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猎犬》观后感
看了《猎犬》这部电影,感触良多。
以前对于“民族”这个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民族语言”上,也了解各民族之间是有很多差异的,但却并没有考虑过“民族”间由于“差异”而引发的激烈冲突会有多么严重。看了《猎犬》,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在外表上很难分辨清楚的民族,共同生活中卢旺达。仅仅只有两个民族的卢旺达却没能处理好它的民族问题。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的代表上台执政,总是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两个民族。总喜欢偏袒自己的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就在这种氛围下慢慢的激化,激化。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或者危机积蓄的久了总会有爆发的那一刻,而卢旺达的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才不断集聚的同时正在寻找着那个临界点,那个爆发的导火线。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终于,身为胡图族的卢旺达总统的班机失事让两个民族间积蓄已久的矛盾全面的爆发开来,一场腥风血雨降在卢旺达展开。
身为汉族的自己对于民族从属的概念不是很强,我很难理解那种为了本民族而仇视甚至残害另一个民族的行为。你我同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我同是人,为何要彼此相互迫害呢?我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如果都这样想,那这世界就真是和谐了,哪里还会有战争?
但现实并非如此。人都有自私心,做什么事一般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放到民族间,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本民族的利益,这样就有了偏向本民族而敌对其他民族的基础,如不加以控制,那民族间的矛盾只能越来越激化,等到将来激化到一定程度爆发时,每一方都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样分析看来,我们就不得不为我们国家各民族相处情况而感到自豪了。我们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中国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56个民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们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这些都归功于什么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先进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制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虽然不排除各民族之间还有矛盾、冲突发生,但却在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内。相信在我们党的指引和带领下,我们会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完善民族政策,将民族问题处理好,让人民满意。
第二篇:《猎犬》观后感
《猎犬》观后感
10工商管理 1047079 洁琳
这是我看过第三部描写卢旺达种族清洗的电影,也是最好的一部与民族冲突有关的电影。05年3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了全球首映。随后在6月的第九届上海电影节上,这部描写屠杀和信仰的电影,没有被任何一家中文媒体和娱记们提及。就像18年前那个春天,全世界把卢旺达忘得干干净净,舍不得一个完整的版面。或者是我们离卢旺达太远了,或者是离苦难太近。
当代的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基本上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这里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这就是霸权主义和 反霸权主义的矛盾,这个矛盾由来已久,今后还会长期存在,解决的办法是强势民族转变霸 主意识,加强平等观念,后起民族增强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对话;一种是地区性的民 族矛盾和冲突,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波黑地区的穆、克、塞各族之间的冲突,伊拉 克 和伊朗、科威特的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独联体中亚美尼亚与阿 塞 拜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其特点是土地相邻、利益相左、宿怨积累、互相排斥,解决的 办法只能是摈弃斗争哲学,实行民族和解,学会和平共处,做到利益共享;一种是某些国家 内部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矛盾,如美国白人与黑人的矛盾,欧美白人与国内其他有色人种 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消除种族歧视,不仅从法律上而且从事实上做到民族与种族一律平等,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很多人知道一年前的那部《卢旺达饭店》,因为有奥斯卡的标签。一个叫保罗的黑人饭店经理,关起门来保护了1268名图西族难民。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一部非洲版的《辛德勒名单》。两本电影的历史背景都是在1994年,非洲的小国卢旺达发生了大规模的胡图族对图西族的种族仇杀与清洗。短短的一百天内,有记录记载超过八十万人被屠杀,而实际的数目肯定超过了一百万。当屠杀开始时,联合国和大国纷纷撤走了当地的工作人员和维和士兵,并对随后发生的屠杀熟视无睹。十多年来,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使得在现代社会却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而无法避免的原因和深层次思考。
电影的名字取得很巧妙,《猎犬》shooting dogs。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记得有一段是UN军队射狗的情节,因为狗吃了腐烂的尸体,这个情节确实也真实存在,不过,更符合电影的影射含义。对于美国来说,联合国是狗。对于联合国来说,维和部队是狗。对于英国来说,BBC是狗。对于政府来说,记者是狗。对于卢旺达来说,胡图和图西是狗。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对全世界所有的政客无可奈何,人民在政治的阴影下苟且存活,在政客无尽的谎言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所以在电影中,偶尔客串一下的卢旺达某政客,其实是很有反讽意味的。
电影中那位年轻的牧师助理,和冒着生命危险来报道的BBC女记者,都足以被称为英雄。但他们对内心罪性的坦然承认,使这部电影超越了人道主义的滥觞。女记者说,去年她在前南斯拉夫采访,看见一个塞尔维亚女人的死,内心恐惧达到颠峰。但现在却很平静。牧师助理问,是不是因为麻木?女记者看着他,平静的说,因为在塞尔维亚,我知道我也可能像她一样被杀。但在这里,我看着妇女们的尸体,我知道她们只不过是非洲人。
这又代表什么,为什么美国到现在仍有种族歧视现象存在?种族问题不仅仅是卢旺达一个地区的问题。种族主义的阴魂和民族主义一样总是散之不去。西方的漠视不作为直接反应了他们对有色人种一向持歧视的态度。记得法国军队来解救人时,可以上车的只是那些白种人,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眼里和心里只有白种人才有生存的权利,他们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本来平等的生命在一辆通向生存的卡车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猎犬》描写的这个世界,带着一种指望,服在虚空之下。苦难如此彻底,使人不敢对妄想人的自我拯救。但彻底的苦难却孕育出一种真正的指望。和救了1268人的保罗相比,克里斯托牧师是一位失败的拯救者吗?我们追不上公义,公义能不能追上我们?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民族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民族概念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
古希腊的学者曾使用“民族”一词,并开始记述了民族特征。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涵义。一些学者提出了民族概念界说。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与民族有关的新名词(如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运动)大量出现,也开始出现专门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有关的文章、书籍。“民族”一词的普遍使用,与当时使用中国政治、社会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国际的影响分不开。第二国际后期,奥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提出了唯心主义的民族定义,把民族看成是由公民登记的办法组成的“相对的性格共同体”,是“与土地无关的文化共同体”。他们把民族看成是一个抽象的、由人们主观认定的东西,成了人的观念意识和性格的产物。他们的民族理论与以此民族理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对当时第二国际各国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思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对民族特征、特性问题有过许多论述,如提出语言、地域、共同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共同感情、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等。
所以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处理的很好,影片中有个小细节,就是擅长奔跑的玛丽正在系鞋带的时候,在学校外的胡图族小孩不停的向她扔石头,并说她是“蟑螂”。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种族主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在他们内心深处就扎根了,是政府的说教,父母的说教,是受环境影响的,耳濡目染的,小孩被带入了种族主义的沼泽。而我们国家大不相同,我们从小,电视里,书本里都写着“各名族是一家”,我们从小就会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种族主义在我们的脑海里几乎没有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注入的过程,再说,种族主义本身就是极端的!说明卢旺达政府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待提高,对人民的洗脑工程完全不够重视。
另外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是多层面的,其中不可缺 少的一个层面便是思想信仰,它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能够安顿心灵的地方。所 以对于多数民族来说,宗教信仰是神圣、崇高、不可亵渎的,必要时可以拿生命来保卫它。
第三篇:卢旺达观后感专题
0943028 09制药工程
龙君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这是一次惨不忍睹的屠杀,发生在两个不同种族之间。没有政府的力量,也没有联合国的援救,任其民兵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地屠杀······ 《卢旺达饭店》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94年,发生在非洲卢旺达的一场残酷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屠杀。影片里面刻画了两个不同的种族,图西人和胡图人。他们多年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一起建造卢旺达——这个沙漠里的绿洲,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生活稳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然而,胡图人心中永远都记忆着那段“历史”,对图西人的恨一直铭记在心。在胡图人看来,当年的图西人是比利时殖民者的走狗,他们掠夺胡图人的土地,还鞭打他们,称图西人为“蟑螂”、“杀人犯”。卢旺达是胡图人的土地,现在大批的图西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胡图人因此而感到极为不满,于是,策划赶走图西人,决定“消灭害虫”。就这样,在胡图力量电台的大力宣传下,一场恶性屠杀开始了。
在“把高的树砍到!”这一信号发出之后,卢旺达民兵,一支国家政府从未出手干涉的部队,拿起手中的砍刀,杀人,放火,捣毁房屋······,只要能把图西人赶尽杀绝,他们什么都干,就连孤儿院里的孤儿也不放过。大街上横尸百万,一座美丽的城市,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废墟。卢旺达一直以来都处于国家**中,必然引起联合国的关注,于是长期派遣部队进行调停,以维持和平。然而,当屠杀开始后,驻扎在卢旺达的外国军队被撤退了,图西人的唯一希望就此破灭了,凭借主人公保罗的力量,对英特哈瓦军官多次行贿,一托再托,最终卢旺达饭店里德几百余人被送往安全地带,因此抱住了性命。最终屠杀被制止了,图西人得到了解救,一切反动活动停止了下来,和平取代了一切。
这是一场民族之间的战争。由于一直以来国家没有处理好两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实施合理的民族政策,以及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备的国家军队体质,而发生的一起没有任何人干预的屠杀。在我看来,胡图人和图西人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既没有文化上的区别,也没有生活习俗上的不同,这又何以区分谁是哪个民族。事发之前,胡图人和图西人是邻居,是同事,是朋友,是爱人。没有种族的歧视,更没有种族之间交往的约束。然而,在那段胡图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的驱使下,他们失去了人性,抛弃了友情、爱情、亲情,没有理智地进行屠杀。
胡图人一直视图西人为入侵者,以其人多占优势,而图西人就成了少数民族。一个国家范围内,必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正如社会上生活着不同的人一样。这样的国家才是完整的国家,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下,文化得以融合,国家才能源远流长。而胡图人为了除去当年痛恨,将图西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战争只会给人们带去痛苦,和平最终会取胜战争。胡图人应该记住历史,但并不是将历史倒写,而应争取和平。就此次屠杀,国家政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在部队的管理上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制度。国家政府可以就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人,统筹各民族事物,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民族政策,在得到各民族统一达成意见后,颁布并严格实施。然而,要从根本上唤醒人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和平意识,加强国家爱国教育,加深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和平共处。同时还要加强国防,加大军队管理,以致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解国内外矛盾。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想起解放前的中国,和卢旺达一样,身处本国人民的战争中,以致国家长期动荡不安,人民没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拥有的只是痛苦。着眼现在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人们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不断完善,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正是人们一直最求的,只有和平才能拥有的。
第四篇:《猎犬》观后感
电影《猎犬》观后感
电影《猎犬》是一部以卢旺达大屠杀为历史背景,描述了两个民族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矛盾、冲突的电影。看完该部电影,我的感触很多,尤其是对民族一词的理解。
小的时候,我总会听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那时的我完全没有对民族的概念。即便是现在,我想要不是我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可能我对民族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更不用说那些不在民族类院校读书的学生了,他们对民族的理解可能更是浅之又浅。从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来看,要满足六大特征才能算是同一个民族。它们分别是: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生产方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心理认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共同的心理认同。对于胡图族和图西族,他们的其他五个共同特征我想应该都满足,但他们没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所以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民族。
对于他们之间的种族矛盾为什么会这么的激烈,我查了下历史,原来这一切都是由西方人一手人为制造的。早在欧洲人开始大航海后不久,16世纪的时候,卢旺达就有了自己的国家。那时候,虽然也有图西人、胡图人的称呼,但是,两者并不是不同的民族,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具有共同的信仰。差别在于胡图人以种地为生,图西人以放牧为生。事实上,胡图人、图西人的称呼当时类似于“农民”和“牧民”称呼的差别,放牧的图西人如果改为种地了,就被称为胡图人,反之也一样。两者之间长期互相通婚,并没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将胡图人、图西人严格地区分开,甚至订出高下等级的,正是后来进入的西方文明。1890年,卢旺达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首先将图西人和胡图人明显区分开。德国殖民者将欧洲的种族主义理论引入卢旺达,生硬地解释卢旺达原先“农民”、“牧民”的差别。德国人说,作为农民的胡图人是从南边移民过来的,皮肤更黑、身材较矮等;作为牧民的图西族是从北边移民过来的,皮肤较白,身材较高等。而且,由于北边靠近尼罗河,文明程度更高,因此,图西人在人种等级上,与欧洲人更接近,属于等级较高的人种。从此,便分成了两个民族,而且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卢旺达大屠杀。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来看,这两个民族属于“同源异流”的形成形式,但更多的还是西方列强人为造成的的结果。
影片中,年轻的玛丽是图西族人,当她被胡图族人扔石头后,她对年轻的神父助理说,图西族人被称为蟑螂。这可能只是影片中的一个小的描写,但可以看出,不谙世事的小孩,或许从胎教时期开始就已经被灌输,自己和其他种族不一样的思想,以致成长过程中,去做出一些自认为维护自我,抵抗他族的举动。这是历史造成的,早在他们的父辈祖辈就被灌输这种思想了。此外,影片中宗教的色彩浓重,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从一开始大屠杀发生之前的祷告到最后联合国维和部队要离开时神父带领图西族人做祷告,其中神父对玛丽说的一句话“上帝爱每个人民,但并不是欣赏每个人的做法”,就是针对这一屠杀行动的最无声的不满和反抗!
电影中年轻的神父助理,和冒着生命危险来报道的BBC女记者,都足以为称为英雄。但他们对内心罪性的坦然承认,使这部电影超越了人道主义的滥觞。女记者说,去年她在前南斯拉夫采访,看见一个塞尔维亚女人的死,内心恐惧达到巅峰。但现在却很平静。神父助理问,是不是因为麻木?女记者看着他,平静的说,因为在塞尔维亚,我知道我也可能像她一样被杀。但在这里,我看着妇女们的尸体,我知道她们只不过是非洲人。
这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美国到现在都有种族歧视的现象存在?种族问题不仅仅是卢旺达一个地方的问题。种族主义的阴魂和民族主义一样总是散之不去。民族融合,真的是在永远永远的将来!
我们国家在民族团结方面做的真的很好,正如文章开头说的,在我们小的时候就被灌输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而伟大的祖国也是真正这么做的,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尽管一些不法分子在搞民族独立,但我们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永远是一个大家庭,会永远和睦相处下去!
第五篇: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卢旺达饭店》是根据1994年4月6日到6月中旬所发生的血腥种族屠杀事件而拍摄的电影,影片集中反映了因民族矛盾激化、其他国家怂恿和放纵而发生20世纪非常令人痛心的种族屠杀的事实。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又称卢旺达内战,是发生在卢旺达于1994年4月6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大屠杀共造成80万至100万人死亡。占当时全国总人口2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到了大屠杀中来。联合国被迫说服其他国家伸援,法国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战医院,尝试收容难民,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和爱尔兰也陆续提供援助。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救援组织亦无惧炮火,到达当地拯救平民百姓。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民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9%,其中胡图族人口占85%,图西族人口占14%。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握政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1962年,卢旺达宣卢旺达内战交期间,非洲法语国家和法国支持胡图族,乌干达支持图西族。这加剧了卢旺达国内种族之间的紧张气氛。在卢旺达政府控制的媒体鼓吹下,许多胡图族人开始着迷于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
胡图族权利意识形态中宣称图西族应当被奴役,胡图族人应当不惜任何代价来平定图西族的骚乱。持续的种族冲突导致反对派占领了北方,从而取代了北方的大量胡图族人,而在南方,胡图族则定期屠杀图西族人。由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领导的卢旺达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在1993年签订了停火协议,这个协议也叫作阿鲁沙协议(Arusha Accords)。
在1994年4月份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被暗杀,这在卢旺达国内掀起了激烈的暴力反应。胡图族人开始大规模屠杀图西族人(其中也包括那些帮助和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这次种族大屠杀由胡图族组织阿卡祖(Akazu)策划,这个组织中的许多人就职于国家政府高层职位。
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恐怖事件,个别极端恐怖分子分裂民族感情,激化民族矛盾,造成了如此大的牺牲。卢旺达发展历史退步并更加贫穷,血腥的战争给胡图族及图西族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长久的伤痛。
通过卢旺达事件,我明白了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正确对待民族关系,与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我们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一直承担着保家卫国的重担,在新疆、西藏地区不法分子猖獗时立刻打击,及时保护了广大地区人民的安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是一个被核弹国家包围最多的国家,并且与多个核弹国家有领土争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方设法扭曲我国政府的对内对外的政策,试图在我们年轻人这一代灌输叛逆思想、崇洋思想。如今信息传播太快,网络思想良莠不齐,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太容易受影响了。在这时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我们有一颗爱国心,有一颗民族和睦相处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拥护祖国,爱护祖国,珍视民族友谊,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冷静对待某些极端分子的宣传洗脑,认清西方国家的伪面目。极端分子宣传“中国共产党独裁”,应“实行多党制,要人权、民主”。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属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普通国民真实需求的究竟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安定,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呢?
? ? 东欧诸国从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成所谓的民主国家了,结果呢?国家经济比当年社会主义阶段更加糟糕,国民生活质量持续倒退,政治局势进一步动荡,这些就是美国,日本,欧盟希望在中国看到的结局,因为西方列强从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中国大陆的民主和人权,西方列强真正关心的永远都是如何能削弱和遏制中华民族的崛起!民主、人权,这些都只是西方列强干预中国内政的幌子和工具!
? ? 印度和越南没有人权、民主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西方的媒体上,却从来都见不到关于印度或越南的负面新闻,反而有关中国大陆的所谓人权问题却是连篇累牍的大量报道,可见,西方列强对我中华民族的“关心厚爱”是“假民主、真反华”。欧美和日本很多战略分析家曾经表示过:“若中国分裂成8到10个比较小的国家,最符合西方和日本的利益!”言下之意: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是西方世界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此大规模的国家,13亿多的人口,国民素质又不具备条件,必然须要强大的中央集权和稳定的政策延续,象台湾这样四年换一届政府,上届政府的很多政策和规划,每过四年就调整一次,对台湾这种小规模的地区或许可行,而对于中国大陆如此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却是毁灭性的。
我们生活在中国,在中国境内至少没有战争,人民幸福安康,学生每天有课可上,工作者有工可做。我们的政府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为人民作出了很多贡献。现阶段,以习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人民更好的生活。我们在中国,生活在中国,真正知道中国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真正知道极端分子所宣传背后的邪恶目的。极端分子及西方国家挑拨民族关系,丑化我们的政府就是为了不让中国继续发展下去!
? ?? ?? ? 现阶段,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都只是西方列强用于干涉中国内政,达到其削弱和遏制中华民族崛起目的的幌子和工具!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关怀备至”均是出于对其本国的利益和战略考量。
? ? 在我国,多民族格局长期存在,差异性长期存在,民族问题涉及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心理情感、宗教信仰,涉及各民族自身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涉及民族与民族、民族与阶级、国家关系问题,其长期、复杂和敏感性显而易见。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的特点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问题的这些特点更加突出。一方面各民族间差异、特点和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各民族间共性因素不断增多、认同感增强。新疆有13个世居民我国有众多的民族成分,这是长期历史演化的结果,历史的复杂性赋予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心理、情感。对此,我们要互相充分尊重和理解。但同时还应看到,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条件下共性、认同性的增强。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乃至血缘关系的交融性特点本来就突出,相互认同感就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的一大特色。虽然今天它也面临国内社会经济、文化多元性的挑战,面临国际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挑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各民族间共性因素及认同感必然会增强。历史发展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不断研究把握民族问题的特点,坚持唯物史观、辩证、发展地认识民族问题。同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国际形势下,还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客观对待民族问题,妥当解决问题,各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