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最终版)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期末考试结束了,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查缺补漏,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现作分析如下:
一、试题范围难易程度:
本次试卷由区语文教研员统一命题,满分120分。其中积累与运用26分;古诗文阅读18分;现代文阅读36分;作文40分。试题范围广泛,除基础及背诵课内文言文以外,全出自课外。试题难易程度偏难。
二、本次一年一班考试成绩情况:
共27人参加考试,最高分刘晓倩99分,最低分丛培宇23分,总分1778,平均分65.85;11人及格,40.74%。成绩非常低。
三、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就题型而言,第一大题中的第1、2小题:汉字的音、形,失分较少,第6小题,关于古诗文的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得分较高,5分以下只有7人;第7小题名著阅读得分率较低,17人在1分以下;第二大题中的古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得分较高,但课外文言文失分严重。
11、12小题几乎全军覆没,特别是一词多义词的解释、文句的翻译失分比较多。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体阅读失分较多。第四大题作文,得分适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审题不清。
2、选材幼稚。
3、不会记叙。
从卷面情况看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审题不清,对题意理解不透,答案不着边际。
2.书写潦草,错别字现象严重,答题随心所欲,很少采用专业语言。
三、今后教学措施:
鉴于上述情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考试情况分析,进一步强化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的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等。要多在规律上进行指导,切不可求深求难,偏离基础盲目训练。
2.加强测试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目前的情况,尤其在暴露出的问题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文言文要加强“减少错别字”的指导,方法可以多样,关键在加强字面意义的理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错别字。又如现代文阅读要进一步加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去把握,然后对照题目进一
步细读;还有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力求简洁规范准确,切不可没想清楚就写。再如作文指导要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认识,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以及掌握必要的技法如快速立意构思等。
3.精选训练材料,用好训练材料。在平时的训练中做些试题是必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盲目以量取胜。要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加强解题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指导,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功效。
4.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大一统、齐步走的组织形式,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对后进生、薄弱生的具体指导,在评价、要求、训练、手段、心理交流等方面因人而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5.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主动寻求多方面的帮助,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取人之长。得到借鉴启发。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共同寻找对策,而不能过多归咎于学生的表现。
总之,我们会以期末考试为契机,找出差距师生齐心协力提高成绩。
第二篇:初一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初一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试卷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而不难,立意新颖,类似中考,出题漂亮。试题开放,难易度适中,基本上能够全方位的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学以致用能力,试题体现了情感、能力、知识的测试和运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较为简单,易失分的多数在4、9、11小题,出错多因审题不清,关键词把握不准。非选择失分最多。学生没有审清问题和关键词,涉及怎样做的内容没写全面,大量丢分。答案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甚至出现知识点重复现象,两问答同一答案。概念性问题学生掌握不扎实,错别字很多,实属不该,有的同学要么长篇大论,要么丢三落四,不能按分答题。总体来说,本次考试结果不太理想。学生的感受是有志难展,成竹在胸的知识反映不到试卷上去!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抓不住材料和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不知问什么即不知答什么。
2、答题方法和技巧欠缺,不能对症下药,要么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要么照搬照抄下笔千言,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3、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会学以致用,不按要求答题,不能灵活应
对。
4、专业术语表述不规范,答案没条理,分点不清。
5、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概念模糊,印象不深刻。
四、改进的办法:
1、强化课堂: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每个老师都应向课堂要效率。老师精讲,学生细听,老师点拨,学生活动。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切实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从研究题目转变为研究题型,从讲答案转变为讲方法,从死抠课本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实践。
2、夯实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基础是关键。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提问、听写环节,尤其是对重点、难点、考点知识要求烂熟于胸,以便于学生答题,以不便应万变,灵活应对,冷静分析。
3、注重实战:教学中注重典型题例的训练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要领、答题方法,尤其是提高学生审题水平,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敏感力。
4、回归生活:从这一科而言“政治即社会,课堂即生活”,所以政治教学要向课外延伸,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关注时政,观察社会,自主的用课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关注细节:一是政治术语,二是写好字,三是分清点。
第三篇: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分析人:马海
一、基本情况: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与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便较灵活地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
(2)试题的论证性较强。这类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考查考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试题的定量计算,大部分综合题、应用题是用计算来完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熟练的运算能力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才能正确地计算出定量结果来。(4)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5)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而不仅仅是记忆、模仿与熟练。
二、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有三种题型,25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0个,填空题8个,解答题7个,卷面分值120分。
2、考查的内容。教材的所有章节。整卷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覆盖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一所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三、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的的整体回答较好,第3题的绝对值问题多数学生不会做,回答得最不好。填空题的第12题、14题,第14题,考查的是角度计算问题,一部分学生理解掌握不好,是填空题中回答最不好的一道题,这是本份试卷失分较多的题。解答题的第23题,多项式的加减法,多数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本质,失分点在此。21题是解不等式组,学生做题步骤不太完整。几何推理部分的第24题,学生会做,但是几何语言的运用不准确,导致丢分。25题分为3问,(2)(3)小问设计较难,大部分同学在此失分。
四、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
① 对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推理发生错误。
②运算技能偏低,训练不到位,由此造成的失分现象举足轻重。计算上产生的错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我们的考生的确存在一批运算上的“低能儿”,运算能力差是造成他们数学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是: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计算技能低,不能熟记常用的数据,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造成解题速度慢,在大量的“相对难度”的试题上浪费了时间。③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不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出现层次不清、逻辑不严密、语言表述混乱的现象。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课改以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的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3)、以辨识、构造几何图形的能力较低,是造成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4)、即便是优秀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较低水平。
五、教学措施
1. 在“四基”上下足功夫,训练到位。
2.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将知识内容一点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耐心指导,千万不要甩掉他们。
3.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尤其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期高效。
4、要进一步加大对规律意识类试题、探索试题、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尤其是在实际背景下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5、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进一步完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小先生”制,克服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弊端,过分膨胀应用的过程,即概念公式一带而过,大量时间用于练习应用。要改变上述现象,必须提高认识,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也就是要认真研究概念被概括的过程、结论被推导的过程和解题方法被想到的过程。
第四篇: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2分)
A分歧(qi)奔丧(ben)谐音(xie)B天涯(ya)犄角(qi)觅食(mi)C狼藉(jie)干涩(se)确凿(zao)D宿儒(su)撷取(xie)应和(he)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2分)
A巍峨 静秘 花枝招展 B鞠躬 谄媚 永葆青春
C崇拜 袒露 忙然若失 D滑稽 肃暮 白驹过隙
3、下面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 地啃着青草。
(2)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 了下来。
(3)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A欢快 沉默 晴朗 B欢快 沉淀 温晴
C悠闲 沉淀 温晴 D悠闲 沉默 晴朗
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B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分)
A 爷爷爱看足球的习气好像有所改变。
B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不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C 这个山区对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风景的佳处来。
D 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需要大大加强。
6、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4分)
(1)绿是生命的颜色。(2)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3)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咸到鼓舞和振奋。(4)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5)到了夏天,在地上一片葱笼。(6)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顺序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桓侯故使人问之()(2)两狼之并驱如故()
(3)吾欲之南海,何如()(4)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8、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9、根据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开轩面场圃。,还来就菊花。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留鸡豚。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人之立志,?
二、课内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目。(9分)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0、“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落”字用得恰当,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落”表明物体按自然规律而下,速度慢,又有老师的手控制,说明不是真打。B“落”表明物体自上而下运动,冲劲小,又有老师的手控制,说明老师不是真打。C“落”是物体慢速运动而下,由于老师手握控制,不能打伤对方,说明假打。D“落”是由于老师手控教鞭,慢速而下,不同于抽、打、摔等力大,表明老师假打。
11、文中加点的“狡猾”一词从感情色彩上应为 词,本意是 ;在文中用以表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因此,它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12、这段文字主要表现的是(2分)()
A我的狡猾 B蔡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
C孩子们善于观察 D蔡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有软有硬,既严肃又和善。
13、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意思的一句话是。(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1分)
①不必说 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此段中最能概括全段感情的句子的是第 句。(2分)
16、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7、选出对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本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了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D本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葚,其他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课外阅读(完成下面短文,完成18——26题,共20分)
无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愕然无语!
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1)赫()(2)颤()
19、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作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20、“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2分)()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的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21、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2分)
22、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辞语“呜呜地”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2分)
23、第⑦段在“啊”的后面连用“?!”,其作用是(2分)
24、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2分)
25、本文运用了、、等描写方法刻画任务形象。(3分)
26、对文章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无题”作标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文章写的饿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50元钱和一篮鸡蛋,如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C文章充满了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四作文(50分)
27、题目:记一堂有趣的 课
要求:(1)先将题目填写完整,横线上可填“语文”“体育”“活动”等。
(2)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并突出重点。
第五篇: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对口升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机电系 曹杨杨
本次语文质量检测,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试题覆盖面广,难度较大,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字词,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下面就学生情况以及以后教学的改进等方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试卷综述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其中第1小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读音能力,但从试卷发现“拾级而上”与“物阜民丰”两个词语学生的不会读的概率比较大,做正确的较少。第2小题是字形,意在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积累情况,学生得分比较高。第3、4小题是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学生掌握得也比较扎实。第5小题考察标点符号,第6小题考查病句,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第7小题是语序排列,第8小题考察修辞手法,这两道题学生们做的很好。第9、10题较基础,课本内容,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第11、12小题诗歌鉴赏题,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全对的很少。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是本试卷的难点,分说明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精读课文当中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学生做得比较好,相对失分较多的是文言文阅读,后边的两道小问答题,比较灵活,学生得分还是可以的,只是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至,可能得分相对较低一些。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外阅读《秋枣红儿》学生做得不尽人意,有学生都有漏题的现象,选择题忘记写答案,导致失分严重,真的很可惜。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思维不够开拓,导致现代文阅读平均6~7分。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部分,大部分学生在收条的格式上有所丢分,还有数字的大写写不正确,跟学生练习的少相关。最后“习作”60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将材料看懂,立意来写,这一题富有开放性,考察学生组织、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从答卷看,大部分同学都紧扣主题,把握中心,意境开拓,卓有远见,而且书写也规范,格式正解,段落分明,有一定的写作水平。
二、问题所在
(1)平时教学对学生要求的不够严格,过高地估计学生导致错别字过多。
(2)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校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3)词语积累不够。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4)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平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并且让他们多积累。
三、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巩固识字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6、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 2
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7、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