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指分工的教学反思 专题
键盘指法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在认识键盘以及8个基准键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按键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手指分工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回顾了8个基准键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个手指比作是四个小朋友;将四个基准键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静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前排的一个座位上出现了困难需要请求帮助,请问派哪个小朋友去是最合适的?老师讲清楚帮助原则(即后面的击键技巧):只有距离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帮忙,有任务的小朋友去帮忙,帮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没有任务的小朋友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讨论得出各个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强键位的认识,借助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识记常用键位。
但通过本节课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指法的认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分析存在的种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间隔时间长。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不及时巩固,间隔时间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以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正常进行。
2、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教学反思《手指分工的教学反思》。
3、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平时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所以在打字时手的摆放位置总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4、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在教学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够,玩的同时,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键盘位置的基础上才能有利的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指法的练习深度。
因此,怎么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能保持学生指法练习的持久性是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借助游戏巧记键位
虽然字母摆放散乱,那如何加深学生记忆,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采用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散乱的拼图,按键盘顺序,放回原位。通过反复的摆放,加深他们记忆键盘字母排列。
2.熟识手指分工
为了帮助学生把手指练得更灵活,设计一些儿童手指游戏,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练习手指的灵活性。通过讨论自己得出各个手指的分工,借助“金山打字”加强练习,实现知识的掌握。
3.借助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借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从而评选出打字小能手,弹指神功等称号,来提高大家兴趣,通过一句话的反复输入,可以让学生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速度,从而打消枯燥的感觉。
4.严格要求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看到游戏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胜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还顾得了什么指法,什么打字姿势。因此在游戏过程当中老师讲清楚打字规则,游戏标准,严格要求,及时提醒犯错误的孩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准。
第二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1
《手指》是 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是我这节课教学的思路。
手指教学反思2
《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作者丰子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风趣幽默地展现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告诉我们五根手指跟人群的全体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美丑强弱之分,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并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具体梳理五根手指的作用。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三课时,进行五官仿写。总体感觉每节课都能突出重点,不足的是课堂节奏较慢,缺乏教育智慧。
第一课时我围绕手指进行直接导入,初步介绍丰子恺先生后,直接进入了预习检测环节。在预习检测环节提问的几名同学俞娜娜、尚旭格、刘宇浩、尚程豪回答特别不好。两位女生很多生字都不认识,两位男生读得磕磕绊绊。他们基础较弱,成为课堂上生字词环节重点检查对象。依照回答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落实预习任务。我不仅批评了这四位同学态度不端正,也批评了他们的师傅没有承担起辅导责任。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词时,我只强调了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并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每次学习基础知识时,我就会比较纠结。如果细致讲解,并让学生练写,势必耽误很长时间。如果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又容易出现每一个生字都被指出来,更耽误时间。如果只是简单强调后一笔带过,又似乎没有细致落实生字教学目标。课上为了节省时间,我总会自己挑出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强调一番。课后想一想,高年级了,生字教学必不可少,但已然不是重点教学内容。还是需要学生提前扎实预习,课上教师挑出几个易错的生字,然后由学生指出易错点,并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全体同学识记,并重点写一写。这样既落实生字教学目标,又有所侧重,节省时间。所以,教会学生预习方法,端正学生预习态度依然是重中之重。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五根手指的作用展开。我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梳理了拇指的`外形和作用,并学习了本段写作的方法和特点。要求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梳理其他四根手指的外形和作用。有了参考范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有些急于求成,一找到一些信息,便急于回答。在梳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梳理不全的情况。这也是指导学习中的一个漏洞。五年级上册学习梳理信息的方法时,学生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同时也说明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对文本不够熟悉。
在谈到由“大拇指和食指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时,学生可以具体地说一些职业。但是要求学生变词为句,说明理由时,他们便缄口不言。我也了解自己的学生,一是不会概括内容,二是不能准确表达心中的想法。这也是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指导,让学生不断锻炼的内容。
在第二课时,我便引出了仿写话题。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交流想法。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一活跃话就多了,课堂显得有些凌乱无规矩,因为总有同学不举手就说一些只言片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同学们课堂纪律后,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开始我就没有向同学们强调好课堂规则,以至于后来需要不断提醒。因为时间关系,第二课时仅进行了交流。仿写练习放在了第三课时。第二课时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感受幽默风趣语言时,进行的比较简单,我越俎代庖地进行了直接指点,没有让学生静心去文中感受。
第三课时,我要求学生按照五官的位置,作用,作用拟人化的手法,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因为有前期交流,很多学生经过指导修改都能写出不错的一段话。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整体来说,每节课我都能够有意识突出教学重点,这是一大进步。课堂节奏把握和课堂驾驭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手指教学反思3
现况实录:
朱雨轩是幼儿园小有名气的“人物”,身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特别帅气,可最近却发现他有个咬手指甲的习惯,每次都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肯罢休,可不一会又会重复。若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户外活动后,幼儿来到活动室刚坐下,就发现雨轩 的嘴不停的在动,仔细一看,他的右手大拇指放入了嘴边,用尖尖的牙齿在不停的咬着,歪着头,眼睛还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位置,特别投入,在提醒下,才恋恋不舍的拿出来。
观察分析:
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不自觉的把手指甲放在嘴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小手皮肤还很娇嫩,面部骨骼尚未发育健全,时间长了,容易影响面部下颌骨发育,牙齿变形。再说了咬手指甲是不卫生、不健康的,这样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教学反思及应对措施:
1、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味的提醒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于是,在一日生活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了解小手的重要性,如: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拿积木、绘画、擦桌子……”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长期咬手指甲会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肿胀、疼痛等,那样小手就不能做事情了;我们为什么吃饭、吃点以前要洗手呢?幼儿的回答很干脆:“因为手很脏。”如果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呢?通过这些,幼儿明白了细菌会随着手指进入到肚子里,会腹泻、感染寄生虫等,是不卫生、不健康的。
2、大班的幼儿已经很爱“臭美”,我利用“如何保护牙齿”的图画,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小朋友为什么长得漂亮,因为他把牙齿保护的很好,不仅白,而且整齐,如果长期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咬的话,就会影响面部下颌骨的发育,牙齿就会变形,就会非常难看的。
3、另外,还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告诉家长,现在持续时间不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当发现幼儿有这样的行为时,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孩子,更不能嘲笑、恐吓孩子,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雨轩的咬手指甲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此他们的家长很是感激,我们更是无比欣慰,衷心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手指教学反思4
《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以“把握阅读材料为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略读教学不是学习的略读教学,还要学习应用包括细读在内的多种阅读方法。
《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写作很有特色,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但是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太难理解,因此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的特点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全班交流。此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抓住句子“身体爱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去体会作者的风趣幽默,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不但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使文章显得活泼。学习“例如拉胡琴,总是其他四指按弦……却轮不上他。”这个句子,学生知道了这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大拇指的用处,而且这里还用了排比的修辞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写的淋漓尽致。总之,我觉得虽然是略读课文,我们教师也应该抓住有效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接着,孩子们把学习写大拇指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课文的写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学生分成小组自学,并在书上进行批注。课文本身有趣,学生的学习趣味也就浓。孩子们的自学讨论热烈而有效。
然后我让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谈谈得到了什么启示。孩子们基本都众口一词“团结就是力量”。这时我在想为什么的感悟惊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没有认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谈谈收获和体会,并有感情地诵读。
这篇课文教完,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这个星期的周记,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五官”。
手指教学反思5
《手指》教学反思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抛出如下问题: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手指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1、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用手指活动进行歌表演。
2、设计手指表演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3、体验与同伴集体表演的愉悦情绪。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已学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手歌》。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小手歌》。
2、教师:我们的两只小手还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仿编《小手歌》。
二、学唱新歌《手指歌》。
1、曲节奏,复习儿歌。
2、歌曲音乐伴奏下,默念歌词。
3、歌词与音乐进行匹配,轻声学唱。
4、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轮流练唱。
三、设计手指表演动作。
统一歌曲前三段的.表演动作后,带幼儿进行练习,其余八段歌词的创编方法同上。
四、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手指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适合大班的手指游戏
1、手指做饭
切切菜(两手小指相勾,无名指和中指并起,向下切)。
擀擀面(无名指、中指弯曲,食指向两边运动)。
包包饺子(三指并起,上下运动和拇指相碰)。
捣捣蒜(两手小指相勾运动拇指)。
手指游戏
2、手指捣米
对春对春捣捣(右手心向上,两手拇指运动如捣米状)。
扫帚扫帚扫扫(手形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运动,如扫地状)。
簸箕簸箕扇扇(手形同上,左手食指、中指向上运动如扇风状)。
小鸡小鸡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与指指相碰如啄米状)
手指游戏3、手指上课
手指上课(两手五指相顶)。
大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
小门开了(两手小指分开)。
二门开了(两手食指分开)。
后门开了(两手无名指分开)。
中门也开了(两手中指分开)。
小朋友都进来了(两手十指交叉抱拳)。
教室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
老师走进来了(左手食指竖起)。
全体起立,(交叉的十指全部伸展)。
坐下(两手交叉抱拳)。
报数
1(手形同上,右手食指伸出,然后立即放下)。
2(左手食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3(右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4(左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5(右用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6(左手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7(右手小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8(左手小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大家早操一二一(先伸展左手手指,然后换右手。按口令左右手轮番伸展)
一二一(先伸展右手手指,按口令右手左手轮番伸展)
立定!解散(立下时停止运动,双手成交叉状,解散时两手放开)。
手指游戏4、全体集合
大拇指出列(两拳相靠,大拇指竖起)。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入列(大拇指随口令向前弯屈,入列口令时拇指收回)。食指出列!齐步走(两手食指伸出)
一二一,!立定,入列(食指随口令弯曲,入列口令时食指收回)
全体出列!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两手大拇指相顶,其他田四指随口令弯曲)。
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解散(手指加速做做弯曲运动,立定时停止运动,解散口令时,两手分开)。
手指游戏5、手指眼镜
一勾金(两手背对,小指相勾)。
二勾银(无名指相勾)。
三勾铜(中指相勾)。
四勾铁(食指相勾)。
一勾出来个老先生(两手由里外翻,中间抱着一个大拇指)。
老先生又不见了(两手撒开)。
到哪儿去啦?商店里面买眼镜(用食指指向前方)。
老先生选了一副好眼镜(两手相互勾起,拇指与食指民圆圈做成眼镜状,放置眼前)。
手指游戏6、手指小车
小车小(两手中指与大拇指相接)。
小车巧(两手无名指交叉,双手食指各自勾住无名指)。
看谁的小车巧(中指向前伸展)。
看谁的车儿做得好(拇指靠拢成小车形)。
手指游戏7、手指打鼓
上敲咚咚鼓(双手运动食指),
下敲鼓咚咚(双手运动小指)。
上下一齐敲(食指小指同时运动)。
中间开了缝(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你敲鼓我敲锣(械手上下运动食指,右手上下运动小指)。
我敲鼓你敲锣(左手动小指,右手动食指)。
大家一齐敲(食指小指一起运动)。
中间开了河(食指、中指向上运动,无名指、小指向下运动)。
手指游戏8、五指转转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手指游戏9、看戏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
脚下也要打着节拍,会更有意思。
手指游戏10、五指歌
拇指哥哥见面了,弯弯腰
食指中指大姐姐,跳个舞
无名指小弟弟,见面碰碰头
小指妹妹在一起,拉拉钩。
手指游戏11、两只小手
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淅沥淅沥淅沥沥两只小手做小伞,小伞是我不淋雨,淅沥淅沥淅沥淅沥沥
两只小手做小山,山上有只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啊
(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些动作加进去)
手指游戏12、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指游戏13、小宝宝学动物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猫,喵喵喵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狗,汪汪汪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羊,咩咩咩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笑骂,驾驾驾
……
手指游戏14、五兄弟
老大有力气,(伸出大拇指)
老二有主意,(伸出食指,指一指太阳穴)
老三个最高,(伸出中指向上举)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我选用的`是上海建构教材的一节内容。它以主题模式为特色,又以整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同时我打破了以往的照本宣读的教学方法。把课程向外扩展和延伸。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孩子要画出多么美丽的画面,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参与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创作的愉悦感。从中感受色彩带给人类的美感。整节活动孩子们能够主动的配合老师,积极的参与到创作。我们的纲要要求新一代的幼儿教师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孩子一片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吧!
手指教学反思8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让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再根据本课单元导读中的提示自学课文。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时,没有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
手指教学反思9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的时候我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我放在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应用了这样写的好处,并让学生尝试应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去写写身边的事物。
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最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文具,学着应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觉得文章内容的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讲述的道理孩子们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而关键是让孩子们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应用到以后的习作中。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目的。
手指教学反思10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巧心灵,心灵手更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手指五兄弟》这个手指小游戏,非常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除了游戏能带给他们快乐,还会对自己的双手更加感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手指的灵活性。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感受双手的作用,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活动过程】
教师边念《手指五兄弟》(儿歌)边做动作,引导孩子们便唱边做动作。
《手指五兄弟》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手指教学反思11
一、成功之处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不足之处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但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时,学生都显得娇羞。
三、改进措施
多设计些开放的话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12
《绿手指》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较容易理解,文笔优美。但我在教学生品读理解时,发现文中有一处似乎在表达上不太准确。这句话是这样的.:
“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
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我提醒学生说:“园艺所长见到过老奶奶吗?他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吗?”
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分析以后得出了结论:园艺所长不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紧接着我有启发学生:“园艺所长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园艺所长看到的应该是老奶奶寄去的花种开的花。
由此,我想到了,即便是名家,在写作时也有可能由于疏忽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要认真品读,斟词酌句,尽量做到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另外,我还觉得,学生的作文必须认真,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手指教学反思13
这是一堂手工课,课的一开始我运用了手套玩偶“蓝兔”导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可以说是成功的!在随后制作手指玩偶“小狐狸”的时候,我给小朋友进行了示范制作。但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我制作的范作有点小,以至于有些小朋友没有看清而不知道该怎么做或是出现制作错误。课后同事给我建议:教师示范作可以大一点或是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上制作给他们看。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放些音乐,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另外在拓展制作的这一环节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再进行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不会局限于我说的那些方法。不过这堂课中学生的创造力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学生在我的启示下做出了小熊、小狗、小兔等一些可爱的动物手指玩偶。最后的表演部分也非常生动、有趣。总的说来,这是一堂比较实在的课,思路较为清晰,但是想要上得更加出彩还要动更多的脑筋!
因为是同磨一堂课,我也听了我师傅上《手指玩偶》这一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师傅的这堂课明显比我的`要生动有趣,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更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比如在课题书写的这一小小的环节中,我只是用粉笔写了一下“手指玩偶”这四个字,而我师傅则事先写好了四个漂亮的美术字,导入课题后就把它贴到了黑板上,使整个课堂更加充满了童趣。另外师傅在最后学生作业展示的环节运用了彩带,把学生的作品全都挂在了彩带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学生非常开心,而且更给听课的老师一种美的享受。
经过这次磨课,我知道一堂课要上的出彩,首先要选择一堂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此外,要善于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经验,这样我的课才会越上越好。
手指教学反思14
第一次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是《白鹅》,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手指》一课,更领略了大师的文采,喜欢上了先生的文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生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丰子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勇于探险、不怕牺牲,而且最为机敏,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献。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丰子恺很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五官争功》的小品,并鼓励大家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五指争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手指教学反思15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用手指进行变形,让幼儿来说出变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变的?是怎么变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但是儿歌在变形模仿物体中都用到了个“做”字,很方言的一个字,不易被幼儿所理解,而且儿歌每次变形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好象在玩游戏那样的变这个变那个,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干脆用“变”字替代了“做”,使幼儿学习起来变得更易理解更顺口一点。由于考虑到是小班的下半学期,而且幼儿对变出来的'物体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尝试让幼儿进行了儿歌的创编,先以教师用手指做动作,让幼儿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幼儿创编出儿歌的内容,再以幼儿用手指做动作,我及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这两个层次来进行展开。
第三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1
现况实录:
朱雨轩是幼儿园小有名气的“人物”,身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特别帅气,可最近却发现他有个咬手指甲的习惯,每次都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肯罢休,可不一会又会重复。若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户外活动后,幼儿来到活动室刚坐下,就发现雨轩 的嘴不停的在动,仔细一看,他的右手大拇指放入了嘴边,用尖尖的牙齿在不停的咬着,歪着头,眼睛还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位置,特别投入,在提醒下,才恋恋不舍的拿出来。
观察分析:
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不自觉的把手指甲放在嘴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小手皮肤还很娇嫩,面部骨骼尚未发育健全,时间长了,容易影响面部下颌骨发育,牙齿变形。再说了咬手指甲是不卫生、不健康的,这样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教学反思及应对措施:
1、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味的提醒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于是,在一日生活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了解小手的重要性,如: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拿积木、绘画、擦桌子……”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长期咬手指甲会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肿胀、疼痛等,那样小手就不能做事情了;我们为什么吃饭、吃点以前要洗手呢?幼儿的回答很干脆:“因为手很脏。”如果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呢?通过这些,幼儿明白了细菌会随着手指进入到肚子里,会腹泻、感染寄生虫等,是不卫生、不健康的。
2、大班的幼儿已经很爱“臭美”,我利用“如何保护牙齿”的图画,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小朋友为什么长得漂亮,因为他把牙齿保护的很好,不仅白,而且整齐,如果长期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咬的话,就会影响面部下颌骨的发育,牙齿就会变形,就会非常难看的。
3、另外,还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告诉家长,现在持续时间不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当发现幼儿有这样的行为时,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孩子,更不能嘲笑、恐吓孩子,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雨轩的咬手指甲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此他们的家长很是感激,我们更是无比欣慰,衷心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手指》教学反思2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定位为“指向习作的教学”。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时,指导学生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读课文,完成“填写五根手指长处和短处”的表格。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学习运用关键词来概括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习把一篇文章读薄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体会作者写法:
1、以第二自然段写大拇指的这一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等来写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结尾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阅读,感悟两个总写的不同。同时也体会到文章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学习作者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手指的方法,分小组来写五官。孩子们兴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其次一个小组写一种器官,学生感觉很简单,所以课堂上在展示时,很多孩子积极地举手发言,而且语言也非常优美。最后布置作业,仿照本文以《五官》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及其丰富,甚至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千字文,没有不交作业的学生。
通过这次教学,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了解文本特点,预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其次,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教师感觉作文难教,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知从何讲起,空洞的讲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适当地根据文本特点渗透习作教学的指导,那么,在潜移默化与长期不断地练习中,学生的习作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对于习作的畏惧感也会逐渐消失。
《手指》教学反思3
键盘指法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在认识键盘以及8个基准键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按键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回顾了8个基准键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个手指比作是四个小朋友;将四个基准键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静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前排的一个座位上出现了困难需要请求帮助,请问派哪个小朋友去是最合适的?老师讲清楚帮助原则(即后面的击键技巧):只有距离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帮忙,有任务的小朋友去帮忙,帮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没有任务的小朋友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讨论得出各个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强键位的.认识,借助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识记常用键位。
但通过本节课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指法的认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分析存在的种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间隔时间长。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不及时巩固,间隔时间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以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正常进行。
2、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3、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平时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所以在打字时手的摆放位置总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4、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在教学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够,玩的同时,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键盘位置的基础上才能有利的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指法的练习深度。
因此,怎么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能保持学生指法练习的持久性是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借助游戏巧记键位
虽然字母摆放散乱,那如何加深学生记忆,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采用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散乱的拼图,按键盘顺序,放回原位。通过反复的摆放,加深他们记忆键盘字母排列。
2。熟识手指分工
为了帮助学生把手指练得更灵活,设计一些儿童手指游戏,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练习手指的灵活性。通过讨论自己得出各个手指的分工,借助“金山打字”加强练习,实现知识的掌握。
3。借助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借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从而评选出打字小能手,弹指神功等称号,来提高大家兴趣,通过一句话的反复输入,可以让学生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速度,从而打消枯燥的感觉。
4。严格要求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看到游戏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胜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还顾得了什么指法,什么打字姿势。因此在游戏过程当中老师讲清楚打字规则,游戏标准,严格要求,及时提醒犯错误的孩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准。
《手指》教学反思4
本节是手指点画课,选择的材料是《小蝌蚪》,小蝌蚪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游,圆圆的、黑溜溜的身体,短短细细的尾巴。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往往会认真地看上好长时间。本课让幼儿用手指随意地点画小蝌蚪的'身体,用棉签棒添加尾巴,这样的作画,幼儿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其实这是一节很有趣的美术课,在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整个活动下来,却不如我自己设想得那样满意。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后来由于我自己再示范的时候讲得时间太长,然后又请了两个小朋友上来表扬,可能相对而言前面部分上得时间有点长。
幼儿的注意力都有点不集中了。不过,最后的游戏部分还是挺成功的,孩子们都能拿着自己画的小蝌蚪听着音乐跟随教师学小蝌蚪游来游去。虽然,此次的教学活动,效果不是令我很满意,但是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这也是一大收获。
《手指》教学反思5
美术的绘画形式有很多种,美术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幼儿对于绘画来说,需要的是贴近生活,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尽管幼儿画的什么也不像,我们都要跟幼儿们鼓励,不要去打击幼儿对涂涂画画的兴趣,让幼儿尽情地绘画,这才能让幼儿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手指点画是一种幼儿的绘画形式,这种用手指绘画会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活动我选用的对象是毛毛虫,毛毛虫身体结构简单,宜幼儿进行刚接触点画所选用材料,让幼儿感受用不同的手指点画,能体现出生动的毛毛虫。在幼儿作画时,幼儿常常在点的时候,会把毛毛虫的身体分开点,呈现出断断续续,没有连接在一起,这有待于老师在讲解中更加深入的引导。
这节活动课可以从毛毛虫为主题,给以把毛毛虫点在画好的石头或树叶上,在幼儿点毛毛虫时,一定要注意幼儿,不要让幼儿再把毛毛虫的身体点分开。
《手指》教学反思6
修改理由:
我们班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经常与孩子一起开展手指游戏,所以今天的手指儿歌内容对大家来说挑战度不是很大,所以,我增加了创编环节。
孩子们在此环节中的活跃度远比前面要高得多,感觉这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课堂——开放、积极、注意力集中,还夹带着一丝竞争的氛围,整个课堂就“活”起来了,所以增加的环节相当有效。
反思:
在创编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创编合适的物体马上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手段?这样的方法又有什么功效呢?
首先,它是对教师基本功的有力考验。因为这些幼儿的答案都是课前无法预设的,幼儿无论回答什么,教师都要毫不犹豫的画出来,同时讲究速度和质量,千万不能因为教师的“慢速”而导致全班幼儿的消极等待。所以,这需要老师在平时中加强练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其次,它是课堂显成效的重要手段。幼儿发挥创造力,说出一个物体,教师就马上呈现该物体的'图像,对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即是对他创造力的一种肯定,也是避免重复创编的有力手段。使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手指》教学反思7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中对略读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点:
1、简单教学,注重语言文字:在落实词、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课文。
2、动态生成:设计矛盾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培养个性阅读体验。
从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方面:
1、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领悟课文,懂得团结一致力量大的道理。
3、学习丰子恺先生质朴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十分传神地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这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语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老师立足文本,关注语言,强化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悟语言。如此教学,就是学习语文,发展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前学生已经阅读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语,对词语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不是什么难事,通过学生的动手,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影响,初步积累词语。但教师并没有停留在此,没有让学生单独从字面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浏览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分别送给五个手指。独出心裁,水到自然。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又使学生正确地运用了这些词语,对手指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其真正的的内涵,脱离课文进行,那只能枯燥地理解。学生在文中找理由的过程,是对词语的揣摩、品味,是一个积累、感悟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另外通过对这些词语内涵的理解,对手指的特点更了然于胸。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感知活动中去感悟课文言语对象的表达,在反复揣摩、品味的.基础上,不断构建自身良好的语感图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文中用词的幽默与传神。朗读是积累和体会词语与情感的最好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首先是设疑,然后师生进入文本,去共同探究,触摸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达成共识,
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第一步中设置疑问,把握研究主题,确定了学生个性阅读的核心,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共同探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形式上,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从而实现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真诚交流,真诚对话,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如此别具匠心,既凸现语文的工具性,又彰显出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要达到目的,只有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策略)。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教师没有把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语言形式分割开来,而是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去体味丰子恺先生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到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手指》教学反思8
一、教学内容方面
20xx年5月16日我执教了《手指歌》一课,这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手指》教学反思9
《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以“把握阅读材料为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全班交流。此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然后我让他们学习前面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找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最后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谈谈得到了什么启示,得出“团结就是力量”。但是还有些同学读得不认真,找不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有待在作业时去补讲落实,还有读书读不出那种风趣幽默的情感。
《手指》教学反思10
《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就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内容,我就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都能感受到作者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同时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样,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效果感觉也不错的,因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思想,这才是我这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
《手指》教学反思11
《手指玩偶》一课属于手工制作课,做做、玩玩是学生的一种天性。本课通过学习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技法等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能力,锻炼手指灵活能力等,并讲讲演演,使学生感到其乐融融,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激趣导入——探究学做——自主创作——玩偶表演——拓展延伸”这样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动画片,我采用手指玩偶导入,当看到手指玩偶“愤怒的小鸟”的时候,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随后出现了小鸭子、小南瓜等玩偶更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这样的激趣导入的.设计可圈可点。
在探究学习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玩偶的基本型,开发学生主动学、自主思考的能力。请学生通过思考后总结制作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制作。《手指玩偶》一课中的手指玩偶造型多样,色彩丰富,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通过学生自我探究总结出 “揉、搓、压、捏、团”等橡皮泥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综合能力。提示语告诉学生注意感受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便于开展研究型学习。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地去钻研琢磨,只有做到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学生的学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课上仍有许多不足,每个环节的语言衔接上略显生硬,在今后的教学中,语速减慢,衔接灵活自然,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手指》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作者是丰子恺,学过了他的《白鹅》,“风趣、幽默、生动”是他的语言特点,我带领学生重温了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回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丰子恺的幽默风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感悟其中的道理。五根手指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体会表达方法时,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并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手指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在学习写大拇指一段时,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不用大拇指来写字、没有食指时玩翻绳游戏……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取物、拿东西,试试怎样最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体会到“相帮扶住、团结共赢”的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13
去年我执教了《手指歌》语言活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在上课内容上我设置了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
这节课我首先让孩子唱以前学过的《小手拍拍》这首歌,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个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教会小朋友歌词,再让小朋友念儿歌。最后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最后多加练习到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的大概过程,教授环节上我还没发现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叫《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再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些。这样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都不了解。在课前更应做些铺垫工作。
这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经过多次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也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在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还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出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孩子探索的地方,我的小手真能干!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小手怎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度也不是很自然。以后要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以上就是我这节活动反思,也有不足之处,希望指导老师提提建议吧!谢谢!
《手指》教学反思14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用手指进行变形,让幼儿来说出变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变的?是怎么变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但是儿歌在变形模仿物体中都用到了个“做”字,很方言的一个字,不易被幼儿所理解,而且儿歌每次变形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好象在玩游戏那样的变这个变那个,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干脆用“变”字替代了“做”,使幼儿学习起来变得更易理解更顺口一点。由于考虑到是小班的下半学期,而且幼儿对变出来的物体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尝试让幼儿进行了儿歌的创编,先以教师用手指做动作,让幼儿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幼儿创编出儿歌的内容,再以幼儿用手指做动作,我及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这两个层次来进行展开。
《手指》教学反思15
一、成功之处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不足之处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但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时,学生都显得娇羞。
三、改进措施
多设计些开放的话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道理。
第四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指》教学反思1《绿手指》讲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讲后感觉课堂语言引导不够,特别是奶奶种植过程,无法详尽描述,需要课前深度挖掘教材,组织语言,构成高效课堂。
经过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见,如下:
1.也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绿手指吗?”生:“没有”师:那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认识一双特别的手绿手指。
2.结文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遇到难题时是怎样做的,再对比老奶奶的20年如一日,进行深切体会。
希望自己下一步会越做越好!
《手指》教学反思2一、教学内容方面
20xx年5月16日我执教了《手指歌》一课,这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手指》教学反思3《手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把它们的特点画下来,加以熟悉。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特点并以做游戏 的方式让全体同学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证。随后提出问题:你觉得作者喜欢哪个手指?学生纷纷议论,一致得出结论:“无爱憎在其中”五个手指都喜欢,缺一不可。
我听到窃喜,随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团结就是力量”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对这个道理的感悟。如:球赛、作战、团队合作等。他们都纷纷说出自身上发生的事例。这样本课的教育内涵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这是我觉得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事例。
《手指》教学反思4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是把负整数指数幂用正整数指数幂表示出来,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已经学过,所以教师从正整数指数幂的除法入手,引出负整数指数幂的表示方法,这样引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当然,在具体解题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符号的确定,需向学生反复强调.另外,对于含有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其实和正整数指数幂一样,过程当中可保留负整数指数,结果再化为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即可,这一点也要向学生讲清楚.这节课的效果完全出于我的想象之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简直让我惊讶。想不到学生的思维那么活跃,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强。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在明确复习课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习课教学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在授课中,只要设计合理,组织得当,恰当的运用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充分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这堂课内容多、活动大,胆大、性格开朗,分析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接受的比较好,应用解题好。个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学生,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到位,这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不够好。
《手指》教学反思5春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大地焕然一新……随着季节、气候的转变,孩子 们都发现了春天的到来。当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他们发现柳条绿了、桃花开了、迎春花吹着喇叭在高歌、蝴蝶更是忙着在花园里面采蜜、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发现了大自然的变化,感受 到了春天的美丽,孩子们对于春天里的事物更是津津乐道起来。于是我结合主题计划和季节特征,设计了这节手指点画《粉红红色的桃花》的美术 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感受浓烈的美丽的春天气息中,让孩子尝试用点画这一表现形式来感觉艺术 的多样性。“手指点画”活动就是用手指蘸点颜料后在画纸上点画成形状和物,从而显现出千姿百态而组成一幅画的一种美术形式。“手指点画”活动,工具独特,操作方便,气氛轻松,而画面却变化无穷。而且从作画的过程来看,具有挑战性,也是让幼儿 不断想象、创作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初步感受用手指点画的乐趣,促使幼儿对美工活动能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在不断联想构思的过程中,思维的发散越来越流畅,想象越来越丰富,使手、眼、脑得到了协调的发展。
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就想过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手指点画桃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就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学习用手指蘸颜料点画桃花。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想想孩子们在颜料盘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使得点画的桃花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还要保持画面的整洁也未必能够做得到。
整个活动分成五大环节:一、谈话引出桃花;二、尝试点画技巧;三、教师 示范点画;四、幼儿操作点画;五、体验成功乐趣。第一个环节我是在前个活动的基础上,直接了当通过谈话提问幼儿回答而导入主题;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教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商议而尝试着和总结着点画的技巧,为下个环节作了有力的铺垫;接着就是第三个环节开始:老师 的示范点画。其实对于小班的孩子教师的示范画是极其重要的,也许是因为这个环节,教师讲解的不够透彻,使得幼儿在第四环节中出了状况,幼儿在整个点画过程中我一直在丛中巡视着、指导 着、然而问题 还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如:点画的力度不够到位导致模糊状态;没有点画成有大有小的;手指蘸颜料太浓,滴的画纸上也是……看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还是不属于成熟状态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和评价,从而体验成功乐趣,给我的感觉就是讲评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怎么处理这个环节最好,如何让幼儿更好的欣赏,让评价体现的更有价值。也是我一直以来每个活动开展后带给我的思考。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后总能总结出自己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教案设计方面、过程、教师回应等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看来自己应该在不断的努力与学习、实践、反思 中锤炼自我,才能更好的学习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和我一起快乐的成长。
在每一个活动中,只要能让孩子们处于欢乐之中,能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这也让我无比欣慰。我是经常告诫自己:一个活动,不在于教师如何的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学中的快乐,这样我也会感到满足了……
《手指》教学反思6一、成功之处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不足之处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但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时,学生都显得娇羞。
三、改进措施
多设计些开放的话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7《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让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再根据本课单元导读中的提示自学课文。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时,没有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
《手指》教学反思8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作者是丰子恺,学过了他的《白鹅》,“风趣、幽默、生动”是他的语言特点,我带领学生重温了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回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丰子恺的幽默风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感悟其中的道理。五根手指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体会表达方法时,我抓住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并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手指特点的句段重点体会。在学习写大拇指一段时,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不用大拇指来写字、没有食指时玩翻绳游戏……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取物、拿东西,试试怎样最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体会到“相帮扶住、团结共赢”的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9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师用书上的要求定为: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外形及其作用,总结五指的特点;
3、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在上课之初,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提出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在书上圈画、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以上内容。此环节进行了近十分钟。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随机抽查了学生的课本,看看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上的批注情况。我看到的是每个孩子的批注不尽相同,但是,都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于此同时,听了几个小组的发言,看到同学们基本能够做到倾听和写下自己感触较深的发言内容。
自读时间结束后,找学生将课文从头至尾再读了一遍。随机对“养尊处优”等词进行了解释。一同学查字典解释完之后,又点名将这位同学的发言重复。站起来的同学大部分能够就自己的理解解释清楚,但是我说出了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检查大家的听课情况。学生们由此能将注意力再次集中一些。之后,针对四个教学目标进行汇报交流。
对于第一个目标,学生们都能够概括出来。
对于五指的作用,同学们能够从文中准确找出来。在交流的时候,提示了在举例子的时候,事例之间的标点符号是分号,感受了分号的用法。在概括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事例,学生们基本上准确概括出来:拇指的肯吃苦、不图名利、默默奉献、实而不华;食指的机敏、爱受伤、勤奋卖力、敢于冒险、奉献;中指的虚荣、高傲等。
在本节课上,对于文章写作方法的汇报令我比较高兴。
因为在写作上,孩子的问题较大。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汇报出来举例子的写作方法;拟人的方法(张贺同学汇报。他说他发现在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它”,而用的是“他”。);比喻等基本的内容。王淏明看出来了在五指的叙述中,拇指、食指、中指详写,无名指、小指是略写;高航说出了构段的方法——总分结构,并和同学们再次朗读一遍;还有王俊力汇报的谋篇方法——总分总结构,同样领着同学们再次看了一遍。然后就本单元的写作,对同学们提出了修改意见,按照这节课交流的构段与谋篇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对于第四个目标,孩子们轻而易举就答上来了。
在结课的时候,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做了比较。提出要求: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按照特点分成两类。给了同学们30秒的时间交流,在交流完之后,找同学们汇报。叫的前两位同学——李胜宇和是苏金玉并不知道。第三位同学张淼汇报的很好。她将《匆匆》与《顶碗少年》、《文言文两则》分为一类,因为这些课文的道理和启示是通过文中的叙述总结出来的,而《桃花心木》和《手指》是在文中就有叙述的。同学们根据这个汇报,把后者涉及到道理与启示的句子齐读了一遍,大家都赞同这点。
对本次写作的修改,提出了最后的建议: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这样两种形式,你的道理与启示要么寓于文中,要么总结出来。
下课了,给学生们留了作业:
写给自己身边母性一封信。(算是三八节给母性的礼物。之所以不是要求写给妈妈,因为班上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并且不在少数。不少是与继母生活。)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从点滴小事写起。要求那位家长在后面写感想。(开学初家长会上,有些家长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了很多,亲子沟通也好了些。趁热打铁。)
写给彭志晔一封信。(这位同学是本周二到我班的。她是我们上一届的学生,已经上初中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从六年再读,从她的日记中,感觉对这个集体还有些陌生,对于学习等还有些压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以书信的形式给予她一些鼓励和支持。)
《手指》教学反思10《手指》是 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些手指写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运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以文章的知识点为准绳,从而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是我这节课教学的思路。
《手指》教学反思11现况实录:
朱雨轩是幼儿园小有名气的“人物”,身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特别帅气,可最近却发现他有个咬手指甲的习惯,每次都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肯罢休,可不一会又会重复。若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户外活动后,幼儿来到活动室刚坐下,就发现雨轩 的嘴不停的在动,仔细一看,他的右手大拇指放入了嘴边,用尖尖的牙齿在不停的咬着,歪着头,眼睛还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位置,特别投入,在提醒下,才恋恋不舍的拿出来。
观察分析:
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不自觉的把手指甲放在嘴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小手皮肤还很娇嫩,面部骨骼尚未发育健全,时间长了,容易影响面部下颌骨发育,牙齿变形。再说了咬手指甲是不卫生、不健康的,这样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教学反思及应对措施:
1、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味的提醒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于是,在一日生活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了解小手的重要性,如: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拿积木、绘画、擦桌子……”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长期咬手指甲会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肿胀、疼痛等,那样小手就不能做事情了;我们为什么吃饭、吃点以前要洗手呢?幼儿的回答很干脆:“因为手很脏。”如果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呢?通过这些,幼儿明白了细菌会随着手指进入到肚子里,会腹泻、感染寄生虫等,是不卫生、不健康的。
2、大班的幼儿已经很爱“臭美”,我利用“如何保护牙齿”的图画,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小朋友为什么长得漂亮,因为他把牙齿保护的`很好,不仅白,而且整齐,如果长期把手指甲放在嘴里咬的话,就会影响面部下颌骨的发育,牙齿就会变形,就会非常难看的。
3、另外,还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告诉家长,现在持续时间不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当发现幼儿有这样的行为时,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孩子,更不能嘲笑、恐吓孩子,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雨轩的咬手指甲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此他们的家长很是感激,我们更是无比欣慰,衷心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手指》教学反思12《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 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 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教学《手指》,我重视“作者”这个教育因素的挖掘,组织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了解丰子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重视“知人论世”。这样教学,学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手指》教学反思13第一次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是《白鹅》,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手指》一课,更领略了大师的文采,喜欢上了先生的文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生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丰子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勇于探险、不怕牺牲,而且最为机敏,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献。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丰子恺很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五官争功》的小品,并鼓励大家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五指争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手指》教学反思1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并能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领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老园丁形象。
本课的语言描写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对老奶奶美好品质的赞美暗藏在字里行间,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奶奶语言、行动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为了理想,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追求、探索的美好情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绿手指不仅是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指精神的可嘉。
《手指》教学反思15去年我执教了《手指歌》语言活动,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在上课内容上我设置了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
这节课我首先让孩子唱以前学过的《小手拍拍》这首歌,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个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教会小朋友歌词,再让小朋友念儿歌。最后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最后多加练习到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的大概过程,教授环节上我还没发现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叫《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再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些。这样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都不了解。在课前更应做些铺垫工作。
这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经过多次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也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在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还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出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孩子探索的地方,我的小手真能干!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小手怎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度也不是很自然。以后要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以上就是我这节活动反思,也有不足之处,希望指导老师提提建议吧!谢谢!
第五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这篇课文,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2-5段重点体会,同时配上相关插图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五指的优缺点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后,我出示了一组非常新颖的由五根手指共同拼成的图片,学生在惊叹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团结就是力量”。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仿照《五官争功》编排一个《五指争功》的小品,那绘声绘色的表演既调动了气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团结就是力量”。
在教学中做得好的地方:
1. 新颖的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讲略读课文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朗读、制表、表演等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学生的表演进行没起到预期效果。
2. 老师引导的太多学生表达的太少,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
教学是个不完美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过程趋于完善。
《手指》教学反思2
有一句佛教俚语说:用手指着太阳,如果你只盯着手指看,永远也看不到太阳;反之,如果不借助手指又难以知道太阳的所在。这无非是参禅悟道这的修身之阶,但却让我产生了那么强烈的震撼,它让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学。
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曾几何时,教育界刮起了一阵风,美其名曰:“要让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于是一时间铺天盖地是说算理之风一刮数年。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哲学家,道理讲的头头是道。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对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算理要多麻烦有多麻烦,要多拗口有多拗口,可孩子们居然说的顺畅自如,酣畅淋漓。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听课经验的丰富,我才慢慢知道了,那算理是孩子们不眠不休、备受折磨、死记硬背来的。在说算理之前,孩子们已经早就学会了方法。如此算理说它何用?我们在一次次的展示中放大这无用的芝麻,刻意美化的课堂,原来不过是行尸走肉,岂不悲哀!都说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可能力是什么啊?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能力就是当人们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如果我们什么都问个所以然,恐怕穷其一生也学不完先人经验的皮毛。更何况那“所以然”是我们不久就会忘记的呢?既然有那么多先人的间接经验在传承,我们何不留下宝贵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偏要舍近求远,绕路而行呢?
这就犹如指引人们看太阳之说,只盯着手指,被其牵绊,永远也看不到太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放任自流、漫无目的
还记得看过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说陶先生去演讲,带了一只鸡。他先撒了一把米,然后按住机头,强迫鸡去吃,鸡不肯吃。而后,他松开手,向后退了几步。鸡就放松了吃了起来。看后不禁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艺术,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无非是对填鸭式教学的否定,要我们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中国人做事,往往矫枉过正。这些年来,许多教学模式随之诞生。有些模式,将学生的空间放大、放大、在放大,以至于教师形同虚设,以至于丢了指引孩子们看太阳的手指,弄的孩子们满世界找太阳,弄得孩子们如同摸象的盲人。“柱子”“绳子”嗾使象。老师舍弃引领者的地位,俨然成了旁观者。
我认为教学要有度。把握好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不能说“说算理”是错的,也不能说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对。只能说这个度没有把握好我们iushi指引孩子看太阳的手指,引领孩子求知之舟的舵。我们不是主体,但我们仍然很主要,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去“画龙点睛”,但不要“画蛇添足”。
《手指》教学反思3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与以前课本中选入的先生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由于我十分喜欢和欣赏先生的文风,就当做精读课文来讲的,课前还请美术吴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插图。
果然,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本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手指》教学反思4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中对略读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点:
1、简单教学,注重语言文字:在落实词、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课文。
2、动态生成:设计矛盾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培养个性阅读体验。
从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方面:
1、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领悟课文,懂得团结一致力量大的道理。
3、学习丰子恺先生质朴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十分传神地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这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语文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老师立足文本,关注语言,强化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悟语言。如此教学,就是学习语文,发展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前学生已经阅读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语,对词语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不是什么难事,通过学生的动手,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影响,初步积累词语。但教师并没有停留在此,没有让学生单独从字面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浏览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分别送给五个手指。独出心裁,水到自然。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又使学生正确地运用了这些词语,对手指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其真正的的内涵,脱离课文进行,那只能枯燥地理解。学生在文中找理由的过程,是对词语的揣摩、品味,是一个积累、感悟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过程。另外通过对这些词语内涵的理解,对手指的特点更了然于胸。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感知活动中去感悟课文言语对象的表达,在反复揣摩、品味的基础上,不断构建自身良好的语感图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文中用词的幽默与传神。朗读是积累和体会词语与情感的最好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首先是设疑,然后师生进入文本,去共同探究,触摸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达成共识,
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第一步中设置疑问,把握研究主题,确定了学生个性阅读的核心,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共同探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形式上,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讲解,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从而实现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真诚交流,真诚对话,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如此别具匠心,既凸现语文的工具性,又彰显出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要达到目的,只有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策略)。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此,教师没有把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语言形式分割开来,而是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去体味丰子恺先生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到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手指》教学反思5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所带班级的学生大多爱看书,语感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因此,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另一视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昨天,临时调整教学,先让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今天教学《手指》,课后反思:增添“观看记录片”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显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了吗?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 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 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刚才还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马上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身体矮胖、最肯吃苦,讨好生活的事情轮不上他”,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可爱,但能力薄弱”,就像《护生画集》中的小动物,需要疼爱;丰子恺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丰子恺非常疼爱他的孩子,是他作画的最初的动机;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同情穷苦人民……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伴随丰子恺一生的三样东西中就有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教学《手指》,我重视“作者”这个教育因素的挖掘,组织学生观看《大师·丰子恺》记录片,了解丰子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重视“知人论世”。这样教学,学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手指》教学反思6
修改理由:
我们班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经常与孩子一起开展手指游戏,所以今天的手指儿歌内容对大家来说挑战度不是很大,所以,我增加了创编环节。
孩子们在此环节中的活跃度远比前面要高得多,感觉这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课堂——开放、积极、注意力集中,还夹带着一丝竞争的氛围,整个课堂就“活”起来了,所以增加的环节相当有效。
反思:
在创编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创编合适的物体马上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手段?这样的方法又有什么功效呢?
首先,它是对教师基本功的有力考验。因为这些幼儿的答案都是课前无法预设的,幼儿无论回答什么,教师都要毫不犹豫的画出来,同时讲究速度和质量,千万不能因为教师的“慢速”而导致全班幼儿的消极等待。所以,这需要老师在平时中加强练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其次,它是课堂显成效的重要手段。幼儿发挥创造力,说出一个物体,教师就马上呈现该物体的图像,对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即是对他创造力的一种肯定,也是避免重复创编的有力手段。使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手指》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1、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用手指活动进行歌表演。
2、设计手指表演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3、体验与同伴集体表演的愉悦情绪。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已学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手歌》。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小手歌》。
2、教师:我们的两只小手还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仿编《小手歌》。
二、学唱新歌《手指歌》。
1、曲节奏,复习儿歌。
2、歌曲音乐伴奏下,默念歌词。
3、歌词与音乐进行匹配,轻声学唱。
4、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轮流练唱。
三、设计手指表演动作。
统一歌曲前三段的表演动作后,带幼儿进行练习,其余八段歌词的创编方法同上。
四、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手指》教学反思8
第一次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是《白鹅》,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手指》一课,更领略了大师的文采,喜欢上了先生的文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生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丰子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勇于探险、不怕牺牲,而且最为机敏,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献。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丰子恺很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五官争功》的小品,并鼓励大家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五指争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手指》教学反思9
平时的教学,都是一篇一篇独立的课文,我们可以把这些课文联系起来,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课文间的相关点进行联系。学过的同一个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
《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后面进行教学,因为我觉得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得到启示,由此话题,我引入了新课。——此为内容上的联系。
再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四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他的另一篇课文《白鹅》,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读,回顾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因学过,学生很快就总结出“风趣、幽默、生动”这几个关键词。我随即过渡到这课:让我们走进《手指》这一课,再次感受丰子恺先生风趣、幽默、生动的描写,还要细心地找找这篇文章的表达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介绍一种物品的特点,下一步就是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进一步修改,丰富练笔的内容后,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了。)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本单元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我在教这一句的时候分了两步: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手指团结起来,怎样变得有力、有用。第二步,生活中如何体现“团结起来,变得有力、有用”。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手指》教学反思10
《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作者丰子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风趣幽默地展现了五根手指的特点,告诉我们五根手指跟人群的全体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美丑强弱之分,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并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具体梳理五根手指的作用。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三课时,进行五官仿写。总体感觉每节课都能突出重点,不足的是课堂节奏较慢,缺乏教育智慧。
第一课时我围绕手指进行直接导入,初步介绍丰子恺先生后,直接进入了预习检测环节。在预习检测环节提问的几名同学俞娜娜、尚旭格、刘宇浩、尚程豪回答特别不好。两位女生很多生字都不认识,两位男生读得磕磕绊绊。他们基础较弱,成为课堂上生字词环节重点检查对象。依照回答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落实预习任务。我不仅批评了这四位同学态度不端正,也批评了他们的师傅没有承担起辅导责任。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词时,我只强调了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并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每次学习基础知识时,我就会比较纠结。如果细致讲解,并让学生练写,势必耽误很长时间。如果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又容易出现每一个生字都被指出来,更耽误时间。如果只是简单强调后一笔带过,又似乎没有细致落实生字教学目标。课上为了节省时间,我总会自己挑出几个容易出错的生字强调一番。课后想一想,高年级了,生字教学必不可少,但已然不是重点教学内容。还是需要学生提前扎实预习,课上教师挑出几个易错的生字,然后由学生指出易错点,并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全体同学识记,并重点写一写。这样既落实生字教学目标,又有所侧重,节省时间。所以,教会学生预习方法,端正学生预习态度依然是重中之重。
第二课时主要围绕五根手指的作用展开。我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梳理了拇指的外形和作用,并学习了本段写作的方法和特点。要求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梳理其他四根手指的外形和作用。有了参考范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有些急于求成,一找到一些信息,便急于回答。在梳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梳理不全的情况。这也是指导学习中的一个漏洞。五年级上册学习梳理信息的方法时,学生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同时也说明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对文本不够熟悉。
在谈到由“大拇指和食指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时,学生可以具体地说一些职业。但是要求学生变词为句,说明理由时,他们便缄口不言。我也了解自己的学生,一是不会概括内容,二是不能准确表达心中的想法。这也是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指导,让学生不断锻炼的内容。
在第二课时,我便引出了仿写话题。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交流想法。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一活跃话就多了,课堂显得有些凌乱无规矩,因为总有同学不举手就说一些只言片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同学们课堂纪律后,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开始我就没有向同学们强调好课堂规则,以至于后来需要不断提醒。因为时间关系,第二课时仅进行了交流。仿写练习放在了第三课时。第二课时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感受幽默风趣语言时,进行的比较简单,我越俎代庖地进行了直接指点,没有让学生静心去文中感受。
第三课时,我要求学生按照五官的位置,作用,作用拟人化的手法,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因为有前期交流,很多学生经过指导修改都能写出不错的一段话。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整体来说,每节课我都能够有意识突出教学重点,这是一大进步。课堂节奏把握和课堂驾驭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手指》教学反思11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理解分号用法,体会大拇指特点。
课文在介绍大拇指的特点的时候,连续用四个句子,写出了大拇指的作用很大。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写出不美。然后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这几个句子都是写大拇指的作用的,句子之间的是并列关系,这样的排比句,大拇指的特点跃然纸上。
2.教学收获(思得)
修辞手法,助力语言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描述事物特征,能够让语言生动起来。分析写大拇指的那一个自然段时,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提问:“丰子恺先生为什么把大拇指写得那样风趣幽默?”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抓住句子“身体爱而胖,头大而肥,……”和句子“例如拉胡琴,总是其他四指按弦……却轮不上他。”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风趣幽默,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文章显得活泼,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写的淋漓尽致。
3.不足之处(思失)
反思整堂课,仍有一些遗憾:
在介绍这篇文章的表达时,只是告诉学生:课文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我应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一种物品的特点,以及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
4.改进措施(思改)
课文介绍五个手指的特点,我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手指》教学反思12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是把负整数指数幂用正整数指数幂表示出来,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已经学过,所以教师从正整数指数幂的除法入手,引出负整数指数幂的表示方法,这样引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当然,在具体解题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符号的确定,需向学生反复强调.另外,对于含有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其实和正整数指数幂一样,过程当中可保留负整数指数,结果再化为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即可,这一点也要向学生讲清楚.
这节课的效果完全出于我的想象之外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简直让我惊讶。想不到学生的思维那么活跃,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强。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在明确复习课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习课教学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在授课中,只要设计合理,组织得当,恰当的运用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充分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这堂课内容多、活动大,胆大、性格开朗,分析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接受的比较好,应用解题好。个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学生 ,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到位,这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不够好。
《手指》教学反思13
《绿手指》讲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讲后感觉课堂语言引导不够,特别是奶奶种植过程,无法详尽描述,需要课前深度挖掘教材,组织语言,构成高效课堂。
经过反思,我自己在下面也思考了一些意见,如下:
1.也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绿手指吗?”生:“没有”师:那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认识一双特别的手绿手指。
2.结文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遇到难题时是怎样做的,再对比老奶奶的如一日,进行深切体会。
希望自己下一步会越做越好!
《手指》教学反思14
《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丰子恺先生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给我们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难点。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大的胜利。
在教学本文前,我先组织学生交流认识这五根手指,并说说自己的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谈的络绎不绝,眉飞色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引出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列表比较它们的长处和短处。再和同学们交流总结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一样”的道理。发现并体会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地合作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划出重点词句等形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和“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两句。看看能发现什么?再齐读思考,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总分总,还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回想这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填写五个手指的特点,条理直观,易于理解比较。学生不仅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有关语句,而且透过表格看到了每根手指的优缺点,从而总结出“各有所长,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深刻道理。再让学生继续深入理解,并指名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是不行的,还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扬长避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最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让同桌,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并赞一赞,鼓励大家的优点,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教学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师指导的有点多,而学生表达的相对有点少,以后我再教学这一课时,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理解文本,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手指》教学反思15
一、教学内容方面
20xx年5月16日我执教了《手指歌》一课,这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在这里我想了三条保护小手注意的地方。和幼儿一块来做手指游戏:手指歌,先交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