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预测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的发展政策建议。关键词: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建议近年来北海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支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英才。据统计,仅 2002 年上半年就有近9 万人投身民营经济中,到 2002 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本达 20 多亿元,个体工商户 29222 户,私营企业 1677 户,向国家交纳税金 1.53 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18.93 亿元,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率 25% 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说近年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目前北海民营经济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贸、制造、建筑、种养、捕捞、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银河科技、北生药业、北海国发等几个上市公司为“龙头”企业,去年仅北生药业就上缴利税 8 千万元。江 ** 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讨论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民营经济的前身是个体私营经济。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 1000 户,其中大中商号 4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至 1949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 17 家,个体手工业 695 户,行业范围有电力、纺织、酿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农具、竹器编织、鞋帽、车缝、五金、网具、渔具、建筑材料等,从业 3913 人,商业有 150 多间资金不多的商户和 1000 多户小商小贩。从建国以来的“一五”计划时期到 70 年代末,北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消停。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 80 年代初,个体工商业有所发展,1981 年有个体工业户 156 户,产值 16.63 万元。1984 年,北海被列为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对个体工商业政策是“放宽发展”,内地民营企业家到北海经营旅(馆)业、饮食业、建筑行业开始增多。到 1990 年末,个体工业 1882 家,工业完成产值 5063 万元,占 10.01% ;市区个体商业零售额 8803 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6.46% ;个体饮食业零售额 1177 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零售额的 69.81%。1992 年末,全市个体有证商业户 5115 户,从业人员 5917 人,分别比 1979 年增长 41.63 倍和 19.55 倍。“八五”计划时期,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95 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合作经营、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52 户,产品销售收入 17297.7 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7.11%。1950-1990 年北海市工业个体私营企业数图97、98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北海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7-2001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下民营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类型年份(年)企业单位数(户)工业总产值(当年值)(千元)上交税金(千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人)1997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2个体经营80235064***1998股份合作企业6***7私营企业***961个体经营79712976005623***股份合作企业6***私营企业***6764个体经营86***441456602000股份合作企业7253801025687私营企业***5502个体经营841***43443862001股份合作企业24195514574私营企业***17353个体经营***4471671997-2001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情况指标类型年份户数(户)从业人员(个)注册资金(万元)1997私营企业296145022800个体经营***8私营企业250258916400个体经营***9私营企业205247915423个体经营58431***0私营企业292320020850个体经营6958***01私营企业300314020461个体经营512289845703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营企业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迈进,基本上形成以农业、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烟花炮竹、科技与信息开发、交通运输等几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据 2001 年统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8%、20%、70%。㈡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 3 家。注册资本 100-500 万元的有 231 户,500-1000 万元的有 86 户,1000 万元以上的有 33 户。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新未来、喷施宝、北
生药业、东园家酒、强盛等知名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排头兵。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 年至 2001 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有 68 家,从业人员 4750 人,其中科技人员 1800 人,资产总额十亿多元。2001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4 亿元,税利 1.3 亿元。在全市 14 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来的有 9 家,如银河科技、国发海洋生物、南方迈迪森、喷施宝、北生药业、集琦方舟、启利科技、强力化肥等。㈣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民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 年民营经济解决了 25000 人的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9080 人。2003 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在 140 多个招工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 70% 以上,提供岗位 1300 多个。铁山港区赤江陶器厂和北暮盐场承包给个体老板后,就接收 3 个下岗职工 1800 多人。㈤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使得民营经济经营规模逐年扩大。
二、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㈠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税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员进出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如德海仓储业有限公司 1998 年 12 月因土地调整,应该得到退款 229656 元,但由盘整办推到财政局,财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议财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让企业非常为难。此外,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质量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民营企业收费的职能部门 30 多个,收费项目达 50 种,许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少数管理执法部门收费时到位,服务时错位,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项目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 20 多个。不少业主反映,某些单位服务差、罚款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准确标准,随意着性大。㈡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据调查,不少民营企业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和贷款不及时而丧失发展商机,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对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目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㈢发展后劲不足,稳定性降低。北海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在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但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和过度竞争现象,新生和倒闭数量都很多,常常出现“东边的开业,西边的关门”,导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缺乏发展后劲,出现滑坡迹象。2002 年 1-11 月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 847 人,比上年同期减少 236 人;私营企业 2002 年应交税金为 1353.24 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㈣“家族式”管理严重。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北海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庭控制特色,包括大名鼎鼎的强盛集团,有近70% 左右的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减少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1)裙带之风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2)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发展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3)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财务状况复杂,帐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放眼未来,进行长期投资、开创新型产业的长远考虑,一旦市场出现赚钱快的行业,即一哄而上。有些民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或偷税、漏税、逃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㈥缺乏创新开发能力,产业升级困难较大。目前北海民营企业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如银河、强盛、喷施宝等,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北海个体私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加上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㈦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据调查,在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 60% 左右,有 95% 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没有受过系统学习培训,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绝大部分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较低。由于缺乏先进知识,许多民营企业主不懂得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
三、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加快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
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市政府应该根据北海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再次,实行公平税赋制度和财会制度。取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税收制度,实行同一产业部门内各类企业税赋平等的制度;改变税外乱收费的状况,通过制度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削减一些政府部门故意“设卡寻租”、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同一产业部门内的各类企业应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标准,避免因财会标准不同给各类企业经营运作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差异。此外,要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规范职能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工商联、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㈡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和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尝试着要改掉“家族制”,如方太厨具、华润集团等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国家尚未明确对私有财产有效保护的环境下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暂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2)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3)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但它却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的发展 5 年靠的是机遇,10 年靠的是领导,15 年靠的是结构,20-30 年靠的就是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技术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进,形象包装和品牌建设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唯有企业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创建。目前北海的民营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文化靠制度来体现和烘托,靠氛围来影响,靠细节来体现,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㈢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在调查中有位民企老总如是说:“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持久不衰的。”喷施宝系列产品成为国家五大项目推广使用产品,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 40 亿亩次,产生经济效益超 1000 亿元大关,走的就是品牌经营道路。但北海仍有相当民营企业只求近利不顾远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销售实绩不讲企业信誉。如北海的珍珠,由于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北海民营企业家应当建立自己的品牌:(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打造好品牌,真正做到不但要创名牌,而且要保名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才有出路,有发展。(2)尊重和大胆使用科技人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打造好企业的品牌。企业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必须引进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北海银河股份公司的产品近年来能在全国的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大批博士、硕士和高中级工程师等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3)把品牌产品做细做精做好。北海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是小商品,产品小不要紧,产品再“小”,气魄须大,所谓“小商品、大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要准、目标要远。顺德伟雄集团主要生产“松本电工”、“顾地塑胶”和“正野电器”等品牌的小配件,在全国颇有名气。在该公司即使是一个线槽扣接的生产,高层领导也要出国考察商品质量产品。民营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做细做精做得最好的精神。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是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1)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树立创业创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2)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面向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加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3)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
第二篇: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预测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的发展政策建议。关键词: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建议近年来北海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支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英才。据统计,仅 2002 年上半年就有近9 万人投身民营经济中,到 2002 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本达 20 多亿元,个体工商户 29222 户,私营企业 1677 户,向国家交纳税金 1.53 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18.93 亿元,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率 25% 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说近年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目前北海民营经济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贸、制造、建筑、种养、捕捞、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银河科技、北生药业、北海国发等几个上市公司为“龙头”企业,去年仅北生药业就上缴利税 8 千万元。江 ** 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讨论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民营经济的前身是个体私营经济。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 1000 户,其中大中商号 4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至 1949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 17 家,个体手工业 695 户,行业范围有电力、纺织、酿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农具、竹器编织、鞋帽、车缝、五金、网具、渔具、建筑材料等,从业 3913 人,商业有 150 多间资金不多的商户和 1000 多户小商小贩。从建国以来的“一五”计划时期到 70 年代末,北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消停。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 80 年代初,个体工商业有所发展,1981 年有个体工业户 156 户,产值 16.63 万元。1984 年,北海被列为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对个体工商业政策是“放宽发展”,内地民营企业家到北海经营旅(馆)业、饮食业、建筑行业开始增多。到 1990 年末,个体工业 1882 家,工业完成产值 5063 万元,占 10.01% ;市区个体商业零售额 8803 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6.46% ;个体饮食业零售额 1177 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零售额的 69.81%。1992 年末,全市个体有证商业户 5115 户,从业人员 5917 人,分别比 1979 年增长 41.63 倍和 19.55 倍。“八五”计划时期,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95 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合作经营、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52 户,产品销售收入 17297.7 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7.11%。1950-1990 年北海市工业个体私营企业数图97、98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北海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7-2001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下民营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类型年份(年)企业单位数(户)工业总产值(当年值)(千元)上交税金(千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人)1997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2个体经营80235064***1998股份合作企业6***7私营企业***961个体经营79712976005623***股份合作企业6***私营企业***6764个体经营86***441456602000股份合作企业7253801025687私营企业***5502个体经营841***43443862001股份合作企业24195514574私营企业***17353个体经营***4471671997-2001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
情况指标类型年份户数(户)从业人员(个)注册资金(万元)1997私营企业296145022800个体经营***8私营企业250258916400个体经营***9私营企业205247915423个体经营58431***0私营企业292320020850个体经营6958***01私营企业300314020461个体经营512289845703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营企业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迈进,基本上形成以农业、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烟花炮竹、科技与信息开发、交通运输等几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据 2001 年统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8%、20%、70%。㈡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 3 家。注册资本 100-500 万元的有 231 户,500-1000 万元的有 86 户,1000 万元以上的有 33 户。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新未来、喷施宝、北生药业、东园家酒、强盛等知名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排头兵。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 年至 2001 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有 68 家,从业人员 4750 人,其中科技人员 1800 人,资产总额十亿多元。2001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4 亿元,税利 1.3 亿元。在全市 14 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来的有 9 家,如银河科技、国发海洋生物、南方迈迪森、喷施宝、北生药业、集琦方舟、启利科技、强力化肥等。㈣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民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 年民营经济解决了 25000 人的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9080 人。2003 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在 140 多个招工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 70% 以上,提供岗位 1300 多个。铁山港区赤江陶器厂和北暮盐场承包给个体老板后,就接收 3 个下岗职工 1800 多人。㈤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使得民营经济经营规模逐年扩大。
二、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㈠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税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员进出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如德海仓储业有限公司 1998 年 12 月因土地调整,应该得到退款 229656 元,但由盘整办推到财政局,财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议财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让企业非常为难。此外,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质量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民营企业收费的职能部门 30 多个,收费项目达 50 种,许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少数管理执法部门收费时到位,服务时错位,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项目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 20 多个。不少业主反映,某些单位服务差、罚款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准确标准,随意着性大。㈡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据调查,不少民营企业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和贷款不及时而丧失发展商机,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对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目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㈢发展后劲不足,稳定性降低。北海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在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但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全民创业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材料
(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7月25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平凉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政策上支持、发展上引导、环境上保护,极大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富裕城乡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近几年,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繁荣城乡人民生活方面的贡献更加突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工商局注册科提供数据显示,截止2-
来,全市发展起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煤渣制新型建材企业20户,果品生产、销售、储存、包装企业260多户,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0多户,旅游服务企业200多户。企业注册资本达到26亿元,从业人员45809人,企业注册资本占全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的34%,从业人员占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48.4%。尤其是近两年来,大型民营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向城市供热、金融服务、光伏产业、新型建材、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发展眼界不断开阔,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涉足领域不断拓展。
三是
煤炭资源丰富我市发展的资源依附性比较强,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对策及建议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范文模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民营企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富民兴市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企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5•12”特大地震给德阳民营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面对困难,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东汽精神”为动力,争分夺秒,超常努力,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398.6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部GDP的51.0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0.9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工业增加值207.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9.5%,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民营企业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2009年,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4.6万多人,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大部分都在民营企业中务工,民营企业职工获得劳动报酬49.59亿元,人均工资1.43万元。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拉动内需做出了较大贡献。
(三)民营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增收和地方事业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兴则县域经济兴,民营企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从我市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民营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80%来源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事实证明,哪些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得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多,群众的负担就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牢固的基础。
(四)民营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民营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转化的“实验田”。德阳市3户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属民营企业,15户省级技术中心13户属于民营企业,28户市级技术中心全部是民营企业。以剑南春、川油宏华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已名符其实地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五)民营企业已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支撑。全市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分布广、层次分明,共涉及37个行业大类,形成以机械、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的行业体系,近年来,随着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推进,在二重、东电、东汽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下,配套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全市1472家装备制造企业中,有中小配套民营企业526家,规模以上配套民营企业达到325户,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天元工业集中发展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等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工业园区。园区内聚集了大量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企业间交流协作配套日趋紧密,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集聚效应进
一步增强。
二、当前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一)放宽投资领域,实施公平待遇。一是对民营企业实行公平待遇。对民营企业、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间切实做到登记申报平等、税负平等、规费标准平等、市场准入平等、部门服务平等。二是放宽对企业注册资本的限制。允许新设立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科技型民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首期出资达到3万元即可注册登记。三是鼓励到民营企业就业。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保险、住房和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民营企业录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有关部门批准,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民营福利生产企业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批准,享受有关税收政策,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加强产业引导,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充分发挥机械、食品、化工等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以及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协作民营企业。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医药、服装、新材料、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仓储等新兴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载体,培育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经济。二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名牌产品,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配套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获得国家名牌、省级名牌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20万的奖励。三是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纳入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规划。
(三)强化政务服务,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的原则,实施审批办照的“并联审批制”,建立电子并联审批网络平台。推行部门承诺制,各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承诺,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示,督查部门每年对各职能部门的承诺兑现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行政执法单位每年进行一次评议,评议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严禁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决制止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变为有偿服务或通过中介机构强制服务。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力鼓励支持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对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且担保费率低于3%的担保机构,按本担保金额的0.1%-0.5%进行风险补贴。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对设立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的金融机构,且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在75%以上或贷款增幅在30%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三是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例。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对拟上市民营企业提供改制和上市等全方位服务。对基本具备上市条件,首次列入省、市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上市前期工作经费补助。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考核。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发展预测、重大结构与布局规划。建立健全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
室,统筹研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督促、检查、考核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情况。将各县(市、区)、市级部门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三、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营压力增大,发展信心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影响,国内外需求明显下降,民营企业订单减少,用户要求撤消合同和推迟交货现象突出,企业开工不足现象较为普遍。很多企业家发展信心不足,对市场预期不高,投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呈现等待观望态势,使灾后重建项目实施难度加大。
(二)融资困难加剧,发展速度减缓。随着市场疲软,销路不畅,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缓,在民营企业中流动资金短缺现象相当突出。一方面是资金需求加大,另一方面银行放贷更加谨慎,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更高,获得贷款的成本也更高,一些民营企业已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已有减缓之势
(三)管理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数民营企业都以加工为主,其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二是产业特色不鲜明。民营企业小而全、小而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产品雷同、低水平过度竞争的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专、精、特、新”的产业特色。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多。环保压力大、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四是整体素质不高和市场行为不规范。少数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观念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四)要素供应趋紧,企业发展受限。一是天然气供应受计划管理限制,满足不了企业生产增长对用气的需要,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全市天然气缺口达2亿立方米以上。二是地震灾害使矿山企业恢复期较长,磷化工产业所需原料紧缺。三是铁路沿线车站接卸能力较差,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市所需磷矿石需大量从云南、贵州购入,但贵州、云南入川车皮运输问题仍难以解决。同时,灾后车站重建中涉及征地等各方面的问题困难较多。四是用地方面的制约。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扩张发展,但目前一些地方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所储备的可用土地已经不多,而且实行招拍挂后,企业征地成本大幅度上升,小企业的用地更加难以保证。
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坚定与企业共度难关和时艰的信心,切实关心企业和企业家,鼓励他们进一步增强发展民营企业的信心。民营企业是工业的主导,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面对灾后社会经济恢复重建的纷繁复杂的局面,必须高度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切实强化对民营企业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分析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形势,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市民营企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基础,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灾后重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等有利条件。
(二)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一是要更加主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尽心尽力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协调,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三是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继续实施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措施,围绕
灾后重建目标,潜力培育现有企业,实现民营企业超常规发展,带动民营企业全面发展。四是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这不仅是民营企业增强活力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长远的利益和需要。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一是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力度,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引导重建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先支持受灾企业入园恢复生产,优先解决重点骨干企业重建用地。二是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协调和推动产业和产品转型和升级换代,引导企业注重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从单一的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三是企业要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对外经营能力,实现节能降耗减排,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要不断的开创和寻找新兴市场。
(四)推进担保发展,改善融资环境。一是要广泛宣传和认真贯彻落实灾后重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建立银、政、企工作互动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银、担、企有效沟通机制,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组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二是大力推动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大力推动我市会员制担保公司建立,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联合或单独组建担保公司,并给予资本金贴息、风险补偿等支持,分散和化解银行信用风险。三是加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即在银行、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三者之间合理分散信贷风险,是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四是加快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与有较强实力的担保机构开展联保,打造“市县联动、一体两翼”的立体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与各金融部门合作,建立政、银、企、中介多元融资机制,加快我市民营企业融资步伐。
(五)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配套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整灾后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两个贷款贴息办法的适用期限和范围,将时间延长至明年底,将支持重点扩大到科技型、出口型、劳动密集型等民营企业;二是对严重受损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增大灾后重建项目的贴息补助,加大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三是大力推进地方产品配套工作。在政府采购中和重大建设项目中,明确和承诺采购地方产品的具体比例,进一步增加大型国有企业在市内配套的比例,带动民营企业发展。
第五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
对策建议
市工商联调研组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市“一点突破、两翼齐飞、统筹推进”发展战略和“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的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把非有公制经济列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从政策配套、要素保障、融资贷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11月,我市现有非有公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达2000余家,从业人数近15万人,其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7%,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涌现出了全友、明珠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国名牌,带动了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革改制,蜀玻、川建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成功实现了机制转换;通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引进了康泰塑胶、美涂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化了崇州市的经济结构;通过狠抓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环境治理,推动非有公制
1经济上规模、上层次,形成了本土非有公制企业、外来非有公制企业、改制发展的非有公制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不断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发展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转型,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平台,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人为本,积极构筑信息平台,联通政府与非有公制企业间人才与商务信息网络,加强多元化的沟通与联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搭桥铺路”。为解决非有公制企业发展难题,主动协调银企对接,搭建银企洽谈平台,向金融部门推荐优势项目,促进银企对接。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及分布、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优化环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
为切实给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专门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做到两个规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一是规范收费。按照“发展与提高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对专门面向非有公制经济设置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
理,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对依法保留的项目,标准可高可低的按低标准收费。并制定收费目录,把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向社会公布,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三乱”行为。二是规范检查。对非有公制企业的各种检查实行“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未经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到非有公制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对同一事项的检查结论,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各执法部门的检查都要由执法人员做好登记,不登记的,非有公制企业和个体业主有权拒查和举报。
三、全面帮扶,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服务员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全面优化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扑下身子,当好服务员。一是调整充实市非有公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调度会议、联系点和综合考核等制度,协调解决非有公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坚持市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包联重点非有公制企业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和包扶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发展思路,从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由市级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全面构筑面向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资讯、融资担保、技术、创业、中介、人力资源、信用等服务平台,为非有公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诊断、咨询、项目跑办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并利用市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非有公制企业经营者素质和非有公制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非有公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坚持定期召开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详细了解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强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同时,对崇州投资建厂的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到开工建设,明确专人全程服务,限期办结;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进一步改善项目融资,积极融洽银企关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管理,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指导员
强化综合指导,指导非有公制企业改变家庭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环保、安全等各类认证,提高资质水平;加快推进以招商引资、产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指导非有公制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鼓励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建
议重新修订《关于加快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的意见》,制订出台相关硬性规定,对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优惠,并督促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政策和承诺抓好兑现落实。
五、强化监管,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保安员
积极从规范企业经营、保护企业发展入手,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非有公制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企业稳定平安,集中精力谋发展。同时,依法保障非有公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建议由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牵头,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对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个体工商户和非有公制企业利益的行为,公开曝光和及时处理,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重点项目实施无干扰建设,由纪检监察部门颁发“无干扰工程”警示牌,挂牌施工。对执法部门实行进企业检查“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未经市政府批准擅自进企业检查、收费、罚款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直接责任人一律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