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 摘要] 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 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促进金融改革有着深层次的现实意义。民营银行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 定位准确的优势, 但由于市场环境、金融秩序以及自身特性等原因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要加强金融监管, 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同时强化民营银行内部监督和制约功能,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以防范风险发生和扩散。另外可以通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 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关键词]民营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逐渐成熟。①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2009年9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2010年5月,国务院再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以上三个国务院文件的相关规定,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民营银行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正是在各级政府的助推下。近几年我国民营银行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国共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0多家。村镇银行近300家。今年,有67家民营企业申请开办银行。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业务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且风险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产业部门。目前,我国民营银行主要存在着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资本实力相对薄弱和市场空间相对狭小、贷款对象的违约风险较难度量和补偿风险较大、法律法规尚不健伞等问题,所以其信贷风险也更加突出。控制信贷风险足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营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营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卓有成效地控制信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所应面对的各种风险
1.1 信用风险
违约风险一般定义为借款人丧失了偿还借款的能力或主动性违反合同约定不偿还贷款而引起贷款人的损失的可能性。违约风险是通过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出现违约行为的概率来衡量的。违约风险不能直接度量,但可以利用违约行为出现的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得出。这些数据 可以从公司内部收集,也可以从信用评级机构或管理当局收集。从观测到的违约数据可以得到,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所有借款人样本数目相比后,便得到违约频率,这个频率常常作为违约概率。补偿风险在发生违约行为的情况时能获得多少补偿 是无法预测的,这取决于担保类型和其他因素。补偿风险可细分为抵押风险、第三方担保风险和法律风险。抵押品可以是现金、金融资产或者任何固定资产如房地产、飞机、轮船或机器设备等。通过第三方担保可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变为担保人身上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取决于违约发生类型,发生违约行为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在将来也不会偿付债务,但是违约行为会引发各种行动,如再次协商谈判,直到借款人偿付所有未偿清的贷款,否则就可能会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1.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风险,其定义也多种多样:可以流动性资产组合所提供的安全保护程度进行定义,也可以常规成本水平筹集资金的能力来表示。过低的流动性会导致银行发生“挤兑”或者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有时也是一种致命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意味着银行在筹措资金方面会有许多困难。流动性风险与以合理的成本筹措资金的能力有关。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两类因素的结果: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和银行的资金短缺。同时,流动性风险也是一种普遍性风险,这是因为资产与负债之间总存在缺口,比如银行经常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总会伴随着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成本存在。
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动而引起收益下降的风险。银行资产负债中的大多数项目的损益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既然利率会变化不定,收益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管是借款人还是贷款人都会面对利率风险。利率发生变动时,贷款人方面的风险是其收入随利率的下降而下降,而借款人方面的风险是在利率上升时其会承担更高的成本。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借款人和贷款人也会有获得收益的机会。利率风险的另一个来源是对银行产品的选择权。在利率下降时借款人总是想提前偿付贷款,然后再按新的利率获得新的贷款。拥有选择权的存款也是如此,因为当利率上升时,这些拥有选择权的存款可以转变为定期存款。选择性风险有时也称为间接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风险,而是取决于客户的行为,客户通常会利用选择权来优化收益与成本。对选择性风险进行量化比那些仅仅由市场利率变动而形成的利率风险困难得多。
1.4 市场风险
评估市场风险要运用一些经常发生变动的市场指标:利率、股票交易指数和汇率等等。市场指标的不稳定性都是用均方差来衡量的。为了掌握金融工具价格与市价的偏离程度,应该把均方差与金融工具的敏感性结合起来考虑,由基本的市场指标的变化引起的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化决定着金融工具的敏感性。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用市场指标的均方差与金融工具的敏感性来量化。控制市场风险意味着要设定风险限额,这个限额可以是投资组合潜在的价格最大偏离。在这一限额下,风险管理便建立在对投资组合的敏感性经常调整的基础之上。
1.5 清偿性风险
清偿性风险是运用全部可用资本却无法弥补由各种风险引起的损失的一种风险。因而,清偿性风险是银行可能发生违约行为或者破产的一种风险。这是可用资本与银行承担的所有风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清偿性风险对于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必须知道为了保持一个可接受的清偿能力水平,此即为资产充足原则,该原则确定了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向。
1.6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信息系统、报告系统和内部风险监控规程不完善或发生错误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表现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在管理技术层次,信息系统不完善或风险估计不足;二是在组织层次,风险报告以及所有相关的规章和政策。以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相似的,如果在风险被忽视的期间不采取任何修正错误的行动,将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这种不完善或不足的存在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1.7 技术风险
技术上的风险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信息系统不完善、量化风险的金融工具缺乏。信息系统常常不能提供完整的风险防范信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被测量),同时信息系统也不完全可靠,任何遗失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风险的来源,例如,抵押品和第三方担保记录的丢失或三番五次的修改,都会使得在发生违约情况时,无法获得应得的赔偿。
1.8 管理风险
风险监控方面包括了所有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报告和随后采取的行动。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控应该遵守以下基本原则:①管理规则不应该对风险承担过程限制太多,过于谨慎会减慢决策进行的速度从而减少业务扩展速度;②产生风险的业务部门应该与那些专门从事监督和控制风险的部门(信用分析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区别开来;③当风险存在时应该鼓励大家去揭露存在的风险,而不是怂恿管理者隐藏风险。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鼓励管理者去揭露风险,其艺术性在于寻找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能力之间的协调与折中。最后,风险监控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的独立作用与影响。
1.9 业务风险
每家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及规模均可以由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其中最主要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管理与业务或交易的性质相关。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业务、市场业务、资本负债表外业务和交易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是不同的。银行业务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也会产生信用风险,这将由资产管理部门监控和管理;市场业务会产生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工具在清算期间由于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形成的一种风险;表外业务增加了银行的潜在风险,这在传统的银行财务状况报表里并未揭示出来,当银行签定备用信用证协议担保客户向第三者借款时尤其明显,如果客户拖欠还贷,银行就得为代为偿还客户的借款;银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缺口必须用外部资金或变现资产来弥补,在出现大额损失的情况下,还需使用所有者权益来弥补,如果出现资本不足的情况,还需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方式筹集股本,银行的融资业务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等。
2.民营银行风险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 虽然业界很多人对成立民营银行尚有疑虑, 其发展中的一系列风险也客观存在, 但基于金融业不断开放的要求和民营银行在金融改革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禁止成立民营银行, 而且民间也不缺少资金和投资热情, 之所以监管机构和投资家们一直慎行, 主要是考虑发展中的风险问题。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 首先就要考虑如何构筑民营银行风险的防火墙, 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 概率, 维系民营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公信力,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同时要在准入法规、监管法规、破产法规等几个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一)构建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秩序与金融环境。
1.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构建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民营银行进行监管时应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监管过严。这会使民营银行在管理、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国有银行呈现高度“雷同”,使民营银行变成国有银行的”微型克隆”, 从而失去发展活力。二是监管过宽。这又会使监管当局放松对其管制, 出现冒险投机行为, 加大风险和波动。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市场化调节手段, 减少行政式干预, 切实提高民营银行的运行效率;又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框架, 实施审慎监管。
2.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严厉惩处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保障民营银行的合法权益。
3.消除不平等竞争, 给予民营银行平等的国民待遇。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 促进有序竞争, 为民营银行发展创造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步骤地取消对民营中小银行各种不平等的限制性政策法规, 做到无论规模大小, 无论所有制形式, 一视同仁,为民营中小银行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加强金融监管, 规范民营银行经营管理, 防止”鱼龙混杂”。我们的金融体系对民营资本开放, 不等于降低其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相反, 民营银行具有风险大、分布分散、可控性差的特点, 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 西方各国的大多数民营银行能够发展壮大, 其主要原因就是将其纳入严格的监管体系中。因此为确保我国民营银行稳健运
行, 监管当局必须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 建立规范的监管框架, 不断完善各项金融监管的指标, 充分利用各种监管手段, 把好健康发展的各个”关口”。
对我国民营银行监管要强调以下几点:
1.严把准入关, 为民营银行的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监管当局应当对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设置一些必要的限制, 如股东的基本条件、产权制度、资本金充足率、准备金额度、坏账比例等,特别是要严格规定股权结构, 限制大股东在资本金中所占的最高比例等, 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只有把好这个关口, 才能把个别不合格成员拒之门外, 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营银行的“先天不足”问题。
2.民营银行还必须建立规范的退出机制。如果民营银行经营状况不佳, 因资不抵债、股东放弃救助而破产倒闭时, 究竟由谁来负责执行破产清算, 在民营银行已经或者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时, 如何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这些都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对于那些必须倒闭的民营银行, 要有一套完整的破产清算程序, 以保证其顺利退出,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
3.防止关联企业贷款。要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比例、严格规定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 防止投资者违规占用贷款。在防止关联企业贷款问题上, 前不久成立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板。该银行是由浙江 13 家民营企业控股 85.71% , 据说是国内民营资本比例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因此被称为内地首家“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该银行对关联企业贷款问题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其《公司章程》规定, 单个股东在本行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其持有股份总额的 50% , 且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 8%;单个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客户在本行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本行资本净额的40%。而按现行监管政策, 以上三个比例分别是10%、15%、和 50%。章程还规定, 股东关联交易需通过由独立董事担任主任委员的关联交易控制委员审批, 重大关联交易, 即与某一关联方的单笔交易额占银行净资本1% 以上的, 需报董事会讨论批准。
4.加强对民营银行日常经营的审慎监管, 努力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银行应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的信息披露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 向社会和监管机构提供详细真实的资料, 从而保障储户、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权益, 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银行经营状况, 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民营银行通过强化自身监督和管理, 从而提高美誉度, 避免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首先, 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在设计股权结构时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避免股权过度分散, 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二是避免一股独大, 防止产生关联交易的道德风险。其次, 根据自身优势, 走专业化道路, 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形成拳头项目和品牌效应, 解决银行间业务雷同和狭小领域内无效竞争的问题。第三, 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 避免走国有商业银行人员臃肿、重复投资的老路。参照国际银行的通行做法, 聘用银行家和职业经理人, 对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改革。最后, 要加强内部审计, 建立健全严密的业务操作规则, 建立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机制。
(四)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民营银行可以先行一步。民营银行没有政府信用作后盾, 在信用竞争方面具有先天弱势, 因此必须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由于其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弱, 也需要有较高的收益水平与风险相匹配, 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实行利率市场化, 进行市场定价原则。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问题是使得金融机构在一定法规的指引下能够形成利率的竞争机制, 可以使民营银行对风险和收益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选择。民营银行可以用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资金, 拓宽客户范围, 同时可以对风险较高的贷款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 以此弥补贷款风险。因此可在民营银行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 允许其在央行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和存贷款规模, 确定不同的存贷款利率。
(五)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提高民营银行公信力。存款保险制度是为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依其存款规模到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以便一旦投保的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时, 由保险机构对投保的存款机构的客户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民营银行通常规模小、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一遇风吹草动, 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同时它的风险不可能像四大国有银行一样向政府转嫁, 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风险的“稳定器”, 也是其实行市场化“退出”的必要配套措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 增强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 提高民营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并有利于其业务的拓展。第二, 即使民营银行出现问题时, 也可以减少存款人发生大规模挤兑行为, 防止民营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 争取时间度过危机。第三, 在民营银行发生破产倒闭时,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和股东的利益, 为其市场化“退出”提供了保障。第四, 它可以在个别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时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置, 隔离破产事件, 防 止其“传染”到整个金融系统,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六)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快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 根据信息披露原则, 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信用历史有据可查, 从而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同时加快建立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增强民营银行的社会公信力, 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总之, 民营银行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产生和发展必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监管当局应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为其创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民营银行自身应在依法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活力。只有这样, 才会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 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 郑聿文.什么因素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 [ N].中国经济时报, 2002-09-25.[ 2] 王晋, 任吉武.发展民营银行的制度意义及其风险防范[ J].财经科学, 2003,(06).[ 3] 郑泽华.当前成立民营银行的优势及难点[ N].金融早报, 2002-09-27.[ 4] 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 J].金融研究, 2003,(12).[ 5] 马元月.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与金融监管 [ J].经济问题, 2004,(05).[ 6] 邱兆祥.关于民营银行问题的若干思考 [ N].金融时报, 2003-10-13.[ 7] 专访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 J].浙商, 2004,(09).[ 8] 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 问[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9] 张捷.浅析银行经营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 N].中国保险报, 2004-10-15.[10] 徐滇庆.民营银行与道德风险[N].国研网,2004.1.15.[1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J].金融研究,2003(12)
[12]李国峰,陆益美.略论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J].国有资产管理,2003.12.3
[13]刘爱军,邱 洪.关于我国当前民营银行发展路径的思考[N].武汉金融,2003(6)
第二篇:发展民营银行[范文模版]
摘 要: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共同面临的经营失败成本外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如何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等三个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包括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和公平与效率问题。
什么是民营银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如何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是近年来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不同的学者在有关民营银行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对这些分歧如果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看法,尤其是政策当局如果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的话,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为此,本文也想就民营银行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这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资产结构是相互作用、彼此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有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就有由此决定的资产结构。对民营银行我们不能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内在联系。我认为,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者构成的统一体。对这四者的任一偏离都将是不完善的。所谓民有,就是指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所谓民治,就是指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所谓民责,就是指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所谓民益,就是指导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因此,我认为所谓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所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1.民营银行是金融企业,而不是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公共性的企业。所谓高风险是因为它直接涉及金钱的借贷,而借贷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信用关系的中断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所谓公共性是指金融业的影响是外溢性的,会波及全社会。因此,对待金融企业要有特别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较之一般企业更严更苛刻。2.民营银行又是一般企业。把银行理解为特殊行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银行的企业属性。企业属性就是指从事银行业务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盈利,但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3.当今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有效处理好银行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的办法。在强调“特殊性”时,容易采取银行国有的办法;在强调一般性时,又对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造。有的国家虽然坚持银行私有化的道路,但采取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又无形中将私有银行的经营约束条件软化了,变成利益上、治理上、产权上是民有,但实质上的经营成本又透过政府救助而外化给了社会,致使银行体系始终逃脱不了“周期性失败”的困扰。如美国,每隔十来年时间就要来一次银行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一条国有化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民营化改造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冷静地回顾和反思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对策,真正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大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
二、中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考虑如何避免世界各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共同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共同的问题:
一是银行无论私有、公有,都存在一个经营失败成本外化,最终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的问题。
在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下,对经营失败的银行最直接简单的处置办法就是破产清算,由股东、存款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来承担破产的损失,无需动用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纳税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既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又可以促进监管的效率,防范因政府财政性救助而引起的道德风险。然而,实际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银行业所具有的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银行风险极易在行业之间相互传导,产生共振,银行的倒闭会引起社会公众信心危机,进而会冲击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多数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不会对银行倒闭坐视不管,都或明或暗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结果是银行经营失败的损失导致了政府的准财政赤字,而这些损失最终以高税率或增发货币形式落在全体纳税人的身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爆发的银行危机中,各国政府都无„例外地付出了昂贵的处置成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对部分国家银行危机的成本统计分析表明,银行危机爆发后重组银行的成本,包括直接由政府注入银行的资金、信贷、债券等财政成本和类似汇率补贴一类的准财政补贴,在有的国家金融危机的处置成本占到GDP的40%以上,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0%以上。如90年代初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期的匈牙利,政府推动对国有银行的集中整顿来解决银行业危机,在财政预算中为冲销银行不良贷款而单列了一块预算。据统计,1993,至1998年,匈牙利政府为重整企业和银行债务以及对银行注资,发行了3600亿福林(约合39亿美元)的20年期低息政府债券,约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仅此项产生的利息支出在1994年就占CDP的1.2%,占财政支出的3.5%。即使在以市场为基础、高度私有化的美国,银行系统几乎全属于私人所有,但大量的银行损失仍要靠预算拨款,或在财政担保下向保险基金借款来进行融资。在1981年到1991年间,美国有超过1400家储蓄机构和1300家银行破产倒闭。这次储蓄机构危机的成本在315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之间,重组信托公司(BTC)到1991年底为止收购了357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了其中的2280亿美元的资产,而美国政府为此支付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
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机制,对存款人的保护事实上超过任何发达国家。从90年代至今在对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中,无论采取行政关闭,还是业务托管、或是并购重组,破产金融机构的债务清偿都由国家一家承担,个人债务全额兑付,有些甚至单位债务也全额兑付,有的充其量停息延期兑付。据估算,我国为此而付出的处置成本也不少于千亿。
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一开始就要考虑如何防止其经营失败的成本外化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按权利义务对称的原则经营失败成本要由股东、债权人承担,不能转嫁给政府。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而民营银行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经营的风险性相对突出,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即使放手让这些新生金融力量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存在部分机构要失败的问题。特别是1998年“广信破产事件”和海南发展银行被行政关闭事件,以及1998—2000年间对各地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的清理与重组,打破了我国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这些事件令社会公众对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非国有银行的预期和信心发生动摇。相比之下,国有银行不仅获得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以补充自有资本金,以及国家财政直接核销巨额呆坏账准备金,而且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总额达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这使人们形成了国有银行“太大不宜倒”的固定预期,使全社会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有银行转移。统计数据表明,从 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相对于国家银行体系(包括四大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非国有银行在我国新增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不升反降,说明非国有银行部门的发展不是加快了,而是放慢了。而且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存款就会向大银行搬家,民营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对维系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不利。
因此,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科学构筑隔离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有效防止金融机构失败风险外化和扩大,降低全局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维系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和解决公众信心问题,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银行业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可能引起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用公有制解决了公平性问题,却无法获得满意的效率;用私有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可能由此引发垄断而影响公平。
为了避免国有银行的低效和风险,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对国有银行及其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私有化改造,放松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但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出现大量资金向少数几个金融集团集中的倾向,结果是银行业从国家垄断变为私人寡头的垄断。这种垄断破坏了在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大金融集团拥有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信心的能力,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处于高度的不对称状态。中小银行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无疑会处于劣势,金融市场失灵使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土耳其金融改革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由少数银行所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进入门坎的解除,若是新银行规模与数量不足以挑战既有银行的市场地位,则对整体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在金融改革之前,土耳其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在金融业的改革之后,银行业的集中度虽有所下降,但银行市场被改革前已有的主要银行,包括国有银行和少数具有垄断性市场势力的民营银行所垄断的格局事实上并未得到改变。国有银行,尽管经营和管理效率并不高,却仍然占居国内银行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甚至垄断性地位;那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私营银行,同样相当程度上以其同政府的特殊关系来确保其市场地位,结果整个土耳其的银行业呈现为非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对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外资或当地的新进入者进入土耳其银行业市场后,并未明显使当地的银行市场竞争加剧、效率提高,原因就在于当地的原有大银行规模巨大,某种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支持或至少没有来自于政府的有效抑制;同时,垄断者之间利用垄断地位互相协调市场价格却并未受到制裁,使主要银行获取了高额利润;新进入者的规模不足,导致新进入者难以与原有的银行进行有效的竞争。而土耳其中央银行对于问题银行,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私有银行,从来都只是采取政府资金支持而非清理整顿甚至让其倒闭退出的方法。正是由于土耳其银行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和不彻底的金融改革,使得九十年代末的最新„轮改革在仅仅推行了数年便遭受到银行危机的沉重打击。
伴随银行自由化、民营化而来的风险与激励扭曲问题,将使因提升竞争产生的整体效率变得不确定。由于国家管制放松,银行业进入壁垒的消除,导致银行特许价值(Fran· chise Value)下降,在不完备的监管框架和隐含或明确的担保制度下,银行民营化极易造成道德风险。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驱使银行经营者更倾向于短期的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而且银行受少数大企业集团的控制产生大量的关联贷款,风险高度集中。很多国家在银行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赋予银行自主权的同时却没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相反的激励,这一点成为金融自由化后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如20世纪70年代和肋年代初,以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为代表,几乎所有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因为“过度借贷综合症”陷人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研究显示,金融业的开放和解除管制是一个值得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任何开放在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都存在制造银行危机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开放进程上采取较佳的顺序和完善配套制度的安排,无疑是所有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必须严肃思考的课题。在我国要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要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完善市场结构,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垄断、促进有序竞争,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必须强调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强化市场纪律,建立银行民营化所必需的监管框架,有效控制其过度冒险行为,实施审慎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是银行业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的问题。
金融监管的第一目标是维护存款人利益,而危及存款人利益的唯一因素就是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控制住这些风险,金融监管的目标才能实现。金融风险发现得越早,处置得越及时,金融机构遭受的损失越少,风险处理成本越低。但银行风险的积累是由宏观微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风险识别的困难制约了监管者控制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能力。国际经验表明,金融监管者在控制状况已恶化的问题银行的风险方面很成功,但在处理表面上健康的银行方面,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当这些银行偿付能力充足,所从事的风险投资仍有利可图时,监管者对这些银行的风险行为很难控制。从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比例、创新和其它合适的行为中识别出风险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扩张,银行的风险往往被掩盖。在危机发生之前,银行中的问题往往不能充分显露出来,象资本金充足率、坏帐比例等重要指标,并不会在危机发生前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正常变动。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甚至衰退,银行中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及致倒闭并危害其他银行。特别是在经济出现泡沫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中的泡沫随之膨胀并在经济形势逆转时迅速破灭,其所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个别银行的倒闭,而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危机。
美国80年代早期曾因现场监管的削弱,对金融机构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发现了的,又因资金不足、措施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置,因而付出了失败机构增加,处置成本加大的代价。如在处置储贷机构危机时,美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允许大量实际已经破产的储贷机构长期维持经营,指望它们有机会降低风险、纠正不足,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使处置成本从1982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80年代末的3150亿美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提前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风险都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及时处置方面,很多时候受资金、政策及其它方面的制约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已相当严重的问题久拖难决。对此,极有必要完善风险处置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及时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否则,金融风险愈积愈大,处置成本会愈来愈高。
三、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银行热给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国虽未有明确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办金融,但事实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是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民间资本。因此,民间银行在我国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已经存在,如何让其健康发展、扩大功能作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曲折历程,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民营银行的发展道路。
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在全民办公司、层层办金融的热潮中,出现了大批的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和信托公司,如城市信用社鼎盛时期多达5000余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一大批基层金融机构多数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风险问题,甚至演变成支付危机,国家不得不下大力气进行治理整顿,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广东曾关闭了2000多家基层金融机构,政府被迫拿出380多亿元用以兑付信托公司和所属证券部、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遗留下的“窟窿”。
这些金融机构为什么失败呢?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没有对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把它看成是融资实体,没有将它看成是“自私的营利”主体。相当一批金融机构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变成了违规经营的载体。例如出资人与经营者没有分开,许多信用社变成家族式机构,把信用社当作圈钱的机构,高息揽存、违规拆借,大量的贷款变成呆账、坏账。以海南为例。从1988年至1997年,海南共有 34家城市信用社、近10家信托公司。这些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都是以支持建设海南特区为名建立起来的。由于批准时就是基于“多个机构多个融资渠道”的指导思想,而没有在监管上按照以风险为核心,将其视同求利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因此这些机构都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把大量贷款投入到自己的关联公司或股东企业,连本带利长期不还,而是反复借新还旧。资产质量差,债权债务关系混乱,是这些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1997年,由于海南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1997年5月受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携款潜逃案件的影响,该社储户产生恐慌心理而挤兑存款。继而琼山金海城市信用社由于股东大量贷款不还引起支付危机,随后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引发海南省城市信用社较大面积的支付危机,人民银行被迫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整顿中,由信托公司组建而成的海南发展银行,又由于组建不久陷入经营困难,人民银行即使提供了近四十亿元再贷款也不能维持其清偿支付能力,市民突击挤提储蓄的恐慌风潮日益扩大,最后甚至到了每个储户一天只能取到100元现钞的地步,最后在1998年6月海南发展银行也被迫关闭。海南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间资本介入银行,它就是为了赚钱。这个动机是我们立法的基础,更是我们监管的基础,切莫为了融资和效率的需要去鼓励民营银行。
二是既然民间资本办银行是为了盈利,就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明确产权、明确责任。而我们的金融机构都恰恰违背了这一条,导致大家都是银行的主人,却没有人对银行的失败承担责任。这中间涉及产权问题。而产权问题的核心本质是权、责、利的严格对称和内在
统一。中外金融机构之所以大面积经营失败,关键在于失败的成本可以外化给社会,金融机构相当于软预算约束,因此经营不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就成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向民间资本放开金融领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有关制度的配套性改革是必要的。
一是谨防政府过多的干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这是民间金融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必要条件,也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保证民营金融机构能顶住部分政府部门的强制干预,为它们创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是首要的难题。
二是要在完善法律基础上,按市场化原则,严格依法准人与退出。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会真正优胜劣汰,才能堵住其向社会转移失败风险的渠道,硬化预算约束,才能迫使民营银行选择高素质的经营者,并且努力审慎经营。同时可以改变央行监管的被动局面,降低监管成本与风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金融稳定机制,及时对出现严重问题、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同时要转变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从千方百计不惜成本防止金融机构破产转向允许破产,隔离破产事件,控制破产事件的影响扩大。即按市场原则处置金融风险,通过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和控制单个金融机构破产的外在影响来实现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尊重市场纪律的目的。
四、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问题。
我国银行体制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后,虽然形成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所掌握,按照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竞争力指标(IMD)来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仍然是所有产业部门中最低的部门之一。上述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引入体制外竞争,用外部压力推动国有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优化,遵循的是增量改革的思路。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模式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却无法担当金融改革的大任。国有银行垄断下的低效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系统内积聚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由于面临制度上的歧视和经营网点少的限制,民营银行在存款市场和结算市场上相对于国有银行的绝对垄断地位而言注定竞争力不足,会重复走上低效运作的老路。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除了要适当进行新建民营银行的增量改革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存量改革”上多下功夫,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彻底改造,推行银政分开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化改革。要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与民营资本的进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银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让民营资本在股份制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最终实现国有银行业的民营化。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的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有隐性和显性。无论哪种,都存在道德风险加剧、市场约束软化的问题。尤其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其弊端大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覆盖面广,不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大而不倒”享受政府对其存款的隐性担保,其他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人也无存款损失之虞。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一是在个别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返还存款准备金或者提供再贷款以增加银行额外的支付手段。这部分额外的货币投放事前并未打人货币投放计划之中,因而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积累,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二是随机性大。事先没有规则,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股东、债权人、债务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各自到底应履行何种职责、承担何种义务不明隙。问题出现后,到底如何解决取决于各方的博奕能力,因此时间长,结果难以预期。三是极易引发道德风险。银行往往会热衷于短期投机甚至恶意经营,造成资源的错配,最后将风险转嫁给政府了事。同时激励了存款人只关心利率高低,不问金融机构信誉好坏,听任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救助能力也有限度,不可能对所有危机银行都进行援助,是否援助取决于中央银行关于银行支付力的判断和稳定金融的考虑,通常会对陷入困境的大银行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救助,而中小银行受保护程度会降低,影响社会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
在民营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存款保险制度,使之在更规范、有效和及时地处置出现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更规范和公平地对存款人实施保护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强化市场规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行为约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要坚持这样几条原则:(1)要从隐性变为显性;(2)要按照商业化原则由各金融机构出资;(3)要实行限额保险;(4)对各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要在各受益金融机构之间分摊。
三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能解决了效率问题,而可能引发公平性问题。为防止此类问题产生,对民营银行的股东贷款、关联贷款要有严格限制。要制定有关公平信贷方面的法律,保障同等信贷权利的落实。
第三篇: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对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包括()。
A.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B.将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C.制定各币种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D.制订外汇融资能力受到损害时的流动性应急计划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2.()针对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和到期负债之间的差额,以判断商业银行
在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
A.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B.现金流分析法
C.缺口分析法
D.久期分析法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3.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A.75%,25%
B.75%,15%
C.50%,15%
D.50%,25%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4.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包括()。
A.公司治理结构
B.合规管理文化
C.信息系统建设
D.外部控制体系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5.操作风险中的人员因素不包括()。
A.内部欺诈
B.文件/合同缺陷
C.知识/技能匮乏
D.核心雇员流失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6.按照由表及里的原则,操作风险具体可划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和
()。
A.控制派生风险
B.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操作失误风险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7.商业银行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以致影响正常业务运行的风险,不可以通过()来进行操作风险缓释。
A.提高电子化水平以取代手工操作
B.制定连续营业方案
C.购买电子保险
D.IT系统灾难备援外包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8.()指标仅适合衡量大型的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A.现金头寸指标
B.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
C.大额负债依赖度
D.核心存款指标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9.1988年()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A.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
B.《巴塞尔资本协议》
C.华尔街第一次数学革命
D.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10.以下哪种不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的方法。()
A.基本指标法
B.高级计量法
C.标准法
D.产量法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声誉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A.声誉风险的识别
B.声誉风险的评估
C.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
D.声誉风险的修订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BC
2.良好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A.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B.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C.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D.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3.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控制手段的有()。
A.压力测试
B.交易限额管理
C.风险限额管理
D.止损限额管理
【您的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CD
4.下列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C.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D.交易标识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5.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C.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D.明显不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战略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整合内部营运流程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协调经营目标、长期战略以及可利用资源。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2.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是指: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和经营环境。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3.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核心存款的80%投入流动资产。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4.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5.通常活跃在货币市场的商业银行需要采用较长的流动性缺口分析时间序列。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6.商业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须全部由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担任。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7.吸收损失的缓冲器和最终来源是资本金。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8.市场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9.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上而下、从已知到未知。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10.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执行。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第四篇:银行风险管理
随着步入信息化时代,商业银行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信息技术日益提升,使商业银行能够成为包含经营、管理和创新的基础设施平台。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依赖,使得金融业务都与信息科技密不可分,在增加业务效率和收益的同时,潜伏期中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并且呈上升趋势。尤其在这几年,出现了很多金融风险事件,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给银行的发展带了是十分巨大的危害,管理难度也逐渐提升,从而导致目前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形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此可见,对于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已经十分迫切。因此,为了能够更打造安全性能更高的金融平台,首先需要提供业务的创新水平;其次,加强研究信息化风险管理,从而使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平稳提升;最后,落实风险管控,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安全性,使银行业务朝着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本文开篇主要从当前现状出发,阐述了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比较国内外的发展方向和现状,以江西GS银行为例,描述了GS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的基本理论、特点和策略等。然后主要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信息科技生产运行风险、安全综合风险和研究测试风险三个角度,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描述。
通过对江西GS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实例进行分析观察,根据当前该所具备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风险,逐步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四个风险管理策略:识别评估策略、应对控制、计量评价策略和监测监控策略。通过这四个策略,降低江西GS银行所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为银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接着建立了江西GS银行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运用,进行了对于银行业务风险的全程管控。在管控的过程中,在风险未出现之前进行预警控制,当风险发生时银行能够进行应急处理,事后能够选择最优的方案去调整银行业务。提高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能力。
在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With getting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the commercial banks dependen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and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mproving, so that commercial banks can become the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includ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However, due to the depend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i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inseparable, increase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while also increasing the risk of latent period,and the latent period is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these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financial risk events, the loss of these ris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with a very great harm, the difficulty of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leading to the current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facing a severe test.Thu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it has been very urgent.Therefor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uild a more secure financial platform, the first need to provide business innovation level;secondly,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 that the level of risk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 steadily;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commercial banks, so that the banking business toward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This paper begins with major departure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quo,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compare th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Jiangxi GS Bank as an example,to describe the basic theory of GS Ban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operation risk, safety comprehensive risk and risk management, and describes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Through analyzing and observing the examples of Jiangxi GS commercial ba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currently facing, gradually delve into proposed four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identifying assessment strategies, dealing with control, metering evaluation of policies 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Through these four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angxi GS banks are facing, bringing more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bank.Follow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isk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Jiangxi GS Bank, the use by the method of risk assessment, carried out for the whole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risk does not appear before the early warning control, when the risk of banks to carry out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afterwards be able to choose the best solution to adjust banking.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bank risk management.In this last,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第五篇:民营医院发展管理
民营医院发展管理的工作总结
一、民营医院该怎样去发展:
目前,大部份的人,特别是做市场营销及做企业策划的人,他们都认为,医院要想长久发展,应该走品牌的道路,开展市场营销。例如一对一营销、数据库营销、有形化营销、集团营销、利基营销、连锁营销等等。第二步还应该成立客服中心、突出差异化竞争,多做一些公益性活动,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改变人民群众对医院的看法。比如捐款捐物、慰问老年人、灾区同胞等等。有这样的思想高度是不错,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认为,这些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是导致他们永远无法跟企业保持同步发展的一个致命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想问题、做事情。
比方说:有一个医院现在处于社会口碑差、业务一直下滑的现状,这家医院还应不应该选择多做公益性活动的方式来改变人民群众对医院的看法?我认为合适决对不可以的。因为,医院现在连“揭开锅”都成问题,还拿什么去做那么多的公益性活动、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干嘛?从本质上说,投资医院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收,为了赢利。如果经营医院的成本都拿不回来,那应该要拿什么去做公益活动?再说,按目前医疗市场的需求,个人认为还没必要开展营销。营销是什么?营销是刺激需求、满足需求。而目前医疗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就是病人到医院看病,医院能切实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这就是最实际的需求。国人目前还没有达到那种把看病当成“休闲娱乐”的境界。
二、我们应该怎样去经营好医院:
我曾经也看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策划、以及营销,包括自己的实践经验。虽然涉身医疗行业时间不长,但对关于怎样经营、管理好医院,我大致总结后认为应做到这几点:
1、从广告营销战略上来说很实际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跟别人比。千万不要以为别的医院炒的是红红火火,做的是如日冲天、病人多的不得了。实际上,那些炒作是在提前透支医院的生命,时间会证明他们以后会很痛苦,因为他们走的正是短、频、快的路子,医院成立时间短、活动却频繁、解决病人又快,走这条路子的,医院的“利益来的快,死的也快”。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市场需求也有新鲜期,如果你过份、泛滥的去炒作,市场也会疲惫。所以我认为我们真要炒作,也只能是根据市场面的实际需求情况及自身医院发展的具体情况(比如内部消化能力,技术含量等),再结合别人的一些创意,最后从中整合出一套比较适合自己医院发展的广告营销战略。
2、从一线管理上面我认为:强调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就所谓的全员营销)。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加强对一线医疗质量、服务规范的监督,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减少一切会对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块管理控制的好,医院的生命至少会延长5年以上。
3、从经营方向上面我认为:应该在适当的时机里推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切实能为患者解决病痛、能尽到医院对社会责任的科室,比如:肛肠科、大普内、大普外等科室,这不仅可以起到缓解市场对医院的品牌“定位”,还能多为医院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4、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上面我认为:同行没有的,我们要有,同行有的我们要精、同行精的我们要细。比如:同样的医德比医风、同样的技术比效率、同样的质量比信誉、同样的效果比费用、同样的条件比便捷、同样的优质比满意等。核心竞争力有这几个特点:“偷不去”(指别人模仿你很困难)、“买不来”(指不能从市场上获得)、“拆不开”(指资源与能力具有互补性)、“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化)、“溜不掉”(指提高组织的持久竞争的能力)。
5、从行政管理上面我认为:尽早脱离家族式管理,但是这一点不可免强,只能顺其自然,我感觉现在大部份老板们身边缺少就是一种能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才,缺少一种比较实干型的人才,缺少一个能客观的为医院着想的人才,缺少一个能给为医院经营提供新思路的人才。有时候如果身边有这些人才,我们的胆量、发展的方向会有明显的提高以及明确。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认为老板们现在应该多培养、多发现具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专业技术的人才,尤其是现有身边的这些“皇亲国戚”,要觉得可以,赶紧用起来,培训起来,不行的人趁早给他定个位置,搞后勤、管药品、做财务都可以,千万不能让那些不行人“参政议政”,叫他去做又做不成,别人要做,又在后面拖后腿,说三道四的。
6、从市场业务上面我认为:多想一些能为医院带来病人的渠道就行了,比如转诊(双向转诊、发工资式的转诊)、高校讲座、各单位、工厂开发免费体检业务等,不必要搞什么乱七八糟的营销。因为目前咱们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还没能达到那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