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工作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民生大文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而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近年来中央文件特别是中央全会文件中涉及民政工作较多的一个文件。它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十七大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使我们民政工作者深受鼓舞。《决定》以农村改革发展为重点内容阐述了农村改革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决定》贯穿着农村改革中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民救助制度”、“落实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扶政策”等等,这些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构成了民生问题这篇大文章。
一、深刻领会做好民生大文章的重要性
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核心并贯穿于全面实践的始终,民生是国家之重,国计与民生相连。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必须体现在人民生计的改善上,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更须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获得上。民生与民政密切相关。把握民生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性,关键是要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民政干部的头脑,把各项民政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益上,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将过去的特定服务群体向社会公众拓展,在切实发挥社会求助“兜底”保障的同时,努力提升社会公共水平,彻底转变临时性、分散性、应急性的传统,迈向整体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新目标。
二、认识做好民生大文章的艰巨性
民生问题,大到社情民意表达的权益,小到衣食住行的琐事,虽然纷繁冗杂,却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并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深刻阐述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农村的各种群体。它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着重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由此可见,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依靠单纯经济的路径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因为生产力发展只是物质前提,解决和改善民生又不简单的是物质问题,不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还要有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公共事业等。当前,农村改革开放促进了利益多元发展,在给农村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社会需求的千差万别,不同的民生诉求、不同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不同要求上的民生期待等等不断呈现,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趋于复杂化。民政工作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服务对象,并且变化大,人员和实际需求极不确定。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目标更远大,内容更丰富。
三、提高做好民生大文章的自觉性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加大民政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参与度、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系统建设中,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建设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提升社会事务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区民政工作要进一步服从服务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局,突出民生,牢牢把握“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主题,把民政事业融入实现群众利益之中,倾注全力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群众热切盼望的实际问题,努力形成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部门优势,把党和政府的各项为民之举落到实处,不断开拓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一、抓认识,坚持“四破四立”,把公安公安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破除“公安党建工作抓与不抓无关紧要”的观念误区,深刻认识党建对公安工作的指导和推进作用,结合“6.28”教训,牢固树立“公安党建工作必须‘走前头’”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积极推进公安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破除“公安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不直接从事业务工作,没有很多干头,难有大的作为”的思想误区,深刻认识公安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树立“围绕公安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思想,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创新思维,以新的手段去提升日常性工作。三是消除认为“公安党建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的误区,树立“坚持高标准、创造性开展公安党建工作”的思想。四是破除认为“党建工作做多了会越权越位、被人误解,工作少干为妙”的误区,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
二、抓制度,强化“四个管理”,确保公安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健全公安党建工作责任制管理。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政委具体抓、各党支部抓落实、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各科所队室主要负责人应带头抓党建工作,要牢固树立“抓不好公安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不抓公安党建工作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二是全面推行公安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要建立完善公安党建工作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公安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公安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四是要加强对公安党建工作资料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党建工作提供详细的备查材料。
三、抓载体,开展“四型教育”,增强公安党建工作活力。要使公安党组织的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做到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把灌输型(必要的学习内容和集中培训)、渗透型(经常性教育,灵活多样的活动)、寓教型(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和挑刺型(严格民主生活会和党内管理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纪)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各种活动很多,有些活动成效比较明显,但有些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思想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是在组织党员民警学习教育中,往往存在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现象,造成学习枯燥无味,质量低下。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专题讨论、交流体会、电化教育、调研成果评比以及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公安、学习型领导、学习型民警”、“我是党员,我光荣”、“创佳选优评差”等有意义的组织生活活动,激励公安党员民警努力为党和公安事业积极工作。
四、抓创新,紧扣“三个服务”,推动公安党建工作科学发展。一是从大局上紧扣为县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服务。二是从部署上紧扣为公安工作和业务工作服务。始终把公安党建工作与公安工作及公安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把党建工作做到民警关心的热点上,体现在科所队室业务的难点上,抓到公安作风建设的弱点上,充分调动党员热情,赢得县委共鸣,获得部门支持。三是在实际工作中紧扣为党员民警服务。日常工作中要尊重党员民警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要关心爱护党员民警,诚心诚意帮助党员民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尊重人格、倾听呼声、了解情绪、关心利益,让党员民警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要为党员民警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条件,要善于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典型,要为党员民警成长进步创造条件,为干事创业提供帮助。让党员民警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把公安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做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即将出台的改革“路线图”以及“时间表”,将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如何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牢牢确立“全面”思想,要有全面的眼光,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忌单兵突进或孤立片面地想问题、办事情、抓改革。国家制度建设或国家制度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加速各类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在中国还要保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祖国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由此,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等。只有全面抓、抓全面,才能使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整体推进。
要有深化的谋略。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想认识,绝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绝不能走过场或等要靠。
要有改革的魄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以及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拆解“硬骨头”,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改革“路线图”,要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要有清正的环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不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一年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台“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然在全党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及顶风违纪行为。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越不能放松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营造。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共同推进“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即将绘就,接下来就需要全党全国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9-6-15 来源: 浏览:119 【 大 中 小 】
韩金海
信访工作是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信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信访工作要做到稳控到位、接访到位、教育到位、解决到位,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信访问题的特征
信访对象多元化。参与信访的人员涉及各行各业,个体与群体并存,反映的问题门类繁多。信访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化,特别是各种非正常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事”,甚至成为极个别人勒索政府的“绳索”。
信访内容复杂化。信访内容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并存。大部分群众的诉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非正当的不合理诉求,或者有些诉求符合情理,但对照当前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暂时无法解决。
信访形式新型化。信访无论在组织、手段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信访形式正常访与非正常访并存,且非正常访有 不断上升的趋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联名信访甚至无理访、缠访兼而有之。从书信、市长热线电话、走访,到电子邮件访、网络访等新的上访形式同时出现,并且近年来上访群众的情绪日趋激烈。从解决的结局看,转化与激化并存。
二、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信访问题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环境污染、流动人口、征地拆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给信访问题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利益,给信访工作带来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利益格局调整造成的影响,是引发信访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力度加大,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一些人对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难以适应,往往希望通过非正常程序和方式维护既得权益或争取更高利益,甚至盲目攀比;一些人利用企业关闭、土地被征等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等,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集体闹访,越级上访,反复缠访。
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影响,是引起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极大多数基层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尤其是村(居)干部因工作方式简单、决策不民主等原因,导致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在群众中威信下降,说话没有份量,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造成群众心不平、气不顺。一旦某事激发或挑动,就会很快在群众中产生 共鸣,引起群访。
法律不全政策欠完善的影响,是产生信访问题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如当前的违法违章建筑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有执法不严的问题,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上及规划控制上的因素,从中也因违法违章建筑而滋生了许多信访案件。
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增加信访问题的不确定因素。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独立性明显增强,但民主法制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或理解有偏差,一旦自己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盲目上访。
现有信访体制上的自身缺陷,是助生信访问题的客观因素。受我国长期封建社会行政与司法合一体制的影响,群众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纠纷问题,而不愿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纠纷。信访人往往信“访”不信“法”,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越到上面越管用,越是重大会议期间越管用,并作为一种经验相互传授。目前,群众中已形成这种认识: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会“花钱买平安”,“信访有利”的观念也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我们的信访考核体制也逐渐表现出一些负面影响,出现越级上访,不管是无理访还是缠访,就要扣分,而在处理无理上访、缠访、滞访等方面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机制。信访人就利用这种到北京去上访上面要扣下面分的考核方法,通过越级上访给干部施压、给政府施压,形成了领导越重视,信访人 越往上面跑的怪圈,使信访量有增无减。
三、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大量的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做好信访工作,重心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能不能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小、化解在始发地,主要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不是坚强有力。因此,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解决信访问题。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增强基层组织解决矛盾的能力。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换位思考,真心为民,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防止因滥用职权、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合法利益而引发信访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推进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衡量是否重视信访工作的标准,就是看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得到真正解决。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映拆迁、征地、建房租房、就业、欠薪、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的民生信访越来越多,已成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无小事,一叶一枝总关情。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统筹发展的协调性,注重成果的普惠性,谋民利,解民困,消民忧,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发展中的矛盾解决在发展过程之中。对要求合理但解决条件暂不具备的问题,要 说明情况,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并把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对无理诉求,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对群众的正当利益漠不关心、臵之不理,更不得以不合理、不合法的部分掩盖合理、合法的部分。
坚持教育引导,健全信访机制,从规范上处理信访工作。合理、合法信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加强信访工作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信访,让群众真正了解信访的地位和作用,改变群众不正确的观念,引导群众按照正常的渠道和方式信访,减少对抗性思维,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工作,以真诚和耐心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息诉息访。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访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坚持依法管理,保护合法信访,解决合理信访,教育无理信访,惩处违法信访。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建立信访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基层信访问题调处机制、信访群众的教育疏导机制;对普通信访实行公开办理,疑难信访实行公开听证解决,信访案件实行群众代表参与调查,复杂信访实行部门会商解决,营造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和谐信访环境。
第五篇:以荣辱观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写写帮推荐)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一、遵循“八荣八耻”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重要的行动指针。当前是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在思想文化领域,尽管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强大的精神内核。由于现时期新旧事物的碰撞,带来了一些人们思想的困惑甚至混乱,出现了道德失衡和腐败现象等,严重影响了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新一代公民的成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思想文化的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和美丑界限,为我们努力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也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
科学的道德标准。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文明、不和谐的情况还随处可见。尤其危险的是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一些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负罪感、内疚感缺失,不讲公共道德。社会生活中,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见多不怪;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反被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逐渐被淡忘。荣辱颠倒、道德失衡是一个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它会使人们迷茫和社会正气涣散。“八荣八耻”把大道理贯穿在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中,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亲和力强,体现了高立意与近距离的良好结合,为坚持“三贴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道德标准。
二、践行“八荣八耻”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由于受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荣辱观念有所淡化。对获得的荣誉缺乏光荣感,对英模人物缺乏羡慕感,对所犯错误缺乏耻辱感,对批评指责缺乏愧疚感。这不仅影响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公民对道德行为的客观评价和自觉认同,败坏了社会风气。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荣辱意识。
教育引导。一是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反腐倡廉、先进性教育、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知荣明耻,增强荣辱意识,严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二是要以青少年为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三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四是要面向农村、社区。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倡导新风尚。
创造环境。一是要把荣誉与个人的实际利益挂钩。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的荣誉与得到的实惠相一致,才能使荣誉成为激发人们为社会做贡献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不断增强对荣誉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创造争先创优的氛围。要广泛开展“学英雄做模范”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违纪人员,做到赏罚分明,以此引导人们为赢得荣誉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主持正义,憎恨邪恶,从而不断强化公民的荣誉观念。三是要营造树正气的氛围。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引导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荣誉,从而增强人们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
建立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