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时间:2019-05-13 03: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第一篇: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结合课本知识设计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设计探究活动的程序包括:“发现(或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过程——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同时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几点:①应该结合学生和环境实际;②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③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描述等都要实事求是;⑤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⑥对探究活动及时有效的评价。如我们给学生安排了不同植物的扦插过程和植物生长的状况,让学生理解不同植物在同样的环境中生长不同,不同植物的成活率不同等;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制作甜酒,来证实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学

生的探究激情。

改革评价方式:根据生物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学科地位,及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特点,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评价方案进行改革。淡化考试分数,考核内容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外活动,课堂表现及实践动手能力等为主进行综合考查,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具学科特点的评价,使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我们把每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选手和最佳操作等来激励学生的探究过程。

创设学习情境: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但又乐于从课外的其它途径获取生物知识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授课中多引入一些生活热点问题或直接以学生读到、看到的最新生物科学进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主动地去获取生物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创造一种能体验真经验的情境。例如实验情境、直

观情境、自然情境、社会情境等,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篇: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理念和实践相统一、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其中理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理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多元化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种理论为基础,对中小学教学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更先进、更适合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观念创新“新”在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我们以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上的不同来分别叙述这些观点。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不仅要从知识上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四点不同性质,对于得出这些不同的过程也要了解,甚至是自己动脑动手去设计和验证这些不同,并从这个设计和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学会一定数量的必要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仅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含义却很不相同。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这样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可能会不“高效”,但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却是“高效”的。比如,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都属于物质的发现及研究过程,这些知识在考试当中并不会考到,但是对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取新的知识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其实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能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可以说,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

比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不同,考试只是考四个结论:溶解度不同、热稳定性不同、碱性不同、与酸反应的速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仅限于这四条内容的死记硬背。针对这几个不同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我设计了这样几种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

1、感性认识。有的老师甚至很多学者都认为试验的开始应该是理论设计,事实上,形象的试验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从一开始就给他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有趣的小试验: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吹气;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滴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而与酸反应的速度,我选择了在试管上套气球看两个气球鼓起的速度来比较二者不同的反应速率。事实证明,学生不仅非常积极地参与实验,而且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即使对后面的讲解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几个结论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理性讲解。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应该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并且最后落脚在理性思维的培养上。所以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作了理论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个氢原子,这也是他们最关键的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核心理论的讲解和进一步展开又使他们对于分析事物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3、提出问题。学习不应该止于课堂,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学生应该在学校得到的。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课外的延伸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平时生活中会不会见到?他们分别作什么用?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从结构上解释这些相同和不同都是因为什么?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知能力。

3、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面对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使学生群体呈现丰富的统一开放性的新课程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这才是新课改科学的学生观。只要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性格活跃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能适合多做实验,从实验中发现解决问题;理性思维强的学生更适合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安排他们设计和指导实验。这样,差异就成了一种财富和底蕴。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面对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于不同方面的培养和关注。

4、质量观: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在于能够给与他们更为丰富的化学知识,以及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民族的化学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

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最适合自己最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1.关注学生发展。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定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6、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⑴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标的各个部分,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⑵突破学科中心。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⑶改善学习方式。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⑷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⑸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面对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与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⑴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⑵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⑶教学不仅要注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结论),更要注重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即学生一系列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过程。⑷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⑴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⑵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又是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⑶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主体。

1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哪些转变?

⑴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①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⑵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即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⑶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即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⑷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即教师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11、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什么?

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美每一位学生; ⑵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⑶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学反思;

⑷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相互沟通与合作。

1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基本特征有:

⑴主动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而言,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⑵独立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而言,即我能学。

⑶独特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对应于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而言,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⑷体验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和实践与探究,使学习不再是认知与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⑸问题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1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⑴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⑵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⑶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⑸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4、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⑴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⑵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15、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⑴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⑵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⑶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16、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⑵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7、什么叫校本研究(校本教研)?它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载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理念是: ⑴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⑵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这一命题昭示着课堂观的重建: ①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②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④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用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⑶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研究)。其特征是: ①主动性

②反思性

③日常性

18、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②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③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19、校本研究的基本过程(流程)是什么? ⑴问题(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⑵设计(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⑶行动(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⑷总结(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总结)20、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

⑵课堂人种志研究。课堂人种志主要关注课堂中师生的具体交互作用,了解教室内部的生活及其意义,是一种微观的研究。

⑶个案研究。它是针对单一个体现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21、校本培训要注意哪些问题?

⑴注重校本培训的科学化。首先,要倡导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即课前统一策划,课后集体反思。其次,要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坚持实行“六个一”的教学管理(①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节展示课;②老师每周至少听他人一节课;③教师每周至少写一节课的课后反思;④教师每月交流一篇精品教学案例;⑤每学期对家长组织一次课堂教学交流活动;⑥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再次,开展“导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带头作用。

⑵注重培训内容的多样化。一是师德师风培训;二是教育理论培训;三是课程标准培训;四是教材培训;五是教学基本功培训;六是信息技术培训。⑶注重培训模式的多元化。一是现场诊断式;二是专题讲座式;三是示范——模仿式(适用于新教师和教学技能亟待提高的教师);四是研训互动式;五是课题驱动式;六是案例讨论式。⑷注重培训手段的网络化。

22、怎样理解三级课程?

三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是一个管理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课程形态。

⑴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⑵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⑶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3、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

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那些由学校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可以纳入校本课程;那些随意性很强,无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特别是无视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还不能说是校本课程。

24、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

2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

⑴图书馆。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⑵科技馆。可以考虑选择较为典型的科技馆作为样本,运用现代信息和媒体技术,如制作成光盘或通过上网等途径,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学生对校内教学科目,如科学、自然、地理等课程的直观和形象的理解,为正式的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⑶博物馆。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⑷网络资源。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⑸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26、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是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能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试图通过例子,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教于方家。

例题:已知中,AB=AC,D为BC边所在直线上任一点,于E,于F。试求DE与DF满足的关系。

本题没有提供图形,而且DE与DF满足怎样的关系不清楚,学生感到难以人手。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己来参与数学发现呢?为此,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在《几何画板》中用鼠标拖动相关关键点结合“计算工具" 演示:等腰三角形中,DE与DF的和始终是一个固定的值。激起学生疑问:点D、E、F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它们的和却始终不变呢?这个固定的值是多少呢?与什么有关呢?如何来证明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1)你认为点D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三种:点D在B、C之间或与B、C之一重合或在BC的延长线上)

(2)等腰三角形有几种类型?(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你认为哪一种情形最特殊?(等腰直角三角形)

2、从特例人手,逐类考查。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图1):

(1)当点D与B、C之一重合时,DE与DF应满足什么关系?请进行合理猜想。(等于腰长,很容易验证。)

(2)当D在B、C之间时,上述猜想还成立吗?你能就此种情形验证你的猜想吗?

3、从特殊向一般转化,探究普遍规律。

(1)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广,若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改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钝角等腰三角形,上述猜想是否仍旧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类似的结论?请作出合理猜想。(DE与DF之和等于腰上的高线长)。(图

2、图3)

(2)如何验证(1)中的猜想?(用截短法、加长法或面积法)

(3)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DE与DF又将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证明?(图4)

三、群体参与、合作交流

1、以四人为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充分发表己见,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2、进行组际交流,交流猜想结论、交流验证方法等。

3、学生概括题中DE与DF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的不同关系。

说明:这里,教师设计了一个容易激疑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和动力;五个由浅人深的问题引起学生深人的思考,并且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强调合作,促进了学生在思维品质、人格特征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人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

四、反思小结、提炼数学思想

1、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是怎样人手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根据点D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位置和三角形的形状分类;在无图形的几何问题中往往需分情形分类讨论)

2、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加优越?(面积法较简捷)

3、本题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一般性的结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之差)等于腰上的高线长)

4、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五、类比迁移、引申拓广 应用本题的解题方法和结论,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l:如图5,在矩形ABCD中,AC、BD交于O,P为AD上任一点,于点E,于点F。

1、若AB=3,BC=4。求PE十PF的值。

2、若AB=a,BC=b。求PE+PF的值。

3、若AB+BC=8,求PE+PF的最大值。

反思:本题和上述例题有何联系吗?(题中包含例题中的基本图形,如图6)

问题2:如图7,正 的边长为2,AD是BC边上的高线,点P为AD上任意一点,求PD+PE+PF的值。

本题作为一种特殊情形,很容易求出PD十PE+PF的值就是高线AD的长。

以此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猜想并验证下列结论:

1、当点P为正 内任意一点时,求PD十PE十PF的值。(如图8)

2、当点P为正△ABC外任意一点时,求PD、PE、PF三者满足的关系。(如图9)

分析:

1、如图8,连结AP、BP、CP,则

所以PD十PE+PF=h(这里h是正三角形的高线长,下同)

2、应分成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当点P在一边和另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所围成的区域内时,如图9,连结AP、BP、CP,则。

(2)当点P在一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0,同法可推出PD+PE一PF=h(此时PD=0).(3)当点P在某两边延长线所夹角的内部时,如图11,同法可得PE一PD一PF=h

说明: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实验,发现了重要的结论,这是对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激励,能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经过组内和组际的交流,能使学生各自得到不同的收获,同时能使学生感悟到“面对新问题,联想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规律,获取新知”的探究方法和策略,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

朱丽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内容则适合于实践体验;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索、教师讲解、引导等。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1、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好呢?

(1)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

(2)靠个人力量不够时进行合作。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靠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依靠团体成员的力量,这时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事实证明,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动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不可忽视。

(3)复习阶段时进行合作学习。如六年级总复习,只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补缺补漏,才能使复习知识提纲化、系统化,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知识网络。同时又可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限定时间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讨论的难度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精确的预算。如果对合作学习的时间估计不足,怕超出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往往比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造成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相反,如果对合作学习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在我们每一节课当中,都要尽量做到不该浪费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要浪费,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合作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

2、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任务而定。(1)同桌合作,适合于小问题讨论(2)4人小组学习,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讨论(3)还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人承担其中一部分任务(4)还可以是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等等。

3、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1)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

(2)对于讲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达清楚,要讲得有条理。

(3)对于听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楚时可以提问。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作总结性发言。

(5)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特别是害羞的学生),同学之间不要相互取笑,应给予理解和鼓励,共同找出问题所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下载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化检查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范文

    现代化检查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新”关系认识 2010.10.1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

    新课程的十大重要理念五篇

    新课程的十大重要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五篇]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亭湖区步凤小学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对新课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专家对新课程的分析讲解以及和同示们的研讨......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韩素芹 通过学习,我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对新课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专家对新课程的分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