已有的流动资金的大致规模等。但这些信息的获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信息:
第一,企业财务标准。
定量分析:对各类财务数据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反映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企业选择的会计程序与处理方法可能导致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价值不符,例如,如果企业选择的坏帐准备率过低,将可能导致账面资产价值虚增,而且该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研发成本、专利和行政费用等方面。
校正企业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若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可能使得公司的房产、机器设备等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而土地的账面价值则远低于市场价值。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因不具备有形资产那样可供参考的市场价值,它的价值将面临较大幅度的调整,甚至可能降为零。因此,通过对企业账面价值,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更加准确的资产价值,从而确定该企业的投资价值。
在对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之后,还要考虑到企业清算价值企业清算价值,是指企业在面临解体、清算时,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和企业对所负债务在短期内的清偿能力。在遭遇不期而至的被清算的情况下,企业的许多资产(尤其是类似发明、专利和不动产等)的变现价格,要远低于它们在企业继续经营时所体现出的价值,或者经过精心准备后、和买方之间进行过长期讨价还价后的价格。并且,这种清算价值还应将各种变现成本考虑在内。
定性分析: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是否为朝阳企业;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是否合乎现代企业制度;技术、产品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的人格化。未来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收入的多少及其实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营运策略和管理战略。而股权结构会通过管理水平、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等一系列因素对营运策略和管理战略产生影响。因此,在测算企业未来收益时,必须将公司股权结构考虑在内,并赋予一定的权重。
第二,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此部分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市场状况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定性考虑公司的资信状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社会、人口、政策和技术变化分析;行业容量分析;行业周期性分析及影响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如竞争的特性、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产品概念或形象、产品细分程度及其他因素。
第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主要从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市场份额、产品的主导性及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维持高水平经营绩效能力(产品细分化程度、市场分布状况、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分散程度及其生产的成本优势)、企业规模和企业职工队伍和技术素质(技术素质主要考虑劳动者的组织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机器设备的加工能力、加工质量和加工品种、工艺水平、科研力量和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从管理层应变能力(与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环境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层风险倾向、管理一贯性和可信性、管理层变动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第五,信用状况分析。
信用状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结算中延期付款的行为或资金的借贷关系,是影响企业资信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贷款企业的资信等级评估方面来说,更是如此。主
第三篇:浅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浅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顾毓斌 封思贤
提要:本文介绍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几个典型类别,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这些融资制度的特点及缺陷。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担保
在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中,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府专为中小企业设立的融资担保制度。根据政府做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由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另一类,由政府出面干预银行的信贷方向,并规定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
一、政府主办型的融资担保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涉及产业政策、公共利益、就业水平及技术创新等各方面,需要多方协调合作,非个别企业或组织所能设立,因此,大多数国家采取政府出面的方式,为银行提供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采用这种方式的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
(一)美国:政府机构性质的小企业管理局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1.融资担保主管机构——小企业管理局。美国政府针对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Adminstm—tion,下简称sBA),负责管理中小企业。SBA是联邦政府的代理机构,主要职能是执行和管理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并于年终向国会听政会报告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提出下一预算申请。对于符合贷款资格的中小企业,SBA可提供高达90%的贷款担保,其贷款额一般在l5.5万美元之内,即使贷款超过此数,也可提供高达85%的保证。此外SP,k经常举办各种商务研讨班,为小企业提供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多方面的咨询,保证了企业使用贷款资金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融资担保方法——美国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该计划1997财政为5万多家小企业新提供担保贷款约llO万美元。该计划的特点是:(1)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资金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国会预算拨款。具体执行和管理是SBA;(2)依法执行计划。美国的(Sma~BusinessInvestmentAct)对该计划的四部分贷款(7a计划、微型贷款计划、注册开发公司贷款计划、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用途、条件、担保金额和费用、利息标准和政府执行机构的职能等,都作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政府主要通过担保来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除此而外,只对少数减灾项目和贫困地区的特殊企业给予少量直接贷款;(3)美国政府参与的担保体系是一级担保机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3.SBA与贷款机构的关系。参加担保计划的主要是私营的金融机构。这些贷款机构是按照自愿与政府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加以确定的。实施时由贷款机构自主决定是否贷款和是否申请政府担保。SBA并不干预贷款机构的贷款决策,但对贷款机构进行分类,并有权决定是否为贷款机构提供担保。SBA根据贷款机构的小企业贷款经验和业绩,将参与贷款计划的贷款机构按水平高低依次分为三类:首选、注册、普通。
4.融资担保计划运作的特点:(1)严格明确借款企业资格:必须是符合中小企业标准的企业(按就业人数和营业收入分行业定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权益资本,尤其是新建企业,业主必须注入一定比例的资本金;要求企业的现金流量(而非利润水平)不仅能够偿还担保贷款,还能够偿还所有债务;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要求企业和业主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抵押品。(2)定向分类管理。该计划在小企业的资金应用方面限制不能用于投饥性用途,特别不能用于投资房地产,不能用于再贷出,不能用于代销和传销、非赢利和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活动。(3)政府担保程度高。通常情况下,100万美元以内的贷款担保金额为5o%,最高可达总额的70%;10万美元以内的贷款,担保比例最高可达总额的8O%。
(二)日本:地方担保与政府再担保的双重融资担保方式
日本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主要依靠全国的52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这些协会根据1953年颁布的成立,其资金的70%由地方公共团体出资,30%由地方金融机构出资,凡是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提出借款承保申请。信用保证协会在承诺保证前进行信用调查,调查的要点是经营者本人的信用、该企业的前景、偿还能力、金融机构的支持度,然后决定是否承诺保证。借款金额大、超过500o万日元的须提供房地产、有价证券等担保物。等到承保后,金融机构向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贷款用途仅限于周转资金和设备资金所需。信用保证协会在承保后,每年要向承保的中小:业收取0.5%或1%的保证费,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和日常经营开支。当借款企业不能如期还款时,保证协会代为向金融机构支付本息并接收相关债权及担保物,以后由该中小企业向保证协会偿还。
在地方信用保证协会之上,全国范围还设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该公库主要由政府出资组建,负责向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保证协会支付保险金,保险金额为信用保证协会代替中小企业还款额的70%一8o%。若信用保证协会代偿后收到中小企业的还款时,还应向保险公库按保险金额返还。
信用保证制度帮助中小企业以适当的成本筹措资金,同时促进了金融机构实现贷款资产的优质化。1997—1998年,利用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获得贷款的企业比例从4.4%上升到8%,被保证的债务余额达29000亿日元。其中,由信用保证协会代替偿还率只有1.4%,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融资安全的双重目标。
(三)德国:提高企业偿贷能力并提供必要的备用融资担保制
针对中小企业净资产基础薄弱偿还能力不足和抵押不够的问题,德国采用以下办法保证企业的基本偿贷能力,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
1.通过净资产援助项目加强净资产基础。所谓净资产援助项目是指:新创立企业获得的贷款可替代净资产,不必进行担保;一旦发生不能偿债情况,该项贷款作为净资产的替代负有全部偿债义务;另外该援助项目还有长期的(20年)补贴利率和一定的贷款免偿等额外优惠政策。德国的一些经济研究机构认为,这种特殊的净资产贷款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融资因素,使新企业失去偿债能力的危险明显减少,而且在没有产生长期补贴的情况下,合格创业者的数量也有增长。这种净资产贷款做法,已经被瑞典、芬兰和土耳其等国家效仿。
2.净资产援助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清偿能力。在企业初始阶段,清偿能力低下是普遍现象。刨业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债权人对企业信任感尚未建立,但同时企业又必须支付工资薪金和履行供货合同。因此,贷款能否长期使用和利息支付能否推迟就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净资产贷款援助项目符合以上两点要求,:顷目贷款周期长,同时贷款前两年无息,即使从第三年开始,其利率也要比相关银行贷款低得多。
3.净资产援助项目与地方担保银行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在德国,援助贷款由作为转贷银行的地方银行提供,地方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并承担债务拖欠的全部风险。为了克服风险,地方银行可通过净资产援助项目为贷款申请40%或50%的债务免除。同时,如果转贷银行认为债务免除仍不充分,转贷银行可以向当地的地区担保银行申请相当于80%债务金额的担保,作为所需贷款的辅助担保。这里的担保银行既不保存货币,也不实施贷款,因此,从概念上讲,担保银行并不是银行。担保银行在法律形式上是私人有限责任公司,其实际地位如同银行,原因在于按照德国银行法和贷款机构法的规定,提供担保是银行的义务。担保银行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因而,高效的银行体系是担保银行开展业务的前提。
二、政府强制型中小企业贷款计划
亚洲国家的政府一般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指导能力,借助这种能力对银行贷款臼乞方向加以控制,可以直接产生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但这种强制信贷的方式容易干扰正常的银行信贷活动,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菲律宾于l991年颁布《中小企业宪章》。该宪章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业务量强制规定在5%一10%。从1992年到1997年,共发放了1l00亿比索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菲律宾中小企业的融人资金。但是政府强制投入的资金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贷款还贷率还不到50%。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即从政府强制放贷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基金担保制度。基金会的宗旨是鼓励私营部门尤其是私营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如今,基金会已成为业务广泛的担保机构,覆盖了除住宅建设和纯贸易活动之外的其它行业。基金会担保有其侧重点,主要放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战略项目上,与其它政府和私营担保机构互为补充。
除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外,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委员会,负责协调发展政策的公布与实施。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政策和设计方案等信息传递到银行和中小企业等担保机构中去,同时,通过各类工商会组织各种论坛和研讨会的宣传,使中小企业理解设计方案和意图,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担保。
以上介绍了各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可以看出:政府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砥目,都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目标:(1)政府的担保计划都明确规定了担保对象的规模及性质,被担保企业都要符合政府规定的中小企业标准;(2)明确重点支持那些通过正常融资渠道不能获得贷款和融资,主要是没有足够抵押品,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3)各担保计划都因地制宜地规定了担保重点,明确规定不给投机活动提供担保。此外0还有相应的分散和规避风险措施(如规定担保比例等),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其中(虽然是政府参与的担保)。
但是,这些计划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1)由于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政府贷款担保或低贷款,因此,这些机构倾向于向那些有现金流的企业提供债务融资,以达到风险小、现金回流快的目的。而这些企业往往将获得的贷款挪作它用,以满足现金回流快等要求;(2)这些计划没有取捎银行对企业资产的要求。如美国SBA的担保计划,它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权益资本,尤其是新建企业,业主注入的资本金必须达到要求;同时要求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偿还担保贷款,还能够偿还所有债务。这就排斥了大量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可能性,因为大量的高新技术初期是不成熟的,稳定的现金流更无从谈起,产品研发、推广等前期费用也就无法获得。(3)政府主导的贷款或担保机构由于掌握担保审批权力,也就容易成为“寻租’’的对象,造成贷款的损失。
如何弥补贷款担保制度的以上缺陷?从内部进行制度改善似乎难以奏效。一些国家针对此,为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引人了另外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就是风险投资。
第四篇:创建合理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
创建合理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长期以来,“担保难”又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之一。因此,通过担保模式创新,有效解决“担保难”,进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制约,对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挖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创新的需求入手,深入剖析传统融资担保模式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缺陷,并探讨和借鉴了近期国内出现的几种有特色的担保创新模式(包括浙江“桥隧模式”、深圳“担保换期权模式”和福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样化融资担保模式的结构性建议,试图为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突破传统融资障碍开拓思路、提供参考。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担保公司的业务创新也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担保公司的外延。本文把通过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分时、分条件组合,来实现担保收益提高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利用产业链内部利益关系为相关企业担保的上下游企业等也纳入讨论范畴。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优序分析
在各类融资方式中,中小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有着他们自己的优选倾向性。然而现实中,受限于中小企业较低的市场认同度,其中大多数能够激发企业成长积极性的融资方式都难以最终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往往不得不做出退而求其次的融资方式选择,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市场效率的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下,扮演企业和资本之间中介角色的担保机构就成了匹配双方风险和收益、优化市场效率的关键,而成熟、合理的担保模式则无疑又是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市场活动中,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可粗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股权融资和举债融资,每类融资又有许多具体实现方式。以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方式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利弊进行简要列表分析。
根据经典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典型的中小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或向发展期过度的阶段,资产规模小,缺乏严格的业务记录和财务审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因此这类企业尚不具备直接对话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的资格和条件①。而随着企业经营渐趋稳定,仅靠内部股东扩大投资和小额、分散的民间借贷又很难满足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的需要。此时它们主要有两个融资方式可供选择,引入风险投资进行股权融资,或向银行类金融机构借贷融资。
综合以上的比较分析和金融实践中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多数中小企业希望从创业项目的第一波高速成长中充分获利。而过早的引入风险投资会稀释企业创业团队的利得,分散甚至转移经营控制权,削弱企业独立的社会形象,这些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因此从融资成本、控制权转移、社会效应等三方面进行考察,向银行借贷应是对中小企业最有利的融资渠道,也是最能促进多数中小企业积极成长的渠道。
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向银行借贷融资的渠道却始终不畅。对此,理论界和经济实践中的普遍共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先天缺陷,特别是可用于融资担保的资产规模小,缺乏信用基础,加之信息不对称、“一次性博弈”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中小企业出现的这种融资难问题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单靠市场本身无法根除这一矛盾,需要依靠包括政府、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外部力量来协调解决。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担保为中小企业实现信用增级正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传统担保模式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的分析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嫁接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一种中介,在增强企业资信水平及提高银行贷款资产安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作为信用风险的重新配置者,担保机构迄今尚缺乏被我国经济实践验证合理的商业模式。它们中的大部分所采用的模式,往往产生风险大于收益的结果,即在很多时候需要自我消化因担保失败产生的风险。当前融资担保的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使单纯依靠收取担保费的传统商业模式难以支撑担保市场良性、均衡的发展。为了在低担保费率下维持生存,信用担保机构可能会因此提高服务门槛或偏离自身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定位,由此造成了当前“难担保”的局面。
(一)融资担保的高风险特性
信用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已在各国实践中充分凸现,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选择贷款企业的过程看,由于银行处于优先地位,对于符合其贷款要求的企业,银行可直接采取信用、抵押、质押等措施向企业放贷;而寻求担保机构保证的,往往是那些由于经营状况不尽理想、资信程度低或无法把握、保证措施难以落实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担保机构承担着比银行更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对贷款企业的监督条件看,银行可通过企业开设的账户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而担保机构对企业实施监督则离不开银行,因而其难以做到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这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担保的风险和评审工作的难度。
(二)融资担保的低费率要求
按照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原则,高风险需与高收益相匹配,但由于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以担保机构只有实施低担保费率,才能降低中小企业所敏感的融资成本,吸引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融资并选择它们作为中介。
同时企业和担保机构之间因利益博弈引致的道德风险也不允许担保机构一味提高担保费率,对此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分析。设企业有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时的收益为R>0,概率为P;失败时的收益为0,概率为1-P;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所有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收益均值T且为信用担保机构所知,那么若P(R)是给定项目成功的概率,则P(R)×R=T。每个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为1,企业没有自有资金(若企业有自有资金并不影响推导过程和结果),担保贷款是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贷款利率为r,担保费率为g。
根据以上假设,在企业不提供担保品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企业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当P在[0,1]的密度函数为f(P),分布函数为F(P)时,所有申请担保贷款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
因此推导可知:
说明担保费率与投资项目成功的平均概率负相关②。因此当担保机构不断抬高保费标准时,中小企业投资成功的概率将随之下降,其道德风险则将因此增加。
以上的初步分析虽然基于较简化的模型,但在引入更多影响因素的现实条件下,传统担保盈利模式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仍明显存在。而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困扰下的担保行业发展困境。以福建省为例,截至2006年底福建全省有各类担保机构273家,注册资本金总额75亿元,而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责任总额212.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72.5亿元,仅分别为注册资本金的2.83倍和0.97倍,担保资金的倍数效应低弱,可见“难担保”现象普遍存在③。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担保难”与担保机构“难担保”并存的情况,反映了在当前担保产品供需双方交易中存在的某些“梗阻”,亟须疏通以匹配各方利益点,谋求双赢乃至多赢局面。融资担保自身风险、收益的不对称特性使得单纯以收担保费为主的传统担保模式已显然无法突破自身经营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必须拓展信用担保的功能;而要开发创新的信用担保模式,则必须围绕重构担保业务的风险收益结构来下工夫。显而易见,这里存在两种创新的基本思路:一是在担保费收入之外寻求其它收益来源;二是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降低担保风险。
四、各地担保模式创新实践的案例分析
迄今为止,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都已意识到了信用担保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进行了实践和尝试,为信用担保制度的全面创新、改革和体系化提供了先行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以下对其中三个较有特色的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浙江“桥隧模式”——降低担保风险的创新
“桥隧模式”是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首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新型的贷款担保运作模式(韩瑞芸,2007),它突破了以往由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交易的传统担保融资模式,导入了第四方(业界相关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公司/上下游企业等),其中第四方与企业订立有条件的期权收购合约,即以某种形式承诺,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如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第四方将以预先约定的优惠股价参股该企业,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这样做规避了破产清算,从而最大限度保留了企业的潜在价值。因此,第四方的介入,实际上是为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构建起“第二道风控防线”,并有效分担了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
图1 “桥隧模式”的典型案例四方关系不意图
“桥隧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适用于远期价值尚未发掘或商业模式尚未验证的中小企业。从前文所述的融资优序角度分析,在创业初期,这类中小企业更偏好于举债融资,最不愿意采用稀释股权的融资方式。而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该类企业也恰恰是他们所青睐的投资对象。所以“桥隧模式”的出现,既兼顾了高成长型企业的融资偏好,又为风险投资机构预留了接入点,故可能创建一个四方共赢的格局。“桥隧模式”的四方共赢具体表现为:
1.对银行而言,由于第四方的导入让银行的两项业务即回笼贷款和发掘企业的潜在价值相分离,并将后者外包给第四方,从而提高了企业价值潜力实现的几率,最终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
2.对于企业而言,在“桥隧模式”的合作框架下,只要支付正常的担保费用,并有条件地释放少部分期权,便能获得银行的低成本贷款。如果企业预期的现金流未出现异常,则其可以实现对首轮高速发展收益的充分分享;而当企业的现金周转失灵,无法偿付银行贷款面临破产清算时,第四方的介入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经营。
3.对于第四方机构而言,寻找能令风险资本短期溢价或对其未来行业内战略发展有价值的潜力型企业是其基本特征和驱动力。“桥隧模式”的实施,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进入高价值潜力和高增长企业的可能性,而风险投资机构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注入出现还款危机的企业,正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孵化优势,开发此类企业被掩盖的价值,以获得远期回报。同时由于进入时机的选择与承诺,也使得第四方可以以较低廉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份额。另外第四方机构也可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降低搜索与锁定优质潜力企业的成本。
4.对于担保公司而言,“桥隧模式”的利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桥隧模式”使原本无法实施的贷款担保业务得以实现;二是第四方的导入,特别是在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由第四方以股权投资等形式注资违约企业,将有力地降低担保公司代偿的风险;三是“桥隧模式”降低了担保公司所承担的“或有风险水平”,从而可能使银行降低对其担保贷款的保证金要求,甚至可能使相关监管部门放宽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放大倍数的限制,从而有利于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量,提升利润空间。
(二)深圳“担保换期权模式”——提高担保收益的创新
“担保换期权模式”是深圳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率先提出并积极实践的一种创新担保模式,其主要针对的是具有短期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小企业,以交换该企业一定比例股份期权为条件来为其实行贷款担保(何广怀,2004)。在“高新投”的实践中,期权的有效期一般设为5年,期权的价格以担保时企业的净资产为基础,根据担保额、企业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测定,期权一般占被担保企业总股本的1%~10%。典型例子如“高新投”为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公司”)所作的融资担保。
比克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锂电池电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2002年由于企业发展亟须融资300万元,并就此向“高新投”提出融资担保申请。通过业务接触,“高新投”专家组一致认为比克公司前景看好,因此决定在无反担保措施的情况下为比克公司提供融资担保。而作为对价,比克公司出让2%价值20万元的期权给“高新投”,“高新投”在5年的行权期内可自由选择行权时间;如果“高新投”要行使期权,比克公司有权以118万元的价格对期权要约回购。经过两年的发展,比克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2003年底。比克公司股东对公司进行增资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经过协商,“高新投”同意比克公司以118万元的价格对2%的期权进行回购。在例子中比克公司通过“担保换期权”获得了创业期亟须的融资支持,而风险投资公司不仅获得了担保费收入,同时也分享了担保给比克公司带来的收益成果,双方实现了完美双赢。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担保换期权模式”与“桥隧模式”有很多相通之处,双方都通过引入“未来一定条件下获取被担保公司一定比例股权”的期权合约设计实现了担保方或第四方机构在风险收益上的平衡。但不同的是,“担保换期权模式”并没有引入第四方,而是由风险投资公司直接扮演了担保机构的角色,所以“担保换期权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把信用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直接结合起来的融资担保创新模式,它更直接地改变了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收益结构。
图2 “担保换期权模式”的典型案例融资关系示意图
“担保换期权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创新点:
1.担保业务与风险投资业务的直接结合。与“桥隧模式”不同,在“担保换期权模式”中风险投资公司实现担保机构的部分功能,由此减少搜寻第四方机构的成本,在现实中更具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2.对期权价值发现功能的合理运用。从期权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中可以看出,担保合约本身不严格地说就可视作一份看跌期权,其中合约的标的物是企业资产或某特定担保物,而合约的执行价格就是企业的贷款额度。担保公司为企业承担担保责任,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卖出了一份看跌期权,承担理论上的无限损失;而企业可以根据资产或担保物价值的变动情况相机选择是否执行期权,给担保公司有限的收益。由于期权费定价是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依据无风险套利原则精算出来的,体现了风险收益对称的特征。但担保期权受制于担保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期权费(即担保费)无法完全覆盖风险,影响了担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这也是传统担保方式的一个弊端所在。而“担保换期权模式”则利用“价值发现”这一期权产品的基本功能,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通过有效的期权组合实现了担保业务风险收益的平衡和对企业远期无限获益价值的发掘。因此,“担保换期权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助于推动参与各方实现共赢的方式。模式中三方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可进一步分析如下:
第一,银行方面,通过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介入,分散了对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授信的风险,银行因此可以获得较低风险的资产收益。同时通过增大贷款范围,对有潜力中小企业的更积极地介入,作为其贷款银行,将可能获得未来更大价值的合作机会;
第二,企业方面,通过买入未来股本低净值时的看跌期权,即通过引入信用担保,增强了其信用额度,获得了银行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同时企业也通过卖出未来股本高净值时的看涨期权,较大提高了获取融资担保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对期权的回购设计,以一定的代价保障了企业股权未来不被稀释的权利,保留了企业通过积极经营获取未来全额权益的机会:
第三,风险投资公司方面,通过买入企业未来股本高净值时的看涨期权,未来在公司成长良好时,可通过行权获得公司股权,并在适当时机通过上市、并购或转让等方式套现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好处;又因为卖出了企业未来股本低净值时的看跌期权,在获得固定担保金收入的同时,也为银行、间接为企业承担了现金流不畅造成的主要风险。所以两个期权的组合,使风险投资公司协议获得的担保费收入和期权收益与可能承担的因企业经营失败造成的代偿风险基本相当,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担保模式中风险收益不平衡的痼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实施信用增级的积极性④。
需要进一步延伸说明的是,在“担保换期权模式”的实务操作中,有关期权定价是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但如果专业担保公司同时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或经验,则其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高度精细的调研和精算,挖掘企业未来的成长价值并进行合理估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协商谈判,对让渡的期权比例和行权的价格做出合理约定,从而将难题转化为盈利的机会。
(三)福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传统行业的担保创新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是在福建福安等地区率先实践的一种创新担保模式,其主要思想是依托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组织成立为区域同行业企业融资服务的行业性专业担保公司,行业内企业将一定的资金以入股或缴纳信用保证金的方式投入到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在要求企业提供一定数量资产作为反担保的前提下,按其投入资金数额放大一定倍数(通常为5倍以下)为其提供融资担保。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发挥了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对融资企业的信息优势,并利用反担保资产易于在行业内部实现最大价值变现的特征,有效降低了传统行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福建福安最早成立的电机行业专业担保公司——恒实担保有限公司从1999年成立至今未发生一笔担保代偿损失就是体现该模式风险防控优势的一个典型例证⑤。
具体而言,“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的风险防控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可以有效降低“监控成本”和“违约损失及处置成本”,使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实现较优的利用。调查监控成本降低,是由于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多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的,所以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核保调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据此可以较大程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给担保公司造成的风险。同时由于各股东、会员企业间的利益紧密相联,因此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中的中小企业间会实施相互监督,这些特点综合决定了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可以实现更小的调查监控成本;违约损失及处置成本较低,是由于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控制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可以有效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业信誉等)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对反担保资产的要求。同时由于股东企业行业相近,担保机构在抵押品的处置上也有相当便利性。这些优势综合决定了行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具有较强的反担保控制能力,反担保品有机会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变现。图3 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融资关系示意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可能陷入连环担保圈和难以安排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优先顺序。从对福安多家类似模式的担保公司的调研情况看,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有效制度设计加以解决。在规避连环担保方面,担保公司通常有两项应对措施,一是在对反担保方式的选择上,基本以资产为主,一般不接受其他行业企业以保证方式为贷款企业提供反担保;二是如果企业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反担保,则会占用其本身的可用担保额度,以此减少企业提供反担保的动机,同时也有助于担保公司从整体上控制担保额度,使风险控制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另外设立行业性专业担保公司,本身也是避免企业连环担保的一种制度设计,因为在行业性担保公司这个统一框架内,即使出现连环担保情况,其担保链条也将阳光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而在对会员企业服务的优先次序方面,如果有多家企业同时提出担保申请,且均符合条件,则在担保公司可提供的担保额度和内,按照企业申请的时间先后予以安排,只有在其他企业还款腾出担保基金之后,才可以为后续的申请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上述设计一旦制度化之后,就可以很有效地避免在担保企业选择上的道德风险。
五、构建多样化融资担保模式的结构性建议
前述几个案例所提出的思路,都是从担保的风险收益模式重构和多方利益的桥接整合方面对传统担保模式进行改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桥隧模式”和“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以不同的方式降低了担保方所承担的风险,而“担保换期权模式”则强化构造了可能获得高收益的担保模式。以这两大基本思路和实现方式的范例为基础,下文我们将更多地考虑创新担保模式的实现条件、复制限制及适用范围,探讨总结融资担保模式创新中的核心点,并尝试为几类比较常见的企业设计新的担保体系构架,以期抛砖引玉,能够为更多灵活的、可供更广泛类型企业选择的实用担保模式创新提供结构性的参考。
(一)为能够吸引风险资本介入的中小企业设计担保模式——引入金融衍生工具
风险投资作为新兴的创业投资基金,大都青睐于商业模式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资本短期溢价潜力的中小企业。为这类企业设计贷款融资担保模式,应着力于有效、灵活的应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设计让多方共赢、让各类投资者都有动机为分享发展、资本增值承担部分担保风险的合约细则。
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就是在市场需要引入更丰富的投机资本以对冲固有风险的背景下诞生的,也承载了创新、挖掘市场需求潜力、优化资本配置和降低市场内在风险的基本功能。在担保模式创新的实际应用中,灵活的衍生工具组合所设计出的模式,能够令中小企业不再简单承担债务,而将自身所具备的高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分享给更多的融资中介;而融资中介通过为中小企业疏通融资渠道,承担担保责任,有机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和这些共赢的中介机构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在发展中将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多种盈利方式,让各自所需要的利益得到阶段性体现,活跃而有效的资本配置使它们摆脱了原先限定在特定时间段内“非零即一”的二元盈亏标准束缚,更加有效的交易各自的需求和优势。
在“桥隧模式”和“担保换期权”模式中,融资中介都应用了期权、股债互转等金融衍生工具,为这类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范本。虽然这两种担保合约设计无法满足各种具体情况的需要,但只要灵活调整合约的细则,就能构造出适用于不同利益平衡条件的实用方案。
引进金融衍生工具之后,融资中介的收益来源主要由固定收益(如担保费)和浮动受益(如企业即期或远期股权的市值溢价)组成,这两部分收益比例和实现方式可依被担保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风险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正处于创业期的高成长潜力企业,由于企业缺乏资金,具有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原始股收益可能,可以采取低担保费、高比例期权的组合,且可将期权行权条件放宽,如设计为一定时期内(如上述比克公司案例中的5年)自由决定是否与何时行权,将选择权移向担保方,达成符合双方市场认同度的利益妥协和共赢;而对于扩张期的高成长潜力企业,由于风险开始降低,且企业市场认同度上升,融资的竞争力加大,则可以采取高担保费、低比例期权的组合,且可增加期权认购或行权条款,如设计在一定条件下(如上述桥隧模式案例中的“当企业资金周转有碍”时)才人股等细则规定,提供让企业满意而又有盈利机会的融资担保服务⑥。这种弹性较强的框架设计决定了该融资担保体系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成长潜力企业都具备适用性。当然,在这些基本模式的框架下,还可以利用股债转换(如上述比克公司案例中的期权转债回购协议)等工具来设计附加条款,进一步使利益点在各方之间无极移动,最终达到双方潜在价值的最大体现和利益的平衡。
备注:①给予较低担保费,并支付较高比例的认股权,同时拥有未来对认股权进行回购的权利;
②给予较高担保费,并支付较低比例的认股权,同时拥有未来对认股权进行回顾的权利。
图4 引入风险投资的高成长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在这样的框架性设计中,参与融资的各方都有充分的利益驱动,所以这种方案拥有很好的可行性。金融衍生工具复杂、灵活匹配资本需求和实现市场效率的特点在此的充分体现,疏通了这类能够吸引风险资本入股的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了其发展的积极性。
(二)为难以吸引风险资本入股的中小企业设计担保模式——引入上下游企业
传统行业中的不少中小企业,它们在管理上和经营上也可能具有独到之处,或拥有资源优势,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很大的效益。然而这类企业由于缺乏概念性的创新,或者投资周期较长,难以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对象。因此为这类企业所设计的担保模式,应充分挖掘其在行业内所具有的价值,着力降低担保风险。
传统的担保实务中,降低融资担保风险可采取反担保、再担保等措施。但目前就传统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资产以应收账款、存货为主,缺乏可控性较强的固定资产,所以很难得到传统担保机构的垂青。要挖掘利用这类中小企业自身的潜在价值和特有资产为其信用实施增级,可以借鉴“桥隧模式”中提到的引入上下游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以上下游企业为担保方。这些企业与被担保企业在应收账款、存货、业务协同等方面有着利益关系,搭建基于上下游企业平台的融资担保体系,有助于发挥这类难吸引风险资本的中小企业自身所长,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根据融资企业资产分布及上下游企业类型的不同,该体系具有不同的搭建模式:
1.假如融资企业存货较多,则可以引入物流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以物流企业作为担保方,利用物流企业在存货监管方面的优势,挖掘存货作为反担保资产的价值,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2.假如融资企业应收账款较多,则可以引入债务企业(下游企业)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作为担保方,承诺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在应付账款额度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履行代偿责任之后,融资企业与第四方债务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将自动解除。引入债务企业作为第四方旨在保持企业间结算习惯的情况下,通过担保实现应收账款的及时变现,通过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等资产流动性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3.假如融资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具有较为密切的业务协同效应,则可以引入实力较强的上下游企业作为第四方,或是直接作为担保方,承诺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第四方或担保方履行代偿责任后,可以以债转股形式获得融资企业的部分权益,并可据此从融资企业获得销售渠道资源或供货源,实现业务协同效应的利益体现。
引入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担保模式,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产业链价值的评估,以使更多具有潜在信用额度的中小企业不至坐拥资源却因错过进入银行和担保机构的融资服务范围而丧失发展时机。在该体系中融资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实力及资信程度尤其重要,如果上下游企业本身是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那么该体系运转同样会遭遇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同的困境。所以该体系本身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问题,解决此类企业担保难问题还需下更多更深的功夫。
(三)综合产业集群效应和外源引导作用,为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中小企业构建融资担保体系
担保创新,思路和模式仅仅只是开始,要最终构建起能够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担保融资体系,还需要更多资源的导入,以及更全面的论证和推广。例如,因地制宜的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担保便利,或者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打通市场配置的死角等等。
具体的讲,发展上述第二项建议中提出的上下游联合参股担保公司的思路,合理构建更多产业集群,可能更好地解决那些对风险资本缺乏吸引力,单个上下游企业实力不强但行业集群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目前类似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国内已广泛存在,以福建为例,较典型的产业群有:泉州地区的服装、鞋业、陶瓷、石材企业集群;三明地区的林产品企业集群;莆田地区的石板材、木雕集群等等。这些集群内的企业虽然个体实力不强,但通过密切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
发挥企业集群优势带来的融资担保便利可以依赖多个机制加以实现,如采用互助的制度设计,打造集群的整体信用优势,通过群内中小企业入股或集资的形式集合成较大规模的共同担保基金,为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再如采取群内企业互保、资产抵押等多种形式反担保,借助企业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和群内企业内部信誉传导及惩戒渠道,以及资产易在行业内部最大变现的特征,来有效分散担保风险等等。
同时,在新的担保体系内,还可以引入银行参与互助担保机构运作,这类方案在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引入银行参股互助担保机构旨在实现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增强银行和互助担保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降低银行对担保机构的监控成本来实现互助担保功能的最大发挥;另一方面是提高银行本身对潜在客户价值的发掘能力,通过积极加强与互助担保机构的合作,用系统观点审视中小企业集群,提高服务单个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对这各类企业的担保模式设计中,政府等外部力量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和其它具有相应职能的公共机构除了对这些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个体给予直接的政策、财政拨款等方面的扶持外,还应当更多地从完善社会信用环境、提供再担保、建立健全产权市场、税收减免等方面引导各方机构、资金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新,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市场资金更公平有效地实现优化组合,最终加强市场效率,让金融连通资本和项目的功能得以更充分发挥。
这里讨论的这些导入外源、建立产业集群等建议,对构建现实中可推广的行业担保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但因涉及了较多跨学科内容和地域政策环境的问题,超出了本文主要研究的范围,本文在此仅作框架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实施方案和研判,请参考相关著作。
六、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效率、加强信用担保提供融资便利也是各发达国家共同选择的政策导向。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各地普遍面对的“担保难”和“难担保”问题主要由担保机构匮乏合理的商业模式,高风险与低收益无法匹配造成。这使得多数担保机构无法生存或良性发展,而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充分的担保从而选择对他们积极经营有利的银行贷款融资,在资金循环不畅时更是极易因无力清偿债务而倒闭,造成潜在价值浪费和银行损失。目前我国各地纷纷针对这一问题自发进行了担保创新实践,本文深入调研了其中的几种典型模式,都在理论上或一定的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多方利益匹配的问题。参考这些案例,我国的中小企业需要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适用于各种具体环境的融资担保模式供它们灵活选择应用,但所有创新都需基于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创建担保机构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商业模式,以及充分整合企业和各金融资本中介间的利益链条,从而实现多方共赢,资本优化配置。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才能更加有效和高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五篇:济宁市融资性担保体系
我市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现状
2010年7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整顿工作会议,决定由市金融办牵头,联合银监、发改、财政等9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整顿规范活动。截止目前,我市共有4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获批准继续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其中1家为新设立机构。今年前三季度,43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25.9亿元,在保责任余额达56.11亿元,累计为39468户企业和1448个人提供担保38.84亿元,其中分别为中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三农”提供担保8.08亿元、2.03亿元、0.63亿元,融资性担保业务收入0.6亿元,缴纳税金0.08亿元。另外,有2家外地市分支机构已完成规范管理辅导工作,目前材料已报送省金融办。2家分支机构累计为6105个人和328家企业提供担保8.1亿元。
尽管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个行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品牌性机构。经过规范整顿,我市担保机构规模、实力虽大幅提升,但对于服务实体经济仍显单薄,平均注册资本5800万,资本逾亿元的机构只有6家,占比仅14%。二是在银担合作中处于弱势。融资性担保公司相伴银行贷款而生存发展,对银行贷款业务和决策具有高度依赖性,相对处于弱势,缺乏合作中的话语权。我市所有的担保机构都被要求承担100%的担保风险。三是潜在经营风险不容忽视。我市本异地担保机构近乎饱和,同业
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家银行信贷规模日趋紧张,融资性担保业务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部分机构受资本的逐利性影响,出现业务“异化”、经营范围偏离主业现象,甚至有高息放贷、违规揽存等违法行为。四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我市部分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还有待健全。首先是审批制度不规范。部分担保公司的业务审批主要依赖高管人员的主观决策,人情担保、关系担保时有发生。其次是控制体系不健全。保前调查不足,导致对企业、个人情况不能全面了解掌握,为后续的担保埋下风险隐患;保后疏忽监测,部分担保公司只注重前期调查情况,而忽视了对被保人持续还款能力的考查;风险处臵能力不强,许多担保业务反担保措施不够,第三方信用担保占较大比重,担保公司不能实际掌握追偿权。最后是“两金”(担保赔偿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导致风险抵御能力降低。五是担保机构创新能力不强。融资性担保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新兴产物,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导致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产品同质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今年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各家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更为谨慎,普遍通过大幅压缩业务量来防控风险,没有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灵活多样的业务产品和反担保措施。
随着融资性担保机构验收考核工作的逐步推进,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引领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监管部门都面临着严峻考验。现结合我市实际和规范整顿工作发现的问题,就下步加强我市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全现场监管。二是加强预警分析。三是加强处罚力度。四是市县两级监管部门还要积极争取分管政府领导的支持,尽快解决专职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为优势中小企业开辟贷款绿色通道。鼓励优势机构以多种形式实施行业内部以及跨区域兼并重组,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行业结构。市金融办要加强与财政局、中小企业局的协调沟通,加快市级融资性担保机构扶持政策的出台。
(三)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各级监管部门一是要继续引导担保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二是要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业务产品创新;三是市要加快推进市级融资性担保协会的设立工作。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牢固树立审慎监管理念,结合当地担保行业实际运营情况,加快研究制订风险处臵、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应急管理和问责等制度方案;要指定专人专岗负责重大风险事件的接报上报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案情能及时启动应急处臵预案,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