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拖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拖延心理学》是美国博士“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花了25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好书。拖延和行为的关系:
拖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有这个习惯,大可不必紧张。拖延和智力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拖延问题是可能改善及解决的。拖延的内在后果是使人 产生情绪上的折磨,外在后果是承受工作、家庭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使当事人失去很多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拖延开始之后,就很难停止,除了作为一种 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当事人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信念。
其中之一是“恐惧失败,追求完美”,将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即一个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出色的人,一个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平庸的人。当事人通过拖延 在能力和表现之间划上不等号,从而得到安慰,自己没有全力付出,全力以赴会是另外的结果。另外,完美主义者中的适应不良者容易陷入拖延,因为他们的表现和 他们设定的标准之间差异太大不容易达成,所以设定目标的时候需要问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是为了自己进步还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而设立目标!注 意“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观念会影响到如何制定目标,会让制定目标者想要一下子做到所有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似乎总觉得不够,而这种情况更容易导 致拖延的后果。
其中之二是“对成功的恐惧”,在“拥有成功”和“拥有爱”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认为成功会将人们从你身边推开!作者认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利用你的成功反对 你,有人会为你的成功而高兴,并与你一起庆祝,也有一些人不喜欢你成功--甚至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你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你是否可以不顾他们的埋怨以及 他们跟你的疏离而继续前进?没有他们的支持,你是否依然能够坚强的继续下去?成功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一些变故和风险,作者认为,成功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 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可以改变自己来适应成功。
拖延和心理的关系:
拖延是争夺控制权以及赢得尊敬和独立自主的一个策略。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不让别人左右你的能力时,那么每一次和别人打交道都会让你如临大敌。在日 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中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他们的独立人格往往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反而受到讥笑和打压。虽然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的摩擦和碰撞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 当这样的事几年以来一直重复地发生就会对一个人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对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没有自信的孩子无法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孩子会觉得想要独 立是一种不对的事情。渐渐地,当他企图独立自主的时候,他认为他将得到的不是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而是人们对他的约束。对这样一个孩子来说,有一个办法可以 让他在这个社会继续生存下去,那就是,跟人们做抗争,并利用拖延作为对自己的保护。
对时间有一个独特的主观感受可以使你对自己更具有一种独一无二感,在主观的时间留出的弹性空间中,你可以更自由地呼吸。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事实 上,你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可能让另一个人迷惑不解,甚至生气发火,因为他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时间感。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 情。这被称为“未来折扣”,它体现了人类的某些天性,也是为什么拖延对人的影响会这么大的原因。全知全能是我们在年幼的时候都持有的一种幻想,当我们长 大,遭遇到自己力量有限的现实时,我们必须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处理好这个问题。如果人生对我们是仁慈的,我们就会不断得到帮助,并慢慢承认我们的局限 性,也开始明白我们人性的一面并不会贬低我们自身的价值,也不会让我们面目可憎、无人关爱。如果你从来没有想到你会变老,那么,你就不会为自己的未来做准 备,也不会为那些而为你提供机会或者保障的事情做决定。没有接受过去的你与现在以及未来的你之间的情况下,你丧失了自我的连续感。如果你活在一个个分离断 裂的情况下,你的时间就不能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那么这样的时刻对你不具有真正的意义。为了改
变这样的状况,你首先得接受你生活的那些经验。接着,你得接 受负责做出改变的正是原来的那个你。拖延是你提前避免了面对这样一些与时间相关的事实:时间在不断流逝;未来正在到来;你正在变老;在你一生中,你所能完 成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其中最为残酷的事实是--最终你将会死去。
拖延和大脑的关系:
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它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更简单的说就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通过运用技巧,打破旧的拖沓模式,发展出一个及时完成 任务的新模式。尊重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拖延企图逃避的不是某个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感受,比如恐惧。我们的恐惧的事情是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压力对人的影响很大,压力荷尔蒙会破坏我们大脑的某些重要结构。这些大脑结构被破坏得越严重,我们脑细胞的修复能力和刺激新神经生长的能力就越差。了解自 身生物周期的消长变动有助于你跟自己的身体和谐共处。低自尊和缺乏自信是导致拖延的主要原因。我们从家庭中学到的观念和规矩不知不觉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尤其是某些限制我们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规矩,对我们的祸害更大,因为这些观念没有经过仔细的检查,就偷偷溜进了我们的 大脑。当你的关注点有意识地从负面情绪转移到正面情绪,你就是在打破固有的大脑运行模式,而在你的大脑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运行模式。当你想要变得完美的目的 是要让自己引起关注并取悦某个人的时候,那么这无疑就成了一场风险很大的赌博。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使命是要发展出对你自己能力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 性,同时又能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当个性的因素被忽视,而只强调成就的时候,孩子就无法发展出一个心胸宽广的自我形象。向你和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 的观念发起挑战并试图改变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拖延这么难以克服。它不仅是改变一个习惯的问题,它还涉及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 问题。然而,当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护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触时,你会从自我完整性的声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这样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础。拖延不让你意识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还帮你躲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拖延的代价是抑制了自己在工作和学业上的上进心,你不敢冒险,害怕进入一个新的 环境;你无法自然自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你按照自己对自己的局限认识而行动。你让自己所爱的人失望,辜负甚至惹恼了别人。你还付出了负面情感的代价--焦虑、怨恨、欺骗感、失望,其中最为昂贵的代价,你削弱了你的自信。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心里分析家荣格说过:“最可怕的事情 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这个可怕的接受自己的过程---接受所有的缺陷、创痛和伤疤,同时也可以让你如释重负。当你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具有弹性应变能力的 人,而不是一个必须去表现自己的人,你就打破了错误的自我价值感等式,表现和能力都不可以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拖延征服之战:
战胜拖延需要采取行动。做出改变和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4个步骤:无意识无行动--有意识无行动--有意识有行动--无意识有行 动,在这个过程中,全心投入和反复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找出导致拖延的因素:缺乏自信?完成某个任务有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太遥远了?无法自我约束,容易冲 动和分心?通过运用下面的技巧来对抗拖延:一次尝试一个技巧;慢慢来;观察内心的抵抗;使用笔记或者日记;自由书写;考虑心理治疗;
盘点你的拖延对你造成的外在和内在后果;将拖延归到:家务、工作、学业、身体呵护、社交、财务6个领域里,观察你的拖延模式和主题,从中可以对你的拖延有 更多的了解。了解你的拖延风格和你的拖延借口,改变你的想法,克服你对开始做一件事的反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相反,它是伸展自己的一种方式。
作战武器一: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可操作的目标具有以下属性: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分成几个小的步骤(帮助你看清在完成任务时所面对的现实问 题)、最小目标。进行一周实验,只选择一个目标,列出步骤,确定目标,可行性检查并且征求意见。启动目标之后,观察你的进步,将你的机会最大化,坚守时间 期限,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跟进目标:小心自己的借口(当你开始制造借口的时候,花几分钟关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你会在这个 过程中学习到关于你自己的重要一课);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个步骤;解决困难(一个障碍就是一个障碍,是它本身的属性,而非说明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考虑休息 一下再开始)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确保奖赏要与成就的大小相匹配;灵活对待目标;无须完美(如果你能在每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着,长远来看 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回顾目标:评估你的目标(你是否达成目标其实没有你怎样看待这件事那么重要。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成功和挫折有所理解,你就是 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下一次少一点拖延。自我监测是非常有价值的手段,如果再跟实践相结合,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观察你的感受;回想你的选择关口;在处理目 标的那一系列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作战武器二:学会接受和拒绝。在我们这个消费驱动并以索取为导向的社会中,有一个词可以概括现代生活的主要特征,那就是更多。我们有更多的信息,更快的速 度,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车子,更多的东西,更多的电视频道,更多的移动性,更多对时间的需要。随着这种对“更多”贪得无厌的追求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大部分 人最终却感到在真正要紧的事情上所求甚少:更少的休息日,更少的隐私,更少有机会满足个人兴趣,更少跟我们所爱的人待在一起,更少的时间用于创造性的活 动。在更多的压力下,我们很容易迷失。拖延也许是我们无法承受太多的一个反映,或者,它表达了我们对于所错失的东西的一种渴求。与依靠拖延相反,我们觉得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接受那些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事情,而拒绝那些对此无益的事情,并且应该直接地表达出来,而不应该通过拖延的方式来拒绝。选对人,接受来自 他的支持;做一个公开承诺,这个承诺越公开,人们就越不愿意去改变它。与一个跟你优势互补的人交谈并制定行动计划;在你被困住的时候寻求帮助;找个人共同 工作;社交奖赏(跟喜欢的人吃晚餐;跟朋友打电话;跟某个人散散步;看场电影;度假)跟相爱的人相处;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对浪费时间和让你退步 的人和事说不,对杂乱无序说不,扔掉50件东西是个办法,对电子上瘾说不。
作战武器三: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通过运动启动你的状态,运动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荷尔蒙,有助于提升愉悦感和幸福感。除了提升情绪之外,运 动还有助于大脑的成长。使运动变得有趣,比如使用计程计来测量,学习一个不熟悉的运动或者和朋友在运动场上较量,从小事做起,运动你的大脑;通过感受呼吸 和心跳来放松,呼气的时候可以想一个让你感觉舒服的单词,比如平和、轻松、平静。尽量每天做这个技巧两次,每次10-20分钟。你做得越多,它就变得更容 易,你也就能够越快地在紧张的时候放松自己。当你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请记住,就像学习任何新事物一样,不断重复是很关键的。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神经回 路,只有通过重复,这些神经元才能在相互之间发送信息,并建立联结。所以,不要放弃,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对你都有帮助。
第二篇:时间管理之拖延心理学
论时间管理之拖延心理学
摘要:很多人都有时间拖延的问题,有些人的拖延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这样的问题在工作节奏加快的当下更加凸显。本文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拖延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控制感的争夺等。并从行为及认知角度提出意见以解决拖延问题。
关键词:拖延,时间管理
一. 何为拖延问题
1.拖延的定义
拖延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
2.怎样构成拖延问题
拖延这个概念对大家都不陌生。绝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处于这样的状态。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拖延,有时候我们把自己延后处理事情当作是一种休息。当拖延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时,它可能使你烦恼不已。拖延给拖延者造成的内在后果就是他们必须承受某些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还有一些外在结果,如因为拖延问题引发的必须承受在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从而他们可能会失去许多对他们相当重要的东西。如果拖延造成了这样的内在或外在的不良结果,那它就构成了问题。
拖延问题不仅仅是时间管理问题,它有关于一个人的个人心理,情绪,行为的问题,同时也与他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本文中论述的拖延问题主要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层面阐述。
二. 拖延危害
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拖延的问题,学生在假期的最后几天才开始赶作业,公司职员推迟他的工作。很多人的拖延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习工作与生活。2007年,据估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习性。在上文中我们也已经提到有些人的拖延问题使他们遭受了心理上的煎熬,甚至在他们的工作,学业,家庭上造成威胁。在拖延问题的调查中,有一个律师就因为延误了很多次出庭时间而被取消了律师资格。尤其在当下社会各行业步伐的加速,拖延成为阻碍拖延者个人,以及他所处的团队发展的一个障碍。
三. 引起拖延现象的心理原因
每个人基本上都有拖延的现象,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研究显示,智力和拖延没有关系。拖延问题主要与以下的心理因素有关: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控制感的过度追求。
(一)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1.归因偏差
试想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而没有成功,我会觉得自己很失败,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问题,也就是内归因中的稳定因素。但如果我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我会把我的不成功归因为我的不努力,内归因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可以排斥自己能力有限这个问题。认为我只是不努力而已,如果我努力过了,我肯定能获得成功。这样想法的产生一则是对于失败的恐惧,二则是因为归因的偏差。害怕失败者建立了这样的一个认知,认为自己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自己的能力,而能力水平决定了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他们将一件事情做得好坏直接与自我价值感划等号。为了保护自我的价值,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总是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人们会选择拖延来逃避面临的问题,以免直接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此时,人们这样安慰自己,我的能力要远比我表现的要好,我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
2.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
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甄别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享福。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对自己不抱希望。在适应不良型调查完美注意中,你对自己的要求跟你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更容易自责,也容易感到消沉,于是你的自尊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通常有超乎实际的目标,但却不能够达成。在制定标准时忽略可行性,在达不成目标时对自己的判断苛刻。有一些观念影响着这些拖延者。如:“平庸招致轻蔑。”“优秀不用努力。”“一切都自己来。”——他们相信任何求助都是软弱的标志。“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在找到方法之前不采取任何行动。
(二)恐惧成功
恐惧成功也是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体现的现象,但是却容易被我们忽略。譬如当你是否在别人称赞你时感到尴尬,在一个进展顺利的工作中慢下来?恐惧成功者害怕成功给他们带来的不利的一面,诸如害怕因成功而与朋友疏远,担忧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会因此提高,害怕自己成功工作狂而失去自由也或许害怕被人指责为自私。因此他们以拖延来逃避成功。
也有些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过差,以至于认为自己根本与成功无缘。有时拖延可能会被用于对做了坏事的一种惩罚。拖延者认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痛苦因而自我惩罚,认为自己不配成功。
(三)控制感的追求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今年有一定的掌控感。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必须学会去遵循那些不是我们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并顺应别人的需要。但我们中的很多人过于地排斥他人的规定,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规定或要求做事。利用拖延来抵制被人控制的人肯恩故事想保有他们独立的个体干,他们必须确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此处的拖延者是暗号他们的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我价值的。通过拖延,通过不作为,自我价值感得到了加强。
四. 解决拖延现象的方案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拖延症状是由什么因素产生的,在上述文章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心理上的因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面对它。要明确地告诉自己,拖延症是可以被克服的。
拖延症状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改善,所以,慢慢来。不要因为自己在几天之内看不到明
显成效就放弃了。有拖延问题的人通常自我调控能力不是很好。第一步,我们首先进行自我观察,就是关注自己内心有没有抵抗情绪。可以实用笔记记录下自己在联系过程中的想法和反应,以便之后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给自己制定目标,每一年的目标,每个月的目标还有每一周,每天的目标。目标要明确,有具体的数据并具有可行性,如今天在早上七点到八点这个时间段背诵英语,背诵两篇文章。设定的目标可以分步完成,一个大目标可以分成几个小目标来完成。在一个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如果在面临不得已的情况下,目标也可以有所更改,不要因为自己修正了目标就对自己进行自责。拖延者往往更容易自我鞭挞,因此,要学着夸奖自己。不要对每个任务都要求完美达成,做成一件也许并不完美的事总比什么都没做要好。在一段时间的实施后,要进行回顾,评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自己一次一次地减少拖延。在分析过程中,回想你的选择关口,是什么让你有借口拖延,又是什么让你摆脱诱惑,重新走进工作中来?在尝试中,把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便于更好地选择方案,让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拖延者也可以定期地进行自我暗示,鼓励自己行动。在选择的关口,鼓起勇气,深呼吸默数一,二,三,激励自己做规定的任务。
在拖延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症状,在认知上获得改变。在慢慢改变的过程中,行为疗法也需同时跟进。我们知道行为的产生,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影响到认知上的改变。
参考文献: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习心理学》姚梅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拖延留学
畅所欲言:
拖延,我要怎么才能摆脱你
拖延症研究专家、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和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帕卡统计发现,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全世界超过10亿人正在受此困扰。有人说,拖延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有人说,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心理学家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拉的原因很多,但总归不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一位心理系大二X同学说:其实我事情特别多,根本就没什么机会给我拖延,可是我发现,每次做什么事情,我都喜欢等deadline,比如交实验报告,周四上午交,我非拖到周三晚上才开始做,有时候,甚至要到周四上午起来做,之前总是不愿意做,停留在想的阶段,觉得多想些,最后一定能写得很好,可是最后写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但是下次,还是要拖到最后。
一位物业大一Y同学说:生活上,我也比较拖拉,每次计划好洗衣服,都不能按时洗,总是先上上网,和同学聊聊天,就是不愿意洗衣服,最后熄灯了,看着一堆没洗的衣服,不得不去洗衣服了。有时候我尝试不要这样,可是好像总是有什么意外会发生,来阻碍我去洗衣服,最后,我还是到夜深才开始洗。
一位机械大二Z同学说: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是不想做这件事,就像我高中初中那会,我本来计划要写作业,甚至已经拿到手边要写了,可是这时候,要是家人催我写作业,我绝对就不再写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越是要求我要去做,我就越是不想做,怎么也不想做。结果就拖到最后才来做。
一位国贸大四W同学说:我现在在准备考研,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可是现在我却觉得自己的进度远远赶不上,很多书还没看,我看着那些书,我更不想看了,每天虽然都在自己,但我自己知道我根本没按照我计划的进步进行,还经常思绪飘渺,我想这最后一个月我肯定很难过了,因为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拖到这个月了。拖延心理分析:
完美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大跌眼镜,很多习惯拖拉的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自我要求很高,希望万事做到无可挑剔。一旦自我的表现无法达到期望值,就会产生挫败感。像上面的X同学,就属于这种,她必须到自己觉得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能开始做报告。在deadline之前,她总觉得自己能想到更多更好的。
依赖心理:像Y同学这样的,多半属于依赖心理,这类人常常在孩提时代被过度关爱,很多事情都由父母长辈替其仔细安排好。长大之后,一旦需要独立行事,就变得犹豫不决,遇事摇摆不定。尤其是Y同学刚刚脱离父母独自生活,对于很多事情都没习惯独立,以为放在那里会有父母解决。
逆反心理:像Z同学这样的,就属于典型的逆反心理,这种人对自我控制感极其敏感,不喜欢别人控制的感觉。本来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交代去做,就像是别人控制了自己的行为一样。就用拖延来发泄自己的抵触心理。
畏难心理:有些人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担心眼前工作太难,自己无法完成,像W同学这样的,就属于这种畏难心理,看着那么多书,总觉得自己看不完,就不想去看,最后还是拖到不得不看的时候,反而加大自己了的工作难度。
拖延——让我跟你说再见
如果觉得条件不够,不能做到最好的话,那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已经很好。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或者尝试以自己认为最差的水平先大概完成一项工作,事后在慢慢修补,你会发现,你所认为的最差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
在内心告诉自己,自己已经独立了,成为一个成人,离开家人了,然后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告诉自己,没有人会为你善后,不管你拖多久,最后都要自己来完成。所以,拖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立刻按照计划完成手边的事情吧。
无论别人说不说,自己都是要做这件事情的,如果因为别人说了而拖延,最后受害的是自己,将别人的话看做是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强制的命令,告诉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自己,不是因为你要求,即使你不要求,我也会做。
如果觉得任务太难了,不敢下手。那么,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总之,拖延情况是制约我们良好大学生活状态的一块绊脚石,也是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不用觉得要改变现状很困难,现在就开始努力做手边的事情吧!just do it!向拖延say no!
名词解释: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适应不良综合症】是学习和适应障碍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心理上一般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由于生活环境的更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其所处的不是“理想”的现实,因而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苦闷、焦虑、缺乏自信、过于自卑等。】
-------
留学,你的心准备好了吗?
留学心理预备课
大学之后要干什么,考研?太累,工作?没谱,出国,也成为大家的考虑之一。走出国门,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很多人在讲述自己出国之后的经历和困难,有时也会让人望而生畏。面对出国,面对新的环境,面对未知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1、留学经济嗜贪:这是一种因经济压力衍生的一种精神强迫症,家境不是特别阔绰,在海外留学还要操心经济问题的学生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2、“快节奏放不慢”:总担心一旦闲下来就会精神崩溃,从而将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环境里,容易造成精神压力过大、紧张,从而引发抑郁等问题。
3、成就抑郁:留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节奏加快,每天疲于奔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很容易产生留学生中最常见的”成就抑郁”。
4、考试焦虑: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些考试焦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留学考试焦虑就是非常严重的自我加压导致越努力越学不好。
5、留学情绪强迫: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因自己有过强的愿望与目标,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引起。
6、留学交际恐怖:内向的学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特别是留学中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引发社交恐惧。培养自信,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才能克服留学交际恐怖。
成功方法借鉴:
1.三思而后行。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非出国不可吗”、“如果不出国,我会怎么样呢?”“如果出国,我会怎么样呢?”,对自己是否出国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选择。
2.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碰到困难,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选择,初到国外,坚定的信念则会有很大的帮助。
3.学好该国家的语言。沟通是永不凋谢的法宝。
4.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家人和好朋友永远是最关心你最支持你的人。
5.寻找同在国外的老乡,可以保持着和他们的中文交流,减少孤独感。
6.不断告诉自己,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国外只是换了语言,在国内能学好,到国外也一定可以。
7.记中文日记,每天思考自己都做了什么。规划好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断告诉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有规划的生活,总是健康的。
问题集中营
【望闻问切】
近期,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前联合搜狐网对17630名2009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其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让人惊讶的是,90%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仍适应不佳。困惑他们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学习、人际交往、经济问题。40%的新生存在两种及以上的问题。其中学习上“缺乏动力”的学生就达到6成。人际交往方面,半数以上男生为“交不到女性朋友”。经济问题仍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囊中羞涩”的症结不是爸
妈给得少,而是“过度消费”。
---【人民网·重庆视窗 】
【开方抓药】
学习上,一放下包袱。只有放下思想包袱才能使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二改变错误观念。许多长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作为此后包打天下的惟一法宝,各种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才是自己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快乐。
人际交往上,打开交往之路并不容易,在大学中我们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宿舍是一个小家庭,社团活动能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爱情之花总会在适当的季节悄然绽放。经济上,珍惜父母的每一份给予,怀着感恩的心,珍惜家人的爱。学会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更是生活的哲学。另外,养成记账的习惯,购物前提前列好清单,货比三家,打折淘货,都是不错的小方法。
第四篇:拖延心理学
第九章 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羞怯给以关爱,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获得安全的心理依靠和爱的支持,那么这些孩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克服他们的羞怯倾向,更能够热情地涉入到世事中去。如果英语不是你的母语,或者你是在一个不说英语的家庭中长大,那么你就很可能会拖延撰写论文、报告或商务信函,因为要像母语一样地用英语确切地表达你的意思是一件让你感到十分挫败的事情。
如果你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对学业要求、经济来源、社交方式和办事程序等方面都毫无准备,但是你宁愿拖着也不愿意去请求帮助,如果你从一个经济拮据的社会背景来到了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中,你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心里没有安全感,甚至有欺世盗名的感觉,这样,拖延就成了回避甄别你真正归宿的一种方法。
【成功和失败的榜样】
你的一些榜样,可能导致你给自己设立了某些高不可攀的标准。你可能认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向他们那么成功,所以你自暴自弃。
你可以把你早期的榜样列在一个单子上,把你对他们的看法以及你认为他们在你的拖延症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也都写上去。
过高地评价你榜样的品质,并且把它理想化,会使你无法十分真切地看清楚你的榜样,从而容易让你在与他的盲目比较中贬低自己。一个被理想化的成功榜样是无法付诸实践的!将榜样理想化之后,就无法看清他们的局限,而将自己卡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你很可能觉得通过拖延你就可以避免面对这样的状况。
【家庭态度:拖延的成因】
你的父母梦想把你变成他们想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成长心态)通过汉娜交谈,罗宾才明白,她的朋友并不觉得老板对他苛刻,相反,她把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观念和规矩没有经受过仔细的检查,就偷偷流进了你的大脑,这会引起精神性消化不良。你过去所学到的有些东西是无比宝贵的,而有些东西则是你的绊脚石。
当那个“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做好,那么它就不值得做”的声音出现时,你可以这样应对:“这是不对的,做总比不做好。”
当你的内心出现这样的声音:“小心!你还没有准备好!”你可以这样为自己鼓励:“虽然我不太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但是没关系,至少我可以尝试一下。”像这样鼓励自己的内心对话对你的身心都有好处。
当你的关注点有意识地从负面情绪转移到正面情绪,你就是在打破固有的大脑运行模式,而在你的大脑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运行模式。
【家庭倾向】
1.施压倾向
父母因为对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不满意,所以把建功立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
如果你被认为只能是第一,而不能稍有表现不佳,这样的压力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造成一个人的适应不良,导致完美主义和拖延症。
表现平凡是无法被接受的,有时这样的信息是以支持的形式来传递的:“你是这样的聪明,你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到的事情!”
有一个完美的兄弟姐妹会驱使你想要比他或她更加完美。或者,为了填补家里另一个孩子的失败,你可能成了家里寄托希冀的一个替补。
2.怀疑倾向
拖延者对付家人怀疑的一种办法是反叛:“我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错得多么离谱!”他们给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决心不顾家人的怀疑去取得成功,但是这样的决定将他们直接引向了完美主义的圈套,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完美主义会引发拖延症。
无论是采用退缩的办法还是采用挑衅的办法,如果你已经将怀疑内化到了心中,那么当你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你多半会丧失勇气。拖延对你来说成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因为它可以保护你。
3.控制倾向
通过拖延和拒绝做事情,你可以激怒有控制欲或者要求严格的父母,并削弱他们对你的掌控。虽然从长远来看,拖延并不是对你最有利,但是这种消极的抵抗相比直接公然的反抗而言,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做法。拖延甚至有助于你保留自己的某些独立感。
4.依附倾向
依附家庭中的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也不能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他们不仅逃避生活的挑战,而且对需要他们独立完成的事情都推托了事。
5.疏远倾向
当想要变得完美的目的是让自己引起关注并取悦某个人的时候,那么这无疑就成了一场风险很大的赌博。在疏远的心理背景下,人们会不断寻求他们错失的亲密关系,或者,他们会通过拖延将人际关系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内。
【家庭对自尊的影响】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几种家庭倾向中,普遍缺乏一种对孩子自我感的基本支持。
在许多拖延者的家庭中,一些富有人性的品质往往会被忽视或者低估,比如:幽默感、结交朋友的能力、热衷的兴趣爱好或者创造性的能力、付出巨大努力去做事的意志力以及同情心等。
重复发生的一系列小的创伤会积压为“累积性创伤”,虽然这种情况在平时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它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重大的影响。
创伤跟随着我们,使我们一直以来从根本上觉得内心脆弱和不安全。有些在平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事情,对拖延者而言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他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受威胁的境地中。
【破裂与修补】
如果父母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起责任,那就会让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
【被遗忘的早年经历】
我们的父母是爱护和珍视我们,还是认为我们讨厌、恶心和无趣?当我们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感到安全和保护,还是只配被拒绝和抛弃?
一个善于跟孩子互动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地带,这也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爱、具有完整感和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基础。
如果那些没有很强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找到可靠并有爱心的人相伴的话,他们就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再次获得这样的安全感。
【一切都与爱有关】
在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人人都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
如果孩子是在狭隘的条件下才被爱的,那就意味着只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欢迎。拖延就是用于这样一个目的:通过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隐藏起来,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一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是他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向你和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并试图改变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拖延这么难以克服。它不仅是改变一个习惯的问题,它还涉及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问题。
然而,当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护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触时,你会从自我完整性的声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这样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础。
(笔记:高地清风)
第五篇:时间管理
就是中国的父母亲经常压制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发表太多意见。结果孩子长大后,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大部分都不太会讲话;不需要他讲话的时候,他又讲一大堆俏皮话。由此可见,中国的父母在沟通这个问题上没有训练好自己的孩子: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第二个问题是沟通的目的,有以下四个;控制成员的行为;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表达情感;流通信息。
沟通就是一种激励。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下属一般不太知道你在忙什么,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的痛苦他未必了解,他在做什么你也不见得知道,其实,这就是失去了激励。尤其对那些采用隔间与分离的办公室的公司,作为一个主管,应该常出来走动走动,哪怕是上午十分钟,下午十分钟,对公司和下属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走动管理”。
在实际沟通中,彼此认同即是一种可以直达心灵的技巧,同时又是沟通的动机之一。沟通有如下三要素:沟通的基本问题——心态;沟通的基本原理——关心;沟通的基本要求——主动。
很多人都以为,沟通是一种讲话的技巧,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一个人的心态不对,他的嘴就是像弹簧一样也没有用,所以沟通的基本问题其实是心态的问题。另外沟通的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关心。你应该注意对方的状况和需求,是否有不便和问题,应该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综合对方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等实际问题进行考虑,然后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这样对方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你的想法。
综合这次的学习,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收获不菲,了解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问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观察,关心对方,在组织语言方面要综合考虑对方情况,跟不同的人沟通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等等,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所提高。期待公司下次组织的培训学习。
时间管理心得体会
誉满全球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大师对时间的高度认知及对时间管理的重视程度。相比而言,中国人更早地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见到弟子用白天的时间睡觉时,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再如炙脍人口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有涯”等名言警句更是将时间和人的生命与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时间银行都会为每个人存入86400秒,而每天这86400秒也会毫不留情的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的规划、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通过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与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制定并执行时间管理规划,检验时间管理效果,并不断修正时间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中相关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资源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一直以来,我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为每件事情安排时间。通过培训学习,我才明白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要确定该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完成这些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决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尽可能地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通过事先的规划与时间掌控,降低时间安排的变动性,为进一步执行时间管理奠定基础。因此,高效能的时间管理要求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非“一刀切”式的为所有事情平均分配时间,也不能按照事情的先来后到进行处理,更不能随心所欲的应付各种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些事情往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时就需要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明确、能够衡量、可达成的、相关联的、有期限的五个原则,将中、长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能够实际指导行为的子目标,并定期检查各个子目标的执行情况,不断的修正,通过子目标的逐步完成以实现最终目标。
同时,我们每天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它们的出现很容易干扰原有计划的执行,因此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尤其注意不能将时间安排得太满,要有一定的冗余程度。我们可规划60%-80%的时间,保留20%-40%的缓冲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突发事情,保障原有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高效能时间管理还要求执行者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求执行者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坚定不移地按照时间管理规划进行工作安排。
以上几点心得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感谢集团安排了这次内容丰富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我将牢记在培训班上的所学所思,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