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岩镇当前抗旱保苗工作汇报(精选)
西岩镇当前抗旱保苗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委崔书记及各位领导:
一、我镇农村基本情况及目前受旱情况
1.农村基本情况:我镇共有农业村17个和3个涉农社区,农业合作社 194 个,农10213户,农业人口33828人,耕地面积15796.2亩,其中田4720.6亩,地11075.6亩。全镇种植蔬菜2741.6亩、水稻 4720.6亩、玉米7393亩、红苕6759.8亩、大豆2181.9亩、花生1430亩、水果3000亩、花卉300亩。
2.农村受旱情况:截止目前,通过干部深入各社和农户调查统计,全镇现有171户、591人、513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190口塘库堰中54口干枯缺水、115口干枯开裂,稻田 1738亩严重开裂、1583亩缺水,玉米2845.5亩无收、4285亩减产,蔬菜1353.6亩减产、干死1190亩,红苕受旱3611亩、干死3708亩,大豆受旱700亩,花生受旱510亩。
二、我镇开展抗旱救灾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针对目前受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我镇部分村社旱情较为严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停止镇处干部的公休假和节假日,成立了以书记税清亮为组长、镇长李世钢、人大主席陈平、镇长助理张晓梅、副镇长陈亮、平安办事处书记杨辉、武安党工委书记沈家富为副组长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平安、紫云、武安3个工作组,下派镇干部40人、处(委)干部20人到20个村(社区)与村社干部组成20个抗旱工作小组,实行镇党委成员包处(委)、镇干部包村、包受旱重点社和农户,实行责任追究制,做到“旱情不减,人员不撤,工作不松”,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认真学习,转变作风。为迅速将市县抗旱救灾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位干部,使人人知晓其精神,个个明白其实质。镇党委、镇政府从7月18日以来,召开全镇村社区书记主任会议6场次,传达了县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会的精神,对全镇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动员,学习了市委崔书记《在全市抗旱救灾工作紧急会议上的讲话》和县委何书记《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结束前的讲话》。平安、紫云、武安3个处(委)也多次组织处(委)、辖区农业村和有农业的社区全体干部进行了学习和动员。通过学习和再动员,镇、处委、村干部积极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双深入”活动,带着责任,带着智慧,带着感情,带着政策,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塘堰渠系,深入群众当中,深入生产第一线,同群众一起展开抗灾自救工作。
3.调查摸底,反馈信息。为全面准确掌握我镇受旱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抗旱工作,镇统一印制了《太和镇旱灾情况统计表》,系统地开展旱情调查和跟踪,实行日报告制,由下派到各村的镇干部每天通过调查如实填报,每天6:30前,镇上由党政办唐波汇总,报镇党委、政府领导,以便镇党委政府随时了解旱情变化,制定相应措施,抽调干部组织群众展开抗旱自救工作。在这次抗灾过程中,尤其注重对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的调查跟踪掌握,确定专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具体困难,避免出现这些弱势群体因高温干旱受到严重影响。
4.不等不靠,开展自救。我镇在县委副书记雷云、县人大副主任杨秀岱等领导的指导下,由党委书记税清亮、镇长李世钢亲自带领全体镇、处(委)干部60余人,分成20个工作小组,每组3个镇干部,分赴20个村,同联系村的市县干部10人,村社干部120人,以及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一道,调查旱情,研究对策。同时,充分利用村有线广播召开全村广播会,利用晚上群众休息时间召开群众院坝会议,宣传政策,讲清旱情,分析形势,发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水源。全镇上下充分利用好塘、堰、溪流、水井等现有水源,采取上引、下灌、全面提的措施,按照“一保人畜用水、二保水稻用水”的原则,采取库塘放水、溪河提水、挖塘打井等多种办法进行抗救,能保一亩保一亩,能保一块是一块。
7月27日,党委书记税清亮、镇长李世钢带领全镇机关干部、农业村书记主任,在大
碑村1社,召开了抗旱现场会。在该社联系该村的县、镇、工委与村干部一道,组织群众动用微型水泵20多台,在小溪河、浸水凼等,只要用水源的地方,抽水保苗。
因我镇属于人民渠尾灌区,用水十分困难,29日到31日,组织镇、(处)委干部和党员群众骨干230人,昼夜战斗在人民渠上护水、守水,实现了团结、和谐、协调、平安用水。目前,全镇已投入抗旱劳力1.3万人次,维修提灌设施20台次,开动大中型提水机械17台套401千瓦,微型泵1000多台,提水800万方,耗电2万度,协调解决了3618户农户临时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
二是不失时机广辟水源。“临渴掘井,遇旱挖塘”。以人畜饮水为重点,镇政府投资4000元,组织机械掏井队,在花土地村掏机井2口,解决了该村2、3、4社群众饮用水。根据我镇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引导群众大力开展水利夏修穿插战。截至目前,全镇已动工新建蓄水池4口,新增蓄水3230平方米(磨嘴村2口、新增蓄水3000平方米,大堰村2口、新增蓄水230平方米)。规划山平塘掏淤整漏5口,已动工2口,新增蓄水1.6万平方米(檬子店村3社1口、4社1口),动用挖掘机16个台班,完成清淤70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万元,檬子店村3社人平集资180元。
三是大春损失晚秋补。由镇财政出资1.5万元,购买秋四季豆、莲花白、花菜、萝卜等蔬菜良种,以及黑麦草等饲料草种子,组织镇农技干部到村举办技术讲座,在香樟村、王爷庙村、佛南村、太空村等地组织动员群众,充分利用旱后有利时机发展晚秋生产,全镇计划种植晚秋蔬菜6000亩、秋洋芋1000亩、蘑菇150亩、秋红苕等秋饲料1000亩。
四是地里损失田里补。充分利用好塘、库、堰、机井以及人民渠、自流渠等有利条件,千方百计确保水稻稳产,甚至增产增收,以弥补地里损失的部分不足。
五是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紧紧抓住当前生猪、禽、蛋等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上升的有利时机,动员群众在旱情解除、气温转凉后,依托泰和养鸭协会、郑葛生猪协会、太和食品公司等,积极发展猪、牛、羊以及鸡、鸭、鹅、兔等养殖业,力争每户农户平均补栏牲畜1头、禽兔10只。
六是灾区损失非灾区补。对于太空村、王爷庙村等部分地处平坝的村社,为前锋渠灌区,属于非灾区,就要发动群众大干特干,努力实现田地都要增产增收。
七是农业损失劳务补。针对当前部分村社特点,聘请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中介机构,开展劳动专业技能培训和劳务信息咨询,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成建制向外输出,今年力争比去年增加劳务收入500万元。
5.加强督导,狠抓落实。镇成立了抗旱防洪工作督导小组,由镇纪委、镇效能办、镇党政办有关人员组成,每天坚持随机到村或者电话检查镇处干部到岗到位情况,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抗灾进展情况。并将各村在抗旱中涌现的典型人和事,在全镇通报表扬,或者组织抗旱好的村社召开流动抗旱抽水保水稻、水利夏修现场会2场次。
6.部门配合,多方援助。为打好这次抗旱总体战,联系我镇的市、县领导和部门,纷纷前往各自联系的村,视察灾情,研究、指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旱工作。
市县地税局 除先前选派地税干部谢依以外,从7月20日起再次增派地税干部冯军同谢依一道,深入到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白马庙村,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选派干部他们放弃节假日和公休假,坚持天天到白马庙村察看灾情,协调解决全村抗旱救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利用上半年红尘找水打出的88口水井的水源,本着党员让群众、让贫困户的原则,做好相互调剂,确保了全村人畜饮水的需要。地税干部冯军、谢依还同村干部一道,利用早晚凉快时间,动员群众将无收的玉米地、红苕地加以舒整,作好准备,待雨水来后大种蔬菜,力争大春损失蔬菜补。
8月2日上午,市地税局曾键局长带领市局办公室主任陈芙兰和射洪县局局长谢俊硕等相关人员,在太和镇党委书记税清亮、镇长李世钢、副书记杨成甫、副镇长陈元惠、陈亮的陪同下,深入联系点白马庙村视察灾情,指导该村抗灾自救工作。市地税局向该村受灾困难户送去了抗旱救灾资金10000元,当场发放到受灾贫困户手中,以解决他们当前的暂时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发放会上,曾局长鼓励大家面对灾害和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大春损失要通过发展晚秋生产,户平争取多养1头猪或多养10只鸡,力争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做到减产不减收。
市县国税局 县国税局副局长王尚荣、工会主席周文彬、党办主任何立金从抗旱以来,天天坚持骑摩托车,早上7:00就从家中出发,前往大碑村、香樟村、王爷庙村、佛南社区等联系点,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工作。特别是工会主席周文彬,在父亲病危期间,仍然战斗在王爷庙村抗旱第一线,带领群众抗旱保苗,抢修水利设施,协调好群众生活用水。大碑村是我镇旱山村死角之一,没有提灌站,国税局干部王尚荣深入该村进行逐社逐户调查,作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自发购买微型水泵,从沉陷井、机井、浸水凼、小河沟抽水灌田,全村共动用微型抽水泵200多台,为我镇提供了群众自发抽水保苗的会议现场。
7月27日,市人大副主任蒲昭雄带领市国税局局长李永安、党办主任何居国、县国税局副局长王庆海、王尚荣等一行7人,在太和镇党委书记税清亮、镇长李世钢、镇长助理张晓梅等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我镇联系村王爷庙村、佛南社区、大碑村,深入田边地角,群众家中,视察灾情,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视察灾情,指导抗灾自救工作。并向王爷庙村赠送3000元抗旱资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向佛南4社赠送1.4万元抗旱资金,为29户饮水困难群众接通自来水,向大碑村赠送2万元抗旱资金,进行已干枯的堰塘掏淤、整漏和堤埂加固。市县农业局 为支持我镇抗旱救灾,市农业局再次为我镇磨嘴村增派谭小松、熊利军2名干部,与原下派市农业局农经站站长陈龙兵一道协助组织磨嘴村指导抗旱工作。陈龙兵一行3人,每天坚持骑摩托车,7:00以前达到村,晚上8:30后才回家,包括节假日也没有休息。召开群众夜间院坝会,组织发动群众抽水灌田,协调好生活用水,发展蔬菜生产,整治蓄水池2口。
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检测中心主任刘劲带领市农业局农技站、植保站、农经站等负责人,先后两次为磨嘴村赠送萝卜、大白菜、生菜、莴苣等晚秋蔬菜良种4500袋,价值7000元。县农业局副局长余致滔、生产办主任邓学阳、蔬菜办主任蒲启建深入磨嘴村、大堰村、香樟村、王爷庙村,组织群众发展晚秋蔬菜生产,赠送蔬菜良种2000多袋,举办技术讲座4场次,培训560人次。
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面对罕见的旱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县劳动保障局积极支持我镇抗旱救灾,扎实开展“双深入”活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除为140户计生“三结合”家庭送去4000多元帮扶物资外,还为大堰村、王爷庙村各送去2000元抗旱现金。县劳动保障局由局长管国茂挂帅,专门抽派纪检组长刘强、干部马林峰共3人深入联系点太和镇王爷庙村、磨嘴村、白莲山村和凉帽山社区、佛南社区,指导帮扶群众开展抗旱救灾。抽派干部每天深入了解灾情,及时向抗旱工作组汇报情况,积极制定抗旱救灾计划,走村窜户,认真访民情、听民意,实实在在帮助村民抗旱救灾、排忧解难,切实掌握抗旱救灾第一手情况。为联系点村民增添信心,劳动保障局机关继7月25日捐款2000元后,再次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捐助抗旱救灾款2190元支援农村抗旱救灾。同时,为联系点村民送去了矿泉水、霍香正气液等防暑抗旱物资和劳务培训就业信息。8月1日,局长管国茂个人还向白莲山村捐赠1000元现金支持抗旱。
市扶贫办 市扶贫办蒋岚代表市扶贫办慰问大堰村受灾困难户5户,为他们送去白糖、菜油以及藿香正气液等防暑药品。同时,计划帮助居住在危房中的3户困难户实施移民工程,每户争取资金6000元。
市法制办 6月24日,市法制办主任、常务书记蒲智带领法制办全体人员到凉帽山社区慰问贫困病重老党员,送去慰问金1000元。7月25日和8月5日,市法制办副主任艾裕双、副调研员马宁、主任科员邓建华到凉帽山社区了解灾情,察看塘库堰整治,研究抗旱工作,慰问抗旱群众。
省市气象局 8月1日,由市气象局党组书记熊德华带队,为瓦窑村送去抗旱资金1500元,出资500元,慰问困难党员5户。同时,市气象局积极争取省气象局联系瓦窑村,省气象局向瓦窑村赠送办公桌、沙发、椅子、文件柜二套(价值5000余元)。
早在7月24日,帮扶工作组就深入瓦窑村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听取村民意见,掌握了受灾第一数据,包括村情村况,耕地受旱情况,人畜饮水情况,并积极向市局领导汇报,争取到抗旱资金。
县经委 7月25日以来,县经委副主任何顺芳多次带领县督导组全体成员深入我镇紫云、平安、武安农业村督导我镇抗旱自救工作,同镇党委、政府加强联系、交流和沟通,使我镇抗旱工作有序开展。何主任还带领党委办主任王培荣深入联系点中沟村、蟠龙村、大堰村、木空垭村、太空村等地,视察灾情,指导群众抽水保苗,抢修水利设施,发展晚秋生产,开展抗旱自救。同时,协调电力公司,帮助木孔垭村配备变压器1台,使两年停止使用的提灌站恢复抽水,使170亩秧田得到灌溉;帮助太空村1户危房户争取排危资金2000元。7月26日,(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县经贸委主任宋兴华带领班子成员,为中沟村送去2000元抗旱资金和价值300多元的防暑药品,为蟠龙村送去300多元的防暑药品。同时,在单位经济本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抽出1辆车用于支持我镇抗旱工作。县红十字医院 组织义务医务人员3人,深入武安片区香樟村、瓦窑村、磨嘴村为群众讲解防暑降温方法,并为3个村赠送藿香正气液共计200盒。
县药监局、县爱卫办、县安办 7月26日上午,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李晓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胥洪淑带领县药监局、县爱卫办、县安办,深入联系的凉帽山社区,视察灾情,领导抗旱工作,为受灾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4000元,以及防暑降温药品。
在搞好抗旱救灾的同时,各级领导和干部还十分重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各级干部与群众战斗在抗旱第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注重引导群众情绪,及时发现、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协调解决好群众和谐、团结、协调、安全用电、用水等,避免因争电、争水引发矛盾纠纷,避免触电、溺水造成人畜伤亡,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帮助群众树立防汛思想,搞好防洪、放火、防盗、防治安事故等工作。
7.着眼长远,建立机制。抓准时机,教育农民,谋划来年。通过今年迟玉米无收,广泛教育群众明年以早抗旱,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水果、花卉等耐旱作物,计划下年以柑桔改良为重点,发展柠檬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提高群众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加大对建设资金的自发投资力度,大搞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了下年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掏挖整治塘库堰,提高蓄水能力,计划新建提灌站2个,集中供水站2个;引导群众发展农业协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二篇:西岩镇紧急动员想起抗旱保苗工作高潮
西岩镇紧急动员想起抗旱保苗工作高潮
5月24日下午全省召开抗旱保苗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必须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全力做到抗旱领导力量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各项措施不减,誓夺抗旱保苗工作全胜。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吕维峰指出,进入5月上旬以来,全省气象条件异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水异常偏少。5月上中旬全省平均降水9.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5%,比去年同期偏少74%。二是气温偏高。全省平均气温14.8℃,比去年和历年同期均高2.9℃,甚至连续出现了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高温天气。三是大风天气增多。全省5级以上大风天数增多,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少部分市县持平或偏少外,其它大部分地区≧8级大风天气偏多1~5天,且大风天气集中在5月中旬作物播种后的始苗期,对作物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异常的气象条件,致使全省范围出现旱情。据农情上报统计,截止5月23日全省耕地受旱面积7922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91万亩,水田缺水渴水面积415万亩。全省因旱造成芽干面积181万亩、吊干面积492万亩,部分水田缺水泡田不能适时插秧,即使插上秧的也有插后干的危险。同时,一些地区还遭受严重风灾,棚室严重受损,出苗的玉米叶被风抽光,甚至秧苗生长点被毁坏。旱情已波及全省13个市和农垦总局,严重受旱地区已由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扩大到佳木斯、黑河、鹤岗、农垦等东部和北部地区,受旱县市发展到60个。目前受旱面积仍以每天近300万亩的速度剧增。全省旱情发展之快、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风旱灾交织程度之重为近年来少有。
面对日益发展的严重旱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作出指示,就抗旱保苗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紧急下发了抗旱工作通知,省农委召开了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市县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也密切关注旱情发展,不等不靠,广泛发动,积极应对,大打抗旱保苗攻坚战。各地组织干部群众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地块,查墒情看苗情,对缺苗地块实施坐水补种,全省补种面积已达133万亩。各地多渠道筹集抗旱物资资金,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集中人力、畜力和机械力量对重旱地块浇灌保苗,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1.3亿元,新打抗旱水源井2692眼、水田补水井805眼,新购置抗旱节水设备14850(台)套,浇灌重旱面积1167万亩。农业、水利、财政、石油等农口和涉农部门都以抗旱保苗为己任,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为抗旱提供技术、物资、资金支持,形成了抗旱保苗工作合力。目前全省有近2万名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奋战在抗旱一线,全面掀起抗旱保苗工作热潮。
吕维峰强调,尽管全省在抗旱保苗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近期检查情况看,抗旱工作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高。一些领导干部受传统思想束缚,不同程度存在大旱不过五月
十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等片面甚至错误思想认识,西部一些地区重视防风沙而轻抗旱,靠天等雨思想严重,没有真正把抗旱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摆到突出位置来抓,抗旱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抗旱行动不够坚决彻底。尽管各地在抗旱上都采取了行动,但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做得不好,致使行动慢,参与面窄,抗旱工作还局限在少数部门、少数干部群众,没有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抗旱工作局面。三是抗旱工作准备不够充分。由于思想准备不足,致使抗旱工作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抗旱资金投入少,缺乏必需的抗旱设施,个别地方甚至放挺抱赖,严重制约了抗旱工作深入开展,也影响了抗旱工作效果。据省气象部门预报,5月底之前全省没有有效降雨,27—29日持续高温天气,气温将高达31—36℃。6月10日前,全省仍没有透雨过程,旱情将加剧发展。严峻的气象形势和迅速发展的旱情,要求我们头脑中必须时刻紧绷抗旱的弦,抗旱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从现在起,不加大抗旱力度,采取超常措施,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农业生产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我们前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再夺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吕维峰要求,各地必须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始终保持“旱情不除、抗旱不止”的旺盛斗志和务求抗旱全胜的坚定信心,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全力做到抗旱领导力量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各项措施不减,再掀抗旱保苗工作高潮,誓夺抗旱保苗工作全胜。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把抗旱保苗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
抗旱保苗工作是当前最紧迫的经济工作任务,也是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对我们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执政能力是一次重大而严峻的考验。各地和各级干部必须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切实抓实、抓紧、抓出成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临抗旱一线督战,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精心组织部署,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严明工作责任,各地要把抗旱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干部、每一个乡村和每一个受旱农户地块,明确包保责任。建立起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哪里抗旱保苗工作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就要严厉追究哪里领导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市县委书记、市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抗旱保苗战役能否取得全胜的关键,必须把抗旱保苗作为十万火急的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要广泛宣传发动,大打一场抗旱保苗人民战争
抗旱工作要取得胜利,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的思想、智慧和力量集中到抗旱保苗上来。要大力宣传严峻旱情及旱情发展态势。各地要大力宣传当前严峻旱情和气象形势,使干部群众清醒认识旱情,准确把握旱情发展态势,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思想,彻底克服靠天等雨等一切不适应抗旱的思想意识,做好长期抗旱和抗大旱救大灾的心理准备。要组织群众实地查看灾情。各地要密切关注旱情,加大群众查墒情看苗情组织力度,让群众实地了解严重旱情灾情,彻底消除等待观望思想,迅速采取抗旱行动。同时也要让群众看到浇灌与不浇灌的秧苗长势对比情况,将采取措施与不采取措施的地块和作物进行对比,增强群众抗旱救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发现总结各类抗旱典型。各地要对抗旱保苗工作中的各级各类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其好经验、好做法,以此消除干部群众畏难厌战情绪和无为思想,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战胜旱灾的信心和决心。新闻媒体要集中时段宣传全省各地抗旱保苗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通过强化舆论支持,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起抗灾,打一场抗旱保苗的人民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
第三,要科学实施浇灌,增强抗旱保苗工作实效
抗旱保苗工作的总的要求就是保出苗、保活苗、保全苗,确保没出苗的出苗、出齐苗,已出苗的不死苗。要抓好查田补种。各地要继续抓好坐滤水补种,确保不缺苗断垄。总的原则是缺苗玉米地种玉米、大豆地种大豆,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发生药害。对缺苗断垄或经农业专家鉴定不能出苗的玉米地块,要按照品种延后一个到一个半积温带、减200—300度积温的要求,马上催芽坐水补种。有条件的要利用大棚或农田裸地催芽覆膜育大苗,做好补栽准备,防止瞎地现象发生。大豆地块要在全面摸清芽干、吊干底数的同时,抓紧做好早熟种子准备,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雨前播种。要组织人工浇灌。坚决抓好浇灌保苗措施落实,出苗的要浇,没出苗的也要浇,做到不丢一垄、不弃一棵,能浇灌的全部浇灌。春播是受旱地块坐了一次水,这次受旱的地块要象春播那样再重新浇一次水,凡是受旱和可能受旱的地块都要浇灌。浇灌要加大用水量,浇足水,做到救活一垄是一垄,保住一株是一株。浇灌要科学用水,针对苗小苗弱的实际,采取各种措施把水尽可能浇到苗的根部,不浇无效水。浇灌要节约用水,发挥各类节水设施作用,推广节水技术,节约水资源,杜绝大水漫灌现象发生。渴水严重的水田要整地、泡田、插秧一茬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要不等不靠,加快打井进度,增强水源保障能力,对受旱地块全力进行浇灌。要强化农艺措施。要做到抗旱保苗与田间管理两手抓,适时开展夏锄生产,墒情适宜的要实施铲前趟一犁或铲前深松,抢夺积温,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旱能力。已出苗的地块要提早铲趟,加快进度,多铲多趟,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要指导农民采取叶面喷施抗旱剂、保水剂、旱地龙以及各类腐殖酸类肥料等办法,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提高抗旱效果。同时要根据气象条件及时做好苗后药剂除草和病虫害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各地要抓紧做好增雨高炮、火箭、飞机等物资准备,及时掌握天气形势变化,气象条件一旦具备,组织力量及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提高增雨作业效果,充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抗旱。
第四,要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确保抗旱保苗急需
目前,投入不足是抗旱保苗工作开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各地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抗旱保苗工作投入。各级财政要抓紧安排专项抗旱资金。省财政要尽快拨付抗旱资金,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工作。市县财政也要调整支出结构,挖掘资金潜力,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抗旱。前一段时间一些市县财政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保证了抗旱的需要,下一步没有投入资金或已投入资金的县(市)都要不等不靠,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抗旱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各级财政资金使用的重点是对农民打抗旱井和抗旱用油、用电实行政策补贴,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农民抗旱工作积极性。全省与抗旱有关的各类项目要加快审批,尽快实施。国家和省已批复的项目,各地要不等不靠,先行垫付项目资金,把水利项目先干起来,发挥抗旱作用。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资金投入。涉农金融部门要主动深入抗旱一线,了解信贷需求,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改进金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抗旱贷款规模,确保基层和农民抗旱即需即贷。农口和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水利、气象、电力、石油等部门要及时掌握旱情和抗旱工作进展情况,全力为抗旱工作提供物资能源和信息服务保障。社会各界要广泛参与。各地要组织部门、企业包扶重旱乡村,切实调动全社会支持抗旱、参与抗旱的积极性,使一切可能利用的资金、物资都投入到抗旱上来。新农村建设帮建单位要把抗旱保苗作为帮建的重要任务来抓,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帮助帮建村解决抗旱资金难题。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汇报旱情,最大限度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
第五,要强化督导指导,确保抗旱保苗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省大范围发生旱情,但各地旱情灾情有很大差异。为增强抗旱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搞好抗旱技术指导服务。各地要因墒情、因作物、因出苗情况,制定完善本地的抗旱技术意见,拿出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尽快下发到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都掌握。各地要继续组织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受旱地块,面对面指导农民抗旱。各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抽调最精干的技术力量,投入最先进的抗旱技术和设施,服务支持抗旱保苗。要加强督导检查。各级都要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牵头挂帅成立抗旱工作组,深入旱区跟踪督促检查,确保抗旱措施加快落实。各市县要每天向省水利厅和省农委上报一次旱情和抗旱工作进展情况。省级抗旱保苗工作组要对重旱县(市)抗旱工作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对抗旱工作不力的要提出严厉批评,责令整改,发现问题要及时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水文、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全省江河和地下水位、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的监测,农情部门要加大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调度,及时反馈,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抗旱决策提供依据,保障全省抗旱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第三篇:抗旱保苗工作汇报2009.01.23]
灵宝市抗旱工作汇报
中共灵宝市委灵宝市人民政府
(2009年1月23日)
一、基本情况
灵宝市辖10镇5乡,431个行政村,总人口73.85万人,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各类水利设施2910项,其中水库35座,万亩灌区14处,万亩以下灌区151处,水塘120座,机电井2205眼,提灌站379座,喷灌7处。全市总灌溉面积48.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6.3万亩。
灵宝有“十年九旱”之称,多年来屡屡遭受旱灾,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历史罕见,出现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针对旱情,我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干旱灾害,加大抗旱保苗工作力度,努力减轻灾害影响,确保夏粮稳产丰收。
二、受旱情况
入冬以来,全市持续干旱,特别是去年 11月16日至今,我市连续68天无降水过程,从12月18日出现轻旱以来,旱情逐渐加重,据1月8日测墒,全市0—30cm旱地土壤自然墒情含水率为12.1%,达到中旱程度;据1月22日最新测墒结果显示,0—30cm土壤含水率仅为9.8%,已达到重旱程度。
受干旱影响,全市41.6万亩小麦(其中可浇地26万亩,旱地15.6万亩),受旱面积达32万亩,其中重旱2万亩,中旱4万亩,轻旱26万亩。由于持续无降水,全市14座水库已干枯,56座水塘枯竭,339眼机井出水不足。同时,因旱还造成1.4万人、1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10天之内仍无降水过程,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三、抗旱工作措施
旱情出现后,我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紧急动员全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力开展抗旱工作,千方百计减少干旱损失。
(一)紧急部署,及时安排抗旱保苗工作
省、三门峡市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后,我市先后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冬春抗旱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办、市政府办两次联合行文,下发了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市 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旱情及时启动并提高了抗旱应急响应的级别,紧急动员各乡镇、各部门全力以赴,迅速掀起了抗旱保苗工作高潮。坚持把抗旱工作作为冬季工作的重点,实行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分组督导抗旱工作,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到实处。
(二)统筹兼顾,科学调配水资源
旱情发生后,我市组织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采取了引、堵、截、提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坚持科学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协调上下游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发挥各个灌区作用。同时,充分挖掘、合理分配好现有水源,重点解决严重干旱乡镇的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动各类水利设施1929项,其中水库10座,渠道116条,机电井1539眼,泵站103座,流动泵站190台套。已浇灌麦田24万亩,占可浇面积的92.3%。
(三)强化服务,做好抗旱浇麦技术指导
加强旱情会商,组织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趋势,认真统计分析干旱形势。根据旱情,我市组织水利、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灌溉、中耕、镇压、施肥、病虫害监测防治等抗旱保苗和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壮苗越冬。农业部门加大综合保苗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指导群众看天、看地、看苗浇水,做到科学冬灌。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目前,全市小麦一、二、三类苗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34.4%、55.8%、9.8%,一类苗面积较冬管前提高了5.8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下降了7个百分点,促进了苗情转化,尽最大努力减少了干旱造成的损失。
(四)加大投入,全力抗旱保苗
为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已紧急下拨了22万元抗旱经费,用于支持受旱严重的地区。各乡镇也都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抗旱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扩大灌溉面积,保障人畜饮水。各个灌区采取了先灌溉后收费、多浇地优惠水价等措施,鼓励灌区群众不失时机扩大灌溉面积;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投入抗旱浇麦。同时组织群众对部分水利设施、抗旱设备、电力线路进行维修,使其尽快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共投入抗旱资金453万元。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经过我市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冬季抗旱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存在靠天等雨思想,对旱情严重性认识不足,冬灌浇麦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或设施老化无法正常运转,影响了抗旱工作。三是受阶段性低温、水源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仍有部分麦田没有灌溉。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三门峡市有关抗旱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做好抗旱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冬春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春节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做好值班,加大监督指导,确保抗旱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
位、措施到位。二是科学调度用水。坚持把城市供水和群众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加强水资源的调度管理,采取各种应急保障措施,开动各类水利设施,确保群众生活用水,确保抗旱保苗取得实效。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充分采用中耕、镇压以及防冻措施,缓解旱情,保墒保苗。四是加大抗旱投入。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抗旱设施的修复和正常运转,及时更新各类灌溉用电线路,修复部分损毁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水利设施作用。
第四篇:抗旱保苗事迹材料
茄子河区抗旱保苗事迹材料
今年年初以来的低温多雨天气,给春耕春种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针对这一情况,团区委积极落实团省委《关于组建青年突击队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为我区的春耕春种、抗旱保苗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目标、明确责任,为抗旱工作提供前提和保障 团区委迅速向各乡镇、村屯传达了团省委《通知》精神,同时要求各乡镇团委联合农技等部门,分别成立抗旱保苗青年突击队,负责本乡镇旱情严重村屯的抗旱工作,为他们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各村也分别成立青年突击队,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旱保苗工作。青年突击队本着首先为孤寡老人、五保户以及缺少劳动力等弱势群体服务的原则,实行3至5人包保一户灾民,为灾民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让他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享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
二、积极采取各种方法,科学开展抗旱工作
乡村两级青年突击队迅速行动,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大小井结合,喷灌、滴灌、垄灌结合等方式进行抗旱保苗,做到了不丢一垄、不弃一株,力争使受灾程度降到最低。同时各乡镇青年突击队还积极投身打井、建池、修坝等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帮助党组织解决了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很多突击队员不顾自家,帮助他人的精神感动了村民,不但很好的完成了抗旱保苗工作,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抗旱工作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区委还联系区农委,选派2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受灾实际情况,对缺苗断垄或不能出苗的地块积极实行催芽坐水补种,有条件的地区还利用大棚或农田裸地做好移苗补栽,坚决防止了荒地现象发生,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积极做好“青年林”的植绿护绿工作
旱情也影响了“青年林”的生长,全区各乡镇青年突击队与林业站共同协作,实地查看苗木的长势及缺水情况,及时为全区“青年林”灌溉施水,确保苗木的存活率,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45亩“青年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目前长势良好。
四、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广开自救门路
各乡镇村屯青年突击队分别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旱情的严峻形势,克服了“靠天等雨”的消极情绪,切实统一了思想,坚定了抗旱夺丰收的信心,调动广大群众抗旱自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乡镇团委积极联系农业部门,为受灾较重的农户服务,帮助他们发展多种经营。同时对受灾导致的剩余劳动力组织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工作,使受灾群众减产不减收,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五篇:关于抗旱保苗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背景】寒假在家一个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抗旱保苗!作为农民子女的我,茶前饭后听到的都是关于抗旱保苗的事。而自己最关心的也是此事!每天关注着天气预报,认真地听着爸妈谈论抗旱的事,偶尔还插上几句话。心里也默默的打算着对抗旱保苗做个调查。记得春节刚过,妈妈就把我和我妹带到了田地里。刚到田野里,一眼望去是一片青黄色。家家户户的麦子都泛着扎眼的黄色,如果看到哪家的麦子比较青,我们就很激动!可想而知,小麦干枯得有多严重。
据报告,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合肥以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旱
冻灾害,特别是淮北中西部地区已连续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旱情不断发展升级,为1961年以来第3个最严重的秋冬旱年份。当前春回大地,气温逐步回升,根据小麦返青时的吸水特点,此时小麦主要吸收表面土层的水分,是根系向下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补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在抗旱保苗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根据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省领导指示精神,动员全省水利系统,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当前抗旱保苗工作中去,坚决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为实现今年我省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调查目的】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回升,小麦急需水分成长而天气迟迟没有足够的雨量。田间的小麦在长时间缺水的情况下,各个生长得“面黄肌瘦”。为保证今年小麦有个好收成,全国开始拉开了抗旱保苗高潮。自此抗旱保苗的热情也融入了每个农民的生活。刚过完春节,抗旱保苗便成为了农民生活的重点。而我,作为农民家庭的一份子,即使经常在外做个读书人,也应懂得点农业方面的知识,关心下家乡的发展。为详细了解家乡有关抗旱保苗以及农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思考,同时也让大学生更加关注农民的生活、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特展开此次调查。
【调查对象和内容】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政府在农业发展和抗旱保苗方面的关注度和相关政策情况,农民对于抗旱保苗的态度和意识,社会各界对于抗旱保苗情况等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此相应的对策和感想。
【调查时间】2011年2月5日——2011年2月16日
【调查方法】到田间亲身体会抗旱、走访调查、关注新闻和天气预报以及上网查相关资料。
【调查结果】今年由于天气长时间没有有效降雨,田地里的麦子渐渐变得枯黄。在春回大地,小麦急需水分茁壮成长的时刻,国家对抗旱保苗也给予了极度的重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民虽然很重视麦子成长而雨水不足的问题,但开始抗旱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的农民却不多。大体情况如下图:
图表1:春节后农民抗旱保苗的总体情况
0.70.60.50.4抗旱0.3等雨不抗旱不抗旱0.20.10
图表二:农民不抗旱保苗的原因及所占比例
0.60.50.4没环境条件0.3没经济条件嫌麻烦等下雨0.2不重视0.10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农民中抗旱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大多数家庭还是不急抗旱,侥幸地等着老天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下雨。总体来看,大多数农民认为抗旱不值,即社会上流行的《抗旱不值论》。他们简单计算一下抗旱所需要支付的水、电、柴油等支出,再预估一下卖粮的收入,就不难得出“抗旱不值”的结论。不过,也有不少家庭因为经济、人力或无水源不易抗旱等原因而眼睁睁的在家干着急。我在调查中,深刻感觉到了多数家庭不以农业为生,他们大多从事商业等活动并在农业上花的时间很有限。而且,刚过完年许多农民并不想为灌溉大费周折,他们更乐于每天准时关注天气预报,祈祷老天能下雨。
现状
据统计,安徽省连续无雨日超过100天,而蚌埠市已达105天。2月3日实测土壤墒情,10~2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量介于10.5%~27%。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并且,入冬以后我省先后遭受3次强冷空气活动,沿淮淮北地区最低气温达零下12~13度,寒潮天气给小麦带来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是受旱的小麦危害加重。在地小麦正在返青,对水分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近期不能及时浇灌,有效缓解旱情,将严重威胁小麦的正常生长,抗旱保苗已刻不容缓。安徽省各级政府放弃春节休息,抓住气温有利和农民工尚未返城的有利时机,全力动员抗旱浇麦,效果显著,形成了非常好的抗旱格局。
但对于我们村,这种全力动员抗旱浇麦的现象却很少,田野里只能看到少数农民在抗旱。虽然,麦子已经变黄,土壤很干燥,但由于大多数家庭没有抗旱而且抗旱需要资金、水源、人力、劳力等,所以其他家庭也不想先抗,导致了一种先不抗旱侥幸等雨的风气。虽然,前段时间等来了雨雪,但蚌埠市的雨雪量太少,远不能解决旱情。前段时间打电话回家,听说好多家都开始抗旱了,雨是不能再等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村农民的抗旱难!
原因分析
我们村以上现状的出现需要我们细细深究,以下从乡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乡镇府:通过走访和自己的了解,发现乡镇府在宣传力度和抗旱的相关设施的建设上做得不够。村领导安于现状,怕麻烦,没有为抗旱保苗有组织、有条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全国都在发动抗旱高潮期间,乡镇府只用喇叭督促了两遍。还记得当开闸给田间放水一天后,我父母才从邻居那里知道消息!由此可见,乡镇府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对于抗旱保苗的重要性以及农民此时需要用什么科学的方法帮助小麦返青茁壮成长,乡镇府也没做好相关方面的宣传。另外,田间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多年前留下来的引水沟也长期没有整修。所以,有些家庭因为没有方便灌溉的水源而没办法灌溉。而这些都需要有责任心的领导来进行组织人员整修。由此可见,社会上严重缺乏像沈浩同志一样的领导。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在农村生活这么久还没发现村领导为了农业生产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的。另一方面,村领导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很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很少。
(2)社会:近期柴油价格进一步提高,加大了抗旱成本,影响了抗旱进度。据调查,如果是农户用自家灌溉设施抗旱,每亩地需投入电费或油费20元,至少需投入3人;如果是租用灌溉设施抗旱,每亩地费用60元,还要投入1-2人,抗旱成本太高加剧了农民抗旱不值的思想。而且,由于长期我们村农民对农业生产积极性不是十分高,加上靠天等雨思想的蔓延,村里不能形成良好的灌溉热潮。
(3)农民:抗旱保苗和冬前田管的主体是农民,但部分农民对旱情危害认识不足且苦于抗旱保苗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存在靠天等雨思想;柴油价格提高,加大抗旱成本,更挫伤了农民抗旱积极性。还有一些外出务工、困难户等特殊群体无力开展大面积抗旱保苗。另外,我们村的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并不是依靠农业,长时间从事其他工作对农田的关心度不高。大多数家庭没有齐全的灌溉设施,自己家里买设备总不太情愿。加上农民一贯的“随众”思想,便出现了普遍靠天等雨的现象。就拿我家来说:爸爸平时忙于木匠的工作,家里的农田大多是妈妈打理。前段时间,妈妈总唠叨要给小麦灌溉,但爸爸就说没时间且灌溉设备不全。妈妈也只有用塑料薄膜在田间铺设一条水路,再向田里浇水的笨办法来抗旱。虽然抗旱难是事实,但农民不想抗旱的根本原因是认为抗旱不值。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策
从抗旱保苗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村在农业的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和漏洞。针对我村以上的现状和原因,谈谈我自己所想的相关对策如下:
(1)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抗旱保苗积极性。抗旱保苗的主体是农民。乡镇府要加大发动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喇叭、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多种途径,把抗旱保苗的重要性、时限性讲透,广泛动员农民投入到抗旱保苗和冬前田管上来。并鼓励无经济能力或缺乏劳动力的农民组队买灌溉设备,合作抗旱。
(2)加大抗旱投入。乡镇府要积极落实抗旱资金、物资、技术、措施等,加大对抗旱保苗的投入。相关部门要积极筹集和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以保证抗旱保苗的正常开展。另外,乡镇府最好能请位农业技术人员来针对我们村的小麦给农民做下科学的技术指导,比如如何抗旱、抗旱时给小麦追加什么肥料。乡镇府应该及时召开会议成立以村长为组长,各村主任为成员的抗旱保苗工作领导组,要求领导组成员深入一线、分片包干、查到地头、明确责任,从而加强对全乡抗旱保苗工作的领导。
(3)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乡镇府要尽量抬高控制水位,切实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各涵闸泵站要适时引水提水,水路不通处要及时挖通,从而为抗旱灌溉提供可靠的水源。对此,领导最好能倡导村民及时到地头管理好自家地头的水沟。防止出现抗旱死角。针对少数水路难通到地头的田地,村领导应倡导村民在地头打口井。这方面,村领导最好能统一组织打井工人给村民打井并给村民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助。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在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不忘水利设施的建设。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了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设施建设。另外,我们村的村民大多数都很富裕,乡镇府完全可以合理地向农民收些资金来建设完备的农田水利设施。前段时间,我们村都能进行大规模的修水泥路工程,我想修水利设施也能顺利完成。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感想】从小就在家乡长大,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家乡也在慢慢地变化。也许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生活中的责任感,让我在这次寒假生活中对家乡、对周围的环境感想颇多。总结如下:
(一)抗旱保苗是最近在天气的造化下而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这次抗旱保苗,我相信许多地方的农民会有点感觉措手不及。原因最主要是人们“提前做准备”的思想不够!相信此次旱灾会给许多政府和群众敲了个警钟。
最近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毋庸质疑的。村里的道路都修成了宽广的水泥路,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楼房,生活条件也改善了许多。但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家乡的农业发展得不好。虽然现在的农业生产也已经机械化了,但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含量不高。村民每年都死板地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交替种植小麦和黄豆。我曾经在一本专门介绍农业生产的书上懂得:田地里不宜经常种植相同的农作物。农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土里的营养元素,而不同的农作物吸收的元素不同。若长期种植相同的农作物,土壤中便会缺少这种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农作物便不能高产。对此,我曾经建议我父母改种其它作物,但父母说:“其他家都那样干的,你一家弄多麻烦啊。”说的也是,总而言之我们村没有形成科学的农业生产链。另外,好多农民并没有对从农业方面得来的经济来源抱很大的希望。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需要乡镇府高度重视并能够做好宣传、技术指导、财政补助和领导的工作。对于农业发展,农业科技人员是少不了的。村领导应定期地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并针对我村的土壤和气候情况给农民传授些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方法。最好能组织个农业技术部门,专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同时,要让村民了解到农田是可以带来财富的,提高他们在农业方面的积极性。这几十年,国家在关于农业发展方面发布了许多文件。农业建设问题历年来都是严峻且充满挑战的!它需要极大的决心、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的实验。所以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般的领导不会“自找麻烦”。因此我的这些想法现在也只是“纸上谈兵”。
(二)去年我上了一学期的党课,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接受共产党熏陶后,更加了解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在抗旱保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作为一位领导干部要做到像沈浩那样是多么难得!在当今社会上,领导大多安于现状,不愿“自找麻烦”。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共产党员中也出现许多腐败的现象。我们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在加入共产党时都理直气壮地读入党宣言,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我走上社会时,虽然不能保证为国家奉献一生,但我一定不会变成一位腐败的共产党员。
(三)在参与抗旱保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我们每天吃的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当今社会,人们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就我们学校来看,一群群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还是常常浪费粮食。另外,从这次抗旱保苗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农民赚钱的辛苦。众所周知,我们当中有太多的农民子女,而我们又是如何花自己父母辛勤挣来的血汗钱的呢?„„
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当今社会在教育方面存在多大的欠缺和遗憾!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附录1:冬小麦返青至成熟阶段根系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方式
以下两点为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特征:①将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时间视为吸水峰到达某一深度时间;②吸水峰下达到某一土层后,土壤含水量即随生育进程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愈接近地表的土层,根系分布量愈大,根系日增长率在抽穗期最大,至扬花期根量及根深达最大值。
吸水范围和深度基本取决于营养阶段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返青时,根系已下扎到1m,根系生长峰与吸水峰基本同步下移,根系下扎到某一土层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土壤有效含水量只剩40%~20%时为止。根系下扎虽深达180cm,而且下层根系吸水功能较强,有效水量较大,但终因根系分布量太少,致使作物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只达120cm,吸收的水量大多来自0~60cm土层。
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亦是制约根系吸水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物利用土壤水分初期,根系吸水速率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根系吸水速率
随之降低。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比例在0.8以上,根系吸水速率大致以线性关系大幅度降低。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附录2:《抗旱不值论》
粮食安全是无价的。一旦赶上饥荒之年,我们就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安全账。2月11日《东方早报》报道,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十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旱情,全国上下正在积极抗旱保增产,然而,此时却传出了抗旱成本投入过大、抗旱不值等论调,对此,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汴通说:“抗旱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大局,不能仅算经济账。”
粮食安全是无价的。一旦赶上饥荒之年,我们就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安全账。那么,究竟是谁在抗旱救灾的紧要关头,发出如此不和谐的声音呢?
这一论调的始作俑者居然是本应焦急万分的农民。同一篇报道就说,“部分农民算了笔经济账,反映抗旱浇麦的成本大于其预期收益,因而并不愿意积极抗旱”。近日,新华社的报道也说,“有些农民不舍得投入,„抗旱划不来‟的思想严重”。
实际上,从这次旱灾演变过程来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些农民对抗旱救灾的消极态度了。国家防总2月4日启动了Ⅱ级抗旱应急响应,5日就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而这时一些地方的旱情已经出现一百多天了,为什么两日之内应急响应就从Ⅱ级到了级别最高的Ⅰ级?为什么有的旱区没有在国家防总之前启动各自的抗旱应急响应?其中最关键的也许就是,很可能在旱情一开始,少数农民就选择了放弃。
中国农民是最理性的,他们只需要简单计算一下抗旱所需要支付的水、电、柴油等支出,再预估一下卖粮的收入,就不难得出“抗旱不值”的结论。问题的严重就在于,农民的个体理性有可能导致某个局部的非理性——关于旱情的信息,在源头上就这样被截留了,等到国家防总不得不面对时,抗旱应急响应已经是Ⅰ级了。
一些农民的消极心态,必然对抗旱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再重视,出动的武警消防官兵再多,但要战胜如此大范围的严重旱情,没有农民的积极性是不行的,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就必须重视农民关心的抗旱成本问题,比如对抗旱所必需的水、电、油等进行适当补贴。所谓“应急响应”,笔者觉得就应该体现在这些地方。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抗旱不值论”的出现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粮食安全,应举国之力来解决,不可能简单地将其“包”给农民来解决,否则将是非常危险的,在全世界人口大国中,没有一个国家敢这样做。美国、日本、欧洲许多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占其农业产值的比重都超过了40%,但中国一直不到10%。这次旱灾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农民的利益,否则,即便这次旱灾能过去,但下次呢?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附录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2月31日)
一、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一)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涝设施建设纳入补助范围。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兴建山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服务能力。
(二)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农业综合开发要增加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田间节水改造资金投入。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扩大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实施重点涝区治理。对农业灌排用电给予优惠。
(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幅度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健全责任制,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各地要加快编制重点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引导地方搞好河道疏浚。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库区移民政策。加快西南地区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扩大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
(五)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加快推广应用。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六)继续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增强生态功能。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牧区水利,兴建人工草场。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长江、黄河、东北黑土区等重点流域、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坡改梯、黄土高原淤地坝和南方崩岗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以非粮油作物为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研究和开发。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紧制定规划,切实增加投入,落实治理责任,加快重点区域治理步伐。
二、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必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新提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可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附录4:12个“农业”问题文件:
2009年2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1986年1月1日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1985年1月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4年1月1日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3年1月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2年1月1日
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