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县党委换届工作系列谈之十
——市县党委换届工作系列谈之十
换届要换出精气神
向祖文
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决定发展状况。党委必须通过换届换出领导班子的干劲和活力,更好地鼓起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换出科学发展新气象。能否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换出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气象,是衡量换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要围绕发展抓换届,通过换届促发展,把换届工作放到实现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四化两型”的大局中来谋划,广纳民言,广积民智,广聚民意,客观总结过去,清醒研判形势,科学规划未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凝聚科学发展共识,描绘一个党员赞成、代表拥护、群众认可的发展蓝图,给干部群众以信心、动力和希望。要通过换届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心思花在谋划和推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关注和改善民生上,把智慧用在发现和破解难题上,同心协力开创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用惠及群众的科学发展成果检验换届工作成效。
换出干事创业新活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关键在人,核心在领导班子。要把选好配强党委领导班子作为换届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
1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广开进贤之路,择优选配党委班子成员,重点选好配强党委书记,把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活力。要通过换届,充分发挥优秀班子引领、示范和凝聚的核心作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伟大事业中来,充分调动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激情竞相迸发,让一切推动发展的活力充分涌流。
换出好的党风政风。换届增动力,风正好扬帆。风清气正的换届风气是确保换届圆满成功、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也是扬正气、树新风、聚人心的重要基石。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使搞不正之风的人望而却步、自警自律,使规规矩矩、扎实干事的干部坚定信心、增添干劲。要通过换届,换出广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真正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要通过换届,换出好的党风和政风,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2
第二篇:今日谈 基层党委换届
今日谈基层党委换届:民主不是吹出来的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广东和四川等10多个省市采访了解到,基层党委换届中各地普遍重视运用候选人差额、竞争性选拔、党代表直选、公开推荐等民主元素,实现换届“全流程”扩大党内民主,有效回应党员群众参与换届政治生活的愿望,使得换届成为实践党内民主的重要契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换届“全流程”体现民主元素
从已经完成乡镇党委换届的江苏、安徽、河北等省的情况看,各地在换届过程中“全流程”引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机制,坚持在扩大民主中提高民主质量。
党代表选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到换届的结果。各地采取公推直选或竞争性选举的方式产生党代表,以保证选好选准。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15个选举单位全部采用公推直选,从157名镇党代表候选人中产生90名镇党代表,党员们都十分重视手中这一票。
江西省丰城市采取“三推两评一直选”方式选举乡镇党代表,确保好中选优。安徽省歙县严把七关建立乡镇党代表资格全程动态审查机制,28个乡镇直选产生的党代表占农村党员数的14%。河北省采取党员自荐、党员和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方法,产生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通过“两上两下”方式选举产生党代表。一些基层党代表说,这次党代表选举的民主氛围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一些地方在干部换届考核评价中引入民主机制。据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克勤介绍,本轮换届江苏省增加了6300多名普通党员群众参加乡镇党委换届干部民主推荐、测评,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党员自荐、群众联荐产生的候选人达460多人,委员选举差额比例达21.2%。
江西省宜春市对新提名领导班子成员初步人选,实行多数人选、知情人选、多轮推选、全程差额选。市委组织部长肖洪波说,这样做既尊重民意,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广东省博罗县实行“两推荐三差额”选拔党政干部正职,让“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权力运行民主化”。
各地在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中也注重运用民主元素。在记者调查的10多个省市中,基层党委委员选举普遍做到了差额选举,有些省的差额比例在25%以上,体现好中选优。部分省份在乡镇党委换届中积极试点公推直选,试点的乡镇成功选出了党员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据介绍,江苏964个换届乡镇中有179个乡镇实行公推直选试点,稳妥有序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有效拓展选人用人“提名权”民主
基层党委换届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的重要节点,各地主动结合近年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围绕初始“提名权”从民主程序、民主载体、民主实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有效拓展。山西、四川、湖南等省在换届前的干部民主推荐过程中,按照知情参与原则,综合考虑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做到“让知情人推荐,让推荐人知情;让推荐者选择,让被推荐者表达”。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先奇说,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下管一级的管理体制,下一级的干部可作为推荐上一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知情人。
同时,知情人还应该是与被推荐干部工作及职位相关的人。江苏省此前进行的公推票决三位地级市市委书记人选时,两轮推荐的主体分别达到220人和120人,有关负责人说,合理界定推荐人的范围,目的是防止出现“盲推”而导致推荐票失真。
部分实行公推直选试点的地方,在民主推荐、确定候选人、大会选举等主要环节中,推行全程差额,使每一轮差额都成为一次好中选优和民意表达的过程。湖南省溆浦县思蒙乡把候选人的推荐范围扩大到整个县,变乡党委班子由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党代会间接选举为“组织定规则、群众来评判、赛场选良才”模式。
县委书记李自成说,这种由党员群众直接选举党委领导班子的做法,不但为党员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激发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一些地方建立起民主推荐干部的配套机制。重庆市巫溪县积极探索“双推双考双评”办法,初步实现“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山西省忻州市按照民主推荐、考核和完成中心工作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推荐干部,将干部选任工作置于民主推荐和科学考评的基础之上,实现民意与实绩并重。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在组织社区党组织换届前,对37个居民区党(总)支部领导班子进行量化的民主测评,为领导班子业绩准确“画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推荐和竞争性选拔产生候选人选。
换届民主带来多重好效应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各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都比较注意在换届过程中有序扩大和实践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着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受到了党员群众和干部的好评。综合来看,有以下三点好效应。
一是党员群众普遍成为换届“局内人”。如何把党员群众对换届的高关注度合理引导到参与、监督、支持换届中来,各地都想了很多有效的办法。正是通过这些制度设计、程序开放、民主参与,让广大党员群众实实在在成为基层换届的“局内人”。
河北省乡镇党委换届中,用民主、公开的程序调动广大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全省200.01万名乡镇和农村党员中,有187.61万名参与了党代表的推荐提名,参与率达93.8%。四川省内江市首次组织6700多名流动党员以短信、视频等方式参与代表推荐,组织834名流动党员回家参选,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参与权。
二是营造出“上者硬气、下者服气”的良性竞争氛围。换届过程中涉及干部的进退留转,究竟是一把手说了算,还是党员群众说了算,究竟是“暗箱里”操作,还是“阳光下”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干部心态和换届效果。
本轮换届中,由于各地加快初始“提名权”的民主改革,推行公推直选党代表,试点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扩大党代表和委员的差额比例等,营造出了浓厚的民主氛围,让参与竞争的干部能够坦然面对进退留转。一些落选的干部坦言,“胜选的人很硬气,而我们落选的人也感到服气”。
三是教育干部“眼睛多向下看”。本次换届结合“形成一个好报告”的要求,不少地方在党代会报告形成过程中,坚持民主方法,几上几下反复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特别在换届大会中,一些地方组织候选人现场作简短陈述,提出未来的工作承诺。
公推直选的乡镇还组织竞争者进行几分钟演讲,并现场回答党代表提问。通过这些民主互动,让新任领导班子切实感受到党员群众的期盼和愿望。一些干部说,虽然台上只有简短的5分钟,但台下要有做好5年功的准备,换届时的承诺必须在任期内兑现。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政府如何自我评价: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全年支出7.91亿元、审计整改624.24亿元、审计成果投入产出比为1∶82……继公布“三公”经费账单之后,审计署日前以一份2010绩效
报告再次赢得掌声。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因为它是中央部委绩效报告的首次发布,还在于它展示了一种“专业力量”。少有大而化之,少有含糊其辞,也没有一味的报喜不报忧,而是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细节说话,既公布了人均审计成果逾2000万元的业绩,也公布了中国审计投入产出比,还介绍了这一比率的国际排名——远高于英国,略高于日本,低于美国。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布绩效报告是为了让公众明白“钱花的值不值”。已有人大代表在微博上反馈道,透过审计署细致客观的报告,发现“加强审计是一件合算的事情”。看来,这无论对审计工作本身,还是对审计部门公信力,都是利好。
说服力源于专业,公信力来自坦诚。从公开“三公”经费,到发布绩效报告,审计署频获肯定,原因正在于此。反观有些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要么犹疑观望,要么语焉不详,甚至以“数字敏感”为由不予公布,如此“公开”自然难获认可,也无助于公众树立正确认知。比如,看“三公”经费不仅要看绝对数额,还要看人均经费,更要看部门职能。只有告诉公众全部事实,改变信息不对称,才能打消疑虑建立信任,进一步通过“公开”改进、完善政府工作。
这些年来,从房价到股市,从居民收入到幸福指数,从反腐倡廉到群众满意度,一些部门的统计数据与百姓感知相差甚远,一些地方自我评价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某种“不专业”:计算方式的不完善,取样数据的不周延,关注领域的不全面,以至于“统计”被揶揄为“估计”,一些信息发布常常引来“反面猜想”。但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倘若“三公”经费花得太多,用在刀刃上的却很少,自然不敢说得太细;倘若公布工作绩效只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以满足知情权为归依,自然会以谈主观成绩为主;倘若“一贯正确”的思想依然普遍,容易自夸、少有自谦乃至遮丑护短的现象就难以消弭。
有人说,审计署的标杆式举动与其“术业专攻”有关,与其“清水衙门”有关。这或许是一个原因,然而,回应公众关切本来就应是公共部门的必备素质,那些“油水部门”更应成为行政改革的着力点。透过一些部门公开透明的随意性,一些地方自我评价的主观化,应该得出的结论是,唯有不断强化细化规则制度,减少主观随意性,公开透明才会成为唯一选项,“政误”公开才会成为政务公开的一部分。
毛泽东曾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社会稳定从来都需要群众支持,政府公信力归根到底源于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既看到成绩,又要看到不足,勇于正视并解决问题,这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府的必修课程。正所谓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第三篇:市党委换届活动交流材料
今年是我市实施新一轮追赶式发展的开局之年,同时又是市、县、乡(镇)党委换届之年,发展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我们要以党委换届为契机,扎实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锐意创新、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一、围绕科学发展配干部,确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党委换届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人事安排,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要按照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本事用干部。三年前,我市确立了“实施追赶式发展”战略,到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财政收入超10亿的发展目标,经济质态明显改观,城市面貌明显改变,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各级党员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在经济建设一线的领导干部得到锻炼。XX年,在实施第十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又作出了“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又一个培增计划”的重大决策,即到2011年,全市gdp超200亿,财政收入超20亿。面对新一轮追赶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熟悉工业经济、能招商、会实施项目建设的领导干部,而目前我市的干部队伍结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熟悉传统工业经济的干部多、熟悉新型工业经济发展的干部少;熟悉封闭型工农业生产的干部多,熟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工作的干部少;熟悉一般农村工作事务的干部多,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少。针对高邮经济提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干部队伍结构的特点,在今年的换届选举过程中,我市的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加快发展的观念;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动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和谐发展的观念”,做到用提速发展的目标来确定选人用人的标准,用提速发展的要求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用提速发展的业绩来决定干部的升降留转,要着力选拔能够熟悉和胜任经济工作、能够担负起招新商、招大商、招外商任务的、能够担负起发展“工业化、民营化、外向化和城市化”经济建设任务的干部,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含“经”量,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选干部,探索民主的用人机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党委换届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着眼长远,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在党委换届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盛市关于换届工作的意见、政策和指示精神;另一方面,要通过换届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把党员干部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努力创造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浓厚氛围。要认真研究“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组织工作尤其是对干部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开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制度,根据新任务、新标准对不适应新一轮追赶式发展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住网党委换届这一契机,及时加以调整。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对干部的培养、选配、教育管理的超前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建立科学、民主、长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在组织今年的市、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改进党代会代表选举办法,合理确定和分配代表名额,探索乡镇党代会代表直接由党员提名,严格代表产生程序、严格差额选举办法,通过普选,进一步推进党代表选举民主化进程。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认真组织民主测评、公开述职述廉,全面开展民主定向推荐,扩大参加民主推荐、测评的党员范围,使换届选举直接体现党员的意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普通党员真正信得过的人选选进领导班子。认真细致做好换届中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安排,用实际行动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严肃干部工作纪律,对“跑官要官”、“拉票贿驯、搞非组织活动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通过换届,建设一支发展的班子、团结的班子、群众拥护的班子。
三、创新工作思路用干部,推进科学的用人方法。
干部队伍建设事关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和稳定,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以党员干部先进性建设要求为指导,进一步拓展识人视野,创新选人方法,畅通用人渠道,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要重点配强党政“一把手”。“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核心,“一把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意识和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号召力、战斗力、创造力,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群众的切实利益。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配强“一把手”,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善于开拓创新,敢抓敢管、善于化解矛盾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领导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和经济管理部门“一把手”岗位上。目前,我市20名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42.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8名,其中研究生2名。乡镇长平均年龄40.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4名。要积极探索党政“一把手”一肩挑的做法,提升“一把手”领导乡镇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在换届工作中,既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同时,又从实际出发,破除地域、部门、身份的限制,继续加大干部城乡交流、乡镇之间交流、岗位交流,树立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思想。目前,我市35名乡镇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级机关选派下去的16名,乡镇之间交流使用的28名。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调优领导班子结构,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梯次,知识和专业结构形成配套,气质结构形成互补,通过干部交流,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着力使用年轻干部,把那些素质高、悟性好、后劲足的年轻干部投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发展服务,使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网员中配备一名35岁以下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发展经济的活力。同时要重视使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放眼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选拔和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妇女干部,使领导职数符合结构要求。要储备一批后备干部,进一步开拓视野,采取公开推荐、定向考察等方式方法,突破部门、资历、城乡界限,对素质优秀、潜力较大,特别是对懂经济、会发展、善管理的年轻人,根据结构需要,不拘一格加以选拔、培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潜力挖足、后劲十足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强化教育监督管干部,做好换届后续工作。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过程,换届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转移工作重心,以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和完善落实保持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要引导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大局,强化创业、创新、创优的进取精神。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把领导干部的解放思想,贯穿于追赶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执政为民的全过程;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制定政策、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全过程。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以“眼界宽、善谋大事,思路宽、善于创新,胸襟宽、善聚人心”为培养目标,从适应发展需要出发,针对领导干部面对科学发展而存在的“知识危机”、“本领恐慌”,把领导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作为开展干部教育的重点。制定“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组织落实省委“百千万”领导干部培训工程,举办副乡局级干部“周末课堂”,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选派从事经济工作、城镇建设的干部跨地区培训,进一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有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使干部培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努力探索出一条成本较低、效果较好、比较实用的干部教育新路子。大力推行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学与用、奖与惩的挂钩,激发和调动干部学习的主动性。要加强监督管理,构建保持领导干部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科学的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办法,监督和引导领导干部以履行职责为己任、以推动发展为追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管理,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探索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县(市)党委换届工作总结
某市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换届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章和《干部任用条例》、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切实改进干部考察工作,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各地换届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党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确保换届工
作平稳、顺利进行
某市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换届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契机,超前谋划,统筹运作,精心组织实施。某市委根据中央部署,循序渐进,先乡后县再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换届工作。各省区市普遍成立了换届工作领导机构,党委统揽全局、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组织部门负责换届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换届工作组织体系。重庆市建立了换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协调。福建省委还成立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安徽省实行了考察选举连贯责任制,换届选举时,将派驻设区市的换届考察组改为换届指导组,把换届考察与选举指导结合起来,全程参与换届选举工作。各省区市还通过派出指导组、巡视组、检查组,开辟《换届工作专刊》、建立换届工作重要事项日报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换届工作进展情况和干部思想动态,为顺利进行换届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认真抓好换届工作的同时,各省区市注意精心谋划其他各项工作,一边认认真真搞换届,一边扎扎实实抓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各地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次市、县、乡三级换届总体健康有序,班子配备改革得到了稳妥推进,干部考察综合评价办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干部任用凭实绩重公认,用人导向正确,整个换届风清气正,干部思想情绪比较稳定。绝大部分地方换届后社会反映也很好。
大力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在换届过程中,某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按照“明确方向、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原则,各地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已经换届结束的某某区统计,市、县、乡三级党委分别减少常委(委员)职数30多个、200多个和5000多个。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县乡三级党委分别减少副书记14人、50人和124人。江苏、安徽、福建、江西4省的市、县党委换届后,党委常委与政府副职一般交叉任职2-3名。
根据中央要求,各地还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整体功能。换届后,各地市、县、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明显降低。如湖南省各县区委常委领导班子共配备女干部150多人,比换届前提高2个百分点。云南省在16个市州党委班子中共配备少数民族干部70多人,占39。河南省一次性跨市交流了20多名县区党政正职。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市、县与区、市、县直单位之间交流干部860多人,促进了党政人才资源在不同部门、行业和领域的优化配置。
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各地在换届中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抓住提名、考察和选举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扩大党内民主贯穿于换届的全过程。
在推荐提名环节,各地认真执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使群众参与面更宽、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把人大常委、政协委员、纪委常委列入全额定向推荐新一届市级领导班子人选的范围,使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数比以前平均提高近12个百分点。湖南省在已完成的13个市州党委换届考察中,有2600人参加会议投票推荐,1800人参加了个别谈话推荐。河南省有52个县区在会议推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推荐”。安徽省在市委换届推荐工作中,提前2天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材料提供给与会人员,方便其了解情况。
在组织考察环节,各地注意综合运用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考察谈话范围进一步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市级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考察谈话近1万人,民意调查“两代表一委员”(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其他有关人员5000多人,对13人实行了延伸考察,对拟提拔考察对象都通过当地新闻媒体进行了考察公示。河南省对每个县和乡进行民意调查的人员分别在100人、50人以上。湖南省在对13个市州党委班
子的考察中,对新进班子人选考察谈话1700多人,民意调查“两代表一委员”5500多人。吉林省对拟新提拔人选进行考察时,均进行了家访,深入了解干部的表现。
在选举环节,各地均适当扩大了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代表的比例。例如,河南、湖南、广西、云南4省区市县两级党代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达到20以上,代表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条
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占党员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湖南省在向代表提供候选人基本情况和简历的同时,对候选人的工作实绩和主要优缺点也作了介绍。云南省一些市州在县区党委换届中,探索运用多媒体方式介绍候选人,方便代表深入了解候选人情况。
对于这次换届扩大党内民主的做法,各地干部群众普遍给予肯定。大家反映,这次换届坚持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群众在干部任用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任用干部更加民主,树立了以群众公认定干部、以德才兼备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运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地考核和评价干部
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察干部,科学地考核和评价干部,是这次地方党委换届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换届过程中,各地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方法和手段,切实运用好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力求深入了解干部德才素质,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例如,辽宁省在配合中组部认真抓好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换届考察试点工作的同时,又在10个市和17个县进行试点。各地注意结合实际,对综合考核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完善,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内蒙古自治区在去年3市8县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换届考察工作实施细则》和《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将《干部任用条例》的考察程序细化为11个步骤和48个具体工作环节。山东、山西两省结合本省实际,坚持任前考察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力求科学准确地评价和识别干部。云南省在对山区和边境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时,分别增设“农村水改受益率”和“传染病发病率”等指标,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进行领导班子实绩分析时,增加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指标,在进行地区发展纵向比较的同时,注意区域间的横向比较,力求全面客观地考察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
各地还针对当前干部工作的实际和社会上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对干部的政治表现进行严格考察的基础上,更加注意考察干部勤政廉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干部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各地普遍做到了拟提拔人选在提交党委会讨论前,对其廉政情况必须征求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凡是经过了解在廉洁自律上存在问题的,都不上会讨论,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是考察对象的取消考察对象资格,问题严重的,先免职后处理。河南省、湖南省强调,要坚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衡量干部的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不符合条件的干部决不提拔使用,已经在领导班子中的也要调整下来。安徽省对反映的提名人选中有重要问题查不清的,不作为提名人选;对问题一时难以查清、暂时又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也先把位置空下来,不匆忙提拔。
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换届中的风气如何,直接影响到换届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影响到能否选出一个合格的领导班子,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稳定。为遏制换届中可能出现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现象,各地狠抓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环节,确保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各地根据中纪委和中组部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严明纪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山西省制定“二十个不准”,分别对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提出了纪律要求。辽宁省先后发出4次通知,提出了“六个不准”、“八个严禁”和“五个严肃查处”的禁令。四川省对近年来查处的70多起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进行了深刻剖析,针对换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一些地方利用党报党刊,采取专题报道、开设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积极营造氛围。有的地方还在新闻媒体适时曝光典型案例,警示和教育干部。河北省向全省1700多名省管干部发出公开信,要求领导干部在换届期间务必遵守纪律、管好自己、做出表率。各地纪检和组织部门普遍加强合作,强化了对换届工作的监督和巡查,江苏、江西等省对市、县党委贯彻执行换届纪律的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各级组织部门还建立以“12380”举报电话为核心,网络、传媒、常规等多种渠道相互支撑的监督举报体系,专门受理换届期间关于选人用人违规违纪问题的举报。各地对换届期间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查处换届期间的违规违纪案件70起,处理有关责任人130多人。
各地的广大干部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中,各级党委及时下发文件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向各地派出督查组、巡视组、检查组,加大督促检查和查核惩处力度,既加强了指导,推动了工作,又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既宣传了政策,弘扬了正气,又严明了纪律,赢得了民心。
第五篇:党委换届工作调研
党委换届工作调研
关于对党委换届有关问题
调研情况的汇报提纲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调查及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就党委换届选举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的看,乡级党委换届比较成功,党委提
名的人选都能当选。但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突出的问题是党委换届选举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乡镇党委执行选举制度不到位。尽管《党章》中对党的组织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制度不够坚决,执行上级要求有偏差,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形式轻权利。从党委选举情况看,程序都比较严格和规范,表面上看是尊重了选举人的权利,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反映选举人的真实意愿。尽管候选人酝酿、投票表决的程序齐全,但是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党组织为了选举需要,印发候选人的介绍材料仅限于简单介绍其简历、品德、能力和业绩等内容,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材料中的情况简介,材料介绍什么就是什么,缺乏更广泛和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渠道和平台,加之,党组织提供给选举人酝酿候选人的时间较短,大都是会议期间,导致了解情况不全面,特别是组织新调整的候选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情的选举人只能是“随帮唱影”,有的甚至不负责任地“乱”划票,使选举“失真”。二是重组织轻民意。有的地方党委为了保证选举质量,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在选举前采取不同形式,向选举人渗透组织提名人选意图,统一选举人思想,使选举人不能够充分表达意志。有的党组织,在差额选举时,忽视选举人的真实意愿,对确定“差”的人选煞费苦心,“科学”处理“差”,这些做法是与《选举法》和《党章》要求相违背的。
2、选举人应有的权利落实不到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的民主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现在地方党组织选举中党员的民主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普通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渠道窄,对党的重大决策事项和问题,往往是事后通过新闻媒体知晓,其他方面很少看到听到,即使听到也大都是已经形成决定的结果。党代表参与选举的深度不够。虽然乡级实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但党员民主渠道仍需拓宽。党员或党代表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有时处于一种名有实无的“虚化”状态,直接参与讨论、质询、提出意见和表达真实意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落实党代表的选举权方面,仍存在组织内定人选,选举人不得不选、不敢不选、不能不选、碍于情面选和认认真真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选举人的意愿得不到真实表达和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和单位仍未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确定被选举人的面窄,缺乏推荐的层次和渠道,存在“等额推荐”、“等额选举”等问题。
3、乡镇党委选举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益断链。在党委选举中,一方面,一些党员认为选谁不选谁与自己关系不大,利益联系不紧密,造成党员对党内选举不积极,不关心。客观上也为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受利益驱动,使拉票贿选者有了市场,给拉票贿选者创造了可乘之机。二是选举缺乏竞争性。现在的地方党组织选举大都缺乏竞争性,缺乏有效地竞争机制和竞争人选,没有竞争人选就使选举人没有选择余地,一些人觉得选举可有可无,选举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心知肚明。如果出现意外,上级就认为党委主要领导统班子的能力低,不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甚至认为是失职等等。
二、有关建议及对策
1、要切实维护党章的权威,使选举人的民主权利得到实质性的行使。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党章的权威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牢牢确立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的地位,自觉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使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法定地落实,而不能被其它一些所谓客观因素所干扰。二要坚决落实有关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和规定。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已经对党员权利保障做出了规定,乡镇党委除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规范、细化外,必须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否则,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2、要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一要扩大党内民主。排除影响发扬民主的障碍,确保民意畅通无阻,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能全面反映民情、民意的渠道。同时,握好扩大民主的导向和程度。二要依据民意确定候选人,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把依据民意确定候选人作为根本原则,把上级党组织委派、任命、提名候选人等做法逐步向上级负责选举规则的制定和监督方面转变,候选人名单应由乡镇党委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层层推荐产生,可采
取“公推票决”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并对民主推荐的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要采取多种提名方式,扩大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可采取上级党委提名、党代会代表联合提名以及党员个人自荐竞选等多种提名形式,建立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提名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党组织选举中,应适当增加候选人的差额比例,给选举人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平等对待选举人和团体提出的候选人,把代表提名候选人放到组织提名候选人同等位置上,同等条件参与,一视同仁。防止个别领导以组织名义搞“内定人选”或“内部吹风”,也不要明确哪个是差额,哪个是必选人。对于因多种提名产生过多的候选人,可通过预选的方式,按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四是建立健全候选人介绍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介绍候选人的方式方法,建立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制度,可采取公布候选人德、能、勤、绩、廉的考核审查情况,候选人对选举人述职、讲演、回答选举人提出的问题等方式,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同时,对于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可以提前进入工作角色,通过实践和工作检验候选人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党员更全面的了解候选人情况,使选举人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比较,投出反映自己真实意愿的选票,不断增强党组织选举的实效性。
3、要强化选举人对候选人真实情况了解,使选举人真正成为管理党内事务的主人翁。要进一步落实选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在落实知情权方面,从宏观上,应当及时向选举人提供候选人必要的较为详实背景材料,改变仅仅让选举人了解简历、被动式选举的简单做法。从微观上,在特定的工作区域和范围内,选举人应认真了解候选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候选人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廉洁自律、家庭关系、群众评价、朋友圈和社交圈等方面详细而真实的情况,要给选举人一定的时间了解被选举人,给被选举人创造一定的条件,畅通一定的渠道,接触选举人,向选举人推销自己,使选举人的选举建立在知情的理性基础上。在落实参与权方面,除了选举人有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可以越级反映外,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咨询问题。选举人对某个候选人有不同看法,在选举前,通过一定程序可以要求党内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出回答。二是征求意见。对每个候选人的确定,都要有一定的党内讨论和征询党员意见,并给予回答的程序。三是意见表达。通过不同层次选举党员代表的形式,客观地表达党员的主张和要求,使选举人真正成为管理党内事务的主人翁。在落实选举权方面,一要认真对待选举权。要对选举人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提高选举人对选举工作的认识,教育他们本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同时,对组织选举者建立必要而完备的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选举走形式、走过场和诱导选举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二要推行竞争性选举。认真研究和探索党委选举的竞争机制,除推行候选人多种提名方式外,对出现空缺的乡级委员会(包括纪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也应该实行竞争。三要扩大选举的公开性。实施“阳光”操作,让选举的每个程序都公开透明,使选举过程置于选举人、党员、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建立上级党组织、同级纪检、候选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监督的网络,对选举过程实施全方位监督。
4、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坚持党委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关键要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决策程序,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制度。一是要大力改进党内选举制度,强化民主选举的功能。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各级党代表和领导人的选举都可以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差额的比例,并由预选差额逐步向正式选举差额过渡。认真执行《党章》规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除它们的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一律由选举产生。二要逐步建立党内质询和罢免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认真研究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收集和反映党员群众意见的听证制度,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向党员代表大会代表述职制度,实行党代表对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完善和实行严格的质询制度和罢免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党内选举程序,增强选举的权威性。三要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地方党组织应积极吸收和借鉴乡镇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的经验,在加强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代表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定期例会制、督办制、视察制、情况通报制、激励约束等配套制度。要引导党代表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真正把党代表的权利、党代会的职能落到实处。
5、要避免拉票贿选现象,使换届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一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候选人以及党员充分认识到拉票贿选是违法行为,其结果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有害的。二要加强对候选人品行的考察。对于候选人品行差、群众基础差、有拉票贿选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候选人资格。三要加大对拉票贿选的打击力度。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金,对候选人有拉票贿选行为加大调查核实力度,一经查实,除取消候选人资格外,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四要创新党内选举工作内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候选人“过关斩将”,可以把综合素质考试、组织考核、答辩演讲、工作政绩等与党内选举有效的结合起来,拉长候选人推荐工作流程,堵塞候选人拉票贿选渠道。
关于对党委换届选举有关问题
调研情况的汇报提纲
中共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党委换届选举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调查及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就党委换届选举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现将有关换届选举的调研情况,向市委组织部指导科做以简要汇报。
一、乡党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的看,乡级党委换届选举比较成功,党委提名的人选都能当选。但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党委换届选举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乡镇党委执行选举制度不到位。尽管《党章》中对党的组织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制度不够坚决,执行上级要求有偏差,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形式轻权利。从党委选举情况看,程序都比较严格和规范,表面上看是尊重了选举人的权利,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反映选举人的真实意愿。尽管候选人酝酿、投票表决的程序齐全,但是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党组织为了选举需要,印发候选人的介绍材料仅限于简单介绍其简历、品德、能力和业绩等内容,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材料中的情况简介,材料介绍什么就是什么,缺乏更广泛和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渠道和平台,加之,党组织提供给选举人酝酿候选人的时间较短,大都是会议期间,导致了解情况不全面,特别是组织新调整的候选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情的选举人只能是“随帮唱影”,有的甚至不负责任地“乱”划票,使选举“失真”。二是重组织轻民意。有的地方党委为了保证选举质量,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在选举前采取不同形式,向选举人渗透组织提名人选意图,统一选举人思想,使选举人不能够充分表达意志。有的党组织,在差额选举时,忽视选举人的真实意愿,对确定“差”的人选煞费苦心,“科学”处理“差”,这些做法是与《选举法》和《党章》要求相违背的。
2、选举人应有的权利落实不到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的民主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现在地方党组织选举中党员的民主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普通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渠道窄,对党的重大决策事项和问题,往往是事后通过新闻媒体知晓,其他方面很少看到听到,即使听到也大都是已经形成决定的结果。党代表参与选举的深度不够。虽然乡级实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但党员民主渠道仍需拓宽。党员或党代表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有时处于一种名有实无的“虚化”状态,直接参与讨论、质询、提出意见和表达真实意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落实党代表的选举权方面,仍存在组织内定人选,选举人不得不选、不敢不选、不能不选、碍于情面选和认认真真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选举人的意愿得不到真实表达和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和单位仍未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确定被选举人的面窄,缺乏推荐的层次和渠道,存在“等额推荐”、“等额选举”等问题。
3、乡镇党委选举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益断链。在党委选举中,党员认为选谁不选谁与自己关系不大,利益联系不紧密,造成党员对党内选举不积极,不关心。客观上也为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二是选举缺乏竞争性。现在的地方党组织选举大都缺乏竞争性,缺乏有效地竞争机制和竞争人选,没有竞争人选就使选举人没有选择余地,一些人觉得选举可有可无,选举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心知肚明。如果出现意外,上级就认为党委主要领导统班子的能力低,不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甚至认为是失职等等。
二、本届换届选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本届换届选举将面临以下新情况和问题:
1、区情发生变化。自2004年全市区划调整后,我区划入松江、建国两乡,区域面积增大、人口增多,对乡镇及农村工作不是很熟,相对情况下,工作量增大,不稳定性增加。
2、农村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政策的实行,基层党员要求扩大党内民主的愿望日益增加,乡镇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尚未完全形成,这些情况势必会给基层党委换届选举带来一些影响。
3、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党委领导由原来的“一正两副”精简为“一正一副”,在换届选举中,人选的推荐、差额的确定和选举的竞争可能会相对激烈一些。
三、拉票贿选的解决办法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候选人以及党员充分认识到拉票贿选是违法行为,其结果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有害的。二要加强对候选人品行的考察。对于候选人品行差、群众基础差、有拉票贿选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候选人资格。三要加大对拉票贿选的打击力度。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金,对候选人有拉票贿选行为加大调查核实力度,一经查实,除取消候选人资格外,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四要创新党内选举工作内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候选人“过关斩将”,可以把综合素质考试、组织考核、答辩演讲、工作政绩等与党内选举有效的结合起来,拉长候选人推荐工作流程,堵塞候选人拉票贿选渠道。
四、有关建议及对策
1、要切实维护党章的权威,使选举人的民主权利得到实质性的行使。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党章的权威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牢牢确立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的地位,自觉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使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法定地落实,而不能被其它一些所谓客观因素所干扰。二要坚决落实有关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和规定。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已经对党员权利保障做出了规定,乡镇党委除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规范、细化外,必须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否则,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2、要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一要扩大党内民主。排除影响发扬民主的障碍,确保民意畅通无阻,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能全面反映民情、民意的渠道。同时,握好扩大民主的导向和程度。二要依据民意确定候选人,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把依据民意确定候选人作为根本原则,把上级党组织委派、任命、提名候选人等做法逐步向上级负责选举规则的制定和监督方面转变,候选人名单应由乡镇党委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层层推荐产生,可采取“公推票决”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并对民主推荐的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要采取多种提名方式,扩大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可采取上级党委提名、党代会代表联合提名以及党员个人自荐竞选等多种提名形式,建立组织提名与党员或代表提名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提名制度。党组织选举中,应适当增加候选人的差额比例,给选举人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平等对待选举人和团体提出的候选人,把代表提名候选人放到组织提名候选人同等位置上,同等条件参与,一视同仁。防止个别领导以组织名义搞“内定人选”或“内部吹风”,也不要明确哪个是差额,哪个是必选人。对于因多种提名产生过多的候选人,可通过预选的方式,按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四是建立健全候选人介绍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介绍候选人的方式方法,建立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制度,可采取公布候选人德、能、勤、绩、廉的考核审查情况,候选人对选举人述职、讲演、回答选举人提出的问题等方式,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同时,对于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可以提前进入工作角色,通过实践和工作检验候选人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党员更全面的了解候选人情况,使选举人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比较,投出反映自己真实意愿的选票,不断增强党组织选举的实效性。
3、要强化选举人对候选人真实情况了解,使选举人真正成为管理党内事务的主人翁。要进一步落实选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在落实知情权方面,从宏观上,应当及时向选举人提供候选人必要的较为详实背景材料,改变仅仅让选举人了解简历、被动式选举的简单做法。从微观上,在特定的工作区域和范围内,选举人应认真了解候选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候选人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廉洁自律、家庭关系、群众评价、朋友圈和社交圈等方面详细而真实的情况,要给选举人一定的时间了解被选举人,给被选举人创造一定的条件,畅通一定的渠道,接触选举人,向选举人推销自己,使选举人的选举建立在知情的理性基础上。在落实参与权方面,除了选举人有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可以越级反映外,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咨询问题。选举人对某个候选人有不同看法,在选举前,通过一定程序可以要求党内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出回答。二是征求意见。对每个候选人的确定,都要有一定的党内讨论和征询党员意见,并给予回答的程序。三是意见表达。通过不同层次选举党员代表的形式,客观地表达党员的主张和要求,使选举人真正成为管理党内事务的主人翁。在落实选举权方面,一要认真对待选举权。要对选举人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提高选举人对选举工作的认识,教育他们本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同时,对组织选举者建立必要而完备的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选举走形式、走过场和诱导选举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二要推行竞争性选举。认真研究和探索党委选举的竞争机制,除推行候选人多种提名方式外,对出现空缺的乡级委员会(包括纪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也应该实行竞争。三要扩大选举的公开性。实施“阳光”操作,让选举的每个程序都公开透明,使选举过程置于选举人、党员、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建立上级党组织、同级纪检、候选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监督的网络,对选举过程实施全方位监督。
4、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坚持党委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关键要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决策程序,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制度。一是要大力改进党内选举制度,强化民主选举的功能。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各级党代表和领导人的选举都可以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差额的比例,并由预选差额逐步向正式选举差额过渡。认真执行《党章》规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除它们的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一律由选举产生。二要逐步建立党内质询和罢免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认真研究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收集和反映党员群众意见的听证制度,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向党员代表大会代表述职制度,实行党代表对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完善和实行严格的质询制度和罢免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党内选举程序,增强选举的权威性。三要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地方党组织应积极吸收和借鉴乡镇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的经验,在加强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代表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定期例会制、督办制、视察制、情况通报制、激励约束等配套制度。要引导党代表认真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真正把党代表的权利、党代会的职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