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5篇

时间:2019-05-13 20: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发展的动力,通过实施国民经济战略重组和“抓大放小”的方针,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 济垄断投资

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

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性服务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传统行业比重大。近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向新领域拓展,逐步涉入房地产、科技与信息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

(六)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县民营经济缺乏像鹤峰八峰药业总公司、长友食品公司、华龙集团等在全州叫得响的企业,更缺乏像红桃K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与知名企业缺乏相伴而行的是名牌产品的缺乏。名牌产品的创建要借助产品自身的科含量,更须借助现代工具系列运作。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加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重点着力四个能力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三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县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是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人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民营经济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第二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发展的动力,通过实施国民经济战略重组和“抓大放小”的方针,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济垄断投资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性服务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

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第三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第四篇: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二是转变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预测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的发展政策建议。关键词: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建议近年来北海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一支民营经济产业大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民营企业英才。据统计,仅 2002 年上半年就有近9 万人投身民营经济中,到 2002 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本达 20 多亿元,个体工商户 29222 户,私营企业 1677 户,向国家交纳税金 1.53 亿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 18.93 亿元,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率 25% 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说近年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目前北海民营经济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贸、制造、建筑、种养、捕捞、交通、餐饮、娱乐、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银河科技、北生药业、北海国发等几个上市公司为“龙头”企业,去年仅北生药业就上缴利税 8 千万元。江 ** 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重要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讨论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民营经济的前身是个体私营经济。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 1000 户,其中大中商号 4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至 1949 年底,全市私营工业企业 17 家,个体手工业 695 户,行业范围有电力、纺织、酿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农具、竹器编织、鞋帽、车缝、五金、网具、渔具、建筑材料等,从业 3913 人,商业有 150 多间资金不多的商户和 1000 多户小商小贩。从建国以来的“一五”计划时期到 70 年代末,北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消停。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 80 年代初,个体工商业有所发展,1981 年有个体工业户 156 户,产值 16.63 万元。1984 年,北海被列为全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贯彻中央“关于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对个体工商业政策是“放宽发展”,内地民营企业家到北海经营旅(馆)业、饮食业、建筑行业开始增多。到 1990 年末,个体工业 1882 家,工业完成产值 5063 万元,占 10.01% ;市区个体商业零售额 8803 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6.46% ;个体饮食业零售额 1177 万元,占社会饮食业零售额的 69.81%。1992 年末,全市个体有证商业户 5115 户,从业人员 5917 人,分别比 1979 年增长 41.63 倍和 19.55 倍。“八五”计划时期,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995 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合作经营、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52 户,产品销售收入 17297.7 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7.11%。1950-1990 年北海市工业个体私营企业数图97、98 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北海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7-2001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下民营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类型年份(年)企业单位数(户)工业总产值(当年值)(千元)上交税金(千元)年末全部从业人员(人)1997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2个体经营80235064***1998股份合作企业6***7私营企业***961个体经营79712976005623***股份合作企业6***私营企业***6764个体经营86***441456602000股份合作企业7253801025687私营企业***5502个体经营841***43443862001股份合作企业24195514574私营企业***17353个体经营***4471671997-2001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情况指标类型年份户数(户)从业人员(个)注册资金(万元)1997私营企业296145022800个体经营***8私营企业250258916400个体经营***9私营企业205247915423个体经营58431***0私营企业292320020850个体经营6958***01私营企业300314020461个体经营512289845703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营企业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迈进,基本上形成以农业、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烟花炮竹、科技与信息开发、交通运输等几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据 2001 年统计,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8%、20%、70%。㈡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 3 家。注册资本 100-500 万元的有 231 户,500-1000 万元的有 86 户,1000 万元以上的有 33 户。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以上,还有不少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银河、新未来、喷施宝、北

生药业、东园家酒、强盛等知名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排头兵。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 年至 2001 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民营科技企业有 68 家,从业人员 4750 人,其中科技人员 1800 人,资产总额十亿多元。2001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 4 亿元,税利 1.3 亿元。在全市 14 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来的有 9 家,如银河科技、国发海洋生物、南方迈迪森、喷施宝、北生药业、集琦方舟、启利科技、强力化肥等。㈣吸纳就业作用显著。民营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 年民营经济解决了 25000 人的就业,其中安置下岗职工 9080 人。2003 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在 140 多个招工单位中,民营企业超过 70% 以上,提供岗位 1300 多个。铁山港区赤江陶器厂和北暮盐场承包给个体老板后,就接收 3 个下岗职工 1800 多人。㈤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使得民营经济经营规模逐年扩大。

二、北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㈠法制环境还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税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员进出境、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如德海仓储业有限公司 1998 年 12 月因土地调整,应该得到退款 229656 元,但由盘整办推到财政局,财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议财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让企业非常为难。此外,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质量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涉及民营企业收费的职能部门 30 多个,收费项目达 50 种,许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少数管理执法部门收费时到位,服务时错位,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项目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 20 多个。不少业主反映,某些单位服务差、罚款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准确标准,随意着性大。㈡发展资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据调查,不少民营企业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转资金不足和贷款不及时而丧失发展商机,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视现象严重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对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目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㈢发展后劲不足,稳定性降低。北海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在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但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和过度竞争现象,新生和倒闭数量都很多,常常出现“东边的开业,西边的关门”,导致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缺乏发展后劲,出现滑坡迹象。2002 年 1-11 月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 847 人,比上年同期减少 236 人;私营企业 2002 年应交税金为 1353.24 元,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㈣“家族式”管理严重。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北海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庭控制特色,包括大名鼎鼎的强盛集团,有近70% 左右的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减少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1)裙带之风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2)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发展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3)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财务状况复杂,帐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放眼未来,进行长期投资、开创新型产业的长远考虑,一旦市场出现赚钱快的行业,即一哄而上。有些民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或偷税、漏税、逃税,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㈥缺乏创新开发能力,产业升级困难较大。目前北海民营企业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如银河、强盛、喷施宝等,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北海个体私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加上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㈦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据调查,在我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 60% 左右,有 95% 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没有受过系统学习培训,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绝大部分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较低。由于缺乏先进知识,许多民营企业主不懂得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十分有限。

三、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加快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

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市政府应该根据北海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再次,实行公平税赋制度和财会制度。取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税收制度,实行同一产业部门内各类企业税赋平等的制度;改变税外乱收费的状况,通过制度机制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削减一些政府部门故意“设卡寻租”、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同一产业部门内的各类企业应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标准,避免因财会标准不同给各类企业经营运作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差异。此外,要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规范职能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工商联、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㈡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和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尝试着要改掉“家族制”,如方太厨具、华润集团等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国家尚未明确对私有财产有效保护的环境下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暂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2)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3)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但它却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的发展 5 年靠的是机遇,10 年靠的是领导,15 年靠的是结构,20-30 年靠的就是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技术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进,形象包装和品牌建设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唯有企业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创建。目前北海的民营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文化靠制度来体现和烘托,靠氛围来影响,靠细节来体现,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㈢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在调查中有位民企老总如是说:“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持久不衰的。”喷施宝系列产品成为国家五大项目推广使用产品,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 40 亿亩次,产生经济效益超 1000 亿元大关,走的就是品牌经营道路。但北海仍有相当民营企业只求近利不顾远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销售实绩不讲企业信誉。如北海的珍珠,由于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北海民营企业家应当建立自己的品牌:(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打造好品牌,真正做到不但要创名牌,而且要保名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才有出路,有发展。(2)尊重和大胆使用科技人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打造好企业的品牌。企业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必须引进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北海银河股份公司的产品近年来能在全国的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大批博士、硕士和高中级工程师等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3)把品牌产品做细做精做好。北海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是小商品,产品小不要紧,产品再“小”,气魄须大,所谓“小商品、大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要准、目标要远。顺德伟雄集团主要生产“松本电工”、“顾地塑胶”和“正野电器”等品牌的小配件,在全国颇有名气。在该公司即使是一个线槽扣接的生产,高层领导也要出国考察商品质量产品。民营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做细做精做得最好的精神。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是加快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1)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树立创业创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2)积极创造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培训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工商联、商会、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以及其它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面向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交流等活动,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加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3)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

下载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全民创业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材料 (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7月25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

    北海民营经济发展及对策建议(5篇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北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对......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范文模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民营企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富民兴市......

    乡镇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和滁州市经济强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市(天长、仪征、高邮)交界处。全镇国......

    十堰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五篇范文)

    十堰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 要: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

    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直面挑战 厚积薄发 再创辉煌 —— 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增......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五篇范例]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市工商联调研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市“一点突破、两翼齐飞、统筹推进”发展战略和“一城......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一、基本情况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