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要来揭揭自己的伤疤了。其实中国人可以写《丑陋的中国人》,而旁边的那个邻居呢估计写了书名作家就要被暗杀了,当然啦这是题外话。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下面我们来聊聊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1空气污染。举个例子前阵子比较火的pm2.5(其实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为某帝国主义国家驻华使馆发布北京pm2.5数值而在国内引起热议。不管他的目的如何,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反思:如果不是空气质量让人感到不舒服,我们会去追捧paper tiger大使馆发布的数据吗?其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经常能见到一排排的烟囱在排放未达标的废气。其中的粉尘、有毒颗粒物、重金属等都被排放到了大气当中,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尤为严重,在坐的各位或许都有在大街上被黑烟洗礼过的经历吧?
由此带来的酸雨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甚至肺癌的高发我想很值得我们反思。2水污染。我生在河南郑州,居住的地方有一条金水河,10年前有人在那里钓鱼嬉戏,可是现在却因为城市污水排放变成了一条臭水沟。我的老家在河南巩义,就是农村,同样在10年前我9岁还在小河沟里摸螃蟹,可现在却因为一家印染厂河水能在一天当中变化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更多颜色。我现在身在大山大水的大武汉,长江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就拿江豚、中华鲟来说,他们——还剩下多少? 很痛心,我不想再说下去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正视我们所犯的错误,儿时摸螃蟹的经历和可爱的江豚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3.固体污染。通俗来讲,废弃的建筑材料、塑料等固状物都可以称作固体废物。而这些垃圾的不当处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固体废物如果露天堆放,其散发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会直接进入大气,污染空气。经雨水冲洗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又会随着水渗透到地下,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对地表的污染就更不用说了。我不知道在做的当中有没有去过垃圾厂的。如果有去过而且你不是在那里工作的话,此类经历真的会令人终身难忘。真的是令人作呕的气味不断向你侵袭,目及所示全部都是一座座的垃圾山,我甚至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所看到的场景。就是这样的垃圾场在每座城市的周围,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其实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的环境的恶果还有很多,我简单列一些数据.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 ,喜马拉雅山部分冰山将在今后 4 0年内消失。千湖之省———湖北省水质堪忧 ,一半中小河流、湖泊受污染;2.“沙龙”每年吞噬我国国土 2 4 6 0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尤以“三北”(华北、西北、东北)沙化最为严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播主1201 曹文琦未完稿
第二篇:学生打架斗殴行为会酿成哪些恶果
学生打架斗殴行为会酿成哪些恶果(转载)祥芝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人各退一步,多为对方设想一下,作错事不要害怕丢面子,多作自我批评。用人与人之间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我想大家多多少少见过或亲身经历过打架吧?可造成打架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有些同学心胸狭窄、性格冲动、好面子、讲究哥们儿义气等原因所造成的打架斗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种行为真是害人不浅呀
第一,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在一个友善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专心学习。同时,无论是在校内或校外打架斗殴,都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第二,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他人身体为目的。所以大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受害者身体的损伤,遭受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生命是平等的,你的生命与同学们与老师的同样重要。
第三,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给家庭蒙上一层阴影。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行为是一种昂贵的消费行为。如果你把别人打成重伤或残废,这就需要一笔很大的医药费。而你家有不富裕,就会害得你家破人亡。反过来说,如果你被别人打伤了,你的家人肯定会伤心的。再说,我们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我们不但不孝顺他们,反而给他们添乱,这样就失为一个为人子女的责任了。第四,对自己来说,打架斗殴的后果就是被学校记过处分、从而在自己的人生上留下一个挥之不去的污点,甚至构成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待自己的是失去自由的监狱生涯。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人各退一步,多为对方设想一下,作错事不要害怕丢面子,多作自我批评。用人与人之间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避免打架受伤这种事故吧!最后,我再奉劝大家:千万别打架斗殴哦!
爱打架斗殴的孩子如何教育?
有时候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爱打架、爱骂人而焦头烂额,打了骂了好话说尽了孩子还是常常惹祸,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这类攻击性强的孩子更好地与人相处呢?
其实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很多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造成的。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爱打人个性强是从小不懂事,大点就自然会好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有攻击行为。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问题,甚至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让孩子减少攻击行为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不要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还应教育孩子懂得渲泄自己的感情,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渲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通过适当的途径渲泄出来,尽可能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家长还要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孩子,培养孩子丰富深
广西理工职
业技术学校 预防学生打架斗殴的措施
打架斗殴的危害极大。它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又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容易酿成刑事或治安事件,使参与者受到校纪校规和法律的惩处。具体而言,打架斗殴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良后果和危害:(1)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2)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3)妨碍内部团结,破坏同学间的友谊;(4)损害了大学生的美好形象;(5)害人之外更害己。
预防打架斗殴的对策。打架斗殴的发生,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如能很好的把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就能防止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具体的预防对策有以下几点:(1)首先要注意的是语言文明,防止祸从口出;(2)注意相互谦让,进行换位思考;(3)注意心态修养,切记冷静克制;
(4)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5)尤其注意不要过量饮酒,酒后容易冲动;
(6)发现矛盾激化,及时报告学校。厚的思想情感。可以陪孩子一起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仁爱之心和爱怜之情。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还可以进行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用此“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直到他平静下来。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倾诉、打骂的攻击原型。再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孩子相应正确的处理方法。很多时候孩子争吵的原因经常可能就是为了争抢玩 具,这时大人应该出面进行调解,如“先让弟弟玩一会,等一下我们再玩”。还可以引导孩子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然后,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像,如果别人这样对你,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打架斗殴怎么办?为教育孩子,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西安凯翔青少年素质拓展学校为您提供亲子互动的平台,为您提供亲子沟通的平台,为您消除教育孩子的烦恼。学校实行全封闭、军事化教育训练,一对一辅导、赏识教育、快乐学习、教官与学员同吃同住,接受过凯翔培训教育的孩子,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懂得更多,更自信、更坚强、更聪明、更优秀、更健康,彻底改变他们以往不良行为和习惯,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者:褂北省保定示曲阳县南洪德中学 赵敏
打架斗殴在学生群体中是常常发生的,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同学,自以为有力气、有派,就以大欺小、以镪凌弱来殴打学生。除此以外还有这伙学生与那伙中学生相互殴打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
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姓是相称深远的。
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经过专门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姓:(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殊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郊少年,站在门口旬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郊学生就惹事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有认人串联的,其中有因在小学串村考试而结“仇恨”算帐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首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学生在校内玩耍或在拖戽去玩等活动时,由与社会活动场所治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突变,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及节假日前:由与休息闲散,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拖戽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当然中学生打架斗殴也与其它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中学生打架
1、社会因素:社会种种不郊环境都会使中学生误入歧途.2、家庭因素:也许是家庭的负面影响.也许是缺少了父母的爱.也许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沟(ye3 xu3 shi4 que1 shao3 le0 na4 me0 yi1 dian3 dian3 de0 gou1)通.3、心理因素:现代社会的中学生的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东西..有太多压力了..有太多想法了„„有太多想不同的曙.也许是为了给兄弟出气而打架„„也许是心里的某种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姓别因素是无关的。对这个问题,要看到社会因素是与姓别因素结合在一同发生作用的。我们的成人普遍地希望男姓比女姓更活跃,让小男孩玩打仗的游戏,还买有象征攻击姓遗阱的玩具如坦克、轰炸机、机关给男孩玩,而且在育儿态度和方式上,家长对男孩和女孩也有许多区别,这样,逐渐形成姓别因素对青少年攻击姓的明显邦别,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打架殴斗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的。打架斗殴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熟悉方面看,这些学生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相反地,他们通常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从姓情来看,这类(cong2 xing4 qing2 lai2 kan4 _zhe4 lei4)青少年显得外向,善与交际,喜欢热闹,不拘小节,簼鳏心镪,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轻易因为小事发生冲动。
从砚志方面看,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从动机方面看,这类青少年的攻击动机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时常出与愤怒、敌意、不满和嫉妒等消极情绪而发生攻击行为。中学生打架
从行为的持续姓来看,攻击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初中阶段到高一年级。
同时,我们感到青少(tong shi _wo men gan dao qing shao)年攻击行为的矫正不是轻而易纠锬。
中学生暴力行为矫正: 宣布打架成本 打架直接成本=学校的您评+负担几十至上千元罚款+家长的您评; 打架附加成本=心情沮丧低落郁闷+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心。事情严峻者还要司法机关介入,产生严峻的心理负担。示范法
摘要:有的人本不是好斗的,但不想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打架;有的人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解决问题;有的人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拟别人。可以把有攻击行为的...
有的人本不是好斗的,但不想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打架;有的人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解决问题;有的人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拟别人。
可以把有攻击行为的中学生,有要B胤旁诜至延旬⑽拿骼衩驳难逯校源锏郊跎偎堑墓セ餍形哪康摹Q芯勘砻鳎鄙倌昕吹桨裱扇》枪セ鞯姆绞侥芡咨平饩龀逋虎嵊欣刖勒嵌员┝Φ氖煜ぁN舜锏秸飧瞿康模逃哂ν苯袒嵫谂龅匠逋皇笨梢杂媚男┓枪セ鞯姆绞嚼唇饩觥J褂濛痉斗ǎ箍梢匀糜泄セ餍形闹醒鄄炱渌泄セ餍形耐槭侨绾问艿脚篮痛Ψ5模饪梢约跎偎亲约旱墓セ餍形T诓捎濛痉斗ǖ钠诩洌厥庖⒅胤乐顾墙哟ビ泄セ餍形耐椋馐导噬鲜羌跎偎嵌怨セ鹘醒暗幕帷S芯榈慕淌υ谠擞濛痉斗ㄊ保固厥庾⒁荈越谜韵蟮墓匦模舴⑺堑乃妓鳎鄄焖堑男形浠⒓笆钡毓睦堑慕健U庵址椒ㄊ且恢中蜗笮盏慕逃兹〉昧己玫男Ч
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心理探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刘银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时间:2009-12-30 14:53:00 点击:362
【摘要】:本文从心理角度探讨中学生打架斗殴的诱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做到有效防控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打架斗殴
心理原因
有效防控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可以称之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以我校为例,尽管学校三令五申打架斗殴事件的危害性及严惩制度,但一直以来,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屡屡发生,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杜绝打架斗殴事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对打架斗殴事件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医学上讲究“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对打架斗殴这样的“顽疾”也应该首先探析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日前,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途径,将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心理原因加以搜集整理,大致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父母疏于管教,学生在外结交不三不四人等,成帮结派,惹事生非。不少学生家庭或因单亲、或因父母下岗忙于打工挣钱、或因家长责任心较差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致使学生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尚未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从所谓的“哥们儿”那里寻求到“温暖”,受他们挑唆、利用而参与斗殴。
二、父母管教手段过于暴力,造成子女心理上的暴力倾向,多数表现为“在家是羊,在外是狼”,内向寡言,情绪易激动,喜用暴力解决一切;
三、早恋引起“争风吃醋”,这种颇有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风格的打架斗殴事件比例可观;
四、虚荣心作祟,死要面子,往往于“骑虎难下”之势,挥舞起拳头;这种情势往往取决于围观者的态度,如果看客较多,起哄、叫嚣,那势必造成为“面子”而斗殴。
五、受影视媒体影响,崇拜黑社会“老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企望以拳脚“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地间唯我独尊”;随着住宿学生的增加,寝室之间演变成“帮派”林立,明争暗斗,大仗时有,小仗不断。
六、“变态自尊”。此类学生因种种非智力因素导致自卑感严重,担心他人嫌弃自己,因而表现出“变态自尊”——因怀疑、敏感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选择“用拳头找回自我”;
七、心理不相容。独生子女的特性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缺乏谦让精神和包容性,对他人“看不惯”,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时,容易义气用事,情绪激动,导致矛盾激化,因争强好胜而大打出手;
八、暴力网络游戏的影响。那些充满打杀血腥场面的暴力游戏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虽然他们在游戏中经历对峙搏杀,暂时得到一种快感和乐趣,但也很容易模糊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从而造成真假错位。另外,在游戏的暗示作用下,青少年会从内心倾向用游戏中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犯罪;
九、以暴制暴。这类学生本是事件受害者,但未能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解决问题,反而纠集社会上不良分子,以暴力手段实施报复行为,由受害者变为害人者,导致恶性后果;
十、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因为空虚,他们选择早恋、网络、物欲„„甚至犯罪。不少学生空虚的思想已经被暴力充斥,成为打架斗殴的直接诱因。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打架斗殴事件。
一、充分发挥沟通的潜能。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书信、探病、家长会、开放日等(尽量不请家长到学校,那样会造成家长和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沟通)。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同时,与学生平等交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与学生在“日记”中进行交流,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体验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师生间产生一种介乎朋友、亲人的感情,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及时与我沟通,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早解决;
二、加强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课、班会、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打架斗殴极易触犯法律,是青少年犯罪的常发案件,后果严重;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九八年我担任汽车驾驶班班主任的时候,针对班级男同学较多、校园周边打架成风的实际情况,聘请了沙河镇站派出所法制科长担任我们班的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打架斗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鉴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性,学校应通过开展郊游、艺术节、技能节、主题班会、演讲、朗诵比赛等各种文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竞争意识、交际技巧和责任感,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从而满足精神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消除空虚感。
四、倡导文明而积极地使用网络。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应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学生远离带有暴力色彩的网络游戏,并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制定使用电脑计划,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按计划行事,探讨学习与电脑游戏两不误的方式„„
五、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中学生“早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早恋是一个学生成长中很可能遇到的自然现象,这是心理因素使燃,与道德规范无关。不要轻易将之与道德败坏联系到一起,否则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起到反作用,造成恶性后果。家长和老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给中学生一把科学的钥匙,坦然面对“早恋”问题。既要让他们明白: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是正常的,又要使之认清早恋的危害性和后果;既要鼓励正常的异性交往,又要教育引导他们把握交往尺度和交往距离;
六、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理,明确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培养科学的自尊。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培养豁达大度、克己忍让、热情真诚的优良品质,由“看不惯”转变为“互为欣赏”,改善“心理不相容”;
打架斗殴就像感冒一样,也是“病”,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有效防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将工作做细做透,以便及时发现苗头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第三篇:浅谈中国人
浅谈中国人性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20年前由柏杨先生出版,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中国大陆84年被禁,88年出版。
或许是被封锁消息的原因,或许是自己的孤陋寡闻。关于这本书,我是直到高中才在书摊上见着,还听说是“禁书”。高中语文老师一直力荐这本书,课堂上也常常提到书中语句,这勾起我无限的兴趣。然而,时值高考,实在是狠不下心再去看一本、读一本、品一本书。于是到了大学才赶紧买下这本书。说来可笑,20年前被称“十恶不赦”的禁书,而今可谓风靡全国了。
切入正题吧,看这本书,我感觉到,柏杨为我们打开的关于中国人丑陋的潘多拉的盒子直到今日仍然没有完全合上。中国人有丑陋的一面,但并非没有美丽的一面,看这本书要有思想准备,不然就会因事实的存在而入偏激了。
读后感慨颇多。
作为一个想要从言行修正自己的中国人、要想真正、彻底改变自己身上的劣根、劣性,那可是一项不小的压榨工程。对照着自己,还有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来读这本书的,每件事都深表赞同,万分佩服柏杨先生的敏锐洞察力和敢说敢做的精神。看到身边太多不平事和太多的问题。也常常感叹,但是又能怎样?只能自己尽力为之,希望可以做好自己,影响身边的人。
既然是“丑陋的中国人”,那我也来总结一下,柏杨先生所说的“丑陋”到底丑在何处。整本书或许也有细节为被我见到,但大体而言,书里体积较多的便是中国人的内斗、虚伪、自私、不团结以及没有规则、缺乏诚信。
柏杨先生真是一个智者,他话说的一针见血,让我觉得燥热、刺痛,但还是依旧茫然,我不知道我一个微小的力量能做些什么,是他的话让我觉社会变得透彻而麻木,我甚至觉得傻子的生活可能会更有意义。
中国人向来喜欢和自己的同胞明争暗斗。这种明争暗斗争己持续几千年了,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一种不可缺乏并且与生俱来的斗争。总觉得在中国,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是仇家,走在街上相对的都是冷漠的眼神,一些主动帮忙的热情总会被认为是图谋不轨。很多中国人走那都带着那虚伪的面具,很多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以面具这种方式示人,虚情假意的逢迎。虚假更象是一种礼貌,不可缺失。当这种风气蔓延开来的时候,真实的内心就已经被掩藏起来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切倒置,并且我们习惯这变成常理的时候,我们以与真实己背道而驰了。
自私是人的天性,正因为人的自私才推动这个社会进步,我觉得自私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伤害别人利益的自私是一种与己、与人不负责的行为。人与人是平等的,一个人没有权利伤害另外一个人,没有责任感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很多人不会看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和扰乱了社会的秩序。没了原则,也就没了道德底线,利己却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那么人们之间只会不断的互相伤害,并且是无休止的伤害下去。
中国人漠视规则,不尊重程序。很是痛恨不守规则的人,多少事实证明己崛起的大国,都是有着严格的执行制度的,而中国有着太多的人情化的东西,已经严重障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人情大于法,这些事己是举不胜举了,百姓对此更是寄希望于情了。当然我们不能坚决否定法的作用,但它和冤假错案混在一起时,又是种什么味道?什么心情呢?
中国有众多的人基本没有什么信用度可言,就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已经比比皆是,领导、工人、平民百姓皆有,也许是中国人的缩影了。痛恨那些对自己和别人都不负责任的人和行为,信用的低下,是这个社会才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似乎做生意就是一定要欺骗别人才可以,有时我都怀疑把踏实做事的精神和诚恳待人的态度坚持下去,那会不会是个死胡同?
让我茫然。
咨询了父母与外婆:“对于中国人的个性,有什么想法呢?中国人丑陋吗?”
父母生存的时代是相同的,都在默认着这种变化。不同的是,母亲更寄希望于我们,相信我们这全新的一代将会改变这种变化;而父亲,一直以来十分认真,与我认真分析了当前局势,我归结为这几点:
一、中国无论从政治还是民情上都存有缺陷,这也是造成上述中国人个性的原因之一,若要改变,一定要从根开始;
二、对他人抱怨无用,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是中国大环境带来的,别国也有着各自的问题;
三、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
外婆可以说代表老一辈人的思想,对于现状不住叹息,原来的人们远不是这番光景,没有那么多心计与名利猜疑。当然,这也与外婆生存的并非大城市有一定关系吧。
我的总结是对读后感得一点补充,不同时代的人,经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想法,总而言之,《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确是十分值得一阅的。
如今柏杨先生已去,也用此文做一个小小的悼念吧。
第四篇:中国人(范文模版)
中国人何炅
1、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 这是个季节 我们将离开 难舍得你 害羞的女孩 就想一阵清香 萦绕在我的心怀
2、栀子花开 如此可爱 挥挥手告别 欢乐和无奈 光阴好象 流水飞快
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
栀子花开呀开 栀子花开呀开 象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 栀子花开呀开 栀子花开呀开
是淡淡的青春 纯纯的爱/
2、栀子花开呀开 栀子花开呀开
象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
栀子花开呀开 栀子花开呀开 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祝你一路顺风
吴奇隆
1、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
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沉默
2、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 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
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
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 当你背上行囊
卸下那份荣耀 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 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 祝你一路顺风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
大中国羽泉1、2速度七十迈 心情是自由自在 希望终点是爱琴海 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我们想漫游世界 看奇迹就在眼前 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3、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 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 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 再大的浪
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4、我们想漫游世界 看奇迹就在眼前 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踏浪-群星1、2啦……啦 小小的一片云呀 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 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花儿开呀 我才到山上来 原来嘛你也是上山 看那山花儿开 小小的一阵风呀 慢慢的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 暂时停下来 海上的浪花儿开呀 我才到海边来 原来嘛你也爱浪花
才到海边来 啦……啦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1、当我还是小孩子 门前有许多的茉莉花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2、当我渐渐地长大 门前的那些茉莉花 已经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么样的心情 什么样的年纪 什么样的欢愉 什么样的哭泣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我们有共同的期许 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第五篇:中国教育中善意的谎言与恶果
中国教育中善意的谎言与恶果
经过了十几年的教育,当我们再次回首总结的时候,心情该是怎样的沉重。有多少善意的谎言吞噬了我们的灵性,让我们变得平庸;有多少善意点谎言让我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被趋同于世俗;又有多少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丧失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论落为考试的机器„„
当我们走入社会的时候,不免会问自己:这么多年寒窗苦读,书本上的知识有多少有用处呢?才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求学经历,反思那些善意的谎言带来的恶果。善意的谎言一 :你要好好学习,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不学习就会和街头的那些蹬三轮车的人一样一辈子吃苦被人歧视。
这个看似正确大道理,实则贻害无穷,除了证明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外,还让孩子从小在心里面有了歧视性的根源,随着年龄的渐长,对这些人渐渐的会产生更大的冷漠和歧视。这种异化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心里的不健全。当我们看到那些风云人物并非学富五车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时候,难道我们还要天真的欺骗我们的孩子,那只是特殊情况,你们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难道我们就不该反思我们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一条路的,这已经被无数的例子证明,难道我们非要挤在高考的一条路上不可,然后我们一起考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去上大学吧?!
读书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出路。然而从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就接受这样的思想,你们要努力读书才有出路的,甚至到了大学,有的老师还这样说,却不知这样的教育培养了多少书呆子型的人。让多少人沦为考试的工具,除了教给孩子读书以外,那种潜意识里面的不平等思想和社会的阶级观念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城市里的孩子,对这些靠体力劳动的人潜意识里面有一中排斥和冷漠,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厌恶,到了大学,这种观念还在,这样的例子大学里面有的是,一些大学生为了一点小事情对扫地的阿姨,叔叔破口大骂,让人心寒不已。
善意的谎言二 :你要做听话的孩子,大人和老师的话你一定要听。是的,我们从小就这样被教会这样做,做父母听话的孩子,老师听话的学生。因为没有人喜欢不听话的孩子,但因此让多少孩子丧失了质疑的精神,丧失孩子自己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在学生当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凡是老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凡是老师没有让做的我都不做。我在大学里面做了很多家教,对这些深有体会,包括我自己曾经经历也是这样。不管老师是否正确,我们几乎没有异议。越是沉默寡言的孩子老师越是喜欢,越是死读书的孩子老师看了越是高兴。学习不再是学生的兴趣了,而成为他们的被迫义务了。教育也不再是塑造灵魂的工程了,而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成为一些教师牟取奖金的工具了,不知道因此牺牲了多少学生的天性,让他们丧失了活泼可爱的童年,追求理想的少年。儿童时期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与好奇,对一些不知的事物希望得到解释。然而得到的却是老师一句:问这些干什么,学好书上的就够了。然后就是写不完的作业,家长也在后面帮倒忙,周末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从没有停过。一切看似为孩子的做法,实则将许多儿童的天性摧残,而天真的孩子从来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大人的话你一定要听的。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在该大学的附小读书,这个孩子的老师在他们班上选了六个女生记名,要是哪个同学犯错了,要写检讨,累计六次家长写一次。每到星期五的时候,教授就很担心,担心这个星期要不要写检讨,结果 有一次星期二,孩子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吃完饭跟教授说:“爸爸,要写检讨了。”教授大怒问:“今天星期二怎么就写的,不是星期五才写的么?”孩子委屈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只犯了一次错误,被六个同学同时发现,结果就被要求写了。”
不知道看了这样的事情,你是想笑,还是想哭!?这样的教育,给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谁来负责?!
善意的谎言三 :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要努力啊,也就是那句: 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我真的很感激那些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也深知他们的辛苦。但是每每看到学生的无奈和教育的结果时,我不得不说,扪心自问,你真的做到了为了学生的70%吗?别说一切了。对那些为了学生而无私付出的老师,我深怀感激。但是对于那些利用学生来牟取暴利,换取个人头上光环的所谓的教师来说,我无比的愤怒!迟到罚款,旷课罚款,说话罚款,诸如此类,这样的教师,简直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侮辱,更别说奉献了。再看看那些奥赛的老师们,任意剥夺学生体育、历史、政治等科目的时间,取消周末,没日没夜的复习、做题,结果呢?当那些学生获了奖之后,到后来有多少人对这门课有兴趣呢,几乎都没有。因为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多被无情地抹杀掉了,完全成了一个做题的机器。而这些却成了他竞争一级、特级教师的资本。
浙江大学有一个很有名的教授曾经描述他参加过的一次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的颁奖大会: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学生全部站在一起,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中科大,南开,浙大等)的教授。都来干什么呢,都来为各自的学校挖人才。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是没有一个大学的教授愿意首先站上去发言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上交大说你给5000的奖学金,我复旦就给6000,我中科大就给7000,我清华就是8000,我北大就是10000„„
没有办法,我们是东道主,我只好代表浙江大学首先讲。我说我祝贺你们这些学生荣获此殊荣,紧接着我就毫不客气的说,今天,我的心里很沉痛,为什么呢,因为今天不是颁奖大会,好比是人贩子市场。把我们这些可爱的学生都当成了商品,在这里竞标,我们这不是选人才,而是在选商品„„
是的,有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大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以现在大学僵化的体制,这样严重偏科的学生,能够适应吗?而这样的教育到底是为了谁?
善意的谎言四 :天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狼是恶的,狗是忠的。
教育体制的僵化已经使人难以适从,教师知识结构的老化和教育水平的低下,也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且不说乡村里面的老师如何,就城市里面的老师,一年下来,有多少老师能够看基本教育学的专著和相关的教育著作,而又有多少乡村教育工作者知道苏霍姆林里斯基呢?有多少人知道现代教育的方式和特点。当城市里面的孩子进行现代化教育的时候,农村的孩子还接受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思维方式和水平。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村是在关中平原上,也不算偏僻,而那里的教师,除了教书,然后就是回家种地,哪里有时间进行自身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他们当中有我的启蒙老师,我很感谢他们,也为他们感到惋惜。但是存在的问题我不能不说,而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当中,大量的存在着。单调的思维方式,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方式,怎么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基础呢。
还记得这样的考试题吗?()的天。有同学在括号里面写的是“灰色”,结 果老师给的答案是×,为什么,因为依照老师的标准是书上是这样写的、说的,而同学的标准是我自己观察到的,因为现实生活当中,天的确是灰色的,是被污染了的。我想九十年代以后的人或许没有看到过蓝天,除了在电视上以外。还有一些没有被污染的地方,还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你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接受这样的观点,他能不怀疑吗?问老师个为什么?老师的答案就是书上这么说的,你记住便是了。可是现实是吗?对狼的认识,便是对人性的认识;对狗的认识,便是对善良的解读。狼是吃人的、吃动物的,所以被认为是恶的代表;狗是看家的,是护主人的,是忠诚的代表。可是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比狼还恶,学生的心理怎么接受呢,当他们看到了狼形成双以后,被狼的精神感动的时候,那么人性的可恶便对成长期的孩子的心理遭受重大的撞击。作为老师,你可曾想到。你可曾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疯狗一样的人,当你的学生看到的时候,他会对你的言语表示怀疑,进而影响他的心灵。我们到底该怎么去教育?善意的谎言并不能解决问题。定势思维和单一的教化不知磨掉多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他们木然地接受自己的平庸。当老师满目期待等待雪化了是水的答案的时候,学生却说是春天,我们被震撼了!而谁该汗颜呢!
善意的谎言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有位说出: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的时候,只不过是说了句实话,却被辞退了,看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不知道要辞掉多少教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没有一个老师能给自己的学生解释清楚的吧。那就干脆不要欺骗,告诉他们,你们读书为了什么,就为此读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健康和理性的追求。
尴尬的语文与语文的尴尬
一、尴尬的教学
新课标似乎更加务虚。一些现实的语文问题,主观性太强,虚而又虚,教师不知所云,也不能所云,无从入手,教学很难落到实处,于是老师只好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自然飘浮起来,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信马由缰。名为师生互动,实在教师昏昏、学生噩噩,挨过45分钟。
可不,“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雪》),直到现在,还无法理解其意,怎么能让学生弄懂。
教学高尔基《海燕》,还是牵强附会地大谈其象征意义:海燕——无产阶级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学生直呆呆发愣,任由教师聒噪。
语文知识网状结构体系(非链状),今天东讲一点,明天西扯一句,也不成系统。学生听不听课并无大碍,半个月不上语文课,考试也照考。
二、尴尬的复习
考前复习显得尤为漫长。学生温故却不能知新,教师触类而不能旁通,知识点不能链接,深化却不能巩固。
旧课新上,学生肯定不干;老师引导,学生自以为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又无从下手,最基本的课堂纪律也难以保证。立足课本,学生不求甚解;离开课本讲阅读,蜻蜓点水;作文训练,学生又是应付了事。做题,效果还是不明显。语文复习,东拉西扯,不能画龙点睛。考前辅导,也难临门一脚,几乎起不到实质性效果。拿到试卷,人人自我感觉良好;交上考卷,有人捶胸跺脚;看到阅卷后的分数,个个目顿口呆。
语文复习,耗时低效,好一个鸡肋了得。
三、尴尬的阅卷
阅卷也同样耗时低效。考后阅卷,语文常常率先发难,又总是最后收场。英语试卷,突击一下,半天搞定;数学也不需一日,唯独语文是老牛拉破车,人前忙到人后。
争议最大的是语文。学生质疑最多的还是语文卷。数学、物理,一是一,二是二,老师有绝对的权威。而语文呢,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特别是一些主观性习题,一般不提供答案。阅读题也让阅卷教师难以琢磨。
作文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很难识别学生作文真正水平,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往往以书写、卷面论终身,为求保险,作文分差不大,大家一团和气。
四、尴尬的考分
各科分数汇总,数学、英语等学科,分数差距大,高分者很有成就感,低分人也引以为戒。语文呢,彼此彼此,似乎皆大欢喜,一些平时很用功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听话的女生,只弄个七八十分;而那些并不用功的学生,胡写一通,也能混个及格。各科均分,语文又垫底。年级优秀的几位学生,语文偶尔能冒上九十来分,但还是拖了后腿,因为数学、物理等科能考满分。于是乎家长又在议论:唉,孩子还是语文差。
有家长云,我什么都不能辅导,唯独能辅导语文。是啊,我什么都不能评论,难道还不能评论语文吗?语文是最遭人议论的,千人所指,万人共说。
五、尴尬的培训
暑假伊始,教育局例行公事,教师培训。美其名曰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也成了一种荣誉和精神财富,有人想参加还没资格呢)。
培训第一天,照例是听报告。全市中小学语数外骨干教师,济济一堂,会聚一起,室内比室外的酷暑还高温。通识讲座: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主讲人是知名学者,名气大,话题大,大而化之,不着边际。很快就降下温来,报告厅内人退去一半,剩下的也多半昏昏欲睡。
下午易地再战。学科讲座:语文课迫切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似乎更有针对性。主讲人称号、官衔一串,水平不能说低,他也想投听讲人所好,台上极力表演、聒噪,插科打诨,笑话与经典齐飞,名言同哲理共在,可惜台下的似乎不买账,大家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痛苦的三小时。这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大家一笑了之。
第二天培训安排两节公开课。主讲人是去上海专程培训学成归来的市骨干教师,绝对的本地教育精英。主持人也好,干脆不到场,让大家自我主持。台上主讲教师尽情表演,拿出浑身解数,课堂学生也在极力配合,表演“皇帝的新装”。听课人呢,看书的看书,睡觉的睡觉。一堂课下来,梦游世界,从苏州到杭州,周游列国。漫长的45分钟,实在睡不着,只好与同座交头接耳,考虑到给上课人面子,不影响上课人情绪,只好正襟危坐,装作聚精会神。不时看表,感觉到一堂课特别的漫长。一堂课还好,最可怕,连续听课,真正感到听课比上课累多了,简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想想学生每天要听六七节课,接受老师的轮番轰炸,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装模作样,聚精会神,那是多么一件痛苦的事啊,难怪那 么多同学厌学,以致想法设法去逃学。最大痛苦无异于学生上课,特别是上语文课。
中国内地的语文为啥误尽苍生?
作者:辛木
大陆的语文考试为什么会增加这些“误尽苍生”的东西呢?追本溯源,这是由我们对语文的认识决定的。长期以来,语文工具论一直占据着语文教学和考试的主导位置。
6月21日,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丽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的“冰点特稿”栏目发表了一篇文章《语文丢失了什么》。在这篇长达9000多字的文章中,王先生列举了今年令人费解的几道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回顾了上世纪前半叶的国文教育及台湾地区国文教育现状,并且详细列举了台湾地区的一些国文考试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台湾地区的国文考试旨在“通过考试来发掘、发现学生潜在的国文素养,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并使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培养对母语的感情”,而大陆的高考语文恰恰将这些极为重要的内容给丢失了。
非常惭愧!笔者当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竟然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台湾地区的国文考试试题,耳目一新之余,不由地生出“语文原来还可以这样考”的感慨。转念一想,大陆语文在丢失上述内容的同时,有没有增加一些什么?有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语文误尽苍生的?
我认为,大陆语文考试之所以丢失了上述内容,恰恰因为在我们的考试要求中也就是考试大纲中,增加了一些不该增加的东西。
就拿王先生所列举的那两道选择题来说吧。王先生斥之“语意重复罗嗦,句子冗长累赘”,是“低劣的语言材料”,殊不知,这两道题的考查意图却是非常明显,即要考查学生的“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考生“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正是基于这种考查思维,出题人才会想方设法寻找一些带有一定“逻辑联系”的语句来加以肢解,然后让考生来还原。而事实上,汉语中带有“逻辑联系”的语句往往在语意关系上会出现重复现象,带着这样的意图来出题,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题甚至是错题。
再如王先生所痛心疾首的“科技文阅读”吧。尽管类似的科技文“全篇充斥着数字和专业名词,读来枯燥乏味,单调平淡,毫无美感可言”,但考试大纲中的规却是:“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绝不是单靠多阅读类似文章就能提高的。王先生说做这种题型会让学生失去“对汉语的领悟力、想像力和鉴赏力”,殊不知,还会让学生(包括老师)失去对科学著作的阅读兴趣。长时间的“筛选信息”已经让我们产生“阅读疲劳”、产生“阅读反胃”了。
大陆的语文考试为什么会增加这些“误尽苍生”的东西呢?追本溯源,这是由我们对语文的认识决定的。长期以来,语文工具论一直占据着语文教学和考试的主导位置。既然语文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而存在的,掌握语文能力当然是语文学习的首选,至于学生文化素养和母语情感的形成与否,却是根本不须考虑的。
这种语文认识及其考试大纲的的要求,在衍生畸形语文试题的同时,也直接引导了日常的语文教学。多年来,语文教学和考试广受社会诟病,其根子就在于,在我们的头脑中,少了一根“人文主义”的弦,多了一条“工具主义”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