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论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
目前,我国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各科都非常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夺目的“亮点”。我们应该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用世界一流的新教育理念引领我国教育实践不断走向更高水平。
二、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学的科学课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课。科学课的特点,就是经常需要学生做实验,可以说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可做。但在实验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而另一部分的学生不动手,只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看着人家做,也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学生们在科学实验课上大多表现为这是一节不受纪律约束,大家可以集体放松玩的一节课,整节课根本谈不上小组合作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活动。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这些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都是与“探究”二字相违背的,根本谈不上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问题是亟待我们解决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实践交流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
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式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学习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探究式学习效率低下。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提出了“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构建科学实验课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确定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
2.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学生按对探究内容的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4.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各组的汇报员对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
五、提高科学课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举措
1.教材与实要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践意识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科学课不能以教材概念为教学对象。但是,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极富典型性与操作性,并且,与教材所学知识内容的统一性最高。实验只有与教材同步,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践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知道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的重要途径。
2.实验过程中师生、生生分工合作必须明确,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协作意识 科学实验需要分工与合作,合理的实验教学理应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意识是实验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
者、引导者;学生处于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全管,也不能什么都不管。除了教师必须预先摆正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角色分配之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实验小组各位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协作意识。
3.在实验内容设计方面,应注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在实验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动脑,即在实验开始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该采取的实验方法等进行思考和猜测;动手,则是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拘一格,广泛参与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由参与,积极实践;动口,即在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师生交流,说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体会、遇到的问题和想出的解决办法等。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就能在交流中不断成长,不断进行思维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强化。
4.科学实验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回顾、总结与评价,体现实验的教育意义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激发、唤醒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如果要让学生有科学的实验精神,实验后促进学生的交流、回顾、总结与评价,倾听学生汇报并进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完整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思路,并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体验实验的成功和从成功中获取成就感与自豪感。使实验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由于受到课堂课时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合理地统筹好教材讲解、实验设计和总结回顾等方面的关系和所占用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学校与家庭整合成一个实验室,让学生在更宽广的空间里活动。很多实验还可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做,让家长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和助手,这样实验既容易成功又安全。有些实验在学校无法完成,课堂上的研究也是不完整的,要想全面观察、了解某一事物,还需课后的继续研究。
5.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掌握实验课堂“收放”艺术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等等。
科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容缺失的内容,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科学学科因牢牢抓住“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将教材与实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如何科学实施探究教学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运用最多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强调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并且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与失败逐步走向正确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去,当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绝不可名曰“探究”,实则“放羊”。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能否有目标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学生能否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探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二、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目标、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一堂数学课,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探究:
1、通过“引导”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究”。
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学生“质疑”,也就是说要“奇思妙想创情境,千方百计激兴趣”,进而明确探究目标和方向。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情绪处于高涨状态,脑海中的疑问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激趣生疑,由疑引思”。抓住学生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好表现的特点,以“趣”、“疑”来做好引导的文章,精选素材,诱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探究中去。
2、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之“善究”。
探究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实际素材和各种工具、使用有效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使用的工具、素材上,放在学生运用的方法及学生呈现的思维方式上,而不是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得出正确标准的答案”上。好比“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启发、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
3、鼓励支持、评价反馈,激发学生成就感,使之“好究”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同样,当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消极等待、观望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启迪和信心,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及时评价反馈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手段。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探究。
三、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才使得科学探究能围绕提出的问题而展开,才使科学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学科探究能一步步走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过程,学生要在通常的已习惯的实践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也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色的提出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猜想并不是胡猜乱想,它是要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对问题的解决提出预见性的思考,对科学探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如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室前方挂了一串串联的小彩灯,并在提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后,让同学们猜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猜想假设,提出八、九种假设:从电源正极开始电流逐渐变小(因为每个用电器都消耗电);从电源正极开如电流逐渐变大(因为电流最终回到了负极,负极“存”了许多电);电流的大小与用灯泡的发光有关(灯光较亮的通过的电流大,较暗的通过的电流小);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就像水管中的流水一样,入口多在出口就多大)等等,还有许多很有创意的假设,每个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假设时,都简述的自己的猜想理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简述理由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自己猜想的评价,是自我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并不是也没有“胡猜乱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对众多的猜想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实验,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将方案的设计变成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列出实验中要用的器材、仪表;画出实验装置图或实验电路图;写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等,这样学生就好完成一些。
4、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不是游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带着学习任务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某些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铺垫、引导,这样可能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畏惧感,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在数据记录时,一定要尊重实事,如实记录,同时,对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应及时的指出纠正,以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
5、分析与论证。对于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不去分析,就不会有结论,科学探究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教师应引导学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分析自己测到的数据,还应主动的关注别人的测量数据,认真比较,全面分析,才能排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6、评估。这一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学生评估在实验操作中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如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交流与合作。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激发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欲望,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表述欲望。交流过程中,要新生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但也要坚持原则,不随风倒,不人云亦云。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这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间有分工又合作,要群策群议,充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的聪明才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能只强调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应全面的锻炼自己,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进行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既要了解探究式教学七个环节的内涵,又要意识到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做到创造性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目标服务,为教学服务。
第三篇: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34-01
中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学生达到自由质疑、释疑、充分表达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引导自主学习是实施的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展现,都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学习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共同解决。起初,学生不知学习什么,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得先给学生设计一些学习提纲,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如果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基础,就会有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就会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如学生在学习《花未眠》一文,提出“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中,“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作者用“哀伤”来修饰海棠花的美?在“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要活下去!”的感慨呢?由此可看出学生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境中,发现问题,乐于探究.用心探究,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做好方法指导实施的是关键
如何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研究,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资料及研究方法加以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情况,也许有的学生的问题还是浅层次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和观看音像资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指获得信息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重视运用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这都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是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就谈不上指导。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不但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还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高屋建瓴地从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实实在在组织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选准合作学习内容是实施的重点
究竞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宗旨概括地说,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践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哪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含作的作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与人磋商。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具体到实践操作,我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老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一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常明显,而且是惟一的,那就没必要合作讨论了;使人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最值得讨论。老师可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析,达成一致意见,澄清认识。意见的分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其中道理,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二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能很好地激发探究思维的产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是一些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任务,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总面言之,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一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首先要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习提纲。把学生引入与学习有关的情境,既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又使学生有了 明确的探究目标。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难度,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获得数学思维方法。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构对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给学生思考性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通过自学,教师要检查自学效果,检查要有针对性,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说的技能、交往的技能。四人一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充分发表意见,组内解决不了的可进行组间交流
四、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合作探究。
越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越要通过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攻克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叫图形?剪成哪种形状求面积比较简单?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和讨论。接着让学生交流,汇报合作的过程和结果,组际之间进行质疑和交流,从而共同找到答案: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的长方形求面积比较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先让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要求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不必过早的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回报交流结果。一个小组回报结果,其它小组听,听完后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达到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的效果。如果还有疑问,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解决。六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目,二是实际应用性题目,三是推展延伸性题目。在练习题处理上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层次的题目。要尽量照顾差生,成就优生。七课堂小节
在教学结束时,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起来,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加以引导,给学生新的启迪和感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探究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积极去做。
第五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推荐)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总结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
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给予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网上学习。如初一的两个信息班进行的“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电子书签、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在网上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网上研读《伊索寓言》后,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时,可以即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还积极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切实地加强了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
4、引探释疑
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
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像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如根据实验班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以下的“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电子寓言;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为题设计一则广告词;……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粮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策略优选法是:“一读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间的“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教学效果良好。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精选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
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课文激趣引出诗文(听);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试验班从开始的1个语文教学班扩展到现在一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学班。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学校于本学期初又装备了近三十台有较高配置的新电脑,在完善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学生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学示范作用,如以“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PPT广告语制作、电子励志格言等。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校多次举行的语文公开课获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学校的好评。其中我校参与该实验的年轻老师在市教研室举办的“三新”优质课比赛与教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撰写多篇教学教育论文,其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或获奖。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