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凸显执政为民理念奏响民生改善强音
凸显执政为民理念奏响民生改善强音
——县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的心得体会
四合乡党委书记武安
崔书记在中共林甸县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求实奋进努力开创林甸科学发展新局面》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报告》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焕发工业经济活力、发展特色旅游、提升城市品位、增强财政实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七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政绩,通过引用一些真实、高效的数据,影射了县委、县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观念,侧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见证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局面。《报告》在深刻分析形势的前提下,从大局的高度,对开创全县科学发展新局面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报告》在立足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从长远的角度,研究部署了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实实在在、任务具具体体、内容方方面面。特别是《报告》第三、四部分,对今后发展目标的论述,以突出百姓为上、民生为先统揽全篇,彰显了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 1
格,意味着政府执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贴近民心、关注民生,标志着今后发展的重点不断向民生倾心倾力。
一、定民享目标,举惠民力措,鼓舞执政为民的热情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详实的数据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了今后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旨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将在共建小康进程中获得最大的实惠。
《报告》在‚广辟渠道,多元化扩大就业‛中提出,‚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2009年实现就业1,000人,新增就业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区分重点,深层次完善社保‛中提出,‚解决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问题,加大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力度,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现全民参保目标‛。在‚整体推进,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中提出,‚加强高中教育,做大职业教育,加快寄宿制学校改造;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偿付额度;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大疾病防控、医疗救助、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
管,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科技立项和农业技术培训,推进科技兴县‛。这些改善民生,促进民享的具体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庄重承诺、自我施压的强大魄力,引领着全县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也鼓舞我们执政为民、倾心民生的热情和信心,激励我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引民生主线,奏和谐强音,凸显执政为民的理念。《报告》紧扣直接解决民生问题,把发展的矛头竭力指向改善民生。如‚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理念‛,促进老有所得;‚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病有所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学有所教。这些方面涉及医疗、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人们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最亟待解决的利益问题,也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
《报告》还从和谐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四个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健全网络,精心创建稳定环境‛、‚强化文明文明创建,加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健全民生法制,提高干群法律素质‛。《报告》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顺应人民生活的新期待,提出在促农增收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各事业的全面提高,旨在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报告》指出的争取更大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的立足点和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起点高,思路新、内容实,体现了科学的态度,流露了县委、县政府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的信心和决心。
三、重科学引领,推发展动力,保证改善民生的落实。《报告》的第三部分共有六个方面,全部提到了与民生相关的发展问题,即‚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三次产业鼎是形势‛、‚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源节流,固本培元,壮大财政实力‛、‚强化城市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些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策。
《报告》正确阐述和分析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辨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使改善民生成为经济繁荣的动力源泉;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从而为更好地改善民生提供必要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报告》从水、路、电、气、房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改善民生的基本问题。发展思路看得清,发展目标定得准,发展任务落得细。标志着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把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理念摆上突出位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
《报告》中这些闪光的亮点,凸显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促进民享,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科学思路,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加快贯彻落实。当前,四合乡正处于加快发展、奋力追赶的关键时期,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解放思想促发展,高点站位求突破‛的主题,确立了 2009年的发展思路,即以人为本,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立志通过几年的奋力追赶,加速发展步伐,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大攀升,人居环境大提升,人民生活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大进步,努力开创四合乡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奏响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
奏响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祖荣时间:2012-11-21 05:22:0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为了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的新思路、新举措,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教授罗永光,请他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一解读。
描绘幸福民生的画卷
罗永光: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新举措新部署具体实在罗永光: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可以说具体实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中,“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老百姓常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十八大报告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是首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把改革发展的“蛋糕”分好,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公平正义是幸福民生基石
罗永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盘点十八大报告,“公平”“共享”成为高频词。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幸福民生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举措,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第三篇:奏响人大监督的强音
奏响人大监督的强音
——赤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提升监督实效侧记
创新监督制度、突出民意民生、强化监督跟踪、实行监督问责、推进阳光监督……这是近年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为提升监督实效奏响的一个个监督强音,使人大监督工作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监督实效逐步提升。
创新制度,抓好监督的着力点
2007年1月1日,“二十年磨一剑”的《监督法》正式开始实施。赤水市人大常委会敏锐地意识到,《监督法》的颁布将对人大的监督工作带来全新的理念和变化,甚至会带来整个人大工作方式的转变。随即,赤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大讨论等方式,对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培训。同时,还在市内各新闻媒体和网站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将《监督法》列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为常委会依法监督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2007年9月,新出台的《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及主任会议交办意见督办办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办法》规定,两次听取审议意见、交办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的满意度测评都不过半,将启动免职程序,直接责任者将“丢官”。这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创新长效监督机制的举措之一。该制度因具刚性约束力,发布后引起20多个省内外县区市人大的广泛关注,纷纷来电来函、来人咨询学习。
这仅仅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完善制度,推进规范监督,一直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推进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对照《监督法》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保留了符合规定的10多个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2个工作制度,废止了5个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在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规定》、《监督司法工作的若干规定》等20多个规范性制度,每个制度都有较强的法制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是针对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而制定。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不重视行政应诉的问题,出台了《赤水市规范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决议》,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作了刚性规定;针对近年来城市规划变化无常、建筑“长高长胖”的现象,出台了《城乡规划监督暂行办法》;为规范政府各种融资行为,出台了《关于审议政府性项目融资报告或议案的暂行办法》等,形成了依法、系统、规范、科学的监督制度。
突出民生,选准监督的落脚点
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紧密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是赤水是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核心。“赤水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殡葬服务收费太高,管理不规范”、“城市规划变化无常、绿地、公共用地莫名消失”等现象严重,群众十分不满,反映强烈,……这些群众关心的监督议题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在公开征集中收集到的。
每年年初,人大常委会都要通过媒体公告、代表建议、征求意见等各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议监督议题,保证议题符合赤水实际,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找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殡葬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区天然气
供应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阳光监督,找好监督的支撑点
“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这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只有公开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监督,才能增强人大监督的力量,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议题选择开始,到调研、审议、决定,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落实,赤水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进行公开,臵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除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开向社会征集常委会和主任会议议题外,还将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审议意见、主任会议交办意见、决议、决定以及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审议意见、交办意见办理落实情况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等,通过赤水人大网、赤水通讯等媒体向群众和社会公布,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议和公民旁听常委会议。这些监督公开措施,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增强了监督实效。
跟踪问效,抓住监督的关键点
“监督工作重在落实,落实的关键是抓好跟踪督办”这是常委会主任祁德昆对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要求。为强化跟踪督办,常委会出台的《审议意见和主任会议交办意见督办办法》、《“一府两院”报告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办理审议意见情况的规定》、《赤水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和问责制,如果一个审议意见办理第二次后,在测评中满意票仍不过半,主要责任人将被免职或撤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办办法和力度。
跟踪督办坚持“穷追不舍”,这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监督手段。近年来,赤水人大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汇报等形式,对赤水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竹产业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中央新投项目等中心和重点工作开展了专项监督,把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督促统一起来,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坚持跟踪问效的监督方法,才推动了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
2008年初,赤水人大常委会把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常委会重要监督议题,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视察。12月,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报告没有获得通过。常委会印发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办理答复,明确城教工委进行跟踪督办。2009年,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和建设局长、副局长等相继落马,在当年11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办理落实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时,满意率依然未能过半,报告仍未通过,市政府被要求重新办理审议意见。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乱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出台了《城乡规划监督暂行办法》,加强了监督力度。市政府也加大了整改力度,出台了《赤水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规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调整容积率审批程序》、《建设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规范了城乡规划审批管理程序,完成了城区几条大道的控制性详规,严格查处城乡规划违法违规案件,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逐步规范,规划变化无常、建筑“长高长胖”等乱象基本得到遏制。在2010年9月的常委会上,市政府《关于重新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经过三审终于获得通过。
2007年以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对住房货币化改革、殡葬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教育工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财政预决算等群众
普遍关心的工作均进行连续的跟踪监督,一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重要领域的问题得到有效改进。如殡葬行业中的一些垄断现象得以打破,群众的丧葬负担有所减轻;教育工作经费增加、教育资源优化、激励机制健全、队伍建设强化等措施,使教育质量多年下滑状况得到改变。
依法监督,务实为民。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恪守这一监督理念。对取得的成效,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并不满足,相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仍然促使其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务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奏响廉政文化的时代强音
奏响廉政文化的时代强音
盐都 汪明华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奏响廉政文化的时代强音》。古往今来,有多少廉洁奉公的典范:古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朝清官于谦;近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当今社会,清廉自律者更是层出不穷。他,经常倾其所有,救群众于危难之中;他,视人民为父母,嘘寒问暖,甚至用嘴吸出藏族老人喉中的浓痰;他,如此清贫,内衣打着补丁,经常吃着白饭就榨菜。最令人震惊的是,当人们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令人心碎的遗物是--8元6角钱和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他,就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呼唤的一个名字--孔繁森。雪山含悲,江河呜咽,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了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心细入微,柔情似水,用智慧和勇气为人民筑起一道道遮风挡雨的墙。落霞当空,长留人间,虽与长天一色,但她与感激她的人民、思念她的丈夫、深受她的儿子从此天各一方。君不见,崧岳无言,颖水低徊,十多万群众的泪水如雨一样飘洒。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们,人民永远怀念。而与这样的主旋律极不和谐的是:出现了王怀忠、胡长清、李真等贪赃枉法的
1腐败分子。虽然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腐败分子仍“前腐后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不断蔓延?很显然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重党纪国法的学习,理想信念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中动摇,价值观念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错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短缺,我们的社会缺乏浓厚的廉政氛围。大贪官李真在刑前剖析自己说:我的问题“跟现在社会缺乏廉政光荣的环境有关。笑廉不笑贪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了……”可见,腐朽的文化影响和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有些没后台的干部被组织正常提拔,人们反倒觉得不可思议,“没后台还能提拔?”一位村长因贪污侵占公款受处理,可村民们却舍不得让其下台,甚至公开为其求情,说什么“瘦猪已经喂成了肥猪,杀了再养头瘦猪,我们实在养不起”。特别是一些贪官赃官,得不到及时查处,甚至一度像李真那样被立为提拔重用的对象。面对这种是非颠倒、良知泯灭的腐败氛围,清正廉洁者往往被视为异类,寸步难行,有的甚至败下阵来,不得不同流合污,共同腐败,这岂不发人深省吗?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社会环境,形成浓厚的崇廉尚洁风气,这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迫切。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因为我们的人民需要在廉政的氛围中生活,我们的党员干部需要在廉政的氛围中净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在廉政的氛围中成长,我们的经济社会需要在廉政的环境中发展……共和国这棵参天大树只有扎根在廉政这块土地上,沐浴着廉政的阳光、雨露,才能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朋友们,让我们万众一心,携手并肩,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旗,全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政文化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家庭。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鼓足廉政的风帆起航,必将拥抱政风清明的美好明天。
第五篇: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
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
尹晓文
近期,“分公司经营体销售提成工资激励办法”的出台,直指薪酬改革之要害,以确保基本量、鼓励增量、落实到人、突出“拓市场、调结构、创效益”关键激励要素为改革突破口,奏响了营销系统薪酬改革的新强音!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营销改革似乎是千头万绪而又困难重重,然而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好合同缺口、调结构差距大和创效益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激活人力资源入手,大刀阔斧的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好薪酬绩效管理总抓手的作用,激发出“人人有指标、人人争业绩”的活力。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的摇摆和畏惧,只会是贻误发展时机,给“变革创新,做大做强营销”带来无穷后患。改革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此次薪酬改革中发出的新强音,无疑会给即将在各试点分公司铺开的薪酬改革注入一剂“强心针”,使大家提振士气,明确攻坚方向,义无反顾的甩开膀子往前冲。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前的薪酬分配制度还不能完全跟上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和营销变革创新的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由原来的起基础性作用上升为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在运行机制上还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许多痕迹,在干部职工思想上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 1
形成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与完全市场化要求差距甚远,对职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认识水平上。有些销售人员甚至提出“客户跑了很多,虽然没拿到单子,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需要进行奖励”。黄志明总经理明确指出,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苦劳只能发基本工资,功劳才能拿奖励工资。二是薪酬分配制度还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职工收入不能完全由工作业绩体现,重点关键业绩指标和公司的“调结构”品种的激励力度不够,绩效考核管理执行不严,考核中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三是干部职工缺乏动力和压力。似乎只要我在企业里待着,按时上下班、出满勤、干满点,领到工资、拿到奖金,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什么“个人业绩、公司利润”,都与我相距甚远,工作缺乏危机感,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在贯彻落实营销变革创新战略意图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攻坚克难能力不强、“拓市场、调结构、创效益”缺乏后劲。
薪酬改革之于当下的营销系统,已经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系统的做好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工程,如何拨好“do、re、mi、fa、so、la、si”七个基本音,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激发营销全局工作的活力,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琢磨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此办法推进实施过程中,拨好思想观念、落实到人、关键指标、公平公正、指导服务、化解风险、人岗匹配这七根琴弦。
拨好思想观念的第一根弦,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薪酬改革对于大家思想观念的冲击或许远远大于实际的制度性结果。党、政、工、团的各级组织要齐心协力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深化改革的舆论氛围,牢固树立“绩效工资只能从绩效中来”和“增量越大、结构越优、收入越高”的观念。要让每一名销售人员都明白,营销系统一定要靠本事吃饭。销售人员没有绩效,企业的利润如何实现?企业没有利润,我们的薪酬没有支付的渠道和来源,待到企业倒闭破产之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更是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生存立足的境地,更不要说绩效工资了。
拨好落实到人的第二根弦,解决靠谁去做的问题。经营体中的每一名销售人员是创效的主体,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各单位能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切实制订好细化到人的分配办法,坚持超目标激励部分严格按业绩落实到个人,无基本销售指标人员不能参与分配,是此次薪酬改革成败的关键。否则,改与不改一个样。同时,要通过广泛深入职工,共同研究讨论绩效考核的方法,强化全员全过程参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员行动起来,不断加深职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广大职工自觉、自发参与绩效考核的格局。确保具体实施办法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让每一位职工可以计算出自己应得的绩效工资。
拨好关键指标的第三根弦,解决朝什么方向做的问题。关键指标就是关键激励要素,是总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导
向,是销售工作努力方向的指挥棒。各单位要坚持组织目标导向,突出基本量、增量、调结构量等关键激励要素。要让大家都明白,完成了基本量只能保证我们有米吃,要想吃好米、吃精米,就必须加大调结构力度,多卖专用钢、多销效益品种。在分解关键经营指标的过程中,要做到绩效指标“可验证”。以科学的方法解决指标分解和定量评价障碍,对定量指标,将指标细化成精确数值,用数字评价工作质量和效果;对新试新推产品、新客户开发、团队建设、遵章守纪和工作执行力等方面综合激励要素的定性指标,细化过程,使工作细化到可以准确评价。同时,在激励机制改革中要协调好内部“前方”与“后方”的关系,本部员工与属地员工的关系,尽可能实现多赢、共赢局面。
拨好公平公正的第四根弦,解决心服口服去做的问题。薪酬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公正,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推进的前提条件。俗话常说,人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这杆秤中最关键的就是“均分工作量”。“均分工作量”不是简单的按销售量进行平均分配工作,而是要根据销售渠道的特点、销售品种的难度、创效益的大小等因素,将整体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工作量差不多的工作包,再将工作包通过一定的形式分配到每一位销售人员身上。如何做到“均分工作量”,让每一位销售人员从内心感到起点公平,是对各单位管理人员智慧的一种考验。我们的管理人员要努力在坚持组织绩效最大化的前提下,善于倾听职工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合理的工作分工。
拨好指导服务的第五根弦,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作为“关键的少数”,各单位管理人员积极向职工提供工作上的指导服务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在指标制定、指标执行、评价反馈、改进提高等方面,不能只提出目标,而过程管理缺失。管理人员既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当好“教练员”。为职工鼓士气、作表率、教方法、作沟通,发挥好三个作用:引导作用——让职工真正明白总公司、各单位等各层次对他的要求和期望。通过沟通,让职工清楚本岗位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如何评价;辅导作用——帮助职工掌握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帮助其提升绩效;评价作用——公平、公开、公正进行评价。
拨好化解风险的第六根弦,解决和谐发展的问题。在营销改革中,薪酬制度改革涉及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改革中最敏感的地方。薪酬改革成败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一个探索总结、创新提高、制度规范的复杂进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充满矛盾甚至风险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估计和预判的充分些。一方面要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稳妥实施,不断完善修补实施办法中的缺陷与漏洞,及时补救解决。另一方面,在确保组织绩效和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也要大胆的去推进,不能畏手畏脚,对妨碍改革、干扰改革的要及时教育引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妥善化解好改革中的各种矛盾,确保改
革目标实现。
拨好人岗匹配的第七根弦,解决共同发展的问题。薪酬改革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共同提高,在营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薪酬改革不仅仅是体现在个人收入上的差别,还应该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今后岗位适配性评价、人员退出交流、干部任免的重要绩效依据。只有将个人工作绩效作为人岗匹配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才能使职工普遍树立起“收入凭贡献、岗位靠竞争”的观念,才能变“相马”为“赛马”,在竞争中选贤任能,让更多勇担当、有本事、务实肯干、能真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脱颖而出,才能确保营销队伍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
人的因素永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奏响薪酬改革新强音决定着我们营销事业发展的兴衰。“企兴我富,企衰我穷”。今后一个很长时期,钢铁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三中全会强化市场化改革、武钢改革创新的又一次浪潮即将来临。作为国企的一名职工,我们与企业早已结成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除了改革创新,我们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