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第二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二是转变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发展的动力,通过实施国民经济战略重组和“抓大放小”的方针,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济垄断投资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性服务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
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第四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发展的动力,通过实施国民经济战略重组和“抓大放小”的方针,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 济垄断投资
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
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性服务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传统行业比重大。近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向新领域拓展,逐步涉入房地产、科技与信息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
(六)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县民营经济缺乏像鹤峰八峰药业总公司、长友食品公司、华龙集团等在全州叫得响的企业,更缺乏像红桃K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与知名企业缺乏相伴而行的是名牌产品的缺乏。名牌产品的创建要借助产品自身的科含量,更须借助现代工具系列运作。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加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重点着力四个能力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三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县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是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人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民营经济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第五篇:乡镇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和滁州市经济强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市(天长、仪征、高邮)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人口4.2万,另有外来务工人员1.8万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亿
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1.2亿元,财政收入103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按照“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发展”的思路,依托小城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逐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光伏、光电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为代表的四大特色主导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民创业氛围浓厚。目前全镇共拥有各类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34家,平均每6户就有一个小老板,被誉为“安徽的温州模式”,从事电子等产业的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个体工商户852家,其中产值超500万元以上的180家,超1000万元的72家,超5000万的12家,超亿元的11家,超5亿元的2家,拥有10家省级集团企业。全镇有3家企业进入全省私企百强企业,3家企业进入全省私企出口创汇50强,88家企业通过ISO9000论证,42家企业通过美国UL和欧盟CE、FCC、VBE认证,67家企业通过ROSH环保认证,企业注册的商标超过300件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来自个私企业打工收入。
二是产业发展特色鲜明。XX的工业主要有电子、光伏、光电、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以及长毛绒玩具等十大门类,但以电子产业发展的规模大、水平高,其产值、税收、从业人数都占到全镇工业的85%以上。目前,全镇高压包、遥控器组装企业共有400家,但配套企业就达800多家,使XX形成一个大工厂,街道就是流水线,你的车间就是我的仓库,我的仓库就是你的车间,相互配套,相互协作,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目前,高压包和遥控器年生产量分别达到1.5亿和4.5亿只以上,正因为如此,省信息产业厅把XX的电子产业集群列为全省四大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三是经济外向水平较高。全镇有60%以上的规模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其中68家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营权,出口产品涉及到5大类800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出口供货值达22.4亿元。2007年直接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安徽省首家以乡镇为区域出口突破1亿美元的乡镇,并连续10年出口创汇名列全省乡镇第一。其中,电子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84%,被省商务厅授予安徽省电子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电子产业驰名海内外,XX谚云:“高压包包揽天下,遥控器遥控东西”,XX的遥控器,国内外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高压包三分天下有其二。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近年来,XX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等新产品。目前,XX民营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滁州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1000多人,专利38项。2007年以来,电子企业新上和利用原有设备转产电动自行车充电器、控制器的企业已达34家;有17家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内外资合作的形式,联合投资进入光伏产业,主要涉及多晶硅、单晶硅、破方、电池片和组件等生产环节,产业链条已比较完整,2008年,被省发改委授予“安徽天长光伏产业基地”。
在推进全民创业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创业热情。多年来,我们把营造创业氛围,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作为产业兴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致力于扶持能人当老板,引导企业上规模,培育产业成气候。一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国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激活民间投资,引导全民创业;二是正面引导,大张旗鼓地表彰成功创业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的光荣感和积极性,把群众的注意力和创造力集中到创业致富上来;三是对个体私营业主做到“服务零距离,服务零收费,服务零缺陷”,着力在全社会树立“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为荣”的良好风气,营造“只要想创业就能做老板,只要是能人就能成老板”的浓厚创业氛围。近几年来,XX镇每年新增民营企业数量都保持在200户以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