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沭阳中山医院评分标准
沭阳中山医院
护理工作质量考评评分标准
为了保证临床和护理工作的安全,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护理部根据我院制定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标准对临床护理各项工作进行考评,特制订护理各项工作的考核的评分标准,共计13项,评分标准总分均设置为100分,考评合格分≥90分(护士长考评合格分≥
85),护理部每月对护理单元各项护理工作展开考评,考评结果均与护士长的管理绩效及个人绩效相联系。具体考评标准如下:(护理技术考评标准另定于“三基”档案盒)。
目录:
1.护理服务规范评分标准
2.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及护理操作规章检查标准
3.消毒隔离考核标准
4.急救物品、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5.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标准
6.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7.优质护理服务及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8.分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9.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10.病区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11.重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检查标准(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透室)
12.服务之星评分标准
13.护士长工作质量考评标准
第二篇:沭阳中山医院上半年护理部关于护理质量安全会议
沭阳中山医院上半年护理部关于护理质量安全会议
7月19日下午16:00—17:00,护理部召开2013年半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全体护理人员参加。
会上,护理部主任总结了半的护理工作情况,肯定了大家做出的成绩,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同时通报了护理质量综合目标考核结果,表扬先进科室,激励后者迎头赶上。并希望全体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提升护理技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接着,十大质控小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从护理制度流程管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抢救物品药品和仪器管理、护理文书写和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士行为礼仪和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教育等十个方面向全院护士作了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最后,全体护士参与对护理不良事件的6个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大家积极发言,从制度落实、工作流程、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等几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认真听取质控反馈,共享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有效加强了防范措施,尤其准备搬迁入新大楼,需要扩建护理科室12个,各科室护士长的选定,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科内硬件设施的准备等工作将有序开展,希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踊跃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护士长的竞聘上岗及科室扩建工作。
护理部
2013.07.19
第三篇: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制度
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制度汇编
二零一四年一月一日
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科学的用工管理体制,充分合理配备人员,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彻底杜绝“拉关系”、“走后门”、“裙带风”等不良现象,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劳动用工原则,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医院相关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本院劳动用工行为,稳定职工队伍,提高职工素质,改善管理水平,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促进医院安全、稳定、高效发展。
二、招聘条件
1、聘用员工以学识、品德、能力、经验、体格适合于职务或工作者为原则,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特殊人才须经董事长审核后方可录用。
2、招聘科室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招聘医技人员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及有相应资格证,招聘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及有相应资格证,招聘管理人员要求从事管理工作不得少于2年,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者优先录用。
3、不符合上述条件或有下列情节之一者本院不予聘用:
⑴身体不健康,有传染病,癫痫病、职业病等病情或其它不适合从事医院工作病情者;
⑵因品性恶劣,被公、民营机构开除者;
⑶被剥夺公民权利者;
⑷被通缉人员,从事非法组织者;
⑸吸食毒品,参与赌博活动者。
三、招聘程序
1、各用人科室需招聘人员应按照本医院定岗定员标准制定招聘计划,并经医院董事长批准后由办公室统一发布招聘信息。如因工作需要,确需调整编制人数时,必须由各科室填写《沭阳协和康复医院调整定员、定编审批表》(附表1)经医院分管院长审核,并报董事长批准。
2、应聘人员报名时,须填写《沭阳协和康复医院人才招聘报名考核表》(附表2),同时提交相关证件(如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等)原件、2寸免冠照1张,由相关科室组织考试、操作、面试等。考核通过人员名单呈报医院董事长审批后,组织体检,体检合格的新聘人员由相关科室组织岗前培训。
3、新聘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后,填写《沭阳协和康复医院职工基本信息登记表》(附表3),由办公室统一出具《沭阳协和康复医院通知单》(附表4)分配新聘人员到相关科室报到。新聘人员在三个月试用期满结束后填写《沭阳协和康复医院试用期人员考核鉴定审批表》(附表5),考核合格、业务能力优秀者,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可提前结束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即终止试用予以辞退。通过试用期予以正式录用的人员,由办公室办理劳动合同签订手续,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附表6)(在本院办理),逾期不签者,视为自动弃聘。新聘员工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合同到期后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签定或解除劳动关系。
4、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规范招聘程序,如违反规定私自招聘员工并安置就业,经查属实除不予计算当事人出勤工资外,相关损失由该科室责任人进行赔偿,同时予以相关责任人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
5、新聘人员从报名到上岗要履行相关手续,未办理手续人员涉及科室不予接受。
五、员工请销假规定
1、请假期限标准 :直系亲属,即相互之间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与子女、外祖父与外孙子女等。供养亲属是指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包括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因此,供养亲属一定是直系亲属,而直系亲属未必一定是供养亲属。
(1)事假:一年内员工事假累计不得超过30天。
(2)婚假:标准为3天。
(3)丧假:标准为3天。
(4)产假:标准为90天,违反计划生育和医院相关规定,不享受产假。
(5)病休假按公司和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2、请假程序:
员工因事需请假时,需提前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填写《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员工请假条》(附表7),领导签批后,由办公室办理回执手续,请假人员须办理好分管业务的交接工作,方可离岗。因特殊情况未能提前办理请假手续需电话请示科室负责人,并由负责人指定专人代办相关手续。具体准假权限如下:
(1)院级领导请假必须由董事长批准。
(2)中层干部请假由分管院长审核后报院长或董事长批准。(3)科室人员请假3天以内(<3天)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批准;3天(≥3天)以上7天以内(≤7天)须分管院长签字批准;7天以上15天以内(≤15天)的由分管院长审核后报院长批准,15天以上报董事长批准。
3、凡规定假期到期后3天内既未到医院上班,也未办理续假手续的一律按矿工处理。
4、请假期间一律不予计算出勤工资。请事假的按天计算扣除其工资;病假按天计算扣除其50%工资;产假、丧假按天计算扣除其岗位津贴。
5、(医、技、护)新聘人员的工资由执行院长核定,交董事长审批;(行管后勤)新聘人员的工资由董事长核批。新招聘人员试用期结束后各职能科室将(附表5)报交办公室,由办公室存档。
6、各科室在每月5日前填写《考勤表》(附表7)报医院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员工请假条》(附表8)、《进修协议》(附表9)、《离院人员财物交接一览表》(附表10)等相关资料综合出具工资单报财务科。
六、人事调动与劳动关系解除
1、员工辞职需提前一个月向科室提交辞职报告申请,经分管部门同意后报医院批准。待批准后填写《离院人员财物交接一览表》办理好工作、财物等交接事项。办公室根据辞职报告的批件和《离院人员财物交接一览表》等材料向财务科出具工资变更通知。员工未批准擅自离岗,一律作旷工论处。
2、员工在本院内调动工作,由本人到医院办公室领填《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员工转岗申请审批表》(附表11)依次按要求填写,签字审核并报医院审批后到院办公室办理调动手续。
3、不同工种调动及特殊工种调动,必须由分管部门对其进行岗前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到办公室办理调动手续。
沭阳协和康复医院关于一次申告待岗制度的
实施细则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根据市、县卫生局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在我院实施一次申告待岗制度,具体细则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社会满意为目标,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进一步端正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促进行风、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新形象,提高社会综合满意度,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实施对象及范围
实施对象:本院全体职工。
实施范围:本院职工因病员、病员家属、服务对象、社会各界、本系统或本单位内申告,以及各类检查考核有下列问题之一,经查实后实行待岗处理。
1、态度生硬,用语不规范,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发生争吵,经查实责任在服务方的;
2、不实行首科首诊负责制,拒绝回答问题,服务态度冷、硬、顶、推、拖、不接诊病人,延误病人抢救治疗的;
3、不遵守劳动纪律,经查实一周内迟到早退三次以上,或一次迟到早退一小时以上;未请假擅离工作岗位,造成不良影响或一定后果的;
4、利用工作之便,以医(技)谋私、以权谋私,收受病家钱物的,要求请吃和索拿卡要的;
5、在业务往来、基建项目、药品、器械等物资购销过程中收受回扣、好处费的。
6、不按规定出诊、转诊,将本院能够检查、治疗的病人,私自介绍到其它医院收取报酬的;
7、未经本院批准,擅自搞业余、兼职服务,动用单位设备器材、医疗用品为科室或个人谋取私利的;
8、私自向病人、病人家属和服务对象出售药品、疫苗和其它物品的;
9、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出具与病情不符合的诊断证明的;
10、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私自接生、做胎儿性别鉴定的;
11、工作不负责任、发生责任性或技术性事故,并给单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
12、缺乏本职工作能力,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
13、行政后勤人员办事拖拉扯皮,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影响一线医疗工作的;
14、不执行单位规章制度,不服从组织分配和领导安排,无端或放任家属、亲友纠缠、谩骂领导和同事的;
15、工作失职或违反医院医疗制度和操作常规,造成单位一定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16、因发错药品且态度不好,并与病人或其家属争吵,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17、不按制度规定私自退票据,或错记、漏收,甚至在记账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18、上班时间或在工作场所,与同事之间吵骂、打架,有损医院和个人形象的;
19、值班医师在患者病情危重时,由当班护士、陪护家属或其他人员传呼,无故不及时到位,影响抢救治疗的;
20、其他有损单位、职业形象和信誉行为的。三、一次申告待岗的程序和办法
1、职工发生上述问题,有关科室或院级领导接到申告后,要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取证,确认申告事实存在的,经院委会集体研究,按《一次申告待岗制度》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执行。
2、科室负责人受到申告,由院部调查处理。管理人员待岗后,经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可重新上岗,也可调离管理岗位另行安排工作。
3、职工受到一次申告处理,待岗30天,原则上在原单位接受学习教育,对自己的问题作出书面检查,并服从安排的其它工作。
4、待岗最长期限为3个月,待岗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职工一年内受到一次待岗处理,年终考核评比不得评为优秀;如果一年内受到两次待岗处理,可进行院内转岗,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可安排下岗(解聘)。
5、一次申告待岗制度与医院已有的规章制度同时执行;职工受到申告其发生的问题,除实行待岗处理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
6、本实施细则自二0一四年一月十日起执行。
沭阳协和康复医院 二0一四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数字化医院评分标准
一、组织管理(总分40分 自评19分)
1、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全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定期会议每年不少于4次,以会议记录和签到表为依据。存在问题:虽然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但对信息化建设关注力度不够,定期会议每年少于4次。
2、设定独立专职机构 :1)有独立专门的机构(如信息科)负责落实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以机构成立正式文件为依据,有专用章,有独立办公地点。2)建立信息使用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包括联合查房、有会议记录和签到的协调会议等),至少具备两种沟通机制,以相关协调记录为依据且内容真实。存在问题: 1.我院一些相关规定与医院计算机管理制度背离,医院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耗材及相关施工维护未经信息科,结果致使信息科难以作预算造计划,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也使日常维护工作陷于被动。2.没有专用章;3.没有联合查房、协调会议的沟通机制。
3、配备有系统管理人员、软硬件维护人员、专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1)每100个编制床位须配备1名维护人员,维护人员配置到位。2)配备至少1名系统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业务系统和流程熟练。
3)配备至少1名专职网络安全人员,以工信、公安等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为依据。
存在问题:信息科目前总共3人,担负任务以网络维护、医院统计为主。维持现状尚可,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更新完善发展,维护人员配置不足,没有专职网络安全人员是医院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4.建立人员稳定性制度,定期组织培训:
岗位设置、信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分工合理。以提供的信息管理岗位职责说明书、人员分工表、人事花名册材料为依据。
2)专职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到位,人员稳定。有人员录用、培训、考核等培养制度;每人每年至少接受培训20学时,有人员培训证明材料,如各类培训证书、继教证书等。存在问题:配备和分工合理欠缺相应材料,人员录用、培训、考核等培养制度欠缺。5.建立数字化医院建设中长期规划和管理计划:
具有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中长期规划内容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实施方法;计划包括工作任务、工作分工、经费预算。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信息化投资使用情况:千张床位以下者投资比例不低于业务收入的1%,千张床位以上者投资比例不低于业务收入的0.5%;查看近3年的投资使用详细记录,以项目合同、及财务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和报表为依据。
3)计划落实到位,有项目进度追踪机制,以提供的项目进度追踪材料为依据。存在问题:1.计划有待完善。2.信息化投资不足。6.完善的管理制度: 1)岗位职责* 2)值班管理制度* 3)机房管理制度* 4)网络管理制度 5)安全管理制度 6)反统方管理制度
7)信息系统软件变更、更新、发布、配置、增补制度及相关记录 8)it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9)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 10)对应用部门的培训制度
注:查看相关制度文件及真实执行情况记录,每项1分;有制度但无真实执行记录者每项0.5分。存在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无执行。
7.软件正版化工作:审查医院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的正版化授权情况。以授权函或许可证书为依据。存在问题:非正版软件。
二、基础设施(总分40分 自评2分)
(一)计算机网络
1.提供现用最新的全院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与在用网络相符网络设计合理。2.现场查看网络主干、核心设备冗余情况:网络主干为双链路得2分,核心交换设备有冗余。3.提供医院近几年新建建筑的弱电设计及弱电工程验收文件资料。4.查看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及维护资料的备份归档情况
(二)机房建设:无专用机房得0分。
存在问题:1.在用网络设计不合理且无网络拓扑图。2.无专用机房。三.应用系统(总分200分 自评19分)
(一)门诊业务系统(22分)
(二)住院业务系统(30分)
(三)综合运营(h-erp)管理系统(8分)
(四)医疗统计(10分)
(五)药事管理系统(7分)
(六)体检管理系统(5分)
(七)物资管理(10分)
(八)电子病历系统(30)
(九)手术麻醉系统(9分)
(十)办公系统(11分)
(十一)系统维护管理(10分)
(十二)lis系统(18分)
(十三)血库管理系统(9分)
(十四)pacs系统(11分
(十五)院感系统(10分)
存在问题:按数字化医院标准,应用系统为15个,我院目前只有 功能极不完善。
四、应用集成(总分70分 自评0分)
(一)外部接口 1.各类医保(含新农合)接口 2.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口
3.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接口
(二)各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
(三)集成平台 存在问题: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口;无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接口;各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集成平台无或不达标。
五、信息安全(总分90分 自评9分)基础设施安全
1.2.3.实现内、外网隔离* 4.重要业务系统数据级备份* 5.6.7.8.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9.10.11.12.13.14.15.实现异地数据备份和应用容灾
存在问题:要求达到的15个标准,我院只有3个(实现内外网隔离;重要业务系统数据级备份;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相差甚远。
应用系统安全 身份认证
1.户账号申请、审批、变更及撤销工作流程
2.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登录名、密码,实现受控和分 段管理,提供相关管理文件
3.应用系统的用户登录名和密码实现受控管理,密码实现加密存 储
4.his、lis、emr、pacs业务系统实现数字证书管理 信息的授权访问控制
1.具有用户授权管理模型和策略(此处应向易操作细化)2.his、emr等系统的敏感业务窗口具有操作超时自动结束会话功 能 3.单点登录功能
4.电子病历具备历次修改痕迹保存且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 人员信息 5.主要应用系统具有系统维护升级、关键数据删除、修改等操作 日志
患者隐私保护非正常医疗服务(如归档电子病历的调阅、复制和 打印)中患者信息的提取实行匿名化服务。存在问题:身份认证、信息的授权访问控制、患者信息的提取实
行匿名化服务等应用系统安全上存在功能不足,欠缺相关文件和操作流程。信息安全等级评估:现场查看医院在管辖其的公安部门进行相关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备案的证明材料,医院级别与对应的等保级别应相 符。存在问题:欠缺信息安全等级评估相关材料。
六、信息利用(总分60分 自评12分
(一)信息分析与利用 1.具有院长决策支持系统
2.能实时查询数据,数据自动在业务环节中产生(支持门 诊、住院、手术等总体动态查询,关键管理指标查询,系统间融合查询以及对比分析功能)3.具有专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系统 4.支持各业务系统分级授权查询功能
(二)便民服务与信息公开 1.具有费用查询等自助系统 2.具有价格公示系统 3.具有预约服务系统(院内预约、诊间预约、短信预约、健康河南云平台预约)(4分)4.具有健康咨询服务系统(三级随访、咨询网站等)具有 医院门户网站 5.具有医院导诊服务系统
6.与健康河南云服务平台已衔接,并能及时更新数据
(三)信息反馈及建议 1.医院信息部门有无向上级部门(院领导、卫生局、卫生 厅、督导小组)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使用的意见反馈,反馈建议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2.医院信息部门的反馈建议是否被上级部门(院领导、卫 生局、卫生厅、督导小组)采纳,是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存在问题:信息利用审核标准共包含3大项12小项,我院目前只能做到简单的综合查询。距离标准要求有太大距离。
三、2015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通过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自评,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解决这 些问题还需要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大家的不懈努力。医院等级对一个医 院来说至关重要,2015年起,凡申请医院等级评审或复核的医院,都须先经过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恳切希望领导班子对医院信息化建 设能再更多的给予一些关注。
新的一年,信息科将继续提高各项工作水平,提升科室成员素质
能力,规范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内容,并为各科室发展提供支持。除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本科室管理范围内各项日常工作外,重点放
在加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落实完善在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自评 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计划如下:
1.建议并希望院领导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关注力度,对信息化建设 有关的计划、方案、预算、进度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年 不少于4次。加大信息化投资并作为信息化专项投资,投资额 不低于年总收入的1-3%。
加刻一枚信息科专用章,明确职责,理顺采购、领用、维护等 环节,加强信息耗材的购进和科室领用及维护的管理,严格控 制购进价格和领用条件。做到开源节流,便于维护,运行安 全。
3.建立联合查房、协调会议的沟通机制。
4.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设 置和分工不合理的问题也甚为关键。医院除了应加强专职技术 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完善人员录用、培训、考核等培养制度。5.6.7.8.9.还应在新的医院信息系统上线之前,考虑增加2-3名专业技术人员。完善计划。包含工作任务、工作分工、经费预算。建立完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按数字化医院标准,积极配合院方完成医院信息系统的前期调研,及下一步招标、采购、安装工作。根据医院整体搬迁计划,对新院区网络架构布局进行调研,为提供合理的网络拓扑图及方案(包括标准专用机房)做前期准备。我院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较标准有很大差距,要达到标准,在软硬件上需要巨额投资,医院一下拿出这么多钱也不现实。在目前状况下,不定期对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经费预算:200-400万元。医院不搬迁的话,老院区信息化的 人员分工: 更新改造预算为200万元(详见招标文件)。搬迁的话预算约400万元(需要进一步调研确定)。xxx,主持信息科工作,负责全面,主抓管理。xxx,主要负责网络维护,兼职统计工作。
xxx,主要负责统计工作、宣传版面制作,兼职网络维护。
第五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附件3
建议项目范例
(项目目标与任务、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一、目标与任务
(一)项目研究目标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联合国内3~6家大型神经内、外科中心,建立3~6个综合性技术转化基地,形成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团队,初步建立集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学科建设、项目研究四位一体卫生技术体系。
通过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降低脑血管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致死率、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1.基础数据: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探索项目监管、技术推广、疾病预警的新模式;
2.预防干预:建立适当的卒中二级预防督促和宣教体系来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形成适合国情的抗栓药物的分层用药指南;
3.疾病诊断: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范并制订垂体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标准,选择可有效指导个性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并指导临床治疗,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其推广到其它种类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打好基础;
4.疾病治疗:①脑血管病:将推广与转化3~5项适宜技术;研发与推广2~3项关键技术;使示范区医院治疗关键绩效指标达标率较前相对提高5%-30%。其中溶栓比例相对提高3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80%,致残率相对下降5-8%,出血率相对下降15%。抗血小板应用比例相对提高1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50%。卒中复发的相对危险度降低15-22%。初步建立国家级脑血管病转化医学中心,形成以三级专科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示范基地的转化模式。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建立1~2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技术的研发、推广、示范基地,提高神经外科整体诊疗水平,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二)项目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分解和技术路线 1.项目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分解
对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所急需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证后,将首先启动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工作,以疾病的早诊早治、个性化治疗和微创诊疗技术应用为主线,在基础数据、预防干预、疾病诊断和疾病治疗4个方面展开初步研究。
(1)基础数据
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 以网站为中心,将设置行业主管部门用户、项目组成员用户、医生用户、患者用户的不同权限,开放相应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任务监督、财务监管、成果共享、定期网上汇报项目进展、远程会议;医生网上培训、多媒体形式的技术推广;患者疾病宣教、网上会诊、网络随访等内容,将其打造成面向各级终端的服务型网站,探索项目监管、技术推广、疾病预警的新模式。
(2)预防干预
本着“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预防为主”的原则,初步建立包括群众健康促进、早期预警症状识别、早期临床干预等环节的以疾病早诊早治为核心的预防干预体系。
① 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转化与推广应用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连续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高危人群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作用。本研究预计在全国15家医院建立示范基地,入选2000例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卒中风险评分即ESSEN评分≥3分),随机分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卒中复发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以建立适合国情的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筛选和实施路径。
②抗血小板规范化治疗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规范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丰富、适应证最广的抗血小板药物。建立包括100个推广站在内的中国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完成100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登记研究,并进行1年随访工作;了解目前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与患者结局事件复发的相关性;建立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明确不同病因亚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如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等。形成适合国情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用药指南,将更好地指导中国神经内科临床医师的规范用药。
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主要研究拟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试验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与单阿司匹林用药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人群3个月内发生或再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出血性)风险的作用;比较两种治疗组的安全性。预计研究在全国80家中心展开,入选2000例受试者。
(3)疾病诊断
选择国内3~5家大型神经外科中心15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制定垂体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标准,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的分子标志物用于临床指导个性化治疗;初步制定垂体瘤诊疗规范。
垂体瘤分子病理诊断指导个性化治疗
通过仔细研究比较,选择国内外应用基础研究中已有共识的几种与垂体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的几种分子标志物,并应用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分别选择100例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患者,通过RT-PCR检测患者肿瘤标本DR2-L、DR2-S、ESR1、PTTG和SSTR1~5表达水平,按照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将病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药物疗效,统计学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4)疾病治疗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死、致残率高的现状,以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为核心,进行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失治疗相关技术三个方面相应技术的研究、转化与推广应用,逐步降低该类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
①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在40家三级及以上医院、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推广与示范3~5项基本成熟的符合循证医学指南的适宜技术,并联合2~3家大型神经内科中心,研究、转化2~3项脑血管病关键技术,推动我国脑血管病综合防控水平的提升。
A.rt-PA溶栓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完成登记溶栓病例信息600例,评价质量改进策略效果;提高溶栓比例及规范应用程度,降低致残率,降低溶栓出血率;3h组与3~4.5h组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否相当,为更新中国指南提供证据;研究能够良好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指标来帮助筛选适宜溶栓患者。
B.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制定及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制订与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制订包括: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干预手册和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稽查指标与流程;同时,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包括评价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的效果以及对医疗机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持续技术转化推广,建立40家中国卒中医疗技术转化与推广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完成8000例患者登记,提高卒中医疗服务质量。C.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与推广
3年内通过对10家示范基地医院推广颅内动脉瘤诊疗常规和基本操作技巧,拟完成病例1000例,探讨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完善和改进基本操作常规。
D.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和推广
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临床资料并组织专家分析、讨论,初步制定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技术规范,3年内通过在10家示范基地医院的推广应用,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常规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指南。预计临床应用研究在全国10家神经外科中心展开,入选病例1000例。
E.急性动脉瘤性颅内出血介入治疗技术的转化、研究与推广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急诊动脉瘤性脑出血诊治流程和操作指南,并通过3年内对连续的急诊处理的动脉瘤性脑出血病例500例,探讨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完善和改进指南,并在全国推广。
F.新型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规范和推广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技术指南。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验证操作指南的效果;3年内对连续的急诊处理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各250例(两组共500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总结和推广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技术。
G.不同栓塞材料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性价比及疗效的综合研究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不同动脉瘤栓塞材料(最昂贵的进口生物涂层弹簧圈,价格中等的进口裸弹簧圈,和廉价的国产弹簧圈)的细节化技术指南;然后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家单位的平诊动脉瘤栓塞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50例,分别使用进口生物涂层弹簧圈,进口裸弹簧圈,国产弹簧圈。验证操作指南的效果,总结和推广性价比最高的栓塞材料使用方法;将该技术进行推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个性化治疗及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根据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选择国内4~5家大型神经外科中心 5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依据选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行长期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根据结果制定垂体瘤的诊疗规范,并对现代神经外科的微创诊疗技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筛选、规范、整合,按不同种类疾病特点,个性化分析,评估各种微创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并将其结果在10家省级医院首先示范与推广。
A.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垂体瘤的规范化治疗
首先组织专家初步制定垂体瘤诊疗规范,包括:首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内分泌化验结果,对病人进行总体评估,然后分别行手术(神经内镜下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开颅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普通放疗和γ刀),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根据WHO标准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病人症状、体征和术后影像学和内分泌改善情况选择相应辅助治疗。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连续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000例垂体瘤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组内所有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规范化治疗的远期效果。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标准化的垂体瘤诊疗操作规程。
B.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a.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
总结已有经验,组织专家探讨并以专家共识的形式初步建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的规范,多中心选择1000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患者均严格依照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接受标准化诊治,对照组仍沿用传统诊疗方式,通过对全体入组患者的随访,比较两组在降低手术死亡率、致残率、住院治疗费用以及后期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评估各项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评估整体治疗规范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并加以进一步完善。建立并完善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所获成果向10~15家省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推广。
建立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的操作标准
针对促进显微神经外科发展的新技术,包括术中神经功能监测技术、神经导航技术,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分析每种技术的有效性、风险性。各选择500例病人,并选择相应对照组病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手术效果的对比、分析,建立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的操作标准,保证手术安全,提高肿瘤全切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b.神经内镜技术
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的操作规范
通过总结原有经验,并组织专家研讨,初步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500例鞍区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评估神经内镜鞍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先进性,并将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同时改进颅底重建技术,采用术中选用多层复合材料修补鞍底的方法,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使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低到1%左右。将该操作规范在5-10家医院中推广,使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降低医疗费用到原有水平的2/3。
建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操作规范
通过总结原有经验,并组织专家研讨,初步建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400例颅底肿瘤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评估神经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先进性,并将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通过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明显提高颅底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肿瘤复发机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脊柱、脊髓内镜的应用
针对国内脊柱、脊髓内镜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初步评估脊柱、脊髓内镜应用的有效性和风险性。完成神经内镜下脊柱、脊髓肿瘤切除、椎间盘切除手术共100例,积累经验,进行技术储备,为后续研究中大规模开展脊柱、脊髓内镜手术,减少病人创伤奠定基础。
c.γ刀技术
总结分析10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瘤治疗资料(良性:听神经鞘瘤、垂体瘤、脑膜瘤;恶性:脑转移瘤),初步制定γ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选择多中心1000例连续接受γ刀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照γ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效果,并对本组患者肿瘤变化(MRI检查)、症状缓解/恶化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等情况长期跟踪随访,评价γ刀的长期治疗效果。通过该规范的推广应用,将使γ刀对颅内良性肿瘤的控制率达到90%以上,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达到获益最大化的疗效终点。
d.建立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推广示范点
针对目前国内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地区差异大,尤其是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结合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操作精细、掌握困难、须经长期培训的特点,通过建立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推广、培训基地,面向全国进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各种培训班的举办,发挥大型神经外科中心的技术优势和辐射效应,长期、持续的为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计划每年培训20~40名神经外科医生,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基层医院各占1/3。
重点选择国内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型医院,同时考虑到区域的分布特点,建立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推广示范点,主要面对地区内神经外科医生,定期举行本地区范围内的新技术培训班、学术会议,有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派人进行扶持、指导,更好的发挥技术优势单位的辐射效应,使神经外科新技术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二、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一)主要技术指标:
1.建立适合国情的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筛选和实施流程,使示范基地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治疗降低卒中复发率2%以上;降低病死率2%以上;降低致残率4%以上;
2.建立包括150个推广站在内的中国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临床切实可行的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分层治疗操作规程,使研究单位抗血小板应用比例较前相对提高10%,规范程度也相应明显提高。
3.建立双重抗血小板联合治疗方案,制定操作手册,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降低15-20%。
4.制订符合中国国情、临床切实可行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溶栓操作规程;建立中国溶栓技术转化网络,开发并完善急性卒中电子病历和溶栓绿色通道电子化流程管理软件;出版发行溶栓治疗专著一部,溶栓培训光盘一套;使参研单位溶栓比例较前相对提高3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80%,致残率相对下降5-8%。出血率相对下降15%。
5.通过改良Delpi法和基于国家医疗登记数据库数据开发形成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提高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建立40家中国卒中医疗技术转化与推广量监测与评价网络,登记较上一各项关键医疗考核指标相对提高5%-30%;
6.制定急诊动脉瘤性脑出血诊治流程和操作指南,降低死亡率5%、致残率5-10%和复发率降低10%;
7.制定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操作指南,降低死亡率5%、致残率5%,治愈率提高10%;
8.制定颅内动脉瘤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进行各种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技术的应用评价,分别对急性SAH病人、高级别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进行个体化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规范化治疗方案并推广。
9.制定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使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生存率相对提高5%,致残率降低5%。
10.以垂体瘤为模板,建立脑肿瘤的个体化诊疗规范,使使垂体瘤的总体治愈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80%;在10家省级医院推广脑肿瘤标准化、个性化诊疗规范,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具备创新能力的符合现代需要的神经外科人才; 11.建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的操作规范和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指南,降低复杂颅底肿瘤的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使示范区医院手术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致残率由目前的60%降低到50%。
12.建立神经导航技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技术的诊疗规范,明显降低因手术带来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3.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颅底肿瘤和颅底重建的操作规范,使手术死亡率、医疗费用明显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低到1%以下;
14.建立γ刀治疗中枢神经肿瘤的操作规范,使γ刀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的控制率达到90%以上,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使之达到获益最大化的疗效终点。
15.评估不同针刺疗法对中风患者的影响,建立针刺对中风疗效的科学判断方法。
(二)主要经济指标:如技术及产品应用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益等; 1.制定不同动脉瘤栓塞材料的技术指南。在不影响治愈率和复发率的基础上,使治疗费用降低15%。
2.通过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将间接获得深远的经济效益,节约社会资源,使更多的劳动力能重返社会,为社会建设服务。
(三)项目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等; 本项目将以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3~6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神经内、外科中心,建立3~6个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和多家共享的资源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基地建设,将之建成卫生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行业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各省市重点实验室机密衔接,良性互动。以此为基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全面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神经科学人才,形成可持续的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应用体系。促进各参研单位综合水平的提高,并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最后形成自上而下的以卫生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先导,以省级、地区级医院为中心,以区县和社区医院为基础的示范转化模式。
1.脑肿瘤个性化治疗研究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收集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记录相应的临床资料,建立中国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基因差异表达的数据库,推动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分类为基础的个性化治疗。
2.神经内镜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基地:2009年建成。负责建立国人神经内镜解剖数据库,研究、转化和推广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包括神经内镜切除颅底肿瘤的研究,颅底重建技术的研究,脑室系统病理条件下脑脊液动力学变化的规律的研究等。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转化医学研究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包括高压氧、磁刺激和针灸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
4.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研发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转化、推广和应用。
5.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研究、评估和推广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外科技术、γ刀技术、神经介入技术和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
6.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数据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
(四)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实施以技术研究、转化为导向,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合作,如建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就需要神经内、外科与影像科、病理科、内分泌科、医疗器械和医药公司及上游基础实验室的紧密合作,将推动学科融合,产生新型的边缘、前沿学科。培养大批符合现代神经科学研究需要的
新型高素质人才,充实国家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带动神经科学发展,提高我国神经内、外科疾病诊疗水平,推动神经科学的全面发展。
通过每个项目单元、子课题的顺利实施,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将培养不同类型人才,最终形成符合解决神经系统疾病重大问题的、包括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集成和技术推广人才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体系。
通过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示范区内的社区培训,培养社区医生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知识,发挥大型神经内、外科中心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初步建立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研究体系,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临床和科研协作网络,建成一批转化医学培训基地,加快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我国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复合人才。通过技术转化研究与应用,形成不同年龄层次的技术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