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抗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要求[小编推荐]
浅谈抗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要求
摘要: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的几点内容,同时指出在抗震设计时应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设防目标
0 引言
汶川大地震过去已有一年多了,但每当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仍会让每个中国人心有余悸,也对我们设计工作是一个警示,那就是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设计工作,浅谈一下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体会。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我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的抗震验算。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即使不可避免时,也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兼顾建筑造型,又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平面布置、立面外观造型设计得较为规整、简洁、美观大方;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及总高度不应该超限值
历次震害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地震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应满足下表中的限值。
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同时满足上表的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側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刀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及屋盖
房屋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刚性楼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予以适当放宽,因作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可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平面上,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同时楼、屋盖现浇增加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因此,采用现浇楼、屋盖是一种较好的增强楼房结构空间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法。4 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纵、横墙体,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纵、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严重者会出现倾斜、错动、倒塌等现象,进而使房屋造到破坏;所以合理布置纵、横墙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多层砖混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时同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房屋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决定着房屋抗震能力的高低,多层砖混房屋一般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由于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间距大,因而房屋该方向刚度较弱,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抗震能力低;在高烈度地区,墙体由于平面外的失稳而先行破坏,进而引起整个房屋倒塌。而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房屋,由于其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
多次震害调查表明,圈梁是多层砖房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震害。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能有效地约束预制板的散落,使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圈梁作为边缘构件,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可提高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同时能保证楼盖起一整体横隔板的作用。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约束,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且不沿伸超出两道圈梁之间的墙体,并减小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设置圈梁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面处的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在合理位置的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验算中,多层砖混房屋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即使有时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以在抗震力不足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一些试验表明,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减少脆性,增加延性,有效提高墙段的抗震能力。结束语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的几点内容,同时指出在抗震设计时应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效果。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砌体结构设计手册》.ISBN7-112-05473-7.[4]刘大海.建筑抗震构造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第二篇: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XX公司的办公楼,位于XX市郊XX公路边,总建筑面积为6262㎡,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为61.77m,东西方向总长为39.44m。该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L轴)带地下室,在11轴线处有一道温度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图、立面图、平面图如图所示。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厅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框架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9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实心砖墙承重每层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盖何屋面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实验室、厕所、后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它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石灰砂浆外喷106涂料,室外装修以马赛克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二毡三油防水层,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1.地质及环境条件
根据勘测报告;土壤为1级打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0KN/㎡,地下水位在地表下7-8m。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m。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建筑物,北侧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侧为XX公路,距道牙3m内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电线及电话线通过。
2.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4月1日开工,要求在本年12月30日竣工。限定总工期为9个月,日历工期225天。
4.气象条件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东,雨季为9月份,冬季为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份。
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1)施工任务由市建X公司承担,该公司分派一个施工队负责。该队有瓦工20人,木工16人,以及其他辅助工种工人如钢筋工、机工、电工及普工等共计140人。根据施工需要有部分民工协助工作。装修阶段可以从其他施工队调入抹灰工,最多可调入70人。
(2)施工仲需要的电水均从城市供电供水网仲接引。建筑材料及预制构件可用汽车运入工地。多孔板由市建总公司预制厂制作。木制门窗由市木材加工厂制作。
(3)临建工程除工人宿舍可利用已建成的家属宿舍楼外,其他所需临时设施均应在现场搭建。
(4)可供施工选用的起重机有QT1-6型塔吊和QT1-2型塔吊。汽车除解放牌外,尚有黄河牌可供使用。卷扬机、各种搅拌机、木工机械、混凝土振捣器、脚手架、模板可根据计划需要进行供应。
第三篇: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3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目的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课程的主要教学环
节之一,它是对已学过的建筑施工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演练运用过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设计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和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设计条件(即: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公司的办公楼(兼单身职工宿舍),位于××市郊××公路边,总建
筑面积为
6262m
2,平面形式为
L
型,南北方向长
61.77m,东西方向总长为
39.44m
。该建筑
物主体为五层,高
18.95m
;局部六层,高
22.45m,附楼(F
~
M
轴)带地下室,在1
1轴线
处有一道伸缩缝,在F
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底层平面、立面示意图见附图。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庭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
1.9m,在c1
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多孔砖墙承重,层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
除厕所、盥洗室采
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盖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
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实验室、厕所、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它皆采用水泥砂 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乳胶漆涂料;室外装饰以马赛克为主,腰线、窗套
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层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两毡三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 凝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2.地质及环境条件、根据勘测报告:天然地基承载力为
150KN/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7~8m
。本地土壤最大
冻结深度为
0.5
米。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成建筑物;北侧和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面为
XX
公路,距
道牙
米内的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
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输电线及电话 线通过
(见总平面图)。
3.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三月二十日开工,要求在本年十二月三十日竣工。
第四篇:砖混结构工程
㈢、砖混结构工程
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验收资料
⑴、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⑵、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⑶、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⑷、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登记表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施工技术管理资料
⑴、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⑵、分部(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⑶、设计图纸会审、变更及洽商记录
⑷、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⑸、砖混结构工程基线复核
⑹、砖混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
⑺、砖混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小结
3、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⑴、水泥出厂合格证、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⑵、钢筋出厂合格证、进场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⑶、砌体材料出厂质量证明书、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⑷、砂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⑸、碎石、卵石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⑹、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
⑺、预制构件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4、工程质量控制资料——试验报告
⑴、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
⑵、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
⑶、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表
⑷、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5、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施工记录
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⑴、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7、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⑴、砖混结构工程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第五篇:砖混结构工程
主体工程(砖混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领)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好墙身+0.5m水平控制线,检查砖墙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办理预检手续。
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3、检查构造柱内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二)材质要求
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有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200、300mm),阴阳角模板,要平整、干净。
(三)主要工机具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锤子等。
二、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模板工程”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支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办预检
四、操作工艺
(一)准备工作
支模板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二)构造柱模板
1、构造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竹胶板模板,柱箍用50×100mm的方木(如果有成套的角
钢柱箍,也可使用)。
2、外墙转角部位:外侧用阳角模板与平模拼装,模板与墙交接处的宽度不应少于50mm。用
50×100mm方木做柱箍,用木楔子楔紧。每根构造柱的柱箍不得少于三道。内侧模用阴角模板,“U”型钢筋钉固定。模板与墙面接触部分,加密封条,防止漏浆。
3、内墙十字交点部位:用阴角模板拼装。先用“U”型钢筋钉临时固定,再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用“U”型钢筋钉固定。固定用钢筋钉每侧不少于三个。
(三)圈梁模板
1、钢筋绑扎完以后,将钢筋箍套穿过砖墙预留孔,并将缺口方木在墙的两侧立好,摆放圈梁钢
模板并用U型卡子连接。用木楔子将缺口方木和模板固定牢固。缺口方木支立的间距为l~
1.2m。
2、检查模板的标高。如不符合要求,调整缺口方木的角度并达到设计要求。上口宽度用短钢筋
控制。
(四)板缝模板
板缝宽度4cm,用50x50mm方木做底(或ф48~ф50的钢管)。大于4cm的用竹胶板做底模,伸人板底5~10mm,留出凹槽。
1、板缝模板采用木支撑,尽量避免采用吊杆方法。将20×40×2500mm的木条一端锯出一个“V”
形口,与50×50mm的木条卡住,利用木支撑的弹力将板缝模板固定,每条板缝的支撑不少于2个。
五、成品保护1、2、3、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要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支完摸板后,要保持模内的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砖墙挤拉变形:由于砌砖时间短,砂浆强度未达到支模的要求,因此墙体被挤拉变形。在施
工过程中,结合砂浆试验的强度,确定一个合适的支模开始时间。
2、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模板与墙体接触面未做处理。支模前,必须挑选钢模板,清除
那些变形大、接口不平整的模板。在模板与墙体接触的部分贴上密封条,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流坠。
板缝模板下沉:支撑点选的不对或支撑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