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时间:2019-05-13 20: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第一篇: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在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及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2011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十一五”全省民政工作回顾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绩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陕西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6、民政事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通过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一大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市、县、乡四级民政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方位深化,通过推行干部年轻化和轮岗制,一批年轻、有朝气的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民政工作站建设规范化率不断提高,民政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民政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增强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能力。此外,省政府与民政部《部省合作协议》的签署,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为保障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一五”工作,我们经受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在积极有效应对汶川地震、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民政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发改、财政等兄弟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全省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2011年主要任务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2011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陕西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3、要突出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民政服务设施增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工作精细化,才能服务人性化,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发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强化规范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工作粗枝大叶,不扎实、不细致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精细管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摸清工作底数,在统计、管理、上报各类数据时,必须做到情况清楚明了,数据真实可靠。各级民政干部尤其是我们民政局长,都应该主动熟悉业务,靠前落实工作,对服务的民政对象、出台的政策规定、管理的资金项目做到“一口清”。二是要严格办事规程,在低保对象确定、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助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程序办事,做到不变通、不违规,增强规范性,杜绝随意性。三是要抓好项目管理,通过全面提升项目规划水平,严格规范项目报批程序,加大项目督查验收力度,落实违规项目惩处措施,确保各类民政项目规范运作、资金安全、质量可靠。四是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设施分类、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措施,提高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4、要夯实各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民政工作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省、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在其中负有不同的职责,只有我们各级民政部门理清责任,分级负担,才能避免在落实工作中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省厅主要是发挥好宏观指导的作用,重点做好民政发展规划,开展好政策理论研究,制定好政策法规措施,推广经验典型,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统筹好各类民政项目的准确评估和资金的科学分配,解决好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市局主要应发挥好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抓落实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承接并指导协调好各类项目和资金的高效运转,重点在督导工作落实、培养树立典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县级民政部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任务具体繁重,很重要的一块任务就是要把各类项目和资金管住、管好,确保每个项目的实施、每笔经费的分配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充分调动乡镇民政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民政政策和任务做细做实、落实到位。

同志们,做好困难群众“双节”期间生活安排是年前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同时,要扎实做好民政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服务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党90周年献礼。

双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xxx”、“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xxx”及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XX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xxx”全省民政工作回顾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xxx”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xxx”主要成绩

1、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运转,制度不断规范,救助标准不断提高。“xxx”期间,全省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47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79%和156%;投入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近10亿元,建成县级敬老院98个,区域性乡镇敬老院126个,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70个,供养标准提高129%,集中供养率由的7%上升到341%;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累计救助821万人次。“民生八大工程”实施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82亿元,建设各类民政项目近5000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应对了“5&8226;12”汶川地震、“7&8226;18”、“7&8226;23”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244万人次,完成1482万间农村灾民房屋恢复重建和18万农民安居工程房屋改造,省厅被民政部授予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养老床位达到46638张,孤残儿童床位达到2700张。“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项目有效开展,为3359名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累计发行福利彩票9208亿元,筹集公益金30多亿元。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陕西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有效提供了公共服务。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西安、铜川市政府迁址,宝鸡县撤县设区、吴起县更名报批和29个乡镇改制工作;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全面建立,县城地名设标全部完成;颁布了《陕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完成了7条省界、14条市界、126条县界联检。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2966个,比“十五”末增长了591%,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提供服务遍及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婚姻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部、省联网,累计登记结婚15894万对。殡葬改革和公墓管理逐步加强,火化区火化率达到53%。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5、切实加强了民政自身建设。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省1745个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了民政工作站,基本达到“三有四全”规范化建设目标。民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监管“三个体系”,制定和完善了民政救灾应急管理办法等14项服务民生的规章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省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大楼、省荣康医院休养楼主体工程、省荣军一院和省自强中专学校灾后重建一期工程、陕西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省英烈馆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在建、开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了省厅民政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婚姻、救助等业务系统有效运行;干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累计培训各级民政干部6000多人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省民政厅连续3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下拨各项救助补助资金43亿多元,连续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90—360元;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600元和3200元,有效保障了326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114亿元,建设项目55个。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68万人次。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下拨资金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75万人次。健全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省604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受益,每月可领取50—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2万人次。

2、应急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今年我省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山洪泥石流以及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1368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76万人,因灾倒塌房屋2226万间,损坏房屋50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省厅先后派出3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物资11万件,累计安排中省救灾资金2224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9945%的倒塌房屋已开工重建,79%已竣工,9979%的损坏房屋已修复完成。陕南遭受洪灾的736万户群众搬进新居或得到妥善安置。救灾捐赠活动扎实有效,累计接收捐款354亿元。全省万名民政干部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民政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XX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XX年主要任务

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民政系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发展公共服务为目标,创造性地落实好《XX年民政工作要点》中明确的任务,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重大举措。“民生八大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所涉及的每个项目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全省民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民生八大工程”中,民政项目占37%,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领域,今年又新增加了烈士陵园、殡仪馆建设等新的项目。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八大工程”,就抓住了民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抓好了“民生八大工程”,就奠定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生八大工程”顺利推进。在补助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加快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在工程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落实好新建64个福利机构,10个县级救助管理站,21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中心),20个示范性室外活动广场和301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要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标准建设。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3、认真落实好各项民政政策措施。近几年,中、省相继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内容涉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民政为民”的宗旨,以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为抓手,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明年要重点落实好:(1)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做好对象的审核、认定和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好长期以来影响全省稳定的涉军上访问题。落实好《陕西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维护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合法权益。(2)即将出台的新《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抓好宣传贯彻和政策落实,妥善解决好多年来积累的安置遗留问题。要加大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推动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深入开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我省《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全面提高孤儿保障水平。(4)《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意见》,规范补贴发放程序,加快督促检查和落实,为高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XX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陕西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同志们,做好困难群众“双节”期间生活安排是年前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同时,要扎实做好民政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服务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党90周年献礼。

双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第三篇: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在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及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2011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十一五”全省民政工作回顾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绩

1、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运转,制度不断规范,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47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79%和156%;投入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近10亿元,建成县级敬老院98个,区域性乡镇敬老院126个,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70个,供养标准提高129%,集中供养率由的7%上升到341%;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累计救助821万人次。“民生八大工程”实施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82亿元,建设各类民政项目近5000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应对了“5&8226;12”汶川地震、“7&8226;18”、“7&8226;23”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244万人次,完成1482万间农村灾民房屋恢复重建和18万农民安居工程房屋改造,省厅被民政部授予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养老床位达到46638张,孤残儿童床位达到2700张。“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项目有效开展,为3359名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累计发行福利彩票9208亿元,筹集公益金30多亿元。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陕西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有效提供了公共服务。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西安、铜川市政府迁址,宝鸡县撤县设区、吴起县更名报批和29个乡镇改制工作;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全面建立,县城地名设标全部完成;颁布了《陕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完成了7条省界、14条市界、126条县界联检。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2966个,比“十五”末增长了591%,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提供服务遍及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婚姻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部、省联网,累计登记结婚15894万对。殡葬改革和公墓管理逐步加强,火化区火化率达到53%。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5、切实加强了民政自身建设。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省1745个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了民政工作站,基本达到“三有四全”规范化建设目标。民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监管“三个体系”,制定和完善了民政救灾应急管理办法等14项服务民生的规章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省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大楼、省荣康医院休养楼主体工程、省荣军一院和省自强中专学校灾后重建一期工程、陕西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省英烈馆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

在建、开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了省厅民政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婚姻、救助等业务系统有效运行;干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累计培训各级民政干部6000多人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省民政厅连续3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下拨各项救助补助资金43亿多元,连续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90—360元;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600元和3200元,有效保障了326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114亿元,建设项目55个。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68万人次。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下拨资金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75万人次。健全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省604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受益,每月可领取50—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2万人次。

2、应急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今年我省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山洪泥石流以及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1368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76万人,因灾倒塌房屋2226万间,损坏房屋50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省厅先后派出3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物资11万件,累计安排中省救灾资金2224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9945%的倒塌房屋已开工重建,79%已竣工,9979%的损坏房屋已修复完成。陕南遭受洪灾的736万户群众搬进新居或得到妥善安置。救灾捐赠活动扎实有效,累计接收捐款354亿元。全省万名民政干部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民政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3、双拥优抚安置和维稳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了53个双拥模范城(县、区),175个双拥模范单位,176个双拥模范个人。完成了“使命行动—b”演习的慰问保障任务。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机制,下拨中、省抚恤补助金107亿元,各类抚恤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医保补助和减免的医疗保障新模式。完成了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休和伤病残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接收城乡退役士兵2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的政策性意见,得到解放军三总部和民政部的积极评价。结合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对抗日老战士进行了慰问;向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发放了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4、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全省3200多个“难点村”、“薄弱村”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314个“难点村”有156个治理达标,91个初见成效。配合省纪委推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破解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题。成功承办了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系统落实中办发27号文件精神会议,促使我省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得到了中央领导、民政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500个、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43个、国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1个。完成了全省第六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为1030个城乡社区图书室援建了图书。举办了三期村(居)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450多人接受了培训。

5、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全省新发展社会组织736个,平均年检合格率达到83%;通过“小金库”治理、“三项重点工作”、规范行业收费等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补充完善了全省所有乡镇、街办行政区划资料信息。开展了殡葬改革示范活动,加强了殡葬和公墓管理,西安市殡仪馆等3个单位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6人被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23个县(市、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民政部授予规范化建设单位。收养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办理境内外收养1087例。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5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筹集公益金9亿多元,增长25%。

6、民政事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通过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一大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市、县、乡四级民政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方位深化,通过推行干部年轻化和轮岗制,一批年轻、有朝气的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民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民政工作站建设规范化率不断提高,民政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民政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增强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能力。此外,省政府与民政部《部省合作协议》的签署,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为保障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一五”工作,我们经受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在积极有效应对汶川地震、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民政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发改、财政等兄弟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全省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民政系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发展公共服务为目标,创造性地落实好《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中明确的任务,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重大举措。“民生八大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所涉及的每个项目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全省民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民生八大工程”中,民政项目占37%,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领域,今年又新增加了烈士陵园、殡仪馆建设等新的项目。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八大工程”,就抓住了民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抓好了“民生八大工程”,就奠定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生八大工程”顺利推进。在补助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加快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在工程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落实好新建64个福利机构,10个县级救助管理站,21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中心),20个示范性室外活动广场和301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要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标准建设。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3、认真落实好各项民政政策措施。近几年,中、省相继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内容涉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民政为民”的宗旨,以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为抓手,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明年要重点落实好:(1)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做好对象的审核、认定和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好长期以来影响全省稳定的涉军上访问题。落实好《陕西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维护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合法权益。(2)即将出台的新《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抓好宣传贯彻和政策落实,妥善解决好多年来积累的安置遗留问题。要加大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推动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深入开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我省《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全面提高孤儿保障水平。(4)《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意见》,规范补贴发放程序,加快督促检查和落实,为高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2011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陕西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3、要突出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民政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民政服务设施增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工作精细化,才能服务人性化,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发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强化规范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工作粗枝大叶,不扎实、不细致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精细管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摸清工作底数,在统计、管理、上报各类数据时,必须做到情况清楚明了,数据真实可靠。各级民政干部尤其是我们民政局长,都应该主动熟悉业务,靠前落实工作,对服务的民政对象、出台的政策规定、管理的资金项目做到“一口清”。二是要严格办事规程,在低保对象确定、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助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和程序办事,做到不变通、不违规,增强规范性,杜绝随意性。三是要抓好项目管理,通过全面提升项目规划水平,严格规范项目报批程序,加大项目督查验收力度,落实违规项目惩处措施,确保各类民政项目规范运作、资金安全、质量可靠。四是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设施分类、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措施,提高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4、要夯实各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民政工作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省、市、县各级民政部门在其中负有不同的职责,只有我们各级民政部门理清责任,分级负担,才能避免在落实工作中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省厅主要是发挥好宏观指导的作用,重点做好民政发展规划,开展好政策理论研究,制定好政策法规措施,推广经验典型,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统筹好各类民政项目的准确评估和资金的科学分配,解决好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市局主要应发挥好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抓落实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承接并指导协调好各类项目和资金的高效运转,重点在督导工作落实、培养树立典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县级民政部门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任务具体繁重,很重要的一块任务就是要把各类项目和资金管住、管好,确保每个项目的实施、每笔经费的分配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充分调动乡镇民政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民政政策和任务做细做实、落实到位。

5、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随着党和政府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力度越来越大,民政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随之而来,对民政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提高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能力。明年省厅将继续对县以上民政局长和新任民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培训。各市、县民政局都要把加强学习和培训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分级履行好干部教育培训职责,不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使干部都能成为讲政治、懂业务、熟民情、会管理的行家能手。要加快省厅事业单位自身建设步伐。目前,厅机关机构改革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重点加强厅直单位建设的力度,优化班子结构,理顺机构设置,找准发展定位,提升发展能力。要继续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保住民政工作站建设的已有成果,而且要在民政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上见到新成效,真正发挥出工作站在落实民政政策,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要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试点,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突破。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民政工作要实现新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作风。我们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之风,敢于负责、敢于承担,尽心尽力履职,兢兢业业干事,抓住工作目标不放松,落实措施不放松,解决现实问题不放松,加强跟踪问效。为此,要开展好“一个活动”:全省民政系统要积极响应省委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在全省民政干部职工中开展争创“我是群众贴心人”活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养创造典型,引导各级民政干部牢记宗旨,深入民政服务对象,了解民情、消除民忧、疏解民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树立好“两种风气”: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明年省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和推动工作落实上,厅领导要带头深入一线,每人完成1—2篇调查报告,各市、县民政局也要加大调研力度,完成一批有质量的调查报告,找准民政工作的薄弱环节,拿出改进工作的有效办法。要树立精简高效之风,省厅要下功夫精简会议和文件,压缩文件三分之一,除开经验推广现场会外,一般安排部署工作都以电视电话会形式进行,促进工作节约高效;要建立起“三项机制”:要建立工作督办落实机制,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要共同完善这一机制,对确定的工作任务、重点目标、重大项目,明确办理时限,夯实承办责任,及时跟踪督办,务求取得实效。要建立奖惩问责机制,对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培养和创造出全国、全省经验和典型的要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干部违纪问题不断、媒体负面报道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市、县,不仅要在项目分配上给予限制,而且要及时实行问责,在考核评比中体现奖优惩劣。要建立项目评估研判机制,对项目分布、项目效果、项目管理等情况进行一次全省梳理评估,推动项目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共用,避免重复浪费,确保科学发展。三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国家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快速增加,各级民政部门掌握和支配项目、资金的权力也不断加大,这就对我们各级民政干部尤其是民政局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警钟常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规范资金运行,确保项目阳光操作,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树立民政良好的形象。为此,要管住自己,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防微杜渐、一尘不染;要带好队伍,切实履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完善内部机制,落实岗位责任,管好自己的同志;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全系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向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展现民政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作风形象。

同志们,做好困难群众“双节”期间生活安排是年前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同时,要扎实做好民政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服务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党90周年献礼。

双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第四篇: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市总结表彰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今天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

讲话,希望大家把牛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好、领会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估价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有了新提高、新发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在市直部门行风评议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一)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去年,针对招商任务增加、招商资源减少、无偿资金抵顶任务比例减少的实际,全系统干部职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0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30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84。在钢铁博览会上,还签约3000万元的招商协议项目一个。

(二)坚持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推进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山东民政简报》全文转发了我市的三个文件,并加了编者按。城市低保工作重点在公开、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8.7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1.1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万元;完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济灾民4000多人;专项救助工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见实效,5月份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基金300万元,筹备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了“福彩慈善助学”“特困大学生救助”等活动,发放救助金2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28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政协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以民为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20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人,比上届减少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1和83,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出10个以上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新经验,推出了新典型,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促进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城市社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大社区组织建设力度,95的社区建起了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对38个社区开展了图书援建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坚持军地协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出现鲜明特色。认真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三年规划》,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紧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大力实施科技拥军,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积极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等问题,尤其在“2005—和平使命”中俄军事联合演习过程

中,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团,前往演习现场慰问部队官兵,进一步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加大优抚优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优抚对象实现户户优待。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认真落实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和补助医疗费15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不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切实增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2,全市394名城镇退役士兵都得到妥善安置。

(五)坚持培管并重,农村经济协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各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科学规划,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和“支部 协会”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势行业、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典型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共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其中特色产业村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占40%,吸收农民会员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省政协委员来我市进行专题视察,对我市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起,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区划全面完成了汶河大道的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莱芜区划地名网”,开通了莱芜市地名热线;积极推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落实区、乡、村三级界线管理责任,建立了边界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和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与计生、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收养登记的对象和程序;认真实施《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依法登记水平,收养和婚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七)坚持市场化运作,局属各单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局属各单位以管理增效益、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莱芜战役纪念馆继续坚持“借梯上楼”的发展理念,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景画动态改造,新建了“小洼战斗场景展示厅”,全年共接待群众10万多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万元,荣获“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军供站被省民政厅、济南军区联勤部命名为“全省军供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军休所不断深化军休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荣誉称号。福利彩票中心强化管理,创新经营,优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突破8000万元大关,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多。公墓管理处通过加强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销售量,实现经营创收306万元,同比增长85.4。优抚医院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优化医疗环境,门诊率和住院率大幅提高,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老年公寓积极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老人入住率,被评为“全省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救助管理站为适应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共救助384人次,为建设“平安莱芜”做出了积极贡献。殡仪馆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经营收入243万元。另外,信息调研、计划财务、计划生育、工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许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民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三是对新形势下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突出“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抓管理、强服务、创特色、出亮点,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引进工业大项目为重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总的要求是: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奖惩政策不变,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一票否决”不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时时想招商,事事为招商,扎扎实实地推进“一号工程”。要强化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各单位,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全员抓落实的招商格局。要不断改进招商方式,采取蹲点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招商信息,加大调度督查和奖惩力度、力争在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实行跟踪服务,盯住靠牢,抓紧抓实,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健全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总的要求是: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救助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着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着力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莱芜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莱芜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健全完善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到180元,各级要重点抓好资金预算落实,进一步规范“分类施保”,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700元,不断规范认定程序,重点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全面覆盖。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切实加大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全面提高乡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年底使我市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要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大病医疗定额救助和医疗减免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慈善宣传,培育社会慈善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和“集中捐衣物”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建立完善“慈善超市”,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健全自治体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扣管理民主,切实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力度,认真抓好《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活动,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年”活动的开展,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三统一”,力争三年内基本落实40个“城中村”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按照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认真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管理对社会人员的全面覆盖;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方针,积极发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四)全面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总的要求是:强化国防教育,服务军地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优抚优待长效机制,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创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巩固现有群众性双拥共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基层优抚政策的落实,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群众性双拥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搞好政策衔接,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新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大力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认真履行复退伤残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措施,抓好稳控,注重把解决实际困难与加强思想疏导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少数军队退役人员的稳定工作。

(五)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总的要求是:巩固和扩大福利彩票销售发行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福利企业管理,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高举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旗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向市场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使福利彩票发行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量稳中有增,为社会福利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以建立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重点,认真落实现有土地、税收、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兴办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乡镇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建设和改善一批社区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等老年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社会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完善现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扩大自费收养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路子。要加大福利企业年检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规范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好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总的要求是:以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重点,以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为手段,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努力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在抓好“支部 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模式,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指导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把农村各类协会办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强化对民间组织的资产监管,大力开展“诚信民间组织”创建活动,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加大民间组织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七)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总的要求是: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标准,推进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向“服务型”转变。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完善城区标准地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搞好婚姻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收养登记条例》和《莱芜市弃婴收养管理办法》,杜绝私自收养弃婴现象,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认真做好民政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民政信访工作,充实加强信访力量,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应对新形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有效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落实,是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民政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说空话,放空炮,必须脚踏实地。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必须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第一,抓落实,要有扎扎实实争创一流的思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争创一流,不能追求轰动效应、表面风光,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如果只求形式,缺乏内容,不讲效果,不切合基层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这几年,我们在争创一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看,有些工作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提出了设想,有的虎头蛇尾,有的到了基层就走了样,这些工作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要正确分析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我市各项民政工作在全省的定位,瞄准全省一流的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是不是一流,主要看四条: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类可供比较的指标走在全国的前列;二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思路具有前瞻性;三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有可供参观学习的样板;四是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抓落实,要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工作任务要落实,传统业务要改革,工作领域要拓新,都离不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离开调研谈落实,脱离实际抓工作,都将是“无本之木”,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当前,我们要围绕“民政工作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如何进一步抓好各项民政工作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确保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难’根本宗旨的落实”两大主题开展调研,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形成新的思路。市局初步确定,今年下半年召开一次民政理论研讨暨调研成果汇报会,各区民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都要拿出2-3篇象样的调研报告或研讨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拓宽工作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抓落实,要有艰苦奋斗敢于碰硬的作风。抓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许多曲折、反复,甚至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绕的精神。当前,我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不少问题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铺下身子,深入基层,弄清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抓出成效不放手,促进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第四,抓落实,要有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精神。抓落实,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方支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民政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把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形成团结干事的新局面作为一门功课,苦练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是作风要民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二是宣传要加强,让群众领会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办事要公道,特别是对待同志、提拔干部等方面要公开、公正、公平,形成群众信服、心齐气顺的局面;四是自身要廉洁,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做干净干事的表率;五是督查要到位,经常过问,了解真实情况。总之,要通过多种方法,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又是我市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员大会。全市民政系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以一流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第五篇:在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在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

作报告

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07-02-02 23:03:4

4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市总结表彰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今天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把牛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估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有了新提高、新发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在市直部门行风评议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一)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去年,针对招商任务增加、招商资源减少、无偿资金抵顶任务比例减少的实际,全系统干部职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0

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30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84%。在钢铁博览会上,还签约3000万元的招商协议项目一个。

(二)坚持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推进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山东民政简报》全文转发了我市的三个文件,并加了编者按。城市低保工作重点在公开、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万元;完

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济灾民4000多人;专项救助工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见实效,5月份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基金300万元,筹备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了“福彩慈善助学”“特困大学生救助”等活动,发放救助金2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28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政协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以民为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20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 人,比上届减少 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1%和83%,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出10个以上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

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新经验,推出了新典型,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促进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城市社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大社区组织建设力度,95%的社区建起了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对38个社区开展了图书援建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坚持军地协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出现鲜明特色。认真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三年规划》,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紧密

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大力实施科技拥军,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积极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等问题,尤其在“2005—和平使命”中俄军事联合演习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团,前往演习现场慰问部队官兵,进一步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加大优抚优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优抚对象实现户户优待。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认真落实在乡“三老”优抚对象 “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和补助医疗费15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不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切实增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鼓

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全市4名城镇退役士兵都得到妥善安置。

(五)坚持培管并重,农村经济协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各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科学规划,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势行业、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典型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共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其中特色产业村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占40%,吸收农民会员 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省政协委员来我市进行专题视察,对我市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起,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事务管

理工作更加规范。区划全面完成了汶河大道的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莱芜区划地名网”,开通了莱芜市地名热线;积极推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落实区、乡、村三级界线管理责任,建立了边界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和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与计生、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收养登记的对象和程序;认真实施《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依法登记水平,收养和婚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七)坚持市场化运作,局属各单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局属各单位以管理增效益、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莱芜战役纪念馆继续坚持“借梯上楼”的发展理念,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景画动态改造,新建

了“小洼战斗场景展示厅”,全年共接待群众10万多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万元,荣获“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军供站被省民政厅、济南军区联勤部命名为“全省军供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军休所不断深化军休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荣誉称号。福利彩票中心强化管理,创新经营,优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突破8000万元大关,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多。公墓管理处通过加强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销售量,实现经营创收306万元,同比增长%。优抚医院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优化医疗环境,门诊率和住院率大幅提高,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老年公寓积极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老人入住率,被评为 “全省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救助管理站为适应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

救助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共救助384人次,为建设“平安莱芜”做出了积极贡献。殡仪馆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经营收入243万元。另外,信息调研、计划财务、计划生育、工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许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民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三是对新形势下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

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突出“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抓管理、强服务、创特色、出亮点,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引进工业大项目为重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总的要求是: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奖惩政策不变,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一票否决”不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时时想招商,事事为招商,扎扎实实地推进“一号工程”。要强化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各单位,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全员抓落实的招商格局。要不断改

进招商方式,采取蹲点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招商信息,加大调度督查和奖惩力度、力争在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实行跟踪服务,盯住靠牢,抓紧抓实,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健全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总的要求是: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救助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着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着力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莱芜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莱芜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健全完善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到180元,各级要重点抓好资金预算落实,进一步规范“分类施保”,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700元,不断规范认定程序,重点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全面覆盖。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切实加大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全面提高乡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年底使我市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要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户、低保

户和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大病医疗定额救助和医疗减免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慈善宣传,培育社会慈善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和“集中捐衣物”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建立完善“慈善超市”,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健全自治体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要求,紧扣管理民主,切实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力度,认真抓好《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活动,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年”活动的开展,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三统一”,力争三年内基本落实40个“城中村”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

式,逐步进行解决。按照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认真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管理对社会人员的全面覆盖;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方针,积极发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四)全面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总的要求是:强化国防教育,服务军地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优抚优待长效机制,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创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

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巩固现有群众性双拥共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基层优抚政策的落实,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群众性双拥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搞好政策衔接,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新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大力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城镇退役

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认真履行复退伤残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措施,抓好稳控,注重把解决实际困难与加强思想疏导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少数军队退役人员的稳定工作。

(五)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总的要求是:巩固和扩大福利彩票销售发行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福利企业管理,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高举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旗帜,坚持“公

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向市场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使福利彩票发行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量稳中有增,为社会福利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以建立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重点,认真落实现有土地、税收、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兴办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乡镇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建设和改善一批社区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等老年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社会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完善现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扩大自费收养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路子。要加大福利

企业年检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规范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好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总的要求是:以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重点,以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为手段,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努力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在抓好“支部+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模式,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指导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把农村各类协会办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完

善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强化对民间组织的资产监管,大力开展“诚信民间组织”创建活动,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加大民间组织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七)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总的要求是: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标准,推进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向“服务型”转变。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完善城区标准地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搞好婚姻登记

工作,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收养登记条例》和《莱芜市弃婴收养管理办法》,杜绝私自收养弃婴现象,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认真做好民政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民政信访工作,充实加强信访力量,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应对新形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有效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落实,是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工作

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民政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说空话,放空炮,必须脚踏实地。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必须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第一,抓落实,要有扎扎实实争创一流的思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争创一流,不能追求轰动效应、表面风光,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如果只求形式,缺乏内容,不讲效果,不切合基层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这几年,我们在争创一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看,有些工作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提出了设想,有的虎头蛇尾,有的到了基层就走了样,这些工作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要正确分

析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我市各项民政工作在全省的定位,瞄准全省一流的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是不是一流,主要看四条: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类可供比较的指标走在全国的前列;二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思路具有前瞻性;三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有可供参观学习的样板;四是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抓落实,要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工作任务要落实,传统业务要改革,工作领域要拓新,都离不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离开调研谈落实,脱离实际抓工作,都将是“无本之木”,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当前,我们要围绕“民政工作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如何进一步抓好各项民政工作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确保民政工

作‘以民为本,为民解难’根本宗旨的落实”两大主题开展调研,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形成新的思路。市局初步确定,今年下半年召开一次民政理论研讨暨调研成果汇报会,各区民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都要拿出2-3篇象样的调研报告或研讨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拓宽工作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抓落实,要有艰苦奋斗敢于碰硬的作风。抓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许多曲折、反复,甚至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绕的精神。当前,我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不少问题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

渐显现。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铺下身子,深入基层,弄清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抓出成效不放手,促进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第四,抓落实,要有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精神。抓落实,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方支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民政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把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形成团结干事的新

~ 26 ~

局面作为一门功课,苦练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是作风要民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二是宣传要加强,让群众领会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办事要公道,特别是对待同志、提拔干部等方面要公开、公正、公平,形成群众信服、心齐气顺的局面;四是自身要廉洁,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做干净干事的表率;五是督查要到位,经常过问,了解真实情况。总之,要通过多种方法,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又是我市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员大会。全市民政系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与时

~ 27 ~

俱进,以一流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28 ~

下载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在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同志们: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8年全市总结表彰......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4 日) 张 伟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落实全......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府副县长魏书亮 (2011年4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民政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安排任务,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面开创我县民政工......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市“三创”动员大会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刚刚结束,我们就召开这次会议,对于做好全年的工作,促进我市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工作,部署安排~年任务,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干事创......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州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凉山州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剑平(2012年3月19日) 尊敬的木甲常委、白云副州长、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我州去年的民政工作情况和今年......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适应新形势 实现新跨越 努力开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汪 军 (2012年3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全县民政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