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设计背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添亮点。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文章欠生动具体等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增加色彩。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片芦苇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生1:这是一片芦苇地。
生2:真美丽啊,远远望去,这片地像铺了一层雪白的绒毯。生3:这一片像白绒毯一样的芦苇,风一吹它们就雪花一样在空中翩翩飞舞。
师:哪一句最好?
生甲:第三句。
生乙:因为他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作。生丙:写到很生动、形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比喻和拟人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秋天的图画)(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比喻、拟人比较,初步感受了比喻或拟人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上面这个句子,你能说出更多带有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一朵开放的鲜花)
生1:花儿笑红了脸。
生2:玫瑰欣然怒放,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句子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诗一样美的句子,特别有兴趣)片段3:
然后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上面有田野、果树、蓝天、白云 大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果子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果树上,正等着我们去摘呢!
(评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用在不同的事物上,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就成了一篇习作。学生在完成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教学反思:
一、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比喻、拟人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修辞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的能力。
四、作文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作文课上;而是要贯穿语文教学中的。随时结合课文,进行作文教学。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小试牛刀
班级姓名
(1)我们的课外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有打篮球的,写作业的,玩游戏的,还有看课外书的。
(2)我们的课外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瞧!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打得汗流浃背;有的同学在写作业,写得认认真真;有的同学在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
比较两个句子,你更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仿写
---------------------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片段2:
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
是;希望是 ……
片段3: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
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艰苦的战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流血;意味着密集的空袭;意味着震颤的爆炸。
------2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境,是宽容对人,是淡定处事,是知足常乐,是心胸广阔,是笑看风云。-
片段5: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
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思考并书写。
------写作三字经:
写真话,露真情;按顺序,条理清;
大胆写,内容丰;精心拟,题目醒;
好词句,添色彩;巧想像,作文灵。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有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
师述: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一画。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生:“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他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生:“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生:“我也喜欢第6自然段”(读)。“我觉得这些鸟儿很可爱,我喜欢它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展示课件)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李宇翔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刘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刘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海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海龟,有海鸟,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教师请学生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后的拓展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
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鼓励他们课后利用校园网发帖子,在网上尽情地抒发自己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的感受,并在网上互相对话和交流。现摘录部分帖子如下:
杨远:今天,我们学了22课,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张雪:太美了,太美了,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海底有那么多的奇异漂亮的鱼,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妈妈正好在海南学习,我多么希望妈妈能代替我去看看西沙群岛的鱼呀!
李宇翔:今天,我在课堂上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海龟,真是太奇妙了。我从网上查阅到,一只海龟有几百公斤重,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课后教学反思
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教学过程也是预设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同时,学生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智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美词句。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我们运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又一收获。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孟家院中心小学 于丽欣 电话:***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黑板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
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
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排比句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和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
难道友谊 ……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评论:此过程通过对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辞手法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学生在补充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
片段5:
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 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FLASH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学生欣赏
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学生思考并书写。
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
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
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
(评论: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与分析
作文支架教学案例分析
上个星期,我教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其中27课《陶罐和铁罐》同学们最爱读。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提出让孩子们模仿这篇文章再续编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
我编开头:
陶罐被人们从土里挖出来,送到了博物馆里。工作人员把它放在了一个精美的铁罐旁,铁罐很不高兴。夜幕降临,铁罐开始奚落陶罐。
一生接:
“你是从哪里来的?土包子”铁罐傲慢地问。
一生接:
“我不是土包子。我是从古代来的,是人们从土里挖出来的。”陶罐委屈地说。
一生接:
“从土里来的还说不是土包子?你也配站在这儿!你比我美吗?你比我坚硬吗?你敢碰我吗?懦弱地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地神气。
一生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在这里是供人们观赏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观赏价值,我并不比你差。再说——”
一生接: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等明天参观的人来了,只会看我,谁看你这个土包子!”
一生接: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博物馆里恢复了平静。
一生接:
第二天,博物馆来了一群观众。人们从铁罐面前走过,围在了陶罐。
一生接:
“啊!多美的陶罐!”一个赞扬道。
一生接:
“哇!还是五千年以前的。”另一个人发出惊叹。
一生接:
“这可真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人们都这么说。
我再编结尾:
铁罐听了人们的话,才明白身边的这个土包子原来真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他为自己的言行深深后悔。
听了同学们编的故事,我深深地陶醉。特别是一同学提出的“土包子”一词,让我看到了同学们遣词造句的能力。我就布置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写在作文本上。第二天收上来一查:近三分之一没有写,还有三分之一不会打标点,字写的一塌糊涂,幸好还有十多位同学写的很棒,并有自己的创新,让我倍感欣慰。
结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等同于书面表达能力。要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要解决好文字和标点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同学们练习写对话,形成能力。作文课集体创作的作文可以边讲边打出文稿,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为同学们独立写作打下基础,从而真正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