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0:1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第一篇: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的完整答卷将呈交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基本完成——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

尽管有首次引入约束性指标带来的不可比因素,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十一五”规划86.4%的指标完成率明显高于“十五”计划的64.3%和“九五”计划的75%。

但高分毕竟不是满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得到实惠,尚有期盼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其中2项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规划。

截至2010年底,8项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达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胡鞍钢说,“政府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央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把“保民生”作为应对危机的重点之一,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民生投入持续发力,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深化。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年增加,城市困难群众住上保障房,农民生病出院就能报销医药费,免学杂费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平均减少支出770多元„„

然而,对于一些普通百姓来说,民生指标与切身感受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以居民收入为例,“十一五”末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但普通百姓感觉并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认为,物价上涨减缓了收入的实际增长率。

近年来,中国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到了低收

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感受。与此同时,百姓的需求层次却在不断提升。

“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亟待破解。”胡鞍钢说。“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11%以上的增长,大大超过规划纲要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

“十一五”开局平稳,在投资和出口双双带动下,头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在两位数以上。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中国经济一度出现严重下滑。

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央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对宏观政策作出方向性调整,促使经济逐步企稳回升。

“我们不仅依靠投资拉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保障房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加快社会保障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内需有效弥补了外需的缺口。”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12.7%、14.2%、9.6%、9.2%、10.3%——五年经济增速划出一道亮丽的“V”形曲线。

回顾此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通常偏向“保守”,结果均是大幅度超额完成。

“在当初制定五年规划时,不是不敢把指标定高一些,而是希望引导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用在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上来,而不是增长本身。”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就业岗位等都无从谈起。但另一方面,我们毕竟还是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王一鸣说。

目前,中国经济正向自主增长的正常轨道过渡和演进,但仍然受到资源环境明显制约,并面临着通货膨胀等新问题的影响。

第二篇:十一五完成及十二五规划情况汇报

二十里铺镇“十一五”期间工作完成情况暨

“十二五”规划汇报材料(2011年3月22日)

各位领导: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社会稳定局面得到有效巩固,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概况

二十里铺镇位于城北区北部与大通县相接壤。行政区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2个社区,有青海大学等企事业单位246家。辖区总人口31250人,其中农业人口15310人,有耕地总面积1347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91.55元。现有基层党组织18个,其中党总支2个、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 532名,其中农村党员 376 名,社区党员134名,机关党员22名。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扣“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题和“服务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环境友好的新村镇”的实践载体,着力以抓党建、夯基础,抓发展,兴三产,抓培训、提素质,抓整治、优环境,抓民生、给保障,抓稳定、促和谐六项保障措施推进各项工

作有效落实。

二、“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是“十五”期间的 倍,年均增长%;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入 万,工业增加值 万元;“十一五末”,完成农业总产值 万元,年均增长%。完成畜牧业产值 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6%以上。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91.55元,年均增长13%左右。镇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由2006年的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03万元。

(二)项目工作扎实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五年来,先后实施重点建设项目项,其中基础设施、扶贫开发项目 项,工业项目 项,农业、水利项目项。基础设施、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了8个村级文化广场、生物园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11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个村人畜饮水工程、农村特困户危房、卫生厕所、宁大旧路改造等项目。农业、水利项目:相继实施了新村草莓果品基地、小寨奶牛养殖基地、二十里铺、双苏堡花卉苗木基地、石头磊双孢菇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累计新建日光节能温室、深冬式温室800余栋,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完成了西漠河综合开发利用、农田节水灌溉、电灌站、小水利维修等项目。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工业项目:先后引进金溢铝型材、小型彩钢等多个生产项目。项目 的支撑和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民计民生有效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 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人,职业介绍人,养老保险扩面103人。累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科技培训人次,组织观摩学习次。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25件,原化建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期实施,累计改造农村、社区危房274户,发放城乡低保金、困难户救助、优抚补助等资金 余万元,报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住院费万元,补助救助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发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正常开展,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年来,按照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完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9.06%、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7.3%。加大宣传阵地建设投入,创建了“康福家”宣教室及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点,协会工作配合有力,计生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法》,入学率、巩固率,小学、初中均达100%,非文盲率达99.6%,“两基”人口覆盖率为

100%,“两基”迎国国检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和服务活动,投资70万元完成社区托老服务站及社区提升改造项目工作,分别创建了“绿色环保”型和“学习关爱”型社区。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镇医疗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防范和处臵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提高。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有序推进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公众科技素养不断提高,以社区、广场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为13个村修建健身广场,配备了体育健身路径,全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框架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联评办法》,公开面达 100%,公开规范化达 90% 以上,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切实加强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五)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认真落实城乡一体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城市承载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提高。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水平为目标,着力抓好环境整治、违章查处、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创卫、建卫、创城、创模等工作,着力整治城乡结合部、村容村貌、重点地段、辖区单位、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和“五小行业”治理。拆除农村旱厕530余座,累计新建卫生厕所2500余座,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吨,整治“五小行业”200余家;积极配合,协调服务,完成生物园区、大学园区、北川河改造、兰新铁路建设征地3724亩,配合完成了宁张路沿线景观改造项目,确保了国家、省、市重点项目 的顺利实施。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累计完成村级硬化道路256公里,改造宁大路2.4公里,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总体上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加大城建执法力度,大力开展土地违章、违法建设整治工作,遏制了乱圈乱占、乱搭乱建等土地违章违法建设的违法行为和蔓延势头,不断优化了发展环境。

(六)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五年来,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以养殖、花卉等为主的生产基地6个,日光节能温室800余栋,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日趋活跃,建立了花卉、奶牛养殖、茶园经济等协5个,传统农业逐步向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转型,逐步形成了石头磊村以及周边茶园经济,初档次初规模茶园经济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城镇和农民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和经济发展的转变。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11个村村级规划相继完成,村容村貌整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图书进寺院活动,有效提高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开展“平安镇”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社会稳定及治安防控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点包案责任制、信访代理服务及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调处化解棚户区改造、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35起,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全镇共创建平安村11个、平安单位39个、平安社区2个、平安校园7个、平安寺院4个,创建率分别达到90%。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征地拆迁、违法建设矛盾纠纷突显,信访、维稳工作任务繁重;二是失地农民集中安臵、就业培训、就业渠道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需要在如何围绕园区建设发展服务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发展战略,省上确定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理念和市委提出的“一统三基”发展战略以及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水生态宜居区的发展目标等重大发展机遇。致力于在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等方面有新突破。把握趋势,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

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发展”的要求,围绕“一统三基”发展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北川河流域开发、现代物流园区和科教研发服务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做好园区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文明城镇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生态友好的新村镇,为北区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水生态宜居区,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高原山水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达到

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区上下达的指标以内。经过五年努力,把地区建设成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城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配合实施好北川河景区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一批商业及房地产等项目,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和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配合区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和扶持发展一批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型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区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重点扶持冶金、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骨干产业向精细化、外向型发展,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园产业的配套生产,着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和集聚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园区的发展建设,重点抓好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及商务为重点的服务业,重点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装备制造园、大学教育园以及藏文化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服务工作。完善和发展农村生产资料、建材、医药、农产品、工业品及旅游产品等专业市场。依托园区、服务园区建设,建立以大学教育园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圈,提升三产服务水平和经济收入。

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实施“一统三基”战略,推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朝阳物流园区扩建以及北山市场迁建,加快推进地区组团式新村建设,完善新村绿化、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用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等政策机遇,统一规划新村蓝图,加快实现农民居住、土地、产业“三集中”。提高城乡统筹水平,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农民,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供水网、污水处理网和信息网。继续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力度,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积极探索失地农民保障机制。

㈢加快建设宜居城镇,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积极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绿山护城、秀水穿城”的城镇新貌,全力将地区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宜居城镇。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全力做好区域山水文章。配合实施好北川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水系建设、景观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和沿岸综合开发,努力将北川河沿线打造成北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依据全区规划,配合实施好棚户区改造、破产企业生活区改造等工程,加快地区开发建设,提升城镇载体和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的宜居城镇。同时,加大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抓好城镇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工作,加强城乡结合部、公路及铁路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城镇品位。

㈣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实施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室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围绕打基础、强基层、建机制,加强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保障层次丰富、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专业服务网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康福家”试点行动,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区为契机,不断改善创业就业环境,加强与地区中小企业的协调联系,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就业。积极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民众创业,帮助群众自主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覆盖面广、保障程度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着力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稳步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特殊教育、康复服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

户区改造力度,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政策,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发展科技文化体育事业。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和活跃群众性精神和文化生活。

㈤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加快“蓝天、碧水、宁静”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节能管理,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建卫”成果,如期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法治、诚信、人文、宜居、平安、生态的新城镇,提高全镇人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㈦突出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效能型、廉政型政府为目标,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依法行政。始终保持“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入

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水平。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畅通信访渠道,继续推进“平安镇”建设。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社会各项事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建设为依托,着力增强区、镇级项目与企业、园区的配套、融合能力,积极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配合省、市、区级相关部门解决好土地征用、新村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二是以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契机,配合市、区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征地、项目引进、配套产业等方面工作。三是以科教研发服务基地建设为契机,配合上级部门,积极谋划正在筹建的“大学产业园”等合作共赢的科研载体,着力构建农业开发、品牌改造等“产学研”结合基地,为建设科教研发服务基地提供服务保障。四是围绕生物园区和大学园区建设,着力发展地区商贸流通、三产服务等产业,加大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统筹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二)加强技能培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针对扩市提位失地农民逐年增加的实际,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探索实施“农民产业工人培训”工程,在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和培训等方面加大联系,有目的地实施失地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失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2011年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各2000人次,推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增加非农经济收入。

(三)抓好新村规划,推进城镇建设步伐

围绕大学园区建设,协调市区做好石头磊村、新村、二十里铺等11个村新村建设规划和4个片区的集中安臵工作,实施好魏家庄村的新村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乡村道路、排水管网、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和乡村美化、亮化、绿化等环境整治工作。

(四)强化执法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结合园区建设,针对目前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的局面,加大城建执法和管理力度,严厉查处搭建抢建等违章、违法行为,依法维护群众利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围绕朝阳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各种外围服务工作,帮助企业

协调、处理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建设进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支柱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五)坚持民生优先,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重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抓好困难户救灾救济工作,重点做好危房改造、社区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努力创建标准化社区。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统计、核报等基础工作,切实使惠农、利农政策落到实处。

(六)抓实创建活动,建设文明模范城镇

把“两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围绕8个环境建设目标,着力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措施保障等机制,抓好硬性指标任务分解和细化量化,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创建水平。在抓教育提高、规范养成、文化熏陶、示范引导、任务落实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创建机制,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着力培养乡风文明,用文化促进和谐;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各项创建活动,推进“两创”工作纵深开展。

(七)全力维护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局面

全力抓好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镇”创建活动,以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为重点,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落实定期排查机制,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切实抓好征地拆迁、换届选举等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加大镇村干部下访工作力度,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引导群众理性合法的表达个人诉求。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力争把各类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稳步发展。

(八)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五个好”镇党委、“五个好”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牢组织基础。一是抓关键,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工作原则,严格步骤程序,把村、社区换届选举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作为谋划长足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要事抓好落实。配强配齐支部班子,把富有开创精神,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并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选任为支部书记,为促进村、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充分做好村、社区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抓管理,加强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按照三议一表决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提高党支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完善“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奖罚机制、干部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抓教育,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带头扎实工作,带头争先创优。把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突出位臵,集中力量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落实好。

“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我们正处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以科学的发展理念,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谐的干事氛围,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全面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

第三篇:秦州区完成十一五规划情况

秦州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而为,完成了秦州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奠定坚实基础。

——总量调控目标:2010年生产总值计划完成97.15亿元,是“十五”末47亿元的2.07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83.8亿元的115.94%,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631元,为“十一五”末预期目标12600元的161.2%。五年平均增速12.16%,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达到70.2亿元,是“十五”末16.32亿元的4.3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9.42亿元的238.61%。五年平均增速33.88%,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12.5%提高21.3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预期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达到11147元,是“十五”末的1.6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10749元的103.7%。五年平均增速9.8%,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3050.4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555元的119.39%。五年平均增速11.13%,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3.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达到22.11亿元,是“十五”末的1.85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21.38亿元的103.41%。五年平均增速13.17%,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0.87个百分点。

——大口径财政收入目标:大口径财政收入2010年计划实现7.96亿元,是“十五”末2.92亿元的2.73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5.18亿元的153.67%,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五年平均增速22.21%,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9.7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44.25亿元,是“十五”末的2.38倍,完成“十一五”末预期目标33.45亿元的132.29%。五年平均增速18.6%,比“十一五”规划的平均增速提高6.1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逐年提升,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8%;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村村通”项目11984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9.98%,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

4.6%,工业危险废弃物及医疗垃圾处理率达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 录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编辑本段]

规划相关

“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它为我国2006年-2010年这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严格来说,从“规划”的意义方面,它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编辑本段]

发展与演变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

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回顾。(PPT)我们要回顾过去五年当中,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回顾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回顾过去五年当中,我们的计划完成情况。

翻开教材,P8第一段: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里的“不平凡”涵义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淬不及防地重大)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行动力,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指挥,还有媒体的透明度等等)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中国应对这一系列地事件当中,是沉着从容,同时中国前进的脚步并未受到阻挡。)

同时,在这五年当中,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奥会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回想一下,仿佛就在昨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当时是在天津读研究生,所以地理上的优势,我是凑了北京奥运会的热闹,当时亲自去鸟巢里看了比赛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当时的阅兵典礼,别说男孩子们群情激昂,就连女生们都看得是心潮澎湃。)、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惠民工程系列)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十一五”规划成绩斐然。“十一五”规划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再开始讲之前,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开始第一个“回顾”,回顾从1953年开始的前十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

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前十个“五年计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和讯新闻网” 专栏:国家脚印)。接下来,我们认真地回顾“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前面已经明确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重点看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上,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得较好,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明显提高。最突出的表现是:

一、人均GDP增幅高于预期。(PPT)

下载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

    十一五规划(范文大全)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原则 《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

    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十五”计划预计完成情况第二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三节“十一五”经济社会......

    残联“十一五”完成情况总结

    淮阴区残联“十一五”和2010年度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工作完成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业务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区残联......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 成 情 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

    民政十一五完成情况汇报

    第“十一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

    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