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可接受度的调查与研究[最终版]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可接受度的调查与研究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Acceptability of Moral Education to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霍艾湘 徐淑华 李文诠 简爱 邢波 袁秦英
Huo Ai-xiang,Xu Shu-hua,Li Wen-quan, Jane,Xing-Bo,Yuan Qin-ying
(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陕西,西安 710125)(Xi'an Pei-hua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xi’an, 710125)
摘要: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可接受度,是高校思政课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接受状况进行了调研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可接受度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课 可接受度
Abstract: It is a great long-term task to improv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acceptability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be forced to accept the condition of the lessons conducted research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d increase in the political lessons can be forced to accept the plan.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acceptability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可接受度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接受、理解、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程度。大学生思想政治可接受度不仅反映他们在接受思政课教育过程中的积极认知、情感转化、意志培养、信念的确立,而且也体现在日常思想道德行为的转变之中。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认同及态度或行为改变的程度越大,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就越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与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极不相称。高校思政课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思政课效果,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可接受度,理论界、教育界对这些问题都极其关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接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状况,特别是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接受状况的调查》问卷表,本研究于2010年9月和2011年3月分两个批次,并针对国内6所民办高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00名学生实施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962份,问卷有效率达95.1%。其中,学生党员占12.5%,城镇与农村的生源比约为1∶1.46,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当。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覆盖文、理、工、法、医、艺术等十几个学科的多个专业,包括大专和本科从大一新生到毕业班各个年级,所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普遍性。
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全部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所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综合显示:
(一)大学生对思政课有一定的认同度
根据调查,有80.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感到通过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一定收获或收获很大的大学生有56.4%和12.5%,其中62.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数据表明,我国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也日益显现。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接受效果不够理想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接受状况好和较好的分别占15%和27%;有一半(48.8%)的学生接受状况一般,有9.2%的学生接受状况差或无所谓。所谓接受状况一般,可以理解为,对基本原理、观点和价值能有一般的了解和认同,但对于进一步的内化和外化践行则没有自主性、连贯性和稳定性。这就说明,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总体接受效果不够理想。
在关于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接受类型的调查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接受的占24%;被动地接受的占26%;表面接受而事实上不接受的占11%;理论上接受但对现实不接受的占39%。这说明,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接受是被动、矛盾的和口是心非的。
(三)影响接受效果的因素错综复杂
在影响学生对思政课接受状况不够好的负面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占37%);第二位是就业和外语的压力(占33%);第三位是大班上课人太多(占30%);第四位是自己不感兴趣,与教材和老师无关(占28%),第五位是教师教的不好(占27%)。也就是说,部分学生之所以不愿学和接受状况不好,主要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就业和外语的压力。
(四)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多项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内容比较枯燥占70%;联系实际不够占66%;教学方法呆板占60%。这说明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尤其是有4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虽未过时,但脱离实际太远,对学生适应社会缺乏指导性”,值得我们深思。而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和联系实际不够,也是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于思政课教学的最佳方式,选择最多的是专题讨论(占32.5%)和社会实践(占25.3%),选择传统讲授或其他方式的不足1%。这说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调动当前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需要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与实践来加深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
在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多项选择),认为要增强讲课的趣味性占76%;多一些社会实践占60%;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占41%;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讲授联系实际占37%。这就说明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先进,教师的理论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接受效果的对策思考
思政课教学的接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作为思政课教师,就要努力研究学生的接受活动,充分认识和掌握接受的规律,并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我们课题组多年研究,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接受效果,就必须在改进思政课教学,优化接受环境,提升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一)改进思政课教学以提高接受效果
1、通过提高教育者的可信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往往先接受教育者,然后才接受他们所传递的教育信息。教育者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责任心、教育态度、人格魅力,以及由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感召力、亲和力都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及教育本身的信任度,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从专业性(权威性)上讲,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训练将成为影响其权威性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智能修养。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中,丰富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该具备非常广博的政治理论知识;其次,还应该具有方法论方面的知识;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最后,随着社会开放度的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影响的加深,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具备政治学、经济学知识,了解某些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是具有丰富知识的通才,同时还应该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才。
从可靠性方面来讲,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感到教育者所言
在行,更要使受教育者感到教育者所言中肯可靠、勿庸置疑。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自觉并自愿”地认同教育信息,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实践证明,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具可信度和影响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以整个身心进行的,教育者对自己所传递信息内容的坚定信念,尤其是对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的躬身践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倾注与奉献,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都将对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人格感召力,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2、通过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与时俱进,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课堂与社会的接触,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明确解答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增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有别于专业课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思政课除了对学生“传道”和“授业”之外,教学的重点在于“解惑”。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思政课程教学应以自身的学科特点为基础,科学灵活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从教学手段上讲,必须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感和真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开放、活跃的思维方式,拓展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学方式上讲,必须充分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多样性,改变单一的“我说你听、我教你记”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 互动式”、“ 参与式”和“体验式”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启示,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让学生参与教育活动,是实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思政课机制,不仅让学生参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境模拟等。而且可以让学生参与有关思想道德问题的采访、调查和志愿者活动。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培养道德的自觉性,真正提高道德素质。这样融知、情、行于一炉的道德教育模式,必能大幅度提高思政课的可接受度。
4、通过实现授受方法的最优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从巨变中的社会环境方面看,社会现实的不完善、社会矛盾的凸显、腐败现象的滋生等,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使许多人对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与抵触。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滞后,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尤其是教育者的知识缺乏、言行不
一、人格形象与教育要求相去甚远等就更容易诱发受教育者的信度逆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万不可有自以为是、强为人师、咄咄逼人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一定要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去塑造人;一定要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坚持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等多种教育方法,以避免自主逆反的形成,提高教育接受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接受环境以促进接受主体提高接受效果
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可接受度的前提条件。首先要确实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 要充分肯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地位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重功利而轻道义,亲法制而远道德。其次要形成正确的道德共识。社会、学校、家庭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大家普遍认同的道德伦理和道德规范体系。优化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舆论力量、价值观念;优化家庭环境,家长带头遵纪守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活波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第三,社会用人单位要将道德素质作为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一直强调是德才兼备。然而社会在实际使用人才时,用人单位重才轻德的现象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使大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即一个人有德无德无所谓,无形中对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社会与高校必须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提升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以深化接收效果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多样化,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理想选择、文化选择、精神需求,从而在对党的路线政策的理解上,在对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评价等若干问题方面,大学生出现同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思想道德体系明显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认识。这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化和接受。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地了解社会、分析社会,自觉认同社会倡导的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丰富学校的品牌内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招生等各项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民办高校必须树立“教育报国”的办学理念,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一项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通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民办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萍.思想政治课接受倦怠成因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刘丽琼.思政课教学接受论[M].人民出版社,2009.[3]李卫红.在陕西部分民办高校座谈会上的讲话———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6-07-19.
[4]李德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
(3)
作者简介:霍艾湘(1976-),陕西户县人,女,汉族,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710125,手机:***,E-Mail:103043527@qq.com,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徐淑华(1956-),女,讲师,汉族,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副主任。
第二篇:思政课调查问卷
南阳理工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系别:专业:班级:
1.你认为免试或答辩的人占百分比多少合适?()A5%B10%C15%D更多
2.你觉得怎么选免试和答辩的人?()
A 由教师决定B由同学决定C按调查所做贡献
3.你认为思政课课堂讨论的最好方式是()
A两人两人讨论B分组讨论C都一样D没关心过
4.你认为教师不定期使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对增强学习效果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没帮助
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你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A参观考察B社会调查C志愿服务D校外走访
6.你所在学校有过英雄事迹或名人演说一类报告会吗?()A经常有B偶尔有C没见过D不关心
7.你认为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有意义吗?()A有很大意义B一般C没意义D不知道
8.如果进行思想政治课辩论或参观,走访,看电影,你会积极参加吗?A很积极B积极C随大流D不清楚
9.你经常看红色电影吗?他对你的思想有影响吗?()A有很大影响B有影响C影响不大D无影响
10.你思想政治学期论文来源是()
A网络B图书馆C教材D调查问卷
11.你是这样对待思政课调查问卷发放的()A全面发到学校各个不同惜别B随便发放应付事情C交给其他同学发放
12.你填写或你周围人填写调查表的地点是()
A教室B道路上C宿舍D其他地方
13.你填写社会调查所持态度()
A认真对待B一般态度C草草了之D随便应付
14.你的老师在思政课课堂上经常讲名人故事或放视频吗?(A经常B不经常C从来没有
15.你撰写思想政治论文的态度()
A认真B一般C应付())())
第三篇: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思政课高度重视与实效性之间的反差问题由来已久,对这一问题专门调查发现,形式主义现象严重,积弊甚深。为解决问题,必须对思政课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改革的思路,以供各级相关部门及领导参考。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从事思政类课程教学几十年,深知思政对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对社会各相关方面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现提供给各级部门及相关领导。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
在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暑假期间,对全国各地回乡的大学生以闲谈的方式零散地作了一些调查。形式虽然比较隐蔽,但提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明确的:(1)你对思政课怎么看,感不感兴趣?(2)你们怎么听课?(3)你们有没有作业?(4)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样?(5)这类课怎么样才能符合你们的心意? 调查的结果如下:
(1)关于对思政课的看法,一致认为是比较没有意思的课。除了道德法律有实用价值外,其它内容没有多大意义,就是要考试,要学分没有办法,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政概论)。
(2)关于听课,有的回答是:没有意思的课,比如思政概论课,一般时候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有看其它书的、有玩手机的、有传递条子交流的、有小声说话的,反正与思政课无关。只是在教师讲到具体事例的时候大家听一下,讲完又各干各的。问学生干其它事老师就不管吗?有人竟然说,老师如果不知趣而太严厉的话学生会叫他吃不了兜着走。问,你们不觉得浪费时间很可惜吗?回答说,那是老师在浪费时间,那些东西听了又有什么用呢?
(3)关于有没有作业,大部分都是有作业的。但有的是抄书,有的是写一封家信,以家长回信为完成的检验。有的是读一本革命题材小说然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最后也没有交,等等。总之,作业看来也只是一种应付的形式,学生应付老师,老师应付学校,都在应付。
(4)关于考试,都说很简单,有开卷,也有闭卷,即便闭卷也是比较容易,考前划划背背就能完成,成绩大家都一般。考试成绩既反映不了水平、能力、学习认真程度,也反映不了思想品质,反正大家都知道是应付过关的。
(5)对这类课怎么做比较符合学生心意的问题,学生都认为如果就是那些内容最好不要上,起码应该上得精一些,要么讲一些有用的东西。
二、对思政课现状的总结
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与实效不佳的强烈反差一直困扰着相关的从业者。大学生思政教育层层发文件,大张旗鼓,但往往只把重要性写在文件上,挂在口头上,只当作装点门面的标签,以至于各个大学贯彻精神轰轰烈烈,耗时多,收效甚微。而把思政教育和实践分成两张皮,学校、家庭、社会不能形成合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教育教学工作越做越糊涂,越做越没有威信;学生身在课堂神在课外,上课睡觉、玩手机、传递条子交流等现象已是非常正常;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虚无、精神空虚、感情淡漠的现状就成了教育者及社会不愿看到的结果。相当多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缺少对社会的理解与相融能力,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以至失去生活目标、道德失范。思政教育失效的危害不仅仅是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和精神,是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因为把不着边际甚至无用当作至关重要而对学生有所强迫(学生实际上不会把思政课看得多重),就等于叫学生学会虚假。而学生把这种反常现象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其创造意识也已经被摧残殆尽,这种伤害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民族精神形成的破坏也是严重的。类似马加爵的大学生虽然是走向极端的少数个案,但其基础的广泛性却不能忽视。
三、对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反思
1.思政教育最终要通过内化实现,如此“重视”了,为什么还不能内化?思政教育失效与社会大环境在某些方面是不是已经存在恶性循环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化的?
2.如果现有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具有良性的循环机制,思政教育会不会出现形式主义泛滥的现象?我国的思政教育是如何在高度“重视”下失效的?重视的是什么?对谁“重视”,对谁负责?是不是有些值得重视的制度或体制性原因导致了思政教育在高度“重视”下失效?
四、对思政课改革的思考
1.破除一切禁锢,跳出自身圈子反思实效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必有其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内在道理,我国思政课失效也必定有自身的本质根源。我国的思政教育不存在开放过头的问题,而是开放的不足。站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有新的境界和视角。跟在别人后面跑得再快,也是在别人后面;跟从“上面”,虽然省力,不会出事,但却交不出让社会满意的答卷。如果真正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在改革中就不会只考虑框框、“上面”的检查,不会只考虑个人的小得失甚至乌纱帽。实际上,真正从人才需要出发的改革,相信肯定是会受到“上面”的肯定的。2.进行课程改革
重视不在课的多少,不以课的门数、课时、课的名称为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实效性最终的权威评价来自学生的表现和社会的肯定程度。思政课教材应该是学生社会活动的指导书。目前的思政课如果学生认为有意思、好听,那是教师在教材以外发挥得好,或是迎合了低级的需要,而不是教材本身。这就提出了教材体系改革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对思政课进行教材、教法、观念、评价机制的创新。建议:
(1)把现有的思政教育课缩编成社会生活“一本通”式的生活指导课。用几年时间探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体系。
(2)实行“大思政”概念,把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学校教学的任何一门课程中。任何教材和教师都必须回答:这个领域的世界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如果能在实际上彻底纠正把单纯的说教当成唯一的思政教育形式的做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必已大获成功。
(3)改革考试方式。思政课成绩与学生实际表现没有必然联系的事实,说明考试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思政课不应单以分数评价成绩,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特点和具体实践的行为倾向进行评析。这样,思政教育课就真正成了行为规范指导课,而不只是考试的工具。
3.寓教育于“无意识”中
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是靠教师讲课讲出来的,做人的道理从本质上说是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物说话,使学生置身于无所不在,又不知不觉的思政教育网络包围中,使学校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要比教师整天在教室里喊破喉咙的教育效果好得多。
4.把大社会化成小社会,寓教于活动中
思政教育的内化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完成,社会实践越多,内化的机会越多,成熟度越高。这就需要把学校化成社会,把社会化成学校。因此要研究如何大力发展学生自由社团、俱乐部、各种自治协会等,使之成为浓缩的社会;研究如何组织面向社会的各类服务活动,使之成为学校;研究如何使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团委等联合共同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使思政教育占领每一个角落。5.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思政教育的一切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教师本身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被颠倒的服务关系颠倒过来,研究如何使教师的一切工作都为解决学生困难和问题服务的措施。总之,思政课观念、教材、教法等待必须改革,才能不负大学思政课的使命。参考文献:
[1]陈雄俊.“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矛盾分析[J].教育与职 业,2007,(24).(责任编辑:李彦丽)
第四篇: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录
关键词、摘要
关于调查的对象、地点、时间、主题以及调查方法等的说明
对调查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
对调查数据的简要分析
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在调查报告后的建议
总述
·
第2页
·
第3页
·
第3页
·
第3页
·
第5页 ·
第5页 ·
第8页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附件1:问卷调查表
·
第9页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此,我们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目前这部分青年精英对于思政课的认识整体上正确的,但学习兴趣仍然不高很难做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政治课的认识程度既有令人振奋的方面同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成分,对此,关于如何改进这门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好的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让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调查,教育方式
一、关于调查的对象、地点、时间、主题以及调查方法等的说明
(一)调查的对象、地点:
1、调查对象:
上海电机学院 临港校区 全体学生
2、调查地点:
图书馆、学生寝室等
(二)调查的时间:
2013年3月—— 2013年4月
(三)调查的主题: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现状分析,其中可以分为5小点:
1、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态度;
2、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教学要求;
3、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
4、学生对于授课老师的要求;
5、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总体进行评价;
(四)调查的主要方法: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1、问卷调查:
设置问卷,到图书馆、寝室等地点,向同学发放,问卷详见附件1;
2、同学互相的谈话和日常学习的所见所闻:
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同学的一些言行中,或者相互的讨论中了解到一些,也可以作为这次报告的一些论证观点。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
(一)对调查数据的简要分析:
1、在本问卷中首先问到的是同学对于时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本问题,目的在于了解同学是否有兴趣与能力对时事政治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理解,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总体情况如下:
(1)约78.8%会去主动关注时事,在这其中,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去多多关注并比较客观地分析”;
(2)余下的约21.2%的同学对于时事“不怎么去思考”或是“根本不会花时间
考虑”;
由此可看明显看出,大多数同学对于时事政治有一定兴趣,但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正确的理解客观地分析时事新闻还有所欠缺。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有超过2成的同学几乎不会去关注时事或者对时事作出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2、在问卷中,此后又对目前同学们对于思政课的总体看法和认识进行了调查,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约有81.2%的同学“喜欢一门思政课程”的原因是“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
(1)约有48.2%的同学对思政课程满意度仅为“一般”,同时约有28.5%的同学表示对思政课“不太喜欢”;
(2)在“政治课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上,约88%的同学认为是“记忆、背诵”,约有76%的同学认为是“空泛、讲大道理”,仅有31%的同学认为是“紧密联系实际”;
(3)在“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上,约有70.2%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的同学认为是“教材文字枯燥,理论与现实脱节”,约有60.1%的同学认为是“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约有58.6%的同学认为是“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思政课在同学们眼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同时,也明显表现出了一个同学们对于思政课程的认可程度;
3、问卷的最后,主要征询了同学对于改变思政课现状的一些想法与理解,希望从同学们的想法中,得出思政课程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及其改变的办法,调查结果表明:
(1)约有66.2%的同学认为 “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是自己所喜欢的授课方式,约有45.6%的同学觉得“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能更加激发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
(2)同时,调查同学也写出了不少自己对于思政课程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后面的分析总结中,会结合分析。
(二)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可以初步的看出,同学们在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处在一个比较消极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
1、主观因素
大部分同学对于时事政治本身是是有很大兴趣的,但由于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没兴趣,觉得没有专业课有用。从而选择去厌恶,去简单的应试,甚至逃课。关于逃课问题,有的是觉得课程没意思不想上;有的是从众心理,他不去了那我也不去上;甚至有的是讨厌老师。去上课的有大半是被“点名”胁迫去的,大部分去了也是不听讲的——进行逃课。惰性、贪玩。
2、客观因素
部分授课老师照本宣科, 没有重点,缺乏创造性,与同学们互动不够,不能了同学们对于此课程的需求,更不能培养同学对思想政治的兴趣,有的老师自己也有些许的消极心态,这对于同学们的消极态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思政课的学习情况而言我把研究分成了两大部分: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客观上可能有现行教学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主观的因素,大学生没有重视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轻视它的作用,很多大学生有这样的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想法,认为要学好自己本科的专业,对于那些思政课不用太认真对待,甚至有不少人认为60分就好的现象。现在这种风气的蔓延是十分普遍的,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情况不大让人满意或者说情况让人担忧。不过通过这次调查我也能发现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整体的思想都是健康向上的,但对于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也要引起广大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重视。
三、在调查报告后的建议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方向的思想保障,也是确保其蓬勃发展的人才要求。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密切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丰富、准确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明观点。故对于当前一些思政课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值得肯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欢迎的,在学生心目中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并非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消极反映的比例还比较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动机很大成分上是为了考试的需要。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谈到“你会在思政课上做什么”的时候,极少数的同学选择认真听课,有一部分同学在课上看其他方面的书,做专业课的作业,甚至有的同学会在思政课上睡觉。很多同学在玩手机。其他同学在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做其他事情。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的不以为意,大家都觉得思政这样的课程,上不上无关紧要,只要考前看一下书,集中背一下就能通过考试。
对此,我初步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1、思政课程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教育的重点。
从总体上讲,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是积极的和健康的,但在层次上又呈现出的混乱的特点,造成了目标与行为相脱节,确定性不强。这是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应注重大学生的心态问题。在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的时候,都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都是抱有应付的态度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学习这一门课程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多的是老师要好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心态。思政课的功能不在“有用”,而在于“有益”。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根本问题,故而老师都应该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而作灵活变动,只要学生在事实上有一点点进步,都是思政课的成功,心态造就一切。
2、从调查来看,在同学眼里大多认为此课程是空乏,讲大道理的,至此失去兴趣,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培养同学们对此的兴趣, 喜欢课堂,使课堂活跃, 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施教。在大学的思政课的教育里,我看到了老师的重要性,根据调查的认识到很多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要能“思路清晰、有启发性”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并不拒绝思政课,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怎么考。今天的思政课,照本宣科不行、发牢骚不行、口是心非不行、睁眼说假大空话也不行,要认识到思政课要具有精神启蒙作用,要突破“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观。所以老师应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展了观看教学录像片、撰写小论文、举办演讲会或辩论会,走出校园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作专题理论报告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老师要开动脑筋,发展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我认为教学内容上应该发挥创造性,很多老师的理论水平可能,但是有时老师水平再高有时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老师缺乏新意和活力,让学生感到闷,因此如何用更有逻辑的话语和有趣的语言达到阐释把传统较闷的理论进行转换都是一种老师创新方法。教师应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正式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3、坚持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实际。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现实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育内容和素材,使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学习、生活、前途等问题的认识能力也不相同,人生观、世界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联系实际不能无视教学对象,不能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指望随意联系几个事例就可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要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4、要重视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的做 法,变 “封闭式”为“开放式”,使学生确实能成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现实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把教学当成纯理论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并举,既
重
视
理 论 传 授,更 重 视实 践 引 导。在 教
育
方
法上,既
着
眼
于
增
强
认
识,用
科
学的立
场
观点、思维方式武装学生头脑,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四、总述: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大学生想要的、容易接受的?什么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所期望的?同学们自己期望的教育方式,而第一个问题则是现实中的教育方法。期望的方法主要包括互动教学、情感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些要求实际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使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追求自由的教育方式,向往多变的教育内容,接受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反对纸上谈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作用等等。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说教式的谈话和开班会,而同学们需要的有意义的和其他的方式只有小部分。比如说看电影,户外活动等良好方式也因为各种顾虑而开展不起来。因材施教作为中国一个传统的教学原则,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必须正确认识对文理科学生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及制约因素。对文理科同学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它作为中国一个传统的教学原则,自创建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沿用至今。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提升,同时,我们的思政课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也应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能更好的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情况也会变得更好。
附件1: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支持!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问卷共正反2页,请逐一填答。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所获资料仅作研究分析之用,请放心填写。您的回答不涉及是非对错,只要反映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即可。
1、您的性别:
A.女 B.男
2.您对一些国际或国内新闻中报到的事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A.会去多多关注并比较客观地分析 B.会看一些报道并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分析 C.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待 D.不怎么去思考 E.根本不会花时间考虑
3.您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看法是: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太喜欢 E.非常不喜欢
3.您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和效果: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非常不满意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4.政治课给您留下的印象是:(可多选)A.记忆、背诵 B.空泛、讲大道理 C.紧密联系实际 D.其他
5.在思想政治课中,您最喜欢的课程是:(可多选)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C.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D.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都不喜欢
6.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可多选)
A.教材生动有趣 B.课程知识对自己有用 C.任课教师有个人魅力 D.教学过程参与度高,能够自由发表意见 E.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 F.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 G.教学过程轻松,能够看看电影之类
7.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多选)
A.教材文字枯燥,理论与现实脱节 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 C.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 D.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只为了应试 E.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沟通交流比较困难
8.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可多选)
A.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 B.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 C.走出课堂,开展实践 D.分小组自主讨论,老师对讨论的结果作点评学生自学
9.您平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态度是:(可多选)
A.积极接受并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B.被动接受并只是强记 C.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 D.上课马虎听课,考前突击 E.逃课做别的事情,考试能考多少就是多少
10.您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类课程对我们自身是否有帮助:
A帮助非常大 B比较有帮助 C帮助不是很大 D.说不清,因人而异
11.您认为一下哪些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有效:(可多选)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A.通过班级开展民主生活会 B.通过网络论坛进行教育
C.通过开放讲座 D.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E.其他:
12.您认为学习思政课对您将来的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作用: A.有很好的长远发展指导作用
B.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C.只对考研,考公务员等资格类考试有用 D.没有作用
13.您对思政课教学采取的手段,方式有何建议?
第五篇:“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调查与研究
淮阴工学院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调查与研究
姓名:学班级:学号:
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班学生~~~~。承诺:2010年暑假,我认真仔细地开展了“思政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所写实践报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调查与研究》,内容真实,绝无抄袭现象。
承诺人:~~~~~
日期:2010年8月13号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调查与研究
调查原因、对象、时间、方式等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对农民工这词感觉特别的亲切。对于关于农民工或者农村的事情我特别的关心。特别是农民工,因为我爸爸就是一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以这次社会实践我就选择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
为什么我要调查这个问题呢,当然首先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的家在建筑之乡南通,我的爸爸,伯伯,叔叔。都是在外地打工的,都是农民工。他们在其他城市里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幢幢的大楼,漂亮的公园,宽广的街道都是农民工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所以我觉得,农民工为我们的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做了那么多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农民工多做些事情,对于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多花心思。
7月20,在家休息了几天我就准备开始对这个课题的调查。一开始我只是上网,查一些基本的资料。一直说的农民工这个词,其实很多人对农民工没有正在的了解,我们都不清楚农民工真正的定义。农民工即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在某些人心中农民工是贬义的,其实农民工并不一定是户籍在农村但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特殊的群体。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打工的人员,包括大中专院校毕业后户口在农村而在城市工作的中高学历人员,随着中国户籍制度的完善,将不再拥有城镇和农村户口的差别。农民工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同义词,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20号到25号,我就在家里,对我身边的人的调查。我问了4-
利和社会保障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有这么一个政策,这个政策是干嘛的。而现在的农民工文化知识比较低,他们的要求比较低,认识比较浅。所以对于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我觉得是发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前提和保障。最重要的我认识到了原来农民工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在正规的企业单位有编制的。还有一种就是没有正规编制的盲流人员。国家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只对那些有编制的人实现,那些盲流人员是根本享受不到的。
调查到现在我发现原来一直以为我爸爸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工,其实他们是没有编制的“盲流”人员。我想了更多,像我爸爸这样的盲流人员在外地务工,没有正规编制不仅享受不到国家的社会保障,其实自己的一些人生安全都是得不到保障的。
前期的调查我只是对于农民工在家的调查,在发现有“盲流”这个人群后。我决定去外地对那些真正的农民工做一些访问和调查。于是8月1号我就坐车去了北京来到我大伯家。我大伯年轻时来北京打工,经过20年的拼搏已经小有成就有了家饭店还有一个建筑队。我一边在我伯伯家饭店帮忙,一边去伯伯的工地到那些农民工中间了解他们对社保的认识。
伯伯的工人有来自很多地方的,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等。原来伯伯也以前也是“盲流”人员,在打拼了一段时间后才进入正规的建筑公司。但是他现在的很多工人也是“盲流”人员,没有正规的编制。根本没有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即使在工作中发生了一些意外,都是私了的。
在现在的农民工中“盲流”人群还有很大的比例。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去正真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发现原本我以为我对农民工的认识比较了解,却发现其中有我们很多不了解的事情,只有在我真正去深入的调查这件事时才发现更有一片天空字里面。
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能想当然,只有真正去做了才发现一些事实,不能不人云亦云。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我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