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整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
关于调整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抚恤费发
放标准的通知
[甬劳社险[2002]68号]
关于调整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抚恤费发放标准的通知
各县(市)、区劳动(劳动人事)局、财政局、总工会,市属各主管局(公司),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对宁波市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职)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费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发放标准
(一)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和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市人民政府甬政[1998]2号文件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死亡后,其丧葬费标准为4500元。
(二)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一次性抚恤费标准为6000元。
二、费用列支渠道
(一)城镇企业在职职工死亡后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二)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死亡
后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和企业退职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今后,上述待遇发放标准将根据浙江省的有关规定和我市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因工死亡的,其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按《宁波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所需费用从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所需费用由企业从原资金渠道列支。
本通知从二○○二年五月一日起执行,原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总工会
二○○二年四月十七日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一
次性抚恤费标准的通知
甬劳社老〔2006〕245号
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一次性抚恤费标准的通知》(浙劳社老〔2006〕175号),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适当提高一次性抚恤费标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发放标准
一次性抚恤费的发放标准由现行的6000元提高为10000元。
二、发放对象及列支渠道
1.与我市境内各类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在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由企业按规定在原渠道支付。
2.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凡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原渠道支付。
3.“两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所需费用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
4.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失业后但未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可享受企业退休人员同等标准的一次性抚恤费,所需费用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其中,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所需费用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三、本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申领企业职工死亡丧葬费
申领企业职工死亡丧葬费
政策依据: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后有关待遇的通知》(湘劳社政字[2004]34号)。
受理对象:
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且实行火葬的,可享受丧葬补助费。
所需资料:
1、死者户口注销证明及复印件;
2、火化证及火化费用发票;
3、继承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4、继承人与死者关系证明;
5、死者退休费发放存折复印件;
6、申请丧葬费报告。办理程序:
1、继承人持本人身份证每月1-20日持上述资料到企业养老保险股申报;
2、经工作人员审核核定支付标准,次月发放丧葬费。
申领企业职工死亡供养亲属抚恤金
政策依据: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第18号令)、《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后有关待遇的通知》(湘劳社政字[2004]34号)。
受理对象:
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依靠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死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死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6、死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7、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所需资料:
1、死者户口注销证明;
2、继承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继承人与死者关系证明;
5、死者退休费发放存折及复印件;
6、无工作无生活来源证明及当地村委会书记或居委会主任的联系电话;
7、继承人申请抚恤费报告。办理程序:
1、继承人持本人身份证每月1-20日持上述资料到企业养老保险股申报;
2、经工作人员审核核定支付标准,次月发放抚恤金。
第三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申领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浙江省人事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死亡丧葬补助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浙人薪[2004]271号)。
二、办理条件
1、离、退休(职)人员死亡。
2、离退休人员死亡后的遗属。
三、办理凭证
1、丧葬费
死亡离、退休(职)人员火化发票。
2、一次性抚恤金
⑴参加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统筹的离、退休
人员死亡后有符合享受条件的遗属。
⑵退职的人员死亡后,可发给其丧葬费,但不给予其他待遇。
四、受理部门
事业单位由市社保局业务大厅养老待遇窗口受理。
五、办理时间
法定工作日。
六、办理结果
1、所在单位办理离、退(职)休人员减少手续后,社保经办机构在次月结算基本养老保险金时一并支付丧葬费,支付标准为4000元/人。由单位发给死亡人员家属。
2、一次性抚恤金支付标准:批准为革命烈士的,为本人生前40个月工资;因工死亡的,为本人生前20个月工资;因病死亡的,为本人退休前10个月工资(不包括市定补贴和各种津贴补贴)。
第四篇: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的通知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的通知
发文单位: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文 号:[苏劳社险2009]10号
颁布日期:2009-07-10 生效日期:2009-07-10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的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近两年来各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指数的变动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7月1日起调整参加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标准,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各市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含退职及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下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或定期救济费的标准和计发基数见附表。其中符合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的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费参照离休人员标准执行。
各县(市)、区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标准,由各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并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附:各市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或定期救济费的标准和计发基数表
二oo九年七月十日
附表:各市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或定期救济费标准和计发基数
单位:元
市:丧葬费标准;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标准;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或定期救济费计发基数
南京: 6000;6000;1800 无锡: 6000;6000;1800 徐州: 5200;5200;1300 常州: 6000;6000;1800 苏州: 6000;6000;1800 南通: 5200;5200;1550 连云港: 4600; 4600; 1200 淮安:4600; 4600; 1200 盐城: 4600; 4600; 1200 扬州: 5200; 5200; 1550 镇江: 5200; 5200; 1550 泰州: 4600; 4600; 1200 宿迁: 4200; 4200; 1100
第五篇:北京市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规定
北京市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规定
发布时间:2003年9月27日 22时00分
北京市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证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患大病时得到基本医疗,均衡企业医疗费用负担,根据国家关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和区、县地方所属城镇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包括按月领取生活费的退职人员,下同).第三条 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以下简称大病医疗费统筹)工作实行区、县属地管理.凡列入规定范围的企业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应当参加企业所在地区、县的大病医疗费统筹.第四条 大病医疗费统筹的原则是:互助互济,风险共担;保证基本医疗,克服浪费;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第五条 大病医疗费统筹实行基金制度.区、县建立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全市建立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储备”的原则,专项用于大病医疗费用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从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中提取,专项用于区,县之间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筹集,使用的平衡和调剂.第六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患病,非因工负伤一次性住院的医疗费用或者30日内累计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属于大病医疗费统筹范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大病医疗费统筹范围: (一)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就诊的(紧急抢救除外);(二)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工伤旧病复发的;(三)因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四)因本人违法造成伤害的;(五)因责任事故引起食物中毒的;(六)因自杀导致治疗(精神病发作除外);(七)因医疗事故造成伤害的;(八)按国家和本市规定医疗费用应当处理的.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七条 缴费标准和费用列支: (一)企业(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按企业在职职工人数按月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其中2.5%在福利费项下列支;3.5%在管理费劳动保险项下列支.(二)外商投资企业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按企业中方在职职工人数按月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在医疗费项下列支.(三)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10%以上时,以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90%为基数,按本条(一)(二)项的规定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四)职工和退休人员个人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按月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由企业从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中代为扣缴.第八条 企业和职工及退休人员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统筹费,由企业的开户银行代为扣缴,专项存入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基金专户”.基金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第九条 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收取的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按当月收缴额的10%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缴纳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第三章 医疗管理
第十条 大病医疗实行定点医院制度.职工和退休人员患病凭《医疗保险卡》到定点医院就诊.确需转院治疗的,应当履行转院审批手续.定点医院的管理办法由市劳动局会同市卫生局制定.第十一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患病确需做特种检查,特种治疗或者使用贵重药品的,应当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并由职工和退休人员个人承担部分费用.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局会同市卫生局制定.第四章 基金支付
第十二条 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采取分档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医疗费用支付金额为2000元以上部分,具体标准如下: (一)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部分支付90%;(二)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部分支付85%;(三)1万元以上3万以下的部分支付80%;(四)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5%;(五)5万元以上的部分支付90%.前款各项所称“以上”不含本数,“以下”含本数.第十三条 大病医疗费用的报销,由企业填写《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基金拨付审批表》上报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审核拨付。
第十四条 在医疗费用中,由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后的剩余部分,由企业和职工及退休人员个人共同负担.企业负担的部分不得低于70%。
第十五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患病住院治疗需要预付押金时,由企业统一垫付.企业垫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向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申请,在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中按比例垫付。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 市劳动局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大病医疗费统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大病医疗费统筹工作的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区、县劳动局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大病医疗费统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十七条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市和区、县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审定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的预算、决算;研究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中的重大问题。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负责编制预算、决算,负责经办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的日常收缴、管理、支付等工作.市和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办大病医疗费统筹工作所需日常经费,在大病医疗费统筹管理费中列支.大病医疗费统筹管理费的提取标准由劳动局提出,经市财政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劳动局应当对企业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遵守本规定的情况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责令改正.第二十条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市劳动局应当对市和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办的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的收缴、支付、存储以及管理费用收支等情况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的财政、审计、银行、监察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市和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办的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以及管理费用收支等情况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的劳动局、卫生局应当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由劳动局会同市卫生局制定.第二十三条 企业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不按本规定参加大病医疗费统筹的,由市或者区、县劳动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2万以下的罚款.第二十五条 企业不按本规定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的,由市或者区、县劳动局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欠缴额的5‰的滞纳金,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滞纳金并入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第二十六条 企业及其职工退休人员用非法手段骗取医疗费的,由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追回非法所得,并由市或者区、县劳动局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挪用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或者大病医疗费统筹调剂基金的;(二)不按规定将大病医疗统筹费转入基金专户的;(三)擅自提高收缴大病医疗统筹费标准的;(四)随意减免或者增加企业和个人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的;(五)不按规定支付大病医疗费的;(六)不按规定提取管理费用的;(七)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造成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损失的.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