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
浅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营经济利益直接,经营自主,机制灵活,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时代主体,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多元化发展的方
针,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生长点,民营经济呈现出了规模壮大、质量提高、发展较快的局面。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资料反映,199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为17.8亿元,只占当年gdp的19.8%,200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达到53.7亿元,占gdp的34.3%,比重比199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高1.7个百分点。由于起点较低,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至2003五年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3.0个百分点,高于公有制经济17.4个百分点。
(一)、民营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我市个体私营户发展较快,每年保持在1000户左右,进入稳步发展状态。
(二)从业人员遍布一、二、三产业,且科技型、创汇型民营企业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民营经济一改主要在商业流通领域发展的单一格局,逐步向一、二产业发展,已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遍布工商运建等各个行业。
(三)有限责任公司异军突起,发展迅速。1998年以来,我市新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29家,是近几年发展总和的1.6倍,增长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这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大、名声大,自然成为民营经济提高整体规模的向主要方向。
(四)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已成为民营营经济数量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公有制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二、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促进了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增大,发展速度也大大高于公有经济,表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gdp2003年比1998年67.7%的增长率中,民营经济拉动3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3.0%。
(二)、对解决就业的作用。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安置了大批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998至2003五年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均呈下降趋势,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增长了61.3%,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现在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多为城镇待业、社会闭散人员和农民。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科技人员、高级知识分子也纷纷“下海”。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进入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将成为解决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三)、对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民营经济上缴税收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市财政的重要来源。
(四)、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国有企业改革中要争取的各种自主权,民营企业都已具备,国有企业难以割舍的各种待遇,民营企业根本不存在。近几年,民营企业面向市场的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逐步创造出了高的成长率和效益。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民营企业通过收购、承包、租赁、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摆脱了经营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兼收并蓄,相互配置的改革与发展的互动格局。
此外,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在文化教育、城乡建设、社会公益等方面给予社会了较大的投入与支持,并不断改变着自身形象和人们的传统观念。
三、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及经营者素质偏低、管理滞后
管理是民企的薄弱环节。目前民营
第二篇: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工作计划
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富民创业保驾护航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民本经济,同时,更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候鸟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工作计划。自去年底以来,姜堰大地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源,高纪明书记在全市富民创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了人心,鼓足了士气。东风吹来满眼春,良好的环境使民营经济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当前,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呵护,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人人敢创业、个个创大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抓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传富民创业的先进典型,高举富民创业旗帜,鼓励各类人才解放思想,自主创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业积极性,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面向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富为本、以富为能、以富为强”的创业观念。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艰苦创业、诚信立业”活动,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活动,在群众中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上下齐动,左右联动的良好的互动创业新格局,工作计划范文《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工作计划》。二是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我们要狠抓落实。有关行政执能部门,一要在“舍”字上做文章,正确处理好条块关系,割舍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坚持做到不与民争利。二要在“快”字上下功夫,能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能不能的费用坚决不收,能不处罚的坚决不处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构筑绿色快捷通道。三要在“通”字上动脑筋,真正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切实达到高书记所提出的“四通”要求,即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基层群众面临困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要大胆“变通”。三是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步伐,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无障碍的自主创业、自主发展。一是着重围绕缓解融资、用地、供电等方面的瓶颈问题,高质量开展服务,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放飞企业,打造加快发展的平台。二是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使一切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能够顺利成长。四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姜堰,真正使群众放心创业、放胆发展。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本。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共谋发展大计,共克发展难关,共同开辟出全民创业的新天地,为实现高书记提出的“数量、规模、贡献三年翻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广大民众富民创业的热情必将竞相迸发,全市上下创业的活力必将充分涌流,广大老百姓必能享受创业所带来的实惠,过上安定、和谐、富足的小康生活。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
第三篇: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
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
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富民创业保驾护航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民本经济,同时,更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候鸟经济。自去年底以来,姜堰大地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源,高纪明书记在全市富民创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了人心,鼓足了士气。东风吹来满眼春,良好的环境使民营经济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当前,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呵护,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人人敢创业、个个创大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抓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传富民创业的先进典型,高举富民创业旗帜,鼓励各类人才解放思想,自主创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业积极性,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面向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富为本、以富为能、以富为强”的创业观念。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艰苦创业、诚信立业”活动,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活动,在群众中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上下齐动,左右联动的良好的互动创业新格局。二是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我们要狠抓落实。有关行政执能部门,一要在“舍”字上做文章,正确处理好条块关系,割舍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坚持做到不与民争利。二要在“快”字上下功夫,能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能不能的费用坚决不收,能不处罚的坚决不处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构筑绿色快捷通道。三要在“通”字上动脑筋,真正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切实达到高书记所提出的“四通”要求,即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基层群众面临困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要大胆“变通”。三是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步伐,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无障碍的自主创业、自主发展。一是着重围绕缓解融资、用地、供电等方面的瓶颈问题,高质量开展服务,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放飞企业,打造加快发展的平台。二是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使一切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能够顺利成长。四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姜堰,真正使群众放心创业、放胆发展。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本。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
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共谋发展大计,共克发展难关,共同开辟出全民创业的新天地,为实现高书记提出的“数量、规模、贡献三年翻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广大民众富民创业的热情必将竞相迸发,全市上下创业的活力必将充分涌流,广大老百姓必能享受创业所带来的实惠,过上安定、和谐、富足的小康生活。
第四篇: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建议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微观政策落实力度。殴债危机以来,国家及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多停留在顶层要求上,具体落实的措施、责任部门和谁来监督不够明确,政策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特别是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性落实事项或层度,折扣率很大。建议由上至下进行制度化调整利益关系,把引导、扶持、激励政策落到实处。
2、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放大发展空间。在目前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客观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成本高、融资难、税赋重,保生存已成为基本诉求。建议,一是特殊时期采取特别应对措施,阶段性调减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征税率,放水养鱼;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起社会责任,制度性安排较大比重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盘子,清理贷款搭配项目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国家、省级财政提高风险补偿,引导和督促银行流动性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基础设施投入量,省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补偿;四是为鼓励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孵化发展,对集中投建的标准厂房和入驻的小微企业进行统一打包,享受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优惠。
3、落实行政服务的有效作为,减轻“越位”“扰民”现象。目前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应对变化保运行上,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性活动安排。一是开展调研活动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宜点不宜面、宜实地不宜问卷,从感性到理性;二是培训活动尽可能“小班化”,按镇区安排,方便企业主和管理层参加活动,提高效果;三是政务性会议、领导人“下基层”、组织参观、评比活动等,征求企业意见,尊重企业意愿,不做硬性要求;四是认真研究将部分行政职权如评比、认定、推荐、项目审议等下放到行业协会,政府只负责政策的制定和对执行的监管,强化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指导和行业自律作用;五是组织力量开展“巡诊”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投资、财务和流动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第五篇: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
关于2009年全镇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范政发[2009]2号
各村、镇直各单位:
2009年是我镇加速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富民强镇进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富民强镇,本着“支持民营,服务至上”的原则,以加快发展,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为目标,实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全面提高我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主要任务
围绕北部木业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板皮加工业,鼓励个人进行木业加工经营;围绕特菜生产基地,注重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嫁接,搞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开发名、优、新、特产品,逐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县外客商来我镇投资兴业,确保完成2009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引进外资80万美元的任务。
三、优惠政策
凡是我镇民营企业发展除国家明确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都对民营资本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实行行业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与经营。
1、招商引资方面优惠政策
单体固定资产投资100--500万元且年纳税额不低于20万元的新办企业,镇政府给予企业实际投资额1%的扶持资金;新上固定资产300万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且通过县考核办验收,镇政府给予企业2万元的扶持资金;单体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且年纳税额不低于30万元的新办企业,企业和镇政府商定扶持政策,并给予引资人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特大项目,特事特办。
2、板皮加工户的扶持政策
新上板皮机1台,每年连续生产不低于8个月,且连续生产3年以上的,镇政府奖励10000元,分3年支付,第一年奖4000元,第二年奖3000元,第三年奖3000元,三年内提供不超过2亩的占地补偿费,按实际用地补偿。
3、优化环境方面
镇政府成立工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施保护,为企业通过“一站式,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即从项目各项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均由工业服务中心协助办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考核机制
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层层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责任制,形成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人人成为发展民营经济责任人的局面;严格考核不打和牌,每季一通报,半年一排名,全年搞总评。
关于磁涧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09-02-19 20:52 来源: 磁涧镇 关键字: 发布人: 磁涧镇-系统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磁政[2009]2号
关于磁涧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的
实 施 意 见
为加快工业强镇进程,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磁涧,依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现对我镇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素质,扩大效益,推动我镇民营经济特色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1、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1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
2、新上民营企业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三、发展重点
1、以沿310国道南窑、柴湾、八里、杨镇、尤彰、侯沟、游沟等村为重点,继续壮大陶瓷、机械加工和建材等产业,形成 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2、以涧南沿铁磁路的朝天椒及烟叶为重点,以涧北奎门、杨镇、礼河、掌礼等村的大粒樱桃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3、沿310国道大力发展以餐饮为主的服务业和以礼河、掌里樱桃沟假日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业。
四、主要措施
1、坚持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项目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狠抓优势产业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一是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以机械加工及建材制造为主线,大力发展机械和建材加工业。二是把握项目建设的重点。各行政村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既要围绕机械加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链积极新上配套项目和深加工项目,又要结合实际,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朝天椒、大粒樱桃等特色种植及深加工业。充分认识发展“三产”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是要紧扣目标狠抓项目落实工作。310国道沿线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要将镇党委、镇政府下达的目标,因村制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抓负专责,确保主抓招商引资人员的时间,交通工具和经费。力争使大型民营企业落户磁涧。
2、促骨干、抓特色,努力使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双盈
今年,将坚持镇主要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在全镇培育3至5家骨干民营企业和重点民营在建项目,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畅通燃气、港宏瓷业、一拖通达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企业,加大推介力度,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朝天椒、大粒樱桃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围绕加工制造业,发展防盗门、预制品制造、力车制造、饲料加工等特色产品,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十强村”和“十强企业”竞赛活动。把民营经济十强村竞赛活动,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把是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否为民办实事,作为衡量民营强村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十强村竞赛活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一批经济富裕村和特色产业村;积极开展民营经济十强企业竞赛活动,通过培育民营骨干企业和支柱财源企业,引导帮助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生一批行业龙头,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提倡重点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以商招商,把企业招商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
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认真抓好各种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好专项治理,协调各职能部门坚持安静生产日制度,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畅通绿色通道,营造优质高效的环境氛围,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一流服务。
六、加强安全监督,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和镇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化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全镇民营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易燃易爆企业,化工企业每月要安全自查达到两次以上,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同时,要强化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业务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安全投入的落实。
七、磁涧镇2008年民营企业新上项目考核奖励办法
为使我镇圆满完成下达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上各项目标任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
今年,按照招商引资任务分配表,对各行政村实行招商引资任务考核。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要引进1-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对工业基础条件较差的行政村要积极创造优势条件,通过引资或股份制形式,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第三产业项目的发展力度,要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1个,突破招商引资工作空白。力争在2009年底全镇31个行政村要有80%以上的行政村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零突破,在2010年实现村村有项目,彻底消灭项目空白村。
(二)奖励
1、奖励范围
2008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税收的民营企业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镇机关二级机构、各企业、个人。
2、奖励依据
奖励的考核,特邀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目标办、民营企业服务局、招商局、审计局、财政局、物价局参与实施,依据 “新安县新上民营企业项目考核认定办法”进行。
3、奖励办法
(1)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今年重点对大粒樱桃基地配套的大粒樱桃市场及樱桃贮藏加工项目专项招商,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大粒樱桃市场建设及樱桃贮藏加工项目,建成使用后给予2万元奖励;引进投资500万元的上述项目,建成使用后给予3万元奖励。
(2)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10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资当年投产,经县政府相关部门考核认定的给予30000元奖励。
(3)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50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引资当年投产,经县政府相关部门考核认定的给予50000元奖励。
(4)新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资源型和非政府鼓励的商业地产项目)项目,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税收50万元以上的,按镇政府实得财力部分的10%给予奖励。
科技兴农
一、从村镇当地实际出发,创造有效的发展模式
科技支农不能搞“硬嫁接”、“拉郎配”,“一刀切”。只有按照当地特定条件设计安排项目,才能取得持续发展的长远效果。我国东北地区具有发达工业化的基础和农业科技研发的雄厚力量。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黑龙江、吉林的粮食作物生产,林业生产和地方特产的人工养殖;辽宁的水果、干果、山货、水产养殖等,早已取得了历史性经验和规模化效益。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商业化生产模式,同国际接轨,应该在发挥其前期发展的优势的同时,积极加强科技投入,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以辽南地区的经验来看,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区为数已经不多。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农村均直接与现代生产力接壤;沿海地区则以渔业生产为主业,近年从生产手段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企业化、商业化特色明显。实际上,农村地区的情况差别很大,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单靠“输血”是很难做到的。包括科技下乡、科技支农等好办法,其根本作用应该是帮助当地打造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增强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最终完全摆脱“等、靠、要”的心态,真正走上自我创新致富之路。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乡、街道)的带动,许多农村地区基本淘汰了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突破性增长,许多村镇的整体形象获得了质的改变,一些村镇都经过了一个从“输血”转变为自我“造血”的成长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当地实际条件为基础,以特色项目为主要依托,以科技投入为主要手段,以打造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加大支持力度,放手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推进其自身创新发展能力的增长,使之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全国倡导推进的科技示范乡、示范村,粮食、水果、花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远洋捕捞、产品加工、现代工业等各有重点,各有中心,发展的势头逐年提高。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村镇面貌的根本改善。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对科技兴农的极大兴趣,学科技、用科技、找科技的人越来越多,科技生产力成为村镇自我发展的强劲动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事态。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部的推进,各地政府均将科技兴农发展列入惠民重点工作之中,列为政府督办项目,并以此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扶植支持,探索出“以创新项目为轴心,政府资助、村企联办,村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互动”的运行模式,形成了有利于相互合作、有机运行的组织形式、创新机制和联动方式。
创新机制的形成改变了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维护创新发展的模式,还必须努力抓好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改革科技示范实施的组织形式。坚持以创新项目为科技示范的管理轴心,成立科技示范指导委员会,制定章程,组织项目的实施和验收,以项目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
2、创新项目资金的管理机制。为使各项资金充分发挥效用,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管理的旧方式,构建政府、村民、企业、科研机构互动的联盟式管理机制,互动互利、互相监督,共同管理项目资金,使资助资金使用一落到底。
3、建立与科研院校的联合互动格局。科技项目需要转化为实际成果,村镇和企业期盼科技下乡,这是双方共同具有的急切心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牵线搭桥,为科研院校联系企业和农户;区市县努力为院校创造项目的实施条件,企业与农户以合同形式建立稳定的互动互利关系,使项目实施好、见效快,并及时将成果推向市场,如辽南地区的旅顺铁山街道对庄沟村,在农科院的扶植下,与绿岛公司建立互助互利关系,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餐饮服务项目,绿岛经营,村民得利,院校也有成果。
二、结合乡土特点,确定发展思路
好的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的模式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才能具有健康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因此,要使科技兴农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摈弃形式主义,突出乡土特点,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1、发挥科技特派团的纽带作用,确保科技项目的发展效益。近年,国家推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团创新工程。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团到驻点村(企业)服务,实现村镇、农户、企业同科研院校的联合互动、资源互补,提高农民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在农村和乡镇企业的普及率和贡献率。特派团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项目专家组形式派出,与派入地联合成立领导小组。特派团的工作已经取得成果,在派入地区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特派团的工作以推广项目为中心,以传授技术、培养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开展科技示范为主要工作内容。特派团常驻农村,坚持科技惠农、科技富农,用事实解决农民群众“信、认、求”的问题。实践中,各地村镇创造了多种方式协助特派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有的创建了党员“
十、百、千”科技入户工程,积极为村民搭建科学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有的把科技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家中,一直到使村民对科技知识“能懂、能用、能创新”,还在普及的基础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带头人。促使村镇具备自我管理和创新的能力,走上依靠科技自我发展的道路。如旅顺口区围绕大樱桃生产的难题搞攻关,先后研究和推广了“大樱桃破眠剂技术”、“大樱桃测土施肥技术”、“大樱桃仿锤形修剪技术”、“果园杀虫灯安全控害技术”、“赤眼蜂防虫技术”等10余项先进技术,使大樱桃生产出现了优质、高产、价增、俏销的可喜局面;瓦房店市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果树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优质甘薯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以及肉用复州牛选育开发利用等多项重点攻关项目。
2、科技支持企业,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村镇经济的良性循环。科技投入必须多方筹措,合理解决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问题。目前村镇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利用现行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资金;村办企业收入;企业税收30%返村;企业占地费收入;外方项目投资股份等。工业项目,或企业化生产的农副业项目,发展后创造的收入,能迅速反哺农业,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项目发展资金有了可靠的解决渠道,形成自生自养的科技兴农机制。通过房屋土地置换、土地入股、集约化经营等措施,整合建设用地资源,减少了科技项目发展的障碍,加快了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了“农民居住社区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经营运作公司化、体制管理股份化、村民保障社会化”的目标,“绿色村庄”容貌渐显,群众对科技由怀疑到支持,最终产生了真感情。
工业反哺农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科技型企业的进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使科技兴农真正实现了“富民、惠民、利民”的目标。经济实力的提高,可以使村镇有条件统筹考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针对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规划项目,使用资金。诸如燃料、饮用水、住房、垃圾处理等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给于有效彻底的解决。目前,“秸秆气化”技术经示范成功,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农村地区“炊烟四起”的现象将逐步消失;自来水通入农户,彻底告别了世代饮用地表水的历史。通过科技示范推进,“农业地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成效显著,一些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城市市民,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几无差别,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提高科技意识,创建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生产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使干部群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科技的亲和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素质。要唤起村民自主创新的欲望,形成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实践中,许多村镇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创意,科技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一是创办村级科普党校和村级科普活动站,把党员政治教育同科普知识学习融为一体,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科技素质双提高;二是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为村民利用网络科技知识资源创造条件,让科技知识将农民引入富裕路;三是积极营造有益于科技宣传的氛围,采取宣传画册发放、举行大型文艺演出、文艺宣传队表演等等多种形式宣传,增强科技亲和力。2008年春节,位于辽南的普兰店市科技局在潘屯村举办了《科技下乡闹春潮》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既展示了科技兴农的成果,又宣传了科技知识,使村民在轻松热闹的氛围中,感受科技兴农的作用和实惠。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
4、提高素质,培养自我发展动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还必须实实在在地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科技实践能力。这是农村地区打造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和根本。让农民摆脱愚昧变得聪明起来,摆脱“原始”而现代起来,就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成为懂科技、会用科技,能创新、会发展的现代生产力的代表者。各地起动了星火培训工程,科技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主题开展全民培训活动,树立“人人学科学、人人讲科学、人人爱科学、人人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利用街道职业技术学校,以星火培训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推广、教育活动;建立科技大集,科技一条街;开展科技活动月;建立调频广播宣传网;印发各类科技书刊和宣传材料等,创造出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使科技兴农成为农民拥护的自觉行动。
三、注重成果推广,开拓新农村发展道路
1、建设和完善农业科技研发联盟,形成科技示范与推广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结合科技示范村镇的实际,建立科技研发联盟,解决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大连工业大学联合五家村镇龙头企业组成的“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产学研战略联盟”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以“发展引导、利益驱动、互惠互利、宽松适度”为主要特征的“会所制”联盟,是新形势下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该联盟成立后,在发挥科技优势、重大项目攻关、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科技示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村镇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略。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技为动力,支撑和引领六大版块经济的发展(工业版块、高效农业发展版块、商贸业版块、旅游业版块、果品发展业版块、养殖业版块)。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工业企业,现代高效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缔结农村地区产业链。用技术链延伸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提高农民创新素质和自主增收能力;以增强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为主要内容,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速农村科技进步,优化农村科技环境。
3、培育“企业+金融+科技+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扶持并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在科技示范中,依托科技项目将这一模式加以推广。一是把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作为科技示范的切入点。扶持并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在科技示范中,依托科技项目将这一模式加以推广,提升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积极推广这一新型经济合作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如獐子岛渔业集团等十几家龙头企业,在推动农渔业走出封闭状态,发挥科技生产力的强大作用,走向国际大市场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标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