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

时间:2019-05-13 03: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

第一篇: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

问题内容:

问题:

1、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不是税务机关不用审批,企业提供证据就能在所得税前扣除?

2、如果企业具备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人才,是不是不经中介机构鉴证,只要企业能够提供真实发生损失的证据,就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呢?

回复意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规定:“第四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本办法规定须经有关税务机关审批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

第二章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

第五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规定:“

十三、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

具体哪些事项为审批事项,哪些事项为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事项,请按照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即使贵公司有中介机构需要的资质人才,但是由于不是中介机构,无法公正地进行处理,所以应由中介机构出具证明的如改由内部人士提供,所得税税前扣除时不满足条件,不能税前扣除。

第二篇: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辽国税发[2010]64号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2010-04-19 各市国家税务局(不发大连):

现将《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行为,使审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切实提高审批质量,不断提升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并符合税收行政审批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时限、要求等规定。

第三条 凡需报各级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审批管理范围第四条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其具体分类为:

(一)货币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

(二)非货币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

(三)债权性投资,包括金融企业贷款、委托贷款、银行卡透支款、助学贷款等;

(四)股权(权益)性投资。

第五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按照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第六条 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为: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

第七条 除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的资产损失,均属于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

第三章 资产损失的申报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按规定获取外部相关证据和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履行企业内部审核确认程序和财务会计手续后,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第九条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的申请时限如下:

(一)企业资产损失申请时限为终了后45日内报送。企业对已发生的资产损失,可在上述时限内向税务机关集中一次申请办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宜。

(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的,需要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

第十条 企业应向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报送正式的申请文件,填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并附送下列资料:

(一)报请损失的资产明细表,包括品名、类型、验收或购进日期、数量、金额(原值和净值)、损失处理的理由和税前扣除的时间等;

(二)企业内部的设备和物资管理、质量和技术鉴定、资产和财务管理等有关部门对损失资产签署的处理意见;

(三)企业遵照国家和当地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关停、淘汰和报废设备、物品,应提供有关部门的处理文件或相关的其他资料;

(四)有资产处置权的部门的批准文件;

(五)纳税人应根据资产损失的不同类别,按照《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要求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等;

(六)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由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按照资产损失金额的大小,依据各级税务机关的审批权限,纳税人可直接向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第四章 资产损失的审批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由省国家税务局审批。

(二)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同一类单项资产损失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金融企业申请的同一类单项债权性投资损失指同一贷款人,下同),由省国家税务局审批。

(三)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同一类单项资产损失金额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由市国家税务局确定审批机关。

第十三条 总分机构及汇总企业资产损失的审核审批按照下列情形进行处理:

(一)符合《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总分机构企业,其二级分支机构的各项资产损失,应由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并出具证明后,再由总机构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其审批权限按照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二)铁路运输企业(包括广铁集团和大秦铁路公司)、国有邮政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包括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外国海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我省的分支机构涉及的资产损失审批权限按照第十二条规定执行。须省国家税务局负责审批的资产损失,应当由上述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提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

第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实施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应分为受理、书面审查、实地核查确认、领导签批4个环节,各环节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划分如下:

(一)受理人员负责审核申请资料时限是否符合规定、申请内容填写是否详细完整、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二)审查人员负责审核材料中的数字逻辑关系、政策依据的正确性、准确性以及审批意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三)实地核查确认人员负责审核书面材料情况与实际情况是否真实、准确;

(四)签批领导负责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审批意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申请分别做出以下处理:

(一)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级职权范围(包括上级国税机关审批权限的项目但依照规定可以由本机关受理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正式受理申请人的申请。

受理纳税人的申请后,受理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申请材料一并转交相关业务科(处)或上报有权审批的国税机关(省局或市局)。

(二)要求补正材料。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时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三)不予受理。如果申请事项超过申报时限或按规定不需审批的项目,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对属于省局、市局审批权限的项目,在接到申请人报送或下级国税机关转送的申请资料后,省、市局相关业务科(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纳税人申请资料审查;省、市局相关业务科(处)可根据情况派员实地核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也可以委托下级国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核查。接受委托的下级国税机关应于接到核查任务10日内向上级机关以正式文件提交核查报告。

第十七条 纳税人申报的资产损失资料完整、情况明晰、证据充分的,有权审批机关应履行初审、复审、集体审议、审批决定等程序。具体审核内容包括:

(一)初审人员要对纳税人提供的申报资料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符合性审查并对实地核查报告进行确认,审查核实其申请事项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提出明确的初审意见;

(二)复审人员要对初审人员引用的税收法规是否适当、初审意见是否准确进行复审,并提出明确的复审意见,提交集体审议;

(三)部门集体审议由分管局领导、部门领导、初、复审及有关人员参加,对企业资产损失项目审核事项形成审批意见;

(四)分管局领导确认按规定需提交本级行政审批委员会审议的,按规定履行委员会审议程序。根据部门集体审议或委员会审议的审批决定签署意见,正式履行公文程序,做出最终审批决定。

第十八条 审批决定应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

以公文形式制发审批决定的,收到审批文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审批决定及时送达申请人。

以审批决定书或申请审批表等文书制发审批决定的,可直接送达申请人,也可以委托县(区)主管税务机关送达。

第十九条 各级国税机关负责对本级权限的审批事项进行汇总统计,按要求在汇算清缴工作总结上报时一同报上级税务机关。

第二十条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资料实行分类或分户归档,具体依照税务行政审批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产损失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是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的符合性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的责任,纳税人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将本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明细表同时附送税务机关。

第二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将资产损失审批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对下一级税务机关每一纳税审批的资产损失事项进行抽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审批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 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的事后监督检查。对由于企业提供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应依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予以处理。并将有关情况报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备案。

第六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此前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报省国家税务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应按调整后的新政策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2009年5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新的《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此来代替《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十三号),明确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需要提供的认定证据、申请审批程序等事项,规范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执行中的若干问题,该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从此企业对于资产损失的确认范围和申请审批程序和规定,有了确切的依据。为便于纳税人对该项政策的准确理解,做好企业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处理,现对该《管理办法》作如下解读。

一、资产损失的类别

《管理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根据资产性质将资产损失分为三类: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损失,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

(三)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二、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时限

《管理办法》特别明确,企业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因各类原因导致资产损失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税前扣除,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后计算的多缴税款,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退税,或者抵顶企业当期应纳税款。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要求

(一)审批范围

《管理办法》从是否需要审批上将资产损失分为两种:自行计算扣除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扣除,不存在备案的事项。《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有六类资产损失可以自行计算扣除,除此之外的资产损失,均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

1.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5)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6)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2.须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

凡《管理办法》列举的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外的其他资产损失,企业必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

3.特别说明

《管理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是对纳税人按规定提供的申报材料与法定条件进行符合审查,税务机关对企业申请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的审批不改变企业的依法申报责任,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列多报资产损失,或本办法规定需要审批而未审批直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造成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在企业自行计算扣除或者按照审批权限由有关税务机关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扣除后,应由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实地核查确认追踪管理。该办法将资产损失的实地核查工作后置,企业资产损失获批准并税前扣除后,主管税务机关要进行实地核查确认追踪管理,强化了对资产损失的后续管理工作。

(二)审批权限及时限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不实行层层审批,企业可直接向有权审批税务机关申请。税务机关审批权限有三项:

1.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损失,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资产损失的具体审批事项后,报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

2.其他资产损失按属地审批的原则,由企业所在地管辖的省级税务机关根据损失金额大小、证据涉

及地区等因素,适当划分审批权限;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特别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规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内发生的资产损失或金融企业发生的单笔呆账损失,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由省国税局审批,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由各地级市国税局审批;

3.企业捆绑资产所发生的损失,由企业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批。

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应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申请即报即批。由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省级以下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其审批时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根据广东省国家税务局规定,由各地级市、县(区)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资产损失的确认证据

(一)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管理办法》特别强调,企业发生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并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

(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1)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2)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3)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4)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5)行政机关的公文;

(6)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7)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8)经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9)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10)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2.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1)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2)资产盘点表;

(3)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4)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5)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6)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7)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相关的责任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和经审批扣除的资产损失进行纳税检查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有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由于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或估计而造成的税前扣除,应依法进行纳税调整,并区分情况分清责任,按规定对纳税人和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虚假证明而税前扣除资产损失,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纳税人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管理办法》与旧办法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面对新办法,纳税人要注意损失税前扣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纳税人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该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以降低涉税风险。

(二)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扣除的资产损失,在以后纳税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时,其

收回部分应当作为收入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企业境内、境外营业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分开核算,对境外营业机构由于发生资产损失而产生的亏损,不得在计算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必须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证据的范围和内容应当具有充分性和相关性。

(五)企业的股权(权益)投资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已形成资产损失时,应扣除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变价收入或可收回金额后,再确认发生的资产损失。可收回金额一律暂定为账面余额的5%。

(六)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申报扣除。

(七)下列股权和债券不得确认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损失:

1.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不论何种原因,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2.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企业债权;

3.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企业债权;

4.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5.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6.国家规定可以从事贷款业务以外的企业因资金直接拆借而发生的损失;

7.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

第四篇:企业资产损失审批备案上报资料清单(新)

企业资产损失审批(备案)上报资料清单

一、应提供的主要表、单、资料

(一)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

(二)《资产损失申请税前扣除明细表》;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认定证据及相关材料清单》;

(四)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五)《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附列资料;

(一)应收账款损失

1、公司章程、注册资本证明;

2、报损的会计报表;

3、发生应收账款的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产生应收账款的真实证明);

4、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5、司法机关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6、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欠款企业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的证明;

7、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政决定文件;

8、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9、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具有法律效力的催款通知书等);

10、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协议及其相关证明(此项应包括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证明);

11、经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12、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13、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二)存货(存货损失分毁损、报废、被盗)

1、公司章程、注册资本证明;

2、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存货购进发票、入库单、企业重组具有法律效力的资产评估报告等);

3、存货资产盘点表;

4、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5、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追回赃款发还单;(被盗)

6、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毁损、报废)

7、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8、外部监管部门销毁证明(如药监、质检、工商等);(毁损、报废)

9、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10、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11、涉及保险索赔的,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理赔情况说明;

12、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三)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

1、报损的会计报表;

2、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

3、固定资产折旧总账、明细账;

4、固定资产购入发票;

5、固定资产盘点表;

6、盘亏、丢失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 产盘亏、丢失,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7、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四)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

1、报损的会计报表;

2、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

3、固定资产折旧总账、明细账;

4、固定资产购入发票;

5、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6、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可由企业逐项作出说明,并出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证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要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机构的签定报告,也可以同时附送中介机构的经济签定证明;

7、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损毁、报废 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8、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9、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五)固定资产被盗损失

1、报损的会计报表;

2、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

3、固定资产折旧总账、明细账;

4、固定资产购入发票;

5、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 案的证明材料;

6、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7、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六)债权性投资损失

1、报损的会计报表;

2、长期投资总账、明细账及记账凭证;

3、债务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4、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企业依法对其资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债务人死亡失踪证明,资产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5、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债务;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债务,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

6、债务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债务人和担保人被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7、债务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下落不明,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收回的债权,应提交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8、债务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

9、执行的,还应按市场公允价估算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资产,如果其价值不足以清偿属于《破产法》规定的优先清偿项目,由企业出具专项说明,可将应收债权全额确定为债权损失;如果清偿《破产法》规定的优先清偿项目后仍有结余但不足以清偿所欠债务的,按所欠债务的比例确定企业应收债权的损失金额。

10、企业对债务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债务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同时又无其他债务承担人,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免除部分)债务人责任,或因借 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法律追溯失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裁定免除债务人责任的判决书、裁定书或民事调解书,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

11、债务人由于上述一至八项原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但仍不足以抵偿相关的债权,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金额,应提交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和上述一至八项相关的证明。

12、债务人由于上述一至九项原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进行债务重组而发生的损失,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

13、企业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转让股权、债权的,其出售转让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提交资产处置方案、出售转让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账面价值清单。

14、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而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15、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察2年以上仍无法追回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公、检、法部门的立案侦察情况或 判决书。

(七)股权(权益)性投资损失

1、报损的会计报表;

2、长期投资总账、明细账及记账凭证;

3、购入股权发票及协议书;

4、股权转让协议书及股权转让发票;

5、被投资单位登记基本信息。

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最新精神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最新精神

一、新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主要变化点

1、审批制改申报制

新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老文件是使用审批,现在改成申报了。不过还是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申报。由于名义上取消了审批,原来自行计算扣除的改叫“清单申报”,原来需要审批的改叫“专项申报”。

2、资产损失范围扩大了,体现了国税办函(2010)535号精神。

新文件规定“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不再强调与收入有关,也就是说未使用的资产、不产生应税收入的资产发生的损失也可以扣除了。在资产定义的列举中也多了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无形资产三种。

3、降低了坏账损失扣除门槛

新文件规定,“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这比原来的“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并能认定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可以认定为损失。”的规定,明显降低了要求。

4、实际资产损失与法定资产损失的概念性界定

不是所有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都是法定可以扣除的资产损失。新《办法》明确,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是企业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损失。法定资产损失强调实际发生或未实际发生但符合办法限定的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可以在税前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实际资产损失由企业负责举证,企业法定资产损失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5、增加以前未报损的处理规定

新《办法》规定,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应做专项说明进行专项申报扣除。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特殊原因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6、增加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资料要求 新《办法》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资产损失确定及追补确认的相关规定 1)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规定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企业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2)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追补确认的规定

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25号公告”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3)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递延抵扣。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4)专项资产损失延期申报的规定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 我们要做的准备

一、明确本申报的资产损失项目和金额

明确2011需要在税前申报的资产损失,包括2011实际发生的和在5年期追溯范围内的损失。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需对各公司已经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做一个梳理,哪些是证据资料齐全,有望在在2011所得税汇算清缴清申报并获得税务机关确认的,同时要积极准备资料。

二、向税务机关准备延期申报申请

对不能及时在2011申报的资产损失,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请申报。

因为此新《办法》在20114月份发布,2011是第一个执行此新办法的,对以前实际资产损失,税务部门可以追补确认。2011以后,则应按实际发生申报,2012要追补确认以前的资产损失是否会以税务部门确认的《延期申报申请》为要件,还不得而知,请大家做好准备。

三、做好沟通工作

积极向税务机关和有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咨询具体内容,做好事前沟通。

附件:

1、国税发211(25)号公告-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

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清单申报)

3、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专项申报)

4、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报送资料清单

5、税务师事务所资产损失鉴证企业需提供的资料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部 2012-3-1

下载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不需审批及备案即可扣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相关政策问题解答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相关政策问题解答(第22期 总第40期)索引号:***-2011-04-0086 产生日期:2011-12-30 来源:纳税指南宣传专刊第22期(总第40期)杭州市国税局纳税指南编......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新规定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办税指南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新的《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需要提......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七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最终定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新国税公告„2011‟3号 公告 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正确贯彻执行《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办法(五篇材料)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办法 2011年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了新的《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

    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实务(下)

    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实务(下) 谁应该参加:财务经理/主管 税务经理/主管 课程介绍: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愿景都是收益最大化的和风险最小化。但是在实际经营中,风险是非人力......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5号 现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

    年度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的申请资料

    年度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的申请资料 一、企业现金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 事项内容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现金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