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李远莉
一、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简要历程
民营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生力军和建设和谐深圳的重要群体。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恢复发展时期(1979年至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明确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营经济尚未定位,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处于艰难的摸索时期。这个时期的民营经济起点低,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全市只有6户个体工商户,年营业额不足3万元。1979年以后,深圳按照“先繁荣后规矩,先活跃后有序”的思路,在允许和支持本地居民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大胆实行“打开城门,积极引进”的方针,允许邻县、外省的个体户进入特区经营。到1985年底,全市个体户发展到2118户,其中一部分个体工商户无论在经营规模还是在雇工人数等方面,实际上都已突破个体经济的界限,开始向民营企业转变。
2.稳定发展时期(1987年至1991年)。随着国家1987年《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增加的私营经济条款,以及深圳市政府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与优惠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来特区创办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第一阶段积累了相当资金的个体工商户也正式注册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至1991年底,全市民(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24户,总注册资金近15000万元。
3.快速扩张阶段(1992年至2001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和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宪法修正案,激励起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从1999年3月下旬开始,深圳出现了一股民营企业注册登记热潮,最高峰时每天诞生200多户。到2001年底,全市有民(私)营企业 54888 家,总注册资金816亿元,分别是1991年底的53.6倍和544倍。
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成长速度快、追求规模效应;投资经营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质量和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家族式管理模式日趋淡化;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崛起。
比亚迪公司1995年在深圳创建,公司已经涉足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从创业初期的二十多人,发展到二十万名员工,从外租厂房到拥有十一大工业园,已成为网络遍布全球的国际化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腾讯公司创立于1998年,如今发展成为服务4亿网民、全球市值名列第三位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2009年实现总收入124亿元,上缴税收15.5亿元。
4.转型提高阶段(2002年至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深圳民营经济全面进入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幅提升竞争力的时期。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民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缩短战线,突出主业,注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经理人阶层开始兴起;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成为现实;民营高科技风险投资逐步形成;民营经济独特的企业文化趋于成熟。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成长速度快、上市公司多、创新能力强、领军企业多、社会贡献大等重要特点。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开始积极转型,越来越多地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经营。2010年,民营企业30.8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00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5%。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达到50.60亿元,比2009年提高了1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69849.32亿元,户均139.70亿元,比2009年增长47.48%,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
【福田区】双拐点: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人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10月6日公布了“最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米歇尔〃奥巴马荣膺榜首,1
人气歌手Lady Gaga也被列入前10。唯一上榜的中国女性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位列90位。《福布斯》评价说,被称为“市场杀手”的孙亚芳将华为引领为通信制造业的国际化公司。
二、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对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给予税收、贷款、进出口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使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
1.深圳民营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比较高,国际化特征比较突出。深圳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信息优势及特区发达的金融、交通优势,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成为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生力量。尤其是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深圳民营企业自主参与国际贸易的力度日益加大,产品已打入40多个国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约有1/3的深圳民营企业开展和参与国际化经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民企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家具及其零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玩具等出口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研祥智能科技】陈志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2003年10月10日,研祥智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8285,是中国同行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研祥文化: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探索出双因素的员工激励系统,即员工关怀体系和员工激励体系。”两个体系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培训、员工活动、健康关怀、特别假期、个性化福利等六类,共计40项133小项的福利项目。在深圳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的展览厅里,陈列着一把榔头。虽然它看上去很不起眼,却总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这把榔头是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特意从德国带回来的。1998年,陈志列去德国参加一个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行业展览会,由于要布臵会场,他到当地的商店买榔头。负责导购的德国姑娘问:“先生,您要质量好的,还是要质量一般的?”“我当然要质量最好的。”没想到这个德国姑娘告诉他:“您要是买最好的,那就买德国产的,进口的虽然便宜但是质量都不太好。”
2.深圳民营经济建立了一系列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运作机制,具有较高的资源配臵效率。这包括产权清晰、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等等。深圳民营经济通过独特的机制优势全面提升竞争优势,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特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深圳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经营形式日趋多样化。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逐步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等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发展迅速。近几年,民营企业占全市批发商业企业的80%以上,占零售企业和饮食企业的90%以上,工业生产型的民营企业快速增长,每年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0%。
4.深圳民营经济在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主体力量。
1999年2月,市政府修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新“22条”),对包括民科企业在内的高新企业的注册、技术入股、税收、融资、贷款担保、资金扶持、入户、土地征用、购买微利房等方面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政策。
深圳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200家。涉足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华为、比亚迪、好易通、云海、万德莱、康美思、金蝶、金证、冠日、雄韬、科陆、奥维讯等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光通信、高性能电池、高档无绳电话、软件等方面创立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名牌。民科企业中31%从事电脑软硬件,22%的从事电子行业;15%的从事通讯行业。深圳以自主创新名扬全国,而深圳自主创新的主力正是民营企业。2006年,深圳民营企业申请国内专利数量20520件,占深圳国内专利申请总数98%。在深圳的5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据了40席。
2007年8月27日,深圳市政府认定了5家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06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这111家企业去年户均销售收入超过22亿元。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规模较大、增长势头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品牌知名度较高、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和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等鲜明特点,已经成为深圳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深圳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雁形阵群,华为、中兴、创维、比亚迪、新一佳这些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民企是
当之无愧的头雁,其他规模不一民营企业一路紧跟、尾随其后,形成了产业有衔接、市场有竞争的良好企业生态。目前,深圳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8个,民营企业占据了40席。截至2006年底,深圳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5个自主品牌,民营企业占3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自主品牌7个,民营企业有4个;超10亿元的自主品牌20多个,其中民营企业占8成以上。
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均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其中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分别有2家、14家和8 家,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有3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和“深圳知名品牌”称号的企业有20家,牵头制定现行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有28家,承担国内外标准组织专业秘书处与召集人的企业有1家。
【华为科技城】华为科技城大致分为四个主要片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功能服务区和自然生态休闲区。
5.深圳民营经济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渠道。深圳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技术先进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利用国外风险投资以及国外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加快自身的发展,引来了IDG、华登国际、亚太基金等诸多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民营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进一步拓展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为民营经济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后劲。
6.深圳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催生了职业经理人阶层。深圳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在企业经营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廉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味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阶层。
优秀30: 朱保国:健康元吴海军:神舟电脑李锂:海普瑞药业徐航:迈瑞生物医疗
三、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顾宏伟主任:一是土地资源有限已逐渐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需要继续寻找适合深圳民营经济特点的新兴产业并给予重点发展;三是在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要在核心技术领域承担起自主创新“国家队”的角色。
1.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面仍存在对民营企业的事实歧视和限制。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仍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对民营企业在劳动用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出境等方面的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还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扶持,科技人员创办企业门槛仍然偏高,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对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政策。
2.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政策仍然存在,一般垄断性的行业如金融、邮电、通讯、电力等目前仍禁止民营企业进入,在外贸等领域也对民营企业有不少限制。
3.融资瓶颈仍是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偏少,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仍未开通,银行信贷限制过多,这都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4.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作风和效率以及办事的制度化、透明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提高了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创业辅导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信息咨询中心等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偏少,功能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国内民营企业的各种主要问题,在深圳也依然存在。一是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偏小、名牌产品不多。二是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规范,还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差,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五是部分企业信用状况欠佳,信用程度不高。
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
一是大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加快清理和废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政策和法规条款,取消一切以所有制为界限的政策规定,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加快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民营投资的产业进入领域。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允许民营投资进入。已经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对加入WTO以后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控股比例要求的行业,也应向民间资本开放,比如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对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的进入。
三是不断强化政府对民营投资的产业政策指导。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民营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降低民营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尽快出台指导民营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按照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等项目,对民营投资实施分类指导,以减少民营投资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要加快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发挥信用经济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二要不断完善社会融资体系。加快创业板的推出,使科技型民营企业能通过直接融资手段筹集资金;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实力较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上市;建立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以及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五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技术入股以及外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本联合,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实现由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伐。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加快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收缩国有经济范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应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使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互动推进,相得益彰。
七是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应降低民营企业进出口权的审批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消除所有制歧视,赋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对外贸易;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向型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八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的行业管理。一是加强创业辅导服务中心建设,为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开业手续、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开发、人才培训、法律咨询、政策指导和国际合作等服务。二是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企业诊断、技术推广、质量管理等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商联、个协、私协、总商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依法保护力度。
九是加强民营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构筑民营经济综合性商务信息平台。
2010年 8月5日上午,顾宏伟主任:我市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2010年9月7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力争培育15家以上销售额超过100亿元、4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民营企业,其中2—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把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群体,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市政府或出资设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年内力争35家民营中小企业在境内外挂牌上市;呼吁民企参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建设等。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
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题解决与否一罚了之。三是电价偏高,企业反映淄博高技术开发区企业用电0.42元/千瓦时,而我县企业用电为0.54元/千万时,使我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用电大户,成本大幅度提高,很难于其他地区企业进行竞争。
三、几点建议
1、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或租赁经营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上项目,上规模难度非常大,而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或租赁土地(除耕地)则是解决用地问题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减少办公场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快发展壮大信用担保商会,建议县里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注入信用担保基金,扩大贷款规模,逐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3、建议县里出台政策规定,凡到企业收费部门,必须经过县政府批准,并出具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让企业明白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该收多少。
4、建设督促电力部门按全市统一价格收取电费,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较为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正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正在走向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经济列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涌现出了月山啤酒集团、永威集团、隆丰皮革、飞鸿包装等一批土生土长的非公有制企业,带动了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革改制,纳士科技、宇航化工、金山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退出国有领域,成功实现了机制转换;通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焦作市引进了昊华集团、蒙牛集团、丹尼斯量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化了焦作市的经济结构,促进了焦作市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转化;通过“效能革命”,狠抓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治理,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层次,形成了本土民营企业、外来民营企业、改制发展的民营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1992~2003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281.89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4.03%,年均递增20.9%,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2006年,仅焦作所辖县市——孟州市,非公企业共引进市外项目123个,合同利用资金35.1亿元。截至2006年底,焦作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8746
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GDP增速7.9个百分点。焦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思想进一步解放,民营经济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焦作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宣传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坚持多管齐下,总量扩张势头良好
一是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在坚持传统招商引资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方式。二是结合国有企业改制发展民营经济。从2000年开始,确立了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承包租赁、分块搞活、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导民营经济快速扩张。三是扶优扶强发展民营经济。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涌现出了黄河集团、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名优民营企业。四是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向法律法规政策未进入的所有领域投资,规定进入工业园的民资享受与外资同等优惠政策、同等服务待遇、同等奖励措施,不论成份看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率,加速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三)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初现端倪,民营园区的“平台”功能日益显著
目前,焦作市年产值上亿或近亿元的产业集群十多个,市、县、区各级政府依托产业集群,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平台,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
(四)广泛增加就业门路,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扩展到离退休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学生、下岗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干部职工等。民营经济在解决劳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五)产权问题得到重视,民营经济维权工作提上日程
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的倡导下,由焦作市检察院发起,在省内各地市率先成立了“焦作市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促进会以服务民营企业为己任,协助政府坚持宽领域治乱,多层面维权,为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安全空间;全方位服务,为民营经济大发展拓展绿色通道;从培育民营企业家的法制观念人手,在民营企业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民营企业家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抓住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个案不放,认真调研,协助有关部门搜集材料,有效地维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赢得了会员企业的信赖。
二、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宽松
一是市场准入不平等,政策不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条件苛刻等。二是负担过重、收费不规范。三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随着商业银行防范风险、信贷政策严,追求效益、资产质量和信贷安全观念的深入,信贷门槛提高,影响到民营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规模扩张、技术改造的进行等,致使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发展速度与先进地区比还不快,总量规模偏小。目前焦作市非公有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7家,超4亿元的企业有4家,规模最大的河南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也不过10亿元。
(四)行业结构不合理
焦作市民营企业至今仍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导,大多数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修理业、娱乐服务业等行业。
(五)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焦作市民营企业中仍以“家庭或家旅经营”为主要模式。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为企业内部“家族式”的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六)不正当经营
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损坏了民营经济的形象,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三、促进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抓住机遇、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宪法》都从根本上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大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部崛起”和河南省的“东引西进”战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当前全国上下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入世后民营经济将获得一个多边的、稳定的、可预见的公平环境;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又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
(二)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改善政策环境,政府是主角。焦作市各政府部门都应当从焦作发展的大局出发,对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营造从事民营经济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服务意识,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体系.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三)积极探索拓宽融资渠道
1、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河南省将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融资担保服务为主业,且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覆盖全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使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更加顺畅的建设目标。2005年8月11日,经过焦作市政府精心策划,出资4000万元,吸纳部分社会资金,焦作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焦作市第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专业担保企业,充分表明了焦作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扩大资本金,大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担保服务的覆盖面和资本运作能力。
2、鼓励、扶持直接融资,减轻间接融资压力。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逐步扶持并有计划地辅导焦作市少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搞活资本市场,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减轻间接融资的压力,真正分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资本运营。焦作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渐改变原有“家族式”为主的经营模式。进行产权转移,吸引外来资本,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加大扶持民营高新科技产业
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引导焦作市民营经济积极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抢抓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机遇,继续发挥铝、电、化工、橡胶、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优势,集
中力量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铝及铝制品的延伸加工,鼓励、加大扶持民营企业积极涉足信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使焦作在中原崛起中铸就新的产业优势。
(五)推动民营企业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焦作市民营企业必须逐步地抛开传统的家族制管理,通过资本社会化、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
(六)以现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研发基地,加快培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功企业的发展,无不显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巨大威力。焦作市民营企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本市、本省,以现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研发基地,并放眼国内外,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争取早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焦作市民营企业再上新台阶。
(七)正确引导,提高素质
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和监督。对民营经济业主应在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等工作,个体私营协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也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民营经济的事前监督和日常监督,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应不惜一切代价,广招社会贤才,鼓励有志者从事民营经济;应加强对现有民营企业主的培训,以焦作市的高校为基地,有计划的培养民营企业家,尽快提高其综合素质。
3、建立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各项政策能否得以顺利执行,干部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内部干部职工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勇于投身发展民营经济的大潮,促进焦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步伐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EB/OL].河南民营网,2004-12-29.2、握别过去 铸就未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透观[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06(1).3、刘淑珍.浅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与革新[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第五篇: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3、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4、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5、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03年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5、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代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