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3: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拖拉机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拖拉机作为生产工具,还关系到农业安全生产、能源耗费、农村环境保护等诸方面的问题。对拖拉机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区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研究拖拉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拖拉机先进生产工具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我们组织全区农机系统管理人员深入开展了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岱岳区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

1.拖拉机类型基本情况。到2011年底,我区拥有各类型拖拉机110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23台,占保有量的9.8%,小型拖拉机2237台,占保有量的20.3%,手扶拖拉机台7740台,占保有量的70.36%。从类型上看,我区拖拉机以手扶拖拉机为主,这与我区低山丘陵多、土地分散、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有关。

2.拖拉机使用年限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区目前使用年限达到报废标准(大中型拖拉机15年,小型、手扶拖拉机10年)的拖拉机有8395台,占全区总量的76.31%。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的拖拉机总计为2605台,占全区总量的23.6%。从分析情况看,岱岳区拖拉机老化情况较为严重,仅达到报废年限的就占了全区总量的四分之三强,而使用年限5年以下的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拖拉机新机比例低、报废机比例高,结构不合理是我区拖拉机使用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

3.拖拉机使用性质基本情况。根据调研数据,从使用性质来看,我区纯农田作业型拖拉机数量为8460台,占总量的76.9%,纯运输型拖拉机为1385台,占总量的12.6%,农田作业、运输二者兼用型拖拉机为1155台,占总量的10.5%。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区拖拉机绝大多数属纯农田作业型,农田作业是其主要用途。这表明目前拖拉机已淡化了过去交通运输工具的属性,回归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有关政策时,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

二、拖拉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拖拉机老化现象严重。由于国家拖拉机报废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形成强制和鼓励拖拉机报废的机制,农民主动报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致使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超期使用现象严重。根据前文对拖拉机使用年限的分析,我区共有8395台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占了全区总量的四分之三强。拖拉机超期服役,由于其安全技术状况差,达不到挂牌、年检标准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区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同时,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超期服役,导致拖拉机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恶化,致使拖拉机能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成本增加、安全隐患严重。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2.拖拉机利用率不高。由于我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比较分散,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工具的拖拉机几乎农村家家都有,普及程度非常高。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俗称农用车)的普及,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区单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全部保有量的12.6%。目前我区拖拉机农用型占绝大部分,还有部分以农用为主、兼用运输。由于大多从事农田作业,我区拖拉机只是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从事耕种、收获作业,其集中使用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其余时间除偶尔用于浇地、打药外,一般都停放于农民家中,处于闲置状态。一方面拖拉机数量多,另一方面使用时间短、使用范围窄,导致我区拖拉机利用率很低。

3.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老化。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多是中老年人。据我区农机监理人员调查,目前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约占10%,50至60岁的约占30%,40至50岁的约占45%,40岁以下的约占15%。由此可见,我区拖拉机驾驶人以中老年为主,且有很多年龄在60周岁以上,超过了法定的驾驶年龄,驾驶员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驾驶操作人员年龄老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使其不易接受新的农机作业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既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4.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较差。拖拉机多在农村道路行使和田间作业,其通行道路和作业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对拖拉机的磨损很大。且农民购买拖拉机后,缺乏必要的保养知识,不知道如何对拖拉机做技术保养,有的甚至干脆只管用不保养,这也加快了拖拉机的磨损程度,致使拖拉机故障频发。同时由于农村拖拉机维修点数量少,维修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低,对损坏的拖拉机也很难维修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拖拉机的技术状况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而变差,既影响了拖拉机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作业安全。

5.拖拉机数量变动快,数据不易统计。拖拉机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由价格相对便宜,年销量很大。据我们从农机销售商处了解,仅道朗镇农机经销点的手扶拖拉机销售量就高达2000台。且农民之间拖拉机买卖或废弃不用等情况也相对较多。由于农民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很多新购买或过户的拖拉机未到监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导致农机部门很难掌握拖拉机的具体数量。同时,由于乡镇、村基层农机管理力量薄弱,农机部门的拖拉机数量统计报表仅能报至乡镇一级。且乡镇一级由于农机管理人员少,对拖拉机数量很少逐村逐户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对多采用估算应付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拖拉机数量统计的准确性。由于缺少具体的拖拉机报废注销标准,导致农机统计年报中,相当一部分是达到报废标准、常年搁置不用的拖拉机,这也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6.拖拉机燃油补贴机制不合理,增加了作业成本。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农业机械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但是,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是按照小麦播种面积直补到农户,而不是直接补贴到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一方面,本来应该免交养路费的拖拉机现在却额外增加了燃油税支出,增加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小麦等粮食生产只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其他经济作物、林果生产环节根本得不到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惠。相对于渔业用油的补贴办法,经营效益最低的农机户不但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优惠,而且还变相增加了成本,对此广大农民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

7.拖拉机交强险规定不合理。拖拉机自2007年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实施以来,我市与全省其它地市一样,一直开展不畅。主要原因是拖拉机交强险规定不合理。一是交强险的适用范围过窄。拖拉机交强险仅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将农田作业事故排除在外,而目前拖拉机最主要用途就是农田作业,致使拖拉机驾驶人不愿参加保险。二是拖拉机交强险保费较低、保额较高、赔付率高,保险公司不愿办理。三是农机部门缺乏强制保险和处罚手段。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办理交强险是拖拉机注册登记和年检的前置条件,对未办理的不准注册登记和年检。由此严重制约了拖拉机挂牌率、年检率的提高,导致拖拉机无牌行使、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8、手扶拖拉机挂牌办证收费标准过高。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省物价局和财政厅的规定,手扶拖拉机挂牌费215元、办证费550元,合计765元。手扶拖拉机一般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挂牌和办证费用高达765元,占其价格的25.5%。使驾驶人员难以接受,挫伤了其挂牌办证的积极性,制约了挂牌率、持证率的提高。

9.拖拉机安全监管存在“盲区”,拖拉机违法行为频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拖拉机的安全管理由农机和公安共同管理。农机部门负责对拖拉机及其驾驶人进行注册登记、年检和核发驾驶证工作,公安负责对上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监管,农机部门并没有上路执法权。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机、公安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拖拉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我区情况看,拖拉机多在县乡道路上行驶,面对道路上行驶的无牌拖拉机及其无证驾驶人,农机部门由于没有上路执法权而无权管,公安交警部门因为警力不足而无力管,致使拖拉机在部分县乡道路上出现监管“盲区”。同时,由于当前我区农机部门安全监理机构存在经费短缺、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由此导致我区拖拉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证驾驶、不参加年检、违法载人等违

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区拖拉机注册登记率仅为60%,仍有近一半的拖拉机处于无牌无证非法行使的状态,给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巨大隐患,严重威胁着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拖拉机使用和管理对策和建议

1.依法理顺燃油补贴机制。建议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尽快改进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参照目前渔船燃油补贴方式,对拖拉机燃油实行按动力给予补贴,让拖拉机所有者直接受益。同时,鉴于当前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进一步提高拖拉机燃油补贴标准,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保护、调动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带动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2.建立拖拉机报废制度。针对达到报废年限拖拉机数量大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拖拉机报废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对报废拖拉机强制进行报废。可参照目前执行的汽车保费补贴办法,对报废拖拉机予以补贴,考虑拖拉机农业生产工作属性,对其的补偿的幅度应当高于汽车报废更新补助标准,以鼓励、吸引农民主动报废。对报废的拖拉机要予以回收拆解,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农机部门要根据拖拉机报废情况,及时调整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3.尽快修订拖拉机保险办法。建议制定农业机械作业险,保险覆盖面既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也包括农田作业事故。在运作上,建议农机作业险不作为农机注册登记和年检的前置条件,不强制办理,而采用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驾驶人员参加保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保障其切身利益,又有利于农机事故的及时妥善处理,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建议在新的拖拉机保险办法出台前,暂停现行的拖拉机交强险办法。

4.建立农业机械保险费和监理费补贴制度。为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去年,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规定对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农机安全监理收费(具体包括挂牌、办证、年检费用),并规定所需费用由财政负担。同时,农业部也出台了《关于落实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农机监理费的通知》,进一步鼓励各地对于农民也免收监理费或对农机保险费、监理费给予财政补贴。为此,从响应国家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角度出发,建议制定我市农业机械保险费和监理费补贴制度,对农民办理拖拉机保险和挂牌、办证、年检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5.理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一是要切实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将其改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在乡镇、村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拖拉机管理的重点、难点都在乡镇、农村,故此加强乡镇、村一级农机安全管理力量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是当务之急。农机安全协管员应归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统一管理,以便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农机、公安交警联合执法机制。由于农机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权,拖拉机安全监管单靠农机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做好,建立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切实消除拖拉机安全监管“盲区”,确保乡村道路交通安全。

6.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是影响拖拉机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拖拉机使用效能的发挥。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驾驶操作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既使拖拉机性能再好,其使用效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对拖拉机性能造成损坏。所以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建议将拖拉机驾驶人培训与目前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财政补贴,减少机手负担,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短信、农村广播、宣传车、标语、明白纸、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安全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岱岳区农机局 沈博)

第二篇:济宁市拖拉机使用现状的调研报告

济宁市拖拉机使用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站《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报告》的要求,济宁市局及农机安全监理站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调研工作重要性,专门召开了各县市区监理站长会议进行了认真部署,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采取召开座谈会、普查或抽样调查等形式,认真组织调研队伍,遴选精干人员深入乡村、农机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家中,多侧面、全方位开展调研工作,确保全面准确掌握拖拉机现状真实情况。分析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有针对性的解决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经过四个多月工作,完成了各类拖拉机的保有量、使用年限、使用性质等情况的调研工作。在各县市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各县市区上报资料进行了分析核对,汇集了十一个县市区的资料,获取了全市拖拉机使用现状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拖拉机使用情况基本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十一个县市区拥有拖拉机105744台;其中大型拖拉机21053台,占全市拖拉机拥有量的19.9%;中型拖拉机18096台,占17.1%;小型拖拉机37853台,占35.8%;手扶拖拉机28742台,占27.2%。

(一)按拖拉机使用年限分类。

1、大中型拖拉机。5年以内的大中型拖拉机9948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25.4%;5至10年以内的大中型拖拉机13869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35.4%;10至15年以内的大中型拖拉机6282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16%;15年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9050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23.1%。

2、小型和手扶拖拉机。5年以内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0061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15.1%;5至10年以内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1917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17.9%;10年以上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44617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67%。

(二)按拖拉机使用性质分类。

1、大中型拖拉机。纯农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23333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60%;纯农田作业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58187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87.4%。兼用型的大中型拖拉机13397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34.2%;兼用型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3760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5.6%。纯运输型的大中型拖拉机2363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6%;纯运输型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2431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3.7%。

(三)按拖拉机型号分类。我市以小型和手扶拖拉机居多,占全市拖拉机拥有量的63%,况且10年以上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67%。这部分拖拉机技术

状况差,存有很大安全隐患,按照(GB/T16877—2008)《拖拉机禁用与报废》规定,小型拖拉机使用年限超过10年(或累计作业超过1.2万小时),在标定工况下,燃油消耗率上升幅度大于出厂规定值20%的,拖拉机发动机有效功率降低值大于出厂规定值15%的,应该禁用和报废。由于国家没有拖拉机强制报废规定和办法,这些本该报废的拖拉机仍在超期服役,给农机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隐患。从使用年限来看,使用15年以内的大中型拖拉机30099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的77%。使用10年以内小型和手扶拖拉机21978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拥有量的33%,这部分80%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和70%以上的小型、手扶拖拉机技术状况尚可,是我市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从使用性质来看,77%的大中型、小型和手扶为纯农田作业型,主要从事农田作业服务。从地域分布来看,大中小型拖拉机分布于平原县市区,手扶拖拉机主要分布于邹城、泗水山区和微山、鱼台稻区。

二、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原因

根据拖拉机使用现状情况分析,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监理执法手段不到位,监理机构无权上路检查,制约职能发挥,成为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机安全监管不到位,关键症结在于农机监理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被限定在田间、场院。农机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对拖拉机在道路上的违法行为无权查纠,致使违章者得不到相应的处罚。况且从事运输的农机手,为了获得较高的效益,超速超载,疲劳驾驶;拖拉机、“黑车非驾”、违法载人现象严重。《道交法》实施后,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道路上的检查权被取消,对上道路的拖拉机农机部门无权进行管理。公安交警部门有权但警力有限管不了,农机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在对县乡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县乡公路上的拖拉机的管理出现真空,发生农机事故隐患加大。再者,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范围只能在农田、场院等,由于靠近村庄,一些法制意识淡薄的机手以众抗法,增加了农机执法检查的难度,影响农机安全隐患的有效治理。

(二)农机安全监理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机整治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监理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农机监理装备差,办公条件落后,效率低。缺乏安全宣传、牌证管理、执法监管、技术检验、考试考核、事故处理等必要的装备,部分市县农机监理事业费不够职工工资,经费不足导致部分县市区甚至没有农机监理执法车和必要的执法设备,年检年审和违章检查工作仍停留在眼看手摸的原始阶段,农机监理工作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更是无从谈起,对农机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这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薄弱,乡镇、村级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对拖拉机管理不到位。乡镇农机站是乡镇政府行使农机管理职权的职能部门,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七十年代国家支持兴办的乡镇农机站,经过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和企业改制、撤拼等,已没有乡镇农机的服务项目和资产了,乡镇农机专干归乡镇管理后,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统统归乡镇政府管理,没有资金投入,乡镇农机人员大多身兼多职,出现应付了事,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有的乡镇拖拉机管理工作已面临着无人抓、无人管,出现拖拉机管理“线断”、“网破”的局面,村级农机安全员更是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作为拖拉机管理重要环节的乡村两级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基层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四)国家没有切实可行的拖拉机强制报废制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只有报废标准,没有切实可行的强制报废办法和措施,致使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仍在使用,这也是造成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上道路的拖拉机交强险问题,影响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这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市大中小型兼用型和纯运输型的拖拉机21951台,保险公司对拖拉机第三者强制险不办理,影响农机监理对拖拉机管理工作的落实,无保险不能办理牌证、不能参加年检,造成拖拉机脱检漏检,甚至不参加年检行驶,安全技术状态不明,存在安全隐患。

(六)拖拉机驾驶员整体素质不高。拖拉机驾驶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不少驾驶员法制观念、交通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安全违法行驶。一些机手重收益、轻安全,重使用、轻保养,造成机车技术状态差,病车上路,安全隐患严重。调查显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驾驶拖拉机进行作业的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老驾驶员和刚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导致拖拉机驾驶队伍文化程度低,对拖拉机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拖拉机进行科学有效维修保养,拖拉机技术状态差、油耗高、机械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往往是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未掌握就驾驶操作,拖拉机磨损严重不能正常使用后才进行换件修理,发生了事故后才有反悔认识。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安全违法行驶,安全隐患严重。拖拉机监理培训部门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教学设施、检考装备落后,难以开展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又一重要原因。

(七)大部分小型和手扶拖拉机超过报废年限,安全状况差。据调查,我市使用15年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9050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23.1%。使用10年以上的小型和手扶拖拉机44617台,占全市小型和手扶拖拉机的67%,这部分车已超过报废年限。在未登记挂牌未参加年检的拖拉机中,90%以上属于这一类。这些拖拉机机型陈旧,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其油耗率超过标定值,发动机有效功率低于规定值,技术状况差,安全运行无保障,农民又离不开它,这部分拖拉机一年10个月闲置在家,只是在农忙时耕种自己的承包田、拉运肥料、农产品和农作物秸秆等。农民既不愿意购置新机,又舍不得卖废铁,忙时凑合使用,这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八)工作成本过高,重复上交规费制约了县级农机部门的正常运转。挂牌办证的收费按25%上缴规费,还要再上交工本费,加上县财政调控以及执法车辆燃油费用和其他办公费用等,基本没有节余。影响了县级农机部门强化农机监管的积极性,造成监管不到位,这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又一因素。

三、解决影响农机安全生产问题的建议

在今后的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对小型和纯农田作业拖拉机的管理,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

(一)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机制。以继续深入贯彻宣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机法律法规为契机。健全县乡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快完成乡镇、村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配备和工作经费的落实,乡镇应配备兼职或专职农机安全生产副乡(镇)长,从组织机构上解决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按照分级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和“农机部门监管、乡镇政府负责、村级自治为主”的立体式监督管理。让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伸到每个村、组、农户,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责任到人”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二)事前许可与事后监督相结合,明确管理责权,严格执法,纠正违章,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力度,确保农机安全运行。尽快通过立法或其它方式出台相关规定,赋予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县乡道路查纠违法违章车辆的权力,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农机执法力度。要针对农村面大、量广农机分散和流动作业的特点,经常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农村道路、田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促进牌证管理水平提高,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创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农机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研究对安全生产的心理需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灵活方式,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内容、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营造关爱生命、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氛围,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农机使用者形成遵章守法、规范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在安全意识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四)修订出台合理的农机保险制度。由于交强险是拖拉机登记上牌、年检的前提条件,目前交强险费率成为机手和保险公司的最大分歧,严重制约着拖拉机登记和年检,致使农机安全监管不到位。因此进一步修订《农业机械保险规定》,确定科学合理的拖拉机交强险费率、责任限额及办理办法。同时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农机保险实施必要的财政补贴。这将有利于对拖拉机的牌证管理,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五)进一步完善与《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快制定农业机械以旧换新和拖拉机报废回收办法,制定完善农机禁用和报废标准,对陈旧过时的、功能单

一、达到报废年限及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拖拉机,坚决依法依规强制报废;报废更新的拖拉机国家可纳入机具补贴或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适当的补贴,激励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的新机具,优化农机装备水平,降低陈旧、技术状态低劣拖拉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六)强化拖拉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一要把好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核关。农机驾驶培训学校要严格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监理部门,要根据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驾驶员上路行驶。二要把好检审关。提高机车的技术状态和驾驶员素质,杜绝病车、改装车和报废车上路行驶。三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四要加强现场管理,降低拖拉机事故。配合交警部门,上路检查拖拉机违章驾驶,重点整治拖拉机超速超载、无牌无证、人货混装、擅自改装、等违法行为,并积极开展面对面的现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将拖拉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七)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水平建设。一是强化培训,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素质。二是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强化管理,确保农机监理队伍的健康发展,做到依法行政。积极争取政府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视,增加执法人员工作经费,保证执法工作顺利进展。四是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执法能力。

(八)改变“燃油补贴”方式。目前农村发放的“燃油补贴”,是按地亩均摊的,将“燃油补贴”变成了“种地补贴”,很不合理。应该把“燃油补贴”权限划归农机部门管理,依据登记注册、牌证齐全的农业机械实有动力分配“燃油补贴”,将会对对拖拉机管理水平等提高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九)加强农机培训,提高机手素质。国家规定申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必须经过农机技术培训,取得培训结业证等相关手续。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既可以请进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走出去按乡镇或分片培训,最大限度的方便机手。二是严格按照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培训,保证学习、实习时间和效果,确保新培训考证机手的技术水平合格,遵法守规、安全生产意识强。三是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并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国家补贴,减少机手负担。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无证机手,其培训考证应纳入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民就业培训,贫困人员技能“免费培训”之中,并给予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济宁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第三篇:岱岳区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岱岳区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机化发展状况,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区农机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农机服务生产一线,采取自上而下、实地座谈等形式,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手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段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我们对全区的农机化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找出了制约因素,研究分析了相应得解决对策,明确了今后全区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区农机化工作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到2007年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69.0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9626台,大中型拖拉机1868台;玉米收获机22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385台;花生铺膜播种机120台,旱作农业机械等其它农机具2000多台(件)。随着各类农业机械的增长.全区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07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8万亩,其中深耕面积3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50万亩, 小麦机收面积达到了49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8%。小麦生产的耕耙播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2万多亩,同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0%以上。完成花生机械覆膜播种面积6.5万亩,机械收刨、摘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

(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区农业五大支柱产业狠抓农业机械化。首先,通过发展农机突破了人畜力不能承担大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低的限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其次通过发展农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化服务业,培育了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农机服务者。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农机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德重要渠道。2007年,全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各类农机经营户已达2.2万户,经营服务总收入2.8亿元。农机服务业的大发展,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工具带来的成果,实现了文明安全生产,为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农机补贴政策惠及“三农”,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坚持阳光操作,规范工作程序,严格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我区享受农机补贴优惠政策已有三年时间,自2005年以来,三年共争

取落实上级资金226万元,2008年我们又争取到上级补贴资金325万元。据统计,目前,全区已落实各类补贴机具215台/套;其中落实大型拖拉机8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8台,落实小麦免耕播种机44台,现全区共落实补贴资金已达311万元,可为我区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5200千瓦。可以说,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调动了农民争先购机、用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力度,突破了制约玉米机收的发展瓶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率先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替代出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部分农民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和从事多种经营。二是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延长了农机作业时间,同时跨区作业也由原来单一的小麦机收发展到现在的秋季农业生产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等多领域,极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现在每年跨区作业机械己达到500余台次以上,年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000万元左右。三是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大面积推广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机具,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了循环经济,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四)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区农机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严格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了农机专项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十百千”示范创建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三项活动,认真落实农业部“六个一”农机安全要求,充分发挥农机协会和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作用,把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机械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逐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农机检审率、拖拉机上牌率,驾驶员持证率逐年提高。同时严格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和修理工准入制度,加大了农机维修、供应市场治理整顿,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机商品,积极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连续五年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为全区农业大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当前全区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土地过于零星,大型机械使用率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小麦机械化水平高,玉米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但其它作物粮食机械化仅处于起步阶段;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破题;各镇街道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如2007年,全区林业、牧业、渔业三业的农机动力仅占总动力的0.5%,山区林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二是农机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严重。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发展现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有较大差距,而且农业机械多为低层次重复购置,机械利用率低下。据调查,有的地方拖拉机每年投入农田作业和短途运输的时间不足50天,其余时间被闲置,造成浪费。

三是农机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几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特别是购机只需交纳差价款,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确实是方便了群众,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但是,在调研中,群众还是感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小型农机具受政策影响,补贴得不到保证,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是农机执法力度不强,存在着较大的农机事故隐患。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规层面存在缺失和不足。调查中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的认识相当一致,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是乱执法。同时,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加,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执法难度也不断增加,“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农机市场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坑农害农、质量事故隐患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五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较缓慢。创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较容易。但是,如何有效地引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却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具备这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也短缺。这就导致了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滞后,特别是由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很少,符合《农民合作社法》规定的更少。

六是镇街道农机管理工作薄弱。个别管理人员兼职较多,责任心不强。镇街道领导也不是很重视,组织、人员不健全,给农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三、今后我区农机化发展设想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要主攻玉米、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近期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

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设施设备;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二)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促进耕作制度大变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仅是一项节本增效显著的重大先进实用技术,而且也是建立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大革命,必将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必将成为农机部门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重点工作重点抓,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全面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步伐,力争再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三)集中精力抓好农机化创新基地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一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的思路,创新更多更好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把更多的农机户组织起来,走合作经营的路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二要讲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与在五大支柱产业、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各类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要依托区里加强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体制不顺、队伍不稳、保障不足、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这一农机推广服务主力军的作用。

(五)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平安农机“

十、百、千”农机安全示范活动,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往全部乡村延伸,让全体机手参与,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变成一项经常性的安全措施,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保证全区的农机安全生产。

(六)加大农机投入。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

总之,通过加大农机投入,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再做新贡献。

第四篇:关于巨野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

关于巨野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

巨野县位于菏泽市东大门,是个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46.4万亩,区位占优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农机化发展势头良好。拖拉机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研究拖拉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全县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日前,县农机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开展了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巨野县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总保有量已达到12000余台,而实际登记注册的只有4112台,2011挂牌967台,办证425个,检验2200余台,农机“三率”一直徘徊不前,当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机具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网络薄弱,开展农机安全源头治理工作人力缺乏,使得整个农机监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为此,结合本地实际,寻求突破口,我们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独山、董官屯和龙堌三个乡镇进行了逐村入户普查,通过普查,三个镇拖拉机统计结果显示:

1、从保有量看:大型拖拉机迅速增加,独山71台、董官屯119台、龙堌126台,比2006年分别增长80%、81.5%、85%;中型拖拉机拥有量小,独山160台、董官屯11台、龙堌0台;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减少,独山196台、董官屯576台、龙堌249台。

2、从使用年限看:大型拖拉机年限较短,5年内居多,车况较好;中型拖拉机使用年限较长。小型拖拉机使用年限长,10年以上的独山127台、董官屯357台、龙堌222台。拖拉机新机比例低、达到报废年限的比例高,近三分之一,结构不合理是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

3、从用途上看:大型拖拉机大都从事农田作业,时间短,机械效益不高;中型拖拉机用途广泛,但农机装备相对老化,存在诸多安全生产隐患。小型拖拉机个别从事农田作业,大都越限闲置,亟待更新报废。纯农田作业机械占总量的85%,纯运输型拖拉机占5%,农田作业、运输二者兼用的拖拉机占10%。

二、巨野县拖拉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抽样调查的三个乡镇的统计数据推算,全县拖拉机拥有量核实应在8000台以下,大型收获机械迅猛增长,与原先统计的保有量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动。

1、登记挂牌率低。在册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是近几年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占20%,中型拖拉机(以运输为主)占10%,还有70%中小型拖拉机由于使用机型小,生产年限长,车况差,从事农田作业效益不高,或者常年闲置,甚至报废,大多都没有办理牌证手续。由于基层管理服务网络相对薄弱,源头管理难,农机安全不但在农田作业,同时也存在于交通运输,机具转移过程中,农机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农机监理装备落后,宣传培训相对滞后,农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大都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还不够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又跟不上,拖拉机“三率”偏低成为事实。

2、拖拉机老化现象严重。由于国家拖拉机报废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形成强制和鼓励拖拉机报废的机制,农民主动报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致使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超期使用现象严重。根据对拖拉机使用年限的分析,我县约4000台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拖拉机超期作业,由于其安全技术状况差,这类拖拉机有些虽然办了牌证,但也不愿检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县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同时,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超期服役,导致拖拉机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恶化,致使拖拉机能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成本增加、安全隐患严重。

3、拖拉机利用率不高。由于我县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比较分散,拖拉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轮汽车及农用车的普及,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县单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全部保有量的5%。农用型占绝大部分,还有部分以农用为主、兼用运输。由于大多从事农田作业,我县拖拉机只是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从事耕种、收获作业,其集中使用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其余时间除偶尔用于浇地、植保,一般都停放于农民家中,处于闲置状态。

4.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较差。拖拉机多在农村道路行使和田间作业,其通行道路和作业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对拖拉机的磨损很大。且农民购买拖拉机后,缺乏必要的保养知识,不知道如何对拖拉机做技术保养,有的甚至干脆只用不保养,这也加快了拖拉机的磨损程度,致使拖拉机故障频发。同时由于农村拖拉机维修点数量少,维修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低,对损坏的拖拉机也很难维修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拖拉机的技术状况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而变差,既影响了拖拉机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作业安全。

5.拖拉机数量变动快,数据不易统计。拖拉机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由价格相对便宜,年销量很大。由于农民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很多新购买或过户的拖拉机未到监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导致农机部门很难掌握拖拉机的具体数量。同时,由于镇、村基层农机管理力量薄

弱,对拖拉机数量很少逐村逐户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大多采用估算应付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拖拉机数量统计的准确性。由于缺少具体的拖拉机报废注销标准,导致农机统计年报中,相当一部分是达到报废标准、常年搁置不用的拖拉机,这也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6.拖拉机燃油补贴机制不合理,增加了作业成本。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农业机械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但是,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是按照小麦播种面积直补到农户,而不是直接补贴到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这明显是不合理的。相对于渔业用油的补贴办法,农机户不但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优惠,却额外增加了燃油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

7.拖拉机安全监管不到位,拖拉机违法行为频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拖拉机的安全管理由农机和公安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机、公安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拖拉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我县情况看,拖拉机多在县乡道路上行驶,面对道路上行驶的无牌拖拉机及其无证驾驶人,农机部门由于没有上路执法权而无权管,公安交警部门因为警力不足而无力管,致使拖拉机在部分县乡道路上出现监管“盲区”。同时,由于当前我县农机部门安全监理机构人员全部为差额拨款,存在经费短缺、队伍老化、装备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由此导致拖拉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证驾驶、不参加年检、违法载人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拖拉机使用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坚定信心,转变工作方式。随着国家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大,农机化发展势头空前迅猛,大型、高效、优质农业机械急剧增加,涉农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给农机管理、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必须坚定信心,转变工作方式,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树立农机安全生产理念,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地位。积极向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领导汇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想方设法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纳入社会安全生产工作范畴,纳入政府达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政府牵头,农机主抓,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格局。

3、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使农机宣传常规化、立体化和多元化,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机生产参与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是影响拖拉机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拖拉机使用效能的发挥。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驾驶操作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既使拖拉机性能再好,其使用效能也不能得到

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对拖拉机性能造成损坏。所以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建议将拖拉机驾驶人培训与目前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财政补贴,减少机手负担,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短信、农村广播、宣传车、标语、明白纸、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安全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依法理顺燃油补贴机制。建议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尽快改进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参照目前渔船燃油补贴方式,对拖拉机燃油实行按动力给予补贴,让拖拉机所有者直接受益。同时,鉴于当前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进一步提高拖拉机燃油补贴标准,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保护、调动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带动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5.建立拖拉机报废制度。针对达到报废年限拖拉机数量大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拖拉机报废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对报废拖拉机强制进行报废。可参照目前执行的汽车保费补贴办法,对报废拖拉机予以补贴,考虑拖拉机农业生产工作属性,对其的补偿的幅度应当高于汽车报废更新补助标准,以鼓励、吸引农民主动报废。对报废的拖拉机要予以回收拆解,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农机部门要根据拖拉机报废情况,及时调整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6、理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一是要切实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参照省农机局将其改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在乡镇、村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拖拉机管理的重点、难点都在乡镇、农村,故此加强乡镇、村一级农机安全管理力量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是当务之急。农机安全协管员应归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统一管理,以便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农机、公安交警联合执法机制。由于农机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权,拖拉机安全监管单靠农机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做好,建立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切实消除拖拉机安全监管“盲区”,确保乡村道路交通安全。

7、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加强县、镇区办监管机构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积极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作为延伸农机管理工作的“协理员”这一新的“增长点”。探索出一条适时、长效农机管理新机制,用网络化、社会化监管农机,夯实基础,及时掌握动态平衡,全方位、多角度排查治理各类农机安全生产违规行

为,严格打击“黑车非驾”,以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邹爱芝杨建)

第五篇:食药监局人力资源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一、当前分局人力资源使用的现状及问题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是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1999年成立后,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于2001年相继成立。每个分局承担3个至4个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每个分局核定人员编制为7人,目前三个分局已经基本满编。其人员基本通过调入和考入两个途径进入分局工作,其中考入人员占65%,学习法律、医药、食品等专业的占75%。在人员的安排上,基本是按需调入,按考定位,定向安置具体工作,根据其调入和考入的职位安排具体工作,如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法制、办公室等方面进行工作分工。日常工作运转上,分局局长负总责,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对于某一阶段的集中工作,如市场检查,则由分局局长、具体负责药械市场的人员牵头,其他人员配合,组成若干个检查组实施检查等。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符合常规工作需要,对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我局成立初期,对于促使人员尽快的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监管工作步入常轨,这种人力资源配置不是十分符合分局的实际工作需要,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限制了整体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看似每一方面工作都有人负责,但是,由于每项工作的内容、任务量不同,特别是分局是跨区监管,造成了每个人的工作量悬殊很大,工作绩效失衡。如药品的监管工作量较大,有时要求时限很紧,由几个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去做,显然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由其他人员配合去做,由于其不具体负责此方面的工作,不熟悉业务,也很难要求其负责任的、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某人长期负责某一项工作,受其个人业务水平、思想惰性、思维惯性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水平的提高。

2、为“执法难”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在分局,药械的监管最能体现权力,此项工作长期由某人负责,受人情、关系等的影响,就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执法难”的问题。

3、不利于干部的全面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这种单一的分工负责制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一是会造成工作人员只对所负责的某一方面的业务深入钻研,而对其他的业务不去学习,形成了干部业务能力的单一性和对学习的惰性,而对所负责的业务也因为限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相对与其他同志的业务优越性而限制了业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由于分局每个人的职责、业务、任务不同,个体之间缺乏可比性,很难进行工作的评价,不利于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可能造成干部只学习本职业务,业务知识相对单一,不利于实施工作岗位间的交流,虽然保持了短期工作的相对稳定,但是不利于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对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和培养的建议

根据分局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现状及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对合理使用和配置分局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整体的效能,提出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1、应采取“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线”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目前分局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常规式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即每一方面工作都确定由某个人负责,如药品监管由某某负责,具体要负责掌握分局辖区内药品监管的全面情况,协助分局长负责全辖区的药品监管的指导,负责对各责任区药品监管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此。“面”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对分局的辖区按照某一依据划分成若干监管责任区域,根据人员情况,合理配置,以两人为一组,落实监管责任区。任务是具体负责监管辖区的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野生药材资源等全部工作,要做到全面掌握责任区的情况,对责任区的全面工作负责,接受分局的检查和评价,接受分管“线”的人员的业务指导。这种“线面结合式”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优越性在于:一是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人。“线”上的工作有人负责,“面”上的工作也有人管,每一方面的工作和每一责任区的工作任务、责任都落实到了人,任务均衡得到分解,责任最大限度的得到明晰。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线面结合式”的工作配置,要求每名干部即要熟练的掌握分管的“线”上的工作,又要懂得责任区的药品、食品、器械、野生药材等全面的工作,从而促使干部要深学、精学、博学业务,有利于在实践中了解、培养和发现干部。三是有利于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评。采用“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内容都大致相当,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采取某种方法、制定某种考评细则,建立起考评的长效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解决“执法难”的问题。“线面结合式”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由于实现了“权力”的分解,责任的明晰,一定程度的约束了执法人员不敢执关系法、人情法。同时,这种配置方式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流,可以在分局内部进行责任辖区间的交叉检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执法难”的问题。五是有利于相对解决辖区间空间距离带来的交通、经费问题。除了必须的集中检查之外,日常监督检查可以由责任区人员采取乘坐火车、公共汽车,个人购置电动车、摩托车等方式到达辖区,并可全天的工作。避免一件“事”出一次车,跑一圈等造成的过路费、油脂燃料等的浪费,有效解决工作效率不高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等。

2、应在分局内建立干部的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在分局普遍缺乏一种考核激励机制,干部对工作的投入精力往往凭领导或上级的督促和个人的责任心,这种机制往往缺乏长效性,很不稳定,也不利于工作的长远发展。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用机制激励干部自觉的积极开展工作,用机制改变那种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被动应付工作和主动积极工作一个样的状况。应建立一种什么考核激励机制?我个人认为建立干部的日常考评机制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对干部的考评就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干部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对干部进行工作的考评是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公平、公开、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有利于形成工作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和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励干部积极主动工作,有利于反映和反馈实际工作效果,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和改进工作。具体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建立一个考评标准和实施方案。这是做好考评工作的基础。可以根据分局全年工作任务和每个人的具体职责,将分局全年的主要工作进行分解、量化,确定完成时限,完成质量、权重分值等等。二是要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公正的考评。组织实施考评是整个考评的关键。可以采取集中考评、(即每年两次组织分局全体人员,依据考评标准,对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评价)群众评价(即采取画票、打分等形式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领导点评(即上级相关部门和分局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最后的评价。三是要兑现考评结果。这是整个考评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的根本所在。根据考评结果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后,依据考评方案对工作好的给予奖励,并作为晋级、提职等的主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的必须给予相应的警示、警戒等。

3、应立足长远,对分局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事业培养和积甸人才。

对干部进行培训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其概念是对干部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这里所说的培训和教育是指对干部的在岗培训。做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决策者站在食品药品监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和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分局干部也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谋求发展、把握未来的基本能力和人生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适应发展变化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二是要克服资金不足等因素,采取送出去的方法,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走出去,参加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经验;三是要眼睛向内,采取请进来等有效的方法,加强内部的学习和交流,苦练内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下载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岱岳区增资报告

    泰安市海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验资报告 验 资 报 告 津中审联鲁华岳验资字[2010]第182号 泰安市海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审验了贵公司截至2010年07月20日......

    关于临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临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近期,临邑县农机监理站按照省、市农机监理站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活动。该站成立......

    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现状概况:合肥市生态公园位于二环北路以南,二环西路以东,合九铁路线以西,清溪路以北,距离合肥火车站仅三站路的路程,用地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公园种植3万余株各类植物、......

    现状调研报告

    一、现状调研报告 1.规划范围:本次调研的范围是华南农业大学整个校园。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

    现状调研报告

    目 录 一、规划范围及区位分析第现状三部调研报告 二、上层次规划及相邻地区规划汇总 三、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五、用地分析与用地评价六、人口现状分......

    新能源的使用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系别:环境工程系 专......

    XX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XX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摘要]现行农村宅基地房屋在流转、城市化进程被征用占用及补偿情况等面临法律保障缺失。本文对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

    市食药监局人力资源使用现状调研报告[五篇模版]

    一、当前分局人力资源使用的现状及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是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1999年成立后,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于2001年相继成立。每个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