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民政系统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

时间:2019-05-13 20: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济南民政系统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济南民政系统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

第一篇:山东济南民政系统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

山东济南民政系统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

http:// 2009-05-19 10:24:34 新华网山东频道 [大 中 小]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9日电(林博斌)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民政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标准、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民政工作的新路子,着力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得到基层群众广泛赞誉,国家民政部给予了充分肯定。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拓展民政工作新思路,是济南民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民政部门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济南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和双拥共建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政务公开、为民解难”、“满意在民政”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上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对民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市民政局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和“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组织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三问”系列活动,深入了解基层民政工作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所思所需。同时,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研究探索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对策措施。通过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民政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面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对于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推动民政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持续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做到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困,当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即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加快实现工作理念由传统思维向现代民政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职能由侧重具体社会事务性工作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工作方式由传统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制化规范化为主转变。着眼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双拥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五大体系”,形成科学管理、文明服务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和社会满意程度,培育和发展“贴心民政”服务品牌,为促进省会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把为国分忧为民解困落实到民政工作各方面,是济南民政创造的又一经验。

面对形势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济南市各级民政部门进一步推动管理服务创

新,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载体,增强综合服务优势,展现民政特色服务,努力把服务大局服务民生落到实处。

大力实施“七大民心工程”。结合民政管理服务具体工作,积极推进“七大民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暖心工程”,贴心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服务,让服务对象“暖心”;实施“放心工程”,贴心为优抚安置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放心”;实施“舒心工程”,贴心为老年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让服务对象“舒心”;实施“称心工程”,贴心为社区居民服务,让服务对象“称心”;实施“遂心工程”,贴心为婚姻、殡葬等服务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遂心”;实施“省心工程”,贴心为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服务,让服务对象“省心”;实施“安心工程”,贴心为部队官兵服务,让服务对象“安心”。济南市民政局还公开承诺,今年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倾心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目前,十项实事办理工作进展顺利,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积极开展以事前主动服务、事中温馨服务、事后追踪服务为主要特色的“三服务”活动。一方面,围绕强化服务功能,确保服务质量稳定性,他们进一步规范“调查研究月”、“政务公开月”活动,明确规定各项政策措施出台前必须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按照民政服务标准要求,合理设置服务流程,严格各项业务规范,并努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前置条件,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在加强硬件建设同时,着力优化服务软环境,坚持首问负责制,实行即时办理和限时办理,推行“五个一”服务法,即接待办事群众时,主动一个起立;送上一张笑脸,亲切问候一声;需要长时间办理的业务,送上一杯热水;群众办完事情,起身送别,道一声“再见”,进一步营造贴心温馨的服务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档案,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服务对象宣传民政政策,积极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反馈业务办理结果。坚持实施标准化服务,探索实施个性化服务,依托社工人才队伍,通过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受到广大群众普遍好评。

另外,济南民政还实施“阳光操作”,透明运行,依靠群众参与社会监督提高民政工作水平。

围绕打造“阳光民政”,济南市民政系统切实推进民政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推动政务公开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过程公开延伸,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民政工作健康发展。

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努力做到凡是民政部门负责的审核、审批和服务事项完全公开,凡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事项完全公开,凡是政策法规允许的事项完全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社会关注的岗位和环节,依法公开工作依据、工作标准、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结合加强和改进流程管理,编制济南“贴心民政”服务手册,向市民群众广泛发放,进一步公开服务流程。积极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点题公开、新闻发布等公开形式,不断提高社会参与度。去年,市民政局在退役士兵安置中,采取统一考试、公开竞争,公开考试成绩、公开选择岗位,受到广大退役士兵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现在,全市民政系统政务公开已经基本覆盖整个民政业务,民政工作社会透明度明显增强。

落实监督制约措施。制定民政系统政务公开规定,严格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保障等。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民政系统政务公开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健全完善对群众诉求的受理、办结、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民政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在民政管理服务过程中,增设群众满意度测评项目。通过组织开展“走进民政看民生”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监督员、新闻工作者和民政服务对象等,对民政管理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将民政部门置于社会和群众广泛监督中,进一步推进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去年,市民政局承办的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23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

推进信息化应用。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应用民政工作,提高民政管理服务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民政网站政务公开平台作用,通过开发建立“民政局长在线”、开通“民政一键通”服务系统等,加强信息交流,改进服务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对所有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和其他办事项目进行梳理,将适宜网上办理的项目全部上网,并要求所有上网项目都要建立“在线受理、状态查询、结果反馈”等流程,以方便群众网上办事,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今年,他们还将围绕打造“数字民政”和“便民工程”,开发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等项目,通过“济南民政”网站这一平台,将救灾慈善捐助使用、退役士兵安置、低保发放等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对“网上民政”全面升级,建立健全便民实用、高效快捷、上下互动、公开透明的民政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多种服务模式,力争使行政审批事项项目上网率达到100%。

济南民政还强化管理,完善机制,通过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增强民政工作活力。

着眼构建民政管理服务保障体系,济南市民政系统坚持从基础抓起,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增强民政工作生机和活力,为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打造“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创造良好条件。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推进民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塑造良好形象,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切实增强宗旨观念和创一流意识,努力做到用心察民情、耐心释民惑、热心解民忧、全心为民生,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去年以来,结合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社工人才管理机制和教育培训基地,培训社会工作者500余人次。在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全市民政系统有330多人通过了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市民政局还通过民主推荐和公开竞争,选拔调整局属县处级领导干部44人,有效地激发了民政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规范管理服务行为。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逐步健全民政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为了有效提升民政管理服务水平,市民政局在所有岗位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挂牌上岗制和全天考勤制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评议、考核等管理制度,在局属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定期考核等,使目标明确、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监督有力、考核严格、奖惩分明,进一步形成适应民政工作发展需求、覆盖各个环节的管理服务体系。去年以来,他们以

婚姻登记处、救助管理站以及殡葬服务机构、乡镇民政部门等为重点,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窗口单位建设,通过开展“贴心民政”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服务行为规范,细化量化服务内容,探索实施优质特色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整体效能。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随时进行跟踪调查,认真了解群众需求,对群众期望的事项及时进行登记备案,积极实施跟踪贴近服务。依托“济南民政”网站定期公布服务窗口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同时根据测评结果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和人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并限期进行整改,及时反馈信息。今年,他们还进一步健全完善考评体系,研究制定对县(市)区民政工作的考评指标,推动“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建设向乡村、社区等基层延伸,加快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民政服务网络体系,平阴县“优抚医疗一站式服务”、历下区“邻里节”、槐荫区“平安社区”、天桥区“军官警官鹊桥热线”、历城区“阳光救助热线”等基层民政服务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全市民政服务品牌化、服务品牌系列化效应初步显现。(

第二篇:民政系统养老服务学习材料

民政系统养老服务学习材料

近年来,我们在养老福利机构建设管理中,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的要求,不断提升办院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收、代养老人创造了颐养天年的良好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城乡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下面,我将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养老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抓住机遇,提升养老福利机构硬件水平

2006年以来,为改变我城乡养老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服务水平落后的状况,我们以实施“幸福家园”工程和“5.12”灾后重建等为契机,加大了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推进力度,全养老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政府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养老福利机构建设指导思想。在建设设计上,力求达到省一级敬老院和城福利机构的标准;在建设规模上,力求达到满足本地农村五保对象和城“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70%以上的需要;在基础硬件上,力求达到有标准化卧室、健身娱乐室、医疗卫生室、休闲庭院等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将养老福利机构建成集生活、娱乐、休闲、康复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福利设施。先后筹措投入资金4.2亿多元,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26所,城国办福利机构13所,床位数由2007年的由3560张增加到目前的14120张,实现了县县有国办城福利机构的历史性突破。城乡养老福利机构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三无”人员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提升素质技能,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将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入养老福利机构领导班子,并按照工作人员与供养对象1:10的标准配备了工作人员,将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积极组织养老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鼓励到省内外养老机构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服务经验。2010年5月,全集中举办两期福利机构院长培训班,对全136名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面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三)发展院办经济,加强造血功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既是改善供养对象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补充,也是丰富院内生活内容的重要内容。耕地问题是养老福利机构发展院办经济的重要基础,我们在规划新建养老福利机构时,要求各地为其调剂提供发展院办经济所必需的土地。目前,全城乡养老福利机构共有耕地面积达628亩。养老福利机构组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供养人员利用耕地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在院前院后荒山荒坡上种植瓜果,在院内发展养殖业。目前,近40所养老福利机构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蔬菜、水果、肉类等自给率达60%以上。院办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养老福利机构的资本积累,为促进养老福利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管理,提升养老福利机构管理水平

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是推进养老福利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以社会福利院为示范,切实加强养老福利机构管理,着力提升养老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

(一)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2009年,民政局制定了《城乡养老福利机构管理细则》,完善了院务公开、请假探亲、财务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16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从业人员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质量管理考核、老人评议服务质量等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实行按照生活类、保洁类和医护类分类管理的模式,三类从业人员各司其职,促进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细致到位,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实行院民自治,创新管理方式 供养老人是养老福利机构的主体,要提高养老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供养老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养老福利机构中普遍建立了“一委三组”自治组织,即建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后勤服务组、生产组、卫生组。院务会主任和各组成员由院民大会选举产生。院委会负责组织院民大会,决定院内重大事项;后勤服务组负责伙食管理、安全保卫、资金监督;生产组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参加生产劳动;卫生组负责环境卫生、组织检查。通过建立院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使在院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

(三)推进科学管理,促进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工作直接体现养老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我们在加强养老福利机构管理中,积极推进养老福利机构后勤管理科学化、社会化。社会福利院将食堂、保洁、保卫、绿化等后勤保障工作通过政府采购,统一交由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提供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接受物业公司和院方的双重管理,避免了现有国办福利机构普遍存在的聘用临工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用工风险,解决了福利机构院门由临聘人员值守、环境卫生无专业保洁人员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经验将在全养老福利机构中推广。

三、创新理念,提升养老福利机构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水平是养老福利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要求养老福利机构以“为民解困,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开展亲情服务,营造和谐氛围

针对养老福利机构中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缺失精神慰藉的情况,我们在全养老福利机构中开展了亲情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做到熟悉服务对象的出生年月、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用孝心和爱心全方位地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健、学习娱乐、自我价值实现等多样化的亲情服务,共同创造美好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创新文娱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是陶冶老年人情操,增强老年人对养老福利机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形式。我们在养老福利机构中组建了“歌唱小组”、“时事小组”、“太极小组”、“书画小组”、“诗歌小组”、“种植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了在院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老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使老年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

(三)整合医疗资源,保障康复需求

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我们积极推行在国办养老福利机构中为收代养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对城乡养老福利机构中收养的城“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的门诊、住院治疗费用全额纳入政府保障范围。定期组织专家到养老福利机构进行老年养生保健、常见老年病防治等健康讲座,组织医护人员到院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康复理疗,保障了入住老人“老有所医”。

(四)引入社工机制,促进良性运行

2009年,我们率先在社会福利院中引入了社工工作的试点,建立了以社工为主导的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完善了入住资格、适应能力、协议合同、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等五个评估环节,将社工工作贯穿于整个养老服务的全过程。为150多名在院老人建立了社工服务档案数据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邀请老人参与各种小组活动,帮助老人消除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融洽了老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养老福利机构的良性运行。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虽然在加强养老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高位求进,开拓创新,为推动社会养老福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民政系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