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善在我身边征文
慈善在我身边
那是“5.12”大地震后的一天,妈妈接我放学回家,看到小区门口排了一对人。走近前去才知道,是社区组织的捐款活动。
虽已是下午,但是天气却有些炎热,日头依旧高高地照着水泥地,迟迟不肯离去。排队的人们却没有因天气的炎热而减少,反而越聚越多。张伯伯捐50元,李奶奶捐20元,王阿姨捐100元……大家为了帮四川同胞度过难关,都慷慨解囊。我虽然已经在学校里捐了10元平时的零用钱,妈妈还是给了我20,让我也加入到了捐款的队伍中。
正在我们等着捐款的时候,一个人挤进了队伍,说:“我要捐款。”瘦小的他坐在一块装着四个小轮子的木板上,双手向前吃力地挪动着。他皮肤蜡黄,脸上布满皱纹,衣衫褴褛。显然,他是一个用手走路的乞丐。社区的工作者打量着他,说道:“你可以不捐的,这个不是强制性的。”乞丐憨憨地笑着说:“我还行,吃得饱饭。”说着,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递上10元钱,然后从自己的上衣口袋中又翻出几枚硬币也给了工作人员。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感动了。
从这位可敬的乞丐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最本真的品质。一个人能够心怀天下,以别人的疾苦为疾苦,倾其全部,帮助他人并不求回报,这是何等的仁慈和善良。慈善不是钱,而是心。是对他人的关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慈善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富有,只要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
一丝微风吹过,天气并没有刚才那么热了。我的眼眶润湿了……
第二篇:法律在我身边征文
法律在我身边——
未使用的起诉书
崇文区第一一四中学李志彬
2008年我在初二年级的思想品德授课中主要讲的是法律的内容,从法的起源到各项关系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实体法,逐层展开。2008年3月28日,家中发生的事情成为了我今年课堂中可以引用的案例。
我的父母家住在顺义区的农村,村民的生活不是特别富裕,但也并不拮据。我很小的时候觉得村里人都很好,见面都是叔叔、大爷的称呼着,特别是我家周围的邻居更是不出五福的当家子,一直都是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帮助这家。近些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正加快其发展的脚步,发展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思想方面的。像选举村干部这类事情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07年是筹备奥运会的关键之年,全社会都在做着努力,这个村子当然也不例外。除了不远处就是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外,在区政府对外公布的最新规划中,这个村被划分在河东新区的范围内,拆迁补偿的问题一时间成了村里最热的话题。拆迁是社会改革进步时,农村城市化的一个起始过程,但时下让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头疼的也是这件事。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当然农村老百姓也不例外。假设拆迁的一切事情都按照法律或者规章进行的话,可能国家和个人的利益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维护,但就拿我们这个村子来说,其实根本不是如此简单。
村里老百姓在得知规划的消息后,很多都在自家院里又加盖了一所五间房,形成了前后两排房,这样就使原来的房子采光受到了影响,大院子自然也就没有了,盖房的原因自然是拆迁占地时政府能多补偿一点。在我们那个地方,房子盖的成规矩成规模就称为排字房。每一家都是三分地,标准的建筑规模是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然后还有些空间形成院子。这是当地老百姓世代约定俗成的,如果不按规矩盖房子会影响别人家的房子走水,也就是下雨后的排水,甚至会影响别人家的运气,受影响了村里人称作“不得已”,当然这些在早些年就成气候了,但有些规定确实有理,要不怎么会有国有国法,村有村规这句话呢。我家门朝东开临街,对门是东院的邻居,前排就加盖了五间新房。西院邻居的房子与我们家相连,西院的邻居家也加盖了五间新房,东西两家邻居盖的房
子都是楼板封顶的平房,三家之中只有我们家没有盖。这件事本来也没有什么,但在左右新房盖起来的四个月后,西院邻居家的新房上又奇迹般的长出了一层简易房,形成了楼房。在我们那个地方,盖楼房要到住户少的新地方批地盖房,这样不会对别人家造成影响。邻居家的楼房不仅盖了,而且二楼还开了四扇后窗子,前面加了二层的铁楼梯,这样我家的生活情况就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原来父母在邻居施工的当天并未在家,不然的话是万万不会让邻居盖这个二层的。二人在家里赌了两天气,然后才打电话给我,我听完电话之后,一边尽量安抚父母,一边上网查找关于农村自建房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政策。本打算周末回家再继续商量如何解决此事,谁知道还没到周末就又出现了新情况。事发后第三天,由于我父亲脾气急躁,不能抑制心中怒火,爬上自家西边厕所小房上与西院邻居理论时不慎摔了下来,划伤了右臂,被送往医院,缝了五针。现在情况已经稳定,我妈打电话给我。我马上请假准备开车回家解决此事,但毕竟才二十多岁,心里没谱,没有类似经历。而且考虑到我将来不住在家里,父母还要与邻居相处多年,加之两家的血缘关系,以及邻家房子已经盖好要求其拆除可能性不大等种种复杂情况,我左右为难,怎么办?我在满腔怒火头脑混乱的同时,尽量让自己冷静了一下,来到单位工会找到工会主席,把事情的原委说了说,征求了一下她的意见,然后又与办公室的主任谈了谈,头脑中渐渐有了解决问题的清晰脉络。之后,不容耽搁开车去了顺义区医院。一家人从医院回到家中,我向父母说了说我的想法。首先,考虑到父母要与邻居长期相处,而我又不能总在身边,所以与邻居的关系不宜搞得太僵化。其次,让邻居把二层的简易房拆除可能性不大,即使法院批准,或许也难以执行,毕竟农村的“土老百姓”最难管,当务之急是消除直接对我家生活造成影响的后窗户和铁楼梯的问题,采取的解决途径大概分三步。第一步,先过去与其谈谈,劝其消除屋子对我家生活影响。第二步,如果谈完不起作用再找村委会协调解决。第三步,如果都不行,那就只能寻求法律的最终裁决了。我负责在一两天内照相采集证据,写起诉书。
父母都很同意我的想法,在那一刻我从他们的眼神中,也能感受到对于儿子的完全信任以及看到儿子强干的自豪。而事情的处理过程远非那么顺利。我代表全家人找到邻居家,尽量控制嗓音,尽量和邻居谈。邻居看到我父亲受伤也感觉事情严重了,也答应想办法。但是一周过去了,没有丝毫动作。我采取了第二
步措施,找到了村委会干部说明问题,征求意见也表明立场。村干部是个在村里工作20多年的老人,当即肯定的说这件事情是邻居家不对,而且这种行为也是违反《民法通则》中关于农村自建房屋规定的,应该拆除,以前也有类似事件。我也告诉村干部,民事诉讼状我已经写好了,一式五份,随时都可以起诉,但我们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村干部说我这样来寻求调解的做法是对的,不应该直接起诉,如果调解无效时再提起诉讼。这种说法我们全家也都同意。
两天之后,邻居家的后窗子自己钉了挡板,楼梯也上了隔挡,并且让我们过去看。虽然这场小战役未能像我父母想象的我们大获全胜,另其拆除二层房屋,但得理而让人的想法以及父母未来的安定生活,都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说明。那五本民事诉讼状,今天还静静地躺在我家写字台的抽屉里。今年我的课仍然有初二的法律内容,现在我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的学生,最难处理的案件并不是杀人放火的刑事案件,而是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民事纠纷;最难实现的也不是一方的合法利益,而是实现双方之间和谐关系。
第三篇:科技在我身边征文
老家新印象
汇龙小学五年级七班龙懋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农村的老家去探望三奶奶一家人。这次回老家,改变了我对农村的看法。
早上起来,收拾好后,我们就出发了。其实我内心不想回去的,因为以前回去,老家的路不好走,也不好玩。但是‘父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听着音乐,不知不觉地到了柏油路的尽头,该分路走乡村土路了。又免不了一阵颠簸了,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车子一拐弯,眼前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原来老家的土路也改头换面了。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三奶奶家门前,三奶奶一家早已在路边来迎接我们了。
进了家门,三奶奶的孙子“小鱼儿”拉起我去看电视。我说,我不喜欢看电视。小鱼儿说:“你以为我们家的电视还是像以前那样看不了几个台呀?现在我们的电视能收好几十个频道呢,而且画面也清楚得很!”我将信将疑,打开电视,引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画面。我又迫不及待的换了几个台,还有我喜爱的“少儿频道”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鱼儿把我拉到楼顶,说:“我们就是安上了这个东西,就能够看到很多的电视节目了。”我一看,这是个锅盖形状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呀?小鱼儿看出了我的心思,得意地给我介绍说?:“这是电视接收器,有了这个东西,就能接收电视节目了!”“哟,农村还有这样高科技的东西呀,!”我不禁啧啧赞叹。这算什么,我再让你看一样东西。我们从楼顶飞奔到二楼,来到一个房间里,小鱼儿带我到一个桌子面前,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物体——电脑。“哇,太酷了,竟然你们家也买了电脑!没联网吧?”“联了的,我爸爸妈妈去打工了,就在网上和我还有弟弟视频聊天。好像爸爸妈妈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这次的老家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乡村的美丽风光,也让我感受到了农村人快乐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法律在我身边征文
法律精神——时刻在我身边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李嘉峰
民立国家,制法以为公利;人在国家,尊法以为安国。——题记
法律是一种精神,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法律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发展而来的固定的规章制度,它是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它体现了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它保障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一种生存环境的安定。我们既在社会之中,即为社会的一份子,也是法律保障之下的受益者,应当遵守法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对于法律而言,它不仅体现的是具体的怎么去约束人或者是保护人的条文,更多的是法律所体现的这个社会所公认的精神,这是普遍的。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我国,我们也不可避免的要承认法律在某一些领域还存在空白或是不足。这就需要跟们根据法律所普适的精神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法律所体现的社会精神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的先进法治精神,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仅仅靠法律的规章制度去使得这个社会有条不紊是不足的,还需要我们的心中时刻有法律的精神,遵守法律所倡导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在上学路上看到某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而路人视而不见。按照惯例我们应当上前施救。但是近期发生的上前施救结果被人反咬一口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此时,我们的心中肯定会有所犹豫,是救人还是不救?其实我们来仔细地分析,这种社会现象追根到底还是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即使是自己被诬陷了,为什么没想到依靠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呢?依据法律的精神,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为法律所提的,它符合法律所倡的互帮互助社会和谐的精神。那我们应该去救这个老人。因为这种行为即使被诬陷,也是会有法律来保障的。有的人总是怕麻烦,不肯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英勇行为,导致这种事情越来越多,最后成为社会的一种悲剧现象。
还有更为平常的事情。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经常会认为“违法”就显得自己非常有本领,就会觉得自己被人“羡慕”,经常打法律的擦边球。例如随意破坏公共财物,虽然破坏的公共财物的价值不足以达到刑事责任的标准,但这种行为终究还是为法律俗不允许的。这种行为进一步放大,就会看到有的企业钻法律的空子,侵占公共用地,或者将公共水域变成自家的排污场。法律不可能先知道每个人的具体行为,那样只会走向秦朝暴政那样的极端。法律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刻意要去惩罚某些人,它是要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最终培养起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通过人们心中自觉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事情来保证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先种时刻装有法律的精神,不去破坏公共设备,不去钻空子。法律在我们的身边决不是一个又一个人的铃铛入狱,而是这个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法治意识。这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最终最理想的体现,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自觉。
第五篇:雷锋在我身边征文
雷锋在我身边征文
远处的天空像一盆被打翻的墨汁,毫无顾忌地蔓延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睁着朦胧的睡眼,我拖着缓慢的步子穿行在冰冷的空气里,生怕一丝冷风钻入。
雨滴从云层中倾泻下来,天空显得越发昏暗,耳畔“噼里啪啦”的小曲没有给这寂寞的路途增添一丝轻松,只是让清早的城市显得更加冷清。学校前那段小坡已隐约出现在前方,我稍稍加快了步伐,却被头顶“哗啦啦”的巨响牵绊下来,大雨让伞变得软弱,冰冷的利刃从指间钻进袖口,威严冷漠。
两边的店铺大多没有开门,也许我来得太早,街头似乎没有一处地方供我躲避,只有几棵大树依然挺拔着,仿佛正享受着这清晨的沐浴。路湿湿滑滑,夹着伞,一分钟后我才来到路的中央。抚去脸上的水滴,对面文具店中一丝白净的亮光映入我的眼中,我站稳了脚跟,用力地大喊:“喂……喂”声音好像也在风中被吹散了,我又一次拍拍自己的脸颊,也许,雨水中还夹杂着我焦急的汗水。
离路边还有两米,倾盆大雨让水流从坡上冲下来,似一条小溪横在我面前。“跳?万一摔了后果严重。等?整个世界只剩下滔滔雨声……”我的手紧握着,心也随之揪成一团。一辆车从我身后飞驰而过,溅起一片水花,让我的腿变得更加冰冷。低声咒骂着,一个人影忽然闪现在我眼前,灰色的大衣,却打着一把绿色的伞,我的目光和她相遇,却无法开口。她淡然一笑,说:“小朋友,把手给我。”便伸出一只手来,上面浮着些皱纹,我迟疑地伸出手去,明显地感觉手一紧,一股暖意瞬间穿透了我的全身,击退了雨水,刺破了寒风。我便用力一蹬,踏在坚实的人行道上,匆匆地看她一眼,想起她是文具店的店员,乌黑的头发,嘴角挂着微笑,还生出两个可爱的酒窝。也不及我打个招呼,她已拿出一卷纸,在我头上擦着,时间似乎很漫长,雨水依然在大地上咆哮着,我只是沉默着,望着她那略显苍老的脸,用一对早已湿润的眼向眼前这带着一缕青绿的阿姨倾吐着感激。终于她抬起头来,轻声地问我要不要进店去躲一躲,我的目光与她相遇:“谢谢阿姨,不用了。”“那你快去上学吧。”……这声音飘散在空中,却回荡在我心里。她又拍拍我的背,撕下一点纸放入我手里。
带着爱的温度,迈着坚实的步伐,学校的宣传栏已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中拂过一阵醉人的暖风,也许,正像那上面所诠释的——真正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吧。
雨依然在飘着,风仍然肆虐,一滴雨水悄然钻入我的口中,暖暖的,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