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为了更好的进行物理教学,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现将物理课题教研计划制定如下:
一、研究目标
以探究式教学为目标,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制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水平和把握教材,领悟教材的能力,积极学习《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和探究教学理论,并不断加以创新,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二、具体工作:
(一)深入开展探究教学工作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又服务于实践,有利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结合实际可供“探究”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大纲与学生认知水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要善于“导”,避免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和有一定基础的初三学生浮想联翩,离题太远,使其思维按照人们普遍的认知规律去发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物理变成一门学生乐学又易学的学科,不断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成绩。
(二)要想把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安排如下:
1、探究式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观念,变原来学生被动的接受
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变验证性实验为大胆猜想而自觉地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老师的点拔下自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课改、新理念。
2、互相学习。在学习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找教法灵活、思想新颖、组织老师做公开课或组织示范性说课,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通过评课相互取长补短,领会诱思探究的实质,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备,人人会上的探究课。
3、加强校本教研。“一人智难敌十人谋”,发扬集体智慧,团结协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本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围绕“教师的角色变化”、“教学策略的变化”两个课题,利用集体研究进行探讨,找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提高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做好培优补差和把关检测工作
为认真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学有所得,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做好课下辅导即培优补差工作,使相当一部分有潜能、瓜敏捷、升学有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同时,要做好每章知识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检测、补救工作,认真做好考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层土层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好物理考试辅导工作
在平时上课、辅导、检测中不断发现苗子,因材施教,布置有一定难度和有一定数量的作业,并定期组织集体辅导,定时检测,促优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培养一支拉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竞赛队伍。
(五)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科研活动
我们在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组织本组教师大练基本功,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科研活动,争创佳绩,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第二篇: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研究
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东风,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春雨,近一时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之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投身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各种新观念新方法不断提出。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从知识与能力一维评价模式,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评价模式。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推动者,帮助者和评价者。课堂活动中单调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群言堂”。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式办学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探究式教法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教学方法。以初中物理为例,此法不主张把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再设计实验去证实这些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无疑此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然而,笔者以为,这些观点都是最浅显的,最直接的。其中还有更深刻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2002年暑假后,笔者执教九年级物理,即开始了此项研究,至今已近三年。实验中我认识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对于打造学生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一、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地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古人早已认识到了复习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起着承前启后,以旧带新的作用。然而,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复习的作用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在某些人眼里,复习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手段。我们常听学生说:“该考试了,快复习复习吧!”即使有的时候,教师在讲一堂新课前,经常复习一下旧知识,但这种形式的复习,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传统做法相比较,探究式教法在这个问题上就灵活的多。按照此种教学方法,教师不直截了当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猜想,并组织学生利用一定的方法,如实验,去验证其猜想的正确性,并通过分析概括,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显然此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声动性,更促使他们自觉地复习旧知识。请看下例:在讲解《电磁感应》时,我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可产生磁场,那么可以利用磁场产生电流吗?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提出猜想。经过观察,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首先思考的是下列问题。如: I、磁场是怎么回事?用什么表示?
2、磁场有没有方向?如何规定的?
3、电流产生磁场的例子还有哪些? 显而易见,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就是对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复习,是完全自然而然的,是无须教师去刻意安排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突出,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去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小农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统治地位。小生产者以一家一户构成生产单位,自给自足,排斥分工与交换,更不注重合作与竞争。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在我们的意识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时,我们的众多小企业却仍然陶醉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自豪中。一万只小舢舨,也拼凑不成一艘航空母舰。缺乏相互合作,无法形成规模教益,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再反观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给学生灌输了过多的竞争意识。而对于团队精神的培育就苍白的多。台湾作家柏杨先生说过:“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个日本人是一头猪;而十个日本人则是十条龙,十个中国人就变得连一头猪都不如了。”从一定程度上,柏杨先生指出了我们团队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探究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传统方法上的不足。科学探究不同于演算习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个人往往不易独自完成。必须相互协作,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发挥集体智慧。我们仍以《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为例,从奥斯特实验引出电流的磁效应入手,学生联想到如何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问题。在这次探究实验中,学生们的猜想也是不尽相同。如: 甲同学提出,把磁铁放入螺线管中。乙同学提出,让导线在磁场中摆动。丙同学提出,让导线在磁场中转动。……
把这些设想加以整理,就组成了研究电磁感应的完整实验步骤。如果我们要求这些设想都由一个学生提出,他做得到吗?恐怕有好多学生做不到。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能干,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必须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探究式教育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探究式教育有助于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意识。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发韧于人们在各方面不断的创新。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大量具备开拓创新素质的人才。在刚刚闭幕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 表疾呼,要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可见,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公式,概念和计算,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的创新。在《研究电磁铁》一节教学中,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磁性大小与电流、匝数的关系。受这次探究实验的启发,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把电磁铁的铁芯换成条形磁铁,线圈中会有电流吗?”这个想法非常新奇,事实上电磁感应的发现,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现成的东西,无须独立思考。想象的翅膀被折断,思维的萌芽被摧残。而反观探究式教学,学生不再充当留声机的角色。面对生动鲜明的物理图景,他们还会满足于人云亦云吗?上述的事例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回答。可见,探究是活跃思维,大胆创新的前提条件。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具备了极强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会再次得到提升,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了实处。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在理论上、实践上还有许多重要作用,有待我们去钻研、去探索。以上论述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会对此问题,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研究
单位: 宝坻区史各庄中学 姓名: 叶文会
郭金玉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新亮点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新亮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 “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 马一高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物理、地理、生物等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几乎都将探究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探究教学“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关键词:探究教学 创设 经历 评估交流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节时,创设探索情景:据报载:“一乘客往高速行驶的列车外投掷杂物,结果击中一铁路工人,使其当场昏迷,一个小小馒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学生在这一新奇的情境中,必然会对本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重视实验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
三、自制教具,优化探究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但往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限于地区差异,各学校教学资源的配备不尽如人意,不是器材本身太小,就是太老,很难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创造性的自制一些低成本,但却明显、直观的教具来充实物理课堂。也可鼓励学生利用手头的一些器材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设计的方案加以引导、评估,体现了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惯性知识时,做小车实验时,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一反常规,没有按课本上的实验探究,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一根弹簧来代替车上的木块,当小车忽然启动或停止时,可以更清楚的观察到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更生动有趣。
在学习声现象时,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从家里带来的小鼓上放上了一些纸做的小人,当敲击时,小人就会翩翩起舞。当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演示这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小实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其它同学的创造热情,纷纷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探究过程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一系列新颖、独到的小实验被带入到课堂中来。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凸显探究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在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利用将实验探究过程不断重放或定位,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时多媒体课件也可列举出大量生动的实例、图片,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特别在有些生涩的物理实验中,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熔化和凝固》一节的教学中,在做晶体熔化规律实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晶体的熔化规律往往很难通过实验得出,而学生限于当前的知识经验,很难理解,此时,我们就提倡实验演示为辅,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晶体熔化的具体过程,生动地展现出了晶体熔化时状态变化的特点,温度的变化规律,最终总结出晶体熔化规律,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五、评估交流,总结反思,发展探究
评估交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可靠……。让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学会自我发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先讨论,再交流,课后将心得体会写下来,例如在做“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有同学提出:①测量过程中,改变电池的节数改变电压,如果电路闭合时间太长,测量会有误差,可能是由于电阻发热引起的;②过程中应更换定值电阻反复实验,至少测量三组以上;③前面学习了滑动变阻器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在利用滑动变阻调节电压时,应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1V、2V、3V……),这样分析处理数据时方便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智慧所在,学生的点滴闪光点。教师做好课堂记录,记录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在适当的时候公开表扬或私下沟通,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在整个探究教学中,评价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环节。其实,当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作为教师,就应该留心观察,主要是去发现学生好的、积极的、新奇的、独特的表现,评价要及时。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应该对他们参与物理学习的欲望和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结构、最普通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使用的实验手段、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接触物理实验处于新鲜状态,为以后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多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实验中发现创新。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不只是传授课业知识。诚如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波恩所说:如果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那里是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
1.提出物理实验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前,教师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更深刻理解物理学科的意义。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得出相应的解答并且可以针对疑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
2.准备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基础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物理实验有条不紊地运行。物理实验前应该将所有可能性和前提考虑充分,确定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和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分析,打印实验报告供学记录实验现象。比如,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时,准备实验条件前,开始弄清产生电压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应该具备电源、灯泡(电阻),应该包括测电流或者电压的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还包括要用的开关和导线。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可以先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试触,通过观察两表的指针偏向判断,用表是否完好;教师可以看看有哪些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研究;实验前提前将电路图画好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准备物理实验条件,是实验的基础实现。
3.分析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分析是为了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从理论变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验的展开要将每个具体情况了解到位,研究透彻,以便实验过程中有理有据。比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将用到的实验公式、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分析透彻,实验器材都分析清楚。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蜡块、铁块。准备好器材,下面可以对实验目的和方式进行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公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公式应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我们分析实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石块的体积,依据公式可推导出石块的密度。分析物理实验方法过程,是一个促进实验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方法的过程是实验时要注意量筒及天平的使用,读量筒时要平视量筒刻度,天平也要事先调平衡,研究到位,密度值会接近预期值。
4.得出物理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归纳
上文中的实验基础、实验过程都是为了得出物理实验结论做的准备,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由实验结论书本知识。比如,做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最后的结果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同时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通过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用自行车载人,载一个胖子要比载一个瘦子费力得多,说明摩擦力很大,深究根据力的守恒原理,摩擦力等于小车拉动时的拉力,等等,进一步探究会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未知世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很有必要的。
5.总结物理实验的不足和实验教训
学生做实验时或多或少会和实验结果有所偏差,此时就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达到解决的目的。切记因为实验的理论知识就生搬硬套地将实验不经思考往上靠拢。实验中有些误差分析,如何减小误差,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解决办法,如下次做实验时如何将阻力的干扰减到最小,以及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还有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下一次实验掌握的经验。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全面发挥学生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