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3: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

第一篇: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

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

金旭峰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444)

摘要: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如何?在化学探究学习中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或障碍?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学习;指导;

探究性学习是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解释,进而获得结论,又通过表达与交流,检查或修正自己的解释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原因在于探究学习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过程体验,因而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要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就必须清楚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或障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事实上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和科学家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有一定的活动程序和途径。在探究活动中大体上包含以下要素和能力:提出问题并形成课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制定探究方案的能力、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形成结论的能力、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普遍不高,探究能力各要素发展不平衡。在提出问题、形成课题的能力上,高中生普遍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但提出问题、形成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上,大部分同学能提出较为正确的假设,但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说出依据,显然大部分学生还不善于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1根据获得的信息证据对所进行的探究问题作出猜测和假设;在制定探究方案这一最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程度的关键能力上,高中生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这与学生长期在接受性学习的环境下学习,缺少探究学习的锻炼机会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的能力上,学生的表现是各探究能力要素中最好的,这与学生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信息题,而这类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与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的过程较为相似;在收集证据、评价与反思及合作与交流能力上,从网上寻找信息已成为当代高中生普遍选择的便捷手段,大多数学生认同学习需要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团结合作,自己在化学学习中能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但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意识到要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很少。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是: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老师对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问题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简单总结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假设→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质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鉴于目前高中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创设情境;由知识的实际运用创设情境;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人手,创设情境;通过习题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

设情境。

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知道酸的溶液呈酸性,碱的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呈什么性呢?结合已有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判断盐溶液如CH3COONa、NH4Cl、NaCl水溶液的酸碱性;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检测上述溶液的酸碱性;据现象判断并作思考。学生会发现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在“惊讶”之后产生疑问,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没有规律呢?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增强,情绪处于高度兴奋之中,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起来。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身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去探究。

2、注重方法训练,学会探究

杜威认为,科学方法的训练与获得实际科学知识至少同样重要。科学方法是指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使用的手段,它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正因如此,科学方法成为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我的做法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如结合实验教材“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内容,向学生传递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如通过设置一些很好地体现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如“是什么物质漂白了色纸”探究实验,该实验包含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不仅为学生展示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且结合探究的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如在问题提出阶段,主要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说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绎和数据资料等整理的方法;而在结论阶段,主要渗透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的方法等。学生通过相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从中很好地接受有关科学方法的教育,而且还体验到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与作用。

3、适时引导点拨、自主探究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假设,在此阶段更强调教师要适时地做好知识的铺垫和能力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把握好介入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新的水平。当然,教师的引导点拨也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在 “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学习中,由于学生还没开始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此时马上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猜想是比较困难的,故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引导:已知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何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是?通过引导既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

立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纷纷对乙醇的分子结构提出假设。假设1:若为

则1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能产生3mol氢气;假设2:若为则1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能产生3mol氢气或0.5mol氢气。通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理由

以使其真正理解信息和假设的关系,然后通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4、加强合作学习、深化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相互讨论分析,质疑问题,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不仅是探究学习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探究学习过程的方法手段。

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探究中,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药品,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展开讨论,拟定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很快学生设计出十多种实验装置或方案出来,观察并记录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和两极发生的现象,尝试解释。在学生分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采取深层对话、促进交流不断将探究推向较深层面。在探究中有的小组提出:将铜片、石墨用导线连接(其中串联一个电流计),两极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只是瞬间偏转。为什么这个装置不能产生电流呢?教师在给予充分表扬的基础上参与学生研究,使同学们明白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除了要有外部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还要有内部条件: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这里强调了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的知识,另外学生也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进一步增强了探究的乐趣和信心,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增强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但我觉得要把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教师的活动应从传统的讲授转向质疑、探究和推动学生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时机、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其次教师需要在知识结构上的更新。因为不可想象一个缺乏科学知识基础的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需要有效的专业支持,教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滞后都会影响它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2.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化学,2004.(3)

第二篇:高中探究性学习报告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突出的要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自主的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下面,就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谈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是“水平思维”.“水平思维”是指横跨多个学科或领域的思维。而学生则往往将一些表面上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水平思维”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有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答所非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若老师简单否定,或奚落一番,必将损害这位同学,甚至波及其它同学的思维热情。

例1: “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

一个喜欢英语的女生举手抢答:“b,c,d,e,f,g,h” ;

一个男生起来补正:“a+1,a+2,a+3,a+4,a+5,a+6,a+7。”

这就是“水平思维”的结果,而正是这种思维特点,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根据“水平思维”的层次性和发散性特点,教学提问中会爆出许多奇异的思维火花,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教师的策略是:鼓励他解说答案的依据,尝试导出结论的合理性一面。如果有“一点道理”,应发扬民主,导出更合理的答案,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模糊意识。即便答案“荒唐”,“荒唐”却是“创造力”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水平思维”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以老师的理解和意志强加到学生的意志上去。

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自主活动”

建构主义指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从而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如,例2: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实验——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点?

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通过上述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征,完成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过程。

怎样诱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对新知的建构?本人体会到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然后,再诱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对这一矛盾进行研究,矛盾解决了,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同时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形成了更高、更强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数学实验”

即便是抽象的数学都是与生活中的实例密切相关,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以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其中,亲手实验,才能感悟 “需要产生数学”的历史,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前人创造数学的人生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例3:在讲“函数的应用举例”后,课本后安排有一实习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将《高一数学》上册课本第142页第8题改写成一份实习报告,大约半节课的时间,学生的实习报告基本成雏形。在此列举其一:

实习报告2002年12月8日

题目某市区居民住房的兴建与拆除

实际问题某市现有居民住房的总面积为a㎡,其中需要拆除的旧住房面积占了一半。当地有关部门决定在每年拆除一定数量x(㎡)旧住房的情况下,仍以10%的住房增长率建设新房。

(1)写出逐年(n)与住房总面积a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是多少?(提示:计算时可取 为2.6)。

(3)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建立函数关系式an=1.1n a+10(1-1.1n)x

分析与解答= a+10(1-1.110)x=2.6a-16x,即2a=2.6a-16x,所以x= a.因此,如果10年后该地的住房总面积正好比目前翻一番,那么每年应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x是 a㎡。

说明与解释过10年还未拆除的旧住房总面积占当时住房总面积的6.3%)。(因为(a-10x)÷2a=6.3 %)。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黄泽鑫张长安陈江滨黄艺凤

这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成果。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某市区居民住房的兴建与拆除的领导,请问:题中涉及到“拆除与兴建”,我们先拆后建,还是先建后拆?以数学角度分析,二者有无区别?同学们瞬间议论纷纷,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很快就有了结论:先建后拆。我问一位平时有点淘气的同学,为何要先建后拆?他说如果我是领导,我得为我的子民着想,先拆后建,那他们住哪呀?然后以数学角度又分析了“先建后拆”和“先拆后建”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我们做老师的只要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时点评即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

四、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是 “鼓励为主” 与“多元答案”。

“鼓励为主”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外动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都是作用于学生的“外动力”。而追求“多元答案”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讲解精心设计。如,例4: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 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动点P(x,y)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拼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板书,并进行讲述:

∴ + =y+

∴ + - = +

∴ + =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

y=- 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 这样,调动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满足了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例如:前面例1中的答案探究:只要将7个英语字母赋予符合题意的数学含意,即:a为自然数,令b=a+1,c=a+2,d=a+3,e=a+4,f=a+5,g=a+6,h=a+7,则“b,c,d,e,f,g ,h”又是一个正确答案。这样,就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只有一念之差,原来被认为解法唯一,现在变成无穷了。“这里没有唯一答案”,便成了真理,“多元答案”的探究成了永恒的可能。即运用创造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对每一个数学题予以审视,积极发掘可能蕴含着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推理和新的表达方式。

五、爱护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是“多元评价法”。

教学评价的主渠道还是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评价应采用多元性,在我们过去的考试的评价中,已经体现了对求解题的“分步给分法”和“酌情给分法”、填空题中多元答案的“相应给分法”。此外。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手段可以更灵活,例如:鼓励式的“评语评价”,经过申请后的“推迟评价”等。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范例。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第三篇:高中生化学学习障碍及对策浅谈总结

高中生化学学习障碍及对策浅谈

马欣华

摘要 :通过教学工作,发现高中的大多数同学对化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只有深入分析学生可能有的障碍,才能解决这些障碍,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化学,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关键词:心里障碍;思维障碍;方法障碍;素质障碍;解决对策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好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认为化学知识非常难,这可能是化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化学是一门介于文理交接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能力,又必须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而现在的学生只能兼顾一方,造成差异明显,我觉得现在好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存在有一定的障碍,在此我想简述一下我的看法。

一、学生的心里障碍:

不少学生认为虽然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但大部分知识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例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云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太远,似乎很“玄”。尤其是这部分知识在高一学习,学生刚刚从初三毕业,在初中的知识容量很小,更多的注重感性分析。进入高中后课堂的容量突然加大,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而且一下子就触及氧化还原反应语言、物质的量语言、元素周期律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学生感到高中化学难学,一旦产生这种畏难心理,学好化学的信心就会受挫,而现在的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使许多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旦遇挫缺乏迎难而上的意志力。

因此,在高中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尽量的直观化,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

地以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进行概括、抽象。比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应多举些常见微粒为对象的例子,并联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时间等,建立起物质的量就是一个单位的印象,或再类比于火柴与火柴盒,进行直观解释帮助理解分析;对化学键的教学,将化学键比喻成大河两岸之间的桥梁(桥内部是强烈的相互作用的混凝土),在教学中多运用动画,但需注意的是,“直观”仅是过渡工具,要使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就要逐步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逐步渗透。在教学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心里动态,要及时的进行德育教育,在平时的细节中灌输坚忍不拔的精神。

对于课堂容量一下加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精讲精练,其

一、刚开始应控制进度,不能片面追求快进度以赢得较多的复习时间而增加学习的困难;其

二、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其

三、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类化、键化等,从而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化学的知识较散,但是每一块都是自成体系的。

二、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障碍:

通过个别谈心,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生产生化学学习障碍的另一原因是高中化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化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很大的变化,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据教育学、心理学得知,高中学生正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在初始阶段的化学语言又高度抽象,要求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思维层次适当降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其适应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再有步骤地增强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中学教学的阶段性,他们总是希望当一个重要概念出现时,一下子就把它的全部涵义都讲清,全部相关联系都讲透。他们唯恐学生因“不求甚解”而影响了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事实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分阶段给出初步概念逐步达到比较完整的阶段是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论原理的,即做到阶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初三化学中只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在高一时通过元素化合价升降加以过渡(最后揭示本质是电子转移),而到了高三讲原电池反应时才能更进一步深化。又如关于摩尔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知识,为讲解物质的量既不是物质的质量,又不是物质的数量,而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物理量做好准备;接着计算12g碳—12所含碳原子个数,使学生对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打比方,介绍物质的量的初步概念,再联系类比火柴可以以根计算,但常用盒、打、箱为计算单位,而引出摩尔从而得出课本上的一句话(黑体字),最后阅读教材,归纳抽象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这种使学生明确物质的量的来笼去脉而不感到突然,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容易理解,教学效果较好。如果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先给物质的量下定义,再去举例子,学生出现思维和认知障碍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有时不必要求学生对概念理解得很深刻,可先让其从外延认识概念,再在后继学习和运用中逐步地深化认识。教师过分强调讲深讲透,学生未必能真正透彻理解,反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造成学习的困难,影响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度”字,既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习尽可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又要考虑到

绝大多数同学的思维能力的适应程度,以求在“适当”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的学习现状的障碍:

在我教的学生中一般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分为两类:(1)聪明型,理念就是高一就是初三刻苦一年的休息年,好点的上课还听听,过分的根本完全放弃,他们认为高中和初中一样只需努力三个月就够了。到了高三才感到学习的压力,但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太差,没有什么太大改善。(2)刻苦型,这种一般女生居多,比较乖听老师话,但是脑子反应比较慢,经常上课刚刚讲过的问题下课又围着你,过分的依赖老师,没有自己钻研的好习惯。对于这两种学生我们都要做好思想工作,说明高中学习特点上的变化,讲清楚高中与初中学习的不同,要求学生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参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再次,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指导,要求学生抓好听课、消化整理、巩固几个环节,要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当然,起始阶段要适当降低难度,使其力所能及,增强自信心。

四、学习方法上的障碍: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研究离不开形象的思维活动。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只注重实验的新奇性,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含义,缺乏必要的联想、模仿,以至于“观无结果,学无致用”。化学知识多而杂且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使得大脑的信息杂乱无章,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遗忘非常明显。这些处于无序的信息难以在运用时被激活,以至于学生会感到“翻开化学书本什么都懂,合上书本什么都记不住,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教学生如何预习课本,如何听课做笔

记,作业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错题进行归类整理等。通过老师的反复强调、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教师素质的障碍: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化学知识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化学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造和创新,为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诸多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如难点过于集中,讲课不能通俗易懂。教材重难点处理不当,简单问题复杂化,重难点问题简单化。把新授课变成复习课,随便加大知识容量。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搞题海战术,随意加大训练的难度,使学生负担过重,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新形势下,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也应当与时俱进,应从教材、学生、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化学,乐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趋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学质量也必然有所提高。比如在讲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挤钢笔水、去医院输液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喷泉的实质就是压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开拓思维想一想还有什么也涉及到压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铝热剂的用途,在课本上只提到冶炼难溶金属和焊接钢轨。如果用多个铝热剂的小筒装入炸弹,投到敌方的铁桥上,多个小筒的铝热反应发生,喷出高温物质,烧穿铁桥破坏敌方的运输线,就是一种专用的燃烧弹。这样使学生对铝热反应结合现代技术会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增加了他们把科学、技术、社会结合起来的意识。

我们深入的探讨高中生化学学习的障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有不同的障碍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心理上给学生降低难度排除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大面积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戴汝潜,陆禾.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刘知新.化学学习论.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四篇: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指导反思2011—2012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指导反思2011—2012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相对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方式,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之中。

高中学生已具备小学、初中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具有了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该而且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仅仅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环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实践

1.1在“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实践研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已经列入课程安排之中,依据《新大纲》的要求,“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进入了高中数学教材。无论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教学都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好的素材。对此,可按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办法和程序展开研究性学习,并进行认真的组织实施,总结评价。

比如,人教社最新出版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后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或实习作业或研究性课题,其中阅读材料往往是对本章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做简要的介绍,并且给出了资料的来源,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做出一个详细的报告;实习作业往往给一种思路,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思路,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解决问题;而研究性课题给出了研究内容,要求学生展开研究并得出结论。

1.2在新授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新授课教学中,师生主要依据一些教材和教辅。它们是教师教的根据,也是学生学的线索。但由于一些因素,这些教材总存在着发散与拓展之处或不完美之处,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

如数列一章中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很明确,而对递推数列的相关知识并没有明确要求。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巩固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更能学会变换、转化等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又如在学习“直线和圆”和“圆锥曲线”两章时,可以对平面向量在这两章的运用作研究性学习。

再如在学习“不等式”一章时,也可以对不等式的向量证法实施研究性学习。

通过对平面向量在后继部分的应用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体现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更能体现平面向量与其他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新授课教学中,还可以在知识的发生、发展,概念的形成,例题及其解法的优化等方向展开研究性学习。

1.3在习题课、复习课、评讲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在习题课、复习课、评讲课中,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就解题的策略、问题的变式、问题的拓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等方向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设计者、问题解法优化的探索者、解题技巧的发现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成为数学问题的主人。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时代和学科特点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如何在现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握探究性学习的五个特征:实践性、创造性、广泛性、自主性、民主性;通过探讨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成果展示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为实现这些改变,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首先要到实验室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科学。这就是说,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 1

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

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要用上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也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知识需要创新,学习方式也需要创新,如果固守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势必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势必不可能创造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以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就是我们探讨的一种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狭义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课题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时期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探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臵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开明宗义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的观 2

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奴隶式”的被动学习地位。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前所未有的变革。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理念,在科学(综合)课程或理科课程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要用上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显然化学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开放教学、合作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保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3

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也将会大有裨益。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五大主题的第一主题,足见其科学探究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坚决贯彻。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有五个方面:

1. 实践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也是探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 关键。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实践。实践性是其特点,亦是其优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创造性。此创造性不同于科学家的创造性,科学家的创造性是发现,而探究性 学习的创造性更多的是再发现。但是,两种创造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广泛性。探究性学习不局限于探究性学习这门课,只要具备条件,随时随地都 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充分肯定他们创造的潜能,而不仅仅是瞄准少数尖子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4

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4.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参与课题的设计,自己搜集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探究性学习才算成功,否则便是失败。

5.民主性。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形成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诱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使学生敢问、敢疑、敢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常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六单元课题2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一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班中共42位学生,根据住址自愿组成7个“科学小组”)。

(二)、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三)、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 5 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臵,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指甲油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墨水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止水夹用输液开关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透明胶带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小药瓶、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臵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臵,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四)、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 6

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创设情境: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如在讲解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我给同学们留的预习作业是一个小故事:警察牵着警犬追坏蛋来到一座深山里,发现这座深山很久没有人来过,这里有陡峭的峰峦,奇峰绝壁,一座座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松柏茂密,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在不经意中,警察看到一个山洞口处似乎有被踩过的迹象。他带着警犬进入这个山洞。进入不久警犬突然倒下死了。警察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他明白了。……通过这个故事,我给同学们引出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情境。同时问题也自然出现了,使他们自然而然去研究去探讨去学习。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引导导协作:协作应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从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 7

终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是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通常,小组学习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在合作学习中,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为了不是个别人“借用”知识,小组必须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搜集的材料。

(四)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五)、组织交流:这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先前的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其次,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三、有待反思的问题

虽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②学生学习化学的日益深入,想探究 8 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间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下载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化学探究性学习及指导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之浅见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

    中学生化学学习记忆情况问卷调查表.doc

    中学生化学学习记忆情况问卷调查表 班级:姓名: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教与学情况,以研究对策,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配合,从而最终使广大同学更好地学好化学,特......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社会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