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

时间:2019-05-13 20: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

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

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为先要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王薇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改善民生已逐步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社会建设、社会保障

正文:

1.引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生息息相关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

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2解决民生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和谐社会更将无从谈起,因此解决好民生为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至关重要。

2.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与“民生”两手抓

高度关注、认真解决民生问题,才会自觉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凝聚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虽然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实惠,但并不一定使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相反,由于市场机制在某些环节的失灵和其他社会原因,贫富悬殊、下岗失业、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等民生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与加快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从真心实意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出发,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从而调动最广大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3.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三大民生问题

3.1“就业难”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09 年7 月的通报显示,2009 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

盾将进一步加剧,届时需要安排就业人数达2400万人。这2400万人其中有1300万人为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人为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与此同时,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人,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将在在13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也在不断加大,而且劳动力农闲时间增加,农闲季节部分农民或就地寻找二三产业就业或进城寻找工作。这都将加剧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是低端产业劳动市场更是如此。因此,即使我们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以扩大就业为中心上来,但由于劳动力市场持续的就业压力,失业率有可能还会上升。这种就业情形需要我们特别重视,作为民生之本,就业将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2“住房难”问题

自2000年以后,房地产市场由复苏期转入繁荣期,居民住房更新,以及大规模城市建设带来的拆迁,引发了旺盛的需求,房价开始快速攀升。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提前了购房计划,甚至开始为尚未成年的子女准备房子,同时,更多的人加入了房地产投资行列,房地产需求快速放大。相对于此,供应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楼盘尚未预售便被预订一空,出现了房交会无房可交,拿着钱买不到房子的怪事。在房地产市场上,人们似乎重新回到了商品短缺的计划经济年代。商品房供不应求进一步推高房价。进入2009年,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标准。鉴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拉得比较大,这样高的房价收入比尤其让人难以承受。而房地产商为了自身利益越来越热衷于大套型住宅开发,供应结构出现畸形,推出的住宅平均面积不断加大,房屋总价也在迅速提升。同时,由于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不足,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仍没有解决。已处于相当高度的房价,也让没有多少积蓄的年轻人和刚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望房兴叹。老百姓要求改善的愿望日益迫切。因此“住房难”也将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3.3“看病难”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减政放权和市场化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所负的直接责任不断减少,GDP高速增长而卫生总费用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卫生总费用中财政的投入仅占16-17%(大部分OECD国家75%,其他国家一般50%左右)。我国公立医院预算中财政补助所占比重在10%以下,2006年为9.05%,其中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助仅占医院收入的7%左右。随着卫生总费用的扩张,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的沉重负担落在了消费者的肩上,因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与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私人自费的比重严重偏高,而完全依赖自费方式获得

医疗服务的人口比重同样偏高。自费所占比例越高,获得医疗服务对收入分配格局的依赖程度越高,收入较低和风险较高人群获得医疗服务就会越困难。这正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与广大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深层次原因。

4.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要

4.1多项举措综合实施,解决“就业难”

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工作的协同。一是要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二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四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2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住房难”

首先,要把住房保障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提高政府的重视力度。真正使住房保障的主体、责任、实施方式和标准等问题都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保障住房的覆盖面。其次,要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快发展经济租用房;租借方式容易解决保障供应和保障需求错配的问题,可以剔除有更高支付能力的家庭购买住房产权的需求和追求资产升值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介入,从而提高住房保障政策有效性。同时租借方式更易于实现住房保障的退出机制,通过保障性房源的封闭运行、重复循环利用,提高政府住房保障投入财力的使用效率。逐步实现廉租房、经济租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对接。最后,要将住房保障支出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目前很多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相当与其GDPI%的水平,美国比重约1.2%;法国目前为1.5%,历史最高曾达2%;发展中国家做得较好的是智利,该比重约1%。如果我们也达到1%,将使我国住房保障资金得到充分的保障。

4.3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

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结合的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管,采取严厉措施规范诊疗行为,在机制上消除大检查、大处方、过度消费卫生材料等行为;二是要建立广覆盖和机制完善的社会健康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各地应根据其人口结构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按个人承受能力与需求,提供不同医疗保险产品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力争覆盖全体居民。三是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药品及卫生材料集中采购和配送制度,彻底取缔繁杂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除了目前对其他药品实行网上限价采购外,卫生材料采购也应该纳入网上限价采购,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在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及诊治需求的同时,合理降低药品及卫生材料价格。从实质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康耀辉.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成因及对策 [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9)

2、岑科.经济学家身世之10年流变,载《南方人物周刊》,2006(10)。

3、张进等.马凯谈“十一五”,载《财经》,2006(6)。

4、王长勇.公共财政“拐点”隐现,载《财经》,2006(8)。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改善民生已逐步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生问题日常生活改善

所谓民生问题, 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民生问题是这个时期面临的一大问题。抓住民生问题, 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 经济社会就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如期实现。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4.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目前大家较为关心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住房问题

提起住房,就会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个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即有家可居,有业可乐。而住房问题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一。诚然,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如果说让每一个人都有家可居,是有点奢望。但是最起码也应该保证普通百姓、工薪阶层能买得起房,能住得起房吧?目前虚高的房价,恰恰是因为没有遵从市场经济的结果。虚高房价的背后,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超高利润。房价居高不下,恰恰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政绩所致。如果每一级政府和领导,能有杜甫那样的胸怀,人民何愁无家可居?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什么文化人士,必须记住的是“安居”是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二、就业问题

我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人人都有稳定的收入,谁还会干偷鸡摸狗的事呢?这话虽然不全面,却非常的有道理。百姓能有业可操、有业可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个根本。目前所存在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民工问题、农村孩子的留守问题等,都突出的说明了有业可乐的重要性。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完善和执行《劳动法》,是“有业可乐”的关键。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企业对打工者的工资克扣问题。由于打工者的流动性,很多企业对临时性质的打工者普遍采用延发工资的办法,致使打工者最终要被克扣少则一月、多则数月的工资。

三、医疗体制

人吃五谷杂粮,就难免身体有恙。而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从药品的监管,到药品的价格,再到医疗机制,我们始终没有走向正规。而后果就是让老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实事也说明政府的监管是不到位的,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不成功的。如何完善政府对药品的监管,如何让药品的价格降下来,如何完善医疗体制,是改善这个问题的关键。目前农村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老百姓在未来的一天,不再为看病发愁。

四、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事关国家前途与未来的大问题,是事关国家长期发展的根本。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个传统:学生所学,首要在学做人,其次才是学知识;老师所授,首要在于教做人,然后才是传知识。现在教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重视学知识,而忽视了学做人。这也是社会不文明的根本原因之一。做人的根本是从遵守规则做起,是自觉的遵守社会的公德和公则,是遵守国家的法律。可面对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自觉遵守社会公则呢?而大学现在存在的资源浪费更是突出。试问:这样的教育机制如何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呢?

五、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软肋。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尺度,不在于是否荣获了诺贝尔奖,也不在于是否荣获了奥斯卡奖;衡量思想文化水平高低的是人民的文化修养水平,是人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是人民的文明程度。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带动各种形式的艺术繁荣,就会带动人民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思想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六、食品安全

国家固然有监管的责任,政府的确也有整治的义务,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我们中的所谓“人民”造成的。从这个意义说,我觉得悲哀,觉得是一种耻辱。为了绳头小利,而相互残害着。对食品安全的的治理如果仅仅靠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是永远不会得到改善的,全民必须有不挣黑心钱、不挣丧良心钱的素质。往往那些施害者,同时又是另一种食品的受害者,我们的食品安全就是这样一个耻辱的恶性循环。我们在责怪这个社会的时候,也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

七、贫富分化

富者穷奢极欲,穷者苦于生存。这样的现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分配不公,是因为富者的剥削,是因为富者的不道德资本,是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是因为穷者的根本利益未受到保护,是因为垄断行业的强取豪夺。贫富分化现象如此之严重,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照亮了每个人的心。国家如何完善税收制度,如何调整分配制度,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是解决贫富分化的根本。

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在以上方面做着探索性的改变,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些问题会被很快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不只是一个口号,他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社会很快就会到来!

第三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湖北省云梦县委政研室)

近年来,云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云梦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大力实施“富民工程”。

“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天下民乐在于富庶”。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新途径,不断开辟新领域,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2006年达到了3955元。

2、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促增收。从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入手,不断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先后推广了早引1号、鄂棉1

5、中豆8号、台湾樱桃蕃茄、马来西亚南瓜、金美人西瓜等一批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着力优化种养模式。先后推广和发展了鱼—禽(畜)—果(粮)、鱼—藕(莲)、麦—瓜—稻、麦—玉米—豆等立体和高效种养模式。如我县城关镇的伍姓村、前湖村大力推广花(包)菜+夏季蔬菜种植模式,农民亩平纯收入超过6000元。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保温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隔蒲潭镇刘胡船村的大棚菜种植,有的农户亩平年纯收入达到10000多元。

二、大力实施“惠民工程”。

“为政在于为民,为民在于惠民”。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大力实施“利民工程”。

“为政之本,在于利民”。围绕群众所盼、所急选准实事项目,从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项目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三年累计实事项目投入达5亿多元,实施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等系列利民工程。

2、大力加强“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建设。为了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县在农村实施以“村村通光纤,户户通有线电视”为核心的“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工程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夜以继日抓紧施工,将有线电缆由光节点向乡村、农户延伸,发展农村有线电视8万多户,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湾的有线电视网络。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如今,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到36套清晰的电视节目。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云梦县被国家广电局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

3、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工程建设。我们以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为突破口,利用我县被国家列为“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建设县”的机遇,积极开展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配套技术。在4个乡镇8个村的1500余户农民家中实施“一池三改”建设任务,项目入户率、资金到位率和“一池三改”成功率达到100%,实现户年增收节资千元,实现项目自然村“三无”(即雨天无污水横溢、晴天无臭气熏天、日常无“四害”为害),实现农家庭院明净、美化、清洁、卫生。在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的同时,还与基本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建成高产高效农田10多万亩,兴修了一批水利设施,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6.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1.8万亩,分别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97%和85%。

四、大力实施“安民工程”。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做好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2、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我县北部曾店、倒店2个乡镇属革命老区,经

济发展相对滞后,有3000多农户仍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土坯房中。县委、县

政府把消除“土坯房”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县、乡财政为主,发动

县直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了对2000多户农

村土坯房的改建任务。同时,在城镇还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住房困难的低

收入家庭实行租金补贴和租金核减,让低收入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制定支持政策和检验执法成效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常、大量和直接地体现在政策的支持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主动服务,超前介入,合法普通,支持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打好服务牌,尽职尽责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对企业设立新兴业态、开辟新型经营方式和拓展经营领域的尝试,要放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量、权衡、探索、创新,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惯例和规则而不是按计划经济的惯性和经验来动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整治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假冒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权益保障的投资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不断得到巩固。要以确保市场主体资格的真实有效为重点,严格把住登记注册关口,坚持对企业市场主体资质实施全程监管,把握“三不准”的准放原则,强化变更、退出和年检审核,坚决禁止有碍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企业混迹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努力增强行政执法效果。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具体表现。这不仅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自身规范、文明的管理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依法行政与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要注重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规范、诚信、文明、礼仪地实施监管执法,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性、讲求艺术性、增强服务性、提高亲和力的有机结合,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五篇:以德治官为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德治国,德治仁政是兴国安邦之本,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官,官风正则民风纯,官风腐则民风败。官风、官德是一个执政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兴荣衰落的关键所在,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首先,从当前党风和政风的现实看,必须强化官德建设。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多数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但也有少数人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甚至于丧失家庭伦理道德,纵情声色。凡此种种,虽然是少数,但如不整治,就会像毒瘤一样逐步蔓延扩散,严重腐蚀领导干部队伍的肌肤。

其次,从“官风与民风”的辩证关系上看必须强化官德建设。“官风”与“民风”是相辅相成的,官风不正,影响民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对群众的影响都很大。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思想过硬、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哪里的民风就好。哪里的领导道德水平低下,哪里的就会民风不正,人心溃散。

那么,在实践中究竟如何强化领导道德建设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以学习为根本,以实践为前提,以自律为途径。具休来说,以德治官要从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为官先修德,做官讲品行,用社会主义的理想、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要求和教育干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官员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官场氛围,努力提高官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养,只有官德先行,才能为以德治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德治官,文化要先行。以德治官,首先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被许多国家推崇。因此在我们的官德建设中,一是要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线,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官员中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家教宽容等带有儒家文化烙印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为核心的官场文化。二是建立官德规范体系,确保有“德”可依,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官德规范体系,才可使领导干部有“德”可依,有可以参照并具体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如大力总结、归纳体现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张云泉等这样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正确权力观和优秀权力道德,形成可供参照学习的道德准则。

二、以德治官,教育要并重。强化宣传教育,发挥扬善抑恶功能,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环节。加强官德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强化对官德准则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正确的道德取向,扬善抑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要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旗帜鲜明地批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揭露腐败现象。要注意道德的层次性,对一般群众,要教育引导他们在不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利益。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严于律己,那么随着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的道德氛围的增强,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会大大好转。

三、以德治官,制度要完善。完善法规制度,制约权力行使,这是加强官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德建设在强调自觉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与法制等强制手段的配合。既要根据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建立有关法律制度,做到在党员干部活动的一切领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要逐步实行道德法制化,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但又属于道德问题的权力行为要用法制来规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干部品德监督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权力道德监督约束力量。要通过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考评、民意测验、基层工作调查来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品德状况,然后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其改进;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权力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激浊扬清和对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一种规范、制约干部权力道德的强大力量。

“官”为民之表率,官德影响民风,官风正民风纯,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官,只有真正做到官员品德兼修,品行端正才能带动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当以民生问题为先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方向备考申论

    第二章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方向备考申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

    以依法行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先对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完善等做了......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5篇材料]

    建筑文化应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工作。非常珍惜和合理利用水、土地、能源和材料,这不仅是新时期建筑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应当......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北安市人民法院 马洪玲稳定是和谐的基础,没有稳定就无从谈和谐。而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这一国家审判机关,无疑在创......

    法院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文章标题:法院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县法院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近年来,XX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认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积极弘扬“诚信、和谐”的城市......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