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3 16: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新祥 徐昌洪

2010年第10期 ——社会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社区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推动城乡建设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各地针对过去居委会规模过小、地域交叉、资源分割、管理不便等问题,按照有关文件提出的要求,重新划分了社区,调整了社区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新型社区3862个。在此基础上,各地大力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已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责任主体,以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服务性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同时,各地注重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工作机制,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初步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通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环境,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社区得到逐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机制正在形成。现在,全省大部分城市已推行了社区居委会户代表选举或直接选举工作,全省实行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社区已经达到40%左右。各地还积极探索,组织居民开展“门栋自治”、“居民论坛”等民主管理活动,创新了社区民主管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民主自治。

——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来抓,通过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目前,社区服务的内容已从传统的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特别是各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

——社区建设投入保障逐步加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社区建设投入和发展机制,加大社区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建设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当中从无到有,比重不断增加,并逐步建立年度增长机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基本得到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达到月均1000元左右。

——农村社区建设探索推进。各地根据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努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省18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及相关县(市)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关注的利益需求出发,加强农村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形成了不同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推动了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全省社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力,四是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五是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争取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地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编制好社区建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建设工作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可持续化。

——切实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调整社区规模。当前,重点是切实理顺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新建住宅区、工矿企业所在地、城中村及城郊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组建工作,全面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三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需要社区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以及针对社区开展的检查、考核、评比等,都要报经市、区(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审核批准。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承担;凡经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委托给社区组织承担的有关工作事项,必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手段,做到任务责任到位、工作经费到位。

——努力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手段。一是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要根据社区管理人口规模核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二是加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建设。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并普遍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一是整合社区工作力量。完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并根据社区管辖人口规模,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的职数。同时,要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交叉任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合署办公。二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及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相关福利待遇。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民政厅)

第二篇:关于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盗窃等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我县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县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渐进深化的过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2003年初在县城何家桥、清家堰、机房街成立三个社区,先行挂牌试点。当年7月,社区建设工作在县城全面推开,并建立了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城市工作办公室,与太和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合署办公,撤销了城南、城北、城东党工委,建立了紫云、平安、子昂三个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通过近一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县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

一、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1、明确社区定位,合理划分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渐感到社区的定位应当确定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会规模过小,区域界限不明显,社区资源馈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较差,不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是政权组织,在街道层面上组建社区,无法体现社区的自治性质。这次,我们按照社区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据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自治、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来组建新社区。在县委、县府领导下,2003年7月,将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个村和城东工委的13个居委,以地域条块为基础,通过区域合理调整,合并重组为10个城市社区,划分出居民小组90个。

2、建立组织体系,健全规章制度。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较原村或居委,面宽量大,同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对社

第三篇:关于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

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盗窃等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我县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县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渐进深化的过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2003年初在县城何家桥、清家堰、机房街成立三个社区,先行挂牌试点。当年7月,社区建设工作在县城全面推开,并建立了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城市工作办公室,与太和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合署办公,撤销了城南、城北、城东党工委,建立了紫云、平安、子昂三个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通过近一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县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

一、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1、明确社区定位,合理划分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渐感到社区的定位应当确定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会规模过小,区域界限不明显,社区资源馈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较差,不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是政权组织,在街道层面上组建社区,无法体现社区的自治性质。这次,我们按照社区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据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自治、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来组建新社区。在县委、县府领导下,2003年7月,将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个村和城东工委的13个居委,以地域条块为基础,通过区域合理调整,合并重组为10个城市社区,划分出居民小组90个。

2、建立组织体系,健全规章制度。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较原村或居委,面宽量大,同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对社区党总支书记从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中择优选派,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坚持标准、面向社会、竞争择优、公开选聘,并依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推荐选举产生740余名社区居民代表及90名居民小组长。各社区都组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代会、共青团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等组织。并对首届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进行了集中教育和培训。社区干部也改过去村、居委的“有事上班,口袋办公”制度,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按照“一个社区一个支部(总支)”的目标,全镇3个

第四篇:关于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盗窃等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

总之,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我县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县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渐进深化的过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民政局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2003年初在县城何家桥、清家堰、机房街成立三个社区,先行挂牌试点。当年7月,社区建设工作在县城全面推开,并建立了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城市工作办公室,与太和镇党委、政府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合署办公,撤销了城南、城北、城东党工委,建立了紫云、平安、子昂三个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通过近一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结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县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

一、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开展的主要工作

1、明确社区定位,合理划分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渐感到社区的定位应当确定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上。其理由是:原有的居委会规模过小,区域界限不明显,社区资源馈乏,居民的依附性也较差,不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是政权组织,在街道层面上组建社区,无法体现社区的自治性质。这次,我们按照社区的基本要素,即主要依据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自治、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来组建新社区。在县委、县府领导下,2003年7月,将原城南、城北工委的6个村和城东工委的13个居委,以地域条块为基础,通过区域合理调整,合并重组为10个城市社区,划分出居民小组90个。

2、建立组织体系,健全规章制度。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较原村或居委,面宽量大,同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对社区党总支书记从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中择优选派,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坚持标准、面向社会、竞争择优、公开选聘,并依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推荐选举产生740余名社区居民代表及90名居民小组长。各社区都组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代会、共青团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协会等组织。并对首届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进行了集中教育和培训。社区干部也改过去村、居委的“有事上班,口袋办公”制度,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

按照“一个社区一个支部(总支)”的目标,全镇3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都分别于去年7月底前,建立了街道党委和社区党总支。社区党组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各自辖区内居注无固定单位的党员或离退休回家的党员,以及尚未设立党组织的个体私营经济、尚未分配工作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均按居住地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基本做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留“死角”。目前,社区共有党员1001人,今年又在社区培训14名入党积极分子。

我们先后建立了社区党总支工作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自治章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制度、社区民主管理工作制度,以及社区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此明确和规范社区职能职责,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使社区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今年初,我们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

理制度,先后指导龙发、银发等25个小区,建立健全小区物业管理制度。

同时,对辖区内机关、单位、居民、暂住人口、务工经商、公共设施、自然资源、街道楼宇、低保对象、残疾人员、失业待业人员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较系统、完善的社区档案。

3、逐步解决社区硬件设施

一是争取县财政为子昂街道办事处解决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二是充分利用原有居委会的场地、村集体的房地产进行改造,为多数社区落实好了办公场所;三是建立了医疗、水电安装、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各类服务网点。

4、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创办社区服务实体,开展社区服务。现已建立家电维修店10个,幼儿园4个,社区茶园10个,文化活动中心8处,家政等中介服务所5个。

同时,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开展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一年来,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公益性岗位450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8000余个,其中已领营业执照5000人,减免地税25.3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0期,培训3000余人次,实现向外输出、就地转移社区劳动力4600人。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光靠居委和居民小组长要想把辖区内各项工作做好,困难是很大的,所以必须依靠网络人员共同努力,我们社区将各单位的门卫,无门卫的由单位办公室人员、单位宿舍区和已经成立物业管理的居民院落组长和各楼的楼长,组成社区工作服务的网络人员,确保了上级各项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

5、狠抓城市创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卫生县城验收

城区管理的无序和脏乱差的治理,历来是城市居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打好创卫攻坚战,城工委与3个街道办事处和10个社区,分别与3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责任书和“门前三包”责任书,与门堂店主签订了“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1万余份。严格按照农贸归市、广告归栏、摊贩归区、停车归点、座商归店,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坚持每月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卫生评分检查考核,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使机关、企事业单位由过去的突击性应付检查,逐渐变为自觉的日常性工作。一年来,共处罚违规人员1460人,罚款7297.5元;组织社区居民清掏阴阳沟6510米,化粪池116个,疏通下水道16处,搬迁了北门市常为接受省级验收检查,修建垃圾库80余个,组织了450名“40~50”人员,参加社区内的义务卫生监督岗,组织城市社区享受低保人员,参加义务劳动3000余人次,突击整治脏乱死角200余处,集中清除城市“牛皮癣”,使整个迎检工作顺利通过。

以城市创卫为中心,认真开展除四害活动,开展市民文明、卫生、健康宣传活动。举办文明卫生市民培训共10期,参训达1000人次,组织市民、学生参加文明卫生知识考试。去年9月,除四害活动顺利通过省爱卫会达标验收,10月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达标,11月又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验收。

今年初,又启动了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同时,加强了城郊公路沿线卫生整治。

6、认真做好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一是

第五篇: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体育设施与管理

学生姓名: 何 庆

学 号: 1104014007 院

系:

体育学院

班 级: 体教1101班

2013年 11月22日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姓名 何庆

班级 体教1101 学号 11040140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区;设施;建设;使用;健身;不足;严重 社区体育设施在建设和使用现状 1.1 总体数量还显不足。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虽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很快,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现有设施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和训练竞赛的需要。市区的体育场馆,在运动项目及功能上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此外,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低标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全市人口的40%以上,这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情况看,大部分住宅小区还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部分建成的健身点,器械数量相对于服务人群而言也显得不足。老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明显偏少。

1.2 开放使用率不高。

现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体育场,除承接比赛外,还主要由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省中长跑竞走训练基地的运动员和市区部分中小学作为训练场地,没有向市民完全开放。一大批学校体育场馆未向社会开放,处于封闭状态,有的学校甚至由于管理和费用等原因减少向学生的开放时间,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 全民健身点的布局不尽合理。

老城区和部分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由于受场地限制,全民健身设施的定点和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在市民群众锻炼比较集中的广场和公园,全民健身设施普遍缺乏。由于没有健身器械,有些晨炼的市民就以树木、护栏作为锻炼的工具,这样既不安全、科学,也给公共设施造成损坏。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1.4 侵占损坏还比较严重。

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公共体育设施用于非体育活动,更不能改变设施的功能和用途。此外全民健身点的管理和维护情况也不乐观,健身器材普遍老化,有的损坏率达到50%以上。一部分器材超过了使用周期,一部分是人为损坏所致。因缺少维护和修理,残损的器材不仅给市容观瞻造成了影响,也潜藏着安全隐患。1.5 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随着全民健身点的逐步普及,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健身器材的维护资金无处落实。体育部门认为,按照原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受赠单位应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有的能主动对损坏的器械加以维修,保持小区的环境整洁,但也有一部分认为体育器材应该谁安装谁负责,维修费用不应由他们一家埋单。社区对承担维护责任也表示有难处,虽然组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但由于没有专项维修经费,因而无力承担大型器件的维修和更新。据了解,器材厂商一般也只负责一年时间的保修。可见,如何解决全民健身设施有钱建设无钱养护的问题,关系到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形式

16岁-45岁年龄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较高。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较多,以方便易行,强度较大的项目为主,如有氧健身操,健身器械训练,游泳,登山,长跑,篮、排、足球等。

46岁-65岁人群以自己锻炼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多为强度稍大的中年交谊舞、棋牌、健身气功类和太极武术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类等,也常利用居住区中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

66岁以上人群以群体性、运动量较小的活动为主,如棋牌类和老年交谊舞等;同时也存在自己锻炼的形式,如健身气功类、太极武术类等。通过访谈得知,其中少部分人长年坚持每天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人为不定时进行锻炼。从对该年龄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6岁以上人群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量与依赖性较小,多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3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中(表5)缺乏体育设施已经成为各个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有紧急条件限制原因,绝大多数人都不曾问津的收费场馆,也导致所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调查人群以上班族居多,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闲暇时间较少,因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各体育场馆及健身会所应调整开放方式及时间,积极挖掘该组人群的运动潜力,满足该组人群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组织指导。当问及是否有人指导小区的体育运动时,被调查人均持否定态度。这些小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缺乏专人指导,影响健身知识的普及,不利于培养居民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4.1 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上饶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 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社区居委会缺乏权威和手段,社区健身活动的组织发展艰难,现有的体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社区的运动场馆设施偏少,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学校与社区组织在体育资源整合的协调不顺畅,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不能与社区有效共享与利用。4.2 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饶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5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的建议

5.1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重视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老城区改造时,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法规执行体育设施和用地的额定标准,配置修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在集中力量建设大型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同步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协调、质量上乘、管理规范的全民健身设施,使之星罗棋布于市民群众身边,满足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政府还要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健身,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社会氛围。

5.2要在社区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开发和利用学校、企事业的体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5.3要注意搞好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尽可能避免场地器材的损坏。应从构建社区体育人文环境出发,培养人人爱护体育设施的习惯,最终使社区居民们参与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保养。5.4在老城区应注重室内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但是应避免那种高投资、高运行成本的设施,如追求形式,建设豪华会馆等方式,因为这类室内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商业性的,而不是面向广大群众的。5.5在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配备上,应考虑它的受益人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建设受益面大、收益人口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5.6需要增添各种体育设施才能满足社区内的居民的要求。例如,增加小型多功能的健身器材,通过现有绿地空地的局部调整,通过建筑顶层、地下空间和社区内闲置住房的利用等方式增加社区的室外和室内的体育设施。

5.7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硬件、软件一起上,社区体育才能不断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推动鄞州区社区走向文明与和谐。

下载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省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对策思考(5篇范文)

    当前我省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对策思考省司法厅维稳办2007-11-6 16:20:22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全省“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农......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家朋学校中心幼儿园:章传宜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形式的基础,所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让每......

    乡镇财政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二十多年来,较好地发挥了乡镇财政生财、聚财和理财功能,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

    关于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5篇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不发达的省份,全省共有39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7所,专科学校22所。近几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贵......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业税全免后,乡镇工作从繁重的税收工作中解脱出来,加之计生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惩罚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乡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似乎乡镇......

    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邛崃市农贸市场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 作 者: 傅君 日 期: 2010-08-05 16:52:46 来 源: 办公室 城乡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经济有着......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各地农村信用社始终立足农村、农民、农业,坚持面向社区、面向县域经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