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临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临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近期,临邑县农机监理站按照省、市农机监理站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活动。该站成立了以监理站长为组长,各副站长及部分监理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拖拉机使用现状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调查。通过与农机手、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农机站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梳理归纳出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一、农机安全监理现状
(一)拖拉机使用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县拥有拖拉机42341台,其中大型2756台,中型3195台,小型36390台。
1、按拖拉机使用年限,可分为以下四类:
(1)使用5年以内的4089台。其中,大型1189台,中型1097台,小型1803台。
(2)使用5—10年以内的9645台。其中,大型1147台,中型1152台,小型7346台。
(3)使用10—15年以内的26088台。其中,大型136台,中型589台,小型25363台。
(4)使用15年以上的2519台。其中,大型284台,中型357台,小型1878台。
2、按拖拉机使用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纯农田作业25965台,其中,大型2494台,中型1178台,小型22293台。
(2)纯运输型4605台,其中,中型1225台,小型3380台。
(3)农田作业与运输兼用型11771台,其中,大型262台,中型792台,小型10717台。
(二)“平安农机”创建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动员,严格执法检查,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网络。成立以县农机局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监理站长、各乡镇(街道)农机站长为副组长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协调各乡镇(街道),确定专职农机管理人员,每个村设立1—2名农机协管员,与农机户签订责任状,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的“平安农机”创建网络体系。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电视媒体、《临邑大众》报纸、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进村讲解等形式,深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全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严格执法监督,积极创建“平安农机”。与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协调,组织执法队伍进村入户进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检查,引导农机手办齐办全农机手续,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纳入统一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同时,安排3支农机执法中队,配备专业车辆,在全县道路上严格查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假牌假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违章载人及不按规定参加年度检验等违法行为,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临邑县拖拉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实现拖拉机挂牌3925幅,办理拖拉机驾驶证4232本。在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中,已创建省级“示范乡镇”4个,市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5个,“示范户”178个,全县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安全形势良好。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1、许多拖拉机功能老化、超期服役,安全隐患多
近年来,拖拉机数量增长迅速,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也更为成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在2000年拖拉机保有量就达到28607台,其中大型420台,中型946台,小型拖拉机27241台,这些拖拉机中,很多功能老化,每年只在农忙时使用一两天,大多时间闲置在家,而且效能低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应该予以淘汰。而国家尚未出台具体的农机报废制度,无法对其进行报废。同时,由于农机统计数据居高不下,增加了管理难度,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检率“三率”水平很难大幅度提升。
2、进村入户开展农机业务难度大
自2010年8月份以来,我们转变工作思路,把监理执法的重点由道路巡查转变为进村入户执法检查,由县政府牵头抓总,在全县开展了农机普查及安全生产进村入户活动,目的是组织农机执法队伍,与各乡镇配合,深入到各个乡村办理农机牌证及年检,开展农机驾
驶员培训,从面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前期工作较顺利,德平、翟家、理合3个乡镇圆满完成,将拖拉机全部登记、挂牌,但其他乡镇(街道)开展难度较大。由于农机“三率”水平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更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1、建议上级出台有关农机报废的法律法规
目前,全县有2万多台拖拉机功能老化、使用率低、安全隐患多,一年用不了几天,应该予以报废。而我国当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拖拉机报废的法律、法规。2009年,农机报废和更新制度被收入《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来,其中的三条规定使得农机报废更新工作有了法律依据,但相关配套执行规定尚未出台。我省尚没有出台专门的农机具报废更新办法,只在《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有笼统的说明,但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具体操作。因此,建议上级出台有关农机报废具体规定、标准、细则的法律法规,从而减少农机数量,降低农机隐患,促进安全生产。
2、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机手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当前,许多农机手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只有经常上道路跑运输才需要办理牌证,而只用于农田作业没有必要挂牌办证,认识不到其对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为此,应加大力度,着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提高农机手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办齐办全农机手续,纳入统一管理范围,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3、争取省、市农机办及县、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农机监管合力
经常向省、市农机办及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为开展农机执法检查、创建“平安农机”营造宽松的环境。另外,对于各乡镇(街道)、村,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开展该项活动的主动性,形成各级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良好格局,形成“纵到边、横到底”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积极打造“平安农机”、“和谐农机”。(王建锋)
第二篇:枣庄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枣庄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枣庄市各级农机部门在省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部署,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创建工作在巩固提升已创建示范单位水平、认真总结前三批创建经验、大力推广示范典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市、县、乡、村、户五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格局。
一、“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安全示范镇50个,其中省级24个;创建农机安全示范村106个,农机安全示范户526户。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抓好五个结合,即:将“平安农机”创建与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与“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相结合;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相结合;与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相结合;与探索和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相结合。全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有效地维护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在“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下一步解决。
一是个别地方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认识仍不到位。虽然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个别地方尤其是乡镇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仍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的认识还停留在“三夏”、“三秋”生产上,造成了农忙季节想起农机,过后忘记农机的局面。
二是基层农机执法人员缺失严重。近年来,随着乡镇的整合,部分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被合并,办公场所被调作他用,人员大量流失,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不能专心负责农机执法工作,给基层农机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是创建资金存在一定缺口。由于部分基层领导对开展“平安农机”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对这项工作不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部分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质量。
三、新形势下做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今后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的大局,这就要求广大农机执法人员要在创新管理形式,促进良性发展上下功夫。
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当地政府是农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基层农机部门,尤其是区(市)、乡镇两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把农机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对乡镇、村两级的目标考核指标,明确奖惩,建立政府负责、农机主管、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要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注重从源头上开展安全宣传。将安全生产宣传与“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和正在开展的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检验、安全学习日活动、田检路查等农机执法工作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面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着力提高农机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要强化监管,有的放矢。依法加大对乡村道路、田间地头、砖场、窑场、沙石货源地等的检查力度,同时要加大与安监、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依法对水泥厂、采石场、沙场、建筑工地、公路、城市街道和乡村道路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加强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时段的巡查和监控力度,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四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随着各项农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健全,对农机执法的软硬件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各级要加强农机年检、事故处理等装备的配备标准,以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还要着力提高农机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力求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扰民,确保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
五要完善基层执法人员配备。要借省业务部门参公的契机,在全系统推行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参公,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合理配备农机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机执法人员,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从事基层农机执法工作。
六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带动、财政资金拨付和自筹等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上要多向基层倾斜,将基层农机执法机构建设和软硬件配备列为扶持重点,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打牢农机执法工作的基础。
第三篇:关于巨野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
关于巨野县拖拉机使用现状及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
巨野县位于菏泽市东大门,是个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46.4万亩,区位占优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农机化发展势头良好。拖拉机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研究拖拉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全县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日前,县农机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开展了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巨野县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总保有量已达到12000余台,而实际登记注册的只有4112台,2011挂牌967台,办证425个,检验2200余台,农机“三率”一直徘徊不前,当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机具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网络薄弱,开展农机安全源头治理工作人力缺乏,使得整个农机监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为此,结合本地实际,寻求突破口,我们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独山、董官屯和龙堌三个乡镇进行了逐村入户普查,通过普查,三个镇拖拉机统计结果显示:
1、从保有量看:大型拖拉机迅速增加,独山71台、董官屯119台、龙堌126台,比2006年分别增长80%、81.5%、85%;中型拖拉机拥有量小,独山160台、董官屯11台、龙堌0台;小型拖拉机拥有量减少,独山196台、董官屯576台、龙堌249台。
2、从使用年限看:大型拖拉机年限较短,5年内居多,车况较好;中型拖拉机使用年限较长。小型拖拉机使用年限长,10年以上的独山127台、董官屯357台、龙堌222台。拖拉机新机比例低、达到报废年限的比例高,近三分之一,结构不合理是我县拖拉机使用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
3、从用途上看:大型拖拉机大都从事农田作业,时间短,机械效益不高;中型拖拉机用途广泛,但农机装备相对老化,存在诸多安全生产隐患。小型拖拉机个别从事农田作业,大都越限闲置,亟待更新报废。纯农田作业机械占总量的85%,纯运输型拖拉机占5%,农田作业、运输二者兼用的拖拉机占10%。
二、巨野县拖拉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抽样调查的三个乡镇的统计数据推算,全县拖拉机拥有量核实应在8000台以下,大型收获机械迅猛增长,与原先统计的保有量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动。
1、登记挂牌率低。在册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是近几年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占20%,中型拖拉机(以运输为主)占10%,还有70%中小型拖拉机由于使用机型小,生产年限长,车况差,从事农田作业效益不高,或者常年闲置,甚至报废,大多都没有办理牌证手续。由于基层管理服务网络相对薄弱,源头管理难,农机安全不但在农田作业,同时也存在于交通运输,机具转移过程中,农机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农机监理装备落后,宣传培训相对滞后,农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大都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还不够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又跟不上,拖拉机“三率”偏低成为事实。
2、拖拉机老化现象严重。由于国家拖拉机报废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形成强制和鼓励拖拉机报废的机制,农民主动报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致使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超期使用现象严重。根据对拖拉机使用年限的分析,我县约4000台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拖拉机超期作业,由于其安全技术状况差,这类拖拉机有些虽然办了牌证,但也不愿检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县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同时,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超期服役,导致拖拉机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恶化,致使拖拉机能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成本增加、安全隐患严重。
3、拖拉机利用率不高。由于我县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比较分散,拖拉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轮汽车及农用车的普及,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县单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全部保有量的5%。农用型占绝大部分,还有部分以农用为主、兼用运输。由于大多从事农田作业,我县拖拉机只是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从事耕种、收获作业,其集中使用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其余时间除偶尔用于浇地、植保,一般都停放于农民家中,处于闲置状态。
4.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较差。拖拉机多在农村道路行使和田间作业,其通行道路和作业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对拖拉机的磨损很大。且农民购买拖拉机后,缺乏必要的保养知识,不知道如何对拖拉机做技术保养,有的甚至干脆只用不保养,这也加快了拖拉机的磨损程度,致使拖拉机故障频发。同时由于农村拖拉机维修点数量少,维修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低,对损坏的拖拉机也很难维修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拖拉机的技术状况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而变差,既影响了拖拉机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作业安全。
5.拖拉机数量变动快,数据不易统计。拖拉机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由价格相对便宜,年销量很大。由于农民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很多新购买或过户的拖拉机未到监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导致农机部门很难掌握拖拉机的具体数量。同时,由于镇、村基层农机管理力量薄
弱,对拖拉机数量很少逐村逐户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大多采用估算应付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拖拉机数量统计的准确性。由于缺少具体的拖拉机报废注销标准,导致农机统计年报中,相当一部分是达到报废标准、常年搁置不用的拖拉机,这也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6.拖拉机燃油补贴机制不合理,增加了作业成本。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农业机械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但是,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是按照小麦播种面积直补到农户,而不是直接补贴到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这明显是不合理的。相对于渔业用油的补贴办法,农机户不但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优惠,却额外增加了燃油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
7.拖拉机安全监管不到位,拖拉机违法行为频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拖拉机的安全管理由农机和公安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机、公安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拖拉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我县情况看,拖拉机多在县乡道路上行驶,面对道路上行驶的无牌拖拉机及其无证驾驶人,农机部门由于没有上路执法权而无权管,公安交警部门因为警力不足而无力管,致使拖拉机在部分县乡道路上出现监管“盲区”。同时,由于当前我县农机部门安全监理机构人员全部为差额拨款,存在经费短缺、队伍老化、装备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由此导致拖拉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证驾驶、不参加年检、违法载人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拖拉机使用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坚定信心,转变工作方式。随着国家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大,农机化发展势头空前迅猛,大型、高效、优质农业机械急剧增加,涉农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给农机管理、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必须坚定信心,转变工作方式,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树立农机安全生产理念,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地位。积极向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领导汇报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想方设法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纳入社会安全生产工作范畴,纳入政府达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政府牵头,农机主抓,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格局。
3、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使农机宣传常规化、立体化和多元化,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机生产参与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是影响拖拉机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拖拉机使用效能的发挥。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驾驶操作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既使拖拉机性能再好,其使用效能也不能得到
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对拖拉机性能造成损坏。所以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建议将拖拉机驾驶人培训与目前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财政补贴,减少机手负担,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短信、农村广播、宣传车、标语、明白纸、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安全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依法理顺燃油补贴机制。建议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尽快改进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参照目前渔船燃油补贴方式,对拖拉机燃油实行按动力给予补贴,让拖拉机所有者直接受益。同时,鉴于当前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进一步提高拖拉机燃油补贴标准,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保护、调动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带动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5.建立拖拉机报废制度。针对达到报废年限拖拉机数量大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拖拉机报废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对报废拖拉机强制进行报废。可参照目前执行的汽车保费补贴办法,对报废拖拉机予以补贴,考虑拖拉机农业生产工作属性,对其的补偿的幅度应当高于汽车报废更新补助标准,以鼓励、吸引农民主动报废。对报废的拖拉机要予以回收拆解,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农机部门要根据拖拉机报废情况,及时调整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6、理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一是要切实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参照省农机局将其改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在乡镇、村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拖拉机管理的重点、难点都在乡镇、农村,故此加强乡镇、村一级农机安全管理力量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是当务之急。农机安全协管员应归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统一管理,以便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农机、公安交警联合执法机制。由于农机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权,拖拉机安全监管单靠农机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做好,建立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切实消除拖拉机安全监管“盲区”,确保乡村道路交通安全。
7、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加强县、镇区办监管机构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积极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作为延伸农机管理工作的“协理员”这一新的“增长点”。探索出一条适时、长效农机管理新机制,用网络化、社会化监管农机,夯实基础,及时掌握动态平衡,全方位、多角度排查治理各类农机安全生产违规行
为,严格打击“黑车非驾”,以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邹爱芝杨建)
第四篇: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岱岳区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拖拉机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拖拉机作为生产工具,还关系到农业安全生产、能源耗费、农村环境保护等诸方面的问题。对拖拉机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区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研究拖拉机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拖拉机先进生产工具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我们组织全区农机系统管理人员深入开展了拖拉机使用现状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岱岳区拖拉机使用基本情况
1.拖拉机类型基本情况。到2011年底,我区拥有各类型拖拉机110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23台,占保有量的9.8%,小型拖拉机2237台,占保有量的20.3%,手扶拖拉机台7740台,占保有量的70.36%。从类型上看,我区拖拉机以手扶拖拉机为主,这与我区低山丘陵多、土地分散、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有关。
2.拖拉机使用年限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区目前使用年限达到报废标准(大中型拖拉机15年,小型、手扶拖拉机10年)的拖拉机有8395台,占全区总量的76.31%。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的拖拉机总计为2605台,占全区总量的23.6%。从分析情况看,岱岳区拖拉机老化情况较为严重,仅达到报废年限的就占了全区总量的四分之三强,而使用年限5年以下的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拖拉机新机比例低、报废机比例高,结构不合理是我区拖拉机使用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
3.拖拉机使用性质基本情况。根据调研数据,从使用性质来看,我区纯农田作业型拖拉机数量为8460台,占总量的76.9%,纯运输型拖拉机为1385台,占总量的12.6%,农田作业、运输二者兼用型拖拉机为1155台,占总量的10.5%。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区拖拉机绝大多数属纯农田作业型,农田作业是其主要用途。这表明目前拖拉机已淡化了过去交通运输工具的属性,回归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有关政策时,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
二、拖拉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拖拉机老化现象严重。由于国家拖拉机报废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形成强制和鼓励拖拉机报废的机制,农民主动报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致使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超期使用现象严重。根据前文对拖拉机使用年限的分析,我区共有8395台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占了全区总量的四分之三强。拖拉机超期服役,由于其安全技术状况差,达不到挂牌、年检标准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区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同时,应当报废的拖拉机超期服役,导致拖拉机安全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恶化,致使拖拉机能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成本增加、安全隐患严重。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2.拖拉机利用率不高。由于我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比较分散,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工具的拖拉机几乎农村家家都有,普及程度非常高。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俗称农用车)的普及,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区单纯从事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全部保有量的12.6%。目前我区拖拉机农用型占绝大部分,还有部分以农用为主、兼用运输。由于大多从事农田作业,我区拖拉机只是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从事耕种、收获作业,其集中使用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其余时间除偶尔用于浇地、打药外,一般都停放于农民家中,处于闲置状态。一方面拖拉机数量多,另一方面使用时间短、使用范围窄,导致我区拖拉机利用率很低。
3.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老化。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多是中老年人。据我区农机监理人员调查,目前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年龄在60岁以上的约占10%,50至60岁的约占30%,40至50岁的约占45%,40岁以下的约占15%。由此可见,我区拖拉机驾驶人以中老年为主,且有很多年龄在60周岁以上,超过了法定的驾驶年龄,驾驶员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驾驶操作人员年龄老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使其不易接受新的农机作业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既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4.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较差。拖拉机多在农村道路行使和田间作业,其通行道路和作业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对拖拉机的磨损很大。且农民购买拖拉机后,缺乏必要的保养知识,不知道如何对拖拉机做技术保养,有的甚至干脆只管用不保养,这也加快了拖拉机的磨损程度,致使拖拉机故障频发。同时由于农村拖拉机维修点数量少,维修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低,对损坏的拖拉机也很难维修到位。这些因素都导致拖拉机的技术状况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而变差,既影响了拖拉机的使用寿命,也不利于作业安全。
5.拖拉机数量变动快,数据不易统计。拖拉机尤其是小型、手扶拖拉机由价格相对便宜,年销量很大。据我们从农机销售商处了解,仅道朗镇农机经销点的手扶拖拉机销售量就高达2000台。且农民之间拖拉机买卖或废弃不用等情况也相对较多。由于农民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很多新购买或过户的拖拉机未到监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导致农机部门很难掌握拖拉机的具体数量。同时,由于乡镇、村基层农机管理力量薄弱,农机部门的拖拉机数量统计报表仅能报至乡镇一级。且乡镇一级由于农机管理人员少,对拖拉机数量很少逐村逐户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对多采用估算应付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拖拉机数量统计的准确性。由于缺少具体的拖拉机报废注销标准,导致农机统计年报中,相当一部分是达到报废标准、常年搁置不用的拖拉机,这也大大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6.拖拉机燃油补贴机制不合理,增加了作业成本。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农业机械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但是,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是按照小麦播种面积直补到农户,而不是直接补贴到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一方面,本来应该免交养路费的拖拉机现在却额外增加了燃油税支出,增加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小麦等粮食生产只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其他经济作物、林果生产环节根本得不到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惠。相对于渔业用油的补贴办法,经营效益最低的农机户不但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优惠,而且还变相增加了成本,对此广大农民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
7.拖拉机交强险规定不合理。拖拉机自2007年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实施以来,我市与全省其它地市一样,一直开展不畅。主要原因是拖拉机交强险规定不合理。一是交强险的适用范围过窄。拖拉机交强险仅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将农田作业事故排除在外,而目前拖拉机最主要用途就是农田作业,致使拖拉机驾驶人不愿参加保险。二是拖拉机交强险保费较低、保额较高、赔付率高,保险公司不愿办理。三是农机部门缺乏强制保险和处罚手段。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办理交强险是拖拉机注册登记和年检的前置条件,对未办理的不准注册登记和年检。由此严重制约了拖拉机挂牌率、年检率的提高,导致拖拉机无牌行使、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8、手扶拖拉机挂牌办证收费标准过高。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省物价局和财政厅的规定,手扶拖拉机挂牌费215元、办证费550元,合计765元。手扶拖拉机一般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挂牌和办证费用高达765元,占其价格的25.5%。使驾驶人员难以接受,挫伤了其挂牌办证的积极性,制约了挂牌率、持证率的提高。
9.拖拉机安全监管存在“盲区”,拖拉机违法行为频发。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拖拉机的安全管理由农机和公安共同管理。农机部门负责对拖拉机及其驾驶人进行注册登记、年检和核发驾驶证工作,公安负责对上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监管,农机部门并没有上路执法权。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机、公安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拖拉机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我区情况看,拖拉机多在县乡道路上行驶,面对道路上行驶的无牌拖拉机及其无证驾驶人,农机部门由于没有上路执法权而无权管,公安交警部门因为警力不足而无力管,致使拖拉机在部分县乡道路上出现监管“盲区”。同时,由于当前我区农机部门安全监理机构存在经费短缺、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由此导致我区拖拉机无牌行驶、驾驶人无证驾驶、不参加年检、违法载人等违
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区拖拉机注册登记率仅为60%,仍有近一半的拖拉机处于无牌无证非法行使的状态,给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巨大隐患,严重威胁着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拖拉机使用和管理对策和建议
1.依法理顺燃油补贴机制。建议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尽快改进现行的农用燃油补贴办法。参照目前渔船燃油补贴方式,对拖拉机燃油实行按动力给予补贴,让拖拉机所有者直接受益。同时,鉴于当前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进一步提高拖拉机燃油补贴标准,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保护、调动使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积极性,带动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2.建立拖拉机报废制度。针对达到报废年限拖拉机数量大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拖拉机报废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对报废拖拉机强制进行报废。可参照目前执行的汽车保费补贴办法,对报废拖拉机予以补贴,考虑拖拉机农业生产工作属性,对其的补偿的幅度应当高于汽车报废更新补助标准,以鼓励、吸引农民主动报废。对报废的拖拉机要予以回收拆解,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农机部门要根据拖拉机报废情况,及时调整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3.尽快修订拖拉机保险办法。建议制定农业机械作业险,保险覆盖面既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也包括农田作业事故。在运作上,建议农机作业险不作为农机注册登记和年检的前置条件,不强制办理,而采用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驾驶人员参加保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保障其切身利益,又有利于农机事故的及时妥善处理,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建议在新的拖拉机保险办法出台前,暂停现行的拖拉机交强险办法。
4.建立农业机械保险费和监理费补贴制度。为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去年,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规定对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农机安全监理收费(具体包括挂牌、办证、年检费用),并规定所需费用由财政负担。同时,农业部也出台了《关于落实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农机监理费的通知》,进一步鼓励各地对于农民也免收监理费或对农机保险费、监理费给予财政补贴。为此,从响应国家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角度出发,建议制定我市农业机械保险费和监理费补贴制度,对农民办理拖拉机保险和挂牌、办证、年检给予全部或部分补贴,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5.理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一是要切实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将其改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在乡镇、村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拖拉机管理的重点、难点都在乡镇、农村,故此加强乡镇、村一级农机安全管理力量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设立农机安全协管员是当务之急。农机安全协管员应归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统一管理,以便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农机、公安交警联合执法机制。由于农机部门没有上路执法权,拖拉机安全监管单靠农机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做好,建立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切实消除拖拉机安全监管“盲区”,确保乡村道路交通安全。
6.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是影响拖拉机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拖拉机使用效能的发挥。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驾驶操作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既使拖拉机性能再好,其使用效能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对拖拉机性能造成损坏。所以加强对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必不可少。建议将拖拉机驾驶人培训与目前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财政补贴,减少机手负担,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短信、农村广播、宣传车、标语、明白纸、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安全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岱岳区农机局 沈博)
第五篇:*县平安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平安创建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平安山东”建设的有关要求,我县也开展了“平安郯城”建设。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来看,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对我县平安创建工作作一粗浅分析:
一、当前平安创建工作状况及面临的形势
1、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是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基层群众都知道平安创建、和谐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等词汇。二是社会治安秩序好转。平安创建开展以来,随着人防、技防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巡警队新招聘的队员上街巡逻以来,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一些多发性的犯罪案件如抢劫、抢夺案件和流窜性犯罪发案率有所下降。三是信访案件减少。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涉法上访案件的清理工作,实行了“四定一包”责任制,信访部门也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得涉法上访案件以及其他上访案件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宣传既工作力度的加大,群众的依法上访意识也大大增强,缠诉缠访的现象大大减少。四是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安全监督部门及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加大了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开展了非法改装农用车及报废车的排查和各项安全隐患的清查,特别对工业企业消防设施、煤气站点、鞭炮生产单位等开展了拉网式清查,在排查和清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2、平安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迅速,各种利益关系出现各种碰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社会形势日益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平安创建工作所面临的任务相应也就更加繁重、更加艰巨。一是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尽管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了“严打”方针,对严重刑事犯罪保持了高压态势,但刑事犯罪特别是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多发行犯罪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信访案件的处理力度。继续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加大办理和处结力度,对有理要求尽快解决,对无理要求做好劝导工作,尽可能做到让群众满意,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使上访依法有序进行。三是继续加大对安全事故的治理清查力度,对安全隐患下大力气排查,排查后限期整改并及时督促检查整改情况,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稳定形势和平安创建工作的看法
1、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稳定形势仍不太满意。认为基层政法部门警力偏少,有时又受利益驱动,打击不力,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2、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平安创建工作不够深入。认为只做了面上的工作,好多基层乡镇、村街只不过是挂了个牌子,放置了几个档案盒,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或者开展的不够力度、深度不够。如夜间巡逻一项因缺少经费就无法开展起来。
三、制约平安创建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诸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太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等问题反映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因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组、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刑事犯罪居高不下;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出现(如最近听说的化肥厂连续两起爆炸事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问题突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上述现象都制约了平安创建的健康发展。
2、政法机关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政法机关部分同志错误的认为,平安创建是县里的事情,只要把日常性工作开展起来就行,对平安创建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平安创建工作。
3、经费和投入不足。好多机关、部门特别是乡镇,财政状况不是太好,进能够维持工资发放,对于平安创建工作的所需经费,无法投入太多或根本就无钱投入。
4、经济利益驱动。政法机关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只想着创收,造成以罚代刑、缓刑的滥用,甚至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对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未能有效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
5、社会风气的影响。正气得不到弘扬,对于邪恶势力都不愿去管、不敢去管,见义勇为少,麻木的看客病到处都是。如某小偷在偷一乘客的钱包时,被另一乘客看见并当场抓住,该小偷的同伙围攻该见义勇为者,尽管见义勇为者多次央求,被偷的乘客却视而不见,不来帮忙解围。
四、平安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尽管县里三令五申,但各级各部门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平安创建宣传发动工作投入不够,宣传发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基层群众对平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