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新飞跃的对策建议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新飞跃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08-3-15信息来源:
前段时间,我们结合办理重点提案,会同省政协领导,对各地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情况表明,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部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品牌,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
一、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一)民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一是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末,全省民营企业达到33.32万家,同比增长10.27%。累计总注册资本3906.41亿元,同比增长33.6%。二是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民营企业集团有672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850家,比2003年增长了58%。三是传统产业比重有所下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
(二)技术装备改造步伐加快。据调查,近3年内45%以上的企业对主要设备进行了更新。目前拥有国际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已占66.6%。2004年私营企业在政府鼓励和许可的项目中追加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投入技改资金425亿元,投入新产品开发资金53亿元。
(三)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增多。目前,已开发名牌产品1039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4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中国品牌产品139个,名列全国第二。2004年底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由年初的378个增加到602个,增长率为59.62%,有270多家公司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占全省知名商号的四分之三。
(四)企业管理不断走向规范。目前,公司制成为我省民营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3/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总和占民企总数80%。据调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和党组织覆盖率在67%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30个百分点。至去年底,全省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达4651家,同比增长16.74%;获欧洲CE认证的累计达1055家,比上年末增长2.27倍。
(五)民营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出口已超过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末,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有7557家,累计出口交货值达146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1%、48.78%。根据新的外贸法,我省重新备案登记的2677家外贸企业中,80%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参与省内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而且积极开展涉外投资,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的来看,我省民营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自身素质有所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化、国际化、集聚化和股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一大批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在竞争中壮大,在发展中融合,块状经济的规模效益、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我省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已较为完善,但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仍存在。除资源要素紧张和原材料涨价外,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四方面。
(一)资金紧缺制约了企业发展。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紧箍咒”,这是企业反映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一年中大多时间忙于跑资金,很少有时间抓经营管
理。银行放贷“嫌贫爱富”,“惜贷”、“少贷”较为普遍。有企业主反映,由于本年度利润减少,银行就找各种借口收回1/3的贷款。有的时候,为了照顾信贷员,还要将1/3左右的贷款再存回银行,条件较苛刻。
(二)人才短缺成了民营企业的“心病”。“技工荒”和“民工荒”在我省民营企业已不是偶然现象。一是知识型员工招聘不到,即使好不容易招聘到几个大学生,也因为待遇等原因很难留住。二是技能型员工缺乏。今年春节前后,曾发生多次企业“抢夺”员工事件,企业出钱让工友挖人“集体跳槽”,导致劳资纠纷的案件频发。绍兴地区有一家用工规模在200多人的企业,因为员工队伍不稳定,一年损失30万元左右。有的企业主反映,过去是老板炒员工鱿鱼,现在是员工炒老板鱿鱼,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人走机空”的现象。
(三)政策不完善且与企业实际脱节。表现为某些政策规定过死,不够灵活,某些规定又过于超前,不符合实际情况。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土政策”导致的劳资纠纷问题。在有些地方,民营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甚至强行要求员工交纳一定的就业抵押金。职工对此甚为不满,由此引发了一些过激行为。二是在保险金的交纳上存在较大争议。企业反映,外地民工因保险金“无法带走”不愿交,而城市退休工人到民营企业就业又出现保险金重复交,尤其是失业保险也要强制企业交,很不合理。据统计,如果将五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都交满的话,企业需交纳400元/人,企业很难承受。三是企业用于员工的培训成本偏高,特别是政府片面强调柔性用工机制,导致一些员工翅膀硬了就想飞。
(四)职能和服务理念转变滞后。一是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有禁不止。有些部门向企业收了费用,没有兑现承诺的服务。名曰培训,实为创收,企业苦不堪言。二是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的地方的行政办事中心形同虚设,反而多了道办事手续。三是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比如我省很多企业主要靠交易会打开产品销路,但因信息不灵失去了许多参展机会,有的企业还被主办方欺骗。
调查中还有几个共性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民营企业主的总体素质偏低,很多经营者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程度。二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严重不足。三是民营企业资金外流现象凸现。以上问题对我省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里面既有政府工作缺位错位造成,也有企业自身因素所致,讲到底还是我省民营经济体制性、素质性与结构性矛盾的体现。
三、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尽快清理和废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加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力度,尽快出台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相关配套文件。尽快制定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民营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
(二)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优质民营企业中积极培育上市公司的后备资源,有重点地组织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各种风险投资。开展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补偿或奖励,鼓励银行加大对民营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推进担保机构支持小企业贷款。对担保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奖励。
(三)强化公共服务,构建面向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业辅导、员工培训、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定期走访企业、定点联系企业制度,不断改善和创新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进一步拓展创业辅导,完善省、市、县三级创业辅导网络,加强对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和提升。依托创业基地,筹建一批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切实做好1000家成长型企业跟踪服务工作,抓好信息库的建设。全面开展成长计划配套行动,落实各项政策倾斜,优化资源配置。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载体,实施企业集聚成长工程,确定一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民营经济增长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高端化、精细化、品牌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要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在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备案制。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优质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五)加大中小民营企业培育力度,培养和造就民营企业后备人才。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在抓好基本素质培训的同时,重视专业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加强对务工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发挥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将普遍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模式,继续办好由财政资助的EMBA研修班,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六)依法行政,加强对民营企业指导和监管。加强对民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察。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搞好劳动仲裁。加强对各类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民营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的行政复议,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备注:此调研报告原载《调研与对策》2005年第19期(总第62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专报》2005年第977期采用,并获省政府领导批示。
沈金虎刘应邦赵仁春何斌
第二篇: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四、对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继续落实国家、省、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支持恩施州争创全国先进州的决定》(鄂发(2010)13号文件),期盼省直各部门出台具体的支持措施,以使我州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超常的发展。
2、出台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要通过政策保障来,引导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经济建设。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
3、加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存在不规范、不健全,特别在乡镇显得尤为突出,要加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的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好务。
4、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力度。
一是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改变“重大、轻小”的传统做法,尽量简化手续,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创新贷款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建立一批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或村镇
银行,可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发起成立,在银监会的管理和监督下,依法开展信贷业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加大金融信用宣传力度,营造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不诚信经营行为严格约束与严惩。四是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主动协调企业生产,想方设法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下大力气优化企业环境,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组织同行业企业“抱团取暖”,避免恶性竞争,从整体上提高重点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在用电、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5、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所以,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时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变粗放为集约,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快设备更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行人才引导,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新用人观念,广纳人才,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建立健
全企业激励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薪酬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建立企业培训制度,通过交流、培训、引进等方式,定期对管理者、普通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三篇:南溪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南溪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营经济是指民有、民营、民受益的经济实体,它是以民为本、自力更生、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民本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领跑县域经济的带头羊。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时期
回顾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主要分四个时期:一是是否选择时期(1949年-1978年),民营经济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我县基本上不存在民营经济;二是萌芽时期(1978年-1991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开始萌芽,个体户和作坊式私营企业出现,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8%上升至20%。三是加速发展时期(1992年-1996年)。党的十四大后,发展民营经济的种种顾虑和障碍逐渐消除,我县大力发展股份企业,推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化,加快了民营经济的发展。1996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28%。四是快速发展时期(从1997年至今)。党的十五大后,企业改制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一大批具有一定实力、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象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领跑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200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1%。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实现7.6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3.3%提高到45.1%,上升1.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比重比全市高2.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
2.5个百分点。截止2003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934户,从业人员11766人,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4.1亿元,注册资金0.4亿元;私营企业225户,雇工5223人,注册资本1.8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5亿元。
2、个体、私营经济是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2003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100%,不存在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这表明南溪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依靠的是本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间投资的推动。
3、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2003年,全县GDP增幅为12.0%,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为16.6%,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幅为8.4%,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4.6个百分点,高于公有制经济增幅8.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
4、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中最为活跃。2003年我县民营经济增长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增长11.4%,第二产业增长21.3%,第三产业增长13.4%。
三、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总量较小,在全市的排位靠后。我县GDP总量在全市十区县中居第6位,民营经济总量也居第6位;二是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较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在兴文、筠连、高县、宜宾县之后,位居第5位(兴文55.8%、筠连53.9%、高县50.3%、宜宾县48.6%、南溪45.1%、江安44.7%、屏山43.9%、珙县42.0%、长宁41.1%、翠屏区36.9%)。主要原因是驻南军工企业在我县经济中占了相当大份额,影响了我县民营经济比重;三是民营经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个体户多,企业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后劲不足;四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扩大生产的能力弱,发展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做大做强;五是部分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陈旧,导致企业难以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经济效益仍不理想。六是民营经济产业层次较低,从事开发、制造、加工等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生态环保型的民营企业较少,从事商品零售批发及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的较多。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
1、摸清家底。数据不明、家底不清,就谈不上宏观管理与调控,就谈不上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搞准民营经济统计数据,为县委、县政府民营经济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资料。
2、优化经营环境。要继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彻底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在思想上放胆、政策上放开、工作上放手、经营上放活、准入上放宽,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臵,不争论、不指责、鼓励试、允许闯,真正做到高度统一,一个声音到底,上下无杂音。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规矩多,事难办”的现象出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搞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更多外来投资,发展民营企业。
3、畅通融资渠道。资金不足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合力建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由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建立连带性的信用担保制。对一些信用度高,发展形势好的企业,在其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为其它亟求需要资金的企业担保贷款。三是银行应树立发展的观念,适时调整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
4、加快“国退民进”步伐。一是彻底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退出国有资产,注入民营资本,重组民营经济发展实体,实现民间资金成为企业的资本主体;二是帮助驻南军工企业尽快成功改制。
5、突出重点,加强“骨干”、“龙头”和“特色”。一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二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抓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好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6、拓宽投资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建立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中介服务,不断提高民营经济产业层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向宽领域、多层次投入,转为民间资本。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重点投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使企业向科技型、实用型转变。
7、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定企业的兴衰。
要努力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民营经济发展平台,为民营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第四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
对策建议
市工商联调研组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市“一点突破、两翼齐飞、统筹推进”发展战略和“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的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把非有公制经济列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从政策配套、要素保障、融资贷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11月,我市现有非有公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达2000余家,从业人数近15万人,其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7%,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涌现出了全友、明珠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国名牌,带动了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革改制,蜀玻、川建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成功实现了机制转换;通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引进了康泰塑胶、美涂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化了崇州市的经济结构;通过狠抓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环境治理,推动非有公制
1经济上规模、上层次,形成了本土非有公制企业、外来非有公制企业、改制发展的非有公制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不断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发展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转型,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平台,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人为本,积极构筑信息平台,联通政府与非有公制企业间人才与商务信息网络,加强多元化的沟通与联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搭桥铺路”。为解决非有公制企业发展难题,主动协调银企对接,搭建银企洽谈平台,向金融部门推荐优势项目,促进银企对接。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及分布、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优化环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
为切实给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专门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做到两个规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一是规范收费。按照“发展与提高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对专门面向非有公制经济设置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
理,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对依法保留的项目,标准可高可低的按低标准收费。并制定收费目录,把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向社会公布,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三乱”行为。二是规范检查。对非有公制企业的各种检查实行“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未经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到非有公制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对同一事项的检查结论,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各执法部门的检查都要由执法人员做好登记,不登记的,非有公制企业和个体业主有权拒查和举报。
三、全面帮扶,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服务员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全面优化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扑下身子,当好服务员。一是调整充实市非有公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调度会议、联系点和综合考核等制度,协调解决非有公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坚持市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包联重点非有公制企业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和包扶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发展思路,从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由市级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全面构筑面向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资讯、融资担保、技术、创业、中介、人力资源、信用等服务平台,为非有公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诊断、咨询、项目跑办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并利用市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非有公制企业经营者素质和非有公制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非有公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坚持定期召开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详细了解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强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同时,对崇州投资建厂的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到开工建设,明确专人全程服务,限期办结;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进一步改善项目融资,积极融洽银企关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管理,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指导员
强化综合指导,指导非有公制企业改变家庭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环保、安全等各类认证,提高资质水平;加快推进以招商引资、产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指导非有公制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鼓励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建
议重新修订《关于加快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的意见》,制订出台相关硬性规定,对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优惠,并督促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政策和承诺抓好兑现落实。
五、强化监管,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保安员
积极从规范企业经营、保护企业发展入手,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非有公制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企业稳定平安,集中精力谋发展。同时,依法保障非有公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建议由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牵头,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对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个体工商户和非有公制企业利益的行为,公开曝光和及时处理,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重点项目实施无干扰建设,由纪检监察部门颁发“无干扰工程”警示牌,挂牌施工。对执法部门实行进企业检查“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未经市政府批准擅自进企业检查、收费、罚款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直接责任人一律严肃查处。
第五篇: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预测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的发展政策建议。关键词: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建议近年来北海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支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英才。据统计,仅 2002 年上半年就有近9 万人投身民营经济中,到 2002 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本达 20 多亿元,个体工商户 29222 户,私营企业 1677 户,向国家交纳税金 1.53 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18.93 亿元,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率 25% 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说近年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目前北海民营经济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贸、制造、建筑、种养、捕捞、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银河科技、北生药业、北海国发等几个上市公司为“龙头”企业,去年仅北生药业就上缴利税 8 千万元。江 ** 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讨论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民营经济的前身是个体私营经济。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 1000 户,其中大中商号 4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至 1949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 17 家,个体手工业 695 户,行业范围有电力、纺织、酿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农具、竹器编织、鞋帽、车缝、五金、网具、渔具、建筑材料等,从业 3913 人,商业有 150 多间资金不多的商户和 1000 多户小商小贩。从建国以来的“一五”计划时期到 70 年代末,北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消停。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 80 年代初,个体工商业有所发展,1981 年有个体工业户 156 户,产值 16.63 万元。1984 年,北海被列为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对个体工商业政策是“放宽发展”,内地民营企业家到北海经营旅(馆)业、饮食业、建筑行业开始增多。到 1990 年末,个体工业 1882 家,工业完成产值 5063 万元,占 10.01% ;市区个体商业零售额 8803 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6.46% ;个体饮食业零售额 1177 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零售额的 69.81%。1992 年末,全市个体有证商业户 5115 户,从业人员 5917 人,分别比 1979 年增长 41.63 倍和 19.55 倍。“八五”计划时期,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95 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合作经营、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52 户,产品销售收入 17297.7 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7.11%。1950-1990 年北海市工业个体私营企业数图97、98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北海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7-2001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下民营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类型年份(年)企业单位数(户)工业总产值(当年值)(千元)上交税金(千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人)1997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2个体经营80235064***1998股份合作企业6***7私营企业***961个体经营79712976005623***股份合作企业6***私营企业***6764个体经营86***441456602000股份合作企业7253801025687私营企业***5502个体经营841***43443862001股份合作企业24195514574私营企业***17353个体经营***4471671997-2001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情况指标类型年份户数(户)从业人员(个)注册资金(万元)1997私营企业296145022800个体经营***8私营企业250258916400个体经营***9私营企业205247915423个体经营58431***0私营企业292320020850个体经营6958***01私营企业300314020461个体经营512289845703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营企业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迈进,基本上形成以农业、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烟花炮竹、科技与信息开发、交通运输等几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据 2001 年统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8%、20%、70%。㈡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 3 家。注册资本 100-500 万元的有 231 户,500-1000 万元的有 86 户,1000 万元以上的有 33 户。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新未来、喷施宝、北
生药业、东园家酒、强盛等知名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排头兵。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 年至 2001 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有 68 家,从业人员 4750 人,其中科技人员 1800 人,资产总额十亿多元。2001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4 亿元,税利 1.3 亿元。在全市 14 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来的有 9 家,如银河科技、国发海洋生物、南方迈迪森、喷施宝、北生药业、集琦方舟、启利科技、强力化肥等。㈣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民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 年民营经济解决了 25000 人的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9080 人。2003 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在 140 多个招工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 70% 以上,提供岗位 1300 多个。铁山港区赤江陶器厂和北暮盐场承包给个体老板后,就接收 3 个下岗职工 1800 多人。㈤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使得民营经济经营规模逐年扩大。
二、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㈠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税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员进出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如德海仓储业有限公司 1998 年 12 月因土地调整,应该得到退款 229656 元,但由盘整办推到财政局,财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议财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让企业非常为难。此外,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质量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民营企业收费的职能部门 30 多个,收费项目达 50 种,许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少数管理执法部门收费时到位,服务时错位,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项目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 20 多个。不少业主反映,某些单位服务差、罚款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准确标准,随意着性大。㈡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据调查,不少民营企业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和贷款不及时而丧失发展商机,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对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目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㈢发展后劲不足,稳定性降低。北海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在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但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和过度竞争现象,新生和倒闭数量都很多,常常出现“东边的开业,西边的关门”,导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缺乏发展后劲,出现滑坡迹象。2002 年 1-11 月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 847 人,比上年同期减少 236 人;私营企业 2002 年应交税金为 1353.24 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㈣“家族式”管理严重。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北海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庭控制特色,包括大名鼎鼎的强盛集团,有近70% 左右的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减少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1)裙带之风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2)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发展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3)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财务状况复杂,帐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放眼未来,进行长期投资、开创新型产业的长远考虑,一旦市场出现赚钱快的行业,即一哄而上。有些民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或偷税、漏税、逃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㈥缺乏创新开发能力,产业升级困难较大。目前北海民营企业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如银河、强盛、喷施宝等,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北海个体私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加上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㈦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据调查,在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 60% 左右,有 95% 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没有受过系统学习培训,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绝大部分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较低。由于缺乏先进知识,许多民营企业主不懂得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
三、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加快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
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市政府应该根据北海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再次,实行公平税赋制度和财会制度。取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税收制度,实行同一产业部门内各类企业税赋平等的制度;改变税外乱收费的状况,通过制度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削减一些政府部门故意“设卡寻租”、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同一产业部门内的各类企业应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标准,避免因财会标准不同给各类企业经营运作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差异。此外,要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规范职能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工商联、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㈡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和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尝试着要改掉“家族制”,如方太厨具、华润集团等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国家尚未明确对私有财产有效保护的环境下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暂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2)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3)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但它却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的发展 5 年靠的是机遇,10 年靠的是领导,15 年靠的是结构,20-30 年靠的就是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技术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进,形象包装和品牌建设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唯有企业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创建。目前北海的民营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文化靠制度来体现和烘托,靠氛围来影响,靠细节来体现,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㈢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在调查中有位民企老总如是说:“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持久不衰的。”喷施宝系列产品成为国家五大项目推广使用产品,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 40 亿亩次,产生经济效益超 1000 亿元大关,走的就是品牌经营道路。但北海仍有相当民营企业只求近利不顾远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销售实绩不讲企业信誉。如北海的珍珠,由于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北海民营企业家应当建立自己的品牌:(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打造好品牌,真正做到不但要创名牌,而且要保名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才有出路,有发展。(2)尊重和大胆使用科技人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打造好企业的品牌。企业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必须引进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北海银河股份公司的产品近年来能在全国的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大批博士、硕士和高中级工程师等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3)把品牌产品做细做精做好。北海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是小商品,产品小不要紧,产品再“小”,气魄须大,所谓“小商品、大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要准、目标要远。顺德伟雄集团主要生产“松本电工”、“顾地塑胶”和“正野电器”等品牌的小配件,在全国颇有名气。在该公司即使是一个线槽扣接的生产,高层领导也要出国考察商品质量产品。民营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做细做精做得最好的精神。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是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1)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树立创业创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2)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面向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加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3)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