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007年4月,通过参加省厅组织的对全省第一批20个扩权县市担保工作的调研,结合2006年5月参加全省对第二批扩权的验收,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共经验教训,就如何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业,结合江陵县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观念。
从兄弟县市担保公司业务状况进行的调研情况来看,总体上看,担保业务工作均能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做到了“四到位”,且操作较为规范,担保业务工作有序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与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政府非常重视,公司管理规范,经营稳妥,后续发展潜力较大。有的地方公司成立初期,县市政府设立了“**县市信用担保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担保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其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及主要成员由副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与担保公司签定担保基金管理责任目标;提名担保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选,委派监事会主席,听取和审议担保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报告,考核经营情况等。市领导出任公司董事长,从审计局或财政局、信用社派人出任副董事长或公司总经理,市财政局派员出任理事,市纪委或财政局、审计局派员出任公司监事。这些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到位,为担保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力度。同时,为了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对担保对象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了禁止高风险的特殊担保,对风险控制指标具体化、数字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和抵押质押及代偿追偿制度,有利于降低担保风险。
二是搞好“银保”协作。有的地方根据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协议,如银行承诺了放大3倍倍数担保,担保1笔,担保公司就存出担保额33%的保证金,其余部分担保金公司自主选择银行未准入的贷款企业,通过银行委贷方式进行融资,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经济效益。以此培养客户,银行什么时候准入,就什么时候收回委托贷款,再实行信用贷款担保。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委托贷款也实现了公司的三倍担保收益。从信用的角度讲,公司培养扶持的客户,银行准入一户,也就是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用认可多了一份,这样的客户越多,担保公司自身信誉就愈高。从而开拓了市场,拓展了“银保”合作空间。实行与银行风险共担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化解风险。担保公司与银行按5:5比例分担风险。主要借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来化解担保公司的风险。同时对银行推荐客户也是一项制约措施。实行企业提供反担保制度。实行法人代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实行担保会员制制度。公司对参加会员制的中小企业,按企业规模大小和担保额度分别收取一定数额的风险保证金。
三是担保公司与就业局、财政局合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合伙企业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有的地方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国家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下岗
职工小额贷款出台了财政安排担保费及贴息等优惠政策。积极为小额贷款提供贷款。该项合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不仅有利于政府政策贯彻实施,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本身进行较好的推介和宣传,为将来潜在的担保客户树立了良好的担保公司品牌形象。
四是防范融资担保风险。担保公司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担保项目全过程,定期对在保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资信状况、反担保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可控风险度,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对代偿资金分别采取了法律诉讼和分期还款措施进行了有效的追偿,一是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到期未还的担保企业,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确保了担保金安全运行。
二、目前担保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省、县两级政府分别出资,政府牵头筹建担保公司,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担保工作是一个新的事物,在起步阶段,但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担保公司自身信用、抵御风险能力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一方面县级担保公司还刚刚起步,经营资产有限、经营规模不大、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尚未真正建立起强大的商业形象,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权的相对集中,与之协作很难降低其融资门槛,商业银行的协议放大倍数目前难以兑现;而一旦产生还贷风险,担保公司将承担全部代偿责任。
二是担保公司底子薄,担保风险大导致担保工作开展有限。需融资担保的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信誉度较差,存在规模小、产品市场小、经营管理差等诸多的先天不足,导致担保公司因惧贷而局限于与开行、农发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合作,局限于对地方骨干企业或政府性贷款。
三是担保具体业务操作不利于有效规避担保风险。需要大胆引进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人才。银行部门专业的管理队伍,在资金放贷上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现在担保公司就目前的条件还没有专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那么高的业务素质,再谨慎也会出现担保风险,就会出现代偿问题。
四是与银行的合作上,缺乏银行风险联动机制。贷款风险完全集中在担保公司,而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必须无条件进行代偿。从各地目前开展的担保业务情况看,均为全额担保,未有风险分担机制。没有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分担制度。
五是吸收社会资本比例过低、银行合作伙伴较少。有的地方资本金1520万元中,政府出资为1500万元(含省借调资金500万元),社会资本只有20万元。担保公司成立至今,因建行、中行、工行、农行,信用合作社提出的授信条件较苛刻,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一家协议银行,公司业务空间受局限。
三、担保公司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县市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搞好担保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担保工作中,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坚持开拓创新。如何实现政府投资为主过渡到吸纳民营资本为主,政府资本逐步淡出,变政府管理为走向市场管理,对担保公司今后和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对省到期借给各县市的担保资金是收、是缓、是扩充资本金?根据调查各县市当前的担保工作情况,各地方的担保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调查的县市中,即使进展最为缓慢的县市,现在也正有序的开展着此项业务,且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融资平台已经搭建,在担保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也与当地信用联社合作,开展了担保业务,如果对已经开展担保业务的现在收回借出的资金,无异于釜底抽薪,给当地的担保工作泼冷水,最终的结果是给当地担保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因政府资本占担保资本主导地位,社会、民营资本不够的前提下,建议省厅对已经起步,开展了担保业务工作且资金用量不大的县市,其借出资金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延期2-3年归还的办法;对于工作开展很好的县市可以适当扩充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2、明确财政监管职能。省厅应明确地方财政对地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制定和颁布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担保业务操作流程,统一资金核算办法、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统一风险金提取比例、统一担保费收取标准,对财政金融系统干部进行担保政策、业务及会计制度培训,解决各地担保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我省各地市、县市金融干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
3、切实解决与银行协作问题。关于银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会办[2006]145号)明确规定,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且必须是实效资本。为此看出,国家政策性银行门板合作的门槛较高,而且政策性银行贷款申报条件也高,如农发行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一般小企业难以达到申报条件。另一方面担保贷款融资成本偏高,如开行利率上浮10%以上、还要上交贷款额20%的保证金,加上申报平台(城投公司)手续费、担保公司担保费、企业申报银行指定审计、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报告等费用,结果是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能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又不愿报。
银保协作不协调,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县市级注册的资本金为2000万元,且货币资金为70%,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逐步放开,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担保机构的介入,能够活跃银行的贷款业务,扩大银行放贷业务范围,而且为银行放贷提供一道风险屏障,减少银行后顾之忧,银保合作是具备基本条件的,关键在于担保机构自身信誉和
承担风险的能力。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银行也需要担保机构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来促进自身发展。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时,可以适当降低协议放大倍数,通过规范运作,尽量规避担保风险,提升自身信誉,赢得银行信任,再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拓展银保合作空间。银监会可以确定担保贷款一个固定(2-5倍)的放大比例。
4、实行担保市场化运作。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的同时,政府逐步淡出,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将担保业务做大、做强。为此,在继续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运作监管的同时,还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壮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整合担保资金,由现在的政府控股、民营参股模式向民营相对控股、政府参股,政府向担保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管理模式过渡;将担保公司完全推向市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
总之,建议省厅在扶持担保业发展的同时,尽快明确地方财政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统一制定和颁布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统一担保业务操作流程,并对财政金融系统干部进行担保政策、业务及会计制度培训,吸引社会资金、吸纳社会人才、拓展担保业务,借助政府领导对担保业的重视之契机,协调银监局、经委,在起步的基础上拿出完善的方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这一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担保行抓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
第二篇:关于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思考
关于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思考
关键词:关于 做大做强 担保公司 思考
[提要]我市担保机构起步于1999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市担保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贷款融资困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宿迁新闻网讯 我市担保机构起步于1999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市担保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贷款融资困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由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监督尚待加强、担保相关的制度与法规还需完善、中小企业抵御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能力有限等,受诸多此类因素影响,担保公司的发展与壮大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我市担保行业总体情况:
担保公司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2011年初,我市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中资本实力差、经营不规范的公司进行清理整顿,目前全市共有62家担保公司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达640余人,注册资金约42亿元,平均注册资本约6800万元,2011年末在保余额132亿,平均担保放大3倍。担保贷款占总贷款比例17%,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国有公司的中坚力量在不断显现。在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上升、信贷规模从紧等多重压力下,国有担保公司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反担保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努力为中小企业拓展融资空间,在扩大担保规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末,我市在保余额前十大担保公司中,有9家为国有担保公司,前10家国有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占全市担保贷款一半,年末贷款担保总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倍,高于全市平均3倍放大规模。
业务结构日趋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规范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注册资本金的使用、经营团队建设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制订等,市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等单位对取得经营许可的担保机构进行了日常监管,把加强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监管内容,定期对担保公司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约谈公司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目前各公司的业务结构日趋合理,担保风险集中度得到有效控制,制度建设、内设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整体的管理水平不断上升。
担保公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担保公司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担保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随着担保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担保业务的运作与新品种开发显示出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担
保行业涉及金融、财务和法律等诸多专业,担保业务品种的设计与风险防控都需要专业技术与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目前,我市担保机构在专业人才和专家队伍方面的储备和培育不足,大部分公司无法涉猎工程履约担保、招投标担保、司法担保等领域,较为单一的业务品种制约着担保公司全面发展。担保收益发展难度较大。担保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保费收入,目前我市担保公司的保费标准一般在2%左右,承担的保证责任都是100%,面临的代偿风险相当大,如果出现代偿,当年将很难实现赢利。担保机构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大部分担保公司为保证股东权益会采取资本运作来实现资产的增值,甚至少数企业会出现收取客户高比例保证金或占用客户贷款资金等违规经营的情况,这一方面会加大担保公司在社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担保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我市大部分担保公司属于民资股份,资本实力不强,业务品种较为单一,处于同质化竞争的状态,而股东缺乏对资金的持续或经常性的注入热情,受业务规模限制又很难从各级财政获得风险补助,一旦发生担保代偿,金融机构扣收保证金,很容易造成担保能力缺失或面临停止银保合作甚至破产的风险。
银保合作层次还有待加深。银行对担保公司合作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对注册资本、存出保证金规模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曝出部分担保公司违规经营后,银行更是以审慎的态度对待银保合作,存入保证金放大比例不高,即使担保公司与银行签定放大5倍以上的合同,部分银行还会对担保公司进行动态管理,多会根据上级银行的要求或以信贷规模有限等理由来控制担保规模。担保公司在与银行合作谈判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与银行进行平等对话,不得不承担100%的风险,这种风险分担方式尽管是市场化谈判的结果,但贷款风险过度集中在担保公司,而不是合理的风险分散,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评估职责,甚至会引发银行转移预期风险,最终会加大担保行业整体风险。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待提高。担保对社会信用的需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的矛盾,是制约担保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目前对中小企业缺乏权威公正的信用评级。中小企业又普通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健全、经营不规范、财务不真、虚假经营等问题,各家银行又有着独立的企业评级系统,担保公司很难对小企业做出真实而全面的评估。二是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行的征信系统,这个系统只涵盖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关情况,无法了解企业民间融资、个人借贷融资的相关情况,且个人征信系统更新较慢,数据覆盖范围不足,担保公司对各类信用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查询。三是社会对信用缺失行为的惩治不足,违约成本相对较低,更加大了担保公司经营的风险。担保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
现行的《担保法》、《物权法》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担保行业的发展只是一项基础性法规。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其中针对中小企业担保提出了的指导性意见,如对资产的抵押登记,要以方便快捷服务为前提,但在具体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又会与司法部门的实践产生脱节。
当担保公司代偿风险出现后,最后选择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诉讼途径,其结果多是漫长的诉讼等待和最终执行结果的不可预知,这期间担保公司因保证金的扣除在银保合作方面将丧失更多的机会与时间成本的浪费。
行政干预是担保公司发展中难以破解的瓶颈。
担保公司在业务开展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行政干预,特别是在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中尤为突出。虽然担保公司会以各项制度和内设机构来规避各类非正常干扰,但由于国有公司财务和人事关系都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在担保项目的保前决策时来自政府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和承诺,有时很难避免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决策,但代偿风险出现后都会以担保行为是市场化运作为由将一切问题全部抛给担保公司。更有甚者,担保公司在代偿风险出现后,部分地方政府会出于保护本地其他权益人利益,以不作为或不合作的方式来阻扰担保公司处置抵押资产。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思考:行业协会要为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提供强大助推力。随着我市担保公司数量的增加、业务的扩展、规模的提升,担保行业协会在“从业自律、公司合作、业务规范、管理提升、权益维护、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加强担保行业自律,促进公司的规范提升。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担保公司学习研究担保业务的规范标准,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引导担保公司开展公平有序的竞争,维护担保行业在社会上的整体信用水平和形象。充分利用国内外担保行业的专家资源,组织不同专题、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提高担保人员从业能力,进而提升担保行业的整体素质。开展行业交流协作,推进公司间合作共赢。行业协会以开阔会员视野为目的,组织担保公司学习投融资市场最新动向,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调整,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会员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组织担保公司学习业内标杆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以会员间信息共享为目的,组织市内担保公司交流金融信息及各行各业最新动态;以加强会员协作为目的,协调公司间开展联保、共保、分保,以推动担保业的合作共赢。切实维护会员权益,组织集体对外协商。推动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交流互动,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将担保公司关心的抵、质押登记、公证、税收等有关诉求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要组织会员单位以集体协商的方式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增强金融机构对会员单位的信任度同时,突破现有风险承担的模式,既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意识,又加强了银保的合作程度,降低了担保的风险;在会员与中介机构合作前,行业协会切实做到提早谈判,要求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时效的同时,降低相关费用。为会员与企业架起沟通的桥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企业与担保公司之间交流,增强互信与信息的沟通,使企业了解担保公司的业务模式,同时能使担保公司了解企业的需求。
政府要为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为担保公司发展提供宽松有序的法制环境。
担保行业是对法制环境高度依存的行业,政府要为担保行业的发展提供宽松有序的法制环境,应及时出台与担保业相适应的相应的保障制度。一是出台相关制度对抵、质押物的范围予以放宽,特别是权属较为明确的资产,按现有法规却无法办理抵押登记的应予以明确登记机关、登记办法以及涉诉后的处置办法;二是对
抵、质押登记和公证机构的收费标准要降低,提高中小企业盈利空间,为担保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三是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探索担保公司在诉讼追偿过程中简捷有效的机制和程序。
建立健全资金补偿激励机制,为担保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担保公司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和风险时,财政支持是担保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一方面,要完善财政激励补偿机制,对担保公司开展的业务,按一定规模以上的责任余额大小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所发生的代偿损失,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代偿补助。另一方面,根据担保公司的客户范围,制定针对中小企业或个人创业贷款担保的财政扶持资金。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担保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是担保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建议政府一是引进和培育规范的信用征信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多元化信用征信服务,提高全社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二是协调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并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担保公司通过一个征信平台能够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查询。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对偷逃税款、恶意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惩治力度。
减少行政干预,为担保公司降低运营风险。一是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既要了解担保公司不是无条件承担无限风险,更要知道担保公司在银企合作中起到的作用;二是政府出台规章制度约束公职人员担保行为,对恶意串通贷款人代偿的公职人员既要有纪律上的约束,更要有经济上的惩罚;三是给予国有担保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运作,不要在具体的担保项目中以服务投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理由给担保公司无形或有形的压力。
专业化发展是担保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明确的市场定位,是担保公司发展壮大的初期选择。担保公司由于出资主体不同,经营目标不同,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需要对目标市场定位更加细化,主营范围更加专业化,通过服务对象的细分,做成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商贸流通、建筑工程、个人消费卡等不同领域内的专业化担保公司,对同一行业、同一产业集群的担保既增强了风险判别能力,又实现同一区域内公司间差异化竞争,业务的互补,避免了相互拼抢客户,累积经营风险,从而实现担保公司业务扩张,自身壮大。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担保公司发展壮大的内因。担保公司要积极引进金融、财务、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借助政府支持、行业协会的帮助,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熟悉银行业务、懂得市场开发、擅长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科学的内设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担保公司发展壮大的保障。担保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明确部门职责和员工岗位要求,制定清晰的业务流程和可操作的保前考察、风险审核、保后管理工作细则。通过担保业务与风控的前后台高效对接,建立顺畅而又相互监督的内部机构,把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落在实处。通过保前调查与保后回访的角色互换,借助外聘专家组建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和公司决策委员会形成风险识别、风险承担与风险有效控制的决策机
制,保证担保公司的稳定发展。
加入再担保体系是担保公司发展中分散风险的重要措施。
再担保是担保基础上派生出来,是分散担保业务风险的有效方式。根据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的有关合作条款,担保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申请成为省再担保公司的主办或承办担保机构,担保项目的保费收取按约分配后,发生担保代偿后进行责任分担,加入再担保体系是中小型担保公司抵抗行业性、区域化、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同创担保公司王兰建
第三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农业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459
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版图总面积359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0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水田55.5万亩,旱地24.5万亩。
麻城有着悠久的种菜历史,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种菜技术力量雄厚,适宜发展蔬菜生产。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蔬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蔬菜产业发展的初步成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实际,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市发展蔬菜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作出了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1999年市委市政府又把蔬菜产业列入我市“五条特色经济带”,不断加大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力培植区域性主导品种,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发展路子,蔬菜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04年,我市蔬菜板块面积12万亩,是1996年的两倍,其中大棚菜5万亩。全年蔬菜复种总面积30.3万亩,鲜菜总产量69.26吨,产值3.5亿元,系列产值5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地坚持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基地产出率不断提高。
三是蔬菜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我市蔬菜主要销往安徽、河南以及本省的武汉、黄石等20多个大中城市,外地长期来我市运菜的车辆多达有100多台。初步形成了以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运销大户、农村经纪人以及蔬菜协会为纽带的外联大市场、内联大基地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是种菜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大棚蔬菜年均亩产值6500元,年均亩纯收2800元,是“棉+油”的3倍;2004年全市年均亩纯收3800元,是“棉+油”的4—5倍,2005年全市大棚蔬菜平均亩纯收预计可达4100元,将是“棉+油”的5—6倍。宋埠镇彭店村是我市蔬菜种植水平较高、效益最好的一个村,该村1200亩大棚蔬菜,今年预计平均亩纯收可达6000元以上。由于种菜效益好,该村实现了“三个80%”,即80%耕地种蔬菜,80%的劳力种蔬菜,80%的收入来自蔬菜,成为我市依靠蔬菜致富的第一村。
二、主要作法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策推动。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蔬菜产业又是一个高投入,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争取国家扶贫贴息贷款1500万元, 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以及本级财政无偿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扶持大棚蔬菜的发展,重点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确保基地“三通”,即水通、路通、电通,在发展初期政府无偿提供大棚钢管,引导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对我市境内装运蔬菜的机动车辆在运输途中和蔬菜交易过程中,运管、交警、工商一律免查有关证照手续,城建部门免收占道费、卫生费、尾气排放费,106国道麻城收费站免费通行;三是加大科技投入。1999年以来政府出资以年薪2.5万元从安徽和县聘请有丰富种菜经验的“土专家”和本市蔬菜专家分别到四个重点乡镇驻点指导,并不定期邀请外地蔬菜专家现埸授课指导,实行土洋结合,有效地解决“种
菜难”的问题。
2、机制促动。要保持蔬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仅有好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一是政府扶持促动。为了推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在政策、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大力扶持,从1996年蔬菜产业发展起步至2003年期间,我市大棚蔬菜的发展依靠政府无偿投入,2002~2003年进入了政府高投入阶段,如由政府统一购买大棚钢管,无偿发给农民使用等,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市场推动。政府包揽的扶持办法,虽然在产业发展初期对促进大棚蔬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农民产生依赖思想,不扶持就不发展,不能实现“责、权、利”有机结合,大棚钢管政府投入,农民无偿使用有权有利无责,种好种坏责任心不强,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认真总结反思,我们认为必须要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2004年我们开始推行大棚产权制度改革,将原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蔬菜大棚进行产权置换,建立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管理机制。对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钢架大棚全部实行卖断或租赁经营,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原大棚使用者一次性买断大棚所有权,对新发展大棚实行“买一奖一”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变政府包揽为以奖代补。收取处置钢架大棚的资金由各乡镇存入财政专户,用于乡镇大棚蔬菜的滚动发展。通过推行大棚蔬菜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乡镇和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大棚种植户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大棚蔬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从农民手中收取购置大棚钢管资金158万元,市财政配套近200万元,新发展钢架大棚750亩。
3、品牌拉动。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蔬菜作为商品,同样需要有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对于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现代消费需求,我们把生产绿色食品蔬菜,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我市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编制了《麻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菜农和市民的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38种高毒、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28种中等毒性以上的限用农药进行了公告,狠抓源头治理,净化农资市场,同时积极推广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确保蔬菜无害化生产;四是积极组织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产品的申报,已申报无公害基地2个,无公害产品1个,培育蔬菜名牌,增强农业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
4、服务带动。农民在发展蔬菜生产中所面对的主要难题是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埸的对接?如何延长产业链条等等,这就都需要我们政府搞好服务。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才能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服务上,我们重点抓以下四点:一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优势,捕捉市场供需信息,每年根据蔬菜行情及时发布产销趋势预测,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种什么,“牵着市场手,跟着市场走”;二是抓科技服务。不断加大科技宣传普及推广力度,每年市乡两级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组织蔬菜技术培训近百场次,培训种菜能手和“明白人”上万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10余个,大棚蔬菜的主导品种辣椒每两年更换一次品种,大棚长寿无滴膜、四层覆盖技术、延秋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嫁接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微滴灌等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三是抓市场服务。首先是加强市场建设。按照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年吞吐量15万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一个——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蔬菜销售为主的集贸市场24个。全市50%的蔬菜通过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销往外地,年成交额达到2.25亿元。改造、建成恒温库3座,总容量2万吨,年吞吐周转各类蔬菜产品10万吨,为蔬菜产品的储藏保鲜和保障蔬菜产品的销售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抓销售队伍建设。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传宣引导、扶持鼓励、建档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评比、奖
励先进”的一系列积极有效办法,建设蔬菜销售队伍。通过宣传引导,组织成立了农民蔬菜协会12个,发展营销大户200多户,专门贩运蔬菜车辆200多台,专门从事蔬菜营销的人员1000多人,全市80%以上的商品蔬菜种植户与这支销售队伍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现,产品市场幅射面越来越广,除就近占领了武汉、黄石等有关大中城市外,有些品种如反季节辣椒、番茄等产品已远销到上海、深圳等市场。他们的推销量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20%以上,为我市蔬菜产业化经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几点体会
从近几年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是在广大农民群众基本解决温饱以后,各类农产品丰年有余,有的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农民增收的步子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而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继续巩固国内市场地位,困难还比较大,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标准化之路。三是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一项弱质产业的农业,差距将会逐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化农业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产业化。
近两年麻城蔬菜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省内特别是国内蔬菜先进县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地规模不大;二是蔬菜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鲜菜的保鲜加工转化率低;三是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再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上规模。力争3~5年内把我市蔬菜板块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其中大棚发展到8万亩,全市蔬菜年产值过10亿元,系列产值达到15亿元。
二是要树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3~5年,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8~10个,实现年加工转化鲜菜5万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是抓市埸。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按照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加强对运销大军的协会式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培植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订单生产、合同农业、股份制农业,使企业、基地、农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五是强科技。不断推进标准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由蔬菜大市向蔬菜强市的跨越。
第四篇:关于支持北票市辣椒产业做大做强的报告
关于支持北票市辣椒产业做大做强的报告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
按照您对北票市辣椒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农委组成了李忠国副主任牵头的工作班子,在前期派调研组深入北票市实地考察,与当地有关部门会商、洽谈的基础上,近日,我们又邀请朝阳市农委、北票市政府召开了“落实省长批示精神会商会议”,对做大做强北票市辣椒产业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
一、当前国内外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辣椒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头号辣椒消费国印度约为1380万亩,辣椒的发源地墨西哥约为255万亩。我国鲜椒产量近280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270多亿元,同时每年还以9%速度逐年增长。而印度和墨西哥两国的辣椒产量加起来还不足500万吨。
我国辣椒产品出口持续增长,韩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诸国已经成为我国辣椒贸易的重要伙伴,日本进口辣椒90%来自中国,墨西哥就有三分之一是从中国进口。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干椒、速冻鲜椒(整椒或切片)、辣椒粉、各种辣椒酱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辣椒出口到其他国家后,有40%被分装进入超市或者批发给餐馆,另外60%进入工厂加工辣椒酱 1
或辣椒粉。欧洲市场主要是以辣椒粉或酱的方式来消费。
辣椒在国内销售利润不多,但销往国际市场,利润可以成倍提高,其中销往美国的利润可高达20%,再加上农产品出口享有退税政策,辣椒出口可以椒农和加工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
二、北票市辣椒产业的基本定位
我国辣椒种植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其中以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个省区为重点辣椒产区,贵州虾子镇、云南稼依镇、河北鸡泽、山东武城、吉林洮南等区域性辣椒集散地享有盛誉。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北票辣椒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全市30个乡(镇)中,辣椒重点乡镇达到26个,2007年栽植辣椒农户达到4万户,种植面积20.6万亩,产量4万余吨,年产值3个多亿。仅靠辣椒产业一项,农民户均增收8000元。北票市已经建成一个辣椒专业批发市场,拥有经纪人200余人。但是,通过与国内辣椒生产专业县比较可以看出,无论从种植面积、椒农数量、年产量、年产值,还是出口创汇、深加工企业规模、专业市场数量、经纪人活跃程度等指标,北票市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以算术平均法计算,辣椒十强县的辣椒平均种植面积为40万亩,平均亩产干椒为220公斤,平均年产商品干椒接近10万吨,按市场价格按每吨8000元计算,十强县县均实现产值8亿元。北票市此前获得十强县荣誉,靠的是辣椒品质、色素含量和其它营养物质指标上名列前茅。
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北票市辣椒产业发展很快,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实现辣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大作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三、各方措施
经过省农委、朝阳市农委、北票市政府三方坦诚、务实的会商,一致认为将北票市辣椒产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各方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省农委方面,要给予北票市辣椒产业具有可操作性的帮扶。
从近期看,省农委将从四个方面入手,立即开展工作:
1、发挥网络和热线优势,迅速“炒”热北票市辣椒品牌。由信息中心牵头,依托辽宁金农网,在2009年6月以前建好北票辣椒中、英文网站;依托12316金农热线,为椒农提供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性技术问题提供专家支持,为经纪人提供牵线搭桥式销售配对服务;依托中优商务网,面向韩、日两大区域,联络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为当地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积极探索辣椒电子商务模式。
2、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销售渠道。组织北票市参加明年9月在沈阳举办的“辽宁省暨沈阳市农产品博览会”和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参加明年2月在东京举办的“日本食品展”和7月在吉隆坡举办的“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展”,减免参展费用,并协助组织展销和贸易洽
谈活动,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
3、帮助椒农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上半年引导北票市建立辣椒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倾斜,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示范社,协调各方面资金补助。
4、协助招商引资,争取产业贴息等政策扶持。针对北票辣椒发展基本靠原料外销的弱点,我们已联络大连隆海兴物流有限公司等7家省内企业,内蒙古天红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省外企业,要加大撮合力度,积极促成有关企业落户北票,建立起发展的产业链条。在产业贴息等方面,给予北票市扶持。
目前北票市的辣椒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生产性特征明显,必须把面积、产量、产值、利润、利税、结构、市场销售、农民收入等方面统一起来考虑并做好。因此,从长远看,我们要帮助北票市做两件事,一是帮助研究调整结构,走多样化发展道路;二是帮助研究建立辣椒产业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条。
(二)朝阳市农委方面,从六个方面加大对北票市辣椒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推广辣椒覆膜。为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朝阳市农委拟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将辣椒覆膜纳入玉米覆膜优惠范畴,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二是引进优质高产品种。朝阳市种子站、蔬菜站将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引进适合北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辣椒品种,在2—3年内更新更换低产劣质品种。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利用朝阳农情,大力宣传北票辣椒产业和发展动态,提高知名度,积极创造产业品牌。
四是努力提升产业基地水平。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品质、增加技术含量、实施产业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等措施,全面提升辣椒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和生产水平,力争2009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五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组织广大农户变千家万户无序分散经营为有组织合作式集约经营,通过1—2年时间,以乡村为单位建成适合产业发展的辣椒生产经营合作社。
六是纳入朝阳市产业基地管理。支持辣椒产业基地建设,北票辣椒产业基地享受朝阳市产业基地优惠政策。
(三)北票市方面,把辣椒产业做大做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北票市市政府拟于近期就辣椒产业做大做强的潜力问题、实际指标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辣椒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将辣椒产业做大做强列入政府议事日程,集中财力和精力,坚决做大做强。
四、需向省政府报告的几个问题
在调研和会商的过程中,北票市结合该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向省农委多次反映了关于该市今后辣椒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应予支持。
一是扩大辣椒生产规模,需新打水源井2000眼。该市计划用2-3年时间,新增20万亩辣椒栽植面积,需新打水源井2000
眼,按照当前成本预算,每眼井需要资金2.5万元,总计需要投入资金5000万元。
二是强化新优品种应用,需建设各种基地1750亩。目前,新优品种应用面积只占现有辣椒栽植面积的10%左右。计划新增试验田150亩,高产科技示范园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500亩,设施种苗供应基地100亩,需投入资金492万元。
三是加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需新增建设面积10万平米。计划在马友营辣椒专业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改(扩)建,提高标准,增加面积,完善设施,建设面积为10万平方米,预计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
特此报告。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
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古塘乡地处涟源市西北部,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乡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以“基础建设强基础,产业发展带产业,项目实施争项目,稳定工作保稳定,作风建设促作风”的思想理念,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乡乡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乡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乡域经济、提升乡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古塘乡的发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根据山区优势,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乡域经济定位要准。立足我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的方针,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的原则,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重点搞好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古塘乡将力推四季工程:春赏梨花、夏避酷暑、秋品梨子、冬赏雪景进食补(本地猪牛羊肉药材等),促使农业集约化、特色化的发展并依托山水必将引来“金凤凰”。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实现以工促农。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要“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
1术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结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本要素,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业发展由以粗放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型再生产为主,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备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枫木贡茶茶叶有限公司,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借以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根据古塘自身的特点,以工业促农业,以农业带三产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逐步从地下转到地上,从煤矿为主的经济转为农业特色产业结合经济模式。
(二)发展乡域经济要整合农业观光旅游。古塘是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后花园,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资源古仙界,更有车田江水库和大江口水库南北相望。更进一步充实旅游景点,充分利用境内地广山多的特点。发挥典型的丘陵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为26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600mm的优势来大面积种植落叶水果。在丁家、望岩、肖家、破石等村的公路沿线种植2000亩金秋梨,保证阳春三月梨花一片,香郁葱葱;金秋十月梨子满山,硕果累累,又为旅游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根据自身条件,强基础,促发展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搞好新城开发。乡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在乡村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融入乡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全面实施《古塘乡(2011—2030年)城镇规划》,拉通绕城公路,使古塘集镇区扩容提质,搞好新一轮城镇开发,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发展乡域经济要做活“水”字文章。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脉,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集中供水工程的作用,解决古塘大部分人的饮水问题。同时依托车田江水库和大江口水库来充实古仙界旅游,在古塘建设渡假村避暑,大力发展家乐,品乡里乡亲的土菜,促进一方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发展乡域经济要扶持民营经济成立合作社。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村是民营企业的“发祥地”,要壮大民营经济,立足本地资源, 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古塘乡的民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以煤矿为主,药材水果为辅,发展辐射作用有限。群众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愿望不强,思想还处在吃“大锅饭” “唐僧肉”的思想。要积极引导与利用民营资本,吸引民营资本等进入农村领域,大幅度增加对乡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量,创新其经营理念,引进全新的动力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带动金融资金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农村,从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速乡域经济发展。
三、根据现有基础,做特色,增规模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培育特色经济。根据我乡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充分发挥高山优势,金秋梨和药材是主导特色经济,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使原有的万亩之乡更进一步充实,使之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特色经济是加速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彰显特色产品为重点,着力提高规模生产经营水平。发展乡域特色经济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规模,做强品牌。
(二)乡域经济发展要增大投资规模。发展乡域经济,需要构建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抑制农村资本外流,引导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支持乡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与投资体制,培育农村金融机构,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乡的信贷投放,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组建各类投资公司,形成支持乡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合力,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重点推动农村融资担保公司、农村创业投资基金等的发展。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一是对政策支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发挥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二是可扩大商业银行支农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用利益来驱动商业银行加大对乡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根据既定目标,优环境,保稳定
(一)乡域经济发展要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乡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优化社会服务环境,为乡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倾心打造“亲商、敬商、扶商、富商”的投资环
境,全方位营造聚财聚智的“洼地”。树立“招商引资兴乡,优势产业富乡”的经济发展思路,超前谋划、精心策划,充分发挥本乡乡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筑巢引凤,借船行舟,谋求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要搞活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平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其次要改革户籍制度,重点是要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福利差别,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后要加强公共基础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小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乡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预。
(二)乡域经济发展社会要稳定。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全局,也是群众最质朴、最起码的要求。首先强化责任下移。大力提高村干部、驻村干部、片长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思想认识和敏感程度,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在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的责任。要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对全乡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目标管理重新进行修订,增大村级一块的综治维稳责任,并下拨一定经费作为各村综治、计生、安全等基础工作的完善。明确村支部书记为综治维稳专干,并设立50元/月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其次强化排查化解。政法线、驻村干部要深入村组、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排查矛盾纠纷。对一般性纠纷矛盾,由村支两委、片长、驻村干部负责化解,做到一般矛盾不上交;涉及信访维稳、农企矛盾等由综治办、信访室、企业办、派出所早介入、早调处,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巡逻力度,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单位的巡逻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安全的满意度。第三强化依法打击。紧紧握好依法打击重拳,对各类违法犯罪要露头就打。特别是对计划生育暴力抗法、阻扰煤矿正常生产、扰乱税费统征秩序、破坏城镇规划实施、蓄意集访闹访的人和事,要不顾身份、性别、年龄,不留情面、不留余地坚决打击到位。
(三)乡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要稳定。乡域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朝令夕改,必须拥有良好的战略,应把乡域经济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古塘乡采用专家结合乡乡党政领导、村委、知名人士的模式,多次论证、召开答辩会、交流会,制订了三十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执行了五年时间,对本乡发展起到了“引路灯”作用,各项工作得已有效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