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时间:2019-05-12 19: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第一篇: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关于家乡的经济发展

我家住在一个长江边的小县城里,那里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工业和小部分服务业推动,但是那里的工业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速度缓慢,方式滞后。

在劳动密集产业中最为突出的是电子厂,他们大多都是区政府从广东等沿海城市引进的,政府引进这些厂给当地提供了更多经济发展渠道,因为农转非的人民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变大,引进这些厂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镇人民的就业问题。但政府在引进这些厂时也有很多没考虑到的地方。比如,有些厂在这里来发展因为种种原因效益低下最后老板逃跑,而当厂里职工将劳动合同拿出来准备让厂家负责时,发现合同的甲方不是厂家而是劳动局。再则是这些厂家逃跑后遗留的厂房等闲置,也使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除了电子厂外还有灯泡厂等等污染较大的产业。在六七年前我家乡的小河还清澈见底,当然那时家乡也没这么多工厂。现在很多小河已被污染,变成了乌黑的废水。而这些水日以继夜地往长江里排放,对长江的水质治理增大了困扰。除此之外还有对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砖厂等。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还有一部分也来自服务业,如旅游业,这里旅游资源虽然说不上丰富,但也不贫乏,比如青龙瀑布、大垭口森林公园、潭獐峡,太白岩等。在旅游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景点太单一,这使游客觉得游览价值不高,因此旅客相对较少,景点知名度低下。然后是旅游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果皮箱等,以至于一些景点人为污染严重。

以上问题都会阻碍家乡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在工业发展上,政府引进厂商时不能只为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而引进。要为当地的长远经济考虑,在引进前认真考察该厂的综合实力,再引进。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行驶好自己的各种职能,为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到真正为人民谋利益。

再则是逐渐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研发,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才能真正把产业做成自己当地的。再者是当地人民要培养法律意识,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相关义务,如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义务,也得保护好自己的相关权利如平等就业,获得劳动报酬等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上,应该加大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景点的环境越来越好;在景区内开展更多其它活动,把以前单一的门票收入途径变为以其它途径为主的收入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祝愿家乡发展越来越红火,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第二篇: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傅南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湘乡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改革成果普惠民生。我局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就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5.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业34.41亿元,同比增长5%,二产业56.95亿元,同比增长21.7%,三产业43.74亿元,同比增长12.5%。人均GDP达到1618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5:42.2:32.3。全市财政总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37.3%,全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3.3%。国税征收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18.9%,地税征收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3.1%,财政征收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63.9%。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1.77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4.64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占GDP的比重为22.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9%,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占GDP的比重为31%。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4.9%。国税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6.7%,地税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7.8%。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02.39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9亿元,同比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59.52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为25615元,同比增长28.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占GDP的比重为19.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3%,占GDP的比重为5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占GDP的比重为29.4%。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4.1%。国税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8.8%,地税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30%。

2、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从工业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媒的飞速传播,一批老的特色产业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湘乡市原来的龙头老品牌皮鞋加工业由于成本高,污染重,逐步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新兴电子电器企业渐渐成就规模,成为我市特色工业品牌。全市规模企业159家,其中电子电器企业8家,2011年生产总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缴纳税收768万,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税收收入的3.2%。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至今已有25年经营历史。集自主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是一家专业提供电工、照明产品生产及服务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占地30000平方米,现拥有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标准厂房。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销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中原地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电工生产基地之一,位居湖南电工行业龙头地位。2011年全年产值1.1亿,较2010年增长79%,2011年全年实现税收524万元,较2010年增长66%,在产值增长的同时,解决了大批人员就业,2010年全厂职工仅579人,2011年增长至1000人,员工增长率为72.7%。2012年1月“深思”产品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

从农业看,目前,湘乡市已初步形成西瓜、黄花菜、柑橘、蚕桑、茶叶、葡萄、香椿、花卉等10多个有规模的农业特色产业,涌现了燕鑫农科、湘之椿、富农蚕桑、君辉农业等一批注册为具有法人资质的现代农业企业。湘乡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已开始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燕鑫公司在前期已投入800多万元的基础上,目前又在栗山、虞塘、育塅、山枣等乡镇规划新的产业基地,预计到年底将开发出上万亩柑橘基地;富农公司已开发出2000多亩的蚕桑基地;以栽种葡萄为主业的兴农果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每亩地的收入预计可达4000元以上。全市近三年来投入特色农业的资金近5亿元。

3、县域园区发展情况

湘乡工业园区是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省级工业园,下辖红仑新型产业区和东郊皮革产业区,目前规划控制面积9.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湘乡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园区建设,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完成了湘乡大道、红仑大道、引凤路、创业路等主干道建设,通过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抓好标准厂房建设,确保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到目前为止,累计引进工业企业70余家,完成投资40多亿元,初步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食品和皮革加工等四大产业雏形。2009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07亿元、财税总收入9205万元。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财税总收入1.45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1.25倍、9.67倍。

二、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特色产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地缘因素。湘乡市22个乡镇,除城区四办外能受到城市中心辐射影响的是少数仅泉塘、东郊、龙洞;地处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动脉连接点的也很少,如棋梓。大部分的乡镇地处偏僻,离本市中心城区较远。因此交通因素上就丧失了优势,既不能受到辐射,又增大了运输的成本。

2、基础因素。湘乡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些年的努力之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十一五”期间共修建农村水泥路2300多公里,实现了通畅率97%。但应该看到,这些基础设施多是在还几十年来的欠债,虽较大程度上了满足了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所需,但如果引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规模企业的进驻,现有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供给的差距。此外,湘乡市大部分乡镇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外包承接能力和经验存在较大欠缺。

3、资金因素。或因历史原因或因举债搞项目,湘乡市本级和绝大部分乡镇都不同程度地负债,导致正常运转相当艰难,就连临近市区的较为发达的泉塘镇负债都达900万。欠债的后果会导致各乡镇将有限的资金首先保障工作的开展和干部的待遇,对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相关配套性资金保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村级集体的经济的衰落,也使得村一级更多的将注意力投之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无法提供项目开展的配套的启动资金。

4、思想因素。农村是宁静与恬适的,但也造成了一些村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惰性,守着一亩三分地,顶多多喂几头猪。没有前瞻性,没有创新精神,更没有创业的决心和恒心,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不管不问。此外,许多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认为家乡发展慢、待遇低、环境差,不愿回乡投资、工作。

(二)发展园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节能减排压力加剧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条件将进一步增大,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加强对信贷、土地、建设和环保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制定更加严格的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湘乡传统优势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

2、区域竞争白热化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沿海相对落后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低地价、减免各类税费、提供产业发展基金等优惠条件争相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竞争非常激烈。湘乡位于中部省份,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而沿海产业转移有地域多向选择性,并且倾向于向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转移,所以湘乡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着很大挑战。此外,虽然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促进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市间的资源设施共享,但湘乡发展相对滞后,与长沙、株洲的县市差距还很大,如2008年,湘乡地区生产总值为120.1亿元,而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地区生产总值却分别达到了369.6亿元、194.1亿元和282.4亿元,这就使得长沙和株洲的县市能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并且在招商引资中可能会出现“项目截流”的现象,这会大大削弱湘乡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长株潭城市群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的形势下,湘乡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巨大压力。

3、资金严重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资金已成为严重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工业园区过去主要依赖开行贷款和财政投入,受宏观政策调控融资缺乏新的有效措施,方式单一而且没有独立的融资平台,融资难严重制约园区发展。

4、项目用地受制。随着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指标有限。全市每年仅40余公顷用地指标,而园区开发每年需用地1000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审批困难。由于土地报批涉及规划、建设、国土、发改、林业等部门,报批程序繁杂。三是征拆艰难。由于政策的调整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及被征拆对象的期望不断上升,园区征地、拆迁推进困难重重。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是湘乡工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扶持特色产业和园区的政策存在不足

1、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湘乡市财政历年来属于“保吃饭”财政,这几年,财政收入虽有大幅增加,但刚性支出同比增加,债务包袱日益突出,政策性配套支出年年攀升,加之财政收入结构不大合理,收入质量亟待改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资金调度极为紧张,故对园区和特色产业投入不足,靠向上争资来解决发展和壮大。

2、环境急需优化。一是部分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差,没有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凡事拘泥于讲究原则、条规,效率不高,灵活性不强,个别部门强制培训、赞助、摊派,增加企业的负担。二是企业周边矛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

3.管理服务滞后。园区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工作流程不清晰,体制机制存在弊端;融资缺乏有效手段、征拆推进缓慢、项目落地不快,设施配套不完善;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滞后,商贸流通、住宅、金融、保险、邮政等生产生活配套建设落后,园区发展过于单一,缺乏整体配套。特色产业也存在受地域影响和政策制约,管理效能不高,发展缓慢,不成气候,亦渐渐失去了特色优势。

三、促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培植主体财源的第一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实施好“筑巢引凤”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消耗能源低、产出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发展;营造创业投资的良好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多途径、多形式激活民间资本创业投资,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加大财政扶持和用地保障,探索工业园区融资新机制。

2.要大力扶持对全市经济具有支撑拉动作用的五矿、湘碱、韶峰水泥、金子箱包等骨干企业,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予以鼓励和支持,促其做大做强,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金融部门对企业进行技改、扩张;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改变过去撒“葫椒面”的做法,整合工业发展基金、产学研基金、市场体系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竟争强、成长性看好、财税贡献大的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研发和生产新产品,增强竞争力,壮大企业规模,以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产业,发挥扶持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作用和带动效应。

3、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在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因地制宜,建设大米、柑桔、油料、果品、茶叶、水产、畜禽、蔬菜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等新型服务业和综合性、专业性商品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植新兴财源。主要做好五个方面:

(一)以推进项目建设突出特色,加快农业产业化

一是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粮猪生产,以项目建设破局。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湖南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粮种大户和养殖专业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巩固现有粮猪生产的市场优势。二是要在已有的2个省级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护体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三是重点抓好高标准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油茶新造基地、东郊、山枣水产养殖基地、梅桥、中沙等地的竹木基地建设等地,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特色产业。

(二)以建设工业小区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特色经济

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采取“连片开发、集约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无序发展现状,而且可以实现“一乡一业、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形成,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展极”、圩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县域经济腾飞的“侧翼”。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重点发展泉塘、东郊等工业小区,对其加大财政扶持和用地保障,探索工业小区融资新机制。应坚持资金向乡镇倾斜、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棋梓打造湘乡次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完善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以休闲项目开发为延伸,彰显生态品牌理念

未来旅游业作为湘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打造红色旅游、湘军旅游、佛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构建以大东山旅游区、水府旅游区为龙头,城区为集散地,“两型”农村为新业态的现代旅游格局,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长株潭生态休闲“后花园”。水府旅游区作为我市“四新区”之一,在2011年破解了资金瓶颈,多杆齐下,“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其“高负氧离子”、“水府鱼餐饮”等项目已经从概念逐渐形成了品牌。借鉴水府经验,我市应继续推进相关的一系列休闲项目的建设,把握好各景点的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深入发掘并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许多在此方面有特色的乡镇应当把握机遇,如梅桥镇的摇石洞、富林寺、萧三故居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可以大力挖掘,积极对接省市的相关旅游项目。

(四)以完备生产要素打好基础,合理规划现有资源

谋发展,搞建设,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生产要素齐备。我市乡镇目前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不够;劳动力充裕但多为外出务工,资本和企业家也多为外出创业人员。设施是硬件,人是软件,潜力大,能量足,如何将其挖掘利用是一个难题。首先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让资本摸得着的实惠,如拉通泉塘工业小区与红仑新型产业区连接线的S311-S312,使得两个工业区连成一片,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当前可支配的资金资源有限,有限的资源应该向相关的重点的项目倾斜,适时引导土地流转、林权转让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合法流动,用无形的手完成资源的最佳配置。其次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人才要引进来,请回来,留得住。湘乡作为长株潭城市群重要工业基地,基础好;湘乡本土不缺人才,大多数人内心也并不想外出,近年来人才进入也比较频繁。我市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和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与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还应该积极与省内大学通力合作,达到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再次要多动脑筋破解资金瓶颈。在市财政非常吃力的情况下,为破解资金瓶颈,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完善财政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财政投融资体系政策导向的作用,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成立各种具有财政信用的基金,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注入。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出资或贷款形式,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问题,支持重点项目的发展;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推动小城镇建设,并出台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相应补贴政策。

(五)以理顺机制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发展乡镇特色经济,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公共管理部门对政策的执行力,优化政策环境,搞好招商引资。要科学布局规划,实行统筹规划,区域统筹考虑,合理产业布局,利用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来逐渐完善分配机制、补偿机制和投入机制,做好小城镇集群发展规划形成小城镇间的互补、协作、共赢发展。针对乡镇信息化程度低,通讯闭塞的现状,对其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同时,各个乡镇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借鉴徐州的有关经验,因镇制宜,避免一刀切,在绩效考核和同业对标中对各乡镇分类考核,鼓励乡镇的干部敢作为、善作为、乐作为、常作为。

四、几个相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地位突出,如何找准角度,做大做实特色产业,扩大特色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有量,这是一个持续性强、值得加强研究的课题。界定特色,要看其在本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在工业税收中所作的贡献率。在“省直管县”的体制下,还有一些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市县财权事权不匹配,市县工作难协调。新体制下,市级财权事权不匹配,市、县财权事权未能理清,市、县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影响市县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市来看,对一些涉及区域性的政策工作,由于市县财政的分离与管理权力限制,在落实中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体制性矛盾。从县来看,实行“省直管县”后,财力和资金由省财政统一结算和拨付,但行政体制却仍由湘潭市管理,形成“双重”管理,县级工作难度加大。

(二)市对县无财政管理权,市帮扶县发展的积极性减弱。“省直管县”体制实施后,我市与湘潭市在财政上相互独立,但行政上却是隶属关系,财权和事权分离,湘潭市级帮扶县发展的积极性减弱,对承担的区域性公共管理事务也缺乏必要的支持手段。如韶山灌渠的维护,湘潭市仅仅下文要求我市提高水费,增加维护投入,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

(三)市县间税收竞争显化。属地纳税的问题。我市境内的五矿湖铁、有色氟化学、碱业公司等企业电费收入产生的税收一直在湘潭交纳,我市为以上企业的发展作出的利益牺牲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偿。我们建议:

(一)推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明晰市县两级事权。当前省、市、县政府间在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事权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相应的确定财权,使省、市、县之间财政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要进一步界定明确类似县市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涉及区域性的抗旱排涝、卫生防疫、科技推广、农田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支出责任加以明晰。

(二)严格按“省直管县”改革要求规范市县间税收征管秩序。按照新体制文件精神,省内跨市州、跨县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的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的处理办法,由中央、省、市州或县市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为:中央60%、省12%、市州或县市28%。具体对我市来说,一是请求湘潭市政府继续将湘潭市烟草公司湘乡分公司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就地入库。二是请求解决将大企业电费收入在湘乡产生的税收因企业主管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在异地入库的问题。2011年入库750万元,2012年入库2010年五矿、有色氟化学、碱业公司、南方水泥四家上交湘潭电力局直属分局电费4.6亿元,按现在预征率3.5%计算,国税年收入有1650万元左右。

(三)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建议省财政厅继续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县市财政资金缺口,确保财政各项正常支出,重点扶持园区和特色产业发展,集中支持优势产业,解决基础设施及技术扶持资金,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

对策建议

市工商联调研组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市“一点突破、两翼齐飞、统筹推进”发展战略和“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的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把非有公制经济列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从政策配套、要素保障、融资贷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11月,我市现有非有公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达2000余家,从业人数近15万人,其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7%,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涌现出了全友、明珠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国名牌,带动了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革改制,蜀玻、川建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成功实现了机制转换;通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引进了康泰塑胶、美涂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化了崇州市的经济结构;通过狠抓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环境治理,推动非有公制

1经济上规模、上层次,形成了本土非有公制企业、外来非有公制企业、改制发展的非有公制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不断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发展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转型,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平台,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员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人为本,积极构筑信息平台,联通政府与非有公制企业间人才与商务信息网络,加强多元化的沟通与联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搭桥铺路”。为解决非有公制企业发展难题,主动协调银企对接,搭建银企洽谈平台,向金融部门推荐优势项目,促进银企对接。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及分布、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优化环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

为切实给非有公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专门规定并严格执行,同时做到两个规范,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裁判员”。一是规范收费。按照“发展与提高并重,监管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对专门面向非有公制经济设置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

理,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对依法保留的项目,标准可高可低的按低标准收费。并制定收费目录,把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向社会公布,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三乱”行为。二是规范检查。对非有公制企业的各种检查实行“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未经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到非有公制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对同一事项的检查结论,实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各执法部门的检查都要由执法人员做好登记,不登记的,非有公制企业和个体业主有权拒查和举报。

三、全面帮扶,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服务员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全面优化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扑下身子,当好服务员。一是调整充实市非有公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调度会议、联系点和综合考核等制度,协调解决非有公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坚持市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包联重点非有公制企业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和包扶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发展思路,从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由市级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全面构筑面向非有公制经济的信息资讯、融资担保、技术、创业、中介、人力资源、信用等服务平台,为非有公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诊断、咨询、项目跑办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并利用市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非有公制企业经营者素质和非有公制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非有公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坚持定期召开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详细了解他们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强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同时,对崇州投资建厂的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到开工建设,明确专人全程服务,限期办结;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进一步改善项目融资,积极融洽银企关系,为非有公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管理,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指导员

强化综合指导,指导非有公制企业改变家庭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环保、安全等各类认证,提高资质水平;加快推进以招商引资、产品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指导非有公制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鼓励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建

议重新修订《关于加快发展非有公制经济的意见》,制订出台相关硬性规定,对非有公制经济发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最大限度的优惠,并督促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政策和承诺抓好兑现落实。

五、强化监管,当好非有公制经济的保安员

积极从规范企业经营、保护企业发展入手,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非有公制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企业稳定平安,集中精力谋发展。同时,依法保障非有公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建议由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牵头,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对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个体工商户和非有公制企业利益的行为,公开曝光和及时处理,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重点项目实施无干扰建设,由纪检监察部门颁发“无干扰工程”警示牌,挂牌施工。对执法部门实行进企业检查“审批制”和“时间定位制”,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未经市政府批准擅自进企业检查、收费、罚款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直接责任人一律严肃查处。

第四篇: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关于我镇城中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镇目前共有9个村,城中村就占有8个。城中村集体经济不仅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一、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镇9个行政村2007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除星辉村外其8个城中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37.5万元,占97.7%;2007年的全区“十强村”我镇就占有3个,分别是青湖、涂黄、塘山;这与城中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发达的信息网络,方便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2、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多元化。一是土地租赁费用和土地征用补偿金,二是村集体原有厂房招商引资的租金,门面房、闲置库房的出租资金,三是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出高层写字楼予以出租。城中村集体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集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是财富之源。

3、楼宇经济发展迅猛。随着湖东路网的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以星光、青湖、等村为主的楼宇经济圈。如星光村的东方大厦,现已租给懿丰宾馆、江湖味道等企业,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及税收的贡献都非常可观;青湖村的青湖综合大楼(目前已入住5家企业,年租金达80余万元。)、方舟大厦等都是在我镇具有代表性的楼宇经济实体。

二、存在的问题

1、土地政策不够宽松,制约了城中村的发展。城中村发展建设项目,办理规划、土地审批相关手续相当繁杂。特别是民营科技园的成立划走了大片土地,村集体无土地可支配,由此带来了三方面问题:一是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难以使土地集中成片,更无法使企业落户我镇;二是占用土地必然使农民失去土地这个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形成一批失地农民;三是在土地变更、土地流转上增加了难度和困难,很容易出现群众上访等问题。

2、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城中村集体经济起步越早,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比如青湖村在过去通过部分土地的国家征用使村集体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留住了些“风水宝地”,并抓住机遇,通过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开发高层的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发展后劲强劲。而那些不注意积累资本,发展乏力的村集体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益减缓;过去无经济的空壳村,尤其是近年才转变为城中村发展形势更为紧迫。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且是边角余料,集体经济发展起步越晚的城中村,面临的困难就逾多。

3、村级工业园区发展不协调。目前我镇共有3个村级工业园区,2007年约占全镇工业生产总值的6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36%左右。从以上数据来看,村级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产值低、税收低、甚至无税收的小作坊、小企业较多,而且这些小作坊、小企业有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根本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更达不到产业集聚的效果。

4、城中村干部队伍素质需要整体提高。壮大集体经济关键在村级班子,关键在干部素质。从发展中不难看出,村主要领导干部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有方、经济势力就强一些;反之,那些发展思路不清,内部扯皮、管理混乱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就慢一些。

三、今后发展思路

1、繁荣湖东商务圈。以全区打造城东核心商务圈的战略为契机,将湖东楼盘及公寓楼商铺进行包装,重点对金域名都、碧海云天、天水怡景、香溢花城等楼盘的商铺高起点规划、高档次招商。对公寓楼建设的临街小商铺整体包装,打造特色街、精品店(目前青湖公寓楼的沿街店面已由浙江中南集团看中,准备投资7000万元打造集汽车美容、装潢的特色街)。充分利用现有零碎土地,积极争取政策,建造高层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引进总部经济、税源经济、研发中心。积极扶持现有特色街,如江大南路、南京东路、上海北路,打造精品店,提高知名度。

2、做大做强工业园。对五联、罗万、涂黄工业园进行彻底的排查摸底,按照企业所占厂房、产值、上缴税收等情况逐一登记,对优势企业进行扶持,鼓励协助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娃哈哈新生产线、上海大众江西汽配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引导有实力的村异地购置土地,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工业园区内闲置厂房和土地,对低税收甚至无税收的小作坊、小企业租赁期满的尽量不续签,腾出资源,重新招商,引进高税收、低能耗、无污染、辐射能力强的高科技项目入园,形成产业规模,聚集产业效应,打造园区品牌。

3、壮大村集体收入。紧紧抓住市政府对青山湖大道的扩建工程这个机会,鼓励青山湖大道沿线及周边的几个村(南镇、涂黄、罗万、五联、永红),利用现在仅有的一些土地资源,积极争取政策,建造高层写字楼,打造楼宇经济实体,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财税增长点。

4、建好班子、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班子是根本,关键是支书。只要有一个事业心强,有经济头脑,有经营能力的支部书记,班子就能活起来,村集体就能找到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抓重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创新农村干部选用机制。定职数、定岗位(村级必设岗位,实行一职为主,交叉任职)、定职责(制定岗位责任制)、定报酬(实行结构工资,将工资与实绩挂钩),从而村级班子达到精简、务实、高效。其次通过推行公开选拔制、政府聘任制等改革,推行交叉任职,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抓机制,对农村干部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加大对村班子发展集体经济实绩的考核力度,对实绩突出的可以作为推荐各类先进集体、个人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基地培训、学历培训、计算机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结合,有计划地提高干部的素质。三是探索农村干部的待遇保障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干部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一套拴人留心的好机制。

第五篇:关于城市道路现状及建议

关于城市道路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xxx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改善。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大量增加,城市交通也面临很大压力,必须及早着手改善环境,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已实现库尔勒城市定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吧方便出行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与群众营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针对xxx城市交通状况,一是要开展集中整治。在短时间内疏通解决一批重点路口路段的交通严重拥挤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充分发挥主干路的作用,完善主干路与次干路的连接。三是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合理调整路网布局,建立城市建设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提高路网功能和使用效率,四是增加投入,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建设,引进先进管理设施。五是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下载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一)资金难充足。一是银行惜贷。由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巨额储蓄不敢放贷,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

    关于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一)资金难充足。一是银行惜贷。由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巨额储蓄不敢放贷,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

    关于家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定稿)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县城西北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宋代,气势雄伟。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新飞跃的对策建议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新飞跃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08-3-15信息来源: 前段时间,我们结合办理重点提案,会同省政协领导,对各地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营经......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新年伊始,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 层建设年活动。从即日(2月10日)起到年底,河北省将抽调1.5万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驻......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新年伊始,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从即日(2月10日)起到年底,河北省将抽调1.5万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驻5......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进入2014年的1、2月份,中国工业、消费以及投资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简单地讲,判断经济增速是过快还是太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