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3:0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

第一篇: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

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

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我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对外开放进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对非公企业的成长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自主和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造就了一支在我市非公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的职工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区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近期,我们对我区58个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非公企业职工队伍现状及今后工作的对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非公企业努力提升职工素质,通过加强职业培养,人才引进,全区非公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整体素质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区非公企业大力强化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在职工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据统计,目前,有%的非公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教育专门机构,有%的企业制定了单位人才培养目标或规划;有%的企业设有技能人才管理部门,有%的企业把职工教

育培训内容写入集体合同;%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为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培训效果,我区非公企业不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企业组织、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职业技能比赛、院校系统学习、脱产短期培训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培训方式,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目前,在调查的58个企业中,有%的企业全员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的企业达到70-90%。

二、学习的热情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在企业的有效引导下,非公企业职工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进入企业之前要加强学习,一些企业认真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不断健全持证上岗制度,因此,职工必须要通过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证件才能进入企业工作。据调查,有%的企业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一方面,在企业工作期间,职工普遍认为,自身技能素质的

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有一个理想和稳定的工作岗位,既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职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强烈。统计表明,有%的职工经常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

三、竞赛的活动不断推进。区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发起各式各样的劳动竞赛活动,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据调查,自以来,58个非公企业,每年开展技术练兵比武129次,参加人数4057人次;进行技术改造攻关207,参加人数1007人次;开展技能比赛128次,参加人数3864人次;提合理化建议966条,提出建议人数987人次,采纳371条,创造价值万元。

四、职工的素质不断提升。目前,我区非公企业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从学历层面看,在58个企业名职工中,具有

中职和高中学历的人,占总数的%,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习为人,占%。从技术职称上来看,技师及以上人,高级工r人,中级工人,初级工人,分别占总数的%,%,%,%.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区非公企业通过个方面的努力,职工素质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与发达地方相比,不足和缺点更为明显。我们在职工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职工技能提高认识不全面。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总量上供大于求,呈现卖方市场,导致一些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理念和规划的偏差。首先,他们认为培训既花钱又花时,是一种无收益的投入,能省则省,即使政府为推进职业培训,多年来对在职职工参加中高层次技能培训进行适当补贴,和近两年对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进行补贴,也

末引起足够重视,职工参加培训的费用缺的部份有的不给报销,工余时间参加培训有时也得不到保证;其次,担心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后产生额外工资性支出或职工频繁跳槽。第三,他们对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尚未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职工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对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不充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并主要用于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而发达国家企业职工培训的费用一般要占其工资总额的2%-10%。正是这种高投资的职工培训支撑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资金的高回报率。而据抽样调查,我区仅有%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并且有的企业即使按规定提取职业培训费,对职工职业培训投入普遍偏低,用于一线职工职业培训的费

用就更少。目前,人均用于员工教育经费在元/人,而按照全区平均工资/月计算,人均培训经费应至少达到元,现仅为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相当多的企业对员工重使用轻培训,或只使用不培训,相当部分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呈现“三化“趋势,即“地位弱化、意识淡化、效用退化“,企业自己组织职工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到%。

三、对国家有关文件执行不到位。《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对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有很多规定和要求,但文件对执法主体、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企业对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又不能到位时,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缺乏有力抓手,对保护职工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监管培训资金的提取和使用、追究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等各个方面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和有力管理。

四、对培训内容整合衔接不科学。当前,国家职业培训体系与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存在一定的“培非所用、用非所培“脱节现象,政府与企业对技能培训效用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从国家角度看,培训目的是提高员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转化力,培训内容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系统的、完整的训练;而从企业角度看,培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有岗位某项生产工艺需要,在内容上要有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社会交往能力等内容的培训。由此政企双方培训目的和内容的不一致,导致职工技能培训效用出现“剪刀差“现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组织职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区非公企业职工技能现状,我们必须要突出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培训效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强化企业培训意识。一方面,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和消费者

利益的职业,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障部及省市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按准入标准招录人员,并及时组织已经从事有准入规定的职业而又不具备准入资格的在岗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合同内容。进一步明确、规范和约束企业与职工双方进行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在合同中约定职工接受某类培训后的最短服务年限、违约责任等条款来消除企业顾虑,从而推动职工技能培训的良性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与考核机制,制定详尽培训规划,通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其次要落实企业职业培训教育经费制度。区直有关部门要联合定期检查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标准提取职业培训经费,并用于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企业应向职代会或工会报告和定期公布

职业培训经费使用情况,并接受财务主管部门、职代会、工会的检查监督。对不执行或变相执行的企业进行批评纠正,并取消参加各项社会荣誉评选的资格。第三,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国家工时制度,这不仅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保证了职工有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参加职业培训。

三是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在实施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过程中,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本位,努力提升教学内涵,确保职业培训的成效。首先要注重实效性。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单“培训。在按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培训的同时,增设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缩小因政企双方培训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而导致的培训效用“剪刀差“。其次要注重创新性。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信息,创新思路,适时调整和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快改革学科化的课

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提升课程为补充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其三要注重多样性。要采取快速、高效、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尤其是要以新兴培。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引导职工学习兴趣,使其能很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以致用。四是突出激发培训动力。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职工勇跃参训。第一,要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在企业薪酬构成中充分考虑技能水平贡献因素。第二,要建立技能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技能人才信息资源库建设,活跃劳动力市场,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成果展示、人才流动、技术交流、创新创业积极提供平台,创造条件。第三,建立技能人才培训的宣传机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海报、板报等宣传工具,积极宣讲职业培训的法律法

规和配套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职业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我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对外开放进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对非公企业的成长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紧紧围绕人才

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自主和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造就了一支在我市非公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职工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区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近期,我们对我区58个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非公企业职工队伍现状及今后工作的对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非公企业努力提升职工素质,通过加强职业培养,人才引进,全区非公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整体素质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区非公企业大力强化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在职工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据统计,目前,有60.34%的非公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教育专门机构,有%的企业制定了单位人才培养目标或规划;有%的企业设有技能人才管理部门,有%的企业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写入集体合同;67.24%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1.5%。为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培训效果,我区非公企业不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企业组织、鼓励职工自学成才、职业技能比赛、院校系统学习、脱产短期培训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培训方式,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目前,在调查的58个企业中,有%的企业全员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到90%以上,%的企业达到70-90%。

二、学习的热情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在企业的有效引导下,非公企业职工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进入企业之前要加强学习,一些企业认真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不断健全持证上岗制度,因此,职工必须要通过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证件才能进入企业工作。据调查,有%的企业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一方面,在企业工作期间,职工普遍认为,自身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有一个理想和稳定的工作岗位,既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职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强烈。统计表明,有%的职工经常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

三、竞赛的活动不断推进。区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发起各式各样的劳动竞赛活动,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据调查,自以来,58个非公企业,每年开展技术练兵比武129次,参加人数4057人次;进行技术改造攻关207,参加人数1007人次;开展技能比赛128次,参加人数3864人次;提合理化建议966条,提出建议人数987人次,采纳371条,创造(节约)价值2296.2万元。

四、职工的素质不断提升。目前,我区非公企业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从学历层面看,在58个企业名职工中,具有中职和高中学历的人,占总数的%,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习为人,占%。从技术职称上来看,技师及以上人,高级工r人,中级工人,初级工人,分别占总数的%,%,%,%.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区非公企业通过个方面的努力,职工素质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与发达地方相比,不足和缺点更为明显。我们在职工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职工技能提高认识不全面。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总量上供大于求,呈现卖方市场,导致一些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理念和规划的偏差。首先,他们认为培训既花钱又花时,是一种无收益的投入,能省则省,即使政府为推进职业培训,多年来对在职职工参加中高层次技能培训进行适当补贴,和近两年对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进行补贴,也末引起足够重视,职工参加培训的费用缺的部份有的不给报销,工余时间参加培训有时也得不到保证;其次,担心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后产生额外工资性支出或职工频繁跳槽。第三,他们对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尚未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职工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对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不充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并主要用于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而发达国家企业职工培训的费用

一般要占其工资总额的2%-10%。正是这种高投资的职工培训支撑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资金的高回报率。而据抽样调查,我区仅有67.24%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1.5%,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并且有的企业即使按规定提取职业培训费,对职工职业培训投入普遍偏低,用于一线职工职业培训的费用就更少。目前,人均用

于员工教育经费在元/人,而按照全区平均工资/月计算,人均培训经费应至少达到元,现仅为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相当多的企业对员工重使用轻培训,或只使用不培训,相当部分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呈现“三化“趋势,即“地位弱化、意识淡化、效用退化“,企业自己组织职工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到%。

三、对国家有关文件执行不到位。《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对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有很多规定和要求,但文件对执法主体、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企业对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又不能到位时,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缺乏有力抓手,对保护职工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监管培训资金的提取和使用、追究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等各个方面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和有力管理。

四、对培训内容整合衔接不科学。当前,国家职业培训体系与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存在一定的“培非所用、用非所培“脱节现象,政府与企业对技能培训效用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从国家角度看,培训目的是提高员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转化力,培训内容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系统的、完整的训练;而从企业角度看,培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有岗位某项生产工艺需要,在内容上要有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社会交往能力等内容的培训。由此政企双方培训目的和内容的不一致,导致职工技能培训效用出现“剪刀差“现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组织职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区非公企业职工技能现状,我们必须要突出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培训效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企业培训意识。一方面,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障部及省市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按准入标准招录人员,并及时组织已经从事有准入规定的职业(工种)而又不具备准入资格的在岗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职工素质。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合同内容。进一步明确、规范和约束企业与职工双方进行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在合同中约定职工接受某类培训后的最短服务年限、违约责任等条款来消除企业顾虑,从而推动职工技能培训的良性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与考核机制,制定详尽培训规划,通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其次要落实企业职业培训教育经费制度。区直有关部门要联合定期检查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提取职业培训经费,并用于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企业应向职代会或工会报告和定期公布职业培训经费使用情况,并接受财务主管部门、职代会、工会的检查监督。对不执行或变相执行的企业进行批评纠正,并取消参加各项社会荣誉评选的资格。第三,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国家工时制度,这不仅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保证了职工有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参加职业培训。

三是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在实施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过程中,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本位,努力提升教学内涵,确保职业培训的成效。首先要注重实效性。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单“培训。在按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培训的同时,增设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缩小因政企双方培训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而导致的培训效用“剪刀差“。其次要注重创新性。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信息,创新思路,适时调整和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快改革学科化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提升课程为补充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其三要注重多样性。要采取快速、高效、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尤其是要以新兴培。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引导职工学习兴趣,使其能很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以致用。

四是突出激发培训动力。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职工勇跃参训。第一,要建立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在企业薪酬构成中充分考虑技能水平贡献因素。第二,要建立技能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技能人才信息资源库建设,活跃劳动力市场,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成果展示、人才流动、技术交流、创新创业积极提供平台,创造条件。第三,建立技能人才培训的宣传机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海报、板报等宣传工具,积极宣讲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职业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文章标题: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近几年来,各地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一定成绩。但是,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仍有较大缺口。怎样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宪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也对有关劳动社会保险作了具体规定。

国家从法规层面和政策层面规定劳动社会保险,表明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些年来,各地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一定成绩。但是,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仍有较大缺口。怎样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五个问题

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存在的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导致五个方面的弊端: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需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将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失业或生育等情况下失去正常收入,无法获得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致使劳动力再生产不能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劳动社会保险具有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必然造成劳动者“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残无所救”、“业无所从”、“生无所助”等社会问题,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导致劳资冲突和企业、社会的不稳定。三是劳动社会保险基金是由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企业盈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三个来源按一定比例划拨和缴纳汇集而成,实行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的性质和功效,也是实行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若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必定影响社会财富二次分配和社会公平。四是劳动社会保险当中应由企业支付的保费,按照规定列入企业成本,参保与否,将会形成企业成本构成的差异,最终造成职工参保企业与非参保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影响市场经济秩序。五是企业若不参保,就将本应向国家上缴的资金变相化为企业资金或者业主的私人资金,形成了对国家利益的侵占。三个症结

国家关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女职工生育等五大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已经颁布多年,非公企业为何进度缓慢?最具影响、最为根本的症结有三:

1.法规政策观念淡薄,执行不严

国家关于劳动社会保险问题,制发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法规本身就具强制性,政策本身就具严肃性。法规政策既出,就当认真贯彻。但是,很多非公企业业主往往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另一方面,一些主管部门执行法规政策不严,对于那些拒不参保的非公企业查处力度不够。法规政策观念淡薄与执行法规政策不严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劳动社会保险落实不好的恶性循环。

2.法规政策尚有缺失

五大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当中,均无对于企业必须为职工参保的硬性条款,有的有“责令改正”的规定,但没有对于拒不改正的明确的处罚办法。这种缺失形成了一些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也是劳动主管部门难以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客观因素。

3.理念带来制约

有的地方领导认为,引资办企、做大做强企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之举,强行规定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就会影响引资办企、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推进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不积极甚至对拒不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非公企业迁就姑息。承担着具体推进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落实、维护职工劳动社会保险权益职责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实效性难尽如人意。五项措施

推进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已成刻不容缓的大事,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强力的、切实的措施,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1.加强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教育

各地应由司法局(厅)牵头,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经委、商贸等部门以及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对非公企业业主进行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是国家法规政策所定,任何企业都无任何理由逃避、拒绝,都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党

和国家为非公企业的发展倾注了巨大关怀,职工群众为非公企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非公企业应认真履行劳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不能只顾索取,不讲回报;不能将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推给政府,转嫁给职工群众;使他们增强贯彻法规政策的意识和以职工群众为本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做好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也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劳动社

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营造贯彻落实国家劳动保险法规政策的舆论氛围。

2.修订完善法规政策内容

有关方面应修订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女职工生育等劳动社会保险的法规政策,完善对于推诿、拖延或者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企业的处罚条款和具体规定,为劳动社会保险的规范实施提供法规政策保障。劳动主管部门要敢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运用法规政策手段,加大监察力度。

3.端正政绩理念,妥善处理做大做强企业与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关系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法规政策。企业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既是法规政策所定,又是民生大事。以牺牲法规政策和职工利益换取做大做强企业,既悖于党的执政宗旨,又难以长久维持。还应看到,企业对职工劳动社会保险的拖延漏缺,将会积淀职工群众“老无所养”等等若干社会矛盾。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站在全局的、长远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政绩理念,妥善处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推进劳动社会保险的关系。做到凭快速的工作效率、优质的服务方式、诚信的处事原则、切实的排忧措施进行引资办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杜绝非公企业推诿、拖延、甚至拒不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错误行为;支持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依法开展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监察、监督工作。

4.整合力量、协调举措

劳动社会保险是一项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工程,推进劳动社会保险需要整合力量,协调举措,尤其要从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着眼,防止和克服那些仅从部门局部及单项工作角度采取的一些举措带来的负面效应,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劳动社会保险、各方面支持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局面。(1)党委、政府对非公企业及其业主进行“纳税大户”、“先进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等评选表彰,以及有关方面推选或确定非公企业业主作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应将其是否落实为职工参加劳动保险列为重要条件。(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年审时,应当核查其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因为如果拖延或拒不参加劳动社会保险,就是没有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应结合年审对其进行教育和督促。(3)劳动保障部门应将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方式进行通报,将企业是否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纳入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监督。(4)各级地方总工会和工商联在非公企业开展的“双爱双评”活动,应将促进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作为重要内容并列为评先选优的必要条件。(5)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可将各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推进非公企业为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梳理归纳,报请国务院研究,制发全方位推进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专门意见,增强政策力度。

5.做好职工参保引导工作,健全参保工作机制

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做好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的引导工作,促其转变“只顾眼前收入,不管今后之忧”的短见。工会要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劳动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抓紧研究、健全职工参保续接制度,切实解决就业地方和单位变动的职工的参保续接问题,做到“不管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续接算”,建立便捷、通畅的职工参保机制,吸引职工积极参保。

《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析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劳动社会保险。

第四篇: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和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共同办好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企业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工管理制度,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作用。

第三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

第四条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职工代表大会要正确处理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在法律决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第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应当积极支持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工作。

第六条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七条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讨论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以及企业破产、重大裁员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提出集体协商方案和意见;

(二)审议通过或者否决集体合同草案或者职工一方的集体协商方案;

(三)审议职工代表有关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的提案;

(四)依法选举、罢免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和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

(五)向政府推荐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六)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以及企业与工会协商确定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的企业职工,均可当选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的产生,应当以班组、工段或者车间为单位,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九条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职工代表调离企业时,其代表资格自行免除,缺额由原单位补选。

第十条职工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职工代表中直接从事本单位主要业务的基层岗位职工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得超过20%;青年职工、女职工的职工代表比例,应当与本单位职工总体年龄结构中的青年职工、女职工比例基本相适应。

第十一条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

l、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权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提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3、因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有权享受正常出勤应得的待遇。要尊重和支持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职工代表的义务:

1、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

2、密切联系群众,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3、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成员应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中的主要成员。工会主席为职工代表大会主持人。

第十三条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5年,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1次,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遇有重大事项,经董事长(总经理)、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的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十四条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第十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非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不得修改。第十六条职工代表大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经常性的专门工作小组,完成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事项。专门工作小组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大问题,由集团工会主持召开职工代表组长和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

联席会议可以根据会议内容邀请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有关人员参加。

第十八条企业可根据实际,采取厂情发布会、工会主席列席经理办公会、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职工与经营者对话会、职工代表联络员、职工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职工意见箱、提合理化建议等多种行式的民主管理,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其他形式为补充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

第五篇:非公企业职工权益调查

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8日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因。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受怎样的侵害?前不久,半月谈记者兵分四路,深入“珠三角”、浙东南、“闽三角”、“长三角”等地的非公企业和民工中展开了调查。民工权益遭遇四只“拦路虎”做工时间超长,劳动强度太大9月11日深夜12点左右,苏南吴江xx镇,记者终于等到了刚从“东塔鞋业”疲惫而归的小魏、小赵等6名民工。他们有的已在厂里干了两年,最短的也干了半年。不过,所有人都表示,无论如何挨到春节就不打算干了,累得实在受不了了!从这群年轻的民工口中,记者得知了这家民营企业四五百名工人的生存常态:除了中午1个小时、下午45分钟的休息时间外,他们通常每天早上7点上班,一直干到深夜十一二点才收工,算下来一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而一两个月能休息一天就算“烧高香”了。在这里,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简直是“天方夜谭”。记者在浙江义乌、永康和广东深圳、东莞等外来民工集中的地区采访时发现,工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报酬低,还屡遭拖欠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民工应得的报酬极不相称。广东省总工会今年7月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省外来工收入徘徊在500元~800元之间,其中约1/4是加班加点所得。东莞市大岭山镇家具厂工人的工资普遍为每月450元左右,而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420元。来杭州打工的王启传由于无力支付房租,半个多月一直睡在劳务市场旁一幢大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一些私营企业里的外来工,为了节省生活支出,也带着水桶、脸盆住在那里。拖欠工资是许多民营企业主惯用的伎俩,屡禁不止。8月1日,在福建晋江市制鞋大镇陈埭镇政府院内,记者遇到了前来投诉的20名农民工,他们均在当地泰盛隆高频印花厂打工。民工廖玉美告诉记者:“老板拖欠了我们5个多月共3万多元工资,向他要反而被赶出厂门。现在我们身无分文,20个男男女女只能露宿在镇政府的草地上。”记者在义乌等地的劳动力市场采访时发现,按月支付工资在外来工眼里已成了最具吸引力的条件。一家针织内衣厂挂出“工资月清,不压工资”的醒目标牌,其摊位前马上聚拢了一大群民工,在整个劳动力市场内格外显眼。做工风险增大,伤了死了谁来管非公企业民工在工资收益“负增长”的同时,还受到工作生活环境与劳动保护条件差等“顽疾”的困扰,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包身工”现象。浙江三门县的一家外贸食品公司,实行封闭式管理,每20名女工归一名工头管理,工人的自由受到严重限制。该公司女工宿舍每间20平方米,却住了20多名工人,最多的一间竟住了40人!今年夏天,“珠三角”地区出现罕见高温。记者了解到,6月28日,东莞市大岭山镇台升家具八厂的涂装车间工人南争社带病上班时晕倒在车间里,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该厂一些职工气愤地告诉记者,被训斥、辱骂是常事,挨揍也不罕见,上班是流水线作业,停下来喝口水、上厕所也不行,除非工头特批;涂装线恶臭难耐,但企业对员工几乎没有保护措施。东莞市茶山镇的一家玩具厂职工向记者反映,他们的车间是座三层楼房,为扩大规模,厂里在楼顶又搭建了一个铁棚,他们的车间就设在铁棚里。在太阳暴晒下,铁皮滚烫,铁棚里的温度时常超过40℃,却没有任何降温设施。由于非公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用工环境十分恶劣,导致外来工成为受到事故伤害的主要群体。统计显示,近年来浙江省工矿企业事故中外来工死亡人数占总数的80%。其中在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外来工竟占90%!在因断指事故大量发生而备受关注的“五金之乡”永康市,一名当地专业骨科医院的手外科医师告诉记者:“没有具体统计上半年累计多少例断指再植手术,但可以肯定至少在200例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外来民工。”在永康五金科技工业园一家民企工作的施跃其,两根手指被模具挫伤,企业先垫付了6000元住院费。他告诉记者:“我已算是幸运的了,厂里有工人整只手指被断掉,老板赔点钱就了结了。”相比之下,在上海浦东一家印务公司打工的李晓峰就没这么幸运了。7月22日,小李在操作烫金机时,左手不慎被机器夹住,造成4个手指粉碎性骨折。按照上海市有关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应由所雇企业承担,但令小李和他的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企业老板竟不承认小李是他所雇用的,甚至还指使别人抢夺小李的治疗病历,以彻底销毁企业与小李有雇用关系的证据。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据记者调查,一些从事印刷、油漆、采矿等污染严重的企业既没有采取严格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又没有发放相应的职业津贴,严重影响了外来民工的身心健康。尘肺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宁波市鄞州区因集中了大量蔺草加工企业而与这个名词紧密相连。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说,到今年上半年,这个区共体检蔺草加工从业人员1XX多人,查出不宜粉尘作业人员1000余人,其中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权益保障,更无制度支持许多民工实在忍受不住恶劣境遇而选择离去,于是一些企业便采取扣身份证、强制交押金等非法手段强行留人。一位名叫徐惠强的民工对记者说:“我在杭州劳动力市场找到了份快递公司的工作,谁知道一到那里就被扣下身份证,还要押两个月工资,吓得我只干了一天就逃走了。”在福建石狮市雅碧食品有限公司,记者遇到了正在向老板追讨身份证和押金的云南民工郭云凤。她告诉记者,这家公司招收了60多名包糖果的工人,进厂时老板就强行收走了工人的身份证,还要求交押金。在与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上,除了规定工人要“自愿”交纳50元的所谓培训费外,对工价和工时等主要条款只字未提。公司老板蔡清白的“解释”是,收取“培训费”是为了稳定工人。劳动合同这道“护身符”的缺失,导致了收取押金、拖欠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大行其道。签订劳动合同是民工权益保障的源头,但据记者了解,浙江省人大在劳动法执

法检查时发现,全省非公企业合同签订率远低于有关部门提供的66%的数据。在丽水等地,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20%~30%。这一现象在苏南地区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印证。记者随机采访了吴江市东塔鞋业和华东鞋业的10多名外来工,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板强迫他们签订合同却不让他们自己保留合同,至于合同上写的是什么也不让看。由于社会保障是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基础的,大量不签合同的“地下工人”因此远离了社会保障。记者从浙江金华市总工会了解到,这个市建筑行业只有不到2%的外来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多管齐下求解用工环境难题可以说,伴随着“民工潮”的风起云涌,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工群体,尤其是大量中小型非公企业职工的权益更令人堪忧。造成民工权益屡遭侵害的症结究竟何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窘境?善待职工就是保护生产力“民工荒”的突如其来凸显出对民工权益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发展至今,东部沿海地区诸多非公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主不择手段,采取延长用工时间、克扣甚至拖欠工资等方式榨取更多利润。但是,经济发展须以人为本,“劳者得其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注定不能长久。善待职工,绝不仅仅是企业主的良心发现,而是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健康是福建泉州市一家包装厂的老板。对于提高职工工资的压力和必要性,他感触颇深:“以前招工要多少有多少,但最近两年情况大有改变。尽管一些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这么多年来工人工资并没有增长,缺工也就成了必然,低工资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提出了应对之策:“对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么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要么向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成本更为低廉的内陆地区转移。”据记者调查了解,为了应对“民工荒”的不期而至,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已经着手准备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以尽量减少用工量。从非公企业自身来讲,更主要的是要切实维护好民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和谐、安全的用工环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认为,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各地制定的相关法规等,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标准以及用工时间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按国家规定给职工上社会养老保险、工伤医疗保险等,严禁拖欠工资、扣取工人押金、随意罚款;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包括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同时还要重视职工接受培训的权益等。劳动监察:由“消防队”变成“预警机”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是: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投资环境”,对民营企业有法不遵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持纵容态度。记者从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了解到,一家大型皮革企业在龙游县投资办厂,因拖欠工资被工人投诉,由于受到县政府的“保护”,纠纷在当地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矛盾激化。记者在浙江永康市劳动监察队采访时,工作人员10分钟内就接待了4起投诉。据介绍,今年1月~8月,该队已接办工伤、工资等投诉3000余起。全队只有8人,而永康市注册登记的企业就有2万家,外来人口超过20万人。永康劳动监察队的窘境是全国各级劳动监察部门的一个缩影。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总队长沈长仁告诉记者:“目前外来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基本由政府劳动部门处理,但劳动监察力量薄弱,手段缺乏。现在我们成了消防队员,哪里有情况就去哪里。”对劳动监察部门而言,仅仅依靠突击性的检查远远不够,突击检查一过就“死灰复燃”的问题企业不胜枚举。建立起长效的监督机制方是治本之策。华东政法学院劳动法律服务中心秘书长李凌云认为,劳动监察部门应改变工作形态,变被动接案为主动出击,由“消防队”变成“预警机”,经常深入到企业外来务工群体中宣传、普及维权法律知识,并在职工中建立起快速反映制度,一旦企业出现侵权苗头,就能迅速掌握并查处。同时,还要与各级工会以及有关维权组织建立起互动机制,形成合力。从自身来讲,劳动监察部门要真正维护好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必须敢于动真碰硬,对违法的企业和业主一定要依法办事,决不能姑息迁就。劳动监察部门处理侵权案件必须闻风而动、雷厉风行。9月14日,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接到有关人员举报的吴江华东鞋业、东塔鞋业存在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后,迅速组织劳动监察员对这两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并下达了限期改正指令书。最近记者从该企业打工的民工那里获悉,企业已依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对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支付了加班费。维权渠道要畅通,工会不能当“摆设”新的工会法将职工维权职能放到了突出位置。发生劳资纠纷时,工会理应是“第一道防线”。但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许多工会组织在维权时很难“理直气壮”。在绝大部分非公企业中,甚至就没有工会存在,员工根本找不到有效的维权渠道。即便是在工会组建率和覆盖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浙江省,非公企业工会在职能转变、自身建设方面的种种不足,也使其经常陷入成为“摆设”的尴尬境地。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有关企业的工会主席中,只有一半与企业主没有关系,另一半或是企业行政副职,或是老板亲属,有几名工会主席在企业里还有股份,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工会维权成为一句空话。一名来自安徽的民工说:“我一个工友出工伤事故,工会多次做他思想工作,让他补领点药费就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早已提出明确要求,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不论其户籍所在地和工作时间长短,都有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现有的各种农民工组织也都将被逐渐纳入工会中。农民工组建工会确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近1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工会不能熟视无睹。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条件所限,让每家非公企业都成立工会有难度,但可以采取建立工会联合会的办法,即以一定范围的区域为单位,成立工会联合会,凡是该区域内的职工都可入会。哪个企业的员工出了

问题,工会联合会都可以去跟企业主交涉。由工会出面维护农民工权益,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福建泉州曾经有一家制鞋企业的工人得了职业病苯中毒,企业拒绝支付医疗费,耽误了治疗,导致职工病故。工会坚决支持职工家属维权,在市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企业支付了医疗费,并给予了赔偿。记者采访了解到,浙江余姚市总工会为切实维护外来民工权益,前不久向全市3000余家用工企业发出对待外来务工民工十个“一视同仁”倡议。这十个“一视同仁”为:签订劳动合同一视同仁;工资待遇一视同仁;加入工会一视同仁;提干晋升一视同仁;参加社会保险一视同仁;劳动争议处理一视同仁;困难帮扶一视同仁;教育培训一视同仁;文化娱乐一视同仁;评比先进一视同仁。当地企业宁波长春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不仅逐条落实十个“一视同仁”,而且还向本公司1141名外来工推出三大优惠政策,即工资优先发送、住宿优先安排、逢年过节福利待遇从优。政府搭建民工权益保障平台针对民工反映强烈的工资收入问题,记者在各地采访了解到,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单价的制订缺乏科学的标准,且没有最低限价,而企业普遍采用的计件工资制存在严重不足。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认为,政府应对计件工资制度作专题研究并予以规范,制定科学的计件工资标准,确保外来工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劳动,所获的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获得超时劳动的报酬。这是保障外来工劳动报酬权益的当务之急。落实农民工的产业工人身份和权利,需要政府致力于落实平等待遇。一些地方还欠缺更加有效的实施举措,有的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缘故,仍然把农民工看成城市或企业的“二等公民”,继续沿用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所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只有进一步破除旧有的体制和观念,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才能真正消除,社会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其他阶层成员纷纷融入产业工人队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应当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尽快破除阻碍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壁垒,尽快废除那些带有歧视农民工的过时政策,尽快解决影响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急迫问题,更好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产业工人新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注入强大的新生力量。记者在浙江萧山采访时感受到了当地与其他地方“用工荒”形成的鲜明对比。今年外地来萧山务工人员十分稳定,这是因为外地工与本地工在职工身份、权益保障、社会福利、民主权利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一体化。去年,萧山率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障较为规范,吸引了许多外地民工纷至沓来。

下载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情况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企业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2016企业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按照公司的安排与部署,结合近期生产状况,组织综合部对各部门员工思想动态进行了走访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员工队伍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

    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作总结

    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根据省政府和集团总公司职工技能提升计划,集团总......

    企业职工技能比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有机会参加本次技能大赛并获奖,我很高兴,也非常激动。首先,我要祝贺公司举办的第一届集控运行技能大赛圆满成功,通过公司......

    关于全县非公企业职工权益和劳资关系状况调查[最终定稿]

    关于全县非公企业职工权益和 劳资关系状况调查 为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作用,促进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今年7至8月,县总工会先后深入交通、......

    技能鉴定分析报告

    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鉴定分析报告 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和部署,我校在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实施鉴定1000余人。......

    石油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祝酒辞

    石油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祝酒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在这丹桂飘香、硕果盈枝的金秋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好范文版权所有,共同庆祝2006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石油石化......

    非公企业:在企业职工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职工为对象,通过教育、引导和说服工作,帮助职工解决思想、认识、观念和立场问题,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激发职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

    关于非公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调研方案

    关于非公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的: 全面了解我市非公企业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现状,促进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动,依法保障职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