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烫的手指教学反思
《发烫的手指》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与特点:
课文讲述了一位旅店房客的经历,描述了贝多芬刻苦练琴的一幕,揭示了成功的又一秘诀:勤奋。课文特点:
旅客的情感变化贯穿故事的始终:欣赏琴声时的陶醉和赞许——发现天花板渗水时的疑惑——得知真相后的惊讶和赞叹。这是故事的明线。故事的暗线是:描绘贝多芬琴声之美,写他艺高——贝多芬蘸水弹琴,写他刻苦——侍者的赞叹,写贝多芬的声望。艺高与声望,更说明其精神可贵。这篇课文很特别,他不是很直接的介绍伟大人物,而是通过其他人的所见所闻显现人物之所以伟大。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课文,内容很简单,但如何设计教法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第三人称旅客讲多了,就有一种喧宾夺主之感。光讲贝多芬又觉有些唐突。如何处理好他们俩的关系是一个难点。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设计教学过程。以下就是我设计教法的说明和反思。
一、音乐导入,了解贝多芬
1、没有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孩子们就知道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家,他的钢琴曲《命运》也很熟悉的。再说课文的第一小节也有一句介绍贝多芬音乐的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欣赏钢琴曲《命运》,听完后,请他们说说感受。播放音乐使孩子思想高度集中,在孩子说感受时很自然地引出课文那句描写琴声的句子,学生通过听音乐明白了两个抽象词语: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意思。无需解释,音乐是最好的答案。但在教学中忽略了“•••••••”的作用,如果能结合这段音乐适当的补充两三个描写音乐的词就更好了。由于仓促,所选《命运》是协奏曲,不是钢琴曲,和课文内容有些不符,今后在教学中,细节部分也要考虑周到。
2、通过琴声讲到贝多芬。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我给学生两种介绍人物的句式(1)、他就是_____ 贝多芬。(2)、贝多芬是_______。请学生选一种句式介绍贝多芬。给孩子固定的句式是让他们语言表达更规范。两种句式是让他们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在介绍贝多芬时我已经提前把侍者的话教学完了。因为侍者和学生们是同一层次的,他们只知道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3、过渡到课文主要内容时我用了这样一句过渡语: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百多年前,音乐之都——维也纳,一间简陋的小旅馆里,跟随一位旅客近距离的了解贝多芬。这句话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一说,这样使教学更连贯,很自然的引出故事,处理好旅客和贝多芬的关系。
这一环节凸现出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要说,又有内容说,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找到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学习课文重点小节
1、在教学之前,我也考虑过是否应该像《会跑的“黑板”》一样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谁的手指发烫了,为什么发烫,发烫之后怎么办?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之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反复读这篇课文时,发现作者讲发烫的手指,其实是突出贝多芬的勤奋和努力呀!于是我确认“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才是课文的突破口,也是课文的中心。于是就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到这位旅客是怎样称赞贝多芬的句子。引出课文的中心句。
2、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边读边思考。这个语文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阅读习惯。到底如何培养这一能力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可以关键词来了解句子的内在意思。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边读课文边思考的能力。
(1)先让学生知道中心句“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中“努力”是个个关键词,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一句最能体现贝多芬努力的句子。出示重点句: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这句句子是讲贝多芬很努力,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贝多芬的努力。
(2)我通过这句重点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完成一个填空练习。贝多芬(地)弹了很久,当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他(地)用凉水冷却一下。学生们又通过“全神贯注”和“匆忙”两个关键词再一次了解到贝多芬是多么的努力和勤奋。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培养了语文能力。如果在教学时把这一要求能明确一点讲给学生听就更好了。
三、总结全文,揭示课题,明白道理
1、我在不断完整板书的过程中,最后揭示课题。板书内容:
1、贝多芬
2、“伟大的音乐家
3、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4、发烫的手指5、43(发烫的手指)。课题的揭示是放在最后的,是为了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但在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好好的读读课题,就显得课题出示得很突然,今后一定要改正。
2、明白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让学生读记之后又出示了三句名言,适当的课外补充,使学生更加明白勤奋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课文的情感要求。
四、生字教学有着重,分散集中两相宜
生字教学还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但是不同于一年级起步时字字教,字字写。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的识字方法,要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需每个字用力均衡,但要有侧重,要随课文识字,以免割裂了课文的整体感。比如教学“馆”时,我着重指导最后一部分的书写笔顺,因为这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维”“亢”“委”“婉”只需指导读准确即可。“芬”和“伟”是写板书时让学生看老师写。最后我还把要写的生字分组,让学生说分类标准,让学生找到写字的规律。欠缺的是“继续”这个词读音没有指导,课后有一些同学把“继”jì读成jù。
小结:整堂课安排较合理,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了解贝多芬的品质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也知道把握课文的重要性,今后要多深入研究课文,不局限于教参,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切实,更生动,真正以学生为本。
第二篇:《发新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尝试解题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计算课的教学环节一般是从具体情境出发引出新知,然后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索计算方法,追求算法多样化,再进行算法优化。接着进行巩固练习实际应用,最后就是课堂总结质疑反馈。
这堂课,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也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但在算法优化这一环节,没有做到位。当四五种方法都呈现完之后,我没有加以比较,鼓励学生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好,而是马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对于优生和中等生来说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多方法,对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全掌握,在做题时可能就会遇到很大问题,甚至是无法下手。所以在第二课时时,我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引导学困生选择比较好计算方法。
第三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写教后感、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反思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优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疑。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生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关系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在讲课中偶发灵感,学生思维中闪现智慧,教学生出现新问题、新见解、新教法,都给教学带来生机。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讨论
课堂上之所以要开展讨论,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疑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疑惑,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成果。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不能把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时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了形势而讨论,师生共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主要是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五、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周后思”、“单元思”,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一学期、一个学年教学的反思,教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六、解题的反思
反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有关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结束的回顾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自己思维监控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很多数学题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死记题目,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因此解完一道题后,不应满足已有解法,而应再审题思考,努力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寻求新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的独到之处,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改进。突破旧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优化理念,强化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指读习惯的培养教学反思
从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们的指读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
一、听读时,虽然我一再提醒、强调指读,可有些学生心不在焉,眼睛东张西望,胡乱指着。
二、自己读课文时,手指着,嘴读着,可口手不一致。
为此,我很担心,因为北师大教材一年级将指读视为一种识字的好习惯,好方法。而这帮孩子们早已习惯于幼儿园念经般的背儿歌,我班徐晗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次让他读课文时,他十分流利,可是若将其中的某个生字抽出来他就无法很快读出正确读音。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读书,无论是听老师、同伴读,我就提醒和要求学生伸出手指,准备指读,同时巡视全班,力求生生到位。而且还留心他们在听读过程中的指读表现,发现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并将其名字写在表扬栏上。以此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另外,每天在布置作业时,我也不忘通过校讯通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对于个别习惯特差,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的学生,我将他们的父母找来,将教材的特点,指读的重要性说给他们听,提高家长的重视度,还就如何培养这个习惯给予具体的指导。希望通过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尽快纠正学生以前不良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
第五篇:《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语文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解课文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首诗的教学,就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此,我在备课时,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位“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悟、自得。
在具体操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
1、以读为主,讲读结合;
2、媒体辅助,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