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02: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

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力目标: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情感目标: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们回想我们这里近3个月的下雨情况。

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怎样制作?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分析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激发兴趣,走向生活。

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的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63页的“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63页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2.教材65页实践大本营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3.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自由叙述。

五、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第二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邹莎莎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难重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每个学生一张画有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分钟)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条形图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师:那么在折线统计图中你又学了哪些?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写成这样的图表,那么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他能把迁移的思想用到这里推测出可能有复式折线统计图,会是这样吗?如果有复式折线统计图那么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这节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点

(一)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引出和绘制(分钟)

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作出了这样的统计图,你们认识这两幅统计图吗?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师:回答得很完整。师: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生:横轴表示的都是时间,纵轴表示的都是人口数。

师:你能很快的读懂图上的内容吗?老师考考你们,知道的就直接起立回答。

第一个问题:2001年——2010年中上海市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最多? 生:2007年 师:不错

第二个问题:2001年——2010年中上海市哪一年的死亡人口数最多? 生:2010年 师:嗯很快

第三个问题: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 生:2007年

师:这次好像有点慢呀,老师问你一下你是? 生:一下看上面一下看下面不容易观察比较 师:老师再采访一下你,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麻烦

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得容易一点,不这么麻烦?

生:把两幅图合在一起。

师:合在一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在哪学过?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过

师:他能回忆旧知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类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把两幅图合起来,这倒是个好办法,但它们具备合并的条件吗? 生:它们的横轴和纵轴是一样的可以合并在一起。师:下面就把你们刚才的想法画在作业单上吧!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收集一幅没写标题但画了图例的作业单以此说明要将标题补充完整,收集一副写了标题但没标图例的作业单的以此强调要标图例,收集一副图例用线的颜色来区分的正确的作业单进行展示,如果有用线的虚实或对应点的形状来区分的也进行展示

3、演示学生的作业单

师: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位同学是这样画的,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展示没写标题的)你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生:他没有将标题补充完整 师:那你的建议是什么?

生:标题应该是2001年—2010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这样你又能看懂吗?(展示写了标题的但没标图例的)生:看不懂,没标图例,无法区分哪条表示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哪条表示上海的死亡人口数

师:的确如果没有图例的话我们无法区分哪条折线表示上海的出生人口数量哪条折线表示死亡人口的数量,为了让每个看图的人都能读懂图的内容我们应该标明图例,区分两组不同的数据。所以我们在画图

时一定不要忘记标图例。

师:这样行吗?看得懂吗?(展示正确的作业单)生:可以,看得懂

师:我们在画图时图例是不唯一的,既可以用线的颜色来区分也可以用线的虚实来区分还可以用对应点的形状来区分等不管哪种我们只要能区分两组数据就行。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画法。师和生一起回顾: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标图例,描点,标数据,顺次连线。

师: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有两条不同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之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钟)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问题,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方便观察比较 生:感觉很快……

师:哪一年中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少? 生:

师:的确,像现在这样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很方便比较,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今天学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之前学的单式折线图有什么最直观的不同? 生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图有图例。

生3: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得到一组信息,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得到两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总结的很到位,我们刚才是因为什么才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为一幅的呀? 生:是为了方便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

师:也就是说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同意吗?(板书: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生:同意

师:既然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那么你能很快比较出哪一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吗?你是怎么比的?为什么?

生:2003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多。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我是竖着比的(引导得出:竖着的两个数据之间的线段越长说明那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量差距越大,线段越短说明那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量差距越小)师:除了可以竖着比,还可以怎么比? 生:横着比,比它们的变化趋势

(三)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统计图)(分钟)

师:下面你们就自己比比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桌讨论一下

① 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

吗??

师:谁来说说?(逐年分析)答案不唯一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

师: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负增长。(齐读小精灵的话)

结合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

答: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全国人口也可能出现负增长。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测得出一些结论,进而作出一些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进而达到未雨绸缪,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两道题时间充裕就做完,做不完就留作课后作业。)

四、课末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收获,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解决一些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问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标题

图例

描点

标数据

顺次连线 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2.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3.提问: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呢?四人为一小组,请仔细观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组里同学交流一下。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5.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们组获得的信息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名标题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6.出示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这是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7.提问: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8.交流:谁能把你获得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监控: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和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

9.追问:他说的是什么?是不是这样呢?一起回顾。

10.评价:他不仅关注了死亡人口的数据,还把它和出生人口数据 对比进行分析,这种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

11.引发认知冲突凸现必要性。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比较更方便更清晰?(预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若学生不会和出生人口数进行比较由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获取了很多有关上海市近十年来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信息,但是现在老师想知道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怎样比较更加方便?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现统计图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复式折现统计图

(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怎样合并为一幅呢?把你的想法画在下图中。(学生独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收集资源。3.汇报交流:你能说一下你的绘制过程吗?

监控:①对比有图例的和没有图例的,讨论得出:要用图例区分开两组数据。②修改统计图的名称 4.课件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先要明确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个表示什么数量,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再写标题和图例,最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绘制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是一样的,先描出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再描出另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板书:标题、图例、描点、标数据、连线(红色粉笔写)像上图那样,用两条不同折线表示两组不同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统计图)

② 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答:逐年分析。

③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负增长,齐读小精灵的话。

④ 结合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

答: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全国人口也可能出现负增长。5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图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得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图有图例。这是最直观的不同

①从图上可以知道上海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例如,2001年出生5.76万人,死亡9.34万人。

②还可以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如:2002年~2003年出生人口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等。③还可以对比某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如在2003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在2007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小。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刚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折线的高低,缓陡升降比较两个统计对象的数量差距,增减变化等,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两道题时间

充裕就做完,做不完就留作课后作业。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一个统计图中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上我们往往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这节可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在接着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第三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经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具体分析能做出合理的预测,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李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城镇和农村两个地方学生患近视的情况,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信息图,询问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导转换,感悟趋势。师:谁能根据统计表说一说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生: 城镇和农村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横着看)。生: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竖着看)。师:同学们,想要更直观地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怎样做就可一眼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生:画折线统计图

师:对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

生:可以清楚的,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好!那下面就在老师发的作业卡上画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初步体会。

师:老师看同学们都画完了,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仔细观察你画出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哪个地方学生患近视人数增加的快?为什么?

生:城镇,城镇的折线更陡,生:农村,农村的折线也程上升趋势。生:城镇,城镇最后的患近视人数比农村多。师:这五年哪个地方学生患近视人数更多?

生:城镇,因为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师:我看到刚才同学们刚才在比较时,一会看这幅,一会看那幅,挺费劲,那我们能不能相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地方患近视人数变化大?

生: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这位同学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想到了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并到一起,想法很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行不行。(课件演示合并,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黑线。)

1.学生交流,完善统计图。

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变化大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条折线都是黑色的,分布出哪条是城镇的,哪条是农村的。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一条画实线,一条画折线。生:还可以一条用红线,一条用黑线。

师:(课件演示,把折线变成一实一虚)这样就能看清楚了吗?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实线代表谁,虚线代表谁。生:我们可以在统计图的上方加上图例。

师:现在可以分清楚了吗?瞧!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绘制了一副新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分析比较,感悟优点。同学们,看了这副统计图,你能一下子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增加的快吗?为什么?

生:城镇,因为城镇的折线上升的趋势更明显。

师:你能一下子看出哪个地方的学生患近视人数更多吗?为什吗?

生:城镇,这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的折线都在农村上面。师:很好!请坐!确实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城镇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都比农村多,你看只有通过我们细致严谨的点对点的分析比较(板书:分析比较)才能给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推断(板书:推断)那就是城镇学生这5年患近视的人数增加的更快。

师:同学们,为了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创造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那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刚才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 生: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看起来不方便,不利于我们观察比较,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观察比较他们的变化趋势。(板书:便于比较)

四、多种层次,加深体验。

五、课堂总结,深化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走进汶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6、1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2、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展示交流等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体验统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合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

教学难点:

1.正确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能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投影、课件、题单1(2)、直尺、水彩笔、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孩子们知道汶川这个地名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 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广东援建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如今的汶川依然美丽。大家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汶川(出示课件)。请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哪儿?(出示三江藏寨的图片)下一站,我们将走进一座古镇,(出示水磨古镇的图片)知道这是哪儿吗?第三站,对孩子们来说,也许是最想去的地方,(出示映秀新城的图片)这是汶川地震震中映秀新城,最后一站,我们将来到哪儿?(出示图片云朵上的街市——萝卜寨),大声告诉老师,美不美?重建后汶川的美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这是老师调查其中两个旅游景点2008年---2013年旅游人数情况(出示复式统计表)。

2、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说得真好。如果要直观看出2008年---2013年这两个旅游景点旅游人数的多少,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为什么你要选择条形统计图呢?(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课件出示2008---2013年水磨古镇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这是老师根据哪一组数据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再出示2008---2013年映秀新城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这一幅呢?从这两幅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那2003年映秀新城的旅游人数比水磨古镇少多少万人呢?像这样,要把两幅图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方便吗?那怎么办?(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图,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

从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不计算,你知道这 两个景点哪一年的旅游人数最多?哪一年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2009年的旅游人数最少呢?2013年旅游人数最多?老师不仅想知道这些信息,还想知道两个旅游景点各年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又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为什么你要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探求新知

1、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请回忆,以前我们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先(描点),描准点是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关键。如2008年水磨古镇的旅游人数这一点应该描在什么位置(抽生指一指,然后课件演示),再在点的上方(标数据),依次标出各点,最后(连线)(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连线时每条线段都要画得直直的。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008年---2013年映秀新城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图(教师课件出示)。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2013年水磨古镇的旅游人数比映秀新城多多少万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点每年旅游人数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点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景点人数的变化情况不容易比较.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个景点人数的变化情况呢?(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你准备怎么把这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同桌讨论后汇报)(重点说清:图例及作用,画法)

3、学生拿出图表1,探索完成合并的过程。

现在你能独立完成一张合并后的统计图吗?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漂亮。(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1)抽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2)利用课件动画出示合并的过程,完善画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刚才我们是用合并的方法把映秀新城和水磨古镇旅游人数的信息画在一幅统计图中,(边讲边出示)图例是看图者能够看懂统计图的关键,所以,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要先确定图例,(板书:图例)图例除了用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实线和虚线。

5、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6、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课件出示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都要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抽学生回答)(单式:只有一种颜色,表示一种数量;复式:有两种颜色,表示两种数量,有图例)没有图例行不行?为什么?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我们不但能看出映秀新城旅游人数的信息,还能看出水磨古镇旅游人数的信息,并能进行两种信息的比较。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一个优 势,就是更便于(比较)(板书)。

7、提出问题并解决。

你能根据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口头提问并解决)

8、预测:到今年年底,你认为到哪个景点的旅游人数最多,为什么? 大约是多少万人?(学生汇报)

三、课堂及时练习

1、孩子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接受考验吗?到汶川旅游的游客还不忘捎带一些汶川特产送给亲朋好友。老师这儿有一张汶川某特产超市近四周两种特产的销售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出示复式统计表)

(1)请拿出图表2,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作业。从这幅图中你有获得了什么信息?

(3)预测销量:如果你是超市老板,明年的这个时间,你准备怎么进货?为什么?

2、课件出示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教材第129页第2题)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7~10摄氏度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吗?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统计局,每天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为国家决策、为人民生活提供帮助。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图例 : 不同颜色 优势 : 更便于比较 不同的形式

描点 标数据 连线

第五篇: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4-86页。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已学过了怎样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如果我们知道了我们班男女生人数可以用什么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3.如果我要了解我们班近几次考试升降变化可以用什么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4.如果我要了解我们班近几次语文、数学成绩升降变化怎么办呢?(学生议论)

5.看单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复习体验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也为本节课的重点“比较趋势”做了思想上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屏幕呈现“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1)第9~14届亚运会中国金牌情况统计图。(2)第9~14届亚运会韩国金牌情况统计图。

2.设置障碍:如何一眼看出中韩金牌变化情况? 合并,把两幅图画到一起。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两条折线的先后呈现,使修正了之前的认知和判断,从而使深刻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也再次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三、结合课本,加深体验。

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巩固练习。(视情况)

六、布置课外作业

完成课本85页练一练第一题。

七、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能看出两组数据的增减情况

优点:

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方法:标题——图例——描点——连线——写数据

教学反思: 本小节内容是在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知识点是:在同一个图中要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首先,要用两种不同线来表示不同的数量。然后,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要从图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得出有用的结论。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下载(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2(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式折线统计图123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P126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根据要求制作(补画)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__复式折线统计图_教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1~62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模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 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哪? 2.如何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渗透“数据分析的观念”? 课前思考: 1.教材设计“最南、......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课件出示)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6~128页的统计。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保定市高阳县东街小学一、 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方面学......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说课人:许新萍 兴庆区第十六小学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图例的作用。 2、了......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