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
一。在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村相对于城市,面临着经济滞后、公共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窘境;农民相对于市民,更是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农业、农村和农民长期处于恶劣的政策环境之中。因此,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中,发展并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已有七年所的时间,七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改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所建设报销费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人:
前言: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主体:(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
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是政府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帮助农民抵御大病风险,关心农民健康的重大举措。
(二)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及报销政策
2010年农民参合个人应缴纳费用为30元,各级政府补助资金每人120元(其中中央财政60元、省级财政12元,县级财政18元),共计150元。
县有 65万多农村人口,2008年和2009年参合率分别为86.4%、90.5%,今年则达到了 97.63%。我村拥有人口1671人,参合农民1665人,参合率达99.64%。
凡是我县辖区内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户为单位整户参加,交款后由乡镇财政所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报销补助。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医疗费报销补助主要包括三项:一是小额门诊医疗费补助;二是住院医疗费报销;三是大额重症慢性病门诊医疗费报销。
参加合作医疗在定点医院住院报销补助比例分别是: 乡镇卫生院。在本县内乡级定点卫生院费用低于100元的不予补助,超过100元的可享受乡级大额住院补助,报销补助比例为合理医疗费用的75%。县级医疗机构。在本县内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低于300元的不予补助,超过300元的可享受县级大额住院补助,报销补助比例为合理医疗费用的65%。市级医疗机构。在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低于600元的不予补助,600元以上的报销补助比例为合理医疗费用的50%。省级医疗机构。在省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低于800元的不予补助,800元以上的报销补助比例为合理医疗费用的50%。省外医疗机构。在省外医疗机构主演费用低于1000元的不予补助,1000元以上的报销补助比例为合理医疗费用的50%。
筹资时尚未出生,错过缴费时限的未能参合的计划内分娩婴儿,出生当年可享受参合母亲同等报销待遇,与参合母亲计算一个封顶线。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手术按照有关规定报销补助。
2010年参合农民每人每年医疗费用累计报销最高金额为60000元。
外出打工参合农民患病后可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病人或家属必须五日内与县合管半取得联系,补办相应的登记转诊手续。住院期间,病人应先垫付住院费用,出院后,凭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参合农民证明、转诊证明、诊断证明、住院一日清单、出院结算清单、病例复印件,到县新农合管理村。
(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在推行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现将个人在调查中发展的问题及个人看法阐述如下:
村级卫生员医疗水平低在卫生所调查中发现,来看病的有一部分患者不是本村的村民,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庄,他们村也有卫生所,为什么跑远路来这里看病呢?原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村的医生医术水平不高,而我们村的医生确实看的不错,前些年经常出去进修,听说这边看的不错,而且卫生所较大,条件好,所以就跑远路来看病。地区医疗条件不平衡,人力资源缺乏我村的卫生所在周边几个村已经是较大(面积有一百平米左右),设备较多的一个,但是卫生所就有两个医生,没有一个专业的护士,两个医生全职。看病的人还多,我在那里的一下午,两个人从没有闲着。他们说上午的时候人更多,夏天相对来说人还少点,到冬天更忙,两个人一天睡不了多长时间,都是白天两人全天上岗,晚上轮流休息。报销的药品种类、数量少村民们还反应在住院治疗的时候每天返的药品报销详单中,有些药品却不能报销,原因是不在新农合医疗报销药物目录中,没有全面减轻农民患者的就医压力。经查阅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不同地区的药物目录的报销数量不同,卫生部规定是县级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以800—1200种药物(含中药和民族药)为宜,乡级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原则上应控制在300—500种(含中药和民族药)。这就是说这个目录是各地区自己制定的,卫生部又有数量限制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有些村民得了病,特别是慢性病,不愿住院治疗,而是在家输液,有些农民依然害怕看病花钱。慢性病报销太少一些常见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又具有常发性的特点,医药费用也相当大,而几十元的门诊报销额度实在是太低。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补助比例低从我县的参加合作医疗在定点医院住院报销补助比例可以看出,乡级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市级、省级以及省外医疗机构,而乡级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市级、省级有明显的差别,很多的大病乡级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是没有能力看的,大病又要花很多的钱,而报销比例又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四)建议:1.提高村级卫生员职业素质,加大农村医技人员培训力度村级卫生所是农民看小病的主要去处,而且数量非常大,而村级卫生员医疗水平低,人力资源缺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建议加强村级卫生员监管,严格要求卫生员持证上岗,卫生行政主管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医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的医技水平,实现农民小病不出应加财政补贴,支医工作结束后可回原籍工作,病优先评优和提拔。
2.推进村级卫生所建设,加强医师引进或者下乡支医实行多方筹资优
先建设一批标准化卫生所,对先达标的卫生所给予优惠政策,示范带动,逐步展开,对后实现标准化的不享受优惠,从而有效激发建设热情。在村级卫生所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在一些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村级卫生所医师力量缺乏问题是一个长期一直存在的问题,各地方可以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医师或者乡县级医师下乡支医,支医过程中医师的工资待遇办公室进行审核报销。
3.增加各级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数量
4.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宣传教育工作农民目前对新农合的满意度和参与热情是非常高的,但是问及对大病报销比例及报销流程大部分人是不太了解,少数农民认识不够到位,得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病依然是门诊治疗,不愿住院。可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还是要坚持的。
5.适当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一些常见常发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也不轻,也应采用按比例报销,并逐步扩大慢性病的报销标准,从而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药负担。
6.适当提高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补助比例市级、省级医疗机构花费高是众所周知的,大病医疗花费又是雪上加霜,提高新农合市级、省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势在必行。
结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特困农民看病难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长久有效的新型合作医疗机制,特别是村乡级卫生医疗建设这个大头。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在我国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二篇:社会主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9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注民生,促发展
——社会主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成绩
201 2年2月 8日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
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是由我国农民资金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
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
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
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
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史
针对当时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令人担忧的状况,党中央、国务院于
2002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确定2003
年开展新农合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
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
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
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千元。
三. 现实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农合”在现实中实行怎么样呢?我在这个寒假里用自己的亲身
经历欲回答这个疑问。一下是我详细了解我们县的医疗机构,有管门。011年上半年,泌阳县已参合人数82,1748人,参合率98.02%,超过了市卫生局下达的95%的目标任务。新农合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
23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0元,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
200元。2011年1—6月份,全县新农合共补偿54.41万人次,补偿
资金6704.26万元,参合农民受益率66.2%。
2011年1-6月份,全县参合农民住院补偿29272人次,住院基金
支出5037.45万元。其中,在乡级住院补偿1151.76万元(占住院统
筹基金支出的22.86%),县级住院补偿2010.51万元(占住院统筹基
金支出的39.9%),市级住院补偿987.84万元(占住院统筹基金支出的14.92%),省及省以上住院补偿887.84万元(占住院统筹基金支出的17.62%)。
自2011年4月1日起,为适应各级财政对新农合投入的增加,我县适时调整补偿方案,封顶线由去年的每人每年60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00元,按照省厅要求及时调整省、市、县、乡住院补助
起付线和补助标准,实行 “家庭账户+乡级门诊统筹+大病统筹” 的补
偿模式,重新设置家庭账户为每人每年30元。
但我在现实中遇到的更多是不足之处,我真诚的希望有关部门能
够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让我们党的好政策真
正的深入到老百姓的心窝里。一下是一些不足之处。
1.群众满意程度偏低: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满意度不高。
2.保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这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降低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群众满意度。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很好的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重点,没有人对那些还未参加的农民进行过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住院生病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就会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虽然群众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满意度不高,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的好处,综合利弊,群众还是很乐意加入新型合作医疗的。调查后,我综合农民朋友的说法提了如下建议:
1.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在新型合作医疗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压力,实现小康生活有很重要的帮助。希望政府能够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2.能够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3.加强对各村合作医疗服务点质量的培训:培训各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加强各服务站点的服务质量,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高等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定向招生试点。研究制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作。
4.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让“新农合”真正的深入到人们的心中。
后记
以上都是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后,结合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寒假实践调查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
免费为儿童接种的。在现实中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进行“骗保”,给“新医保”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关部门在报销的程序上要求的十分苛刻。程序的繁琐有时我们应该原谅他们,只有有关部门和参保者相互体谅,互相纠正不足,我们的“新医保”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我们老百姓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三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为占中国80%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接受基本医疗保健的经济保障,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合作医疗制度因为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而先后解体。由此导致亿万农村居民就医风险迅速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下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随后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了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保证广大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战略。面对重建和发展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和挑战,政府正积极制定和健全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筹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在政府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合作医疗发展也发生了可观的变化。因此,我决定做一份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希望能从中有新的发现,并能就此提出个人观点。为研究本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更客观的评价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特地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活动通过随机对农村人口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成安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问题1:自从你加入农村合作医疗至今,有没有给您带来帮助?
问题2:您觉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好吗?
问题3:您生病时一般去哪里买药或看病高吗?设备完善吗?
问题4:您选择这个地方看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5:您去看病方便吗?
问题6:你们这里到与你们距离最近设备完备的大医院有多远车程?
问题7:你们附近的诊所医院医生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问题回答结果
问题157%的人被带来帮助
问题257%有必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问题350.2%的人生病时自己找药,不去门诊或医院。
问题451.6%的人认为在附近医院看病价格低
问题562.4%的人认为看病方便
问题649.1%的人认为就医车程较远。
问题749.6%感觉诊所医院医生水平有限,设备部完善
*此表仅供参考
有以上的调查结果引发我们对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水平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相对较少,而前我县推行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报销补偿。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不需住院治疗,参保又生病的农户享受不到报销,体会不到优越性。改革农村医疗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体制虽然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但是基本适应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振兴
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
另外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主观上,部分农民健康风险意识淡薄,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同时,部分农民认为只有住院才可补偿报销,且补偿比例较低作用不大,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里只花20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加上部分农民经济困难看不起病,农村存在“小病熬、大病等死”的现象。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增长的卫生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中手续烦琐,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也对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如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以上问题不是偶然的出现的,是制度上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导致的,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矛盾。一是低水平交费、低水平保障与农民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二是受益面与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自愿参加与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用人不当,手续繁冗,大大降低办事效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跨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制度的创新和改进。
经过多方调查和听取意见总结到了一些对策建议:
把起报线降低些,再降低些。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建议的新医保工作,一是要降低住院门槛费,乡镇卫生院起付标准由500元降为200~300元,甚至是0起报线,县级由1000元降到500元以下,报销比例也要适当提高;二是要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看病中自负药过多的现象;三是对全年没有获得补偿的参保农民,提供免费体检或按户发放一定量的常用药品,增加群众受益面,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四要进一步探索把门诊也纳入参保实施范围的新路子。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非常重要。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系统的健康和谐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必须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确保其顺利、有效地运转。
总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状况总的的形势是积极有用的,在农民看病就医中起的作用是老百姓有目共睹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符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信该项制度经过不断地被完善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吉林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吉林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农村戏称“治病”三部曲——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即使得了大病,因看病有的债台高筑,有的倾家荡产,更有的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而不治等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农民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在勾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我国提出了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对这一新政策产生了极大兴趣,同时也有一些疑问,我带着这些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省试点县的3个乡镇医院,5所村卫生室和46个农民家庭。报告如下:
一,新型合作医疗的优势
(一).新型合作医疗让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实惠
被调查的46户农民全部知道合作医疗制,89%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制度满意的新近75%,被调查者单位和个人一致认为:这一保障制度的建立满足了“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目标的需要;摆脱了当前农村“因病返贫”的因境。实现了健康体魄,创造幸福生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特别是我通过近半月的调查,耳闻目睹,深切感受到合作医疗温暖了农民的心田。不愧为新时代的民心工程。其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重视农村医疗事业,关心农民身体健康。国家替农民掏钱看病这一层面。它在更高一个层面释放出这样的理念——让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普通百姓在政府增长中直接受益。(二)新型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养痈成疾,小病拖成大病是以往农村常见现象,如今,医疗合作使这种现象悄然发生了改变。新型合作医疗门诊补偿模式基本上扭转了农民一些不科学的就医习惯,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离乡,大病不出县”这样的有层次,有秩序的就医流向。充分发挥了农村卫生资源的效用。并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起付线下调,降低了农民看病门槛,小病不再拖,有病快治,农民医疗消费和健康观发生了新变化,医疗卫生需求开始上升。农民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明显增加。有实例可发揭示这一现象,被访的一姓王村民,患慢性支气管炎并上呼吸道感染,在农村这样的病大多是能拖则拖,现在有了合作医疗做后盾,及时到镇卫生院就诊,花钱不多就医好了病。还报销了近300元的医药费。有一组数据楞以证实这一结果,今年1——5月,新安县合作医疗己使11万农民获得门诊补助,补助金额达561万元。“参合”农民总受益达27%。可以推测,全年将有更多农民享受到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
三)新型合作医疗,减轻了农民因病至贫的压力
过去,农民有句口头禅: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改革前。说的是农民因缺乏医疗保障,因病至贫的现象。合作医疗执行后,65%的被调查者以为该制度可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压力。
以上是我此次调查得出有关合作医疗对农民,对农村医疗资源利用好的一面,是不可否认的,它使农民就医状况有了很大改变,给无保障并被疾病因扰的农民带来了希望。但不少农民还存在有困惑:
四)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困惑
1、对合作医疗认识不到位,持观望态度。首先是农民缺少健康意识他们以为生死由命,非人力可以挽回,持有这种观点的5%,有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生病,只原意给体弱的家人投保,而参加合作医疗以家为单位,全家都保才行,这促使他们放弃了参保的打算。这种占10%。还有部分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的家庭,不愿参加,这样回答的占70%。其实是对政府不信任,过去许多向农民要我的“好事情”,如
信用社股金分红等都打了水漂,不了了之,农民伤了心。现在合作医疗又要钱了,农民心有余悸,坐视观望这种人占15%,更有人担心,农民交上去的我会被挪用或落入贪官腰包。部分农民反映,特别是对合作医疗中的“补偿起付线”和各类医院分段补助比例搞不清楚。
2、补助标准低,患者负担仍较重。被调查的46个农民中,有80%的农提出提高补助比例的要求,19个享受过合作医疗补助制度的农民有95%的人指出,患病住院补助率较低,在外县医院住院更低的问题。如一徐隆农民,在县医院住院,总费用1000元,实际补助70元。此外,住院才给补助,但有农民总有慢性病,一直在年历病吃药,花钱不少,但是不能补助或补助很少,因此对合作医疗产生怀疑。
3、目录内药品范围窄,部分药品价格提高。46个被调查农民近一半农民首先担心药价上涨,同时诊疗费用又高,因此部分农民误认为合作医疗是卫生部门搞行业垄断,赚取粗浅民利润,起不到实行合作医疗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
4、对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担心。在调查中40个农民普遍认为当前乡村一级医疗卫生水平落后,设施简陋,无法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离乡”的要求。
以上所论述的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4大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加强的。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参保率低,所能获得的政府补贴就少,而筹集资金有限,能提供给农民的补偿就少,进一步削弱了农民的参保意愿,增加了筹资难度,提高筹资成本,加重了财政负担,而财政困难又降低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力度,最终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可考虑采用非货币筹资的方式解决部分经济确实困难地区农民的筹资问题。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市场化程度较低,虽然资源丰富,农民的货币收入却很低。对于这些地区,若完全实施货币化的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往往难以缴纳个人筹资部分。因此,可考虑以实物换保障的方式。如允许农民以部分承包地换取医疗保障,由政府促进社会融资,对置换出的土地进行重新整合和再开发,用所获得的收入支付合作基金。
第二,调整筹资顺序,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集体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政府的补助成了合作医疗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现行的筹资顺序下由于中央财政对合作医疗的补贴是以参保人数为依据的,这样就出现了上面谈到的越是贫困的地区,农民参保越少,获得的补助就越少的政府补助累退效应。对于这种显失公平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筹资顺序的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也即是先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有农村居民数按规定给予补助,中央政府再相应注入补助金。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部分地方的政府因不愿把财政资源用于合作医疗的投入,打着“自愿”的幌子,对合作医疗推广不力;另一方面,也让参保农民获得更多资助,而没有参保的农民也会因“如果不参加,国家给我的好处就被别人占去了,等于自己吃亏了”这种心理的引导而更加积极地参加合作医疗。
第三,实行一定程度的强制,降低筹资成本。在自愿情况下要保持高参保率,政府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并且在保险领域,自愿也必然导致“逆向选择”(由于篇幅所限,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可考虑实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如规定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必须至少缴纳一人的参保费,各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参保的人数。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合作医疗基金,提高保障能力,减少“逆向选择”。同时,对于一些思想顽固的农民,通过强制参保,让他们亲身感受合作医疗的好处,比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更具说服力。只要合作医疗做得好,真正起到了为农民防御疾病风险的作用,相信农民最终也会接受这种强制。第四,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真正实现对农民的帮助还要依靠基层医疗单位提供的服务。对于农民来说,就医首要考虑的是就近、便宜,因此村卫生室和
乡、镇卫生院应是他们最多选择的地方。抽样调查也显示:次均门诊费用,村卫生室最低,县医院最高;2周就诊率,村卫生室最高,县医院最低。因此,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培养一批医务水平相对较高的医护人员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要求。但是,仅依靠非常有限的合作医疗基金来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各项激励措施。四.结尾
通过这次调研,我以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切入点,较为深入地了解了现行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他在实施的开始阶段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第五篇:关于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1968年下半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重要指示,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过去我国的国情国力所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几起几落。
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在部分省区进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并提出到
2010年要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重大举措。实践表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永城市是一个级贫困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减轻广大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而且对于平衡城乡社会保障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__县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上看,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基础仍然薄弱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各项要素优化配套。虽全县各个乡镇都有卫生院,但医生素质不高,大多卫校毕业,卫生院卫生条件差,医疗器械不足,高科技仪器严重缺乏。农民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基本的医疗保障条件跟不上,医疗条件并未改善。
(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的制约,受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情况下,要自己出钱来保障自己健康的意识不强,部分农牧户有怕吃亏的思想。尽管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农牧民希望有基本医疗保障,但对医疗消费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认为看病花钱目前还是次要的,偶然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三)宣传工作不到位
调查发现有93的农户只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对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调查中,参保农户不知道合作医疗起报点、最高补偿限额和报销比例分别占89.15、75和96。绝大部分农牧民只知道个人缴纳10元,就认为可以报销医疗费,而对基本筹集来源,医疗补偿标准,基金管理,费用补偿程序等主要内容一概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使部分农民产生了看了病报销不了,花的钱多报销的少,报销程序繁杂,甚至还说存在优亲厚友的不公平现象。从而不同程度的产生怨言,这都是宣传的广度不够,宣传时多是简单地、机械地发些宣传材料,而没有耐心细致的做宣传工作。不仅要使这一制度家喻户晓,而且要将主要内容做到人人皆知。
(四)报销手续比较复杂、报销比例较低。
在调查对所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有何希望时,100的农民群众都选择了“提高报销标准”和“简化报销手续”这两条。群众反映,病人就诊后到拿到报销的医药费,特别是转院治疗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需要较长时间。另外,报销范围小,补偿的标准也较低,起报线较高,目前我市最高补偿金额为1万元。
(五)管理工作滞后。
市上虽然成立了管理机构,但没有专职人员编制,目前市合管办只有几名兼职人员,工作量大,人员严重不足。乡政府也是一名兼职干部,且人员变动大,业务不熟悉。市乡两级网络化管理更谈不上,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从调查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总体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如何让这一制度步入常规化、长期化,让社会保障更为完善,是试点工作的一大重点。对目前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不断完善政策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实事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务必扎实工作,稳步实施,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不断完善政策制度。
一是适当扩大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加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热情。因此要研究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要求将报销范围扩大至门诊,农民的这一愿望非常强烈。
二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35.4农户希望能够提高报销比例。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三是逐步
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各县(市、区)乃至全省,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根据医疗机构不同级别,设置适度的报销比例梯度,鼓励农民就近就医。对外出的参保农民,允许其在外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证明、发票至当地报销,以提高需要经常外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四是出台优惠政策。对特困群体和高额医疗费用病人的救助办法,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并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医疗基金的困难,加大对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救助力度。
(二)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模式
一是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二是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目前部分乡镇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周转资金短缺,村级卫生所医疗设备简陋,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卫生员素质偏低,无法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增加农村卫生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卫生支农扶贫力度,缩小地区差距,保障欠发达地区农民也能享受到新政策利益。
三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省、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四是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加大行风建设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将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药品购销制度,彻底根除药品回扣虚高药品价格的不正之风,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
五是强化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合作医疗的透明度问题。把农村合作医疗与村务公开那样,把农民所交的医疗合作基金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得到的大、小额医疗补助予以公示,使合作医疗基金和国家的补助置于群众监护之下,坚决杜绝套取医保资金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