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战略创新 加快做大做强
加强战略创新加快做大做强
——一论企业创新
本报评论员
战略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灵魂,是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事实证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为维持其发展优势,必须不断地追求成长,而战略创新则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可以说,企业的战略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要实现跨越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强力支撑。临沂大企业集团数量偏少,主要原因就在于战略创新不足。市政府提出“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最关键的路径是搞好存量支撑,把现有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当前,我市很多企业缺乏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在战略发展目标设计上普遍存在着境界不高、定位不准、模式不新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要完成“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战略创新至关重要。
加强战略创新,企业家境界要高。作为企业战略的关心者和制定者,企业家是战略创新的灵魂。可以说,企业家的创新境界高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家,必
1须具备创新性思维。如果说,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是“1”,金融、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0”。没有企业家的境界这个“1”,“0”再多还是“0”;只有“1”立住了,后面“0”越多,企业规模才能越大。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境界和水平,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底线思维,来谋划企业发展目标,把企业引向正确方向。要分层次、分领域抓好企业家培训,着力培养企业家洞察力、决策力和意志力,加快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战略创新,企业发展定位要准。企业定位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走向和命运,一个企业应有自己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战略定位。要对市场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找寻需求亮点,探寻发展趋势,立足挑战机遇,分析自身优劣,确定发展思路。要坚持顶层设计,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系统性”的原则,进行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把战略目标转化成年度任务,一步步往前推进。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全球化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盯住世界产业发展最前沿,加快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抢占产业制高点。
加强战略创新,企业盈利模式要新。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企业在寻找和创造利润时,关键是要设计一个高度有效的盈利模式。现在我们好多企业家没有很好研究自己的盈利模式,靠什么盈利,靠哪个环节盈利,一概不清楚。要认真分析自身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和屏障在哪里,研究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盈利模式,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要选准盈利模式,抓住盈利环节,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手段、经营体制和经营策略,实现企业效益爆发式增长。
战略无定式,战略创新无止境。只有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企业,才能敢为人先,做大做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勇立潮头。我们相信,随着“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的顺利推进,我们一定能够培植出一批骨干大型企业集团,支撑起临沂经济的“大厦”!
第二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临武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培植龙头企业,极力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临武县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820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就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其中: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的总产值是26250万元,同比增长30.21%、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15119.8万元,增长188.24万元、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3860万元,增长9.66%、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总产值也达到了1035万元,增长95.28%,全县市级龙头企业的税收达到了1268.1万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的实交税金达到846.8万元,全年共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8.1万亩,同比增长8.64%,共带动农户79099户,增长7.5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产值37918万元,增长28.51%。全县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个,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
二、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临武舜化鸭业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分别是:临武金福薯业公司、临武县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鸿源果业有限公司、临武县舜峰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同益春发农庄、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武县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武县舜玉商贸有限公司以及舜丰源芋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产值达到53944.6万元,同比增长
50.74%。一直以来,全县始终坚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和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各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7.9万户。比如:舜华鸭业公司不仅带动农户养鸭,还带动了油茶、辣椒、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化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全县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围绕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并且实行区域化布局,连片开发,重点抓好了以“三河”沿岸乡镇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等10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大冲等8个乡镇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带,以花塘、三合等为主的优质玉米生产带,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为主的养殖带,以万水、麦市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以南强、花塘为主的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以西山林场、武源为主的楠竹开发产业带等八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各类上规模的种养基地185个,同比增长24.6%。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极积发展种养专业村,比如:城关黄皮山为代表的红心桃专业村、双溪贝溪为代表的商品蔬菜村等等,同时还充分发挥种养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一大批农户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科技为支撑,产品质量有保证
全县围绕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实施,继续打造舜华鸭业、舜溪香芋、舜峰食品、舜玉米酒、舜桔果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全县共建立了以脐橙、辣椒、红薯、红心桃、水稻等为主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二是认真抓好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生产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可追溯制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把好质量关。舜华鸭业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了一整套的检测检验程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标准,产品不仅通过了OS认证,还率先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了国家免
检产品资格,使公司在市场准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各个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就推出了以“粽情粽义”“粽情粽礼”为主题文化的临武鸭肉粽产品以及以中秋团圆为主题文化的“舜华鸭月夜”礼盒,近几年,舜华鸭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研发了舜华临武鸭、舜华东江鱼、舜华湘西牛、舜华端午粽四大系列一百六十多款产品,拥有专利产品8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临武山水鸭天下”的文化内涵,并且“舜华”牌临武鸭连续多年获得多项奖项,其产品标签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成为中南地区鸭类第一品牌;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冲辣椒酱被评为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农产品金奖,以及新开发的产品如东山紫姜、西山辣酱肉、腐乳等,反响良好,很受顾客喜爱;还有金福薯业公司的粉丝系列产品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牌”,同时还被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四)加大品牌宣传,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全县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隆重推出了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在各大报纸杂志也做了宣传报导,同时在各大卖场也做了深度的促销活动,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特别是临武鸭的广告已经享誉全国;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临武的特色产品,这样就有效地把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同地该县还抢抓各地展销良机,精心策划,精品包装,把加工产品推向国家、省市级农博会展,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地与各省市以及各大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在长沙、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点,大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特别是舜华临武鸭如今在南航和东航的飞机上、在北京西站开出的列车上,以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的各大型超市里,都有临武鸭的销售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中介组织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中介组织是连接各种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到目前为止,该县已经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这些中介组织相对来说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对农民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大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是松散的,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大量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养技术。要完善绿色安全种养模式,把好农产品的源头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如今该县大部分农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是采用传统的种殖、养殖技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上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难以保证我们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需要,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三)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善。该县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买断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在买断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不稳定,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但这种合同关系并没有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大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农户与企业之间简单组合,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经营。
四、建议和对策
(一)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农技、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人员,农业企业聘请的专家、顾问、农村土专家、专业种养大户等技术力量,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新型种养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现代的、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三)继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临武县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本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特别是原料收购的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纠正过去在基地建设及原料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尊重、爱惜、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劳动成果,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龙头企业及农户都要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实现双赢为核心目标。
第三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3-30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培植龙头企业,极力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我县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820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就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其中: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的总产值是26250万元,同比增长30.21%、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15119.8万元,同比增长188.24万元、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3860万元,同比增长9.66%、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总产值也达到了1035万元,同比增长95.28%,我县市级龙头企业的税收达到了1268.1万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的实交税金就达到了846.8万元,全年共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8.1万亩,同比增长8.64%,共带动农户79099户,同比增长7.5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产值37918万元,同比增长28.51%。全县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个,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
二、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我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了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临武舜化鸭业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分别是:临武金福薯业公司、临武县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鸿源果业有限公司、临武县舜峰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同益春发农庄、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武县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武县舜玉商贸有限公司以及舜丰源芋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一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和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各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7.9万户。比如:舜华鸭业公司不仅带动农户养鸭,还带动了油茶、辣椒、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化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我县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围绕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并且实行区域化布局,连片开发,重点抓好了以“三河”沿岸乡镇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等10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大冲等8个乡镇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带,以花塘、三合等为主的优质玉米生产带,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为主的养殖带,以万水、麦市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以南强、花塘为主的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以西山林场、武源为主的楠竹开发产业带等八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各类上规模的种养基地185个,同比增长24.6%。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极积发展种养专业村,比如:城关黄皮山为代表的红心桃专业村、双溪贝溪为代表的商品蔬菜村等等,同时还充分发挥种养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一大批农户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科技为支撑,产品质量有保证,我县围绕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实施,继续打造舜华鸭业、舜溪香芋、舜峰食品、舜玉米酒、舜桔果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地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全县共建立了以脐橙、辣椒、红薯、红心桃、水稻等为主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二是认真抓好了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生产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可追溯制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把好质量关。舜华鸭业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了一整套的检测检验程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标准,产品不仅通过了OS认证,还率先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了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使公司在市场准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各个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就推出了以“粽情粽义”“粽情粽礼”为主题文化的临武鸭肉粽产品以及以中秋团圆为主题文化的“舜华鸭月夜”礼盒,近几年舜华鸭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研发了舜华临武鸭、舜华东江鱼、舜华湘西牛、舜华端午粽四大系列一百六十多款产品,拥有专利产品8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临武山水鸭天下”的文化内涵,并且“舜华”牌临武鸭连续多年获得多项奖项,其产品标签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成为中南地区鸭类第一品牌,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冲辣椒酱被评为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农产品金奖,以及新开发的产品:东山紫姜、西山辣酱肉、腐乳等,反响良好很受顾客喜爱,还有金福薯业公司的粉丝系列产品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牌”同时还被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四)加大品牌宣传,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我县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隆重推出了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在各大报纸杂志也做了宣传报导,同时在各大卖场也做了深度的促销活动,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特别是我县临武鸭的广告已经享誉全国;另外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我们临武的特色产品,这样就有效地把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同地我们还抢抓各地展销良机,精心策划,精品包装,把加工产品推向国家、省市级农博会展,提高品牌知名度。我们积极地与各省市以及各大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在长沙、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点,大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特别是舜华临武鸭如今在南航和东航的飞机上、在北京西站开出的列车上,以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的各大型超市里,都有临武鸭的销售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中介组织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
中介组织是连接各种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县已经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这些中介组织相对来说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对农民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我县的大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是松散的,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大量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养技术。
要完善绿色安全种养模式,把好农产品的源头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如今我县大部分农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是采用传统的种殖、养殖技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上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难以保证我们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需要,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三)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善。
我县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买断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在买断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不稳定,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但这种合同关系并没有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大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农户与企业之间简单组合,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经营。
四、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利用农技、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人员,农业企业聘请的专家、顾问、农村土专家、专业种养大户等技术力量,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新型种养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现代的、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继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我县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本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特别是原料收购的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不
断完善和纠正过去在基地建设及原料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尊重、爱惜、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劳动成果,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龙头企业及农户都要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实现双赢为核心目标。
第四篇:实施商标战略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征文
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外,重视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地区,企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品牌意识和取得的实效,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工商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立足宣传引导,提高商标意识;延伸服务领域,帮助申请注册;积极培育支持,争创名牌商标;促进职能到位,构建保护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了一批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构建起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区域知名商标持续发展的阶梯。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对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除举办《商标法》咨询宣传、集中培训等活动外,每年都对使用商标的企业商户进行一次普查,并以此为基础,在重点企业推行了“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等商标使用行政指导制度,通过市场巡查、上门走访、企业年检调查等方式,掌握汝州辖区经营主体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身边的
1典型案例,宣传不重视商标正确使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导其尽快纠正、及早申请。
通过持续宣传的引导,使经营者认识到商标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注册商标是企业信誉的载体,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和无价之宝。不但有限公司、产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重视商标战略,就连种养殖户、农产品再加工、传统家具制造等行业也都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在全市营造出了重视商标、发展商标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标”战略,以特色产业和玉米、小麦、红薯、蛋禽、肉制品及干鲜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商标的申请注册步伐,着力培养品牌产品,为扩大全市的商标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申请注册商标提供优质服务
按照职能划分,基层工商部门仅具有对经营者使用商标和对印制商标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责权限。当事人申请注册商标,可以直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办理,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要经过多道法定程序,至少花费2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注册证。
一些人认为,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帮助他们申请注册商标,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工商局出力不见效。还有人说,近几年你们工商局帮企业申请注册了那么多商标,还有省级、国家级的荣誉,工
商局肯定收到钱了、发大财了。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从单位到个人,从没有收过企业一分钱、吃过企业一次饭,经常是费时出力还得赔电话费、路费。几年来,为了商标注册跑省城、上北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为企业这方面的花费支出都超过万元,但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是无法估算的。
三、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品牌,二是利用本地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商标,促进了全市涉农商标的快速发展。三是扶持粮油加工、木器制造等加工业商标品牌,推动自然人商标注册的发展,四是挖掘传统知名品牌的发展潜力,使极具价值的汝瓷、官瓷、彩陶等历史品牌创新发展。
四、促进监管职能到位,保护商标专用权
针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容易被别人假冒、侵权的实际,汝州市工商局加大了对假冒、侵权商标的打击力度,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跟踪维权,增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创新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集团公司明确2011年报刊发行发展思路
2011年报刊发行专业要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要改革接办制度,实行集约化经营;二要推进体制改革,做强零售业务;三要开发专项市场,做大畅销报刊;四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期刊发展;五要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竞争实力;六要推进网上订阅,探索数字发行。通过上述措施,使全年实现报刊发行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0.5%,力争增长12%;零售收入实现18亿元,增长16%;报刊流转额实现24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40%。1.改革接办制度,实行集约化经营
为积极应对新闻出版“集团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变革与挑战,解决长期以来邮发报刊产品分散组织、多头接办、多点结算、平均用力的现状,要对现有报刊接办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集团公司、省公司两级接办,取消地市局接办,以增强全网产品集中掌控和发展能力。今后,地市局只能接办本地发行的报刊。
集团公司成立“中国邮政报刊发行公司”,挂靠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负责全网重点品牌报刊的统一接办、统一结算和统一要数;组织全国畅销报刊、重点零售报刊和校园报刊的统一营销;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及大型出版发行集团的合作,联合开发市场,逐步整合渠道资源,掌控知名品牌报刊发行的主动权,打造邮政报刊发行核心产品。各省公司要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做好非全国统一接办报刊和区域性报刊的全省接办、要数、结算及费率管理;突出抓好全国重点报刊的发行;积极培育地方产品,发挥区域优势,做好当地重点报刊的发行工作,提升邮政在区域市场中的地位。
2.推进体制改革,做强零售业务
报刊零售是报刊发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和扩大读者市场、提高报刊发行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掌控竞争主动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连锁经营。我们要认真落实安东总经理“用改革的思路加快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零售体制向连锁经营的方向改革;调整运营机制,实现全网“三统一”;强化终端管控,落实“五统一”,取消承包经营,规范经营行为;加快网点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销售终端,尽快做大做强零售业务。
集团公司层面,一要按照三种既定模式,大力推进零售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督促实行连锁经营和专业经营模式的相关省公司在年底前将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二要下大力气抓亭点整治,组织自查自纠,开展集中整治和抽查督导,规范亭点的经营行为,提升整体竞争力。三要加强产品组织,加快已选定的100种零售报刊的谈判进度。争取两年内统一运作200种核心产品,实现“全国统谈,各省分签”,争取更好的费率政策和代销政策。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总部统谈、全部交邮政发行的报刊,逐步建立统一批销费率和区域内同日上市制度。五要加大对终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体制改革到位、经营管理有序的省公司,给予亭点建设补贴。
各省公司一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确保零售体制改革按时到位。实行全省连锁经营的12个省要在明年1月份实现接办、要数、结算“三统一”。暂不实行全省连锁经营的省公司也要逐步推行“三统一”,力争在明年7月1日全部到位。二要为省级报刊零售经营管理机构配好报刊接办、要数、结算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三统一”工作。三要加强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渠道及网点监督检查体系,确保管控到位。四要加强零售终端建设,用2-3年时间,使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邮政报刊零售网点达到3000个,省会城市达到500个,其它地市达到200个;在加大邮政报刊零售网点建设的同时,将超市、便利店等社会终端也纳入邮政报刊零售网点体系,省会城市和大中型城市要发展300家、一般地市发展100家超市、便利店终端;地级以上城市要至少建设1个较大的报刊批销展示中心。
地市局要严格按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内连锁经营体系,坚决收回报刊亭经营权,取缔承包经营、以包代管和私自进货行为。100个重点城市报刊零售连锁经营改革年底前必须到位,其它城市明年7月1日前到位。
3.巩固合作关系,抓好党报党刊发行
党报党刊发行是党和政府交给中国邮政的特殊服务任务,党报党刊的政治地位也是其他报刊所无法取代的。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强与中央级党报党刊的合作,合理设置分印点、减少运输环节,加快传递速度,主动提供订户分布数据,改善邮发服务。各省公司和地市局要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做好省级和地市级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巩固邮政与各级党报党刊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邮政报刊发行的政治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4.开发专项市场,做大畅销报刊
畅销报刊具有市场需求大、经营效益好的特点,而第三方订阅、校园市场、高端人群市场、社区市场、文化礼品市场等专项市场的读者相对集中,发行成本低,是社会发行渠道争夺的重点。突出开发专项市场,能够有效促进畅销报刊的规模发展。
一要规模开发第三方订阅市场。2011年全国第三方订阅要实现10亿元流转额。其中,东部各省会局要达到1000-20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300-600万元;中部各省会局要达到1000-12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300-400万元;西部各省会局要达到600-800万元;一般地市局要达到200万元;所有县局都要实现“零”的突破。集团公司将统一策划组织全国重点项目,并大力推进行业总部客户的开发。各级发行部门、大客户中心要联合组建营销团队,积极开发大型总部客户。
二要进一步加快校园市场的开发。2011年,全国校园报刊流转额要新增8亿元,总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集团公司将加强产品组织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统一组织全国春秋两季校园报刊集中开发竞赛活动。各省公司要积极与当地教育出版集团合作,争取优质校园报刊品种和优惠的发行政策。各地市局要摸清当地校园市场情况,组建专职营销团队,突破传统发行方式,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发展业务,力争每个地市局实现1000-1500万元流转额。
三要开展数据库营销,积极开发高端期刊和城市高端人群个性化市场。2011年,全国数据库营销实现的流转额要超过2亿元,省会局要达到300-500万元,其他重点地市局要达到200万元。集团公司将加强报刊客户数据系统建设,并将选择高端产品,精心策划营销方案。各省公司、各地市局要利用金融、通信、汽车等高端人群数据信息,采取直邮推介、报刊试读等手段,组织好分类营销。同时,要加强效果跟踪和反馈,提高数据库营销的成功率。
四要深度开发社区市场。要借鉴大庆等地的经验,发挥社区干部、物业管理员等的作用,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营销体系,深度开发社区市场。各省公司要选树2-3个标杆,形成经验后在省内推广。各地市局要在大型居民社区建立邮政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报刊收投服务,积极发展私费订阅。
五要做大报刊文化礼品市场。要创新期刊盈利模式,推广文化礼盒的销售。各级邮政企业要利用“五节联送”营销平台,发挥大客户中心、报刊专业营销及收投人员等的作用,实现板块联动、订零协同,力争全国销售文化礼盒210万盒、实现流转额3亿元、收入1.5-2亿元;每个重点地市局要销售1万盒、其它地市局各销售5000盒。
5.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期刊发展
期刊投递频次少,收益高,是社会渠道抢夺的主要阵地。要彻底转变重报轻刊、重流转额轻收入的传统观念,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集中力量做大期刊规模,使期刊流转额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市场份额达到40%。集团公司将加强与大型期刊集团、期刊社的合作,积极发展发行量超100万和50万的大型期刊;并将加快培育新产品,争取一批高码洋的生活、服饰、娱乐类期刊回归邮发,逐步将国内品牌期刊牢牢掌控在邮政企业手中;还将进一步优化期刊作业流程,减少分发层次和省际间作业环节。各省公司要根据当地实际,选好重点期刊,精心设计企业形象期刊和礼品套装,促进期刊量的增长。东中部省份要发展5-10种发行量在10-50万的大刊,西部省份要发展5-10种发行量在5-20万的大刊。各地市局要通过数据库营销,开发高端期刊市场,利用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大力拓展大学校园期刊,积极参与图书馆招投标,并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递服务。每个重点地市局要培育发展5种发行量在5-10万份的期刊,每个一般地市局要培育发展5种发行量在3-8万份的期刊,确保期刊增幅高于报刊整体增幅、期刊收入比重逐年提高。
6.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竞争实力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促进报刊业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快推进零售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一期系统建设,尽快规划启动终端联网建设;整合报刊发行信息系统与名址信息系统资源,提高地址匹配成功率和名址信息质量。二要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懂市场、会管理、能分析、善策划的营销队伍。各省报刊局要配备3-4名专职营销策划人员;各地市局大客户中心要将报刊营销列为重要工作,有专门人员负责报刊市场的拓展。努力构建以综合营销人员和专业营销人员为骨干,以投递员、零售员、营业员为基础,以社会报刊发行站、社区服务网点、三农服务站为补充的立体化营销服务网络。
7.发展网上订阅,探索数字发行
报刊是第一项实现电子商务化的邮政业务,虽然目前网上订阅的业务量还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强劲,在线支付流转额每年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集团公司将重点做好网站流程优化、后台服务支撑、资金清分结算和业务宣传工作。各省公司和地市局要加强网上订单的跟踪服务,及时匹配订户名址信息,确保报刊准确投送。同时,对于网下支付要及时上门取费,反馈收订信息,避免用户投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和出版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我们要研究、跟踪数字媒体发行的新模式,以中邮阅读网为切入点,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利用与报刊社的良好合作关系,丰富网站内容;发动全网力量,组织好中邮阅读卡的销售,力争三年销售1000万张,扩大网站的影响,将其建成国内大型数字发行平台。
(市场经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