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企业职工权益调查
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8日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因。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受怎样的侵害?前不久,半月谈记者兵分四路,深入“珠三角”、浙东南、“闽三角”、“长三角”等地的非公企业和民工中展开了调查。民工权益遭遇四只“拦路虎”做工时间超长,劳动强度太大9月11日深夜12点左右,苏南吴江xx镇,记者终于等到了刚从“东塔鞋业”疲惫而归的小魏、小赵等6名民工。他们有的已在厂里干了两年,最短的也干了半年。不过,所有人都表示,无论如何挨到春节就不打算干了,累得实在受不了了!从这群年轻的民工口中,记者得知了这家民营企业四五百名工人的生存常态:除了中午1个小时、下午45分钟的休息时间外,他们通常每天早上7点上班,一直干到深夜十一二点才收工,算下来一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而一两个月能休息一天就算“烧高香”了。在这里,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简直是“天方夜谭”。记者在浙江义乌、永康和广东深圳、东莞等外来民工集中的地区采访时发现,工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报酬低,还屡遭拖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民工应得的报酬极不相称。广东省总工会今年7月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省外来工收入徘徊在500元~800元之间,其中约1/4是加班加点所得。东莞市大岭山镇家具厂工人的工资普遍为每月450元左右,而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420元。来杭州打工的王启传由于无力支付房租,半个多月一直睡在劳务市场旁一幢大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一些私营企业里的外来工,为了节省生活支出,也带着水桶、脸盆住在那里。拖欠工资是许多民营企业主惯用的伎俩,屡禁不止。8月1日,在福建晋江市制鞋大镇陈埭镇政府院内,记者遇到了前来投诉的20名农民工,他们均在当地泰盛隆高频印花厂打工。民工廖玉美告诉记者:“老板拖欠了我们5个多月共3万多元工资,向他要反而被赶出厂门。现在我们身无分文,20个男男女女只能露宿在镇政府的草地上。”记者在义乌等地的劳动力市场采访时发现,按月支付工资在外来工眼里已成了最具吸引力的条件。一家针织内衣厂挂出“工资月清,不压工资”的醒目标牌,其摊位前马上聚拢了一大群民工,在整个劳动力市场内格外显眼。做工风险增大,伤了死了谁来管非公企业民工在工资收益“负增长”的同时,还受到工作生活环境与劳动保护条件差等“顽疾”的困扰,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包身工”现象。浙江三门县的一家外贸食品公司,实行封闭式管理,每20名女工归一名工头管理,工人的自由受到严重限制。该公司女工宿舍每间20平方米,却住了20多名工人,最多的一间竟住了40人!今年夏天,“珠三角”地区出现罕见高温。记者了解到,6月28日,东莞市大岭山镇台升家具八厂的涂装车间工人南争社带病上班时晕倒在车间里,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该厂一些职工气愤地告诉记者,被训斥、辱骂是常事,挨揍也不罕见,上班是流水线作业,停下来喝口水、上厕所也不行,除非工头特批;涂装线恶臭难耐,但企业对员工几乎没有保护措施。东莞市茶山镇的一家玩具厂职工向记者反映,他们的车间是座三层楼房,为扩大规模,厂里在楼顶又搭建了一个铁棚,他们的车间就设在铁棚里。在太阳暴晒下,铁皮滚烫,铁棚里的温度时常超过40℃,却没有任何降温设施。由于非公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用工环境十分恶劣,导致外来工成为受到事故伤害的主要群体。统计显示,近年来浙江省工矿企业事故中外来工死亡人数占总数的80%。其中在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外来工竟占90%!在因断指事故大量发生而备受关注的“五金之乡”永康市,一名当地专业骨科医院的手外科医师告诉记者:“没有具体统计上半年累计多少例断指再植手术,但可以肯定至少在200例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外来民工。”在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一家民企工作的施跃其,两根手指被模具挫伤,企业先垫付了6000元住院费。他告诉记者:“我已算是幸运的了,厂里有工人整只手指被断掉,老板赔点钱就了结了。”相比之下,在上海浦东一家印务公司打工的李晓峰就没这么幸运了。7月22日,小李在操作烫金机时,左手不慎被机器夹住,造成4个手指粉碎性骨折。按照上海市有关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应由所雇企业承担,但令小李和他的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企业老板竟不承认小李是他所雇用的,甚至还指使别人抢夺小李的治疗病历,以彻底销毁企业与小李有雇用关系的证据。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据记者调查,一些从事印刷、油漆、采矿等污染严重的企业既没有采取严格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又没有发放相应的职业津贴,严重影响了外来民工的身心健康。尘肺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宁波市鄞州区因集中了大量蔺草加工企业而与这个名词紧密相连。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说,到今年上半年,这个区共体检蔺草加工从业人员1XX多人,查出不宜粉尘作业人员1000余人,其中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权益保障,更无制度支持许多民工实在忍受不住恶劣境遇而选择离去,于是一些企业便采取扣身份证、强制交押金等非法手段强行留人。一位名叫徐惠强的民工对记者说:“我在杭州劳动力市场找到了份快递公司的工作,谁知道一到那里就被扣下身份证,还要押两个月工资,吓得我只干了一天就逃走了。”在福建石狮市雅碧食品有限公司,记者遇到了正在向老板追讨身份证和押金的云南民工郭云凤。她告诉记者,这家公司招收了60多名包糖果的工人,进厂时老板就强行收走了工人的身份证,还要求交押金。在与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上,除了规定工人要“自愿”交纳50元的所谓培训费外,对工价和工时等主要条款只字未提。公司老板蔡清白的“解释”是,收取“培训费”是为了稳定工人。劳动合同这道“护身符”的缺失,导致了收取押金、拖欠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大行其道。签订劳动合同是民工权益保障的源头,但据记者了解,浙江省人大在劳动法执
法检查时发现,全省非公企业合同签订率远低于有关部门提供的66%的数据。在丽水等地,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20%~30%。这一现象在苏南地区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印证。记者随机采访了吴江市东塔鞋业和华东鞋业的10多名外来工,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板强迫他们签订合同却不让他们自己保留合同,至于合同上写的是什么也不让看。由于社会保障是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基础的,大量不签合同的“地下工人”因此远离了社会保障。记者从浙江金华市总工会了解到,这个市建筑行业只有不到2%的外来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多管齐下求解用工环境难题可以说,伴随着“民工潮”的风起云涌,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工群体,尤其是大量中小型非公企业职工的权益更令人堪忧。造成民工权益屡遭侵害的症结究竟何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窘境?善待职工就是保护生产力“民工荒”的突如其来凸显出对民工权益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发展至今,东部沿海地区诸多非公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主不择手段,采取延长用工时间、克扣甚至拖欠工资等方式榨取更多利润。但是,经济发展须以人为本,“劳者得其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注定不能长久。善待职工,绝不仅仅是企业主的良心发现,而是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健康是福建泉州市一家包装厂的老板。对于提高职工工资的压力和必要性,他感触颇深:“以前招工要多少有多少,但最近两年情况大有改变。尽管一些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这么多年来工人工资并没有增长,缺工也就成了必然,低工资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提出了应对之策:“对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么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要么向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成本更为低廉的内陆地区转移。”据记者调查了解,为了应对“民工荒”的不期而至,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已经着手准备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以尽量减少用工量。从非公企业自身来讲,更主要的是要切实维护好民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和谐、安全的用工环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认为,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各地制定的相关法规等,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标准以及用工时间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按国家规定给职工上社会养老保险、工伤医疗保险等,严禁拖欠工资、扣取工人押金、随意罚款;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包括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同时还要重视职工接受培训的权益等。劳动监察:由“消防队”变成“预警机”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是: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投资环境”,对民营企业有法不遵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持纵容态度。记者从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了解到,一家大型皮革企业在龙游县投资办厂,因拖欠工资被工人投诉,由于受到县政府的“保护”,纠纷在当地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矛盾激化。记者在浙江永康市劳动监察队采访时,工作人员10分钟内就接待了4起投诉。据介绍,今年1月~8月,该队已接办工伤、工资等投诉3000余起。全队只有8人,而永康市注册登记的企业就有2万家,外来人口超过20万人。永康劳动监察队的窘境是全国各级劳动监察部门的一个缩影。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总队长沈长仁告诉记者:“目前外来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基本由政府劳动部门处理,但劳动监察力量薄弱,手段缺乏。现在我们成了消防队员,哪里有情况就去哪里。”对劳动监察部门而言,仅仅依靠突击性的检查远远不够,突击检查一过就“死灰复燃”的问题企业不胜枚举。建立起长效的监督机制方是治本之策。华东政法学院劳动法律服务中心秘书长李凌云认为,劳动监察部门应改变工作形态,变被动接案为主动出击,由“消防队”变成“预警机”,经常深入到企业外来务工群体中宣传、普及维权法律知识,并在职工中建立起快速反映制度,一旦企业出现侵权苗头,就能迅速掌握并查处。同时,还要与各级工会以及有关维权组织建立起互动机制,形成合力。从自身来讲,劳动监察部门要真正维护好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必须敢于动真碰硬,对违法的企业和业主一定要依法办事,决不能姑息迁就。劳动监察部门处理侵权案件必须闻风而动、雷厉风行。9月14日,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接到有关人员举报的吴江华东鞋业、东塔鞋业存在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后,迅速组织劳动监察员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并下达了限期改正指令书。最近记者从该企业打工的民工那里获悉,企业已依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对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支付了加班费。维权渠道要畅通,工会不能当“摆设”新的工会法将职工维权职能放到了突出位置。发生劳资纠纷时,工会理应是“第一道防线”。但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许多工会组织在维权时很难“理直气壮”。在绝大部分非公企业中,甚至就没有工会存在,员工根本找不到有效的维权渠道。即便是在工会组建率和覆盖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浙江省,非公企业工会在职能转变、自身建设方面的种种不足,也使其经常陷入成为“摆设”的尴尬境地。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有关企业的工会主席中,只有一半与企业主没有关系,另一半或是企业行政副职,或是老板亲属,有几名工会主席在企业里还有股份,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工会维权成为一句空话。一名来自安徽的民工说:“我一个工友出工伤事故,工会多次做他思想工作,让他补领点药费就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早已提出明确要求,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不论其户籍所在地和工作时间长短,都有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现有的各种农民工组织也都将被逐渐纳入工会中。农民工组建工会确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近1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工会不能熟视无睹。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条件所限,让每家非公企业都成立工会有难度,但可以采取建立工会联合会的办法,即以一定范围的区域为单位,成立工会联合会,凡是该区域内的职工都可入会。哪个企业的员工出了
问题,工会联合会都可以去跟企业主交涉。由工会出面维护农民工权益,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福建泉州曾经有一家制鞋企业的工人得了职业病苯中毒,企业拒绝支付医疗费,耽误了治疗,导致职工病故。工会坚决支持职工家属维权,在市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企业支付了医疗费,并给予了赔偿。记者采访了解到,浙江余姚市总工会为切实维护外来民工权益,前不久向全市3000余家用工企业发出对待外来务工民工十个“一视同仁”倡议。这十个“一视同仁”为:签订劳动合同一视同仁;工资待遇一视同仁;加入工会一视同仁;提干晋升一视同仁;参加社会保险一视同仁;劳动争议处理一视同仁;困难帮扶一视同仁;教育培训一视同仁;文化娱乐一视同仁;评比先进一视同仁。当地企业宁波长春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不仅逐条落实十个“一视同仁”,而且还向本公司1141名外来工推出三大优惠政策,即工资优先发送、住宿优先安排、逢年过节福利待遇从优。政府搭建民工权益保障平台针对民工反映强烈的工资收入问题,记者在各地采访了解到,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单价的制订缺乏科学的标准,且没有最低限价,而企业普遍采用的计件工资制存在严重不足。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认为,政府应对计件工资制度作专题研究并予以规范,制定科学的计件工资标准,确保外来工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劳动,所获的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获得超时劳动的报酬。这是保障外来工劳动报酬权益的当务之急。落实农民工的产业工人身份和权利,需要政府致力于落实平等待遇。一些地方还欠缺更加有效的实施举措,有的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缘故,仍然把农民工看成城市或企业的“二等公民”,继续沿用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所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只有进一步破除旧有的体制和观念,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才能真正消除,社会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其他阶层成员纷纷融入产业工人队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应当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尽快破除阻碍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壁垒,尽快废除那些带有歧视农民工的过时政策,尽快解决影响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急迫问题,更好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产业工人新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注入强大的新生力量。记者在浙江萧山采访时感受到了当地与其他地方“用工荒”形成的鲜明对比。今年外地来萧山务工人员十分稳定,这是因为外地工与本地工在职工身份、权益保障、社会福利、民主权利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一体化。去年,萧山率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障较为规范,吸引了许多外地民工纷至沓来。
第二篇:关于全县非公企业职工权益和劳资关系状况调查
关于全县非公企业职工权益和
劳资关系状况调查
为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作用,促进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今年7至8月,县总工会先后深入交通、城规、城管、房管、经贸、商务、乡企等系统、各类非公企业,以召开谈心谈话会、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工会工作情况、劳资关系状况、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在此基础上,县总工会主动参与县人劳、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劳动用工执法大检查活动;联合县人劳局召开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与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社保中心等座谈了解职工参保情况,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对我县非公企业职工权益和劳资关系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基本现状
我县是工业大县,基础好,企业多,在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引领下,全县非公企业发展迅猛,现有生产经营正常且能正常纳税的非公企业672个,职工28815人,其中农民工13029人,已组建会工会组织237个,发展工会会员23503人。
当前,我县非公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在用人、分配等方面拥有自主权,而劳动者具有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与此相对应的劳动关
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局部利益的矛盾不断显现,劳动争议呈增长态势。
1、劳动关系双方合同意识不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调查显示,劳动合同签订率总体在65%左右,餐饮行业合同签订率仅为1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只与少数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上的职工和固定用工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与一线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很少,特别是农民工、季节工、临时工均未签订劳动合同。少数企业只是为了应对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检查,规避法律而与职工签订形式上的合同书,个别企业有多份合同一人笔迹签订现象,且实际上并未按合同上的条款履行,有35%的职工对合同内容不知情或不完全明白。同时,一些员工认为签了劳动合同会约束自己,把自己“捆死了”、“套住了”,想走走不了,不能随意跳槽,特别是技术型的劳动者不愿被企业限制自由,从而也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2、职工收入偏低且被拖欠,加班未得到法定补偿的现象较为普遍。
被调查企业中,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在500—1800元不等。除汉钢集团、中泰集团、温泉水泥等重体力、高强度岗位职工工资在1200元以上外,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在700—1000元较为普遍。各大超市员工工资仅为500—700元左右,远低于汉中市7月1日起执行的最低工资(730元)指导线。个别企业有拖欠工资现象,最严重的拖欠长达6个月之久。一些企业实行计件和2
定额制致使职工多加班,但未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除汉钢集团外,所有企业在设备检修期间既不支付职工工资又不按(工资的75%)规定支付职工生活费,60%以上企业停产期间只发200—300元生活费,职工缺乏生活来源而时常信访、上访。
3、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社保覆盖面还有死角和盲点。调查表明,我县672个企业28815名职工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只有165个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5%,参保人数16764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8%;工伤保险的参保企业仅126个、11313人,分别占企业总数和职工人数的19%和3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80个,参保职工14384人,分别占企业总数和职工人数的12%和50%;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企业只有12个、1050人。
4、劳动安全卫生和休息休假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严重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
用人单位未严格执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和八小时工作制。据调查,仅有10%的企业执行“双休日”制度,40%的企业执行的是每周一个休息日;40%的企业每月只给两天休息时间,10%的企业职工无休息时间,根本没有安排职工休息休假。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厂区环境差,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保障不到位现象。如远东化肥公司400余名职工经常呼吁却至今无食堂、无澡堂,工人下班时大多成了“洋灰人”。瞩丽玻璃公司近20名女工常期在煤烟缭绕的小煤炉旁从事烤花、贴标签工作,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好多人不停地咳嗽,感冒了很难治愈;
企业无食堂,女工们全都是自带午饭在煤炉上加热了凑合一顿。褒城工业园区一塑料编织厂220余名农民工长期在噪音、异味均超标的环境中工作。诸如此类的环境使职工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5、农民工素质较低,严重的“小农意识”导致部分企业劳资关系紧张。
我县非公企业中农民工总体数量已达55%以上,成为职工的主流,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农民工缺乏技术,文化程度低,追求眼前利益等“小农意识”严重,从而工作纪律较差,流动性大,难以管理,让企业头疼。一方面企业用较长时间培养的技术人才一旦操作熟练就跳槽撂担子,另攀高枝;另一方面经常出现怠工、误工、歇工等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更有个别农民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发生工伤纠纷时,不是走正常渠道解决,而是拖儿带母来企业“一哭二闹三抱腿、四堵门”,扬言“靠企业吃企业”。致使一些外地来勉办厂的企业(如定军山水泥、远东化肥厂)不愿使用当地人,劳资关系相对紧张。
二、成因分析
1、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现实使企业主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不仅存在大量“下岗工人”等待就业,还面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甚至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上也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出现了供过于求和绝对过剩,劳动力价格便会趋于4
下降,企业职工权益状况在庞大的产业后备军的压力下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对职工权益状况产生向下的压力,形成了对于改善职工权益状况的不利影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进一步强化了资本的权力,加剧了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劳动者为争夺有限就业机会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得到工作机会,劳动者往往竞相降低工资和工作条件的要求,甚至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职工害怕跟老板讲条件会失去工作,只求有碗饭吃,对福利、工资奢求不敢过高,不能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遭受企业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身伤害时,劳动者也大都只能忍气吞声,得过且过。这样,企业自然不会重视职工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者福利的提高。
2、企业效益不够理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落后,融资难度大,本小利薄言微,主要维持生存,抗风险能力弱,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处于暂时停产半停产状态。我县以汉钢集团为依托的10余家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形势不稳定。调查中80%以上中小企业反映资金困难制约企业发展,效益不尽理想,企业为降低成本,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减降职工工资。
3、社平工资逐年增加,加大了单位和个人支付压力。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利润微薄,难以承担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多数企业为减轻负担就采取选择一两项险种参保,或只为少数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职工投保。据企业测算,每
位职工仅参加养老保险一项,企业一年就要增加用工成本3600元左右,加之社保转移手续繁琐,工伤保险参保人员流动大,接续转换手续频繁,致使企业对缴纳社保统筹有畏难情绪。部分企业有以购买商业保险代替政府推行的工伤保险现象。
4、企业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主认为企业是自己投资创办的,一切应由自己说了算,不愿意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能自觉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甚至有老板说“就这条件,不干走人”。有的企业主成为“富人”后,不能正确对待财富,只想获取最大的利润,忽视社会责任和义务,妄自尊大,为富不仁,习惯于通过降低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忽视职工的安全卫生、压低劳动的工资水平、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来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愿意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更不愿花去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劳动条件和福利上。
5、企业职工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不强。企业职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比较欠缺,主动维权意识差,导致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亟待提升。同时,农民工流动性大,“打工”意识占主流,对企业缺乏主人翁感,没有建立和形成珍惜工作、珍视企业、热爱岗位的工人阶级优良品质,自身职业责任感、荣誉感缺失,敬业精神普遍不高。一方面怕签劳动合同束缚了手脚不利于自己跳槽,不愿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部分职工有现得利思想,认为工资收入本来就不高,扣缴社会保险后工资收入更少,打工就是为了挣钱,“隔夜金子不如到手的铜”,只希望企业能多6
发点现钞,全部收入要用于当下的现实需要,对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力顾及,从而也不愿参加社会保险。
6、企业工会自身维权难。企业工会组织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尚存在明显差距,非公企业工会形式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当多的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由雇主或企业方兼职,企业工会主席端老板的碗,受老板的管,在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老板利益之间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工会维权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和限制,致使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7、政府对非公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政府对非公企业综合管理、协调服务和执法监督缺乏体系,参与管理部门多,具体责任却不明确。劳动监察部门由于人员配备少,监察力度、处理手段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劳动争议矛盾上升、情况复杂的现状。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宣传、检查、落实不够,社会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对职工工资的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监控指导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对企业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监管、处罚等措施。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政策,较多非公企业的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目前还并没有很好掌握,很多条款的具体内容还不知晓、不熟悉。部分
非公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也还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要切实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自保意识。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必须坚持经常化,通俗化,多联系实际问题,多针对现实需要,让企业主动依法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让职工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心要下移,把基层维权、非公企业维权、个体雇工维权等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起牢固的、相关部门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增加监察执法社会效果。要将事后执法变成事前预防,尽可能把劳资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加强政府投入,充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在乡镇、社区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站,提高办事效率和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要改进办案程序,缩短案件查处时限,加大查处力度,以切实有效的举措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要把企业缴纳五大社会保险费情况、职工收入状况、和谐企业建设情况纳入诚信企业评价体系,与企业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挂钩,与企业主评优树模挂钩。
3、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主导、工会建言、企业运作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行动,指导、督促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根据企业效益,当地及本行业工资水平等因素,参照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坚持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8
相协调的工资保障、增长机制,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行例。如三粮液酒业公司今年8月,通过工会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整体工资上涨近40%,职工最低工资已由原600元增长到820元。、改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方法,在小企业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对民营企业在适当降低社会保障标准,降低参保门槛,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使企业法定的参保成本让大多数非公企业承受得起,既有利增加就业,又有利于提高职工工资,还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人口覆盖率。要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季节工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简化社保转移物续,加快社保关系转移。
5、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权,发挥工会组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积极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模式,探索建立行业联合工会、区域性(工业园区)工会联合会,开创职业化、社会化招聘工会干部的路子。逐步实现中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干部工资从企业工会经费留成部分中提取,由地税代收,由县总工会统筹发放,从根本上解决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端人碗、受人管、为职工维权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非公企业工会要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中省有关规定,今年集体合同签订率达60%以上,个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大力推行非公
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五种权利,即:审议建议权、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民主选举权。提高职工尤其是做为主体的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增强农民工主人翁意识,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号召力。
6、进一步加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存在“两偏”现象(文化知识偏少,业务技能偏低)的现实,采取“政府拨一点,县工会补一点,企业筹一点”的方式,筹措专门经费,大力开展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教育培训,强化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推动农民工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既要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职工(农民工)诚信敬业、爱岗爱厂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工人阶级优秀品质,提高企业生产力,让外地来勉经商办厂的业主认可、赞赏勉县职工,树立勉县对外良好形象,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局面。
单位:勉县总工会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44号
邮编:723000
电话:0916-2626240
第三篇: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调查分析
不久前,福建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对省内244家非公企业和1397名女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加班加点现象依然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而且女职工缺乏法律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特殊权益屡屡受侵调查表明,非公企业在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女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律维权意识。非公企业外来务工女性大多来自农村,她们只想趁年轻多挣些钱,就业中即使遇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身心受到伤害时,多数也是忍气吞声。接受问卷调查的1397名女职工中,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7.2%,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无法判断自身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不敢向企业提出合法正当的要求。合同内容不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调查的企业中,制定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集体合同的占45.9%。虽然部分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但有的合同内容不规范甚至违法,条款中缺少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保护的内容。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社保5种保险费都缴纳的占60.2%,5种保险费都不缴纳的占10.7%。加班加点现象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不少非公企业工作1个月才休息1天,逢生产旺季为了赶订单甚至通宵达旦加班,并以计件工资作为规避加班加点工资的手段。调查数据显示,244家企业中有近半数企业的102名女职工怀孕后因不堪工作重负而自行离开企业;接受调查的228名处于已婚待孕期的女职工,打算怀孕后离开企业的就有175人,占76.8%。一些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生育保险覆盖面低。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仍有部分人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或禁忌从事的劳动。企业劳动设施简陋,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重生产、轻保护,劳动条件恶劣,缺乏职业病安全保护措施,致使一些女职工长期处在有职业危害的环境中作业,个别女职工因此患上了白血病、贫血、神经性等疾病。建立源头维护机制是根本。福建省总工会女职工部认为,女职工特殊权益之所以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法不依,对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极不重视,为追求高额利润,肆意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成本投入,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非公企业外来务工女性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主观上缺乏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要求;非公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女职委主任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新手,且经常流动更换,自身又处于受雇地位,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制约机制和执法保障机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对此,福建省总女职工部指出,首先,要建立源头维护机制,强化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保障。要及时解决有关法律法规滞后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并制定有关配套地方法规,从源头上维护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努力构建以立法参与和制定政策参与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维权机制,实现以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合同,以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工资支付,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权益的问题。其次,各级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要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会同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将女职工劳动权利、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标准、劳动安全、特殊权益等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并对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帮助指导做好女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使所在企业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上有章可循,逐步完善女职工权益维护的法律保障。另外,要更好地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把非公企业的女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女性吸纳到工会中来,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注意加强对非公企业工会女职工干部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维权水平,使她们在女职工维权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调查分析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文章标题: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近几年来,各地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一定成绩。但是,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仍有较大缺口。怎样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宪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也对有关劳动社会保险作了具体规定。
国家从法规层面和政策层面规定劳动社会保险,表明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些年来,各地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一定成绩。但是,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仍有较大缺口。怎样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五个问题
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存在的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导致五个方面的弊端: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需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将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失业或生育等情况下失去正常收入,无法获得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致使劳动力再生产不能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劳动社会保险具有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必然造成劳动者“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残无所救”、“业无所从”、“生无所助”等社会问题,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导致劳资冲突和企业、社会的不稳定。三是劳动社会保险基金是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企业盈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三个来源按一定比例划拨和缴纳汇集而成,实行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的性质和功效,也是实行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必定影响社会财富二次分配和社会公平。四是劳动社会保险当中应由企业支付的保费,按照规定列入企业成本,参保与否,将会形成企业成本构成的差异,最终造成职工参保企业与非参保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影响市场经济秩序。五是企业若不参保,就将本应向国家上缴的资金变相化为企业资金或者业主的私人资金,形成了对国家利益的侵占。三个症结
国家关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女职工生育等五大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已经颁布多年,非公企业为何进度缓慢?最具影响、最为根本的症结有三:
1.法规政策观念淡薄,执行不严
国家关于劳动社会保险问题,制发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法规本身就具强制性,政策本身就具严肃性。法规政策既出,就当认真贯彻。但是,很多非公企业业主往往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另一方面,一些主管部门执行法规政策不严,对于那些拒不参保的非公企业查处力度不够。法规政策观念淡薄与执行法规政策不严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劳动社会保险落实不好的恶性循环。
2.法规政策尚有缺失
五大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当中,均无对于企业必须为职工参保的硬性条款,有的有“责令改正”的规定,但没有对于拒不改正的明确的处罚办法。这种缺失形成了一些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也是劳动主管部门难以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客观因素。
3.理念带来制约
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引资办企、做大做强企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之举,强行规定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就会影响引资办企、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推进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不积极甚至对拒不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非公企业迁就姑息。承担着具体推进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落实、维护职工劳动社会保险权益职责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实效性难尽如人意。五项措施
推进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已成刻不容缓的大事,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强力的、切实的措施,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1.加强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教育
各地应由司法局(厅)牵头,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经委、商贸等部门以及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对非公企业业主进行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是国家法规政策所定,任何企业都无任何理由逃避、拒绝,都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党
和国家为非公企业的发展倾注了巨大关怀,职工群众为非公企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非公企业应认真履行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不能只顾索取,不讲回报;不能将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推给政府,转嫁给职工群众;使他们增强贯彻法规政策的意识和以职工群众为本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做好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也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劳动社
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营造贯彻落实国家劳动保险法规政策的舆论氛围。
2.修订完善法规政策内容
有关方面应修订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女职工生育等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完善对于推诿、拖延或者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企业的处罚条款和具体规定,为劳动社会保险的规范实施提供法规政策保障。劳动主管部门要敢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运用法规政策手段,加大监察力度。
3.端正政绩理念,妥善处理做大做强企业与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关系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法规政策。企业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既是法规政策所定,又是民生大事。以牺牲法规政策和职工利益换取做大做强企业,既悖于党的执政宗旨,又难以长久维持。还应看到,企业对职工劳动社会保险的拖延漏缺,将会积淀职工群众“老无所养”等等若干社会矛盾。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站在全局的、长远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政绩理念,妥善处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关系。做到凭快速的工作效率、优质的服务方式、诚信的处事原则、切实的排忧措施进行引资办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杜绝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错误行为;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依法开展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监察、监督工作。
4.整合力量、协调举措
劳动社会保险是一项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工程,推进劳动社会保险需要整合力量,协调举措,尤其要从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着眼,防止和克服那些仅从部门局部及单项工作角度采取的一些举措带来的负面效应,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劳动社会保险、各方面支持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局面。(1)党委、政府对非公企业及其业主进行“纳税大户”、“先进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等评选表彰,以及有关方面推选或确定非公企业业主作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应将其是否落实为职工参加劳动保险列为重要条件。(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当核查其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因为如果拖延或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就是没有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应结合年审对其进行教育和督促。(3)劳动保障部门应将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方式进行通报,将企业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纳入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监督。(4)各级地方总工会和工商联在非公企业开展的“双爱双评”活动,应将促进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作为重要内容并列为评先选优的必要条件。(5)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可将各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推进非公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梳理归纳,报请国务院研究,制发全方位推进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专门意见,增强政策力度。
5.做好职工参保引导工作,健全参保工作机制
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做好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引导工作,促其转变“只顾眼前收入,不管今后之忧”的短见。工会要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劳动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抓紧研究、健全职工参保续接制度,切实解决就业地方和单位变动的职工的参保续接问题,做到“不管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续接算”,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吸引职工积极参保。
《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第五篇: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和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共同办好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企业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工管理制度,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作用。
第三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
第四条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职工代表大会要正确处理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在法律决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应当积极支持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工作。
第六条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七条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讨论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以及企业破产、重大裁员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提出集体协商方案和意见;
(二)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或者职工一方的集体协商方案;
(三)审议职工代表有关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的提案;
(四)依法选举、罢免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和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
(五)向政府推荐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六)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以及企业与工会协商确定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企业职工,均可当选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的产生,应当以班组、工段或者车间为单位,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九条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职工代表调离企业时,其代表资格自行免除,缺额由原单位补选。
第十条职工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职工代表中直接从事本单位主要业务的基层岗位职工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得超过20%;青年职工、女职工的职工代表比例,应当与本单位职工总体年龄结构中的青年职工、女职工比例基本相适应。
第十一条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
l、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权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提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有权享受正常出勤应得的待遇。要尊重和支持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职工代表的义务:
1、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群众,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3、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成员应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中的主要成员。工会主席为职工代表大会主持人。
第十三条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5年,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1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遇有重大事项,经董事长(总经理)、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的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十四条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第十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修改。第十六条职工代表大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经常性的专门工作小组,完成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事项。专门工作小组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大问题,由集团工会主持召开职工代表组长和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
联席会议可以根据会议内容邀请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有关人员参加。
第十八条企业可根据实际,采取厂情发布会、工会主席列席经理办公会、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职工与经营者对话会、职工代表联络员、职工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职工意见箱、提合理化建议等多种行式的民主管理,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其他形式为补充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