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20: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

第一篇: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

民俗文化与旅游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多种形式并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它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在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情况下,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本文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路,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传统民俗文化开发

【正文】: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者人数大幅增加,各国政府在加快开发旅游潜力以满足需要和增加收入方面都面临着压力。如何精心规划旅游和审视旅游发展对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近段兴起的民族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尽管民俗本质上只是一种“生活文化”,但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非常重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 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维持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就要尊重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二者间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使旅游丰富化。一般来说,旅游业包括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民俗文化涵盖了每个地区。民族居民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二〉、民俗文化使旅游深刻化。也就是说,民俗文化增加了旅游的内涵。民俗涉及每个地区和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等。而且,民俗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此开展民俗旅游有助于推动旅游向深层次发展,走向深度旅游。这一点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文化强旅的一个重要动力。

〈三〉、民俗文化使旅游生动化。因为民俗文化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民俗文化具有群众性、异质性、无政治倾向等特征,与旅游的大众化趋势,与游客的求异心理吻合。

〈四〉、民俗文化拓宽了旅游的对象。一是指民俗文化增加了游览的对象,因为没有民俗文化的旅游,可能只是游山玩水。二是指民俗文化增加了游客的群体,因为民俗旅游超越国界,据国内一次权威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 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 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士人情最感兴趣的却 达 56.7%。总之,民俗文化对旅游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旅游的经济前景,促进了景区社区居民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旅游使一些古老的民俗工艺等得以传承而不至于消失。

〈七〉、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而 旅游导致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游客地之间的人口流和信息流,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宣 传和传播,使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超越了地域甚至是民族。

〈八〉、旅游也导致部分民俗的异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民俗文化的传袭 为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将其商品化,使民俗偏离本来的面貌,破坏了民俗文化的真实性。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民族文化的开发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从国内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例看,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

(二)资源的完好性与现实性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应是保存完好的,应在建筑、服饰、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较好的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形态,没有遭受较多冲击或破坏,也不应是支离破碎或残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而不是中断了或停止传承的文化。否则,进行旅游开发的难度则会加大。

(三)资源的艺术性与魅力性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品位在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品位高,这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韩国的济州岛民俗、澳大利亚的毛利人文化。相反,如果民族文化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没有相应的艺术成就或品位,就很难在旅游开发上有所挖掘和提炼。

(四)资源的可展示性或参与性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欣赏的,因此,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其对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展示出来,是旅游开发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属于要专业性、多学科策划和创意的问题。

(五)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民族文化资源评价的过程,也是寻找、确认发展优势的过程,找准了优势可以事半功倍,找不准优势则要事倍功半,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耽误和丧失发展机遇。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评价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情况,觉得“人 有我有”、一点不差;有的还因缺乏对外界的了解,觉得“惟我独有”,其实情况 并非如此;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眼不识泰山。

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一些民族地州的旅游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难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够。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

(二)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点 建设存在档次不高的问题。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复别人的教训。

(三)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资源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表现形式;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

(四)要认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

(五)要大力营造民族文化的氛围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六)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共享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存在地域间、民族间的雷同与竞争的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旅游客源流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无法关起门来搞开发,也不宜单方面考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目前,民族地区的各地之间,如何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地方推行带有强制色彩的 A 线 B 线,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上有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有的对于两州之间相邻景点景区的道路连接不热心;有的对于外地州的旅游团,在导游、车辆进入方面设置障碍;有的对于外地企业在当地经营进行限制,这实际上对于各地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应该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

总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贡献。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保护好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合理的进行来发和利用,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万建中.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视野.2005.乌丙安.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刁统菊.红山峪村婚姻民俗的变迁[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二篇:旅游与中外文化 论文

吉林财经大学

(旅游与中外文化)结业论文

羌族婚嫁习俗

姓名: 班级: 学院: 学号:

吉林财经大学

羌族婚嫁习俗

一、解放前羌族婚礼的形式及其特征

解放前,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调换亲等,讲究门当户对,有“穷找穷嫁,富找富配”的说法。男女一旦订亲就要刻意回避,少见面。还存在“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弟妇”的现象,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规矩。《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厘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这对于人口、财产的外流起到了很好的限制、补救作用,笔者的祖辈中还发生过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归,弟弟娶嫂子为妻的事,可见羌族这一习俗的古老和延续性。茂县盛行女大于男的婚姻,有民谣曰:“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叶子谢了花。”汶川县有谣曰:“十八姐儿九岁郎,夜夜脱衣抱上床,说是郎来年岁小,说是儿来不喊娘,等到郎大姐已老,花也谢来叶也黄。”这是对这种不公正婚姻的有力批判。羌族人婚后一般不许弃婚(离婚),若家庭不和或妻子没有生育,男方可另娶,但女方则不行,一旦男方出走,女方只有等男方在外面和别人成亲后才能考虑再嫁,而且只能嫁给伯伯或小叔子为妻。寡妇再婚较普遍,不受限制,父母不得干涉,也不能歧视。有谣曰:“头嫁由爹妈,三嫁由自身”。羌汉通婚年代久远,以汉族入赘为多,赘婿随妻姓,死后须经族人同意方可入祖坟,流传有“招女婿上门,好比买骡子”的说法。茂县还有抢婚的习俗,《旧唐书》所谓“贫家窃女而去”说的就是这种婚俗。若男方向女方求亲不成,则邀好友数人,乘女方外出时将其抢回,强行成婚,一旦女方同意即到男家,五天后由男方父母背上礼物去女方家求情,再补办婚礼。若女方不允,成婚后可偷跑回家,抢婚也有抢闺女的,但以抢寡妇为多。长期以来,羌族处在中华主流文化的边缘,在中原文化与吐蕃文化的夹缝里生存,一直处在两大势力冲突的最前沿,饱受战争之苦,但客观上也促成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其中羌族与汉族的关系最为密切,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主动归附中央王朝的事件。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解放前羌族的婚姻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1.父母包办,儿女无权反对,结婚前男女青年未曾谋面的不在少数。2.有早养儿女早享福的习俗,出现了女大男小,力求早婚的现象。3.婚姻形式多样,有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亲上亲等。4.抢亲奇俗。以上四个方面中,前三种带有明显的汉文化痕迹。受儒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育影响,产生了父母包办婚姻的现象,受“繁衍后代是家族

吉林财经大学

般不加干涉,一旦男女青年相好后,就请家长拜托“红爷”出面作形式上的说合,但古老的仪式还是要照样举行的,因此,古老的婚俗还是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一)、说亲(开口酒)

当子女成人时,家长就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了,也有男女自由恋爱后告诉父母的。若是某男方看上某女方时,男方父母就找时机通过闲聊从侧面向女方试探有无结亲之意,若女方没有表示异议就有结亲的可能,男方就请“红爷”带上酒、挂面等作为“手情”去女方说亲,若女方没有退回礼物就表示有商量的余地。

(二)、“吃小酒”,定婚

送完

吉林财经大学

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增减。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须遵守„„”。女方答词:“贵客辛苦到我家,迎亲之日上门来。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此次婚事按古规,女家东西很齐备。主家接待如不周,敬请贵客多原谅。”答谢完毕后,女方家人用规模最大的宴席宴请众人。称之为“正席”。当天晚上,新娘要邀集

全寨的姑娘们到家里来“花夜”。

(五)、举办男女“花夜”

羌族结婚,“花夜”最为隆重,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就是为新人开个娱乐晚会,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女花夜”时,新娘堂屋里灯火通明,中间摆着2张并拢的八仙桌,周围摆设条凳,桌上放有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气。另外还有一些菜肴,十分丰盛。晚上七、八点钟,花夜开始,新娘要坐上席,姐妹们依次入席,男方接亲的人也在座,新娘入席时要哭,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姐妹们开始唱歌,主要有以下3种:

1、“花儿纳吉”,如:今晚姐妹坐得全(哟,花儿纳吉),齐家一首唱起来(哟,吉吉儿来),唱歌不要银钱买(哟,花儿纳吉),只要心中有肚才(哟,吉吉儿来)。

2、“盘歌”,如:女方伴娘问:这首盘歌你来解(哟,花儿纳吉),什么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接亲姑娘答:这首盘歌我来解(哟,花儿纳吉),月亮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

3、“格妹哟呀”,如:女方伴娘问:(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什么帕呀(格妹哟呀)?

接亲姑娘答:(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钢青帕呀(格妹哟呀)。问:(格妹哟呀)

新人穿的呀什么衣呀(格妹哟呀)?答:(格妹哟呀)新人穿的是葱白衫呀(格妹哟呀)„„。接亲的人也要演唱“花儿纳吉”助兴,一直要唱到午夜待凑热闹的人逐渐散去后,花夜才告终。男方也办花夜,内容与新娘相似,所不同的是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

4、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接着给新郎挂

吉林财经大学

新娘在闺房里哭,母亲、姑嫂也陪着哭,男方接亲队里的女人劝其停止哭泣,一对父母双全的姑娘扶新娘到神龛前,边哭边拜祖先、父母、长辈、哥嫂,拜毕转向大门,这时年老的妇女就反复叮咛新娘:“千万不要回头看,规规矩矩走出去”。同时,释比高举一个插有白色小旗的馍站在门边,新娘从馍下走出门,伴娘代替新娘的父母唱哭嫁歌。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早有新郎的姑婆、姑母、姨婆、姨娘在大门外等候,她们一手执香,一手端酒,给送亲的人敬酒,紧接着释比做法事,口云:“天地开张,新人到此,大吉大昌„„”,“东方一朵青云起,南方一朵紫云开,两朵腾云接成彩,新人下轿迎进来”。新郎在楼上或大门里用生米打新娘,新娘由两名姑娘扶着踩烂一个倒扣在门槛上的碗后进门,以示退煞。一对新人在男方神龛前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百老,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来客,帮众,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双双进入洞房。接着开始宴请宾客,依次请送亲的女方近亲、男方母舅、家门长辈、远客、邻居、新郎家中近亲,一轮一轮往下吃。饭毕跳“莎朗”,唱“赞新郎新娘歌”如:“我家妹子十八岁,她本天仙女下凡。人品好来又能干,内外料理都周全。头发乌黑巧梳妆,穿戴样样好上好。银牌耳环已备足,圈子簪子也齐全。”赞美新人,然后新人跪下,撩起围腰,众人撒米、麦、青稞、花生、红枣,祝福新人。笔者认为,男女双方的“赞美歌”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羌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向往真、善、美,期盼每个家庭美满幸福,同时也是对本民族青年男女的关心、爱护、颂扬,体现了羌族人民的谦虚、坦诚的民族性格。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羌族婚礼的程序十分复杂,婚礼的过程很长,往往要持续半年到几年不等,男女双方家族为了达到婚姻关系的认同感,展开了漫长繁琐的渲染和接触过程。从女方父母的认可,到女方亲族的赞同,可见这种婚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双方亲家的交往中逐步做到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感情,这对于子女婚姻的成熟、婚后和睦打下了基础。充分显示出羌族对血缘传承的重视。另外,在整个订婚过程中,男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要多次到女方家送礼,显示了女方家族的身价和在婚姻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女花夜”是女方家族主持的最隆重的一次盛会,是给新嫁娘挣面子的最好机会。表现了羌族生活中十分重视母亲家族的血缘和素质。这一方面说明羌族对婚礼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羌族对人生礼仪的投入之大和受民族宗教的影响之深。通过婚礼仪式,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

三、羌族婚俗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

(一)、羌族原始宗教的体现

羌族信仰多神,其宗教还处于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阶段。在羌族的婚礼中,这种信仰得到突出表现。羌族重今生,不重来世,只管过好这一辈子,对于死后的事情则考虑不多。所以他们对于儿女的人生大事——婚礼自然看的格外重,倾尽全力要办好儿女的婚事,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自己对家族宗教义务的反映,难怪有的父母从一结婚起就开始为未来的孩子攒成亲的钱。羌族婚礼中有大量的歌舞,一方面是欢乐感情的抒发,另一方面也是宗教礼仪的表现。如:男方“接亲词”和女方答词,表现出对羌族祖先的崇拜之情。释比作法时的赞语也体现出祖

吉林财经大学

先对后代的关爱。新娘走出娘家家门时老年妇女的叮咛也是具有宗教原因的。相传羌族女始祖木姐珠出嫁那天,天爷木比塔赐给她大量动物作嫁妆,跟在她身后的动物比前面的动物多,她没有听父母的话,忍不住朝后看了一眼,使她身后的动物失去了控制,跑进了深山,以致于现在野生动物多于家畜,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就有了新娘出娘家时不能回头看的习俗。新娘首次进男方家门时的踩碗仪式更饱含宗教意味。踩碗是为了解除秽气,为了防止新娘把娘家里不干净的东西和路上遇到的恶魔带进家里,男方提前请释比做“下坛经”,通过释比的做法和新娘的踩碗达到祛邪迎祥的目的。而新郎新娘撩起围腰,承接众人撒来的花生、红枣、米、麦、青稞,意为受福的象征,有“撩众人之福以自喜”的意思。从婚礼中还能看出羌族的祭祖心理。羌族敬祖,认为祖先是有大功劳的,他死后还会保佑自己的子孙不受恶鬼的侵犯。而且他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在后代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会很高兴。所以一定要向他禀告喜讯,请他享用新人献上的咂酒,保佑自己的子孙平安、幸福。

(二)、羌族社会意义的反映

“婚姻是个人得到配偶,获得一种新的社会身份的宣言,只有到成家立业时,个人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的成员。从婚礼一直到

吉林财经大学

双方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四)、羌族婚俗中的礼仪和礼物

1、“挂红”习俗。

在羌族婚礼中要给新郎“挂红“,这是羌族的重要礼仪,主要对远方来的客人、本民族的英雄、受人尊敬的老人、遇到喜事的新人等举行,以示尊敬和爱戴。相比之下,给新郎挂的红是最多的,由于给新郎挂红的人很多,往往一场婚礼下来,新郎就会被红布红绸裹的全身红色,尽显喜庆之气。

2、“尚双”习俗。

羌族崇尚双数,认为”双则和,和则满“。这在羌族婚礼中礼物的挑选、礼物数目的计划、“红爷”的邀请、送亲迎亲人员的挑选等方面都考虑到了。送礼送双份有祝福美满、团圆、吉利之意。红爷要占-两双-即儿女双全、夫妻健康。这与羌族朴素的二元分立宗教观有重要关系。羌族把世界分为阴阳两极,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生前为阳、死后为阴„„。新人结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占全阴阳两极,才能遇事呈祥。参加婚礼的人就纷纷以”送双“的形式来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新人。

羌族生活比较贫困,特别是居住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大限制了羌族的发展。这从羌族婚礼中所送的礼物和酒席的构成就可以看出来,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羌族男方给女方送的礼物为猪肉、挂面、咂酒、点心、饼子、布匹等,这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川区羌族婚礼的礼钱最多不过6千元,山区则仅仅6百元。酒席还以传统的“九大碗”为主,没有太大变化。“干盘子”仍以本地的土特产为主,没有引进外地的果品。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贬低本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只是以此为例说明羌族的生活现状,引起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羌族婚俗在从古到今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没有触及其根基。羌族婚俗中包含的原始宗教意识、民族精神、人文观念、道德观念等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大都保留了下来。笔者认为,羌族的这些文化内涵将随着羌族婚俗的延续而不断传承下去。

第三篇:旅游文化论文

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一、酒的起源

上天造酒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祚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

猿猴造酒说——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杜康造酒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也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着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山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还有很多酒的起源,在此不一一介绍了。

二、饮酒养生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胱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口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一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口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谈而质量校好的酒乙堰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酒算是好酒呢?情人顾仲在《养心录》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独,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谈也?日:谈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间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成、酸、炼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姓矣。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秤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部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丁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皎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氯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见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摘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歇)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把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饮之嘉干岁”。《四民月今》裁,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用“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曹丕认为菊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苏轼也认为菊花的花、叶、根、责“皆长生药也”。汉代,人们已用药花酿酒。刘款《西京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是经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见、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酒、人参酒、袂苓酒等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做酒趟员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诚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懦家的经典里部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席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一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意,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本草纲目》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著酒谐,为世范戒也。”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动人们要节制饮酒。现代科学已证实丁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饮酒过量,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

(二)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规矩和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三)饮时心境要好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最后附词一首,仅以此表达我对中华酒文化的敬仰之情:

中华酒 作者:贾世稻

九曲黄河万里江,中华美酒源流长。高歌祝酒酒神舞,炎黄子孙皆杜康。酒史悠悠七千载,龙山古器遗酒香。传说华夏有酒祖,仪狄杜康酿酒良。仪狄造酒献大禹,大禹饮罢心神伤:后世恐有乱政者,必因美酒家国亡。禹王禁酒生前事,死后子孙造酒忙。杜康苦酿数十载,终得美酒流清芳。桀筑酒池民财殚,三千酒鬼牛饮狂。毁禹家业非汤帝,原是嫡亲夏桀王!自从杜康出世后,神州万古酒旗扬。历代酒政设酒官,酒司酒丞酒务郎。郡府州县重酒业,酒楼酒垆连酒坊。谷麦稻糯酿酒好,醇醴不得少高粱。南方北国多名酒,御制民制俱优良。剑南箬下土窑春,雪醅秦淮眉寿堂; 凤泉皇都石冻春,茅台竹叶及五粮。饮器樽壶觥杯盏,更有爵盅觚海觞。会饮美酒竞魁首,酒龙酒圣伴酒狂。酒胡传筹行酒令,觥筹交错话沧桑。酒翁夸酒邀酒仙,刘伶月月醉他乡;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醉草龙蛇翔。亘古酒话知多少,龙虎鸡凤酒戏长。鸿门宴上饮甚酒?项庄舞剑对刘邦; 青梅煮酒英雄泪,曹刘鏖战逐鹿羊;贵妃醉后唐皇醉,长恨一曲梦霓裳; 太祖杯酒释兵权;奈何智取生辰纲!武松一饮十八碗,醉后打虎上景阳。酒箴酒训酒德颂,琼桨玉液涨三江。一部酒经诵千古,百卷酒谱续华章。酒是长歌歌是路,心为酒杯杯为床。春风吹得酒力旺,醉翁何必欠酒荒!重阳天高秋气爽,何不携手登高冈?高山流水不须酒,黄花红叶琴一张。酒余天地听雁唱,九州处处好风光。大道一滴透明酒,常理何须酒中尝? 莫言人生一杯酒!莫道世界是酒缸!睡时醉里乾坤大,醒来壶中日月长。酒魔酒鬼四肢软,酒党酒妖铁心肠。社稷兴衰一壶酒,人间善恶一斗装; 生离死别千杯少,亲仇爱恨万盏量。喜怒怜忧悲哀乐,酸甜苦辣涩腥香。酒味谁曾品尝透?酒谜谁可能解详?白酒啤酒葡萄酒,君子权作养生浆。

瑞雪红梅今又是,海晏河清百业昌!

参考书目:1.黄现蕃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 月第1版

2.张长兴著《酒文化》

3.长弓、国艳著《中国酒文化大观》,山东人民出版社

《旅游文化》 课程论文

班级:建筑09·2班

姓名:汪昌

课程序号:228

第四篇: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文化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和如何用文化推动旅游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国内有关滨海旅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两大主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探究旅游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用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内滨海旅游文化;滨海旅游消费文化;滨海旅游经营文化文化,旅游业,利益相关者。

引言: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滨海旅游文化是关系滨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滨海旅游文化”进行相关检索,发现相关文章数量仅为2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了零星的探讨。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内容的梳理,结合马波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

滨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学者在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对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滨海旅游者消费动机方面,刘家明认为,旅游者对海滨兴趣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文学艺术作品对海滨风景的宣传和地质科学在地质现象方面研究的发展。田克勤认为,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行带薪假期和双休日使城市居民在假日里到海滨度假的需求增强。此外,滨海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在滨海旅游者消费特征方面,顾建清等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特点:海滨游客在距离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结构;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游客的职业以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对运动型旅游项目感兴趣;年龄较大的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疗养环境等休闲型旅游为主。此外,年轻人还对求知型旅游项目有一定要求,选择自然风光和增长见识的比例较大。总的来看,学者对与滨海消费文化的研究不够细致,内容较少;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者动机研究、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滨海旅游消费支出结构研究、具体的旅游消费倾向研究、滨海旅游审美研究等缺少系统的阐述。

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产品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质分析和滨海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和表现方法。在滨海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方面,陈航等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是形成海岛旅游体验和感受的核心;黄秀琳等指出,福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滨海省份,海湾、岛屿众多,构成了以山海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带,文化类型多样,内涵深厚 ;郑培迎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指出,我国滨海旅游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着重挖掘文化内涵,给予科学开发。在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盛红认为,滨海度假文化的度假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崇商性,是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度假旅游者的关键所在,指出开发滨海度假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其规划开发原则;董志文等就青岛滨海旅游文化的开发提出设立“青岛海洋节”的建议,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郑培迎指出,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重设施、轻文化”的现象,提出了我国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开发的若干建议 ;黄秀琳等从文化建设角度提出福建滨海旅游的开发思路,突出滨海各城市的文化特色、拓展海洋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现代旅游文化环境等;刘洪滨等认为,山东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开发适合需要的山东滨海旅游产品,如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胶东民俗和海鲜美食产品,具有欧美文化特色的青岛、烟台古建筑产品以及威海甲午战争纪念产品等;胡荔香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型滨海度假区的开发。

(二)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和滨海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在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黄秀琳等认为,发展滨海旅游有利于福建省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优势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人,有利于福建文化的彰显和传承。宣国富等则就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在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方面,黄秀琳等认为,福建滨海旅游在整体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上,仍应坚持政府主导性的原则,举全省之力通过政府政治行为或民间自愿行为重塑福建稳定、祥和的旅游氛围。刘忠秀等对山东省各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的确立提出了建议。总体来看,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的论述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度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此外,滨海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匮乏。

三、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总结

综上,学者们对我国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总体显得较为零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有些重要的问题则被忽略。在滨海旅游企业市场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滨海旅游企业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涉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持谨慎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度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性和描述性的研究层面上,要用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论证和研究。

四.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总称。Berry(1992)等提出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主要强调文化和活动或行为的联系,认为文化包含衣食住行、经济生活和迁徙方式、个人和家庭的活动、政府形态、福利宗教与科学艺术,以及生活圈子等。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五.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有一条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仅在文化上,更在于先进的文化上。文化粗略可分为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落后文化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绊脚石。先进文化在推动旅游的发展的同时验证文化的先进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构建新的先进文化,新的先进文化又能推动旅游业实现更进一步的新发展,这样形成良性的循环。

六.利益相关者利用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 世纪60 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影响日渐扩大。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从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算起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己提出了近30种定义“其中对利益相关者最广义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是指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从系统动力学著名的“内生”理论角度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机制,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共生系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能够影响旅游业发展或者被旅游业所影响的人或团体很多,本文研究的旅游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社区、旅游区、旅游企业、旅游者。

(一)政府提供良好的宏观文化环境

中国的旅游业采用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政府通过提供良好的宏观文化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行政手段把持旅游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政府层面积极推动文化在旅游事业中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手段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民族文化、地域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继承和发展先进的文化,为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地方政府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启动目的地营销系统,以地区的特色文化作为主要卖点制作地区旅游宣传片,在旅游客源地设立宣传站,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旅游地知名度。

(二)社区营造和谐的、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居民的形象代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居民的文化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代言人。旅游地的开发带来不同文化的旅游者对社区的价值观形成冲击,社区的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对社区居民进行正式的宣传和教育,给予各种有力的支持条件构建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和谐社区。一个和谐的社区,一个对旅游者持包容和真情欢迎的社区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安全而愉悦的旅游环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好奇所驱动的,旅游者乐于深入到社区中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社区保持当地独特的文化,包括建筑风情、饮食习惯、服饰打扮、民俗节庆、歌舞乐奏等等,秉着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与旅游者通过深入的接触,建立深层次的感情就能够在吸引源源不断的新的客人的同时还能牢牢抓住老客人,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和大大提高重游率是旅游文明的标志。

(三)旅游区挖掘深层次的旅游文化内涵

旅游区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核心地区。旅游区大打文化品牌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增强吸引力。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的、不易被模仿的核心产品。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提升旅游产品文化的内涵,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对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的挖掘绝非易事,旅游区要深入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中去,通过亲身亲身体验,全身心的感受获取文化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再经过现代营销手段的包装,打造内容与形式同样精彩的旅游产品。在对文化实现商品化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可能保护文化,防止旅游对文化的过度开发而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实现开发和保护的协调是利用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四)旅游企业大力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支持。旅游企业是连接旅游资源和旅游者的纽带,旅游企业将旅游资源通过开发后吸引旅游者到旅游目的点开展旅游消费活动,完成价值的交换。旅游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竞争力是决定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标志。旅游企业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市场反映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产品研发水平,以高品质的服务赢得旅游者的信赖和偏爱。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并非一蹴而就之功,需要经过经历风雨的洗礼,历史的沉淀。

(五)旅游者提高自身素质,做个有修养、有文化的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者对旅游的消费,旺盛的需求能够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在尽情享受旅游的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人,真诚对待当地居民和旅游工作人员,爱护旅游景区景点,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涂乱刻,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旅游者提高文化道德修养,不仅使得自身更好理解和享受旅游,还能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旅游文化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

旅游文化论文

安徽黄山

去年夏天我乘坐火车去安徽看望我的老同学最好的哥们,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念书。他带我去了黄山,他说来安徽

必须得去黄山不然就白来了。黄山在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1公里,距屯溪65公里。车马劳顿暂且不谈,我们来到了黄山脚下,去黄山旅游,可谓是自己由来已久的一个夙愿。很多很多的人都会说,我去过黄山,或是路过,或是专程,甚至还会有人说,我曾经在那里工作、学习过很久,我曾经去过很多、很多次,等等。但是,有谁能够真正了解黄山呢?很多人都知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是黄山到底有什么值得令人骄傲、令人迷恋的呢?有人会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请问,您眼中的奇松有哪些特点?您看到的怪石有什么特别?您拍到的云海有怎样的特色?您试过的温泉有什么奇特?老实说,这次去,行色匆匆,我没有看到阳光下的奇松,没有见到想象中的怪石,没有看到蔚为壮观的云海,甚至连温泉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试一下了。我所看到的黄山仅仅只是:“午后残阳隔山映,迷雾朦胧不见天。无边落木萧萧下,飞雪漫卷行路难。”因此说,这次我等于没有去过黄山。

更何况,黄山有四季,正如欧阳修所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不同。春天(3-5月)可观百花争艳,松枝吐翠,聆听百鸟争鸣;夏天(6-8月)可观苍松翠柏,云蒸霞蔚,享受避暑休闲;秋天(9-11月)可观松青石怪,枫红菊黄,欣赏云舒云卷;冬天(12-2月)可观雾松冰挂,飞雪漫天,享用羽化灵泉。

再者,黄山还有很多景点,而不仅仅只是四绝和四季,更非前山和后山那么简单。黄山的主要景区有:温泉景区,玉屏景区,北海景区,白云景区,松谷景区,云谷景区,等等。另外,在这些景区,有的可以观日出,看日落,有的则可以拍云海,赏雪景。

我下面来介绍几个景点是我去过的比较好的,其中也有从网上搜到的资料。据网间记载: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Shè】、黟【yī】、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分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等,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景点之飞来石。来到这里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她独特的魅力,人类在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我深深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妙。飞来石黄山的白云景区,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飞来石高12米,宽8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

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真可谓天设地造。

黄山景点之翡翠谷。翡翠谷景区在黄山的东部,又称“情人谷”,谷中之水源出炼丹峰、始信峰,游人可至的景区有6000米长,峡谷中分布着大小彩池数百个,有40余个彩池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最大的彩池面积近1000平方米。

翡翠谷彩池是令人们梦绕魂牵的地方,她是彩色的旋律,瑰丽的诗章;她是天下奇观,人间胜境;她是色彩斑斓、变化无穷的画图。我想以诗的激情、诗的语言来描绘她。但是,面对她,任何语言文字都是拙劣的,都无法表达出她的玉貌丰神于万一。这里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净和魅力,它让人变得更加灵秀、纯真和多情,无数的情侣都在这里倾吐着爱情,弹奏过恋歌,正如歌中所唱到的:山有情、水有情,翡翠谷中藏真情,情有我,情有侬,患难相助情更浓。

黄山之日出。黄山山势高峻,千峰万壑,云雾常铺,日出景色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破晓前,天边渐明,翻滚的云海面上,会出现一圈金色的花边。此时,烟云弥漫,山形树影,时隐时现,虚无缥缈;俄顷,曙光初露,丹砂辉映,海空间突然跳出一个红点,形成弧形光盘,在冉冉上升中变成半圆;刹时,一轮红日冲出波涛,喷薄而上,腾空越起;这时,披着轻纱的峰峦和巧石,渐入眼底,整个山脉,沉浸在艳丽的彩光之中。天空中,霞光万道,犹如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观日出的地点:光明顶、曙光亭、清凉台、狮子峰、白鹅岭、鳌鱼峰、丹霞峰、玉屏楼等。

这是我觉得最好玩的几个地方,当然还有光明顶、莲花

峰、石门峡等都挺很玩,黄山之行是我旅游记忆中的一处圣地,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旅游实用信息

门票:

旺季(3月-11月,春节期间)景区门票230元/人,索道80元/人

淡季(12月-2月)景区门票150元/人,索道65元/人 开放时间:

票房开放时间06:30-17:00 索道运行时间:冬季08:00-16:00,其他季节06:30-17:00建议游玩时间: 2天

黄山观景佳处

①观日出最佳地点:清凉台、曙光亭、狮子峰、始信峰、丹霞峰、光明顶、鳌鱼峰、玉屏楼。②看晚霞最佳地点:排云亭、丹霞峰、飞来石、光明顶、狮子峰。③看云海最佳地点:玉屏楼观前海、清凉台观后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④看雪景最佳地点: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楼、松谷、云谷和温泉。如何到达:

出机场后乘18路/19路公交至屯溪汽车站,再搭乘屯溪至太平的班车在汤口下车。

火车站出站直接搭乘屯溪至太平的班车在汤口下车。最佳旅游时节:

黄山一年四季风景皆赞,春夏之交(4月)花香遍野,夏末初秋(7月)晴朗时易观日出日落,冬季(12月-2月)雪景最难忘怀且淡季票价实惠。

旅游小贴士

问题一:小型面包车追车。

当您开车快到高速路口时,会看见一辆或几辆本地牌照的小型面包车和小型轿车停在路边,你千万不要放慢速度或停留下来想要问路的样子,否则他们会立即跟上来,问你需要干什么?是住宿吃饭还是到那里旅游,如果你搭讪了,那么坏了,他们会紧跟你到任何地方:他们会根据你的答话揣测你的意图,带你到你说的酒店、饭店和景点,天花乱缀地吹嘘一番,把你带到他们预先踩好点的地方,店老板看到他们带来的会把价格开很高,即使你不满意他们会带你到下一家,情况会一样,直到你到目的地,这样他们就能从酒店老板那里拿到丰厚的回扣。问题二:出租车。

出门旅行少不了乘车,在黄山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很多地方,都会有很多出租车停靠路边,司机看到是外地游客,就会迎上问是否上黄山旅游,帮你拎包提水,非常热情,然后告诉你只要30-50元就可以租他们的车子到黄山风景区去(他们一般会以我的车正好返回风景区[或到风景区去接客人],正好顺路带上你们,只收个油费),要知道从市区到黄山风景区大门有70公里路程,加上放空返回就有100公里出头,还要经过两个收费站,如果你相信30-50块钱可以到山脚下,那么您一定上当了。问题三:火车站拉客。

黄山与全国其他大型旅游城市一样,很多人在火车上或车站处拉客,鱼龙混杂,有个体职业拉客者,有正规旅行社人员,有黑社黑导。问题四:汤口妇女追客。

目前虽然黄山景区管理比较严格,但是存在很多追客妇女,请驴友一定要注意,切勿相信追客者,这些人行骗的手段是相当高明的。

科学配备登山用品

来黄山旅游,大可不必千里迢迢背一大包物品。只需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药品,个人卫生用品,保暖的衣物,像机等。雨衣,拐杖,水和食品在山下就可以买的。屯溪市区的很多东西要比大城市里便宜的多。不过山顶贵的多啦。水和食品:驴友最好在背包外放一小瓶水,饮用方便,包内再放

大瓶,以备用,登山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多带高能,高热食品,要含盐份大点的。甜食少带,累了一点都不想吃那个。

黄山旅游谚语有:不到文珠院(即玉屏楼),不见黄山面;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下载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与旅游文化论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 一、旅游本质的认识 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人心并为普通大众触手可及的东西,因此,我们实有必要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旅游现象的规律性运动有切实的把......

    旅游文化论文

    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饶佳伟 中文摘要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

    民俗与旅游

    摘 要: 饮食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旅游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朝阳产业的今天,研究和探讨如何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对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

    加强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提出了几点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度,为广......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共五则)

    吉林财经大学《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姓名: 班级: 专业: 学号:......

    世界旅游文化论文 - 中西方宗教民俗文化差异(五篇模版)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考试 考试题目: 中西宗教民俗文化 课程名称 世界旅游文化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5) 学 号 3210006075 姓 名 钟柳贤......

    中外旅游文化论文

    论丽江古城的旅游与发展 摘要:浓郁而独特的纳西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文章......

    文化 旅游论文提纲(最终定稿)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姓名:李玉芳 论文指导老师:肖景义肖老师您好,这是我修改论文提纲,有什么不对或补充望老师指出, 谢谢老师 目前手上资料,从青海统计年鉴只查到湟中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